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4163B -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4163B
CN114414163B CN202210010291.7A CN202210010291A CN114414163B CN 114414163 B CN114414163 B CN 114414163B CN 202210010291 A CN202210010291 A CN 202210010291A CN 114414163 B CN114414163 B CN 114414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concentration
leakage rate
air leakage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02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14163A (zh
Inventor
孙亦鹏
刘建华
李金晶
程通锐
程亮
赵振宁
李媛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2100102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4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4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4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14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4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2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special tracer materials, e.g. dye, fluorescent material, radioa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02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materials capable of flow
    • G01K13/024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moving fluids or granular materials capable of flow of moving ga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0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steady or quasi-steady pressure of a fluent medium insofar as such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 not special to particular types of pressure gauges
    • G01L19/08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e.g. for remote indication
    • G01L19/083Mean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e.g. for remote indication electric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对应的方法包括:根据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本发明能够准确确定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设备性能状态监测以及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站煤粉锅炉的风烟系统中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中介质是空气,烟气系统中介质是煤粉、在炉膛内燃烧生产的烟气以及烟道的空气漏风。但富氧燃烧煤粉锅炉由于存在烟气循环,风烟系统中的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中加入了再循环的烟气和注入的氧气,介质由空气变成了氧气浓度较高的烟气,而且随着锅炉运行时间增大,再循环烟气中CO2的浓度逐渐增多,即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中烟气的成分不断变化。由于烟风道的漏风对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中CO2浓度影响较大,因此富氧燃烧锅炉系统对于烟风道的漏风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对于空气预热器系统的漏风率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空气预热器系统中的介质与传统的电站煤粉锅炉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传统电站煤粉锅炉系统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以及其对应的计算方法已经不适用。
具体难点如下,现有技术中计算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需要测量炉膛烟气进出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或者循环烟气进出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这就需要测量烟气的成分(O2、CO2、N2和H2O等)、烟气温度、烟气流速等。由于循环烟气侧烟气属于正压运行,而且烟气温度较高,所以进行烟气量测量时一般不选择循环烟气侧,而是选择处于负压运行的炉膛烟气侧开展烟气量测量,但该方法对于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测量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测量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并在此技术上,通过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可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的CO2浓度,可以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制造、运行优化和节能减排提供支撑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方提供了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包括:
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包括: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一比值;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二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包括:CO2或O2
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包括:
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以生成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
根据所述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生成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包括:
利用烟气分析仪器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CO2浓度或O2浓度;
利用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
利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分别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参数测量模块,用于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漏风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一实施例中,所述漏风率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比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一比值;
第二比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二比值;
漏风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包括:CO2或O2
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测量模块包括:
测量值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以生成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
参数值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生成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
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测量模块包括:
浓度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烟气分析仪器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CO2浓度或O2浓度;
烟气温度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
