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7921A -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7921A
CN114397921A CN202111643443.9A CN202111643443A CN114397921A CN 114397921 A CN114397921 A CN 114397921A CN 202111643443 A CN202111643443 A CN 202111643443A CN 114397921 A CN114397921 A CN 114397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concentration
chamber
time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34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宝聚
赵兵
王琴
张绍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ne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hua Guohua Yong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ne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hua Guohua Yong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ne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hua Guohua Yong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ne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34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7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7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1/00Control of flow ratio
    • G05D11/02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 G05D11/13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1/139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by measuring a value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and sensing at least one property of the mix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涉及火力发电厂的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若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若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若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本申请具有保障氧气的充足供应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火力发电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在火力发电厂运行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爆炸性气体、油料和爆尘,若遇到点火源时,极易引起爆炸,因此防爆作为火力发电厂一个重点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中,避险室作为一种隔热环境,已成为火力发电厂中的防爆措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传统的隔热避险室为密封环境,通常采用氧气瓶为环境内的人员供氧,然而当避险人员在避险室内时间较长时,则可能出现氧气瓶内氧气耗尽而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保障氧气的充足供应,本申请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包括:
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
若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并开始监控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若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若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热室氧气不足时,便从与隔热室连通的供氧室和储氧室引入氧气,而当储氧室内氧气也不足时,便将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补入储氧室内,以保障对隔热室充足供氧。而供氧室和储氧室的独立设置,以便外界空气能先补入储氧室进行暂存,再向供氧室内补充氧气,能减少因外界空气洁净度较低时,直接进入供氧室或隔热室而污染隔热室或供氧室内的氧气的情况出现,实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若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后,包括:
接收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若污染物浓度超出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再过滤指令,再过滤指令用于将过滤空气再次引入至过滤室进行二次过滤,直至二次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标准,将二次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空气在进行过滤后需要进行污染物浓度的检测,若不达标则需要重新进行过滤,直至外界空气达标后才能够引入储氧室,以降低污染物对人员的危害。
可选的,所述若污染物浓度超出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再过滤指令后,包括:
计数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的过滤次数;
若过滤次数超出预设的次数阈值,形成检修指令并发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外界空气过滤次数较多时,则说明过滤机构对于空气的过滤效果较差,便能提醒相关人员在恢复安全后对过滤机构进行检修,从而保障过滤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若过滤次数超出预设的次数阈值,形成检修指令并发出后包括:
获取外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超出安全浓度对应的污染物;
将污染物相应的过滤件设定为重点检修对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外界空气中超指标的污染物,并标记污染物对应的过滤件为重点检修对象,从而提升检修的效率。
可选的,接收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后,包括:
若污染物浓度低于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补氧指令,补氧指令用于将储氧室引入的空气同时引至隔热室和供氧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氧室能够引入洁净空气时,将空气同时向隔热室和供氧室引入,以提高供氧的效率,保障人员安全。
可选的,所述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后,包括:
获取隔热室内的人员信息,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数量及每位人员的性别、年龄;
综合分析当前隔热室内所有人员的氧气消耗速度;
