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8707A -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8707A
CN114388707A CN202111653183.3A CN202111653183A CN114388707A CN 114388707 A CN114388707 A CN 114388707A CN 202111653183 A CN202111653183 A CN 202111653183A CN 114388707 A CN114388707 A CN 114388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unit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ayer
perovskit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31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88707B (zh
Inventor
苏仕健
刘邓辉
刘鑫妍
甘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1116531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870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65318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388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8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8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88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8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包含由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和有机发光单元依次组成的层叠结构,钙钛矿发光单元和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互补,两种发光单元共同发射复合得到白光。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旋涂、喷涂、刮涂、热蒸镀、印刷或喷墨打印的方式依次沉积各层形成层叠结构,即得白光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效、光谱稳定等优点,且制作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完全可以满足高质量照明和显示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光电材料,结构通式为ABX3,其中,A代表有机单价阳离子CH3NH3 +(MA+)、CH(NH2)2 +(FA+)或无机单价阳离子Cs+,B代表金属离子Pb2+或Sn2+,X代表Cl-、Br-或I-。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载流子迁移率高、光致发光效率高、色纯度高、带隙可调、成本低等优点,在照明和显示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近些年来,基于钙钛矿的绿光、红光、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已经突破20%,而蓝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也超过了12%,可见,基于钙钛矿材料的单色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然而,将钙钛矿材料制备成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并应用在照明和显示领域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原因可能在于缺乏高效且稳定的钙钛矿蓝光材料以及不同光色钙钛矿材料之间存在快速的离子交换反应。
目前,钙钛矿白光可以利用商业化的无机蓝光或紫外LED激发互补色或三基色的钙钛矿涂层进行下转换发光实现,另外,一些低维钙钛矿或无铅的双钙钛矿利用来自于自俘获激子的宽光谱发射也可以制成白光LED。然而,这类材料由于电荷的传输和注入性能较差,其在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尽管利用稀有金属掺杂或异相的钙钛矿制作单发光层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已有相关报道,且外量子效率最高可以达到6.5%,但其在不同驱动电压下的电致发光光谱的稳定性差,难以满足高质量照明的要求。此外,尽管一些高光致发光效率的钙钛矿与互补色的有机聚合物或寡聚物可以通过简单混合制成单层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但由于能量传递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加,会造成蓝光发射的猝灭,最终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还不到0.1%。另外,一些双层或串联结构被证实可以有效抑制该能量传递过程,且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3%,但精细的器件结构和复杂的工艺会导致器件的制作成本大幅增加,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钙钛矿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包含由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和有机发光单元依次组成的层叠结构,钙钛矿发光单元和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互补,两种发光单元共同发射复合得到白光。
优选的,所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为以下叠层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阴极;
阳极/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阴极。
优选的,所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衬底。
优选的,所述衬底为玻璃衬底、蓝宝石衬底、石英衬底中的一种。
优选的,述阳极和阴极均是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为单质铝、单质银、单质金、单质镁、镁-银合金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铟锡、掺氟二氧化锡、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钙钛矿发光单元为单层钙钛矿薄膜或多层钙钛矿薄膜。
优选的,所述钙钛矿薄膜为铅基钙钛矿薄膜、少铅钙钛矿薄膜、无铅钙钛矿薄膜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多层钙钛矿薄膜的层间设置有间隔层。
优选的,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由荧光材料、磷光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上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旋涂、喷涂、刮涂、热蒸镀、印刷或喷墨打印的方式依次沉积各层形成层叠结构,即得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效、光谱稳定等优点,且制作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完全可以满足高质量照明和显示的要求。
具体来说:
1)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采用的钙钛矿材料具有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的优点,有利于降低器件制作的材料成本;
2)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中间层和有机发光单元采用非掺杂的夹层“三明治”结构,无需复杂的掺杂工艺,有利于简化器件的制作工艺;
3)本发明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有机发光单元可以有效调控器件内部激子复合区域的分布,实现钙钛矿发光单元和有机发光单元的同时发光,进而实现白光发射,此外,有机发光单元可以采用磷光或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这类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当与钙钛矿发光材料杂化构筑白光器件有利于实现高效的外量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能级及激子复合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发光单元中的发光材料的结构式。
图4为实施例1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横截面的SEM图。
图5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特性曲线。
图6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
图7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
图8为实施例1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归一化电致发光光谱图。
