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1228B -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1228B
CN114401228B CN202111652986.7A CN202111652986A CN114401228B CN 114401228 B CN114401228 B CN 114401228B CN 202111652986 A CN202111652986 A CN 202111652986A CN 114401228 B CN114401228 B CN 114401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edge
cqf
period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29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1228A (zh
Inventor
谭炜骞
吴斌伟
汪硕
黄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1116529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1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1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1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架构主要包括:源站、第一接入网、核心网、第二接入网、目的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以及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之间,均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本发明建立了一个分层确定性网络架构,在接入网中应用CQF机制实现确定性流量汇聚;在核心网中应用DIP机制实现长距确定性传输,并在接入网与核心网边缘设计边缘整形机制,保障流量在传输过程中时延抖动确定有界,实现CQF机制与DIP机制的无缝融合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确定性网络是为确定性业务流提供服务的网络,与传统网络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不同,确定性网络通过各种技术/机制(如队列控制技术、帧抢占等),支持业务流传输时延、抖动的确定性控制,实现传输质量(包括时延、抖动)确定有界。
当前主要的确定性网络技术包括面向二层的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Networking,简称TSN)和面向三层的确定性网络(Deterministic Networking,简称DetNet)。循环队列转发技术(Cyclic Queuingand Forwarding,简称CQF)是TSN中的一项流量转发控制机制,由于其简洁高效,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确定性IP技术(Deterministic IP,简称DIP)是DetNet技术的一个方案,可以实现大规模确定性传输。
在CQF机制中,时间被划分为等长的周期d。所有执行CQF的设备之间要实现精确的时间同步。每个设备的每个出端口存在两个队列。在一个周期内,一个队列处于传输状态,另一个队列则处于接收状态。到下一个周期,两个队列的状态互换,实现循环队列。这意味着,在某个周期c接收到的数据包将在周期(c+1)中被转发。同时,CQF要求在上游节点周期c发出的数据包一定要在同一周期内(即c)被相邻下游节点接收。在CQF机制下,数据包的时延上下界为:
Dmax=(h+1)×d
Dmin=(h-1)×d
其中Dmax和Dmin分别为时延上界和下界,h表示跳数,d表示周期长度。
然而,当前的CQF技术仅能运行于局域网场景,无法实现跨广域的端到端确定性传输,这一问题又被称为“局域信息孤岛问题”。
为了实现长距离、广域范围的确定性传输,提出了DIP转发机制。在DIP转发机制中,时间同样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周期T。与CQF不同的是,DIP只需要设备之间实现频率同步,并且不需要相邻的上下游节点在同一周期内完成发送与接收,这极大地增加了DIP机制的可扩展性。为了控制数据包的转发,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会携带有关其在下一跳的转发周期的信息。通过链路时延以及设备之间传输周期的偏移值,可以计算设备之间的周期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在每一跳的转发周期。DIP机制可以保证数据包的端到端传输时延抖动上界为2T。
然而,DIP机制只解决了长距离、广域范围内的确定性传输问题,如何将DIP机制与CQF机制结合,实现端到端、跨广域的确定性传输这一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用于解决将DIP机制与CQF机制结合,实现端到端、跨广域的确定性传输这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包括:源站,用于发送流量;第一接入网,与源站建立连接,将源站发送的流量传输至核心网;核心网,接收第一接入网的流量并传输至第二接入网;第二接入网,与目的站建立连接,将流量传输至目的站;目的站,用于接收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以及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之间,均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第一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所述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所述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进一步的:
第一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一CQF交换机和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所述第一CQF交换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运行CQF转发机制;
核心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所述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运行DIP转发机制;
第一CQF交换机与第一CQF边缘交换机、DIP路由器与DIP边缘路由器、第二CQF交换机与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之间保持时钟同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采用边缘整形机制,其中边缘整形机制工作过程包括:
建立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
建立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建立:
其中,
式中,Δhc是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ΔA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传输周期长度,ΔB为DIP边缘路由器B的传输周期长度,Δ(A,B)为流量链路(A,B)的传播时延,其中(A,B)表示流量从A发往B,是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与DIP边缘路由器B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之间的时间差。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φ(A,B)(x)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和DIP边缘路由器B之间的周期映射关系,为流量f在DIP边缘路由器B上的等待周期值。
进一步的,所述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传输周期长度的公倍数。
进一步的,所述等待周期值为整数且取值范围是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交流量传输请求;分配流量传输路径,所述流量传输路径中的传输设备包括:源站,用于发送流量;第一接入网,与源站建立连接,将源站发送的流量传输至核心网;核心网,接收第一接入网的流量并传输至第二接入网;第二接入网,与目的站建立连接,将流量传输至目的站;目的站,用于接收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以及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之间,均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第一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所述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所述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进一步的:
第一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一CQF交换机和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所述第一CQF交换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运行CQF转发机制;
核心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所述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运行DIP转发机制;
第一CQF交换机与第一CQF边缘交换机、DIP路由器与DIP边缘路由器、第二CQF交换机与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之间保持时钟同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采用边缘整形机制:
建立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
建立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建立:
其中,