评估得到预计耗氧信息并发出,预计耗氧信息包括预计引入供氧室氧气的供氧预计时间、预计引入储氧室氧气的储氧预计入时间、预计引入外界空气的补氧预计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隔热室内的人员信息,初步预估隔热室、供氧室和储氧室的氧气耗尽时间,从而为室内人员提供参考。
可选的,所述评估得到预计耗氧信息并发出后,包括:
计算实时耗氧速度,实时耗氧速度包括隔热室的实时耗氧速度、供氧室的实时耗氧速度、储氧室的实时耗氧速度;
评估得到实时耗氧信息并发出,实时耗氧信息包括实时引入供氧室氧气的供氧实时时间、实时引入储氧室氧气的储氧实时入时间、实时引入外界空气的补氧实时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隔热室内实时耗氧速度,从而计算按此耗氧速度,隔热室、供氧室和储氧室的氧气耗尽实际时间,从而便于室内人员的耗氧安排。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
用于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用于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形成模块,
用于在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并开始监控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用于在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用于在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热室氧气不足时,便从与隔热室连通的供氧室和储氧室引入氧气,而当储氧室内氧气也不足时,便将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补入储氧室内,以保障对隔热室充足供氧。而供氧室和储氧室的独立设置,以便外界空气能先补入储氧室进行暂存,再向供氧室内补充氧气,能减少因外界空气洁净度较低时,直接进入供氧室或隔热室而污染隔热室或供氧室内的氧气的情况出现,实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热室氧气不足时,便从与隔热室连通的供氧室和储氧室引入氧气,而当储氧室内氧气也不足时,便将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补入储氧室内,以保障对隔热室充足供氧。而供氧室和储氧室的独立设置,以便外界空气能先补入储氧室进行暂存,再向供氧室内补充氧气,能减少因外界空气洁净度较低时,直接进入供氧室或隔热室而污染隔热室或供氧室内的氧气的情况出现,实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热室氧气不足时,便从与隔热室连通的供氧室和储氧室引入氧气,而当储氧室内氧气也不足时,便将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补入储氧室内,以保障对隔热室充足供氧。而供氧室和储氧室的独立设置,以便外界空气能先补入储氧室进行暂存,再向供氧室内补充氧气,能减少因外界空气洁净度较低时,直接进入供氧室或隔热室而污染隔热室或供氧室内的氧气的情况出现,实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隔热室氧气不足时,便从与隔热室连通的供氧室和储氧室引入氧气,而当储氧室内氧气也不足时,便将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补入储氧室内,以保障对隔热室充足供氧。而供氧室和储氧室的独立设置,以便外界空气能先补入储氧室进行暂存,再向供氧室内补充氧气,能减少因外界空气洁净度较低时,直接进入供氧室或隔热室而污染隔热室或供氧室内的氧气的情况出现,实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安全监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评估预计耗氧信息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评估实际耗氧信息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析污染物浓度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形成检修指令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重点检修对象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安全监管系统的模块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获取模块;2、形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该方法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多个氧气浓度监测器连接,氧气浓度监测器搭载于隔热室、供氧室和储氧室内,进而控制器控制各室联通口的风机,实现氧气的引入,以便为隔热室提供充足的氧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
具体来说,控制器与搭载于隔热室的氧气浓度监测器通信连接,以实时获取隔热室内的氧气浓度。其中,隔热室为电厂用救生舱,隔热室内壁加装保温毡,以进一步加强隔热室的保温隔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为室内人员提供耗氧参考,在S10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隔热室内的人员信息。
具体来说,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数量及每位人员的性别、年龄。其中,隔热室内设置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输入屏,隔热室内人员利用输入屏完成人员数量及每位人员性别、年龄的输入。
S102,综合分析当前隔热室内所有人员的氧气消耗速度。
具体来说,控制器调用预设的不同人群的标准氧气消耗速度,并结合人员输入的人员数量及其他信息,便可综合计算每位人员的氧气消耗速度,并将所有人员的氧气消耗速度计算平均数。
S103,评估得到预计耗氧信息并发出。
具体来说,预计耗氧信息包括预计引入供氧室氧气的供氧预计时间、预计引入储氧室氧气的储氧预计时间、预计引入外界空气的补氧预计时间。其中,隔热室、供氧室和储氧室内氧气容量均为已知,进而基于氧气消耗速度,以及各室引入氧气的节点,便可算出各室的预计时间,初步预估隔热室、供氧室和储氧室的氧气耗尽时间,从而为室内人员提供耗氧参考。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室内人员的耗氧安排,在S13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4,计算实时耗氧速度。
具体来说,实时耗氧速度包括隔热室的实时耗氧速度、供氧室的实时耗氧速度、储氧室的实时耗氧速度。其中,利用每个时间段内各室氧气的实际消耗量,便可计算得到各室的实时耗氧速度。
S105,评估得到实时耗氧信息并发出。
具体来说,实时耗氧信息包括实时引入供氧室氧气的供氧实时时间、实时引入储氧室氧气的储氧实时入时间、实时引入外界空气的补氧实时时间。其中,基于实时耗氧速度,便可完成与预计时间相同计算得到实时时间,从而便于室内人员的耗氧安排。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全监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若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
具体来说,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并开始监控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其中,安全氧气浓度为管理员预先设置呈人员适宜的氧气浓度。
S30,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S40,若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
具体来说,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其中,供氧氧气浓度为管理员根据供氧室氧气引入隔热室的速度,以及储氧室氧气引入供氧室的速度,设定成供氧临界值,以便供氧室能够持续为隔热室内供氧。
S50,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S60,若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
具体来说,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其中,储氧氧气浓度为管理员根据储氧室氧气引入供氧室的速度,以及外界空气引入储氧室的速度,设定成储氧临界值,以便储氧室能够持续为供氧室内补氧。