图9为实施例2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归一化电致发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能级及激子复合区域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为由衬底(ITO玻璃衬底)、空穴注入层(厚度为30nm的m-PEDOT:PSS)、钙钛矿发光单元、p型空穴传输层(中间层;厚度为5nm的TAPC)、磷光中间层(厚度为1nm的FIrpic)、n型电子传输层(厚度为20nm的BOCzPh)、电子传输层(厚度为30nm的TPBi)、电子注入层(厚度为1.2nm的CsF)和阴极(厚度为120nm的Al)组成的层叠结构,其中,ITO玻璃衬底既是衬底又是阳极,m-PEDOT:PSS为空穴注入层,TPBi为电子传输层,CsF为电子注入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与中间层和有机发光单元(TAPC/FIrpic/BOCzPh)为共同发光层(有机发光单元中的发光材料的结构式如图3所示)。
上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用异丙醇、丙酮、洗液和去离子水对ITO玻璃衬底进行清洗,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80℃烘干;
2)将ITO玻璃衬底用氧等离子体处理90s,再用注射器吸取经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改性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 4083),PSS-Na和PEDOT:PSS(4083)的体积比为1:6,PSS-Na的质量浓度为200mg/mL,再通过匀胶机以9000r/min的转速旋涂60s在ITO玻璃衬底表面形成厚度为30nm的薄膜,再转移至氮气氛围的手套箱内,放置在热台上160℃退火30min,冷却至室温,再旋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以制得钙钛矿薄膜,钙钛矿薄膜的制备过程为:
a)将苯乙基碘化胺(PEAI)、甲基碘化胺(MAI)、碘化铅(PbI2)、碘化锌(ZnI2)分别按0.6mol/L的浓度溶于二甲基甲酰胺(DMF),并将碘化铯(CsI)以0.6mol/L的摩尔浓度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b)将各溶液以适当比例混合得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混合当量按照通式PEA2(Cs0.3MA0.7)2(Pb0.7Zn0.3)3I10,再加入DMF稀释至铅离子和锌离子的浓度之和为0.1mol/L,加热搅拌8h;
c)将得到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4000r/min的转速下旋涂40s,第8s时滴加100μL反溶剂氯苯(CB),形成厚度为40nm的钙钛矿薄膜;
3)将得到的样品转移至蒸镀仓内,打开蒸镀设备,抽真空度至3×10-4Pa以下,开始蒸镀(蒸镀速率和膜厚由晶振膜厚检测仪实时监控),依次蒸镀厚度为5nm的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TAPC)、厚度为1nm的二(4,6-二氟苯基吡啶-C2,N)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厚度为20nm的BOCzPh、厚度为30nm的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厚度为1.2nm的CsF、厚度为120nm的Al,即得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本实施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作用原理:将p型空穴传输层、磷光中间层和n型电子传输层(p-i-n异质结)依次沉积在钙钛矿层上,p型空穴传输层作为中间层可增加磷光中间层材料与钙钛矿层之间的距离,起到抑制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的作用,进而避免蓝光淬灭,其次,如图2所示,p型空穴传输层材料与n型电子传输层材料的LUMO能级之间存在较大的势垒,这使得p型空穴传输层对来自阴极的电子传输具有很强的限制作用,在相同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当钙钛矿层内的空穴数量大于电子发生,部分未参与钙钛矿层内辐射发光的空穴将通过接近无势垒的p型空穴传输层进而被运输到有机发光单元,进一步与积累在异质结界面的过量电子相遇而形成激子,最终被磷光中间层利用进行辐射发光。因此,整个器件内部激子复合区域将覆盖钙钛矿发光层与有机发光单元两部分,从而实现钙钛矿发光单元与有机发光单元的协同发光与高效发光。
性能测试:
1)本实施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横截面的扫描电镜(SEM)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可以观察到钙钛矿与有机层之间存在清晰的分界,且钙钛矿薄膜连续且平整,可以估测到钙钛矿层的厚度约为40nm。
2)将本实施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置于氮气氛围的手套箱内,再采用广州西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XPQY-EQE-350-1100系统,搭载集成球(GPS-4P-SL,Labsphere)和光电探测器阵列(S7031-1006,滨松光电),测试得到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电流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在不同电压下的归一化电致发光光谱图如图8所示。
由图5~图8可知:本实施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为3.0V,最大亮度为764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可达7.62cd/A和7.35%,且其在不同驱动电压下光谱稳定,是现有的基于钙钛矿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性能最佳的。
实施例2: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为由ITO玻璃衬底、厚度为30nm的m-PEDOT:PSS、钙钛矿发光单元、厚度为5nm的TCTA:Ir(ppy)2acac(3wt%)、厚度为20nm的TAPC:BOCz(1:1):FIrpic(10wt%)、厚度为30nm的TPBi、厚度为1.2nm的CsF和厚度为120nm的Al组成的层叠结构,其中,ITO玻璃衬底既是衬底又是阳极,m-PEDOT:PSS为空穴注入层,TPBi为电子传输层,CsF为电子注入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与中间层(TCTA:Ir(ppy)2acac)和有机发光单元(TAPC:BOCz:FIrpic)为共同发光层(有机发光单元中的发光材料的结构式如图3所示)。
上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用异丙醇、丙酮、洗液和去离子水对ITO玻璃衬底进行清洗,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80℃烘干;
2)将ITO玻璃衬底用氧等离子体处理90s,再用注射器吸取经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改性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 4083),PSS-Na和PEDOT:PSS(4083)的体积比为1:6,PSS-Na的质量浓度为200mg/mL,再通过匀胶机以9000r/min的转速旋涂60s在ITO玻璃衬底表面形成厚度为30nm的薄膜,再转移至氮气氛围的手套箱内,放置在热台上160℃退火30min,冷却至室温,再旋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以制得钙钛矿薄膜,钙钛矿薄膜的制备过程为:
a)将苯乙基碘化胺(PEAI)、甲基碘化胺(MAI)、碘化铅(PbI2)、碘化锌(ZnI2)分别按0.6mol/L的浓度溶于二甲基甲酰胺(DMF),并将碘化铯(CsI)以0.6mol/L的摩尔浓度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b)将各溶液以适当比例混合得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混合当量按照通式PEA2(Cs0.3MA0.7)2(Pb0.7Zn0.3)3I10,再加入DMF稀释至铅离子和锌离子的浓度之和为0.1mol/L,加热搅拌8h;
c)将得到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4000r/min的转速下旋涂40s,第8s时滴加100μL反溶剂氯苯(CB),形成厚度为40nm的钙钛矿薄膜;
3)将得到的样品转移至蒸镀仓内,打开蒸镀设备,抽真空度至3×10-4Pa以下,开始蒸镀(蒸镀速率和膜厚由晶振膜厚检测仪实时监控),依次蒸镀厚度为5nm的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与3wt%的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合铱(III)(Ir(ppy)2acac)的二元共混层、厚度为20nm的有机发光单元TAPC:BOCz(1:1)与10wt%的FIrpic的三元共混层、厚度为30nm的电子传输层TPBi、厚度为1.2nm的电子注入层CsF、厚度为120nm的金属电极Al,即得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特性曲线如图5所示,电流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外量子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如图7所示,在不同电压下的归一化电致发光光谱图如图9所示。
