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0437B -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0437B
CN114400437B CN202111593004.1A CN202111593004A CN114400437B CN 114400437 B CN114400437 B CN 114400437B CN 202111593004 A CN202111593004 A CN 202111593004A CN 114400437 B CN114400437 B CN 114400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eaky
wave antenna
targe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30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0437A (zh
Inventor
张士桥
曲峰
方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30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0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0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0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0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0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20Non-resonant leaky-waveguide or transmission-lin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中,由于设置有液晶层和控制电路层,通过控制电路层向第二电极中与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中其它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中与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产生辐射,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在与目标缝隙对应的期望方向上产生低辐射区域,从而实现控制漏波天线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能够拓展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天线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漏波天线是该领域的研发方向之一。漏波天线能够在特定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从而能够避免信号在该特定方向上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漏波天线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是固定的,这大大限制了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制约了漏波天线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漏波天线中低辐射区域的方向不能改变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波天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
液晶层,设置于第一电极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朝向液晶层的一侧,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电极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条之间具有缝隙;
控制电路层,设置于第一基板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用于向第二电极中与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中其它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中与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产生辐射。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上述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漏波天线,控制器与漏波天线通信连接。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漏波天线的第一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确定设计辐射模式下漏波天线的有效辐射段;第一辐射区域的辐射值小于设定辐射阈值;
在漏波天线的第二电极中,确定有效辐射段的目标缝隙的位置;
控制漏波天线的控制电路层向第二电极中与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中其它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漏波天线的液晶层中与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产生辐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中,由于设置有液晶层和控制电路层,通过控制电路层向第二电极中与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中其它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中与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产生辐射,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在与目标缝隙对应的期望方向上产生低辐射区域,从而实现控制漏波天线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能够拓展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波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漏波天线中第一种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漏波天线中第二种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漏波天线中第三种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漏波天线中第四种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漏波天线中第五种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漏波天线中第六种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中不同角度方向上有效辐射段的对应关系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初始状态下和漏波天线在72.5°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后的E面远场辐射特性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00-漏波天线;200-控制器;
10-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第一电极;40-液晶层;
50-第二电极;51-电极条;511-子电极块;52-缝隙;53-馈电结构;
60-控制电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漏波天线产品多为介质板型漏波天线,其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方向产生低辐射区域,即该漏波天线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是固定的,但是,实际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中,所需要的漏波天线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导致现有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受到了限制,制约了漏波天线的发展。