其中,室外空气会依次穿过过滤网、HEPA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最后进入到碱溶液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气体通过碱液吸收后再排到储氧室内,同时过滤网、HEPA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也可对气体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进行清除,保证进入到隔热室内气体的干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降低污染物对人员的危害,在S60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1,接收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具体来说,储氧室内设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空气质量检测仪,以实现对空气污染物检测分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提高供氧的效率,在S601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2,若污染物浓度低于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补氧指令。
具体来说,补氧指令用于将储氧室引入的空气同时引至隔热室和供氧室内。当储氧室能够引入洁净空气时,将空气同时向隔热室和供氧室引入,以提高供氧的效率,保障人员安全。
S603,若污染物浓度超出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再过滤指令。
具体来说,再过滤指令用于将过滤空气再次引入至过滤室进行二次过滤,直至二次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标准,将二次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外界空气在进行过滤后需要进行污染物浓度的检测,若不达标则需要重新进行过滤,直至外界空气达标后才能够引入储氧室,以降低污染物对人员的危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提醒相关人员在恢复安全后对过滤机构进行检修,从而保障过滤稳定性,在S603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31,计数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的过滤次数。
S6032,若过滤次数超出预设的次数阈值,形成检修指令并发出。
具体来说,外界空气过滤次数较多时,则说明过滤机构对于空气的过滤效果较差,便能提醒相关人员在恢复安全后对过滤机构进行检修,从而保障过滤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提升检修的效率,在S603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33,获取外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超出安全浓度对应的污染物。
S6034,将污染物相应的过滤件设定为重点检修对象。
具体来说,获取外界空气中超指标的污染物,并标记污染物对应的过滤件为重点检修对象,从而提升检修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隔热室氧气不足时,便从与隔热室连通的供氧室和储氧室引入氧气,而当储氧室内氧气也不足时,便将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洁净的空气补入储氧室内,以保障对隔热室充足供氧。而供氧室和储氧室的独立设置,以便外界空气能先补入储氧室进行暂存,再向供氧室内补充氧气,能减少因外界空气洁净度较低时,直接进入供氧室或隔热室而污染隔热室或供氧室内的氧气的情况出现,实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系统,该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获取模块1,
用于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
用于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用于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形成模块2,
用于在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并开始监控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用于在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用于在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的步骤。此处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
若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并开始监控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若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若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后,包括:
接收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若污染物浓度超出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再过滤指令,再过滤指令用于将过滤空气再次引入至过滤室进行二次过滤,直至二次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符合标准,将二次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污染物浓度超出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再过滤指令后,包括:
计数外界空气引入过滤室进行过滤的过滤次数;
若过滤次数超出预设的次数阈值,形成检修指令并发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过滤次数超出预设的次数阈值,形成检修指令并发出后包括:
获取外界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超出安全浓度对应的污染物;
将污染物相应的过滤件设定为重点检修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过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后,包括:
若污染物浓度低于可吸入空气含有污染物的安全浓度,形成补氧指令,补氧指令用于将储氧室引入的空气同时引至隔热室和供氧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后,包括:
获取隔热室内的人员信息,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数量及每位人员的性别、年龄;
综合分析当前隔热室内所有人员的氧气消耗速度;
评估得到预计耗氧信息并发出,预计耗氧信息包括预计引入供氧室氧气的供氧预计时间、预计引入储氧室氧气的储氧预计入时间、预计引入外界空气的补氧预计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得到预计耗氧信息并发出后,包括:
计算实时耗氧速度,实时耗氧速度包括隔热室的实时耗氧速度、供氧室的实时耗氧速度、储氧室的实时耗氧速度;
评估得到实时耗氧信息并发出,实时耗氧信息包括实时引入供氧室氧气的供氧实时时间、实时引入储氧室氧气的储氧实时入时间、实时引入外界空气的补氧实时时间。
8.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1),
用于获取隔热室的实时氧气浓度;
用于获取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用于获取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形成模块(2),
用于在实时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安全氧气浓度,形成供氧引入指令,供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供氧室的氧气至隔热室内,并开始监控供氧室的可供氧气浓度;