由图5~图7和图9可知:本实施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为3.5V,最大亮度为1081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可达6.62cd/A和6.27%,且其在不同驱动电压下光谱稳定。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包含由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和有机发光单元依次组成的层叠结构;所述钙钛矿发光单元和有机发光单元的光谱互补,两种发光单元共同发射复合得到白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为以下叠层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注入层/阴极;
阳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阴极;
阳极/钙钛矿发光单元/中间层/有机发光单元/电子传输层/阴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衬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玻璃衬底、蓝宝石衬底、石英衬底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和阴极均是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为单质铝、单质银、单质金、单质镁、镁-银合金中的一种;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铟锡、掺氟二氧化锡、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发光单元为单层钙钛矿薄膜或多层钙钛矿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9.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旋涂、喷涂、刮涂、热蒸镀、印刷或喷墨打印的方式依次沉积各层形成层叠结构,即得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10.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制备照明装置或显示装置中的应用。
CN202111653183.3A 2021-12-30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388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3183.3A CN114388707B (zh) 2021-12-30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3183.3A CN114388707B (zh) 2021-12-30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8707A true CN114388707A (zh) 2022-04-22
CN114388707B CN114388707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8076A (zh) * 2017-01-06 2017-06-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6981A (zh) * 2019-06-06 2019-09-17 福仕保(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电子器件封装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CN110504378A (zh) * 2019-08-26 2019-11-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相结合的全溶液法柔性白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4315A (zh) * 2020-01-21 2020-06-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钙钛矿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725409A (zh) * 2020-06-04 2020-09-2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35686A (zh) * 2021-01-04 2021-04-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钙钛矿和有机材料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CN112670423A (zh) * 2020-12-21 2021-04-16 南京大学 一种可发白光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8076A (zh) * 2017-01-06 2017-06-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6981A (zh) * 2019-06-06 2019-09-17 福仕保(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电子器件封装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CN110504378A (zh) * 2019-08-26 2019-11-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有机材料和钙钛矿材料相结合的全溶液法柔性白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4315A (zh) * 2020-01-21 2020-06-0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钙钛矿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725409A (zh) * 2020-06-04 2020-09-2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2670423A (zh) * 2020-12-21 2021-04-16 南京大学 一种可发白光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CN112635686A (zh) * 2021-01-04 2021-04-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钙钛矿和有机材料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5407B1 (ko) 전계발광 소자
US10305057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004091B (zh) 一种基于室温钙钛矿材料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14077B1 (ko) 인광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WO2021103471A1 (zh) 一种自组装多维量子阱CsPbX 3钙钛矿纳米晶电致发光二极管
US11228013B2 (en) Anisotropic nanorod-applied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017799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8963089A (zh)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CN112993177B (zh) 一种蓝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52886A (zh) 一种复合薄膜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55232B1 (ko) 전자수송층용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전자수송층 및전자수송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WO2017216557A1 (en)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CN114220937B (zh) 双极性分子稳定的钙钛矿材料及光电器件
CN108807704B (zh) 一种基于钙钛矿复合薄膜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6935A (zh) 一种双激基复合物为主体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785846A (zh) 一种基于表面后处理工艺的绿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及制备
CN114388707B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502267B2 (en) 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in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4388707A (zh) 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67058B (zh) 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及其oled器件制备
CN109256472A (zh) 一种不带间隔层的双层双母体结构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1311943B1 (ko) 유기 광전 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유기 광전 소자
CN112341606A (zh) 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CN112331775B (zh) 量子点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CN112635686B (zh) 基于钙钛矿和有机材料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