而且,目前介质板型漏波天线的介质板多为硬质介质板,这导致漏波天线的剖面高度和重量均较大,影响了漏波天线的集成化、轻薄化发展,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提供的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波天线,该漏波天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所示漏波天线100中第二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漏波天线100包括:依次叠置的控制电路层60、第一基板10、第一电极30、液晶层40、第二电极50和第二基板60。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相对设置,第一电极30,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一侧;液晶层40,设置于第一电极3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第二电极50,设置于第二基板20朝向液晶层40的一侧,第二电极50包括多个电极条51,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条51之间具有缝隙52;控制电路层60,设置于第一基板10远离第一电极30的一侧,用于向第二电极50中与目标缝隙52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51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50中其它电极条51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51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100中,由于设置有液晶层40和控制电路层60,通过控制电路层60向第二电极50中与目标缝隙52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51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50中其它电极条51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51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100在与目标缝隙52对应的期望方向上产生低辐射区域,从而实现控制漏波天线100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进而能够拓展漏波天线100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漏波天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第一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30,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30为一整层的电极结构。第二基板20靠近第一电极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50,如图1所示,第二电极50包括多个电极条51,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条51之间具有缝隙52。液晶层40设置于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50之间,在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50的驱动下,液晶层40中液晶材料的状态能够进行改变。
如图1所示,漏波天线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10远离第一电极30一侧的控制电路层60,控制电路层60用于向第二电极50中与目标缝隙52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51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50中其它电极条51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51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100在与目标缝隙52对应的期望方向上产生低辐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100中,通过控制电路层60能够控制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抑制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从而通过改变漏波天线100中目标缝隙52的位置,能够改变漏波天线100中低辐射区域的方向,从而使得漏波天线100的低辐射区域方向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的具体需求来改变,拓展漏波天线100的应用场景。
而且,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100中,由于采用液晶层30代替传统的硬质介质板,能够有效漏波天线100的厚度,从而能够降低漏波天线100的剖面高度,使得漏波天线100具有低剖面的特性;同时,能够降低漏波天线100的重量,有利于漏波天线100的集成化、轻薄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拓展漏波天线100的应用场景。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的材质可以是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压板、酚醛纸层压板、酚醛玻璃布层压板等印刷电路板常用的绝缘板材,还可以是石英、玻璃等具有较低微波损耗的硬性材质。可选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均为玻璃基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方向,第二电极50的多个电极条51周期性排列,电极条51的排列周期P不大于波导波长的二分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电极条51沿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列,从而使得漏波天线100为周期性漏波天线100。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条51的排列周期P为任意相邻两个电极条51的中分线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条51的排列周期P不大于波导波长的二分之一,波导波长取决于漏波天线100的工作波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缝隙52的尺寸S不大于排列周期P的三分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和图2中只是示例性的表示出电极条51,并不限定电极条51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电极条51的具体数量。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二电极50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以及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条51在第一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波形、橄榄形、锯齿形和半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极条51的形状为矩形;如图3所示,电极条51的形状为波形,可选地,电极条51的形状可以为正弦形状或余弦形状;如图4所示,电极条51的形状为橄榄形,沿中心指向两端的方向,电极条51的宽度逐渐缩小;如图5所示,电极条51的形状为锯齿形。如图6所示,电极条51的形状为圆角锯齿形,即圆角锯齿形包括多个半圆形。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100,并不限定电极条51的具体形状,图2-图7中只是示例性的给出了几种形状的电极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电极条51的具体形状。