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390A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390A
CN114422390A CN202210026438.1A CN202210026438A CN114422390A CN 114422390 A CN114422390 A CN 114422390A CN 202210026438 A CN202210026438 A CN 202210026438A CN 114422390 A CN114422390 A CN 114422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pplication platforms
application
state
inte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64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390B (zh
Inventor
何龙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64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H04L43/045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for graphical visualisation of moni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各个应用平台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大都以数据流的形式在各个应用平台中流转,而随着流转数据越来越多,很多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会出现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合同约定等问题,进而使得流转数据为异常数据,但应用平台又无法及时对异常的流转数据进行解决,因此可能会导致应用平台处于运行崩溃的状态,影响用户在应用平台上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拓扑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属性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意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具体的,通过对目标对象的至少两个应用平台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进而获取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确定该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最后在该建立好的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出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属性,便于后续使得管理员能够直观地从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确定哪些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为异常数据,能够及时地通知应用平台对异常数据进行解决,避免影响用户在应用平台上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基于预设数据流转规则比对交互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数据流动拓扑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拓扑结构图:是指由网络节点设备和通信介质构成的网络结构图。
大多数应用平台的项目处理可能会涉及到从其他应用平台中获取相应的项目数据,这就使得各个应用平台在处理项目的过程中,各个应用平台之间会有大量的数据进行流转,在数据流转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比如,流转数据不符合法律法规、不符合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签署的合同规则等,在此应用场景中,就会出现因从外部获取的数据为异常数据的情况下,导致应用平台运行异常。基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意图将具有项目往来关系的应用平台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在该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确定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然后将确定为异常数据的流转数据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展现出来,使得管理平台可以直观地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看到哪几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为异常数据,进而可以及时地通知应用平台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应用平台的运行效率。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本说明书同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理解为具有多个应用平台的总项目平台,比如项目集团等,该项目集团下还包括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且各个应用平台之间具有相互的项目关系。
其中,应用平台可以理解为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平台,且在提供项目服务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其他应用平台的项目数据的平台。
其中,数据流动拓扑图可以理解为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组成的网络结构,表明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流动状态的拓扑图。
实际应用中,在目标对象的总项目平台的服务器中可以通过配置一个监测模块,对总项目平台下的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流转进行监测,可以实时地实现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查,能够保证及时通知流转异常数据的应用平台,便于后续进行数据异常的解决;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基于各个应用平台以及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能够直观地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看到每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是否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包括:
将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作为数据交互节点,将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作为数据交互边;
基于所述数据交互节点以及所述数据交互边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其中,数据交互节点可以理解为建立拓扑图中的节点,数据交互边可以理解为建立拓扑图中的边,表明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时,服务器的监测模块可以将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作为数据交互节点,且将每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作为数据交互边,进而再基于数据交互节点以及数据交互边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实际应用中,在建立多个应用平台的数据流动拓扑图的应用场景中,数据交互节点可以为应用平台这个实体,而数据交互边可以为各个实体之间基于项目需求进行的数据流转关系,比如,多个应用平台包括应用平台1、应用平台2、应用平台3、应用平台4、应用平台5,则该应用平台1、应用平台2、应用平台3、应用平台4、应用平台5即为数据交互节点,而应用平台1、应用平台2、应用平台3、应用平台4、应用平台5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即为数据交互边,进而服务器可建立一个包括应用平台1、应用平台2、应用平台3、应用平台4、应用平台5的数据流动拓扑图。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各个应用平台之间根据相互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不仅能够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建立流转数据的关系,也能便于后续通过数据流动拓扑图直接确定流转数据的数据状态。
步骤104: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其中,交互数据可以理解为各个应用平台之间执行项目过程中所交互的流转数据。
其中,预设数据流转规则可以理解为各个应用平台之间预先签订的数据流转的法律法规、合同规则等,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某些应用平台可能会存在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在数据流转的过程中,要保证这些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不会被流转到其他应用平台中,因此,在各个应用平台之间需要对流转的数据预先签署一定的数据流转规则。
实际应用中,在各个应用平台之间进行数据流转的过程中,服务器中的监测模块可以获取到各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并根据预先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判断该交互数据是否符合数据流转规则,确定该交互数据是否为异常数据,是否涉及到需要保密的隐私数据,进而确定出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由于每个应用平台与不同的应用平台之间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进而在确定交互数据是否异常的情况下,需要与其相应的数据流转规则进行比对;具体的,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实际应用中,在多个应用平台之间,每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都可能会不同,比如,应用平台1与应用平台2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为A,而应用平台1与应用平台2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可能为B,因此,在确定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的时候,不仅要获取应用平台与其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还要根据两者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该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例如,在监测模块需要确定应用平台1和应用平台2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时,获取的交互数据则为应用平台1和应用平台2之间的交互数据,而预设数据流转规则为应用平台1和应用平台2之间预先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进而基于该数据流转规则对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进行确定。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各个应用平台之间预先签署的数据流转规则,对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进行判断,能够准确地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在服务器的监测模块获取到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之前,为了保证数据流转的有效性,还需根据预设交互规则,判断两个应用平台之间能够传输交互数据,在确定两个应用平台无法传输交互数据的情况下,也即无法获取到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具体的,所述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交互规则,判断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是否能够传输交互数据,若是,则向所述应用平台、以及与所述应用平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发送数据交互指令。
