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8418B -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8418B
CN114418418B CN202210082973.9A CN202210082973A CN114418418B CN 114418418 B CN114418418 B CN 114418418B CN 202210082973 A CN202210082973 A CN 202210082973A CN 114418418 B CN114418418 B CN 114418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sion ratio
work order
production
plan
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29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8418A (zh
Inventor
钟宇
胡腾
刘欢
王进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n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n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29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8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8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8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8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8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所述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所述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若所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则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本发明能够实现多种产出方式的工单信息自动流转,符合实际生产需求,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生产线的上云服务,通过上云服务能够实现企业对生产线的统一管理,以企业原有生产设备为基础,通过上云服务,实现企业的自动化生产,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序通常是根据1:1的比例进行产出,例如机械加工类企业,根据毛坯加工出需要的零件,此类产出方式的工序能够通过系统实现工序之间的数据流转。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例如下料、切断、一模多穴等场景,一个半成品能够产出多个产品的情形,此时工序流转按照1:N进行产出;此外,例如熔炼、绞线、包装等场景,会存在多个半成品产出一个产品的情形,此时工序流转按照N:1进行产出。而针对1:N或N:1产出方式对应的工序,却不能够实现工序之间数据的自动流转,而需要人工报工,根据报工数据,连接上下工序的工单数据,导致工作效率低。
因此,亟需一种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且对任意产出方式的工序的工单数据,均能够实现自动流转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所述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所述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若所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则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派工信息包括工序序号、关联工序、工单计划数、加工人员、加工部门、报工部门、派工人员、派工部门、工序库存、加工设备和工序换算比;其中,所述工序序号能够用于判断工序是否存在合并单元格或拆分单元格,所述合并单元格的工序换算比相同,所述拆分单元格的工单计划数之和为对应工序的工单计划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则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之前,还包括:在数据表中修改/增加工序换算比字段,并对应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创建/修改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获取若干工序,设置所述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其中,末序的工序换算比为1;创建/修改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包括计划数量,将所述若干工序填充至所述生产计划,根据所述计划数量和工序换算比,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数据表中修改/增加工序换算比字段,并对应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具体包括:所述数据表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计划、生产工单、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在所述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生产工单中,通过修改/增加的方式,配置工序换算比字段;根据所述生产工艺、生产计划或生产工单的字段,在所述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数据表中采用配置填充的方式,获取工序换算比字段;在所述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中,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并设定工序库存默认值的计算公式:工序库存默认值=合格数*工序换算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生产工艺获取若干工序,设置所述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还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对工序的工序换算比进行不定时采样,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工序换算比,作为工序的第一换算比;对物料使用进行异常监控,在物料使用数量超过阈值时,判定物料使用异常,追溯物料使用的工序,根据工序的领料情况和成品情况计算出工序的第二换算比;根据第一换算比、第二换算比及预设权重,计算获取新工序换算比,并根据所述新工序换算比,对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具体包括:若所述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则生产计划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为工单计划数;若所述工序的报工顺序为不定序,则生产计划对应所有工序的待加工数均为工单计划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具体包括:获取报工数据,所述报工数据包括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和返工返修合格数;根据所述报工数据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其中,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工序换算比;计划已完成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上序的工序库存=(当序的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系统,包括:工序换算比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所述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所述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工单计划数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时,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加工顺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工单信息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的步骤。
