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4025B -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4025B
CN114394025B CN202210198451.5A CN202210198451A CN114394025B CN 114394025 B CN114394025 B CN 114394025B CN 202210198451 A CN202210198451 A CN 202210198451A CN 114394025 B CN114394025 B CN 114394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charging
user
cloud platform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84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4025A (zh
Inventor
胡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ark Chain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ark Chai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ark Chain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ark Chai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84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包括步骤:给予每个充电桩指定且唯一的编码信息;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目标充电桩的信息;基于目标充电桩信息,获取当前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判断获取的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自动为用户指定相应的通信模式,且锁定该通信模式直至服务结束。本申请减少了环境恶劣区域中的充电桩的网络连接状态不稳定,造成充电桩无法及时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能设备。其主要分为落地式充电桩和挂壁式充电桩,主要采取计时、计电度、计金额的充电方式。
目前各个汽车充电桩在投放得过程中,充电桩都需要与云平台连接,实现充电桩远程启动、终止以及后续的扣费业务,为用户提供即时充电服务,且此过程充电桩须在网联通云平台。
目前充电桩在投放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异极大,且处于环境恶劣的区域中的充电桩的网络连接状态不稳定,容易造成充电桩无法及时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给充电用户更加稳定的充电服务,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步骤:
给予每个充电桩指定且唯一的编码信息;
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目标充电桩的信息;
基于目标充电桩信息,获取当前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
判断获取的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自动为用户指定相应的通信模式,且锁定该通信模式直至服务结束;
其中,判断获取的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自动为用户指定相应的通信模式,且锁定该通信模式直至服务结束中,
根据目标充电桩的平均业务量,设定目标充电桩至云平台之间的宽带阈值;
当判断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实时有效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时,则由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
当判断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实时有效可用带宽大于等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由云平台接收用户客户端充电需求,并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户客户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且通过客户端获取目标充电桩信息时,云平台可判断用户选择的目标充电桩的位置信息,从而,云平台开始检测云平台至目标充电桩之间的通信质量,并基于云平台至目标充电桩之间的通信质量,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实现对目标充电桩的控制,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充电通信方案,提高了目标充电桩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的充电服务。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目标充电桩的信息中,
客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客户端实时获取用户的具体位置信息,并将用户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至云平台,云平台根据客户的位置信息数据,自动推送用户周边可选取的充电站,并提供相应充电站的充电站信息;
用户已处于充电站内,并基于客户端获取目标充电桩上的编码信息时,用户上传编码信息至云平台,云平台可根据编码信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充电桩的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客户端实现对用户的定位,用户使用客户端获取目标充电桩的编码信息,从而云平台精准地获取目标充电桩所处位置,进而可以检测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
可选的,所述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中;
设置充电桩蓝牙,并使得蓝牙处于在线状态;
云平台发送开启蓝牙配对的指令至用户移动端的客户端,提示用户打开移动端蓝牙功能;
充电桩蓝牙与用户移动端的蓝牙进行配对;
用户客户端向云平台发送充电业务数据,云平台对接收的充电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并处理;
若验证请求合法,则由云平台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用户移动端,用户移动端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目标充电桩,充电桩对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进行验证;
若验证请求不合法,则提示用户请求不合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用户移动端与云平台通信,获取充电请求的过程中,云平台对接收的充电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并处理,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若验证请求合法,则由云平台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用户移动端,用户移动端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目标充电桩,充电桩对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进行验证中,
若验证通过,则用户可通过移动端控制目标充电桩开始工作;
若验证不通过,则提示用户重新获取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服务之前,目标充电桩对手机移动端发生的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进行验证,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中,还包括步骤:
