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8344A -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8344A
CN114418344A CN202111635017.0A CN202111635017A CN114418344A CN 114418344 A CN114418344 A CN 114418344A CN 202111635017 A CN202111635017 A CN 202111635017A CN 114418344 A CN114418344 A CN 114418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re
index
teacher
evalua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50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双雁
梁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we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we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we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we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50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83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8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8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教师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教师学生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基于加权求和算法对所述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得到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具有全面展现教师的教学成果,综合的对教师进行增值评价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教师评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教师增值评价,是一种对教师的教育评价方式。
教师增值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难点,现行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直饱受诟病,目前都是以学生的日常学业或考试成绩或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的变化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
虽然学生学业成绩是教师工作的目标,也是教师工作核心价值的体现,但发明人认为,在目前的教师团队中,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成果较为突出,如果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的方法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教师的增值评价不免过于单一并且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为了结合教师的多方面教学成果,以对教师进行全面增值评价,本申请提供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教师学生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
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
基于加权求和算法对所述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得到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从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情况、使用智慧教学次数、平时上课状态、对学生进行学科辅导的到勤情况、班主任巡班次数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对教师进行多维度评价,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包括:
记录模块,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
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各项评价指标数据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
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各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并得出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记录模块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然后基于教师的基础信息获取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记录模块将获取的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导入分析模块,分析模块对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后通过计算模块得出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从而有利于结合教师的多方面教学成果,对教师进行综合增值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111-步骤S113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211-步骤S216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121-步骤S123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221-步骤S225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131-步骤S134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231-步骤S235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141-步骤S143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241-步骤S242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151-步骤S153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251-步骤S252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161-步骤S163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261-步骤S262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中步骤S31-步骤S32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中整体模块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中分析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模块;11、获取单元;12、导入单元;2、分析模块;21、师生交流子模块;211、关键词阈值单元;212、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单元;213、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单元;22、智慧教学子模块;221、智慧教学阈值单元;23、上课状态子模块;231、声音分贝阈值单元;232、课堂板书阈值单元;233、互动频率阈值单元;24、学科辅导子模块;241、学科辅导阈值单元;25、班主任巡班子模块;251、班主任巡班阈值单元;26、考试成绩子模块;261、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2、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3、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单元;3、计算模块;31、权重单元;32、求和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教师学生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
S2、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
S3、基于加权求和算法对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得到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具体地,步骤S1中,为了方便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可以通过建立基础信息库去采集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信息,教师的基础信息包括教师姓名、是否班主任、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生的基础信息包括学生姓名、班级、年级;再将教师的基础信息与教师所带的学生的基础信息相关联。评价指标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