一种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的步骤。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通过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生产计划中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在生产计划中配置工序换算比时,根据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判断工序的报工数据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多种产出方式的工单信息自动流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生产计划的界面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之前,先对本发明的整体构思进行如下说明:
本发明主要是根据生产过程研发的,目前工序产出流转方式多样,不仅仅限于1:1的方式产出,导致生产过程中工序与工序之间数据流转不能够自动进行,而需要依靠人工的方式进行设置,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出现上面的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系统只能够实现1:1的产出流转,导致在存在1:N或N:1的产出情形,不能够实现工单数据的自动流转,工作效率低,而在工序中设置连接上下工序的工序换算比时,就可以避免前述问题了。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在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时,根据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数据,实现1:1、1:N和N:1的多种产出的工单信息自动流转,符合实际生产需求,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之前,通过修改或增加的方式,在数据表中设置工序换算比字段和工序库存字段;创建/修改生产工序,获取若干工序,并设置对应的工序换算比,其中,末序的工序换算比为1;创建/修改生产计划,设置计划数量,将生产工艺中的若干工序填充至生产计划,根据计划数量和工序换算比,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在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生产工单中,通过修改或增加的方式,配置工序换算比字段;采用配置填充的方式,将工序换算比字段填充至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数据表中,并采用修改或增加的方式,在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中设置工序库存字段,并设定工序库存默认值=合格数*工序换算比。
为了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本发明还引入了新工序换算比,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对工序换算比进行不定时采样,获取实际工序换算比,作为第一换算比;并在物料使用数量超过阈值时,判定物料使用异常,并追溯异常物料使用对应的工序,根据工序领料情况和成品情况计算获取第二换算比;根据第一换算比、第二换算比及预设权重,计算获取新工序换算比,对原有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使得工序换算比能够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满足生产需求。
在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时,存在生产计划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等于工单计划数;在工序的报工顺序为不定序时,存在生产计划对应的所有工序的待加工数均等于工单计划数,使得本方法适用于多种生产情形。
在生成工单信息时,获取报工数据,根据报工数据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和工单计划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从而实现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自动流转,提高工作效率。
介绍完本发明的整体构思后,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
具体地,企业可以在系统中配置工序换算比,并选择是否启用该功能;若不启用,则系统以工序换算比默认为1进行运转;若选择启用该功能,则根据预先设置的工序换算比进行工序流转。
具体地,根据产品确定生产工艺,并根据生产工艺指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派工信息,并检测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若存在,则根据工序换算比进行工序流转。
其中,生产工艺包括每个产品对应的工序信息,工序换算比字段对应至每个工序。生产计划包括生产产品、计划数量、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结束时间,并根据生产工艺生成若干工序。
具体地,派工信息包括工序序号、关联工序、工单计划数、加工人员、加工部门、报工部门、派工人员、派工部门、工序库存、加工设备和工序换算比。其中,工序序号能够用于判断工序是否存在合并单元格或拆分单元格,合并单元格的工序换算比相同,拆分单元格的工单计划数之和为对应工序的工单计划数,如图2中的压铸工序所示。
步骤S102,若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则根据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具体地,若检测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则能够根据工序换算比乘以计划数量,获取工单计划数。其中,工单计划数指的是生产工单的计划数,生产工单是指通过生产计划表中的派工信息生成的数据。原则上一条派工信息生成一条工单,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报工后,存在数值运算逻辑,例如提交的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提交至下一工序的待加工数,需要乘以工序换算比做运算,该数据在生产计划内存在,在工单里面主要是缓存作用,不需要每次运算的时候都要去计划里面查询信息,从而提高后台运算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在计划数量为100,派工信息包括有熔炼、压铸、CNC、热处理、喷涂和包装六个工序,他们的工序换算比分别是20、2、0.2、5、0.25和1.其中,包装为末序,换算比为1,即包装的工单计划数等于计划数量100。喷涂的换算比为4,则表示喷涂中的4个产品可以合成一个包装所需的半成品,喷涂的工单计划数=喷涂的工单计划数/工序换算比=400。热处理的换算比为5,即热处理的1个产品可以合成5个喷涂所需的半成品,热处理的工单计划数=CNC的工单计划数/工序换算比=80。以此方法进行计算,熔炼、压铸、CNC、热处理、喷涂和包装六个工序,对应的工单计划数分别为10、200、400、80、400和100。
其中,工序换算比是指一定数量的当前工序半成品,经过加工后,产出一定数量的下工序的半成品。在设置工序换算比时,可以根据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录入,每个产品均存在对应的工序换算比。
步骤S103,判断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
具体地,在对产品进行加工之后,需要根据加工信息对生产工单进行报工,确定工序的合格数、待加工数和返工返修数等。在确定工序的待加工数之前,需要判断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在报工顺序为定序时,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等于工单计划数;在报工顺序为不定序时,所有工序的工单待加工数等于工单计划数。
在报工顺序为不定序时,每个工序可以同时进行报工。因此,不定序的报工顺序适用于前序工人已经生产完产品且产品已经流转至后续工序,但是没有及时在系统上进行报工,导致后续的工人生产完成之后无法报工的情形,解决了企业报工时效性的问题。
