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9747A -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9747A
CN114389747A CN202011137851.2A CN202011137851A CN114389747A CN 114389747 A CN114389747 A CN 114389747A CN 202011137851 A CN202011137851 A CN 202011137851A CN 114389747 A CN114389747 A CN 114389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time
mapping
counting
i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78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德胜
丁力
杨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78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9747A/zh
Priority to EP21881891.2A priority patent/EP422475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3234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4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9747A/zh
Priority to US18/305,13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268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ode; Intra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97Synchronisation in a packet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0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ynchronising information u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承载在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与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之间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以太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直通转发技术(Cut-through)又称为快速转发。交换机获取到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就开始向目的端口发送数据包。通常,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包的前六个字节时,就已经确定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从而可以决定向哪个端口转发该数据包。由于Cut-through不需要等待整个数据包被完整接收才转发,只需要接收到该数据包的前六个字节就可以开始进行转发。因此,Cut-through转发数据包的转发机制具有非常低的时延,转发速率快。
在Cut-through转发数据包的转发机制中,交换机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该交换机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一致,以实现Cut-through转发。为了实现交换机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保持一致,采用以太网灵活FlexE技术,在标准以太网架构上插入一层灵活以太网协议功能层(也可以称为FlexE Shim)。通过该FlexE Shim将FlexE Client的数据映射至不同的时隙(slot)中,从而实现MAC子速率与底层物理(physical,PHY)的解耦,以实现交换机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该交换机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的要求。
在FlexE技术中,在标准以太网架构上插入一层FlexE Shim,用以实现MAC子速率与底层PHY的解耦,从而实现交换机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该交换机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的要求。但是,该FlexE Shim对于数据的传输带来了一定的时延开销,导致数据传输的时延较大,影响数据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用于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对齐标识符(alignment maker,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然后,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承载在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与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本实施例中,基于多个逻辑通道的第i个AM组设计第一映射(calendar),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将多个业务流的数据映射至对应的时隙,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从而实现MAC子速率与PHY底层的解耦,无需引入FlexE Shim即可实现发送端设备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与该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与s的取余不为0时,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第二计数周期,具体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个数应当结合具体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和M与s的余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该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将一个时隙的数据仅映射至部分逻辑通道,这样当该部分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仅影响该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在该实现方式中,一个时隙仅对应该多个逻辑通道的一个逻辑通道,那么可知当该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逻辑通道对应的一个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该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一个时隙仅对应该多个逻辑通道的K个逻辑通道,那么可知当该K个逻辑通道中任一个或任多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一个逻辑通道对应K个时隙,那么可知该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K个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该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映射关系通过AM组下发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通过该AM组标识第一映射的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承载该映射关系的方式兼容已有以太网技术的架构,在不引入额外的信令开销的情况实现对时隙与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指示。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不一定整除,该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AM组的首个AM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便于接收端设备确定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从而确定M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该第二通信装置在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calendar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基于多个逻辑通道的第i个AM组设计第一映射(calendar),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将多个业务流的数据映射至对应的时隙,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从而实现MAC子速率与PHY底层的解耦,无需引入FlexE Shim即可实现发送端设备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与该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与s的取余不为0时,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第二计数周期,具体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个数应当结合具体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和M与s的余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该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将一个时隙的数据仅映射至部分逻辑通道,这样当该部分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仅影响该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在该实现方式中,一个时隙仅对应该多个逻辑通道的一个逻辑通道,那么可知当该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逻辑通道对应的一个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该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一个时隙仅对应该多个逻辑通道的K个逻辑通道,那么可知当该K个逻辑通道中任一个或任多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一个逻辑通道对应K个时隙,那么可知该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K个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包括: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然后,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的具体过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所对应的业务流;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包括: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先确定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指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该第一映射的时隙;该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包括: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根据该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确定第一计数周期的各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承载在M个时间单元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其中,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而第二计数周期为不完整的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的部分时间单元,且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从而实现将多个业务流的数据映射至对应的时隙,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其中,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用于该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与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该M个时间单元。即用于承载第一数据的M个时间单元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多个逻辑通道的第i个AM组设计第一映射(calendar),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具有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装置将多个业务流的数据映射至对应的时隙,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从而实现MAC子速率与PHY底层的解耦,无需引入FlexE Shim即可实现发送端设备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该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映射关系通过AM组下发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通过该AM组标识第一映射的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承载该映射关系的方式兼容已有以太网技术的架构,在不引入额外的信令开销的情况实现对时隙与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指示。其次,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以该第i个AM组可以用于标识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对于的时隙。由于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时隙个数s的取余不为0,不同AM组之间包括的第一计数周期的同一位置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AM组标识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不一定整除,该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AM组的首个AM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便于接收端设备确定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从而确定M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在M个时间单元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该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而第二计数周期为不完整的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的部分时间单元,且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从而实现将多个业务流的数据映射至对应的时隙,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
其中,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用于该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该M个时间单元。即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一数据的M个时间单元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包括: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然后,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的具体过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所对应的业务流;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包括: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先确定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该第一映射的时隙;该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包括: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根据该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确定第一计数周期的各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承载在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该收发单元发送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与该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与s的取余不为0时,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第二计数周期,具体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个数应当结合具体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和M与s的余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该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该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指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该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calendar)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该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该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与该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与s的取余不为0时,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第二计数周期,具体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个数应当结合具体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和M与s的余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示出了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该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该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指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该第一映射的时隙;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承载在M个时间单元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其中,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用于该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收发单元发送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该M个时间单元。即用于承载第一数据的M个时间单元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映射关系通过AM组下发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通过该AM组标识第一映射的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承载该映射关系的方式兼容已有以太网技术的架构,在不引入额外的信令开销的情况实现对时隙与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指示。其次,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以该第i个AM组可以用于标识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对于的时隙。由于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时隙个数s的取余不为0,不同AM组之间包括的第一计数周期的同一位置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AM组标识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用于承载第一数据的M个时间单元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由于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不一定整除,该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AM组的首个AM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便于接收端设备确定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从而确定M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在M个时间单元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该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