其中,预设交互规则可以理解为两个应用平台之间能不能进行数据流转的规则。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的监测模块可基于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交互规则,判断两个应用平台之间能否进行传输交互数据,在两个应用平台能进行传输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则服务器的监测模块可向应用平台以及与该应用平台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发送数据交互指令,表明两个应用平台之间可以传输交互数据,即便于后续在此基础上,获取到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在监测模块获取到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之前,还需要确定两个应用平台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再从中获取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便于后续从交互数据中确定流转的真实数据是什么,是否符合预设的数据流转规则,进而确定交互式数据是否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日志信息,并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的监测模块获取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可以先获取应用平台以及与该应用平台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日志信息,由于各个应用平台在日志文件中会存储应用平台所进行数据流转的交互数据,然后对获取的日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获得应用平台以及与该应用平台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获取到的日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过多限定,只要是能够从日志信息获取到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工具和方法均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从应用平台中获取日志信息,获取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便于后续对交互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交互数据是否出现异常。
为了能够准确地确定应用平台之间交互数据的交互状态,可基于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交互数据中能够被标识为异常数据的数量,便于后续基于异常数据数量确定交互数据的交互状态;具体的,所述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
基于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的监测模块在获取到应用平台以及与该应用平台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之后,可基于应用平台以及与该应用平台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预先签署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对交互数据进行按照规则进行比对,确定在交互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标识的数据,再统计出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最终监测模块在根据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监测模块对预设数据流转规则进行协议拆解后,可将交互的数据的实际数据情况与基于该预设数据流转规则下的合法的数据进行比对,进而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可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于预设数据流转规则比对交互数据的过程示意图。
图2中的法务协议,可以理解为预设数据流转规则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该法务协议的协议拆解,即获得合法依据的部分,该部分可记录的是基于该法务协议下的能够流转的数据集以及隐私数据集,随后,将检测模块获取到的交互数据(即图2中的事实情况部分)与合法依据部分进行数据对比,对于匹配成功的交互数据可表明交互数据并不存在异常,而将不匹配的交互数据作为异常数据,可利用人工审核,确定该异常数据是否为真的异常,若在该异常数据在该项目需求下并不存在异常现象的情况下,可将该异常数据关联到法务协议中,对法务协议中的数据再次进行更新,便于后续提高对异常数据判断的准确性。
更进一步地,监测模块在确定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时,还可根据异常数据的数量确定不同程度的数据状态,即可更为仔细地便于后续对不同数据状态的交互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的,所述基于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一数据状态;或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二数据状态;或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三数据状态。
其中,第一数据状态可以理解为交互数据处于数据健康状态,第二数据状态可以理解为交互数据处于数据异常状态,第三数据状态可以理解为交互数据处于数据严重异常状态。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的监测模块可根据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若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可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健康,若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可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异常,若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则可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严重异常。
例如,在确定应用平台1与应用平台2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时,第一预设阈值为100,第二预设阈值为500,那么,若在监测模块确定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的数量为80,即小于100的情况下,表明应用平台1与应用平台2之间的交互数据为数据健康状态;若在监测模块确定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的数量为400,即大于等于100且小于500的情况下,表明应用平台1与应用平台2之间的交互数据为数据异常状态;若在监测模块确定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的数量为600,即大于500的情况下,表明应用平台1与应用平台2之间的交互数据为数据严重异常状态。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交互数据中确定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进而可分层次地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便于后续根据不同的数据状态确定不同的解决方式。
步骤106: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其中,数据流动拓扑图的属性可以理解为连接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拓扑图的边的属性,比如,拓扑图边显示的颜色等。
实际应用中,检测模块可基于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状态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确定两个应用平台之间数据交互关系的属性,比如,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确定拓扑边的颜色,根据颜色的不同,确定其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实际应用中,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每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都可根据交互数据连接一条拓扑边,在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之后,即可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出与数据状态相一致的拓扑边颜色,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不仅可以为颜色属性,还可包括其他能够表示数据状态的属性,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过多限定。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确定每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的属性,通过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展示,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哪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出现异常。
为了更加详细地将数据状态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每个数据状态可能会对应相应的属性,便于后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属性即能确定哪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出现交互数据异常;具体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包括: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一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一属性;或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二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或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三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三属性。