步骤S104,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具体地,在用户通过客户端发起报工之后,获取到报工数据,报工数据包括工序的合格数、返工返修数、返工返修合格数等,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和工单计划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报工顺序和工序换算比对工单信息进行流转,实现多种工序换算比的自动流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生产计划中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在生产计划中配置工序换算比时,根据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判断工序的报工数据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从而能够实现多种产出方式的工单信息自动流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在数据表中修改/增加工序换算比字段,并对应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创建/修改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获取若干工序,设置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其中,末序的工序换算比为1;创建/修改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包括计划数量,将若干工序填充至所述生产计划,根据计划数量和工序换算比,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具体地,在进行工序换算比配置时,若数据表中存在待修改字段,则可以通过修改的方式将待修改字段,修改为工序换算比字段;若数据表中不存在待修改字段,则可以通过增加的方式设置工序换算比字段。其中,工序换算比的字段类型设置为数值字段,支持小数。
与工序换算比字段相同,采用修改或增加的方式设置工序库存字段。
采用创建或修改的方式获取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获取若干工序,设置每个工序对应的工序换算比。由于末序产出的即为所需的产品,因此末序的产出数量与计划数量相同,即末序的工序换算比为1。
采用创建或修改的方式获取生产计划,设置计划数量,并将生产工艺中的若干工序填充至生产计划中,获取对应的生产工单,根据计划数量和工序换算比计算获取生产工单的工单计划数。例如,上述的喷涂的换算比为4,则表示喷涂中的4个产品可以合成一个包装所需的半成品,喷涂的工单计划数=喷涂的工单计划数/工序换算比=400。
其中,数据表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计划、生产工单、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在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生产工单中,通过修改/增加的方式,配置工序换算比字段;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计划或生产工单的字段,在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数据表中采用配置填充的方式,获取工序换算比字段;在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中,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并设定工序库存默认值的计算公式:工序库存默认值=合格数*工序换算比。
具体地,在进行工序换算比配置时,采用修改或增加的方式,在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生产工单中配置工序换算比字段;在生产工艺等数据表中配置好工序换算比字段之后,采用配置填充的方式,将生产工艺等数据表中的工序换算比字段,填充至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中;并在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数据表中,采用修改或增加的方式,配置工序库存字段,并设定工序库存默认值的计算公式为:工序库存默认值=合格数*工序换算比,例如,当前工序的合格数为50,工序换算比为0.2,则工序库存默认值为10。
其中,在设置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时,还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对工序的工序换算比进行不定时采样,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工序换算比,作为工序的第一换算比;对物料使用进行异常监控,在物料使用数量超过阈值时,判定物料使用异常,追溯物料使用的工序,根据工序的领料情况和成品情况计算出工序的第二换算比;按照预设权重,根据第一换算比、第二换算比及预设权重,计算获取新工序换算比,并根据新工序换算比,对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
具体地,由于设备在不断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产品损耗增高的情形,因此为了工序换算比能够与生产损耗等因素进行结合,使得产品能够符合客户需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
例如,在一年时间内,对工序的工序换算比进行不定时采样,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工序换算比,作为工序的第一换算比,例如,当序产品为106个,下序产品为50个,预设工序换算比为0.5,则实际工序换算比约为0.47,即此时,将0.47作为该工序的第一换算比;同时物料使用进行异常监控,若物料使用超过阈值,则判定物料使用异常,追溯物料使用的工序,根据工序的领料情况和成品情况计算出工序的第二换算比,例如,某物料的阈值为110,实际领料情况为112时,判定物料使用异常,使用该物料的工序成品数为50,则第二换算比约为0.446。
根据对第一换算比和第二换算比设置的权重,计算获取新工序换算比,并根据新工序换算比对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例如将第一换算比和权重设置为0.6,第二换算比的权重设置为0.4,则新工序换算比为0.47*0.6+0.446*0.4=0.46,则将该工序的工序换算比更新为0.46,使得工序换算比能够更加符合实际生产情况。
其中,步骤S103具体包括:若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则生产计划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为工单计划数;若工序的报工顺序为不定序,则生产计划对应所有工序的待加工数均为工单计划数。
具体地,若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在进行工序报工时,需根据报工顺序进行依次报工,则生产计划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为工单计划数;若工序的报工顺序为不定时,在进行工序报工时,能够多个工序同时进行报工,此时所有工序的待加工数均为工单计划数。
其中,步骤S104具体包括:获取报工数据,报工数据包括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和返工返修合格数;根据报工数据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其中,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工序换算比;计划已完成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上序的工序库存=(当序的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具体地,在进行生产加工之后,报工人员在客户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报工,系统接收到报工数据,报工数据包括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和返工返修合格数等,并根据报工数据分别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和工单计划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不断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从而实现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自动流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系统30,包括:工序换算比检测模块31、工单计划数计算模块32、加工顺序判断模块33和工单信息生成模块34,其中:
工序换算比检测模块31,用于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所述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
