CN111818669B -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8669B
CN111818669B CN202010501388.9A CN202010501388A CN111818669B CN 111818669 B CN111818669 B CN 111818669B CN 202010501388 A CN202010501388 A CN 202010501388A CN 111818669 B CN111818669 B CN 111818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wireless fidelity
bluetooth
physical address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13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18669A (zh
Inventor
王双
李凡
吕欣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13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8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8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8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18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8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先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然后再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一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屏幕可以投屏至第二移动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以使用户可以通过第二移动终端对第一移动终端进行操作,例如整理第一移动终端中存储的文件。
相关技术中,第一移动终端的屏幕在投屏至第二移动终端之前,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启动蓝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扫描附近的蓝牙设备,并显示扫描出的蓝牙设备的名称。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二移动终端的名称的选择操作,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连接请求,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继而投屏至第二移动终端。
但是,相关技术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蓝牙协议连接传输数据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可以解决相关技术的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通过蓝牙低功耗协议连接传输数据的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包括:
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蓝牙设备的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所述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基于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所述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蓝牙设备的蓝牙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蓝牙设备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若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可选的,在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群组信息,所述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识别码和密码;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所述群组信息。
可选的,在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和所述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则再次执行所述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所述二维码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显示二维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和所述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则发送广播数据包,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有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所述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所述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物理地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可选的,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群组信息,所述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标识码和密码;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包括:
响应连接请求,若检测到存储有所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所述群组信息,则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蓝牙设备的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所述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基于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所述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蓝牙设备的蓝牙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蓝牙设备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若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
显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所述二维码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所述处理器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先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然后再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软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10和第二移动终端20。
可选的,该第一移动终端10和该第二移动终端20中的每个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例如,参见图1,该第一移动终端10为手机,第二移动终端20为平板电脑。其中,该第一移动终端10的操作系统和第二移动终端20的操作系统均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终端20可以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10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10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然后第二移动终端20可以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10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10建立无线保真连接。之后,第一移动终端10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投屏至第二移动终端20,即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向第二移动终端20发送数据,相应的,第二移动终端20可以接收第一移动终端10发送的数据,并可以显示第一移动终端10的界面,由此第一移动终端10与第二移动终端20之间即可进行双屏协同。其中,第一移动终端10为数据的提供者,可以称为数据源(source)端,第二移动终端20为数据的接收者,可以称为数据接收(sink)端。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移动终端10。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并可以对该二维码进行解析,从而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步骤102、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第一移动终端在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后,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步骤103、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第一移动终端在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后,可以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步骤104、基于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第一移动终端在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后,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先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然后再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并且,由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提供的二维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继而可以基于该蓝第一牙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此提高了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的效率。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移动终端,例如图1所示的第二移动终端20。参见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显示二维码。
其中,该二维码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该二维码中携带有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步骤202、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第一移动终端在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后,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继而可以基于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相应的,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蓝牙连接请求后,可以响应于该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步骤203、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第一移动终端在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后,可以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相应的,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之后,可以响应于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步骤204、基于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第二移动终端在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后,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先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之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第二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并且,由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显示二维码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之后,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直接建立蓝牙协议连接,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此提高了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的效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系统,例如图1所示的系统。参见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第二移动终端显示二维码。