用户移动端蓝牙与目标充电桩通信的过程中,获取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建立数据交换网络,上传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至云平台,实现了对处于同一数据网络下的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的收集,从而云平台可将其他充电桩最新的数据信息下发至其他的充电用户的客户端中,从而可在充电桩脱网状态下的监控。
第二方面,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系统,包括云平台、智能充电终端、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以及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可获取智能充电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数据上传至云平台;
所述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根据智能充电终端的位置信息,检测云平台与智能充电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并选择智能充电终端、云平台以及用户终端三者之间的通信方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控制智能充电终端与云平台、用户终端的通信方式,充电桩可在多种网络状态下稳定地为用户提供问题的充电服务。
第三方面,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上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的构建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从而,根据存储器及处理器制作终端设备,方便用户使用。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上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的构建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便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及存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申请基于目标充电桩信息,获取当前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申请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的逻辑框图;
图4是本申请用户移动端蓝牙与目标充电桩通信的过程中,获取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的逻辑框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系统的模块框图。
附图标记:1、云平台;2、智能充电终端;3、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4、用户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记载的用户移动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记载的客户端包括不限于APP、微信小程序以及支付宝小程序。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给予每个充电桩指定且唯一的编码信息,参考图1。
其中,编码信息可由二维码或序列码等表示,并将编码信息设置在相对应的充电桩处。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扫描二维码或者输入序列号,选取指定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服务。
步骤S2: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目标充电桩的信息。
客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客户端实时获取用户的具体位置信息,并将用户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至云平台,云平台根据客户的位置信息数据,自动推送用户周边可选取的充电站,并提供相应充电站的充电站信息。
其中,充电站信息包括充电桩已占用数量、充电桩可用数量以及充电桩具体位置信息等等。
用户已处于充电站内,并基于客户端获取目标充电桩上的编码信息时,用户上传编码信息至云平台,云平台可根据编码信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充电桩的信息。
步骤S3:基于目标充电桩信息,获取当前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
其中,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为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或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结合。
例如,充电桩中设置有Wi-Fi通信模块和Wi-Fi路由器,其中,Wi-Fi通信模块与Wi-Fi路由器通信,Wi-Fi路由器通过光纤、网线等有线通信方式接入Internet后,与云平台进行通信。
当云平台与目标充电桩之间的通信质量较差时,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会出现高时延和数据丢包等情况,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需交换的数据包括目标充电桩的电压和电流量数据、目标充电桩的位置数据、充电启动指令数据以及充电终止指令数据等等。
步骤S30:设置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测试包组成的测试序列,参考图2。
步骤S31:在云平台以一定的速率向目标充电桩发送周期性测试序列。
步骤S32:分析测试包到目标充电桩的单向时延的分布趋势,并判断测试序列的发送速率与云平台到目标充电桩之间链路有效带宽的关系。
步骤S33:通过二分法不断调整测试序列的发送速率,确定云平台到目标充电桩链路的实时效可用带宽。
例如,一个测试序列包括K个测试包,且每个测试包的大小为L个字节,速率设置为R0,则测试包的发送周期为T=L/R0
测试包从云平台到目标充电桩的相对单向时延为:
式中,qi K为第K个测试包到达链路i时的队列长度;
为测试包在第i条链路上的发送时延;
di k为测试包在第i条链路上的排队时延。
前后相邻两个测试包K和K+1之间的单向时延差为:
由(2)式可知,相邻两个测试包的单向时延差值只与测试包在路由器上的排队时延相关,而排队时延是由路径的拥塞状况决定的,所以测试包的排队时延反映了在探测期间内网络路径的拥塞状况,即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呈现上升趋势时,可以推断出R0大于可用带宽,当测试序列中单向时延不呈现出上升趋势时,R0小于等于可用带宽。
假设一个特定测试序列的相对单向时延为D1,D2,.....DK,在预处理阶段,把这些单向时延测量值分为个连续单向时延的组。然后计算每个组的单向时延的均值,设为/>分析集合/>
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趋势为:
式(3)中,SPCT测量的是上升的连续单向时延对占所有探测包的比例,0<SPCT<1。式(4)中,SPDT测量的是测试序列单向时延从开设到结束的变化强度,这个强度和整个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变化的绝对值相关,-1≤S≤1。当SPCT>0.55,SPDT>0.4时,认为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具有增长趋势,否则表明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没有增长趋势。发送端再根据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趋势,按照二分搜索法选择下一次的发送速率:
若,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呈现增长趋势,说明R(n)大于可用带宽,则令
Rmax=R(n),R(n+1)=(Rmax+Rmin),即R(n+1)<R(n);
若,测试序列的单向时延没有递增趋势,说明R(n)小于等于可用带宽,则令
Rmin=R(n),R(n+1)=(Rmax+Rmin),即R(n+1)>R(n),
从而在测量过程中动态逼近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可用带宽。