工单计划数计算模块32,用于在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时,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加工顺序判断模块33,用于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
工单信息生成模块34,用于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工顺序判断模块33具体用于:在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时,生产计划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为工单计划数;在工序的报工顺序为不定序时,生产计划对应所有工序的待加工数均为工单计划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单信息生成模块34具体用于:获取报工数据,报工数据包括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和返工返修合格数;根据报工数据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其中,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工序换算比;计划已完成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上序的工序库存=(当序的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结合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配置模板,还可用于存储目标网页数据。该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以为上述提到的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系统的一部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所述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所述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
若所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则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计算获得所述工单计划数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数据表中修改/增加工序换算比字段,并对应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创建/修改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获取若干工序,设置所述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其中,末序的工序换算比为1;创建/修改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包括计划数量,将所述若干工序填充至所述生产计划,根据所述计划数量和工序换算比,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具体的,设置所述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对工序的工序换算比进行不定时采样,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工序换算比,作为工序的第一换算比;对物料使用进行异常监控,在物料使用数量超过阈值时,判定物料使用异常,追溯物料使用的工序,根据工序的领料情况和成品情况计算出工序的第二换算比;根据第一换算比、第二换算比及预设权重,计算获取新工序换算比,并根据所述新工序换算比,对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
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
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数据表中修改/增加工序换算比字段,并对应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表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计划、生产工单、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
在所述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和生产工单中,通过修改/增加的方式,配置工序换算比字段;
根据所述生产工艺、生产计划或生产工单的字段,在所述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数据表中采用配置填充的方式,获取工序换算比字段;
在所述报工明细和报工审核中,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并设定工序库存默认值的计算公式:工序库存默认值=合格数*工序换算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则生产计划首序的工单待加工数为工单计划数;
若所述工序的报工顺序为不定序,则生产计划对应所有工序的待加工数均为工单计划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报工数据,所述报工数据包括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和返工返修合格数;
根据所述报工数据计算获取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
其中,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数)*工序换算比;
计划已完成数=(当序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
上序的工序库存=(当序的合格数+返工返修合格数)*工序换算比;
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下序的工单待加工数、计划已完成数和上序的工序库存数,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5.一种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序换算比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生产计划、生产工艺和派工信息,检测所述生产计划中是否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所述生产计划包括有计划数量和若干工序;
工单计划数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生产计划中配置有工序换算比时,根据所述工序换算比和计划数量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
计算获得所述工单计划数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数据表中修改/增加工序换算比字段,并对应修改/增加工序库存字段;创建/修改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获取若干工序,设置所述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其中,末序的工序换算比为1;创建/修改生产计划,所述生产计划包括计划数量,将所述若干工序填充至所述生产计划,根据所述计划数量和工序换算比,计算获取工单计划数;具体的,设置所述若干工序的工序换算比包括: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对工序的工序换算比进行不定时采样,获取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工序换算比,作为工序的第一换算比;对物料使用进行异常监控,在物料使用数量超过阈值时,判定物料使用异常,追溯物料使用的工序,根据工序的领料情况和成品情况计算出工序的第二换算比;根据第一换算比、第二换算比及预设权重,计算获取新工序换算比,并根据所述新工序换算比,对工序换算比进行更新;
加工顺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工序的报工顺序为定序或不定序,根据报工顺序和工单计划数确定工序待加工数;
工单信息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报工数据,并结合所述工序待加工数、工单计划数和报工数据,生成对应的工单信息。