如图2所示,当评价指标为师生交流指标时,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1、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S112、基于交流选项确定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交流的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日常交流、早恋引导和学业规划;
S113、基于预置隐私条件选取交流内容的片段进行录制,得到内容片段,将内容片段作为数据信息。
具体地,步骤S112中,师生交流的内容可分为心理辅导、日常交流、早恋引导和学业规划,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交流是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能引起学生情绪浮动的一些事件,并给予学生以关心和指导;早恋引导是通过交流知悉学生的个人情感生活,并结合学生个人自身情况给予正确的情感价值引导;学业规划是在得知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前提下,通过与学生交流制定出一个适合学生自身的一个学习规划,比如,制定日目标、周目标和月目标,对某类学科怎样进行高效的学习等。
具体地,步骤S113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中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例如,日常交流内容中可能会涉及到学生家庭变故等私人问题,早恋引导内容中可能涉及到学生个人情感隐私问题,所以在对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录制之前要获得学生的同意,然后通过录音设备对交流内容中的某些重要片段进行录制,这也是基于保护学生隐私的一种方式。
如图3所示,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S211、确定数据信息中内容片段的数量及所有内容片段的时长;
S212、提取所有内容片段中特定关键词的出现次数;
S213、根据内容片段的数量,从预设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分值;
S214、根据所有内容片段的时长,从预设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二分值;
S215、根据特定关键词的出现次数,从预设的关键词次数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三分值;
S216、根据第一分值、第二分值及第三分值,计算得到师生交流指标的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13中,通过录音设备对录制后的所有内容片段数量进行统计记录,录制的内容片段数量越多涉及的交流内容就越丰富,将统计记录的录制内容片段数量与预设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第一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内容片段数量>30个,则对应分数为40分;若30个≥内容片段数量>20个,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20个≥内容片段数量>10个,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10个≥内容片段数量>5个,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5个≥内容片段数量>0个,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若张三老师对李四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的交流,录制的内容片段数量为25个,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第一分值为20分。
更具体地,步骤S214中,通过记录每段内容片段的时长,计算出所有内容片段的总时长,并与预设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进行对比,不同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经过对比之后得出对应的第二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内容片段时长>3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30分钟≥内容片段时长>2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15分;若20分钟≥内容片段时长>1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10分钟≥内容片段时长>5分钟,则对应分数为5分;若5分钟≥内容片段时长>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1分;例如,若张三老师对李四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的交流,录制的内容片段时长为25分钟,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第二分值为15分。
更具体地,步骤S215中,通过提取录制内容片段中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数量进行统计记录,关键词是对应每类交流内容中的涉及到交流主题的重点内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也与本次交流内容的质量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业规划交流内容中,对涉及到怎样提高成绩、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周目标月目标等关键性词语出现的数量进行提取记录,将提取记录的关键词数量与预设的关键词数量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关键词数量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第三分值。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关键词数量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关键词数量>60个,则对应分数为40分;若60个≥关键词数量>40个,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40个≥关键词数量>20个,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20个≥关键词数量>10个,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10个≥关键词数量>0个,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若张三老师对李四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的交流,提取记录的关键词数量为36个,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第三分值为20分。
更具体地,步骤S216中,将得到的第一分值、第二分值和第三分值相加,得出教师在师生交流指标中的指标分值。例如,张三老师得到的第一分值为20分,第二分值为15分,第三分值为20分,那么张三老师最后取得的师生交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20+15+20=55分。
如图4所示,当评价指标为上课状态指标时,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21、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S122、基于状态类型确定教师上课时状态内容,状态内容包括声音分贝、课堂板书和互动频率;
S123、选取状态内容的片段进行录制,得到音像片段,将音像片段作为数据信息。
具体地,步骤S122中,上课状态是指教师在上课时的声音分贝、课堂板书和互动频率;声音分贝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声音的分贝值,一般情况下,教师上课时教课声音的分贝值越大,学生的听课效率往往就会越高;课堂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内容占黑板的比例,教师上课时板书情况对知识成果转换率密切相关,往往板书越详细,则知识内容的展现就越全面,学生的思路也会越开阔;互动频率是指教师在授完课程或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次数,上课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互动频率次数越多,越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具体地,步骤S123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录像设备记录得到教师在上课时的声音分贝、课堂板书和互动频率的音像片段,并将音像片段作为数据信息进行后续评判。
其中,如图5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21、确定数据信息中声音分贝的分贝值、课堂板书的内容占比以及互动频率的次数;
S222、根据声音分贝的分贝值,从预设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