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每个电极条51并不局限于只包括矩形、波形、橄榄形、锯齿形和半圆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是矩形、波形、橄榄形、锯齿形、半圆形等组合后形成的形状。同一个第二电极50中,每个电极条51的形状也可以均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条51在第一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轴对称图形,所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平行于第一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7所示,电极条51的形状均为轴对称图像,且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平行于第一方向,可选地,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电极条51沿平行于第一方向的平分线相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方向,任意相邻两个电极条51之间的缝52的尺寸,等于该两个电极条51之间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之和的二分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图2-图7所述的第二电极50,第二电极50中缝隙52的尺寸等于相邻两个电极条51之间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之和的二分之一。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极条51包括多个子电极块511,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0的第二方向,多个子电极块511周期性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电极50中的每个电极条51均包括多个子电极块511,第二电极50中的所有电极条51沿第一方向周期性排布,每个电极条51的所有子电极块51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周期性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50还包括馈电结构53,馈电结构53与电极条51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第二电极50还包括与电极条51同层设置的馈电结构53。馈电结构53与电极条51之间耦合连接,以使得电极条51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
馈电结构53可以与电极条51之间设置有间隙,可选地,馈电结构53与最靠近的电极条51之间的间隙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等于缝隙52的尺寸。当然,如图6所示,馈电结构53也可以直接与最靠近的电极条51接触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50的材料包括铜、金和银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0和第二电极50的制作材料为铜、金、银等低电阻、低损耗金属,从而能够保障漏波天线100的工作性能。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基板10的一侧通过磁控溅射、热蒸发、电镀等工艺制备得到第一电极30,在第二基板20的一侧通过磁控溅射、热蒸发、电镀等工艺制备得到第二电极50。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层60的制作材料也采用铜、金、银等低电阻、低损耗金属,同样,可以在第一基板10远离第一电极30的一侧通过磁控溅射、热蒸发、电镀等工艺制备得到控制电路层60。
可选地,也可以单独制备控制电路层60。提供一基板,基板可以是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压板、酚醛纸层压板、酚醛玻璃布层压板等常用印刷电路板常用的绝缘板材,也可以是石英、玻璃等具有较低微波损耗的硬性材质;在基板的一侧通过磁控溅射、热蒸发、电镀等工艺制备得到金属布线,从而得到控制电路层60。
为了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100的结构,下面将简要说明一下漏波天线100的制备工艺流程。
首先,采用磨边工艺处理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化学清洗磨边后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在第一基板10的一侧制备第一电极30,在第一基板10的另一侧制备控制电路层60,在第二基板20的一侧制备第二电极50;第一电极30、控制电路层60和第二电极50的制备工艺包括成膜、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然后,在位于下方的第一基板10中第一电极30的一侧滴注液晶,形成液晶层40;接着,将第一基板10具有液晶层40的一侧,与第二基板20具有第二电极50的一侧对盒设置,得到如图1所示的漏波天线100。
相较于现有的漏波天线,需要通过连续准确改变缝隙的走向和尺寸,使漏波天线漏泄常数和相位常数发生改变,来产生低辐射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漏波天线100,通过改变液晶层40中特定区域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从而使得漏波天线100在期望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而不用对漏波天线100的其它结构做出任何改动。
由于液晶在不同的偏转状态下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漏波天线100,通过控制电路层60能够快速控制液晶层40中特定区域的液晶的偏转状态,从而使得特定区域的液晶的介电常数改变,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100快速调整低辐射区域的方向。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控制器200和上述各个实施中任一所提供的漏波天线100,控制器200与漏波天线100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器200与漏波天线100通信连接,具体的,控制器200与漏波天线100的控制电路层60通信连接,控制器200用于接收用户下发的控制指令,并从控制指令中解析出漏波天线100的低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通信装置采用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漏波天线100,其原理和技术效果请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901-S903:
S901,根据漏波天线的第一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确定设计辐射模式下漏波天线的有效辐射段;第一辐射区域的辐射值小于设定辐射阈值。
S902,在漏波天线的第二电极中,确定有效辐射段的目标缝隙的位置。
S903,控制漏波天线的控制电路层向第二电极中与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中其它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漏波天线的液晶层中与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产生辐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来说明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如下所示:
首先,通信装置的控制器200接收到用户终端或上位机下发的控制指令,从控制指令中解析出通信装置中漏波天线100的第一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理想情况下,漏波天线100的第一辐射区域是完全不发射辐射信号或接收辐射信号,但是,实际产品中,难以直接使得第一辐射区域是完全不发射辐射信号或接收辐射信号,因此,只需要第一辐射区域的辐射值小于设定辐射阈值,即可认定第一辐射区域为低辐射区域。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漏波天线100的低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为72.5°。