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
其中,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用于该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该M个时间单元。即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接收第一数据的M个时间单元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实现方式中示出了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的具体过程。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先确定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该第一映射的时隙;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根据该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确定第一计数周期的各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该第一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的,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该第二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可选的,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或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和如上述第六方面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或者,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第七方面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和如上述第八方面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200G/400G以太网的AM格式;
图3为40G/100G以太网的AM格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在多通道下进行数据分发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在多通道下进行数据分发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通信装置在多通道下接收数据的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一个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D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E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F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i个AM组的第一填充部分和第二填充部分的一个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D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串行数据流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的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中两个逻辑通道之间的映射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的另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四个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中的一个逻辑通道之间的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的另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4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的一个逻辑通道之间的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中的两个逻辑通道之间的另一个映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通信装置,用于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随着网络的发展,对网络流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当前有100G(每秒100000兆比特)、200G(每秒200000兆比特)和400G(每秒400000兆比特)的以太网技术,随着网络的发展,会对以太网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示意图,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若干个物理通道连接,多个物理通道并行传输,可以提高以太网的速度。例如,物理通道可以为高速总线,例如,铜线或光纤等。这样,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铜线实现电互联。例如,对于200G的以太网技术,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8个物理通道或者4个物理通道或者2个物理通道连接或者1个物理通道连接;又例如,对于400G的以太网技术,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16个物理通道或者8个物理通道或者4个物理通道或者2个物理通道连接或者1个物理通道连接。再例如,对于100G的以太网技术,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过4个物理通道或者2个物理通道连接或者1个物理通道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是具有收发功能的单元或者是实体设备。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数据,则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数据;若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则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数据。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物理通道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接收物理通道一一对应;第二通信装置的发送物理通道与第一通信装置的接收物理通道一一对应。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通信装置为发送端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中的物理通道与逻辑通道之间具有映射关系,例如,1个物理通道对应于1个逻辑通道,或者,1个物理通道对应于2个逻辑通道,或者,1个物理通道对应于4个逻辑通道等。也就是说,一个物理通道可以承载一个或者多个逻辑通道的数据。
此外,IEEE 802.3对于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了不同数量的逻辑通道。例如,1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的个数为4。又例如,2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的个数为8。再例如,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的个数为16。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逻辑通道个数可以与对于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逻辑通道个数一致,也可以与IEEE 802.3对于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逻辑通道个数不相同。例如,IEEE 802.3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个数为16个,每个逻辑通道支持25G的带宽;而本申请可以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个数为4个,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的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逻辑通道可以为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通道或者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通道。例如,对于200G/400G的以太网接口,逻辑通道可以称之为PCS通道或者FEC通道。又例如,对于100G的以太网接口,逻辑通道可以称为FEC通道。由于PCS通道和FEC通道通常分布在实现单元内部,且出于与物理媒介接入子层(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PMA)通道区分的目的,一般称为逻辑通道。在本申请中同样称之为逻辑通道。
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通过多个逻辑通道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实现逻辑通道的锁定与对齐,IEEE 802.3还规范设计了对齐标识符(alignment marker,AM),用以标识各逻辑通道。
AM具有特定的格式。以200G/400G以太网技术为例,AM格式如图2所示,其中,公共标识(common marker,CM)中的CM0-CM5是多个逻辑通道的共同标识,特定标识(uniquemarker,UM)中的UM0-UM5则用于唯一标识一个逻辑通道,特定填充(unique padding,UP)中的UP0,UP1和UP2则为填充比特。也就是说,每个逻辑通道的AM中的CM0,CM1,CM2,CM3,CM4和CM5相同的,任何两个逻辑通道的UM0,UM1,UM2,UM3,UM4和UM5以及UP0,UP1和UP2是不同的。再以100G/40G以太网技术为例,AM的格式如图3所示,M0,M1,M2,M4,M5,M6中的M表示标记(marker),BIP3和BIP7中的BIP为比特交织奇偶校验(bit interleave parity),BIP3或BIP7也可以为填充域。
其他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AM的形式与200G和400G的AM的形式类似,或者可以在200G和400G的AM的形式上有所变化,为了避免赘述,在此不一一举例。
AM与逻辑通道一一对应。以200G以太网技术为例,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均存在8个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的AM如表1所示。在表1中,一个行代表一个通道的AM。第二通信装置锁定逻辑通道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IEEE 802.3中,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AM,对该AM的CM0-CM5与表1中的AM的CM0-CM5进行匹配,CM0-CM5共有48比特,以4比特为单位,可以划分为12个半字节(nibble),当第二通信装置中的CM0-CM5与表1的AM的CM0-CM5中不匹配的nibble的个数小于或等于3时,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对一个逻辑通道进行锁定。然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接收到的UM0至UM5识别出该逻辑通道的通道号。
表1
Figure BDA0002737313870000191
上述AM的格式为IEEE 802.3中针对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AM的格式。
若本申请实施例的逻辑通道为IEEE 802.3中对于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逻辑通道,则每个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和格式与前述介绍的IEEE 802.3定义的AM的大小和格式相同。
若本申请实施例新定义的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个数与IEEE 802.3对于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定义的逻辑通道个数不相同,则每个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和格式可以与前述介绍的IEEE 802.3定义的AM的大小和格式相同或不相同。
例如,IEEE 802.3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数量为16,即每个逻辑通道支持25G带宽,每个逻辑通道对应的AM大小为120比特,即上述图2所示的AM的大小和格式。
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新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数量为4,则每个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可以为120比特,即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带宽,即上述图2所示的AM的大小和格式。
若该400G以太网技术只能支持25G带宽的逻辑通道,而本申请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数量为4,那么在新定义的每个100G的逻辑通道下还需进一步划分逻辑通道,即可以在该新定义的100G的逻辑通道下进一步划分4个25G的逻辑通道,以适配该400G以太网技术。那么在该情况下,新定义的100G的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应当为4*120比特,以便于后续用于该100G的逻辑通道下进一步划分的4个25G的逻辑通道的对齐。该新定义的100G的逻辑通道的AM的格式的具体配置应当结合后续在4个25G的逻辑通道的数据分发粒度和分发规则来配置,并且配置之后的该4*120比特的AM包括UP1和UP2等填充比特,UP1和UP2的相关功能与前述图2所示的AM中的UP1和UP2的功能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由此可知,对于新定义的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个数,则应当结合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带宽的支持能力确定新定义的每个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和格式。
上述仅以400G以太网技术为例进行介绍,对于40G、100G、200G等以太网技术也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AM组包括的AM的个数与逻辑通道个数相等。无论是以IEEE802.3的定义方式定义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个数,还是以新的方式定义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个数,每个AM组包括的AM的个数与逻辑通道个数相同,而AM的格式和大小请参阅前述相关介绍。
下面结合图4对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介绍。
图4中以200G以太网技术为例,如图4所示,第一通信装置从数据链路层接收到以太网帧,以太网帧到达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 sublayer,RS),在MAC层对以太网帧进行校验,校验后的比特数据通过RS子层按照某种媒体独立接口(some kind of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xMII)发送到PCS子层;PCS子层从xMII接收相关比特,并且按照特定的第一大小比特块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后,对第一大小比特块的码块进行转码,得到成第二大小比特块的串行码块流;第二大小比特块的串行码块流经过加扰之后插入AM组,AM组包括若干个第二大小比特块。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在串行数据流中周期性插入AM组,由此通过AM组为边界划分计数周期,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映射(calendar)的时隙具有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基于AM组设计第一映射,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具有映射关系,并将多个业务流映射至对应的时隙中,从而实现子速率的分配,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机制。
插入AM组之后,对串行的多个第二大小比特块进行前向纠错(forwarding errorcorrection,FEC)编码加入校验比特;然后通过分发和交织将第二大小比特块码块按照一定数量的比特分发到若干个PCS通道或者FEC通道,组成AM组的每个AM会分布对应的PCS通道或FEC通道上;PCS通道或FEC通道上的比特可以通过PMA通道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前述的物理通道可以是PMA通道。