步骤S4:判断获取的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自动为用户指定相应的通信模式,且锁定该通信模式直至服务结束。
步骤S40:根据目标充电桩的平均业务量,设定目标充电桩至云平台之间的宽带阈值。
当判断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无法建立连接,充电桩处于脱网状态下,或充电桩处于在网状态下,且实时有效可用带宽小于宽带阈值,则执行步骤S5。
当判断充电桩处于在网状态下,且实际宽带传输的速率大于等于宽带传输的速率阈值,则执行步骤S6。
例如,宽带阈值设置为2Mbps,充电桩至云平台的网络传输速率小于2Mbps,则执行步骤S5;充电桩至云平台的网络传输速率大于等于2Mbps,则执行步骤S6。
步骤S5: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桩的蓝牙选用市场上常用的低功耗蓝牙,低功耗蓝牙型号为HY-40R204S1C。
步骤S50:设置充电桩蓝牙,并使得蓝牙处于在线状态,参考图3。
步骤S51:云平台发送开启蓝牙配对的指令至用户移动端的客户端,提示用户打开移动端蓝牙功能。
步骤S52:充电桩蓝牙与用户移动端的蓝牙进行配对。
步骤S53:用户客户端向云平台发送充电业务数据,云平台对接收的充电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并处理。
若验证请求合法,则执行步骤S54;
若验证请求不合法,则提示用户请求不合法。
步骤S54:云平台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用户移动端,用户移动端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目标充电桩,充电桩对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进行验证。
若验证通过,则用户可通过移动端控制目标充电桩开始工作。
若验证不通过,则提示用户重新获取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
同样地,用户移动端上传中止充电需求数据至云平台,云平台对接收的中止充电需求数据进行验证并处理。
若验证请求合法,则云平台发送可控制充目标电桩数据至客户端,用户移动端通过蓝牙将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和结束充电指令至目标充电桩,目标充电桩接收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和结束充电指令,并进行验证可控制充电桩数据。
若目标充电桩验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合法,则执行结束充电命令。
若目标充电桩验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不合法,则提示用户重新获取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
其中,验证的内容包括移动端信息和请求数据是否合法等。
例如,验证移动端信息是否为同一个,可以防止其他连接过目标充电桩的移动端对此时的目标充电桩误操作。
步骤S55:用户移动端蓝牙与目标充电桩通信的过程中,获取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
步骤S550:配置充电桩数据交换网络,参考图4。
其中,数据交换网络可以通过网线进行搭建,也可以通过蓝牙mesh模式进行搭建。
步骤S551:将多个充电桩接入到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中。
例如,数据交换网络配备有多个蓝牙适配器的服务器,且蓝牙服务器为搭配在上面的各蓝牙适配器各自分配一个端口,将多个蓝牙对应接入到蓝牙适配器中,接入的蓝牙设备同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接入的蓝牙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蓝牙服务器可以接且这种数据传输使建立在蓝牙Sockets通信协议之上。
通过蓝牙服务器,这些接入的蓝牙设备还可以同外部网络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担当网络访问点NAP的作用。
步骤S552:目标充电桩的充电桩蓝牙将处于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中的其他充电桩的信息一同发送至用户移动端,并通过用户移动端上传至云平台。
用户移动端蓝牙与目标充电桩通信的过程中,获取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中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其中,其他充电桩的信息包括故障信息和占用信息等等;云平台可将获取的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充电中的用户移动端,提示用户是否出现充电异常现象;云平台可将获取的占用信息发送至待充电用户的移动端,提示用户是否存在可利用充电桩。
步骤S6:云平台接收用户客户端充电需求,并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
用户客户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云平台与充电桩进行数据交换,用户可直接在云平台创建充电需求,再由云平台记录数据,并控制充电桩提供充电服务。
在网状态下,用户可以用IC卡模式、白名单模式将以及客户端模式等方式实现对充电业务请求。
实施原理:通过用户客户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且通过客户端获取目标充电桩信息时,云平台可判断用户选择的目标充电桩的位置信息,从而,云平台开始检测云平台至目标充电桩之间的通信质量,并基于云平台至目标充电桩之间的通信质量,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实现对目标充电桩的控制,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充电通信方案,增加了充电桩在网络环境波动下的适应能力,提高了目标充电桩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的充电服务。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目标充电桩内设置有5G通讯模块,用户可通过设置有5G通信模块的移动端,与目标充电桩进行D2D通信,实现数据交互,并由用户移动端直接控制充电桩进行充电服务,并通过移动端将充电业务数据上传至云平台。
其中,D2D的通信方式可通过用户移动端与目标充电桩进行终端智能识别,无需用户手动配置连接对象或网络,且可以在无网络基础设置的时候进行信息交互。
实施原理:通过在移动端和目标充电桩中设置有5G通信模块,可实现移动端和目标充电桩的D2D通信,提高了用户获取充电服务的便捷性。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系统,参考图5,包括云平台1、智能充电终端2、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3以及用户终端4。
其中,云平台1与智能充电终端2通信,云平台1与用户终端4通信,用户终端4与智能充电终端2通信,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3同时与云平台1和智能充电终端2通信。
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3用于将云平台1的数据发送至智能充电终端2,检测云平台1与智能充电终端2之间的通信质量,并选择智能充电终端2与云平台1、用户终端4的通信方式。
若云平台1与智能充电终端2之间通信质量差时,云平台1发送充电业务数据至用户终端4,用户终端4用于控制智能充电终端2提供充电服务;
若云平台1与智能充电终端2之间通信质量好时,云平台1与智能充电终端2通信,并由云平台1发送充电业务数据至智能充电终端2,由智能充电终端2提高充电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终端设备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并且,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
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存储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通过本终端设备,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存储于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上,以方便用户使用。