S223、根据课堂板书的内容占比,从预设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课堂板书指标分值;
S224、根据互动频率的高低,从预设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互动频率指标分值;
S225、根据声音分贝指标分值、课堂板书指标分值及互动频率指标分值,计算得到上课状态的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22中,对录制后音像片段中教师声音分贝的分贝值大小进行记录,将教师的声音分贝值与预设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64.25分贝≥分贝值≥60分贝,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60分贝>分贝值≥50分贝,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50分贝>分贝值≥40分贝,则对应分数为10分;例如,张三老师在上课时的声音分贝值为60分贝,则张三老师取得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为30分。
更具体地,步骤S223中,对录制后音像片段中教师的课堂板书内容占比进行记录,将教师的板书的内容占比与预设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课堂板书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100%≥板书内容占比>75%,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75%≥板书内容占比>50%,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50%≥板书内容占比>25%,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25%≥板书内容占比>0%,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张三老师上课时板书内容占比为80%,则张三老师取得的课堂板书指标分值为30分。
更具体地,步骤S224中,对录制后音像片段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次数进行记录,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次数与预设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互动频率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15次≥互动频率次数>10次,则对应分数为40分;若10次≥互动频率次数>5次,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5次≥互动频率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例如,张三老师上课时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次数为9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互动频率指标分值为20分。
更具体地,步骤225中,将得到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课堂板书指标分值和互动频率指标分值相加,得出上课状态指标的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张三老师得到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为30分,课堂板书指标分值为30分,互动频率指标分值为20分,那么张三老师最后上课状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30+30+20=80分。
如图6所示,当评价指标为考试成绩指标时,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31、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S132、基于各个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差异进行分层;
S133、基于同一分层班级设定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和第三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高于第一分数标准,第三分数标准高于第二分数标准;
S134、基于同一分层的各个班级对分别超过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及第三分值标准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得到统计结果,将统计结果作为数据信息。
具体地,步骤S132中,对班级进行分层,因为文理科考试科目不同,各个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也有差异,需要对班级进行分层。在本实施例中,例如:
Figure 960430DEST_PATH_IMAGE002
具体地,步骤S133中,根据学校年级管委会在考试前讨论决定的各个分层班级的各段完成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和第三分数标准指标的学生人数进行配置,例如:
Figure 471046DEST_PATH_IMAGE004
如图7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31、确定数据信息中分别超过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及第三分值标准的学生人数的数量;
S232、根据超过第一分数标准学生的数量,从预设的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S233、根据超过第二分数标准学生的数量,从预设的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S234、根据超过第三分数标准学生的数量,从预设的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S235、根据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及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计算得到考试成绩指标的指标分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就理科A班高一01班来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区间:若第一分数标准人数≥42,则对应的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30分,若第一分数标准人数<42,则对应的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0分;其中,第二分数标准高于第一分数标准,且是在达到第一分数标准人数的基础上在第一分数标准人数中定的标准人数,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区间:若第二分数标准人数≥23,则对应的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30分,若第二分数标准人数<23,则对应的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0分;其中,第三分数标准高于第二分数标准,且是在达到第二分数标准人数的基础上在第二分数标准人数中定的标准人数,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区间:若第三分数标准人数≥10,则对应的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40分,若第三分数标准人数<10,则对应的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0分,理科A班高一01班对应的考试成绩指标分值等于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学校年级管委会在考试前讨论决定理科A班中高一01班的学生总成绩的第一分数标准为580分,达到第一分数标准学生人数标准为42人;第二分数标准为620分,达到第二分数标准学生人数标准为23人;第三分数标准为680分,达到第三分数标准学生人数标准为10人。理科A班中高一01班的教师张三所带的班级学生总人数为66名,若达到第一分数标准的学生人数为48名,则取得第一分数标准分值为30分;若达到第二分数标准的学生人数为29名,则取得第二分数标准分值为30分;若达到第三分数标准的学生人数为9名,则取得第三分数标准分值为0分;最终教师张三取得的考试成绩指标分值为30+30+0=60分。
如图8所示,当评价指标为智慧教学指标时,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41、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S142、基于教学类型确定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包括在线备课、在线授课、在线组卷、在线阅卷评分。
S143、记录教师使用教学方式的次数,并将使用教学方式的次数作为数据信息。
具体地,步骤S142中,教师通过使用在线备课、在线授课、在线组卷、在线阅卷评分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这种智慧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教学也是今后教育变革的一个方向。
具体地,步骤S143中,通过智慧教学系统设备记录教师每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并将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作为数据资料进行后续评判。
其中,如9图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41、确定教师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