烟气压力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分别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首先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接着,根据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本发明根据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系统相对传统电站煤粉锅炉的差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及计算方法,用于准确测量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复杂、准确性较低而且耗时较长的问题,同时通过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可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的CO2浓度,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制造、运行优化和节能减排提供支撑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步骤100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步骤100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应用实例中富氧燃烧煤粉锅炉的风烟系统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应用实例中富氧燃烧锅炉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热平衡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应用实例中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漏风率确定模块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浓度测量模块1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浓度测量模块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CO2in——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out——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CO2浓度,干基,%;
CO2cp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cp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出口CO2浓度,干基,%;
CO2cs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cs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出口CO2浓度,干基,%;
O2in——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入口O2浓度,干基,%;
O2out——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O2浓度,干基,%;
O2cp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入口O2浓度,干基,%;
O2cp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出口O2浓度,干基,%;
O2cs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入口O2浓度,干基,%;
O2cs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出口O2浓度,干基,%;
kg——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水蒸气体积浓度;
kgcp——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水蒸气体积浓度;
kgcs——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水蒸气体积浓度;
wgi——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进口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wgout——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wgcp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wgcp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出口一次风机侧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wgcs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wgcs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出口二次风机侧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wl——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漏入炉膛烟气的湿烟气质量流量,kg/s;
ρgi——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进口烟气密度,kg/m3
ρgcp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密度,kg/m3
ρgcs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密度,kg/m3
Tgi——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进口烟气温度,℃;
Tgcp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温度,℃;
Tgcs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温度,℃;
pgout——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pa;
pgcp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压力,pa;
pgcs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压力,pa;
Δppf——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压力与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差,pa;
Δpsf——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压力与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差,p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系统,参见图1,该系统可以为一种服务器A1,该服务器A1可以与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分析仪器B1、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热电偶或热电阻;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电子压力测量仪通信连接,服务器A1还可以与多个数据库分别通信连接,或者如图2所示,这些数据库也可以之间设置在服务器A1中。其中烟气分析仪器B1用于实时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热电偶(热电阻)用于测量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电子压力测量仪用于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服务器A1在收取上述数据之后,会根据该些数据计算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并将该漏风率数据通过客户端C1显示给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客户端C1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网络机顶盒、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漏风率计算、成果展示的部分可以在如上述内容的服务器A1侧执行,即,如图1或图2所示的架构,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客户端C1设备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客户端设备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客户端设备中完成,客户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进行漏风率计算操作。
上述的客户端C1设备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服务器可以包括根据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以及成果展示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计算漏风率的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服务器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包括在本申请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例如可以包括TCP/IP协议、UDP/IP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等。当然,网络协议例如还可以包括在上述协议之上使用的RPC协议(Remote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EST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协议)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100: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空气预热器(air pre-heater)是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散热片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是一种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的设备。空气预热器一般分为板式、回转式和管式三种。
三分仓式回转空气预热器,是与具有冷一次风机的正压直吹式制系统配套使用的。一次风机送出的冷空气直接进入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流通区,加热后的热空气直接送入制粉系统。这种空气预热器的最突出特点是可以根据燃烧系统的需要,分别供出风压、风温不同的一次风与二次风。
步骤200: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具体地,基于物质平衡原理、预设点的烟气压力值、烟气温度值以及简单的烟气成分测量,步骤200可以实现对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精准测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根据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系统相对传统电站煤粉锅炉的差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及计算方法,用于准确测量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复杂、准确性较低而且耗时较长的问题,同时通过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可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的CO2浓度,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制造、运行优化和节能减排提供支撑数据。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步骤200包括:
步骤201: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一比值;
具体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比值可以近似为温度的比值:
步骤202: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二比值;
同样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比值可以近似为温度的比值:
步骤203: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具体地,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可由下式计算得到(当漏风率表征气体为O2时):
一实施例中,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包括:CO2或O2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步骤100包括:
步骤101: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以生成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
步骤102:根据所述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生成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
在步骤101以及步骤102中,各测点参数的测量均按照网格法进行测量取样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网格法测点布置方式和数量按照DL/T2051-2019《空气预热器性能试验规程》选取。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步骤100包括:
步骤10a:利用烟气分析仪器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CO2浓度或O2浓度;
烟气分析仪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连续分析测量CO2、CO、NOx、SO2等烟气含量的设备。主要用于小型燃油、燃气锅炉污染排放或污染源附近的环境监测手持使用。按照使用方式,可以分为手持式烟气分析仪和固定式连线记录烟气分析仪。
步骤10b:利用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热电偶(thermocouple)是温度测量仪表中常用的测温元件,其可以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通常由热电极、绝缘套保护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及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热电阻(thermal resistor)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电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
步骤10c:利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分别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
电子压力计的其核心部件是压力传感器,由于压力计的工作环境恶劣多变,因此感应元件的制作需要选用耐高温、高压的特殊材料以确保电子电压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根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应变电桥原理,压力计的振荡电路转化为电路系统识别电阻值及电压值,并由振荡电路整频转换为计算机识别的电流频率值信号,再经软件校正处理,折算成测试人员需要的压力数据。
为进一步地说明本方案,本发明还以富氧燃烧锅炉为例,提供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富氧燃烧锅炉是指在现有电站锅炉系统基础上,用氧气代替助燃空气,同时结合烟气循环,以获得富含高浓度CO2的烟气(高达90%),从而可较低成本实现CO2封存或资源化利用。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富氧燃烧煤粉锅炉的风烟系统流程参见图7。
富氧燃烧锅炉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系统的热平衡如图8所示,空气预热器的三个仓室中分别流通的是炉膛烟气和由锅炉尾部烟道经过风机后的循环烟气。
富氧燃烧锅炉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是指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侧漏入炉膛烟气侧的烟气量与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烟气量的比值,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从式中可以看出,要计算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需要测量炉膛烟气进出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或者循环烟气进出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需要测量烟气的成分(O2、CO2、N2和H2O等)、烟气温度、烟气流速等。由于循环烟气侧烟气属于正压运行,而且烟气温度较高,所以进行烟气量测量时一般不选择循环烟气侧,而是选择处于负压运行的炉膛烟气侧开展烟气量测量。但该方法对于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测量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本发明基于物质平衡和简单的烟气成分等参数测量实现对富氧燃烧锅炉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量和计算,具体内容参见图9。
S1:设定测量点。
测量位置示意图见图8中测点1、测点2、测点3和测点4处,各测点位置应该处于尽量靠近空气预热器的烟道上,测点3位于一次风机和空气预热器之间的烟道上,测点4位于二次风机和空气预热器之间的烟道上。在测点1处测量O2in或CO2in以及烟气温度Tgi;在测点2处测量O2out或CO2out以及烟气压力pgout;在测点3处测量O2cpin或CO2cpin以及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入口一次风机侧烟气温度Tgcpi和烟气压力pgcp,在测点4处测量O2csin或CO2csin以及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入口二次风机侧烟气温度Tgcsi和烟气压力pgcs。其中各测点处的O2或CO2浓度数据应采用烟气分析仪器进行测量,烟气温度应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进行测量,烟气压力采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而且各测点参数的测量都应该按照网格法进行测量取样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网格法测点布置方式和数量按照DL/T2051-2019《空气预热器性能试验规程》选取。
S2:根据烟气中的O2浓度或者CO2浓度计算漏风率。
当各测点处测量参数为烟气中O2浓度时,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干烟气体积为:
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氧气体积为:
由循环烟气漏入炉膛烟气的烟气包括由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漏入的烟气和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漏入的烟气两部分,其中:由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漏入烟气的干烟气体积为:
由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漏入烟气的干烟气体积为:
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的氧量浓度为:
推导得到:
其中由于炉膛烟气和循环烟气中一次风机侧和二次风机侧水蒸气体积浓度相差较小,即kg、kgcp和kgcs可近似相等,炉膛烟气和循环烟气的密度比可近似折算为温度的比值,即:
从而富氧燃烧锅炉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同样地,当各测点处测量参数为烟气中CO2浓度时:基于同样的物质平衡原理,可以得到:
并同样进一步简化得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0,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参数测量模块10,用于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漏风率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述漏风率确定模块20包括:
第一比值确定单元201,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一比值;
第二比值确定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二比值;
漏风率确定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包括:CO2或O2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述参数测量模块10包括:
测量值测量单元101,用于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以生成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
参数值生成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生成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述参数测量模块10包括:
浓度测量单元10a,用于利用烟气分析仪器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CO2浓度或O2浓度;
烟气温度测量单元10b,用于利用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
烟气压力测量单元10c,用于利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分别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首先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接着,根据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本发明根据富氧燃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系统相对传统电站煤粉锅炉的差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及计算方法,用于准确测量富氧燃烧锅炉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运行的经济性,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测量复杂、准确性较低而且耗时较长的问题,同时通过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可以提高富氧燃烧锅炉系统的CO2浓度,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制造、运行优化和节能减排提供支撑数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1201、存储器(memory)12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1203和总线1204;