式中,Δhc是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ΔA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传输周期长度,ΔB为DIP边缘路由器B的传输周期长度,Δ(A,B)为流量链路(A,B)的传播时延,其中(A,B)表示流量从A发往B,是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与DIP边缘路由器B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之间的时间差。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φ(A,B)(x)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和DIP边缘路由器B之间的周期映射关系,为流量f在DIP边缘路由器B上的等待周期值。
进一步的,所述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传输周期长度的公倍数。
进一步的,所述等待周期值为整数且取值范围是
本发明提出的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建立了一个分层确定性网络架构,在接入网中应用CQF机制,在核心网中应用DIP机制,并在接入网与核心网边缘设计边缘整形机制,实现了端到端确定性跨广域传输。
本发明提出的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在接入网中应用CQF机制实现确定性流量汇聚;在核心网中应用DIP机制实现长距确定性传输,在接入网与核心网边缘设计边缘整形机制,保障流量在传输过程中时延抖动确定有界,实现CQF机制与DIP机制的无缝融合传输。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的工作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的流量传输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实施例更好地描述本发明方案。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所述传输架构包括:
源站,用于发送流量;
第一接入网,与源站建立连接,将源站发送的流量传输至核心网,第一接入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CQF交换机和CQF边缘交换机,CQF交换机和CQF边缘交换机运行CQF转发机制,其中CQF边缘交换机同时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
核心网,接收第一接入网的流量并传输至第二接入网,核心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运行DIP转发机制,其中DIP边缘路由器同时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
第二接入网,与目的站建立连接,将流量传输至目的站,第二接入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CQF交换机和CQF边缘交换机,CQF交换机和CQF边缘交换机运行CQF转发机制,其中CQF边缘交换机同时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
目的站,用于接收流量。
本实施例建立了一个分层确定性网络架构,在第一接入网和第二接入网中应用CQF机制,在核心网中应用DIP机制,并在第一接入网、第二接入网和核心网边缘设计边缘整形机制,实现了端到端确定性跨广域传输。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该方法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
S1:用户终端提交流量传输请求;
具体地,参照图3,用户终端发送的流量被标记为f,该流量被分配的传输路径为:源站→节点A(CQF边缘交换机)→节点B(DIP边缘路由器)→节点C(DIP边缘路由器)→节点D(CQF边缘交换机)→目的站。
S2:流量传输设备配置相关参数;
具体地,源站、节点A、节点D、目的站将时间划分为长度为Δcqf的等长周期,并实现时钟同步;节点B与节点C将时间划分为长度为Δdip的等长周期,并实现频率同步;参照图2,将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配置为Δhc=3Δcqf=5Δdip,在资源分配周期中分配满足传输流量所需的网络资源;在节点B上设置等待周期在节点D上设置等待周期/>
S3:计算流量在传输设备上的传输周期;
具体地,流量f的数据包被安排在源站的周期0进行转发,在同一周期内(即周期0)被下一跳的节点A接收;
根据CQF机制,节点A在下一周期(即周期1)将流量f的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的节点B;
已知链路(A,B)的传播时延为Δ(A,B),根据周期映射关系,可知流量f的数据包最晚会在节点B的周期2中被接收,已知根据边缘整形机制,数据包将在周期(2+1)mod 5=3中被节点B转发到下一跳的节点C;
已知链路(B,C)的传播时延Δ(B,C),可知流量f的数据包最晚会在节点C的周期4中被接收,根据DIP转发机制,数据包将在周期(4+1)mod 5=0中被节点C转发到下一跳的节点D;
已知链路(C,D)的传播时延Δ(C,D),根据周期映射关系,可知流量f的数据包最晚会在节点D的周期0中被接收,已知根据边缘整形机制,数据包将在周期(0+1)mod 3=1中被节点D转发到下一跳的目的站;
目的站与节点D都执行CQF机制,所以目的站也将在周期1接收到f的数据包。
S4:引入传输时延;
具体地,根据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参照图2,可以看到时延抖动为2Δcqf
本实施例提出的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在接入网中应用CQF机制实现确定性流量汇聚;在核心网中应用DIP机制实现长距确定性传输,在接入网与核心网边缘设计边缘整形机制,保障流量在传输过程中时延抖动确定有界,实现CQF机制与DIP机制的无缝融合传输。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包括:源站,用于发送流量;第一接入网,与源站建立连接,将源站发送的流量传输至核心网;核心网,接收第一接入网的流量并传输至第二接入网;第二接入网,与目的站建立连接,将流量传输至目的站;目的站,用于接收流量,其特征在于:在跨域传输周期长度的场景下,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以及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之间,均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
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第一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所述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所述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一CQF交换机和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所述第一CQF交换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运行CQF转发机制;
核心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所述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运行DIP转发机制;
第一CQF交换机与第一CQF边缘交换机、DIP路由器与DIP边缘路由器、第二CQF交换机与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之间保持时钟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采用边缘整形机制,其中边缘整形机制工作过程包括:
建立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
建立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建立:
其中,
式中,Δhc是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ΔA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传输周期长度,ΔB为DIP边缘路由器B的传输周期长度,Δ(A,B)为流量链路(A,B)的传播时延,其中(A,B)表示流量从A发往B,是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与DIP边缘路由器B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之间的时间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φ(A,B)(x)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和DIP边缘路由器B之间的周期映射关系,为流量f在DIP边缘路由器B上的等待周期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传输周期长度的公倍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待周期值为整数且取值范围是
8.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交流量传输请求;分配流量传输路径,所述流量传输路径中的传输设备包括:源站,用于发送流量;第一接入网,与源站建立连接,将源站发送的流量传输至核心网;核心网,接收第一接入网的流量并传输至第二接入网;第二接入网,与目的站建立连接,将流量传输至目的站;目的站,用于接收流量,其特征在于:在跨域传输周期长度的场景下,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以及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之间,均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
所述第一接入网与核心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第一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所述核心网与第二接入网运行基于周期映射关系的边缘整形机制以建立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具体包括:
建立流量在核心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和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接入网边缘传输设备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所述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一CQF交换机和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接入网内传输设备包括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所述第一CQF交换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交换机和第二CQF边缘交换机运行CQF转发机制;
核心网域内传输设备包括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所述DIP路由器和DIP边缘路由器运行DIP转发机制;
第一CQF交换机与第一CQF边缘交换机、DIP路由器与DIP边缘路由器、第二CQF交换机与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之间保持时钟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采用边缘整形机制:
建立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
建立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计算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
基于流量在第二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确定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
基于流量在目的站的接收周期,引入传输时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在第一CQF边缘交换机上的发送周期与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最晚接收周期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建立:
其中,
式中,Δhc是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ΔA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传输周期长度,ΔB为DIP边缘路由器B的传输周期长度,Δ(A,B)为流量链路(A,B)的传播时延,其中(A,B)表示流量从A发往B,是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与DIP边缘路由器B的资源分配周期的起点之间的时间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在DIP边缘路由器上的发送周期根据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φ(A,B)(x)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A和DIP边缘路由器B之间的周期映射关系,为流量f在DIP边缘路由器B上的等待周期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周期的时间长度为第一CQF边缘交换机、第二CQF边缘交换机和DIP边缘路由器传输周期长度的公倍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待周期值为整数且取值范围是
CN202111652986.7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Active CN114401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2986.7A CN114401228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2986.7A CN114401228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228A CN114401228A (zh) 2022-04-26
CN114401228B true CN114401228B (zh) 2024-04-26

Family

ID=81228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2986.7A Active CN114401228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12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371A (zh) * 2022-08-23 2022-11-25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1822A (zh) * 2020-04-19 2020-07-17 汪勤思 一种确定性时延业务智能调度与控制实施方法
CN112311494A (zh) * 2019-07-23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25510A (zh) * 2019-11-21 2021-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映射关系的方法以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1494A (zh) * 2019-07-23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25510A (zh) * 2019-11-21 2021-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映射关系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1431822A (zh) * 2020-04-19 2020-07-17 汪勤思 一种确定性时延业务智能调度与控制实施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ong-distance_Deterministic_Transmission_among_TSN_Networks_Converging_CQF_and_DIP;Weiqian Tan, Binwei Wu;IEEE(ICNP);20211228(第29期);1-6 *
SSA:一种面向CQF模型的TSN资源调度算法;姜旭艳;严锦立;全巍;孙志刚;;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6期);全文 *
面向5G TSN的网络架构演进及增强技术研究;吴欣泽;信金灿;张化;;电子技术应用(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228A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2742B2 (en)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access and wireline network integration
US8130654B2 (en) Context-aware packet switching
Morell et al. Label switching over IEEE802. 15.4 e networks
US2018017613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routing with control vectors in a synchronized adaptive infrastructure (sain) network
Bahl et al. SSCH: Slotted seeded channel hopping for capacity improvement in IEEE 802.11 ad-hoc wireless networks
US7852796B2 (en) Distributed multi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10083970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5028800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US20080075029A1 (en)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12018887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KR20080081958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의 용량 증가를 위해 다수의 라디오를이용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125619B (zh) 一种终端自组网的路由方法
CN114401228B (zh) 一种端到端的跨广域确定性传输网络架构和方法
JP4632805B2 (ja) 複数経路マルチホップ無線lanシステム
US2018016725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orming network connections
CN114650566A (zh) 一种提供确定性服务质量的边缘计算网络架构
US2013008897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outer-to-radio flow control
CN110519181B (zh) 基于跨频段时间触发通信的交换方法
EP3625916B1 (en)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access and wireline network integration
Tao et al. A distributed slot assignment algorithm with minimum jitter and delay guarantee for real time application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ldi et al. Time-driven access and forwarding in ieee 802.11 mesh networks
CN115733808A (zh) 一种基于循环队列集群转发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396371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5396378A (zh) 基于时隙映射的跨域协同时延敏感网络调度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Multi-path QoS routing in topology-transparent schedule-based mobile ad ho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