S242、根据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从预设的智慧教学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41中,通过智慧教学媒体对教师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进行记录,将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与预设的智慧教学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智慧教学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42中,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智慧教学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3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20次,则对应分数为60分;若2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10次,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1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则对应分数为0分;例如,张三老师本学期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为25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为60分。
如图10所示,当评价指标为学科辅导指标时,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51、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S152、基于对教师安排的学科辅导次数,记录教师的实际到勤次数;
S153、记录教师每次到勤的次数,并将每次到勤的次数作为数据信息。
具体地,步骤S152中,备课组组长根据每科教师个人情况安排一定量的辅导次数,教师每次对学生进行辅导后并记录本次的到勤次数。
具体地,步骤S153中,通过学校教室内的打卡设备记录教师每次的打卡次数,并将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作为数据信息进行后续评判。
其中,如图11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51、确定教师每次进行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
S252、根据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从预设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学科辅导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51中,对教师进行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进行记录,将学科辅导到勤次数与预设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学科辅导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52中,在本实施例中,备课组组长给张三老师设定的本学期学科辅导到勤次数为60次,预设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60次,则对应分数为100分;若6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40次,则对应分数为60分;若4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20次,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2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则对应分数为0分;例如,张三老师本学期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为55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为60分。
如图12所示,当评价指标为班主任巡班指标时,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61、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S162、基于本学期班主任的巡班次数,记录班主任巡班的总次数;
S163、基于班主任巡班的总次数,将班主任巡班的总次数作为数据信息。
具体地,步骤S162中,班主任教师在学生自习时进行巡班,处理与解答班级管理相关事务,每次巡班班主任教师会通过教室内的打卡设备进行打卡,打卡设备会记录班主任巡班打卡的总次数,仅班主任教师有此模块。
具体地,步骤S163中,通过教室内的打卡设备记录教师的打卡次数,并将记录的巡班总次数作为数据信息进行后续评判。
其中,如图13所示,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61、确定班主任教师巡班打卡的总次数;
S262、根据巡班打卡的总次数,从预设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61中,对本学期班主任教师进行巡班的总次数进行记录,将班主任巡班的总次数与预设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
更具体地,步骤S262中,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班主任巡班次数≥360次则对应分数为100分;若36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300次,则对应分数为80分;若30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240次,则对应分数为50分;若24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180次,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18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10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10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张三老师本学期班主任巡班次数为260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为50分。
如图14所示,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师生交流指标分值、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上课状态指标分值、学科辅导指标分值、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和考试成绩指标指标分值与对应的权重百分比相乘,得到对应增值评价分值;
S32、将增值评价分值相加,得出教师增值评价结果。
具体地,步骤S31中,在本实施例中,师生交流指标分值、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上课状态指标分值、学科辅导指标分值、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和考试成绩指标指标分值对应的权重分值如下表所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更具体地,步骤S32中,在本实施例中,若张三教师取得师生交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55分,智慧教学指标的指标分值为60分,上课状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80分,学科辅导指标的指标分值为60分,班主任巡班指标的指标分值为50分,考试成绩指标的指标分值为60分,则张三教师取得的最终教师增值评价分数为:55×10%+60×10%+80×10%+60×10%+50×1%+60×60%=62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将获取的教师和学生的关联基础信息保存至基础信息库。基于基础信息库获取教师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通过将教师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与预设的阈值区间进行比较归类,得出教师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最后将教师得到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再求和,得到教师最终的增值评价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将获取的教师和学生的关联基础信息保存至基础信息库。基于基础信息库获取教师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通过将教师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与预设的阈值区间进行比较归类,得出教师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最后将教师得到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再求和,得到教师最终的增值评价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应用于上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如图15所示,包括:
记录模块1,记录模块1用于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分析模块2,分析模块2用于分析各项评价指标数据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计算模块3,计算模块3用于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并得出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其中,如图15所示,记录模块1包括获取单元11和导入单元12,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教师和教师所带学生的基础信息及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教师的基础信息包括教师姓名、是否班主任、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生的基础信息包括学生姓名、班级、年级。导入单元12用于将获取单元11获取的信息导入分析模块2进行分析处理。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1可以通过Excel表格的形式保存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信息,并将获取的教师基础信息和教师所带的学生基础信息相关联,在对应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信息的基础上获取记录每名教师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教师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信息。
其中,师生交流的内容可分为心理辅导、日常交流、早恋引导和学业规划,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交流是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能引起学生情绪浮动的一些事件,并给予学生以关心和指导;早恋引导是通过交流知悉学生的个人情感生活,并结合学生个人自身情况给予正确的情感价值引导;学业规划是在得知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前提下,通过与学生交流制定出一个适合学生自身的一个学习规划,比如,制定日目标、周目标和月目标,对某类学科怎样进行高效的学习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中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例如,日常交流内容中可能会涉及到学生家庭变故等私人问题,早恋引导内容中可能涉及到学生个人情感隐私问题,所以在对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录制之前要获得学生的同意,然后通过录音设备对交流内容中的某些重要片段进行录制,这也是基于保护学生隐私的一种方式。
具体地,获取师生交流指标参考评价的数据信息包括内容片段中特定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内容片段的总数量和所有内容片段的时长。通过提取录制内容片段中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数量进行统计记录,关键词是对应每类交流内容中的涉及到交流主题的重点内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也与本次交流内容的质量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业规划交流内容中,对涉及到怎样提高成绩、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周目标月目标等关键性词语出现的数量进行提取记录;通过录音设备对录制后的所有内容片段数量进行统计记录,录制的内容片段数量越多涉及的交流内容就越丰富;通过记录每段内容片段的时长,计算出所有内容片段的总时长,内容片段总时长越长交流的内容就会越深入。
其中,如图16所示,获取上课状态指标参考评价的数据信息包括教师在上课时的声音分贝、课堂板书和互动频率;声音分贝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声音的分贝值,一般情况下,教师上课时教课声音的分贝值越大,学生的听课效率往往就会越高;课堂板书是指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内容占黑板的比例,教师上课时板书情况对知识成果转换率密切相关,往往板书越详细,则知识内容的展现就越全面,学生的思路也会越开阔;互动频率是指教师在授完课程或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次数,上课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生互动频率次数越多,越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录像设备记录得到教师在上课时的声音分贝、课堂板书和互动频率的音像片段,并将音像片段作为数据信息进行后续评判。
其中,获取考试成绩指标数据信息需要首先对各个班级进行分层,因为文理科考试科目不同,各个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也有差异,需要对班级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学校年级管委会在考试前讨论决定的各个分层班级的各段完成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和第三分数标准指标的学生人数进行配置,其中,第二分数标准高于第一分数标准,且是在达到第一分数标准人数的基础上在第一分数标准人数中定的标准人数,第三分数标准高于第二分数标准,且是在达到第二分数标准人数的基础上在第二分数标准人数中定的标准人数。
具体地,通过每个教师的基础信息对应教师所在的每个分层班级,然统计教师所带班级达到所定的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和第三分数标准指标的学生人数。
其中,获取智慧教学指标参考评价的数据信息为本学期教师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总次数。获取学科辅导指标参考评价的数据信息为教师每次对学生进行辅导后的到勤次数。获取班主任巡班指标参考评价的数据信息为本学期班主任巡班打卡的总次数。
具体地,例如,为了方便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选取教师张三,张三教师为高一01班的班主任,张三所带班级学生人数为66名,通过Excel表格的形式获取保存张三教师的基础信息与所带学生的基础信息,并将张三教师的基础信息与所带学生的基础信息相关联。基于Excel表格中教师的基础信息获取记录张三老师的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信息,最后通过导入单元12将Excel表格中记录的教师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信息导入分析模块22。
其中,如图16所示,分析模块2包括师生交流子模块21、智慧教学子模块22、上课状态子模块23、学科辅导子模块24、班主任巡班子模块25、考试成绩子模块26。师生交流子模块21用于将获取的师生交流指标数据信息与师生交流对应的阈值区间对比归类,得出师生交流指标分值;智慧教学子模块22用于将获取的智慧教学指标数据信息与智慧教学对应的阈值区间对比归类,得出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上课状态子模块23用于将获取的上课状态指标数据信息与上课状态对应的阈值区间对比归类,得出上课状态指标分值;学科辅导子模块24用于将获取的学科辅导指标数据信息与学科辅导对应的阈值区间对比归类,得出学科辅导指标分值;班主任巡班子模块25用于将获取的班主任巡班指标数据信息与班主任巡班对应的阈值区间对比归类,得出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考试成绩子模块26用于将获取的考试成绩指标数据信息与考试成绩对应的阈值区间对比归类,得出考试成绩指标分值。
其中,师生交流子模块21包括关键词阈值单元211、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单元212和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单元213,关键词阈值单元211内储存有关键词阈值区间,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单元212内储存有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单元213内储存有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
具体地,将统计记录的录制内容片段数量与预设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第一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内容片段数量>30个,则对应分数为40分;若30个≥内容片段数量>20个,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20个≥内容片段数量>10个,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10个≥内容片段数量>5个,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5个≥内容片段数量>0个,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若张三老师对李四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的交流,录制的内容片段数量为25个,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第一分值为20分。