第二通信装置通过PMD和PMA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比特,利用每个PCS通道或FEC通道上的AM进行通道锁定,并对各个通道重排序,得到串行码块流;然后对串行码块流进行FEC解码之后,移除串行码块流中的AM组;然后对移除AM组之后的串行码块流进行解扰和反向转码之后得到第一大小比特块的串行码块流;对第一大小比特块的串行码块流进行解码和速率匹配发送到RS子层和MAC层,通过MAC层将数据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以太网技术,第一大小比特块和第二大小比特块不同,例如,对于200G/400G以太网技术,第一大小比特块为64B(比特)/66B,第二大小比特块为256B/257B,AM组的由4个或8个257B码块组成。再例如,对于100G以太网技术,第一大小比特块为64B/66B,第二大小比特块为256B/257B,AM组由5个257B码块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理解,图4指示简述了以太网接口的处理流程,具体在应用中可以增加其他的处理过程,或者不包括上述的处理过程。例如,对于40G和100G的以太网接口,可以不包括FEC编码和FEC解码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以太网技术,处理过程不同。例如,对于200G和400G的以太网技术,可以包括FEC编码和FEC解码的过程,FEC位于PCS子层内部。对于40G和100G的以太网技术可以包括FEC编码和FEC解码的过程也可以不包括FEC编码和FEC解码的过程。当40G和100G的以太网技术可以包括FEC编码和FEC解码的过程时,FEC子层作为独立子层位于PCS和PMA子层之间。
下面结合图5至图7对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通过多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进行更加详细地介绍。
图5为第一通信装置在多个通道下进行数据分发的示意图。以200G的数据分发流程为例,如图5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在串行的待发送数据中插入AM组之后,通过两次分发过程,将串行数据流分发到8个逻辑通道上。其中,通过分发1将插入AM组的待发送数据分发到2个并行数据流上,并进行FEC编码,得到FEC编码后的2个并行数据流(第一通信装置使用几路FEC码字,就可得到几个并行数据流)。如图5所示,可以得到A和B两个FEC编码后的并行数据流;通过分发2则可以将A、B两个FEC编码后的并行数据流的数据分发到8个逻辑通道上,进而通过物理通道将数据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
同样以200G以太网技术为例,对上述两次分发进行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首先,已经插入AM组的串行数据流按照分发1的规则(即先取一个编码符号(symbol)分发到A路数据流),再取一个编码符号分发到B路数据流,依次类推,可以用A,B,A,B…来代表这个分发过程)形成2路并行的数据流A、B;然后,2路并行的数据流A、B按照分发2的规则(即A路数据流的第1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0,B路数据流的第0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1,A路数据流的第1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2,B路数据流的第1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3,A路数据流的第2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4,B路数据流的第2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5,A路数据流的第3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6,B路数据流的第4个编码符号分发到逻辑通道7,可以用A,B,A,B,A,B,A,B来代表这个分发过程;接下来分发过程为B,A,B,A,B,A,B,A;再然后的分发过程为A,B,A,B,A,B,A,B;以此类推)分发到8个逻辑通道上。应理解,分发2之所以使用上述分发方式,原因在于提高抗突发误码能力。
其中,编码符号为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数据分发的数据单元,例如,在IEEE 802.3定义的400G以太网技术中,编码符号可以是10比特、12比特等。其次,本申请实施例中,在200G和400G以太网技术中,编码符号可以为257比特,具体可以参阅后文图12B、图13B和图14B的相关示例介绍。
因此,为了保证各逻辑通道对应的AM按照期望的模式完整地出现在每个逻辑通道上,在串行数据流中插入AM组前,必须根据逻辑通道的AM格式以及具体的分发规则构造AM组,从而使得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格式正确的AM,进而进行逻辑通道的锁定与对齐。
例如,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新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数量为4,则每个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可以为120比特,即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带宽,即上述图2所示的AM的大小和格式。那么,如果在该新定义的4个100G的逻辑通道的分发粒度为257比特的分发粒度,第一通信装置应当将每个100G的逻辑通道对应的120比特的AM配置为一个257比特的码块,则对于该4个100G逻辑通道来说,一个AM组包括4个257比特的码块。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再将该AM组(包括4个257比特的码块)插入串行数据流中。
例如,若该400G以太网技术只能支持25G带宽的逻辑通道,而本申请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数量为4,那么在新定义的每个100G的逻辑通道下还需进一步划分逻辑通道,即可以在该新定义的100G的逻辑通道下进一步划分4个25G的逻辑通道,以适配该400G以太网技术。那么在该情况下,新定义的100G的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应当为4*120比特,以便于后续用于该100G的逻辑通道下进一步划分的4个25G的逻辑通道的对齐。如果在该新定义的4个100G的逻辑通道的分发粒度为257比特的分发粒度,第一通信装置应当将每个100G的逻辑通道的4*120比特的AM配置为两个257比特的码块,则对于该4个100G的逻辑通道来说,一个AM组包括8个257比特的码块。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再将该AM组(包括8个257比特的码块)插入串行数据流中。
图7为第二通信装置在多通道下接收数据的示意图。同样以200G的数据分发流程为例,如图7所示,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物理通道和逻辑通道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数据,在逻辑通道进行AM锁定、去抖、逻辑通道重排序和解交织等处理,形成A、B两路并行数据流,A、B两路并行数据流经过解码和交织得到包括AM组的串行数据,进一步在从数据中移动AM组,得到第一通信装置实际传输的数据。
图5至图7仅以200G以太网技术为例,对于40G、50G、100G和400G数据处理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目前,FlexE技术中,标准以太网架构上插入一层FlexE Shim,用以实现MAC子速率与底层PHY的解耦,从而实现交换机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该交换机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的要求。但是,该FlexE Shim对于数据的传输带来一定的时延开销,导致数据传输的时延较大,影响数据传输性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于AM组设计第一映射,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具有映射关系,并将多个业务流映射至对应的时隙中,实现子速率的分配。从而实现MAC子速率与PHY底层的解耦,无需引入FlexE Shim即可实现发送端设备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机制,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请参阅图8A,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在图8A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801、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
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该第i个AM组包括多个AM,该多个逻辑通道与该多个AM一一对应。
例如,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为8,那么第i个AM组包括8个AM,每个AM分别对应一个逻辑通道,该8个AM用于8个逻辑通道的对齐。
而每个AM组包括的码块个数具体可以结合数据分发规则和分发粒度来配置每个AM组包括的码块。具体可以参阅前述AM的格式和大小以及AM组的相关介绍。
本实施例中,逻辑通道的定义方式可以为IEEE 802.3中定义的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也可以是新定义的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
一、结合IEEE 802.3中定义的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介绍第i个AM组。
例如,基于IEEE 802.3定义的200G以太网技术中,第i个AM组包括4个257比特的码块,即该第i个AM组包括8个AM,用于200G以太网技术的8个逻辑通道的对齐。
例如,基于IEEE 802.3定义的400G以太网技术中,第i个AM组为8个257比特的码块,该第i个AM组包括16个AM,用于400G以太网技术的16个逻辑通道的对齐。
二、结合新定义的不同速度的以太网技术的逻辑通道介绍第i个AM组。
例如,新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包括4个逻辑通道,第i个AM组包括4个257比特的码块,即第i个AM组包括4个AM,用于新定义400G以太网技术的4个逻辑通道的对齐。或者,该第i个AM组包括8个257比特的码块,即第i个AM组包括4个AM,用于新定义的400G以太网技术的4个逻辑通道的对齐。针对新定义的逻辑通道对应的AM的大小和格式、以及AM组包括的码块个数的相关介绍请参阅前述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AM组中的码块的分发与前述图5和图6介绍的分发过程类似,请参阅前述的相关介绍。
具体的,如图8B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在串行数据流中周期性插入AM组,具体可以是在上述图4所示的插入AM组的过程执行,该串行数据流插入AM组的周期的时长为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时长。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具体的分发方式请参阅前述图5和图6的相关介绍。
例如,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时长为用于发送81920个257比特码块的时长。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时长为用于发送163840个257比特码块的时长。
802、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
该第一数据承载于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该时间单元为用于发送一个码块的时长,或者为用于发送两个码块的时长,或者为其他时长,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时间单元为用于发送一个257比特码块的时长。
下面结合示例一至示例三介绍该映射关系。
示例一: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该多个业务流包括业务流1和业务流2,业务流1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2占用100G带宽。为了能够在该200G以太网技术进行子速率分配,从而实现业务流1占用100G带宽和业务流2占用100G带宽。该第一映射包括8个时隙,分别为slot0至slot7,每个时隙占用的带宽为25G。那么,将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将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该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述表2。
表2
Figure BDA0002737313870000241
通过表2可知,将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将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从而实现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第一通信装置进行子速率的分配,以实现第一通信装置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机制,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示例二:在400G以太网络技术中,该多个业务流包括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业务流1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2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为了能够在该400G以太网技术进行子速率分配,从而实现业务流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2占用100G带宽和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本实施例中,第一映射包括16个时隙,分别为slot0至slot15,每个时隙占用的带宽为25G。那么,将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将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将业务流3映射至slot8至slot15。该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述表3。
表3
Figure BDA0002737313870000251
示例三: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该多个业务流包括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业务流1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2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为了能够在该400G以太网技术进行子速率分配,从而实现业务流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2占用100G带宽和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第一映射包括4个时隙,分别为slot0至slot3,每个时隙占用的带宽为100G,将业务流1映射至slot0,业务流2映射至slot1,业务流3映射至slot2和slot3。该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述表4。
表4
业务流 带宽 第一映射的时隙
业务流1 100G slot0
业务流2 100G slot1
业务流3 200G slot2,slot3
示例四: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该多个业务流包括业务流1和业务流2。业务流1和业务流2均占有200G带宽。为了能够在该400G以太网技术进行子速率分配,从而实现业务流1占用200G带宽和业务流2占用200G带宽。第一映射包括2个时隙,分别为slot0和slot1,每个时隙占用的带宽为200G,将业务流1映射至slot0,将业务流2映射至slot1。该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下述表5。
表5
业务流 带宽 第一映射的时隙
业务流1 200G slot0
业务流2 200G slot1
通过表2至表5可知,将多个业务流映射至第一映射的对应时隙,从而实现子速率分配,以实现第一通信装置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机制,避免逐流或逐包分发所带宽的流量分布不均衡问题以及带宽浪费的问题,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有多种,下面示出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计数周期同样适用于其他划分方式,下述划分方式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定。
划分方式1:以AM组为边界划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得到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
例如,如图9A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是以第i个AM组为边界开始划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得到的。下面结合图9A介绍计数周期的时间单元的顺序。如图9A所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s个时间单元按照从右到左分别依次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第2个时间单元、第3个时间单元,直到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即第s个时间单元。对于其他计数周期的时间单元的顺序同样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说明。即在实现方式1中,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图中未示出第i个AM组包括的时间单元)。
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可以按照时隙的顺序分别映射对应的时隙,也可以不按照时隙的顺序分别映射对应的时隙,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后文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可以按照时隙的顺序分别映射对应的时隙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如图9A所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s-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
该划分方式1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1: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s的取余为0,则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第一计数周期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例如,如图9A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M个时间单元,M与s刚好整除,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N个第一计数周期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由图9A可知,每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每个时间单元都有对应的时隙。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即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不同。
情况2:若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s的取余为r,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即包括r个时间单元。