然后,控制器200根据漏波天线100的第一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确定设计辐射模式下漏波天线100的有效辐射段。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在设计辐射模式下,漏波天线100中有效辐射段,与辐射信号或接收信号的角度存在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效辐射段为漏波天线100中在特定远场辐射方向起主要辐射作用的区域部分。
可选地,漏波天线100中不同角度方向上有效辐射段的对应关系如图10所示。图10中,横坐标Angleθ表示的是漏波天线100中的辐射方向的角度,单位°表示的是度;纵坐标表示的是ERS(有效辐射段)位置,单位m表示的是米;Lers0和Lers1表示的是漏波天线天线在不同的两个远场方向上的有效辐射段。
图10所示的映射关系可以预先存储在控制器200的存储单元中,控制器200根据解析出的漏波天线100的低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根据图10所示的映射关系,确定设计辐射模式下漏波天线100的有效辐射段。可选地,控制器200根据图10所示的映射关系,确定设计辐射模式下漏波天线100的有效辐射段为1.7毫米,即为72.5°处Lers0和Lers1两个有效辐射段相交的点的纵坐标。
接着,控制器200在漏波天线100的第二电极50中,确定有效辐射段的目标缝隙52的位置。可选地,控制器200在漏波天线100的第二电极50中,确定有效辐射段1.7毫米的目标缝隙52的位置。
然后,控制器200控制漏波天线100的控制电路层60向第二电极50中与目标缝隙52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51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50中其它电极条51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51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从而在目标缝隙52处形成低辐射区域。
具体的,控制器200控制漏波天线100的控制电路层60向第二电极50中1.7毫米处的目标电极条51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50中其它电极条51发送发射信号,使得1.7毫米处的目标电极条51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施加于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电压差,从而使得该对应位置处液晶偏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该对应位置处液晶的介电常数改变,使得目标缝隙52的尺寸等效为0,从而抑制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在目标缝隙52处形成低辐射区域,从而使得漏波天线100在72.5°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路层60能够快速控制液晶层40中特定区域的液晶的偏转状态,从而使得特定区域的液晶的介电常数改变,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100快速调整低辐射区域的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的是,漏波天线中,通过最大辐射方向并平行于电场矢量的剖面称为E面,通过最大辐射方向并平行于磁场矢量的剖面称为H面。通过观察漏波天线的E面远场辐射特性曲线和H面远场辐射特性曲线,能够了解漏波天线的特性。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漏波天线100初始状态下和漏波天线100在72.5°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后的H面远场辐射特性曲线,图11中,连续曲线表示的漏波天线100初始状态下的H面远场辐射特性曲线,虚断线表示是漏波天线100在72.5°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后的H面远场辐射特性曲线;图11中,横坐标Angleθ表示的是漏波天线100中的辐射方向的角度,单位°表示的是度;纵坐标表示是增益,符号是Gain,单位是dBi(分贝)。
从图11中可以看出,漏波天线100在72.5°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后,漏波天线100在该处的增益降低了30dBi左右。即,漏波天线100中与72.5°方向对应的目标缝隙52处未发生显著的辐射。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100中,漏波天线100在72.5°方向上形成低辐射区域后,漏波天线100在H面远场辐射方向上的增益并未发生显示变化,漏波天线100在H面远场辐射方向上能够形成良好的笔形波束。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中,由于设置有液晶层40和控制电路层60,通过控制电路层60向第二电极50中与目标缝隙52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51发送抑制信号,并向第二电极50中其它电极条51发送发射信号,使得目标电极条51根据抑制信号改变液晶层40中与目标电极条51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目标缝隙52产生辐射,从而能够使得漏波天线在与目标缝隙52对应的期望方向上产生低辐射区域,从而实现控制漏波天线的低辐射区域的方向,进而能够拓展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波天线中,由于采用液晶层30代替传统的硬质介质板,能够有效漏波天线的厚度,从而能够降低漏波天线的剖面高度,使得漏波天线具有低剖面的特性;同时,能够降低漏波天线的重量,有利于漏波天线的集成化、轻薄化发展,能够进一步拓展漏波天线的应用场景。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电极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条之间具有缝隙;
控制电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中与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所述第二电极中其它所述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所述目标电极条根据所述抑制信号改变所述液晶层中与所述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所述目标缝隙产生辐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电极的多个所述电极条周期性排列,所述电极条的排列周期不大于波导波长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所述缝隙的尺寸不大于所述排列周期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条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波形、橄榄形、锯齿形和半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极条之间的所述缝隙的尺寸,等于该两个所述电极条之间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之和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条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为轴对称图形,所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平行于第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条包括多个子电极块,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方向,多个所述子电极块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与所述电极条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包括铜、金和银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漏波天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漏波天线通信连接。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漏波天线的第一辐射区域的期望方向,确定设计辐射模式下所述漏波天线的有效辐射段;所述第一辐射区域的辐射值小于设定辐射阈值;