其中,该二维码可以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该二维码中携带有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即该二维码是对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进行编码得到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可以为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的物理地址,即第二移动终端的经典蓝牙物理地址,该经典蓝牙物理地址可以用于唯一标识该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物理地址也可以称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移动终端上可以安装有第一多屏协同应用,例如第一双屏协同应用,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在出厂前预置的。在需要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并显示第一移动终端的界面时,即需要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多屏协同时,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触控操作,运行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即可显示该二维码。并且,该应用界面还可以显示与第一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的连接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移动终端运行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过程中,第二移动终端需启动蓝牙和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功能。
可选的,第二移动终端在运行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过程中,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可以先显示使用声明提示框,该使用声明提示框中可以显示有运行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所需使用的权限信息。之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使用提示框中的同意使用控件的选择操作,显示二维码、连接提示信息以及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信息。其中,该功能信息可以包括图示信息和文字信息。
示例的,第二移动终端在运行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过程中,参见图5,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可以先显示使用提示框01,该使用提示框01可以包括取消控件011和确定控件012,并且该使用提示框01中显示有权限信息:“多屏协同”及其底层服务需要开启WLAN和蓝牙,为了提供完整功能,多屏协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获取手机信息,读写存储,并使用电话、录音、摄像头等功能。你是否同意?。并且,该应用界面还可以显示“不在提示”控件013,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点击该控件013的操作,在后续运行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时,不再显示在该使用提示框01。
之后,若用户点击了取消控件011,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停止运行并关闭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不再执行后续流程。若用户点击了确定控件012,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确定控件012的点击操作,显示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的二维码。
假设第一移动终端为手机,第二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则从图5还可以看出,该二维码的上方还可以显示有连接提示信息02:在手机中开启“多屏协同”应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连接。
并且,从图5还可以看出,该应用界面还可以包括位于该二维码下方的取消控件03。若用户点击了取消控件03,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停止运行并关闭该第一多屏协同应用,不再执行后续流程。
此外,从图5中还可以看出,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中,还可以显示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信息04。该功能信息04可以包括:功能示意图041,以及位于该功能示意图041下方的描述该功能的文字信息042:连接后,您可以在平板电脑上操作您的手机。由此,能够使得用户较为清晰的了解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其中,该功能示意图041为用于描述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的图片。
可选的,第二移动终端在基于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生成该二维码之前,还可以对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进行加密处理。之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基于加密处理后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生成该二维码,以确保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的安全性与唯一性。例如,第二移动终端可以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对该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进行加密。
步骤302、第二移动终端发送广播数据包。
第二移动终端在生成二维码之后,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生成服务(Service)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即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可以封装在Service UUID中。然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基于该Service UUID以及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生成广播数据包,即该广播数据包中封装有第二移动终端的.Service UUID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之后,第二移动终端的可以发送该广播数据包,以便其他蓝牙设备可以扫描到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广播数据包。
其中,该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不同,该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可以为低功耗蓝牙物理地址,该低功耗蓝牙物理地址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底层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该Service UUID可以由一组16字节(byte)的16进制数字组成,即Service UUID可以由一组128位(bit)的16进制数字组成。例如该Service UUID的组成格式为:0x********-****-1000-8000-00805F9B34FB。该“*”部分代表6个byte的蓝牙MAC地址,每个byte包括两个“*”。“0x”表示16进制。
由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发送由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生成的Service UUID生成的广播数据包,而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可以唯一标识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因此可以确保后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的连接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可选的,第二移动终端在发送其广播数据包之后,还可以创建无线保真群组,并启动无线保真扫描流程,以扫描目标范围内的无线保真设备。
步骤303、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扫描并解析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继而可以获取并存储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可选的,若该二维码基于加密处理后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生成,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对扫描该二维码后得到内容进行解密处理,从而提取出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中可以安装有第二多屏协同应用,例如第二双屏协同应用,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触控操作,运行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即可显示用于扫描二维码的控件。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扫描二维码的控件的触控操作,扫描二维码。并且,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还可以显示连接提示信息,以及用于描述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的功能信息。该功能信息可以包括图示信息和文字信息。
示例的,假设第一移动终端为手机,第二移动终端为平板电脑。则参见图6,第一移动终端在运行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后,第二多屏协同应用可以显示“扫一扫”控件05。从图6中可以看出,该扫一扫”控件05的上方显示有功能信息06,以及连接提示信息07:请在平板电脑的下拉菜单中开启“多屏协同”,并参考平板端的说明进行连接。该功能信息06可以包括:功能示意图061,以及位于功能示意图061下方的用于描述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的文字信息062“此功能用于与平板电脑连接,连接后,您可在平板电脑上操作您的手机”。该功能示意图061为用于描述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功能的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终端还可以为该第一移动终端提供下载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二维码。若第一移动终端中未安装有第二多屏协同应用,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显示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以下载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二维码。
示例的,参见图5,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中还可以包括“点击扫码下载安装”控件08。若第一移动终端中未安装有第二多屏协同应用,则用户可以点击“点击扫码下载安装”控件08,相应的,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点击“点击扫码下载安装”控件08的操作,显示用于下载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二维码。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终端在运行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时,还需要启动蓝牙和WLAN功能。
步骤304、第一移动终端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在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之后,可以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其中,该目标范围为可以是指:以第一移动终端为圆心,以第一移动终端能够扫描到的蓝牙设备中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半径,所确定的球形三维区域。
可选的,该目标范围内可以具有多个蓝牙设备,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扫描得到多个广播数据包,每个广播数据包中均可以封装有一个Service UUID以及第二蓝牙物理地址。
步骤305、第一移动终端若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基于该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