该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例如,如图9B所示,若M与s的取余为r,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r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的r个时间单元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图9A中未示出第i个AM组包括的时间单元)连续。并且,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N个第一计数周期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该第二计数周期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例如,如图9B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M个时间单元,M与s的余数为r。由图9B可知,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以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为例进行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第一计数周期同样适用。如图9B所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而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r-1。
再举例说明,如图9C所示,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下面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为例进行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第一计数周期同样适用。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说明在第i个AM组的前一个AM组与第i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2,且图9C所示的示例应当是在i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的示例),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2。而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r-2。
划分方式2:以时隙0对应的时间单元为边界划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
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具体的,如图9A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按照时隙的顺序和M个时间单元的顺序分配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例如,在图9A中,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2,第4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3,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
该划分方式2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1: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s的取余为0,则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第一计数周期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例如,如图9A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M个时间单元,M与s刚好整除,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N个第一计数周期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由图9A可知,每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每个时间单元都有对应的时隙。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即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不同。
情况2:若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s的取余为r,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中每个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即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元。
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种可能的情况。
一、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而该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有两种可能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1:该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位置关系1下,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例如,如图9D所示,若M与s的取余为r,那么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图中未示出第i+1个AM组包括的时间单元)。
位置关系2: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在位置关系2下,该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
例如,如图9E所示,若M与s的取余为r,那么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图中未示出第i个AM包括的时间单元)。
二、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元。而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
并且,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例如,如图9F所示,若M与s的取余为r,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1个时间单元,即该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即为该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1个时间单元。该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一个时间单元与第i个AM组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图中未示出第i个AM包括的时间单元),该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与第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图中未示出第i+1个AM包括的时间单元)。
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中每个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例如,如图9E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M个时间单元,M与s的余数为r。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以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为例进行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第一计数周期同样适用。如图9E所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而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r,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r+1,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
例如,如图9F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M个时间单元,M与s的余数为r。该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1个时间单元,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1个时间单元。以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为例进行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第一计数周期同样适用。如图9F所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而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第r-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r-2。
上述划分方式1和划分方式2中,当N大于或等于2时,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第j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j+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j小于N。
例如,如图9A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不同的第一计数周期之间连续。如图9A所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第2个第一计数周期之间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那么,第一通信装置按照上述映射关系在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该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具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多个逻辑通道的发送过程可以参阅前述图5和图6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以第i个AM组为边界划分第一映射的时隙,兼容了已有的以太网架构。并且,上述第一映射的时隙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设置每个时隙支持的带宽大小。例如,上述表2中,每个时隙占用的带宽为25G,而表4中每个时隙占用的带宽为100G。因此,基于第i个AM组划分第一映射的时隙,可以结合实际设计轻量级的映射,实现更为灵活。
例如,结合上述表2和如图10A,第一通信装置为设备C,设备A向设备C发送的业务流1的数据,设备B向设备C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那么在设备C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设备C将业务流1映射到第一映射的slot0至slot3,将业务流2映射到第一映射的slot4至slot7,从而实现子速率的分配,使得设备C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设备C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即设备C针对业务流1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G,针对业务流1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也为100G,对于业务流2同样类似),从而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机制。
例如,结合上述表3和如图10B,第一通信装置为设备D,设备A向设备D发送的业务流1的数据,设备B向设备D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设备C向设备D发送业务流3的数据。那么,在设备D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将业务流1映射到第一映射的slot0至slot3,将业务流2映射到第一映射的slot4至slot7和将业务流3映射到第一映射的slot8至slot15,从而实现子速率的分配,使得设备D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设备D的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机制。
803、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具体的,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然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具体的确定方式请参阅后文相关介绍。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数据的过程可以参阅前述图7所示的数据接收和解析过程。
804、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
其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与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例如,图9A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接着发送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再接着发送第i+1个AM组。即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的时间单元与该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与M个时间单元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图中未示出第i个AM组和第i+1个AM组包括的时间单元)。
805、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二数据。
806、第二通信装置确定第i+1个AM组与第i+2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步骤804至步骤806与前述步骤801至步骤803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步骤801至步骤803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然后,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承载在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的时隙与该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然后,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和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第i个AM组设计第一映射(calendar),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具有映射关系,将多个业务流的数据映射至对应的时隙,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从而实现MAC子速率与PHY底层的解耦,无需引入FlexE Shim即可实现发送端设备的入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与出口端口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致,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rough转发,突破Cut-through转发的技术瓶颈,从而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下面结合步骤步骤803a和步骤803b具体介绍上述步骤803。
步骤803a: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步骤803a中,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确定方式1:第二通信装置通过预先配置的第一计数周期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下面结合上述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来介绍确定方式1。
首先,结合上述步骤802中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介绍该第一对应关系。
例如,如图9A所示,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预配置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进而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时隙。
若M与s的取余为0,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且每个第一计数周期都包括s个时间单元,每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因此,在第二通信装置上配置一次该第一计数周期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即可。
若M与s的取余为r,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由图9B可知,每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而对于第i+1个AM组与第i+2个AM组之间包括的第三计数周期,每个第三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r,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r+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r-1。因此可知,针对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与第三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不同,那么在第二通信装置应当分别针对该第一计数周期和第三计数周期配置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三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对应关系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中,当M与s的取余为r时,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在第二通信装置上应当配置该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如图9B所示,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该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r-1。
再例如,如图9C所示,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该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0,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r-2。
下面结合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2介绍第一对应关系。
由于该划分方式2是以时隙为0对应的时间单元为边界划分第一计数周期的,因此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第一映射的slot s-1。因此,在第二通信装置上配置一次该第一计数周期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即可。