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其中,通过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上述实施例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处理器上,以方便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存储及应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给予每个充电桩指定且唯一的编码信息;
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目标充电桩的信息;
基于目标充电桩信息,获取当前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
判断获取的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自动为用户指定相应的通信模式,且锁定该通信模式直至服务结束;
其中,所述判断获取的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自动为用户指定相应的通信模式,且锁定该通信模式直至服务结束中,
根据目标充电桩的平均业务量,设定目标充电桩至云平台之间的宽带阈值;
当判断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实时有效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时,则由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
当判断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实时有效可用带宽大于等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由云平台接收用户客户端充电需求,并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目标充电桩的信息中,
客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客户端实时获取用户的具体位置信息,并将用户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至云平台,云平台根据客户的位置信息数据,自动推送用户周边可选取的充电站,并提供相应充电站的充电站信息;
用户已处于充电站内,并基于客户端获取目标充电桩上的编码信息时,用户上传编码信息至云平台,云平台可根据编码信息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充电桩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充电桩信息,获取当前目标充电桩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质量中,包括步骤:
设置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测试包组成的测试序列;
在云平台以一定的速率向目标充电桩发送周期性测试序列;
分析测试包到目标充电桩的单向时延的分布趋势,并判断测试序列的发送速率与云平台到目标充电桩之间链路有效带宽的关系;
通过二分法不断调整测试序列的发送速率,确定云平台到目标充电桩链路的实时效可用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中,包括步骤:
设置充电桩蓝牙,并使得蓝牙处于在线状态;
云平台发送开启蓝牙配对的指令至用户移动端的客户端,提示用户打开移动端蓝牙功能;
充电桩蓝牙与用户移动端的蓝牙进行配对;
用户客户端向云平台发送充电业务数据,云平台对接收的充电业务数据进行验证并处理;
若验证请求合法,则由云平台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用户移动端,用户移动端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目标充电桩,充电桩对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进行验证;
若验证请求不合法,则提示用户请求不合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验证请求合法,则由云平台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用户移动端,用户移动端发送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至目标充电桩,充电桩对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进行验证中,包括步骤:
若验证通过,则用户可通过移动端控制目标充电桩开始工作;
若验证不通过,则提示用户重新获取可控制目标充电桩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移动端蓝牙与充电桩的蓝牙进行匹配,并由用户客户端直接控制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业务中,还包括步骤:
用户移动端蓝牙与目标充电桩通信的过程中,获取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中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移动端蓝牙与目标充电桩通信的过程中,获取其他充电桩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中,包括步骤:
配置充电桩数据交换网络;
将多个充电桩接入到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中;
目标充电桩的充电桩蓝牙将处于同一个数据交换网络中的其他充电桩的信息一同发送至用户移动端,并通过用户移动端上传至云平台。
8.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云平台(1)、智能充电终端(2)、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3)以及用户终端(4);
所述用户终端(4)可获取智能充电终端(2)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数据上传至云平台(1);
所述通信网络检测控制单元(3)根据智能充电终端(2)的位置信息,检测云平台(1)与智能充电终端(2)之间的通信质量,并选择智能充电终端(2)、云平台(1)以及用户终端(4)三者之间的通信方式。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
CN202210198451.5A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9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451.5A CN114394025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451.5A CN114394025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4025A CN114394025A (zh) 2022-04-26
CN114394025B true CN114394025B (zh) 2023-11-14

Family

ID=8123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8451.5A Active CN114394025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4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8709B (zh) * 2022-05-24 2023-08-15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故障文件获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8976A2 (en) * 2007-07-04 2009-03-26 Satyajit Patwardhan Widely deployable charging system for vehicles