其中,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通信接口1203通过总线12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203用于实现服务器端设备、功率测量设备以及用户端设备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处理器1201用于调用存储器1202中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步骤200: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步骤200: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支持服务提供方根据其自身的软、硬件资源的可用率,由服务提供方进行服务的自适应下线和上线,实现服务提供方的自隔离能力,保障服务提供方对服务请求的响应成功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包括:
其中:h——漏风率,%;
CO2in——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out——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CO2浓度,干基,%;
CO2cp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cp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出口CO2浓度,干基,%;
CO2cs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cs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出口CO2浓度,干基,%;
Tgi——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进口烟气温度,℃;
Tgcp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温度,℃;
Tgcs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温度,℃;
Δppf——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压力与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差,pa;
Δpsf——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压力与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差,pa;
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为C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包括: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一比值;
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二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包括:
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以生成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
根据所述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生成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包括:
利用烟气分析仪器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CO2浓度或O2浓度;
利用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
利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分别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
5.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测量模块,用于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
漏风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烟气温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所述漏风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下式计算所述漏风率:
其中:h——漏风率,%;
CO2in——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out——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出口CO2浓度,干基,%;
CO2cp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cp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一次风机出口CO2浓度,干基,%;
CO2csin——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入口CO2浓度,干基,%;
CO2csout——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二次风机出口CO2浓度,干基,%;
Tgi——空气预热器炉膛烟气进口烟气温度,℃;
Tgcp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温度,℃;
Tgcsi——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温度,℃;
Δppf——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一次风机侧烟气压力与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差,pa;
Δpsf——空气预热器循环烟气进口二次风机侧烟气压力与炉膛烟气出口烟气压力差,pa;
所述漏风率表征气体为CO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风率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比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一比值;
第二比值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确定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密度与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密度的第二比值;
漏风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所述炉膛烟气出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所述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漏风率表征气体浓度以及烟气压力,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测量模块包括:
测量值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空气预热器的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以生成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
参数值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网格点的测量值生成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烟气压力以及CO2浓度或O2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测量模块包括:
浓度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烟气分析仪器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CO2浓度或O2浓度;
烟气温度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热电偶或热电阻分别测量所述炉膛烟气进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温度;
烟气压力测量单元,用于利用电子压力测量仪分别测量炉膛烟气出口处、循环烟气一次风机侧进口处以及循环烟气二次风机侧进口处的烟气压力。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10291.7A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414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0291.7A CN114414163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0291.7A CN114414163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4163A CN114414163A (zh) 2022-04-29
CN114414163B true CN114414163B (zh) 2024-02-02

Family

ID=8127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0291.7A Active CN114414163B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4163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71717A (en) * 1949-02-03 1952-05-07 Fredrik Ljungstrom Improvements in rotary regenerative air preheaters
JPH01181013A (ja) * 1988-01-13 1989-07-19 Babcock Hitachi Kk 空気予熱器性能診断装置
WO2009046628A1 (fr) * 2007-09-27 2009-04-16 Zhen Wang Procédé de contrôle en ligne, en temps réel, du rendement d'une chaudière à charbon
CN103984868A (zh) * 2014-05-21 2014-08-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富氧燃烧锅炉热力性能获取方法