若第一移动终端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即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扫描到的多个广播数据包中,存在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第二移动终端广播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基于扫描二维码获得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生成一个Service UUID,并存储该Service UUID。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在扫描到多个广播数据包后,可以从该多个广播数据包中提取出多个Service UUID。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存储的Service UUID与提取出的多个Service UUID进行匹配。若确定提取出的多个Service UUID中存在与存储的Service UUID相同,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已检测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继而可以基于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
若第一移动终端确定该多个ServiceUUID中不存在与存储的ServiceUUID匹配的ServiceUUID,即提取出的多个ServiceUUID中的任一ServiceUUID均与该存储的ServiceUUID不同,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确定未检测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此时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继续执行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的操作。
步骤306、第二移动终端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后,可以响应于该蓝牙连接请求,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响应,以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可选的,该蓝牙协议连接所采用的蓝牙协议可以为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energy,BLE)协议。相应的,基于BLE协议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的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成为BLE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BLE协议建立在普通属性规范(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GATT)协议之上,相应的,两个BLE设备之间建立的蓝牙协议连接,也可以成为GATT连接。
步骤307、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第一移动终端在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后,可以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其中,该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可以为无线保真点对点(Wi-Fi peer-to-peer,Wi-Fi P2P)物理地址,该无线保真点对点物理地址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中预先存储的用于进行无线保真点对点连接的无线保真点对点物理地址,或者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底层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无线保真点对点连接的无线保真点对点物理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GATT连接传输数据时,数据传输的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的长度可以调整。该MTU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20byte,且小于或等于512byte。
若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例如大于20byte。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数据传输大小的协商请求,以调整通过GATT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其中,该协商请求中可以携带有:通过GATT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
或者,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所需传输的数据封装至多个数据包中,每个数据包所包括的数据的数据量大小,可以小于或等于20byte。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按序逐个传输该多个数据包。相应的,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多个数据包后,可以进行重组,以得到完整的数据。
步骤308、第二移动终端存储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后,可以存储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可选的,第二移动终端中创建有连接白名单,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后,可以将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存储在该连接白名单中。
步骤309、第二移动终端基于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群组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与第一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均为Android操作系统,由于不同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在建立无线保真连接时所需的条件不同,例如若Android操作系统的版本低于或等于Android 9(也可以称为Android P),则需要获取对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例如无线保真点对点物理地址),才可以与对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若Android操作系统的版本高于Android 9,例如Android 10(也可以称为Android Q),则需要获取对端生成的群组信息,才可以与对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因此,为了适用于不同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移动终端在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后,还可以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群组信息。其中,该群组信息可以包括服务设备标识码(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密码。
可选的,该群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WiFi频段。由于该群组信息还包括WiFi频段,因此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在建立连接时,无需协商WiFi频段,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连接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终端在生成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以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蓝牙协议连接的二维码之后,可以创建群组,此时第二移动终端即可生成该群组信息。并且,第二移动终端可以作为该群组的群主。
步骤310、第一移动终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
第一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群组信息后,可以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有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即接收端地址),并且还可以携带有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即发送端地址)或群组信息。即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封装有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群组信息。
可选的,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在建立蓝牙协议连接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基于其自身的操作系统的版本、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
示例的,假设第一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版本为Android 9,则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假设第一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的版本为Android 10,则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该群组信息。
步骤311、第二移动终端响应于无线保真连接请求,若检测到存储有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群组信息,则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后,可以响应于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检测是否存储有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群组信息。若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存储有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群组信息,则可以直接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若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未存储有该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群组信息,则可以继续执行步骤302,即继续发送第二移动终端的广播数据包。其中,该无线保真连接所采用的无线保真协议为无线保真点对点协议。
可选的,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扫描目标范围内的无线保真设备,即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接收目标范围内的多个无线保真设备(该多个无线保真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保真请求。每个无线保真请求可以携带有无线保真设备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和名称。
之后,对于每个无线保真请求,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该无线保真请求,检测存储的白名单中是否存在该无线保真请求中携带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者检测存储的群组信息与该无线保真请求中携带的群组信息是否匹配。若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该白名单中,存在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保真请求所携带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匹配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者存储有与该无线保真请求中携带的群组信息相同的群组信息,则可以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由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预先将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存储在连接白名单中,并且可以存储群组信息,并将该群组信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当接收到无线保真设备发送的无线保真请求后,可以在检测到该无线保真请求中携带有与连接白名单中的无线保真地址匹配的无线保真地址,或者该无线保真请求携带有与存储的群组信息匹配的群组信息时,直接快速的与该无线保真设备(即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而无需显示扫描得到的多个无线保真设备的名称(例如可以以连接邀请对话框的形式显示该多个无线保真设备),继而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一移动终端的选择操作,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效率。