用于在可供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供氧氧气浓度,形成储氧引入指令,储氧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储氧室的氧气至供氧室内,并开始监控储氧室的储备氧气浓度;
用于在储备氧气浓度低于预设的储氧氧气浓度,形成室外空气引入指令,室外空气引入指令用于引入外界的空气至过滤室进行过滤,并将过滤空气引入储氧室内。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111643443.9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397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3443.9A CN114397921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3443.9A CN114397921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7921A true CN114397921A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8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3443.9A Pending CN114397921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792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223A (zh) * 2011-07-14 2011-12-21 山东国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id集成控制的避难室或救生舱综合生命保障装置
CN202643322U (zh) * 2012-06-25 2013-01-02 河北端星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中心供氧设备
CN103362544A (zh) * 2013-07-15 2013-10-23 北京科技大学 紧急避险空间的氧烛供氧系统
CN203749740U (zh) * 2014-03-24 2014-08-06 孙慧文 高压氧舱的储氧装置
CN105420098A (zh) * 2015-12-27 2016-03-23 天津川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发酵池的供氧装置
CN205164463U (zh) * 2015-08-26 2016-04-20 安徽新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空气过滤器
CN105816286A (zh) * 2016-05-26 2016-08-03 彭争荣 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和空气质量管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66550A (zh) * 2017-07-13 2017-11-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矿井避难硐室氧气高效利用方法
CN109911854A (zh) * 2019-04-08 2019-06-21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高海拔室内制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223A (zh) * 2011-07-14 2011-12-21 山东国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id集成控制的避难室或救生舱综合生命保障装置
CN202643322U (zh) * 2012-06-25 2013-01-02 河北端星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中心供氧设备
CN103362544A (zh) * 2013-07-15 2013-10-23 北京科技大学 紧急避险空间的氧烛供氧系统
CN203749740U (zh) * 2014-03-24 2014-08-06 孙慧文 高压氧舱的储氧装置
CN205164463U (zh) * 2015-08-26 2016-04-20 安徽新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空气过滤器
CN105420098A (zh) * 2015-12-27 2016-03-23 天津川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发酵池的供氧装置
CN105816286A (zh) * 2016-05-26 2016-08-03 彭争荣 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和空气质量管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366550A (zh) * 2017-07-13 2017-11-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矿井避难硐室氧气高效利用方法
CN109911854A (zh) * 2019-04-08 2019-06-21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高海拔室内制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60000012B1 (ko) 연소가스중의 탄산가스의 회수방법
CN108737577A (zh) 医院设备安全立体监测云平台、系统及其方法
CN110174877B (zh) 一种燃料电池涉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系统
CN109065135A (zh) 一种医院后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方法和系统
CN110201330A (zh) 一种用于高压直挂电池储能的水消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74158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煤气化技术过程安全预警系统
CN110068004A (zh) 一种电站锅炉燃烧智能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KR101314238B1 (ko) 원자력 발전 설비, 수전해 설비 및 연료전지 발전 설비와 연계된 고온증기 전기분해 장치를 이용한 수소 생산 시스템
CN115637442A (zh) 一种海上风电就地制氢方法
CN114397921A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隔热环境的安全监管方法及系统
RU249110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в обитаемых герметичных объектах от вредных примесей
CN103411234B (zh) 一种定量配风经济燃烧节能控制系统
CN110180105A (zh) 一种自生式蒸汽保护及灭火技术
CN109306878B (zh) 一种具有废水回热与回水功能的电厂系统
CN101377672A (zh) 电厂环境污染治理远程诊断控制系统
CN202109497U (zh) 一种有机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专用焚烧设备
CN116911508A (zh) 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bms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6115258U (zh) 燃煤电站设备在线管理诊断系统
CN205878192U (zh) 改进型危险废物高效节能焚烧处理装置
JP2010084962A (ja) 石炭火力発電システム
CN110762801A (zh) 核电站安全壳通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7281554U (zh) 一种三废锅炉智能控制系统
CN207605578U (zh) 制取高温烟气氧化装置
CN206657258U (zh) 一种sf6、o2在线监测报警系统
WO2024034725A1 (ko) 캐스케이드형 인공숲 조성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