可选的,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对应关系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在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中,当M与s的取余为r时,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在第二通信装置上应当配置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例如,如图9E所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该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r,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r+1,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因此,在第二通信装置上应当配置该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
再例如,如图9F所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一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1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r-2。因此,在第二通信装置上应当配置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方式2: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i个AM组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具体的,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然后,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每个计数周期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从而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由于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不一定整除,因此,提供了通过AM组的首个AM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便于第二通信装置确定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
首先,基于上述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并结合图9A和图9C介绍确定方式2。
例如,如图9A所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即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标识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那么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每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2,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s-1,进而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
例如,如图9C所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为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即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标识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那么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每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s,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2。由于第一计数周期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2,且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r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以此类推,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r-2,进而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
下面,基于上述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2,并结合图9E和图9F介绍确定方式2。
例如,如图9E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为第二计数周期。即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标识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r,那么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r,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r+1,由于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即第二计数周期的第r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然后,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这样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
例如,如图9F所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为第二计数周期。即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标识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那么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由于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1个时间单元。然后,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s个时间单元中,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然后,第二通信装置再确定剩余的r-1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确定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的r个时间单元中(即剩余的r-1个时间单元),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r-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r-2,这样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选择该第i个AM组的其他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第二通信装置选择第i个AM组的第二个AM用于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基于确定方式2,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包括步骤801a,步骤801a在步骤801之前执行。
步骤801a: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生成所述第i个AM组。
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第i个AM组中的填充比特来实现对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标识。可选的,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包括第二填充部分。
该第二填充部分承载的是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ID。
其中,在200G或400G的以太网技术中,该第二填充部分可以为UP1。在40G或100G的以太网技术中,该第二填充部分可以为BIP3。下面以200G以太网技术为例进行该第二填充部分。
如图11A所示,第i个AM组包括第二填充部分,该第二填充部分为该第i个AM组中的首个AM的UP1。关于UP1的相关介绍请参阅前述图2的相关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填充部分也可以是该第i个AM组的其他AM上的UP1,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第二填充部分为第i个AM组中的第2个AM的UP1。
下面结合图11B和图11C介绍该第二填充部分承载的是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的ID。
基于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并结合图11B和图11C介绍第二填充部分。
示例一:如图11B所示,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1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为第一映射中的第0个时隙,即slot0。因此,该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slot0的ID。即第一通信装置对该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进行编码,得到该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slot0的ID。
示例二:如图11B所示,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2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为slot4。那么,由图11B可知,该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slot4的ID。即第一通信装置对该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进行编码,得到该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slot4的ID。
示例三:如图11C所示,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1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为slot0,因此该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slot0的ID。即第一通信装置对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进行编码,得到该第1个AM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slot0的ID。
示例四:如图11C所示,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2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该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slot8的ID。即第一通信装置对该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进行编码,得到该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slot8的ID。
基于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并结合图11D介绍第二填充部分。
例如,如图11D所示,在200G以太网计数中,M为81916,若第i个AM组为第1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为第一映射中的第0个时隙,即slot0。因此,该第1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slot0的ID。若第i个AM组为第2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第2个AM组的首个AM的UP1承载的是第四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的ID,即承载的是slot4的ID。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1B、图11C和图11D仅以第一通信装置的数据流的第1个AM组和第2个AM组为例进行介绍,对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该数据流的其他AM组同样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说明。
步骤803b: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具体的,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和映射关系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其中,该映射关系的相关介绍请参阅前述步骤802的相关介绍。
该映射关系可以预先配置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携带在第i个AM组中,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针对该映射关系预先配置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方式,当该映射关系发生改变时,则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应当更新该映射关系。
若该映射关系携带在第i个AM组中,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包括步骤801b,步骤801b在步骤801之前执行。
步骤801b: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
其中,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具体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中的第一填充部分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ID。那么,可选的,该第i个AM组包括P个AM,P为多个逻辑通道的通道个数,P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当P大于或等于s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第i个AM组的第一填充部分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当P大于s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采用第i个AM组的前s个AM或后s个AM的第一填充部分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803a中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i个AM组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而步骤803b中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和第i个AM组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那么,步骤801a和步骤801b可以合并为: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映射关系和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生成第i个AM组,得到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以及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其中,该第一填充部分可以为200G或400G以太网技术中AM的UP2,或者是40G或100G中的BIP7。下面以200G以太网技术中AM的UP2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如图11A所示,第i个AM组包括的AM个数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相同,即P等于s。每个AM包括第一填充部分,该第一填充部分可以为每个AM的UP2,关于UP2的相关介绍请参阅前述图2的相关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当P小于s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该映射关系,或者,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与第i个AM组相邻的AM组的第一填充部分以及该第i个AM组的第一填充部分共同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下面以第一填充部分为200G或400G以太网技术中AM的UP2为例介绍第i个AM组的第一填充部分用于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下述示例中以P等于s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如图11B所示,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1个AM组,第一填充部分为第1个AM组中每个AM的UP2。第1个AM组包括8个AM,第一映射包括8个时隙。结合上述表2所示的映射关系可知,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
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因此第1个AM组中每个AM的UP2可以承载该第一计数周期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图11B中,第1个AM组的前四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1的ID。第1个AM组的后四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2的ID。即在上述步骤801b中,第一通信装置对第1个AM组的前4个AM的UP2分别进行编码,得到该前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0至slot3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一通信装置对第1个AM组的后4个AM的UP2分别进行编码,得到后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4至slot7对应的业务流的ID。
图11B中,在第1个AM组之后,第一通信装置在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再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在第2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再第2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以此类推,再第10239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在第10239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该第1个AM组与第2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第一通信装置在该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第二通信装置则在对应的时间单元内接收该业务流1和业务流2的数据。因此,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中每个AM的第一填充部分和该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示例二:如图11B所示,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2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2个AM组中每个AM的UP2。第2个AM组包括8个AM,第一映射包括8个时隙。