可选的,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二移动终端中安装的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以及第一移动终端中安装的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上均可以显示连接信息。或者,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也可以以显示通知消息的方式显示该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可以包括图示信息和文字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该文字信息可以包括:已连接的设备信息和连接时长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的,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假设第二移动终端以显示通知消息的方式显示该连接信息。则参见图7,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显示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通知框09,该通知框09中可以显示有已连接的设备信息:已连接到手机设备“xxx”,以及连接时长信息:已连接x小时xx分钟,可在平板上操作本机。其中,该xxx可以为手机设备的名称。
并且,从图7中还可以看出,第二移动终端还可以显示当前时间“下午2:27,5月9日周二”,以及其菜单栏10。该菜单栏10中可以包括:WLAN控件10a,蓝牙控件10b及其他常用控件(例如移动数据控件,静音控件,自动旋转控件,手电筒控件,亮度调节控件)。其中,该WLAN控件和蓝牙控件10b当前处于打开状态。
假设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移动终端中安装的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显示连接信息。则参见图8,该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可以显示连接信息11。该连接信息11可以包括:已连接的示意图111,以及已连接的设备信息112:已连接到平板设备“xxx”。其中,该xxx可以为手机设备的名称。已连接的示意图111即为用于描述第一移动终端已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的图片。
步骤312、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数据。第二移动终端也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数据,即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基于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数据,并投屏至第二移动终端时,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在其显示界面中的协同窗口中显示第一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该协同窗口所占区域的面积小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所占区域的面积。由此可以使得第二移动终端既可以显示第一移动终端的界面,也可以显示其自身界面,实现多屏协同功能,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在交互数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无线保真连接交互所需存储空间较大的数据,例如音视频、图像以及文件等数据,可以通过GATT连接交互所需存储空间较小的数据,例如未接来电消息、微信通知消息以及短信新消息通等等。由此可以在确保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能够交互数据的前提下,降低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能耗。
步骤313、第一移动终端若检测到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检测是否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
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移动终端还可以监控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若第一移动终端检测到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的断开连接指令,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被动断开,第一移动终端继而可以再次执行步骤304,即第一移动终端可以自动重启重连流程。若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即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主动断开,则不再执行步骤304,也无需执行后续流程。其中,该断开连接指令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的操作生成的。
可选的,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距离较远时,即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一移动终端的扫描范围,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即可被动断开。
第一移动终端安装的第二多屏协同应用中可以显示有用于断开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的控件,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控件的触控操作,与第二移动终端主动断开连接。
示例的,参见图8,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移动移动终端中安装的第二多屏协同应用的应用界面还可以显示“断开连接”控件12,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断开连接”控件12的点击操作,主动断开与第二移动终端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中可以存储有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间连接的断开方式的变量。若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间的连接被动断开,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该变量的变量值设置为第一变量值。若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间的连接主动断开,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该变量的变量值设置为第二变量值。其中,该变量可以为mDisconnectByUser,该变量的第一变量值可以为false,第二变量值可以为true。
相应的,第一移动终端若检测到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还可以通过检测该变量的变量值,从而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的断开方式。若检测到该变量值为第一变量值,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被动断开。若检测到该变量值为第二变量值,则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主动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移动终端中安装的第二多屏协同应用,以及第二移动终端中安装的第一多屏协同应用均在后台运行,则第一移动终端在检测到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时,可以自动重启重连流程。
步骤314、第二移动终端若检测到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检测是否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
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二移动终端可以监控与第一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若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的断开连接指令,则第二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被动断开,第二移动终端继而可以再次执行步骤302,即第二移动终端可以自动重启重连流程。若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即第二移动终端可以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主动断开,则不再执行步骤302,也无需执行后续流程。
可选的,当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距离较远时,即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二移动终端的扫描范围,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即可被动断开。
第二移动终端安装的第一多屏协同应用中可以显示有用于断开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的控件,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控件的触控操作,与第一移动终端主动断开连接。
示例的,参见图7,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第一多屏协同应用的通知框09中还可以显示“断开连接”控件091,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断开连接”控件091的点击操作,主动断开与第一移动终端间的连接。从图7中还可以看出,该通知框09还可以显示有“音视频切换到手机”控件092,第二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用户针对该“音视频切换到手机”控件092的操作,接收并播放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音视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主动断开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后,还可以通过GATT连接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主动断开的通知消息,第一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通知消息后,可以将该变量的变量值设置为true。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步骤309可以根据情况删除,即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仅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步骤302也可以在步骤303之后执行,或者与步骤303同步执行。步骤314也可以在步骤313之前执行,或者与步骤313同步执行。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先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然后再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并且,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显示二维码,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扫描该二维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继而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由于第一移动终端可以直接基于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此提高了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1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参见图9,该移动终端1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该处理器1101可以用于:
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可选的,该处理器1101还可以用于:
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该广播数据包携带有蓝牙设备的Service UUID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该Service UUID基于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蓝牙设备的蓝牙的物理地址,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为蓝牙设备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若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可选的,该处理器1101还可以用于:
基于蓝牙协议连接,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群组信息,该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识别码和密码;
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其中,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有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群组信息。
可选的,该处理器1101还可以用于:
若检测到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则再次执行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与第二移动终端先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然后再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该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并且,由于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提供的二维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继而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此提高了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如图9所示,该移动终端1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和显示屏131。
该显示屏131可以用于:显示二维码,该二维码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二维码中携带有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该处理器1101可以用于:
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
可选的,该处理器1101还可以用于:
若检测到蓝牙协议连接和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则发送广播数据包,该广播数据包携带有第二移动终端的Service UUID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该Service UUID基于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的物理地址,该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为第二移动终端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可选的,该处理器1101还可以用于:
接收并存储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基于蓝牙协议连接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群组信息,该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标识码和密码;
若检测到存储有该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群组信息,则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先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之后该移动终端可以响应于第一移动终端基于该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并可以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由于无线保真连接单次传输的数据的数据量较大,因此第二移动终端基于该无线保真连接与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并且,由于该移动终端可以显示二维码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之后,可以基于该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第一移动终端直接建立蓝牙协议连接,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因此提高了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的效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既可以实现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功能,也可以实现上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功能。
如图9所示,该移动终端110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30、存储器140、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蓝牙模块180、电源190、摄像头121和处理器1101等部件。
其中,摄像头121可用于捕获静态图片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片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101转换成数字图片信号。
处理器1101是移动终端1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4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101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1中。本申请中处理器1101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控制用户界面显示,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或第二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另外,处理器1101与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130耦接。
显示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移动终端11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可选的,显示单元130还可以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1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110正面的显示屏131。其中,显示屏13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单元130可以用于显示本申请中所述的各种图形用户界面。
显示单元130包括:显示屏131和设置在移动终端110正面的触摸屏132。该显示屏131可以用于显示预览图片。触摸屏132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拖动滚动框等。其中,触摸屏132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1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2与显示屏13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11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
存储器14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4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移动终端11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4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40存储有使得移动终端11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14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代码。
RF电路15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101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11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移动终端11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5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40以便进一步处理。本申请中麦克风162可以获取用户的语音。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110可以通过Wi-Fi模块17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蓝牙模块180,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移动终端11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0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移动终端11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移动终端11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移动终端11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110,比如运动传感器11101、距离传感器11102、指纹传感器11103和温度传感器11104。移动终端11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移动终端和各器件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软件结构框图。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10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10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片,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移动终端11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通信终端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片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片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例如图2至图4任一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例如图2至图4任一所示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述二维码基于加密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得到;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用于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存储至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创建的连接白名单中,所述连接白名单中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属的无线保真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群组信息,所述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识别码、密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频段;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所述群组信息,以及所述无线保真频段;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其中,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大于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包括:
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有所述蓝牙设备的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所述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基于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所述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蓝牙设备的蓝牙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蓝牙设备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若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和所述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则再次执行所述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的步骤。