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储存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82973.9A 2022-01-25 2022-01-25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4418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973.9A CN114418418B (zh) 2022-01-25 2022-01-25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973.9A CN114418418B (zh) 2022-01-25 2022-01-25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8418A CN114418418A (zh) 2022-04-29
CN114418418B true CN114418418B (zh) 2023-07-11

Family

ID=81277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2973.9A Active CN114418418B (zh) 2022-01-25 2022-01-25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84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7464A (zh) * 2023-08-17 2023-09-15 中科航迈数控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4234A (zh) * 2020-08-04 2020-11-2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工单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69510A (zh) * 2021-06-23 2021-10-01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工序间产品生产信息自动流转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5962A (ja) * 2006-07-10 2008-01-24 Toyota Motor Corp 増産を可能とする生産出荷計画の変更案の計算装置
CN101964087A (zh) * 2010-09-29 2011-02-02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任务进度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3807821A (zh) * 2021-09-28 2021-12-17 重庆允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离散场景同步工单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07730A (zh) * 2021-09-28 2021-12-17 重庆允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离散管理的工单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4234A (zh) * 2020-08-04 2020-11-2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工单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69510A (zh) * 2021-06-23 2021-10-01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工序间产品生产信息自动流转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8418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bel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CN108647914B (zh) 生产排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77761B (zh) 一种考虑时效性的电商仓储智能排产预警系统
Helleno et al. Integrating value stream mapping and discrete events simulation as decision making tools in operation management
US113856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Kuo et al. Industry 4.0 enabling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Delivery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ory of constraints
US11100437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semiconductor back-end factories
EP3933744A1 (en) Blockchain-based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resource sha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3807730A (zh) 基于离散管理的工单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18418B (zh) 基于工序换算比的工单信息流转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053123A (zh) 一种自动化核算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7821A (zh) 基于离散场景同步工单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Santos et al. A new simulation-based approach in the design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d real-time decision making
CN113807792A (zh) 基于离散场景的协同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idberg et al. Applying aggregated line modeling techniques to optimize real world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20220404817A1 (en) 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machine tools
Dileepan et al. Scheduling rules for a small dynamic job-shop: a simulation approach
KR20120133362A (ko) 로딩 시뮬레이션 기반 동적 피드백 스케줄링 알고리즘을 장착한 최적화된 생산 스케줄링 시스템
Singh et al. Multicriteria dynamic scheduling by swapping of dispatching rules
Ebrahimi et al.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ing network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process
Chernorutsky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reliable net-centric management of IoT industrial workshop for small-scale production
Hu et al. Translating overall production goals into distributed flow control parameters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Sun et al. A real-time production scheduling method for RFID-enabled semiconductor back-end shopfloor environment in industry 4.0
Huang et al.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 Completion Time in Multi-Produc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ahman et al. Minimizing makespan of multimachine production system in flow shop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