CN110281803A (zh) * 2019-07-03 2019-09-27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数据获取的无通讯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10562075A (zh) * 2018-06-15 2019-12-13 厦门新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场内车应用的有线/无线双模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3022362A (zh) * 2021-04-16 2021-06-2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实现车桩识别的交流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3352924A (zh) * 2021-06-03 2021-09-07 郑州宜家安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连接的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452573A (zh) * 2021-06-10 2021-09-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5769A (zh) * 2022-01-28 2022-03-0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充电桩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充电桩、设备和介质
CN116187486A (zh) * 2023-02-28 2023-05-30 深圳泊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预约停车和充电一体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9779B2 (en) * 2014-08-25 2017-10-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egional charging control service
US10611250B2 (en) * 2016-03-09 2020-04-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wireless vehicle charging communications using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US10703220B2 (en) * 2018-10-02 2020-07-07 Lear Corporation Charge port authoriz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6773207B1 (ja) * 2019-05-14 2020-10-21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充放電装置、充放電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8976A2 (en) * 2007-07-04 2009-03-26 Satyajit Patwardhan Widely deployable charging system for vehicles
CN110562075A (zh) * 2018-06-15 2019-12-13 厦门新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场内车应用的有线/无线双模充电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81803A (zh) * 2019-07-03 2019-09-27 贵安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数据获取的无通讯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13022362A (zh) * 2021-04-16 2021-06-2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实现车桩识别的交流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3352924A (zh) * 2021-06-03 2021-09-07 郑州宜家安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连接的充电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452573A (zh) * 2021-06-10 2021-09-2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5769A (zh) * 2022-01-28 2022-03-01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充电桩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充电桩、设备和介质
CN116187486A (zh) * 2023-02-28 2023-05-30 深圳泊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预约停车和充电一体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应用分析》;王栋;《通信电源技术》;188-1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4025A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8754B (zh) 一种网络质量检测方法及网关设备
US672503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ating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14394025B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MXPA03000648A (es) Metodo y sistema para valoracion de datos para dispositivos inalambricos.
JP5886333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WO2017025020A1 (zh)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10460732A (zh) 网络质量监控方法、装置及通信服务器
CN105898790B (zh) 一种网速测量方法及设备
US100508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evice management service to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o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692610B (zh) 通信设备和方法、存储媒体以及程序
CN106465161A (zh) 仅当无线电链路的质量足够好时才批准互联网接入的wlan接入点
CN111093182B (zh) 一种用于cpe设备的网络最优资源选择系统
KR2016008813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검침시스템 및 그 검침방법
CN10906830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0476455A (zh)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1615086A (zh) 可联网的游戏手柄配对方法和装置
CN112232454A (zh) 数据写入方法及系统、终端、家电设备和计算机装置
KR20130001262A (ko) 사용자 단말 디바이스의 서비스 품질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963260B (zh) 一种确定业务终止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29411B (zh) 一种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2153701B (zh) 一种带宽使用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5499346B (zh) 一种多网卡的测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889374A (zh) 承载评估方法及装置
CN210927994U (zh) 一种多无线类型的家用网关系统
CN108495343A (zh) 通话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