具体地,将统计记录的录制内容片段总时长与预设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进行对比,不同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经过对比之后得出对应的第二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内容片段时长>3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30分钟≥内容片段时长>2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15分;若20分钟≥内容片段时长>1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10分钟≥内容片段时长>5分钟,则对应分数为5分;若5分钟≥内容片段时长>0分钟,则对应分数为1分;例如,若张三老师对李四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的交流,录制的内容片段时长为25分钟,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第二分值为15分。
具体地,将提取记录的关键词数量与预设的关键词数量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关键词数量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第三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关键词数量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关键词数量>60个,则对应分数为40分;若60个≥关键词数量>40个,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40个≥关键词数量>20个,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20个≥关键词数量>10个,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10个≥关键词数量>0个,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若张三老师对李四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的交流,提取记录的关键词数量为36个,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第三分值为20分。
更具体地,将得到的第一分值、第二分值和第三分值相加,得出教师在师生交流指标中的指标分值。例如,张三老师得到的第一分值为20分,第二分值为15分,第三分值为20分,那么张三老师最后取得的师生交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20+15+20=55分。
其中,如图16所示,上课状态子模块23包括声音分贝阈值单元231、课堂板书阈值单元232和互动频率阈值单元233,声音分贝阈值单元231储存有声音分贝阈值区间,课堂板书阈值单元232内储存有课堂板书阈值区间,互动频率阈值单元233内储存有互动频率阈值区间。
具体地,将教师的声音分贝值与预设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64.25分贝≥分贝值≥60分贝,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60分贝>分贝值≥50分贝,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50分贝>分贝值≥40分贝,则对应分数为10分;例如,张三老师在上课时的声音分贝值为60分贝,则张三老师取得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为30分。
具体地,将教师的板书的内容占比与预设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课堂板书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100%≥板书内容占比>75%,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75%≥板书内容占比>50%,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50%≥板书内容占比>25%,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25%≥板书内容占比>0%,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张三老师上课时板书内容占比为80%,则张三老师取得的课堂板书指标分值为30分。
具体地,对录制后音像片段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次数进行记录,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次数与预设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互动频率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15次≥互动频率次数>10次,则对应分数为40分;若10次≥互动频率次数>5次,则对应分数为20分;若5次≥互动频率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例如,张三老师上课时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次数为9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互动频率指标分值为20分。
具体地,将得到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课堂板书指标分值和互动频率指标分值相加,得出上课状态指标的指标分值。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张三老师得到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为30分,课堂板书指标分值为30分,互动频率指标分值为20分,那么张三老师最后上课状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30+30+20=80分。
其中,如图16所示,考试成绩子模块26包括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1、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2和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3,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1内储存有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区间,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2内储存有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区间,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单元263内储存有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区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就理科A班高一01班来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区间:若第一分数标准人数≥42,则对应的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30分,若第一分数标准人数<42,则对应的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0分;其中,第二分数标准高于第一分数标准,且是在达到第一分数标准人数的基础上在第一分数标准人数中定的标准人数,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区间:若第二分数标准人数≥23,则对应的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30分,若第二分数标准人数<23,则对应的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0分;其中,第三分数标准高于第二分数标准,且是在达到第二分数标准人数的基础上在第二分数标准人数中定的标准人数,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区间:若第三分数标准人数≥10,则对应的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40分,若第三分数标准人数<10,则对应的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为0分,理科A班高一01班对应的考试成绩指标分值等于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学校年级管委会在考试前讨论决定理科A班中高一01班的学生总成绩的第一分数标准为580分,达到第一分数标准学生人数标准为42人;第二分数标准为620分,达到第二分数标准学生人数标准为23人;第三分数标准为680分,达到第三分数标准学生人数标准为10人。理科A班中高一01班的教师张三所带的班级学生总人数为66名,若达到第一分数标准的学生人数为48名,则取得第一分数标准分值为30分;若达到第二分数标准的学生人数为29名,则取得第二分数标准分值为30分;若达到第三分数标准的学生人数为9名,则取得第三分数标准分值为0分;最终教师张三取得的考试成绩指标分值为30+30+0=60分。
其中,如图16所示,智慧教学子模块22包括智慧教学阈值单元221,智慧教学阈值单元221内储存有智慧教学阈值区间,将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与预设的智慧教学阈值区间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智慧教学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3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20次,则对应分数为60分;若2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10次,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1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0次>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则对应分数为0分;例如,张三老师本学期使用智慧教学授课的次数为25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为60分。