CN104458149A (zh) * 2014-11-19 2015-03-25 云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空气预热器漏风计算方法
CN104807500A (zh) * 2015-04-15 2015-07-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大型电站锅炉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性能检测方法
CN105021357A (zh) * 2015-06-24 2015-11-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空预器漏风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043689A (zh) * 2015-06-24 2015-11-11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空预器漏风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202981A (zh) * 2016-08-24 2016-12-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氧锅炉的烟气成分计算方法
JP2019027763A (ja) * 2017-08-03 2019-02-21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ボイラ設備、発電設備及び空気予熱設備、並びに空気予熱器の差圧予測方法
CN109657345A (zh) * 2018-12-17 2019-04-19 上海交通大学 回转式空预器直接漏风流量的实时估计方法
CN110223007A (zh) * 2019-07-05 2019-09-1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锅炉炉膛漏风率计算方法
CN211176881U (zh) * 2019-09-29 2020-08-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富氧燃烧锅炉介质流量测量系统
CN112229663A (zh) * 2020-10-13 2021-01-15 国家电投集团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 空预器漏风率在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4886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氧燃烧锅炉效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71717A (en) * 1949-02-03 1952-05-07 Fredrik Ljungstrom Improvements in rotary regenerative air preheaters
JPH01181013A (ja) * 1988-01-13 1989-07-19 Babcock Hitachi Kk 空気予熱器性能診断装置
WO2009046628A1 (fr) * 2007-09-27 2009-04-16 Zhen Wang Procédé de contrôle en ligne, en temps réel, du rendement d'une chaudière à charbon
CN103984868A (zh) * 2014-05-21 2014-08-1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富氧燃烧锅炉热力性能获取方法
CN104458149A (zh) * 2014-11-19 2015-03-25 云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空气预热器漏风计算方法
CN104807500A (zh) * 2015-04-15 2015-07-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大型电站锅炉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性能检测方法
CN105021357A (zh) * 2015-06-24 2015-11-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空预器漏风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043689A (zh) * 2015-06-24 2015-11-11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空预器漏风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202981A (zh) * 2016-08-24 2016-12-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氧锅炉的烟气成分计算方法
JP2019027763A (ja) * 2017-08-03 2019-02-21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ボイラ設備、発電設備及び空気予熱設備、並びに空気予熱器の差圧予測方法
CN109657345A (zh) * 2018-12-17 2019-04-19 上海交通大学 回转式空预器直接漏风流量的实时估计方法
CN110223007A (zh) * 2019-07-05 2019-09-1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锅炉炉膛漏风率计算方法
CN211176881U (zh) * 2019-09-29 2020-08-0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富氧燃烧锅炉介质流量测量系统
CN112229663A (zh) * 2020-10-13 2021-01-15 国家电投集团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 空预器漏风率在线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4886A (zh) * 2021-03-31 2021-07-09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富氧燃烧锅炉效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20 t/h锅炉富氧燃烧改造及其系统分析;闫凯;刘煜;张翔;;锅炉技术(第03期);全文 *
回转式空预器漏风分布对热风及排烟温度影响的研究;王晶晶等;华北电力技术(第8期);43-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4163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2784B (zh) 基于燃煤发热量辨识的火力电站锅炉效率在线监测系统
US379193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he total combustibles and oxygen content of a gas
CN102213708A (zh)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试方法
CN102680518A (zh) 补偿式气体传感器及其温湿度补偿方法
Zhang et al. Internal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under different cooling modes
CN103675217B (zh) 一种气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752113A (zh) 薄片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中位置确定方法和电路设计方法
CN107451381A (zh) 一种基于磁‑热‑流耦合的变压器热稳定计算方法
Özdemir et al.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lumped lithium ion battery model at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06840464A (zh) 一种水冷戈登量热计
CN108020283A (zh) 一种双速度探头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及其测量方法
CN114414163B (zh) 一种三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397069B (zh) 一种两分仓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094886B (zh) 一种富氧燃烧锅炉效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Yixian et al.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rmal parameters of prismatic Li-ion cell using infrared thermography
Cui et al. Estimation of slab surface radiative emissivities by solving an inverse coupled conduction, convection, and radiation problem
Linse et al.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urbulent flame propagation and flame structure in a turbo-charged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Wang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harging Currents and Temperatures on the Voltage Plateau Behavior of Li-Ion Batteries
CN208140203U (zh) 一种基于改进温度补偿方法的气体质量流量测量装置
Zhang et al.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economic impact for improved p (t)-linear averag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ground thermal properties during in situ thermal response test
Jiang et al. Thermoelectric model of a tubular SOFC for dynamic simulation
Ye et al.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xcess air ratio
Wang et al. Heating Fuel Thermal Reactor Thermal Efficiency Analysis Method
CN108709653A (zh) 一种加热炉板坯温度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Ali et al. IoT System Design of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for Harvesting Motorcycle Exhaust Heat Ener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