由于第三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因此第1个AM组中每个AM的UP2可以承载该第三计数周期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第1个AM组和第2个AM组包括的第三计数周期中,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slot4,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5,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6,第4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7,第5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以此类推,第8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3。由上述表2所示的映射关系,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
因此可知,第2个AM组的前四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2的ID,第1个AM组的后四个AM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1的ID。即在上述步骤801b中,第一通信装置对第1个AM组的前4个AM的UP2分别进行编码,得到该前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4至slot7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一通信装置对第2个AM组的后4个AM的UP2分别进行编码,得到后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0至slot3对应的业务流的ID。
图11B中,在第2个AM组之后,第一通信装置在第1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在第1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在第2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在第2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以此类推,在第10239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在第10239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该第1个AM组与该第2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四计数周期,该第四计数周期包括4个时间单元,那么第一通信装置在第四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第二通信装置则在对应的时间单元内接收该业务流1和业务流2的数据。因此,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中每个AM的第一填充部分和该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示例三:如图11C所示,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为第1个AM,第一填充部分为第1个AM中每个AM的UP2。第1个AM组包括16个AM,第一映射包括16个时隙。结合上述表3所示的映射关系可知,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业务流3映射至slot8至slot15。
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因此第1个AM组中每个AM的UP2可以承载该第一计数周期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因此可知,第1个AM组的前4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1的ID,第1个AM组的第5个AM至第8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业务流2的ID,第1个AM的第9个AM至第16个AM分别承载的业务流3的ID。即在上述步骤801b中,第一通信装置对第1个AM组中的每个AM的UP2进行编码,得到第1个AM组的前4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slot0至slot3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1个AM组的第5个AM至第8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slot4至slot7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1个AM的第9个AM至第16个AM分别承载的slot8至slot15对应的业务流的ID。
在图11C中,在第1个AM组之后,第一通信装置在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在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在第1个第一计数周期的第9个时间单元至第16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3的数据。以此类推,在其他第一计数周期的数据发送过程类似。该第1个AM组与第2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8个时间单元,第一通信装置在该第二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4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在第5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第二通信装置则在对应的时间单元内接收该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的数据。因此,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中每个AM的第一填充部分和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可以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示例四:如图11C所示,在400G以太网技术中,若第i个AM组为第2个AM组,那么第二填充部分为第2个AM中的每个AM的UP2。由于第1个AM组和第2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二计数周期只包括8个时间单元,因此如图11C可知,第2个AM组与第3个AM组之间的每个第三计数周期包括16个时间单元中,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8,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9,以此类推,第16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7。
由上述表3所示的映射关系可知,业务流1映射至slot0至slot3,业务流2映射至slot4至slot7,业务流3映射至slot8至slot15。由于第三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s个时间单元与s个时隙一一对应,因此第1个AM组中每个AM的UP2可以承载该第三计数周期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那么可知,第2个AM组的前8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3的ID,第2个AM组的第9个AM至第12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是业务流1的ID,第2个AM组的第13个AM至第16个AM的UP2分别承载的业务流2的ID。
在图11C中,在第2个AM组之后,第一通信装置在第1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3的数据,在第1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9个时间单元至第12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1的数据,在第1个第三计数周期的第13个时间单元至第16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2的数据。以此类推,在其他第三计数周期的数据发送过程类似。该第2个AM组与第3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一个第四计数周期,第一通信装置在第四计数周期的第1个时间单元至第8个时间单元发送业务流3的数据。第二通信装置则在对应的时间单元内接收该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的数据。因此,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i个AM组中每个AM的第一填充部分和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时隙可以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上述示例一至示例四是基于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的示例。下面基于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2示出示例5。
示例五:如图11D所示,在200G以太网技术中,无论是第i个AM组为第1个AM组还是第2个AM组,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且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
因此,第1个AM组的该前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0至slot3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1个AM组的后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4至slot7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2个AM组的该前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0至slot3对应的业务流的ID,第2个AM组的后4个AM的UP2上分别承载的是slot4至slot7对应的业务流的ID。
由此可知,对于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2来说,在不同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一计数周期中,第一计数周期的s个时间单元中,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s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 s-1。也就是第一计数周期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不会随着AM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该实现方式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只在串行数据流的首个AM组中的第一填充部分标识第一计数周期所对应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业务流,无需在串行数据流的每个AM组都标识。即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生改变时,通过该AM组中的AM的UP2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即可,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由上述示例可知,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第i个AM组携带第一映射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的ID与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基于上述第一计数周期的划分方式1还是划分方式2,在M与s刚好整除的情况下,那么对于相邻的AM组之间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都对应的是slot0,那么第一通信装置无需在该串行数据流中的每个AM组中的首个AM的UP1标识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时隙的ID。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串行数据流的首个AM组中的首个AM标识相邻的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ID。并且,在M与s刚好整除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也无需在串行数据流的每个AM组中的AM的UP2标识该第一映射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在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发生改变时,再通过该AM组中的AM的UP2标识第一映射的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即可,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i个AM组承载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业务流的映射关系的方式兼容已有以太网技术的架构,在不引入额外的信令开销的情况实现对时隙与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指示。其次,由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以该第i个AM组可以用于标识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对于的时隙。由于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时隙个数s的取余不为0,不同AM组之间包括的第一计数周期的同一位置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通过AM组标识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的业务流。
其次,由于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不一定整除,通过AM组的首个AM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便于接收端设备确定M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时隙,再结合映射关系确定每个时隙所对应的业务流,从而确定M个时间单元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数据,具体的数据分发过程可以参阅前述图6所示的分发流程。
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而时间单元的划分粒度有多种,例如,时间单元为用于发送一个257比特的码块的时长,或者,为用于发送两个257比特码块的时长等,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当第一通信装置对数据的分发粒度为一个时间单元的分发粒度时,那么第一映射的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可以建立关系。下面结合图12A、图13A和图14A介绍第一映射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之间三种可能的关系。
关系一: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等于K乘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且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的取余为0,M、K、Q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即Q mod s=0,Q=K*s,M mod Q=0。“mod”指取余。
在该情况下,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为了保证每个AM组中的AM能够准确分发到对应的逻辑通道上,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应当为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的整数倍。
例如,如图12A,以时间单元为用于一个257比特的码块的时长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逻辑通道个数为Q。那么,第一个计数周期的slot0、slot1、slot2、slot3,直到slot s-1分别对应的码块依次分发到逻辑通道Lane 0至逻辑通道Lanes-1。第二个计数周期的slot0、slot1、slot2、slot3,直到slot s-1分别对应的码块依次分发到逻辑通道Lane s至逻辑通道Lane(2s-1),依次类推。
由上述图12A的相关介绍可知,一个时隙仅对应该多个逻辑通道的K个逻辑通道,那么可知当该K个逻辑通道中任一个或任多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下面结合图12B的示例介绍上述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一。
在标准400G以太网技术中是以10比特进行分发与交织的,一个slot(257比特的码块)将分发到16个逻辑通道上,一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将影响所有slot的数据。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案:新定义该400G以太网技术包括4个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带宽。如图12B所示,在串行257比特码块流中,AM组(由8个257比特的码块组成,具体请参阅前述相关介绍)每隔4*40958个257比特码块插入一次。
由图12B所示,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2个时间单元(这里为用于发送一个257比特码块的时长),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一计数周期的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逻辑通道个数为4。这里以257比特码块为分发粒度进行分发,那么由图12B可知,slot0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0和Lane 2,slot1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1和Lane 3。也就是一个时隙映射至多个逻辑通道的部分逻辑通道,图12B是一个时隙映射至4个逻辑通道中的两个逻辑通道。第一通信装置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业务流1和业务流2分别占用200G带宽,从而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对子速率的分配,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ourgh转发机制。
关系二: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等于K乘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且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的取余为0,即M、K、Q和s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即s mod Q=0,s=K*Q,M mod s=0。
在该情况下,该多个逻辑通道中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为了保证每个AM组中的AM能够准确分发到对应的逻辑通道上,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应当为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的整数倍。
例如,如图13A,以时间单元为用于一个257比特的码块的时长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逻辑通道个数为Q。那么,第一映射的slot0、slotQ、slot2Q,直到slot(K-1)Q分发到Lane 0,第一映射的slot1、slot(Q+1)、slot2(Q+1),直到slot(K-1)(Q+1)分发到Lane 1上,依次类推,具体如图13A所示。