其中,如图16所示,学科辅导子模块24包括学科辅导阈值单元241,学科辅导阈值单元241内储存有学科辅导阈值区间,将教师进行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与预设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学科辅导指标分值。
具体地,步骤A402中,在本实施例中,备课组组长给张三老师设定的本学期学科辅导到勤次数为60次,预设的学科辅导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60次,则对应分数为100分;若6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40次,则对应分数为60分;若4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20次,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2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0次=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则对应分数为0分;例如,张三老师本学期学科辅导的到勤次数为55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为60分。
其中,如图16所示,班主任巡班子模块25包括班主任巡班阈值单元251,班主任巡班阈值单元251内储存有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将班主任巡班的总次数与预设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进行比较,不同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比归类得出对应的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班主任巡班阈值区间与对应的分值分别为:若班主任巡班次数≥360次则对应分数为100分;若36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300次,则对应分数为80分;若30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240次,则对应分数为50分;若24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180次,则对应分数为30分;若18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100次,则对应分数为10分;若100次>班主任巡班次数≥0次,则对应分数为5分;例如,张三老师本学期班主任巡班次数为260次,则张三老师取得的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为50分。
其中,如图15所示,计算模块3包括权重单元31和求和单元32,权重单元31内储存有师生交流、智慧教学、上课状态、学科辅导、班主任巡班对应的权重比值。权重单元31用于将教师获得的各项评价指标分值与各自对应的权重比值相乘;求和单元32用于将各项评价指标分值与各自对应的权重相乘后的分值相加,得出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若张三教师取得师生交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55分,智慧教学指标的指标分值为60分,上课状态指标的指标分值为80分,学科辅导指标的指标分值为60分,班主任巡班指标的指标分值为50分,考试成绩指标的指标分值为60分,则张三教师取得的最终教师增值评价分数为:55×10%+60×10%+80×10%+60×10%+50×1%+60×60%=62分。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的实施原理为:记录模块11获取并保存教师和该名教师所带学生相关联的基础信息,在对应教师基础信息的基础上获取教师的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评价指标信息,记录模块1再将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信息导入分析模块2。分析模块2将教师的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信息与各自对应的预设阈值区间进行对比归类,得出教师各项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模块3将教师得到的每项评价指标分值与各自对应的权重相乘再求和,最后得出教师的增值评价分值。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教师学生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所述评价指标包括师生交流指标、智慧教学指标、上课状态指标、学科辅导指标、班主任巡班指标和考试成绩指标;
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
基于加权求和算法对所述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得到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为师生交流指标,所述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基于交流选项确定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所述交流的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日常交流、早恋引导和学业规划;
基于预置隐私条件选取所述交流内容的片段进行录制,得到内容片段,将所述内容片段作为数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中内容片段的数量及所有内容片段的时长;
提取所有内容片段中特定关键词的出现次数;
根据所述内容片段的数量,从预设的内容片段数量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分值;
根据所有内容片段的时长,从预设的内容片段时长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二分值;
根据特定关键词的出现次数,从预设的关键词次数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三分值;
根据所述第一分值、所述第二分值及所述第三分值,计算得到师生交流指标的指标分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为上课状态指标,所述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基于状态类型确定教师上课时状态内容,所述状态内容包括声音分贝、课堂板书和互动频率;
选取所述状态内容的片段进行录制,得到音像片段,将所述音像片段作为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中声音分贝的分贝值、课堂板书的内容占比以及互动频率的次数;
根据所述声音分贝的分贝值,从预设的声音分贝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声音分贝指标分值;
根据所述课堂板书的内容占比,从预设的课堂板书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课堂板书指标分值;
根据所述互动频率的次数,从预设的互动频率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的互动频率指标分值;
根据所述声音分贝指标分值、所述课堂板书指标分值及所述互动频率指标分值,计算得到上课状态的指标分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为考试成绩指标,所述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和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
基于各个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差异进行分层;
基于同一分层班级设定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和第三分数标准,所述第二分数标准高于所述第一分数标准,所述第三分数标准高于第二分数标准;
基于同一分层的各个班级对分别超过所述第一分数标准、所述第二分数标准及所述第三分值标准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得到统计结果,将所述统计结果作为数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的阈值区间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数据信息中分别超过所述第一分数标准、所述第二分数标准及所述第三分值标准的学生人数的数量;
根据所述超过第一分数标准学生的数量,从预设的第一分数标准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根据所述超过第二分数标准学生的数量,从预设的第二分数标准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根据所述超过第三分数标准学生的数量,从预设的第三分数标准阈值区间中确定对应的阈值区间,得到阈值区间对应的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
根据所述第一分数标准指标分值、所述第二分数标准指标分值及所述第三分数标准指标分值,计算得到考试成绩指标的指标分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加权求和算法对所述指标分值进行计算,得到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师生交流指标分值、智慧教学指标分值、上课状态指标分值、学科辅导指标分值、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和考试成绩指标指标分值与对应的权重百分比相乘,得到对应增值评价分值;