其中,第一属性可以理解为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数据健康状态的拓扑边的颜色为绿色,第二属性可以理解为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数据异常状态的拓扑边的颜色为黄色,第三属性可以理解为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数据严重异常状态的拓扑边的颜色为红色;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述拓扑边的属性用颜色表示,并不做任何限定。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中的监测模块在确定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健康的情况下,将处于数据健康的交互数据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定义为第一属性,即拓扑边的颜色可显示为绿色;在确定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将处于数据异常的交互数据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定义为第二属性,即拓扑边的颜色可显示为黄色;在确定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严重异常的情况下,将处于数据严重异常的交互数据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定义为第三属性,即拓扑边的颜色可显示为红色。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数据状态对应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不同的属性信息,便于后续管理人员可直观地根据属性信息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进而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在管理员从数据流动拓扑图中观测到不同的应用平台之间显示的拓扑边颜色的不同,能够明确地了解到其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状态如何,是否存在数据流转异常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员看到流转数据具有异常的情况下,即可向应用平台发送提醒信息;具体的,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数据状态或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应用平台发送应用平台报警信息。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中的监测模块在确定出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数据状态或者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即可向应用平台发送应用平台的报警信息;即在确定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拓扑边的颜色为黄色或者红色的情况下,则说明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处于异常状态或者严重异常状态,可能会影响后续应用平台的项目处理,因此,监测模块需要及时地通知应用平台流转数据已经发生了异常,需要及时地进行处理。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确定数据异常或者数据严重异常的流转数据,向其对应的应用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即能够及时提醒应用平台在处理项目过程中流传数据的异常,便于后续对流转数据进行有效地解决。
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下述结合附图3,以本说明书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在风险监测的应用为例,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数据流动拓扑示意图。
图3中可表示为对集团A中的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的监测过程的数据流动拓扑图,即图3中显示对应用平台1、应用平台2、应用平台3、应用平台4、应用平台5之间的拓扑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应用平台之间的拓扑边均处于健康的状态,即在实际应用中,拓扑边显示的颜色即可为绿色,若在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即在实际应用中,拓扑边显示的颜色即可为黄色,若在确定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数据严重异常的情况下,即在实际应用中,拓扑边显示的颜色即可为红色。
进一步地,通过图3中显示的数据流动拓扑图,可实现集团A的管理人员在监测各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时,通过该数据流动拓扑图能够直观且及时地确定出哪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流转数据出现数据异常或者数据严重异常,进而影响应用平台的项目处理过程。实际应用中,还可通过点击图3中右上角中的“风险记录”,查找应用平台之间的历史流转数据出现异常的情况,可实现对应用平台进行风险预警。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目标对象中的多个应用平台建立数据流转拓扑图,进而实现对各个应用平台之间流转数据的实时监测,实现能够及时对异常的流转数据或者严重异常的流转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提高应用平台处理项目数据的处理效率。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数据处理装置实施例,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拓扑建立模块402,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数据获取模块404,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属性确定模块406,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可选地,所述拓扑建立模块402,进一步被配置为:
将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作为数据交互节点,将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作为数据交互边;
基于所述数据交互节点以及所述数据交互边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可选地,所述属性确定模块406,进一步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
基于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一数据状态;或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二数据状态;或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三数据状态。
可选地,所述属性确定模块406,进一步被配置为: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一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一属性;或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二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或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三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三属性。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数据状态或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应用平台发送应用平台报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404,进一步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日志信息,并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指令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交互规则,判断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是否能够传输交互数据,若是,则向所述应用平台、以及与所述应用平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发送数据交互指令。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通过对目标对象的至少两个应用平台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进而获取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确定该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最后在该建立好的数据流动拓扑图中显示出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的属性,便于后续使得管理员能够直观地从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确定哪些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为异常数据,能够及时地通知应用平台对异常数据进行解决,避免影响用户在应用平台上的应用。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数据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5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5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510和处理器520。处理器520与存储器510通过总线530相连接,数据库5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500还包括接入设备540,接入设备540使得计算设备5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5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4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 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5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5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说明书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5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5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5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包括:
将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作为数据交互节点,将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作为数据交互边;
基于所述数据交互节点以及所述数据交互边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并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所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对应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中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
基于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包括: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一数据状态;或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二数据状态;或
在确定所述具有异常标识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为第三数据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包括: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一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一属性;或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二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属性;或