由上述图13A的相关介绍可知,一个逻辑通道对应K个时隙,那么可知该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K个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下面结合图13B的示例介绍上述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二。
在标准400G以太网技术中是以10比特进行分发与交织的,一个slot(257比特的码块)将分发到16个逻辑通道上,一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将影响所有slot的数据。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案:新定义该400G以太网技术包括4个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带宽。如图12B所示,在串行257比特码块流中,AM组(由8个257比特的码块组成,具体请参阅前述相关介绍)每隔4*40958个257比特码块插入一次。
由图13B所示,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16个时间单元(这里为用于发送一个257比特码块的时长),第一映射的slot0至slot3对应业务流1,第一映射的slot4至slot7对应业务流2,第一映射的slot8至slot15对应业务流3。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以此类推,第16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5,逻辑通道个数为4。这里以257比特码块为分发粒度进行分发,那么由图13B可知,slot0、slot4、slot8和slot12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0。slot1、slot5、slot9和slot13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1。slot2、slot6、slot10和slot14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2。slot3、slot7、slot11和slot15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3。也就是一个逻辑通道映射4个时隙的数据。因此,由图10B可知,设备D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分别映射至第一映射的对应时隙,使得业务流1和业务流2分别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从而实现设备D对子速率的分配,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ourgh转发机制。
关系三: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s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相等,且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的取余为0,即s=Q,M mod Q=0,s、Q和M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为了保证每个AM组中的AM能够准确分发到对应的逻辑通道上,相邻两个AM组之间的时间单元个数M应当为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Q的整数倍。
例如,如图14A,以时间单元为用于一个257比特的码块的时长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逻辑通道个数为Q,s等于Q。那么,第一映射的slot0始终分发到Lane0,slot1始终分发到Lane1,以此类推,slot s-1始终分发到Lane(Q-1)。
由图14A的相关介绍可知,一个时隙仅对应该多个逻辑通道的一个逻辑通道,那么可知当该逻辑通道发生故障时,仅影响该逻辑通道对应的一个时隙的数据,而不会影响所有时隙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下面结合图14B的示例介绍上述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三。
在标准400G以太网技术中是以10比特进行分发与交织的,一个slot(257比特的码块)将分发到16个逻辑通道上,一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将影响所有slot的数据。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案:新定义该400G以太网技术包括4个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带宽。如图14B所示,在串行257比特码块流中,AM组(由8个257比特的码块组成,具体请参阅前述相关介绍)每隔4*40958个257比特码块插入一次。
由图14B可知,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4个时间单元,第一映射的slot0对应业务流1,第一映射的slot1对应业务流2,第一映射的slot2和slot3对应业务流3。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2和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3。这里以257比特码块为分发粒度进行分发,那么由图14B可知,slot0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0,slot1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1,slot2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2,slot3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3。也就是一个逻辑通道映射一个时隙的数据。因此,由图10B可知,设备D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分别映射至第一映射的对应时隙,使得业务流1和业务流2分别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从而实现设备D对子速率的分配,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ourgh转发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以400G以太网技术为例进行介绍,而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速度的以太网技术,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200G以太网技术等。其次,上述示例以用于发送一个257比特的码块为一个时间单元的长度为例介绍了该第一映射的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实际应用中,时间单元也可以是其他长度,对于其他长度的时间单元,第一映射的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与前述的示例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说明。
上述示例以分发粒度为一个时间单元的分发粒度为例介绍第一映射的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分发粒度。例如,以两个时间单元为分发粒度进行分发。
需要说明的是,当以多个时间单元为分发粒度时,则第一映射的时隙与逻辑通道之间的关系为上述示出的关系一至关系三,并且每个关系下还应当满足M mod a等于0,a为分发粒度,a为大于1的整数,以保证每个AM组中的AM能够按照分发规则分发到对应的逻辑通道,实现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
下面结合图15介绍以两个时间单元为分发粒度进行分发的示例。
新定义该400G以太网技术包括4个逻辑通道,每个逻辑通道支持100G带宽。如图14B所示,在串行257比特码块流中,AM组(由8个257比特的码块组成,具体请参阅前述相关介绍)每隔4*40958个257比特码块插入一次。
由图15可知,每个第一计数周期包括4个时间单元,第一映射的slot0对应业务流1,第一映射的slot1对应业务流2,第一映射的slot2和slot3对应业务流3。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0,第1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1,第2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2和第3个时间单元对应slot3。这里以两个257比特码块为分发粒度进行分发,那么由图15可知,slot0和slot1分别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0,slot2和slot3分别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1,slot0和slot1分别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 2,slot2和slot3分别对应的码块分发到Lane3。也就是一个时隙的数据映射至两个逻辑。因此,由图10B可知,设备D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业务流1、业务流2和业务流3分别映射至第一映射的对应时隙,使得业务流1和业务流2分别占用100G带宽,业务流3占用200G带宽,从而实现设备D对子速率的分配,以实现端到端的Cut-thourgh转发机制。
下面结合图16至图18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第一通信装置16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描述的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对应第一通信装置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第一通信装置1600中各个模块或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第一通信装置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6所示,该第一通信装置1600包括收发单元1610。可选的,该第一通信装置1600还包括处理单元1620。
收发单元1610,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承载在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该收发单元1610发送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1610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与该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该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该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1620,用于根据该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指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上述图16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还用于执行以下方案:
收发单元1610,用于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多个逻辑通道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承载M个时间单元中,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该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还用于:
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AM组,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1个AM组;其中,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用于该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收发单元1610发送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1610发送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该M个时间单元。即用于承载第一数据的M个时间单元为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1620;
该处理单元1620,用于根据该映射关系生成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应理解,第一通信装置16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第二通信装置17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描述的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对应第二通信装置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第二通信装置1700中各个模块或单元分别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第二通信装置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17所示,该第二通信装置1700包括收发单元1710和处理单元1720。
收发单元1710,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该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1720,用于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该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该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该收发单元1710,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该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与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与该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该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与s的取余为r,则该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该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该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M除以s的余数为r,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M与s的取余来确定该两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时间单元个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该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该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该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1720具体用于:
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处理单元1720具体用于:
根据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指示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该第一映射的时隙;该处理单元1720具体用于:
根据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上述图17所示的第二通信装置1700用于执行以下技术方案:
收发单元1710,用于在M个时间单元接收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1720,用于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该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
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和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该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该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该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该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该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1710还用于:
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
其中,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用于该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该收发单元1710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AM组与该收发单元1710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该M个时间单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1720具体用于: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根据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用于指示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所对应的业务流;该处理单元具体1720用于:
根据该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该第i个AM组,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该第一映射的时隙;该处理单元1720具体用于:
根据该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该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应理解,第二通信装置1700中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请参照前文中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加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第一通信装置16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上述各个方案的第二通信装置17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单元可以由通信接口替换,其他单元,如处理单元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装置的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发射机、接收机、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管脚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通信接口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信息交互。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通信接口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以通过具有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的硬件平台执行程序指令来分别实现其在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任一设计中涉及的功能,基于此,如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800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800包括处理器1810、通信接口1820和存储器1830。其中,处理器1810、通信接口1820和存储器1830耦合以互相通信,该存储器183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8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83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该通信接口182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该通信装置1800为第一通信装置,则通信装置180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若该通信装置1800为第二通信装置,则该通信装置180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图16中的第一通信装置或图17中的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图18中的通信装置1800来实现,并且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请参阅图19,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图16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和如图17所示的第二通信装置。图16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图17所示的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设计涉及的方法,流程,操作或者步骤,能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软件,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一一对应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比如,考虑通用性好成本低软硬件解耦等方面,可以采纳执行程序指令的方式来实现,又比如,考虑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可以采纳使用专用电路来实现。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此处不做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也可以互相结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解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可选的,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对齐标识符AM组,所述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承载在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的时隙与所述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所述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i+1个AM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i个AM组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所述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与所述s的取余为r,则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除以所述s的余数为r,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i个AM组,所述第i个AM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
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对齐标识符AM组,所述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所述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i个AM组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所述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与所述s的取余为r,则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除以所述s的余数为r,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所述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所述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所述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26.一种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i个对齐标识符AM组,所述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按照映射关系和通过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承载在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的时隙与所述多个业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所述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i+1个AM组,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i个AM组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i+1个AM组的发送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所述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所述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一个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与所述s的取余为r,则所述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s-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除以所述s的余数为r,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s-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32.根据权利要求26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36.根据权利要求26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生成所述第i个AM组,所述第i个AM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对应的业务流。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
38.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个对齐标识符AM组,所述第i个AM组用于多个逻辑通道的对齐,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发送的多个业务流的第一数据,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多个业务流与第一映射的时隙之间具有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包括s个时隙,s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包括N个第一计数周期,所述第一计数周期包括s个时间单元,所述第一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一计数周期内的不同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i+1个AM组,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i个AM组和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i+1个AM组的接收时间间隔为M个时间单元。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所述第二计数周期仅包括s个时间单元中的部分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计数周期的每个时间单元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的一个时隙,且同一第二计数周期内的不同的时间单元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不同。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或者,
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所述第二计数计数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除以所述s的余数为r,则所述第二计数周期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两个第二计数周期;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个AM组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一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第一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中的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首个时间单元与所述N个第一计数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连续,第二个第二计数周期包括的最后一个时间单元与所述第i+1个AM组的首个时间单元连续。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M除以所述s的余数为r,所述两个第二计数周期一共包括r个时间单元,r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s的整数。
44.根据权利要求38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每个时隙仅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部分逻辑通道对应。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的个数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相等,则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与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一一对应。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第一映射中的每个时隙都分别对应多个逻辑通道中的K个逻辑通道,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不同时隙分别对应的K个逻辑通道之间不相同。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映射包括的时隙个数等于K乘以所述多个逻辑通道包括的逻辑通道个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则所述多个逻辑通道中的每个逻辑通道都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映射中的K个时隙,且不同逻辑通道分别对应的K个时隙之间不相同。
48.根据权利要求38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根据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确定所述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分别对应的业务流;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以及所述第i个AM组,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承载的数据所对应的业务流。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AM组的首个AM用于标识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中的首个计数周期的首个时间单元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的时隙;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i个AM组的首个AM确定所述第i个AM组与所述第i+1个AM组之间的M个时间单元分别所对应的第一映射的时隙。
CN202011137851.2A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43897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7851.2A CN114389747A (zh)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EP21881891.2A EP4224753A4 (en) 2020-10-22 2021-10-1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PCT/CN2021/123234 WO2022083473A1 (zh) 2020-10-22 2021-10-12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18/305,138 US20230262680A1 (en) 2020-10-22 2023-04-21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7851.2A CN114389747A (zh)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9747A true CN114389747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7851.2A Pending CN114389747A (zh) 2020-10-22 2020-10-22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2680A1 (zh)
EP (1) EP4224753A4 (zh)
CN (1) CN114389747A (zh)
WO (1) WO20220834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8481Y (zh) * 2008-03-31 2009-01-07 江苏南极星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US20150120955A1 (en) * 2013-10-28 2015-04-30 Broadcom Corporation Alignment Markers in Multi-Lane Networking
CN106341207A (zh) * 2015-07-06 2017-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块数据流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612203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以太网客户端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82105B (zh) * 2016-01-15 202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弹性以太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2018046373A (ja) * 2016-09-13 2018-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CN115913442A (zh) * 2019-01-22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光模块
CN112039628B (zh) * 2019-06-04 2024-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24753A1 (en) 2023-08-09
WO2022083473A1 (zh) 2022-04-28
EP4224753A4 (en) 2024-04-03
US20230262680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8794B (zh) 用于配置灵活以太网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53028B9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200900867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ploiting spare link bandwidth in a multilan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969873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6925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I109438B (fi) Menetelmä tiedon siirtämiseksi pakettidatakanavalla
CN102439923A (zh) 传输通用服务传输转变编码
CN113330696B (zh) Cpri数据块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287266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芯片以及通信系统
CN10981870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38505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1536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和芯片系统
CN114257334A (zh) 一种数据编码方法、数据解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830152B (zh) 接收码块流的方法、发送码块流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38974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9013982B2 (en) M-pair mode protection switching
CN112543080B (zh) 误码率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55516A (zh) 编码方法、解码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90936B (zh) 一种码块生成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3973083B (zh)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第一设备
MX2010012776A (es) Transporte con portadora-e multiple sobe dsl.
CN113938246A (zh) 一种业务流误码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037090A1 (zh) 一种接口、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4157517A (zh) 一种接口、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WO2023169194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第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