将所述增值评价分值相加,得出教师增值评价结果。
9.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模块,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获取教师的基础信息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
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各项评价指标数据信息并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
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各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分值,并得出教师的增值评价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包括:
师生交流子模块,所述师生交流子模块用于对记录的内容片断数量、内容片断时长和关键词数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师生交流指标分值;
上课状态子模块,所述上课状态子模块用于对记录的声音分贝值、课堂板书内容占比和互动频率次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上课状态指标分值;
考试成绩子模块,所述考试成绩子模块用于对记录的同一分层班级学生达到第一分数标准、第二分数标准和第三分数标准的人数进行分析,得出考试成绩指标分值;
智慧教学子模块,所述智慧教学子模块用于对记录的教师使用在线备课、在线授课、在线组卷、在线阅卷评分教学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总次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智慧教学指标分值;
学科辅导子模块,所述学科辅导子模块用于对记录的教师进行学科辅导的到勤总次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学科辅导指标分值;
班主任巡班子模块,所述班主任巡班子模块用于对记录的班主任教师巡班总次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班主任巡班指标分值。
CN202111635017.0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418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017.0A CN114418344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5017.0A CN114418344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8344A true CN114418344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6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5017.0A Pending CN114418344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83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9820A (zh) * 2022-12-31 2023-03-31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教学反馈信息的师生联结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9820A (zh) * 2022-12-31 2023-03-31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教学反馈信息的师生联结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5879820B (zh) * 2022-12-31 2023-12-05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在线教学反馈信息的师生联结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1868B2 (ja) 学習システム
Rossman et al.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the adult educator: A Delphi study
CN113516574A (zh) 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10414874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教师培养系统
Beaulieu Phenomenography: Implications for expanding the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lens
Ongon et al.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y Using Community-Based Learning and Active Learning.
Theus Gender shifts in journalism and public relations
CN114418344A (zh) 一种教师增值评价的方法及系统
Kearney et al.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critical feedback on learner engagement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 multi-level analysis
DuShaw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model comprehensive elementary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CN113888373A (zh) 个人职业规划的智能ai选课系统
Rohs et al. Motivational Needs Of Middle Grad Students Enrolled I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Georgia
Fidan Opinions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s about oral history method in social studies courses
Hamidani Ethnographic Research
Benton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etacognition on sight-singing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among students in a middle school choral music program
Novelia Analysis of multigrade teach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at elementary school levels in Probolinggo district
Ranjan et al. Data analysis to uncover critical parameters f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of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Rossman et al.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the Adult Educator: A Delphi Study
Rohs et al. Achievement, Affiliation And Power Needs Of Georgia= S Middle Grad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tudents
Bourguet et al. Distance measure between instructor-recommended and learner’s learning pathways
Oliver III A study of assistant principals’ perceptions of the principalship and their career aspirations
EL JANOUS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causes of school failure: an empirical study
Yıldırım Taştı et al. Shadow education from shadows to the light: case of basic high schools in Turkey
Greitan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cience Teacher Profiles Based on Lesson Observation Data
Mufadhil et al.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F ARABIC LANGUAGE TEACHERS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 CLASS IX STUDENTS AT MTS. MUHAMMADIYAH METR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