在确定所述数据状态为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三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三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为第二数据状态或第三数据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应用平台发送应用平台报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日志信息,并对所述日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获得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交互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获取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交互规则,判断所述应用平台与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之间是否能够传输交互数据,若是,则向所述应用平台、以及与所述应用平台其他具有关联关系的应用平台发送数据交互指令。
1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拓扑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对象中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建立数据流动拓扑图;
数据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基于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预设数据流转规则确定所述交互数据的数据状态;
属性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数据状态确定所述至少两个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关系在所述数据流动拓扑图中的属性。
12.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26438.1A 2022-01-11 2022-01-11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422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6438.1A CN114422390B (zh) 2022-01-11 2022-01-11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6438.1A CN114422390B (zh) 2022-01-11 2022-01-11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90A true CN114422390A (zh) 2022-04-29
CN114422390B CN114422390B (zh) 2024-02-13

Family

ID=8127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6438.1A Active CN114422390B (zh) 2022-01-11 2022-01-11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39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801A (zh) * 2015-10-28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流的转发路径的重定向方法、装置和业务流转发系统
CN108234168A (zh) * 2016-12-15 2018-06-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拓扑的数据展示方法及系统
US20190004864A1 (en) * 2016-01-20 2019-01-03 NEC Laboratories Europe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tream processing framework functionality
WO2019199457A1 (en) * 2018-04-08 2019-10-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nomaly detection based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graphs
CN110888787A (zh) * 2019-11-11 2020-03-17 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28866A (zh) * 2019-12-09 2020-03-2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基于停电信息大数据分析的线路拓扑核查方法及系统
CN111581078A (zh) * 2020-04-09 2020-08-25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异常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6186A (zh) * 2020-04-26 2020-09-15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935172A (zh) * 2020-08-25 2020-11-13 珠海市一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拓扑的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801A (zh) * 2015-10-28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流的转发路径的重定向方法、装置和业务流转发系统
US20180131615A1 (en) * 2015-10-28 2018-05-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ffic Flow Forwarding Path Redi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raffic Flow Forwarding System
US20190004864A1 (en) * 2016-01-20 2019-01-03 NEC Laboratories Europe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stream processing framework functionality
CN108234168A (zh) * 2016-12-15 2018-06-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拓扑的数据展示方法及系统
WO2019199457A1 (en) * 2018-04-08 2019-10-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nomaly detection based on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 graphs
CN110888787A (zh) * 2019-11-11 2020-03-17 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28866A (zh) * 2019-12-09 2020-03-2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基于停电信息大数据分析的线路拓扑核查方法及系统
CN111581078A (zh) * 2020-04-09 2020-08-25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异常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6186A (zh) * 2020-04-26 2020-09-15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异常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935172A (zh) * 2020-08-25 2020-11-13 珠海市一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拓扑的网络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俊文;崔硕;李晓勐;李志宏;李扬;: "基于海量实时监控数据的服务影响分析及可视化展现", 电信科学, no. 03 *
贺楠;时珉;陈大军;鲁鹏;: "基于调度安全防误的智能操作票研究与分析", 价值工程,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90B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1651B (zh) 网络监控方法、网络监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255370B2 (en) Automated compliance checking through analysis of cloud infrastructure templates
CN111163115A (zh) 一种基于双引擎的物联网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US8825838B2 (en) Identific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 application service groups
CN111178760A (zh) 风险监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95418B2 (en) Graphical connection viewer for discovery of suspect network traffic
CN113055379A (zh) 一种面向全网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态势感知方法和系统
Syamkumar et al. Bigfoot: A geo-based visualization methodology for detecting bgp threats
CN111654321B (zh) 卫星网络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11951A (zh) 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Wu et al. A trust-aware task offloading framework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20230344846A1 (en) Method for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
WO2023125272A1 (zh) Radius环境下的全链路压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7306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故障分析方法、装置以及物联网平台
CN114584477A (zh) 工控资产的探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93727A (zh) 运行监测系统及运行监测方法
CN114615066A (zh) 目标路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CN110995489B (zh) 大数据平台服务器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422390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756518A (zh) 基于联邦学习的云边协同电力缺陷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157561B (zh) 故障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12153663B (zh) 无线网络评估方法和装置
JP671256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978680B (zh) 异质物联网评价方法、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CN11705666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