4.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所述二维码基于加密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得到;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存储在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白名单中,所述连接白名单中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属的无线保真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群组信息,所述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标识码、密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频段;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若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所述群组信息,则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其中,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大于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二维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和所述无线保真连接均断开,且未接收到断开连接指令,则发送广播数据包,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有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所述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所述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物理地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6.一种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扫描第二移动终端显示的二维码,获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述二维码基于加密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得到;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用于供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存储至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创建的连接白名单中,所述连接白名单中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属的无线保真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群组信息,所述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识别码、密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频段;
基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以及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所述群组信息,以及所述无线保真频段;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其中,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大于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扫描目标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数据包,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有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和第二蓝牙物理地址,所述服务通用唯一识别码基于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确定,其中,所述第一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蓝牙的物理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物理地址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随机生成的用于进行蓝牙协议连接的蓝牙物理地址;
若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检测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则基于所述广播数据包携带的第二蓝牙物理地址,向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蓝牙连接请求,以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8.一种第二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
显示二维码,所述二维码用于供第一移动终端扫描,且所述二维码基于加密处理后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蓝牙物理地址和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得到;
所述处理器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蓝牙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蓝牙协议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
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存储在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白名单中,所述连接白名单中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所属的无线保真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群组信息,所述群组信息包括服务设定标识码、密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频段;
响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发送的无线保真连接请求,若检测到所述无线保真连接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无线保真物理地址或所述群组信息,以及所述无线保真频段,则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无线保真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交互数据,其中,基于所述无线保真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大于基于所述蓝牙协议连接交互的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501388.9A 2020-06-04 2020-06-04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1818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1388.9A CN111818669B (zh) 2020-06-04 2020-06-04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1388.9A CN111818669B (zh) 2020-06-04 2020-06-04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8669A CN111818669A (zh) 2020-10-23
CN111818669B true CN111818669B (zh) 2022-09-02

Family

ID=7284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1388.9A Active CN111818669B (zh) 2020-06-04 2020-06-04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86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000B (zh) * 2020-11-20 2023-06-2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摄像头调用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79708A (zh) * 2020-12-25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969146B (zh) * 2021-02-20 2022-05-20 上海吉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广播在电梯用梯场景下的高效通信方法
CN113286192A (zh) * 2021-05-21 2021-08-2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676786A (zh) * 2021-07-07 2021-11-19 上海龙寻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对讲机群组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07750B (zh) * 2021-07-09 2023-04-1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573314A (zh) * 2021-08-17 2021-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共享系统
CN115022852B (zh) * 2021-12-16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蓝牙传输速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39712B (zh) * 2021-12-29 2024-05-07 广州艾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麦克风的配对方法和装置、无线麦克风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2431B2 (en) * 2013-03-15 2018-07-24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echnology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the same
CN106856585B (zh) * 2015-12-08 2021-01-08 斑马智行网络(香港)有限公司 建立短距离无线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90795A (zh) * 2016-06-22 2018-02-13 深圳市屹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与健身器材建立连接的方法、智能终端和服务器
CN108616547A (zh) * 2016-12-02 2018-10-02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02805B (zh) * 2019-09-30 2021-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CN111417118A (zh) * 2020-02-24 2020-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配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8669A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866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JP7463647B2 (ja) 通知処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US20220163932A1 (en) Device control page display metho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2720435B1 (en) Media sha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for media sharing thereof
CN114286165B (zh) 一种显示设备、移动终端、投屏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EP3958533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erminal
JP7450734B2 (ja) オーディオ出力方法および端末デバイス
US20220239718A1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30422154A1 (en) Method for using cellular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590059A (zh) 一种投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4201130A (zh) 一种投屏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52808A (zh) 一种电子家居设备配网方法、电子家居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CN114679752B (zh) 双系统共享无线通信能力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071652B (zh) 一种绑定关系的建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4007202A (zh) 一种绑定关系的建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1600862B (zh) 一种用户账户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4666395A (zh) 双系统网络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86320A (zh) 一种显示设备、移动终端及蓝牙连接方法
CN112000411B (zh) 移动终端及其录音通道占用信息的显示方法
CN115150265B (zh) 一种双系统数据的处理方法、设备及装置
US202400894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oth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dium
CN114860370B (zh) 一种显示设备、服务器及软件开发工具包切换方法
CN114095913A (zh) 一种电子家居设备的配网方法以及电子家居设备
CN116248915A (zh) 一种截屏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146293A (zh) 一种文件加、解密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