在所述漏波天线的第二电极中,确定所述有效辐射段的目标缝隙的位置;
控制所述漏波天线的控制电路层向所述第二电极中与所述目标缝隙的位置对应的目标电极条发送抑制信号,并向所述第二电极中其它所述电极条发送发射信号,使得所述目标电极条根据所述抑制信号改变所述漏波天线的液晶层中与所述目标电极条对应位置的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抑制所述目标缝隙产生辐射。
CN202111593004.1A 2021-12-23 2021-12-23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00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3004.1A CN114400437B (zh) 2021-12-23 2021-12-23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3004.1A CN114400437B (zh) 2021-12-23 2021-12-23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0437A CN114400437A (zh) 2022-04-26
CN114400437B true CN114400437B (zh) 2023-12-19

Family

ID=8122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3004.1A Active CN114400437B (zh) 2021-12-23 2021-12-23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043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2876A (ja) * 2002-10-29 2004-05-27 Tokyo Electron Ltd スロットアレイアンテナ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CN105006656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液晶的电控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CN105006631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液晶的电控过零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CN107275805A (zh) * 2017-04-27 2017-10-20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材料电磁特性的相控阵天线
WO2018180960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走査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
CN108987910A (zh) * 2017-06-02 2018-12-11 江苏万邦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晶电控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CN111682317A (zh) * 2020-05-19 2020-09-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二维波束扫描全息漏波天线
CN112909454A (zh) * 2019-11-19 2021-06-04 北京道古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对微波、毫米波的调制方法及其可重构阵列天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2876A (ja) * 2002-10-29 2004-05-27 Tokyo Electron Ltd スロットアレイアンテナ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CN105006656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液晶的电控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CN105006631A (zh) * 2015-07-24 2015-10-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液晶的电控过零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WO2018180960A1 (ja) * 2017-03-30 2018-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走査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
CN107275805A (zh) * 2017-04-27 2017-10-20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材料电磁特性的相控阵天线
CN108987910A (zh) * 2017-06-02 2018-12-11 江苏万邦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液晶电控扫描波导漏波天线
CN112909454A (zh) * 2019-11-19 2021-06-04 北京道古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对微波、毫米波的调制方法及其可重构阵列天线
CN111682317A (zh) * 2020-05-19 2020-09-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二维波束扫描全息漏波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0437A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70120A (ko) 릿지 갭 도파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층 안테나 어레이
KR101698131B1 (ko) 메타표면을 이용한 광대역 원형편파 안테나
CA2177191C (en) Dual polarization common aperture array formed by a waveguide-fed planar slot array and a linear short backfire array
JP6339319B2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及び携帯型端末
EP1628359B1 (en) Small planar antenna with enhanced bandwidth and small strip radiator
EP1730810B1 (en) High gain antenna for microwave frequencies
CN108550981A (zh) 工作于tm210谐振模式的w波段双极化缝隙天线及馈电网络
RU2400876C1 (ru) Печатная антенна
CN110797669B (zh) 一种基于幅度加权的液晶电控扫描间隙波导一维全息天线
CN109616764A (zh) 基片集成间隙波导圆极化天线
CN107275764A (zh) 一种基于单元弯折的小型化印刷对数周期天线
CN111817015A (zh) 一种高隔离度双通道超表面单元及超表面
GB2548423A (en) Patch antenna
CN112201933A (zh) 一种紧凑轻便型多扫描体制的阵列天线
CN114400437B (zh) 漏波天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12310B (zh) 加载qcto透镜的共形相控阵天线
CN114824755A (zh) 一种基于sspp的漏波天线
JP2000261203A (ja) 位相シフター
CN104638351A (zh) 天线反射板和高增益天线
JP5429459B2 (ja) ミリ波アンテナ
CN107453051A (zh) 基于不完美频率选择表面的天线及其性能实现方法
CN210926321U (zh) 一种带状线馈电的宽带毫米波天线单元
CN112993553A (zh) 天线单元以及天线结构
CN217009553U (zh) 双波束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14530696A (zh) 双波束天线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