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3717A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83717A CN114383717A CN202111506218.0A CN202111506218A CN114383717A CN 114383717 A CN114383717 A CN 114383717A CN 202111506218 A CN202111506218 A CN 202111506218A CN 114383717 A CN114383717 A CN 1143837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way
- supporting structure
- stress
- instability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63 impact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1000004569 Blin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bar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Ba+2].[O-]S([O-])(=O)=O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7/00—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 G01B11/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using photoelastic el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when it is stressed, e.g. by photoelastic stress analysis using infrared, visible light, ultraviolet
- G01L1/24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of opt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 when it is stressed, e.g. by photoelastic stress analysis using infrared, visible light, ultraviolet the material being an optical fib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a single impulsive force, e.g. by falling weight
- G01N3/303—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a single impulsive force, e.g. by falling weight generated only by free-falling weigh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1—Impulsiv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2—Environment of the test
- G01N2203/023—Pressu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2—Environment of the test
- G01N2203/0244—Tests performed "in situ" or after "in situ" use
- G01N2203/0246—Special simulation of "in situ" conditions, scale models or dumm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41—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using optical, X-ray, ultraviolet, infrared or similar detect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76—Force, weight, load, energy, speed or acceler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82—Spatial dimension, e.g. length, area, ang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位于巷道表层的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位于巷道内部空间的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根据围岩、第一支护结构以及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综合评估巷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实现巷道支护设计的动态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 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次数约占冲击地压总数85%,其中回采巷道 在巷道冲击地压中的占比最高,由于回采巷道受超前采动应力的影响, 回采巷道受到的冲击能量和频次通常更大,围岩破坏也较为严重。
为了进一步加强冲击地压灾害防控力度,重点强调冲击地压巷道 要强支护和强防护,个别矿区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改为全锚索支护, 同时又增设了“O”型棚、防冲支架等进行辅助支护,支护强度的不 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冲击地压矿井的生产成本。即使实施了多种防冲 手段,仍未达到预期防冲效果,这主要是由于重视防冲措施,但防冲 措施的有效性未能得到监测评估,现有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手段仍 不能得出支护系统与冲击震源能量间的定量关系,导致冲击地压巷道 支护系统设计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支护设计仍以经验为主。最终,支 护系统不适应冲击地压巷道冲击载荷和能量而失效,巷道出现坍塌、 冒顶,甚至闭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 有技术中巷道支护系统设计具有盲目性,巷道易出现坍塌、冒顶、闭 合的缺陷,实现对支护系统可靠性的验证,以及巷道的支护设计的优 化,提高巷道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包括: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 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 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将监测 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 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包括:
通过在距离巷道四周表面一定距离处设置震动传感器、光纤光栅 多点位移计和应力计,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场、变形场和应力场,确 定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
将所述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围岩失稳的临界值进 行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在所述将监 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巷道围岩标准试样施加与巷道现场相同的三向应力;
对施加所述三向应力后的所述标准试样进行冲击测试,确定巷道 围岩临界失稳的临界值;
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包括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冲击速度、 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动载荷和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应变。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将监测 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 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
通过在第一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地压发生 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一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第一支 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锚索,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锚杆动 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锚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 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 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锚杆和锚索施加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一目 标速度的落锤冲击,确定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 量、锚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将监测 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 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
通过在第二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地压发生 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二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第二支 护结构包括钢棚和防冲支架,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钢 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以 及防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 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钢棚施加第二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速度 的落锤冲击,确定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通过测试防冲支架所吸收的能量,确定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和防 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根据所 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 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 补充措施包括:
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二支护结 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为第一措施;或者,
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中 存在部分不稳定的支护结构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 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二措施;或者
在所述巷道围岩不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二支护 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 施为第二措施;或者
在其他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三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 施为第三措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 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 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 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 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第三监测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 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安全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 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 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 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 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 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冲击地 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 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 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冲击地 压巷道建立巷道外部围岩、巷道表层及巷道内部空间三层次监测体系, 全方位捕捉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一级支护结构及被二级护 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等数据,可实现综合评估巷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 定性,从而保证冲击地压巷道的安全使用。同时,综合监测评估结果 还可对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设计进行动态反馈,验证支护系统的可靠性, 实现巷道支护设计的动态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三层次检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包 括:步骤100、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
步骤100、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 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 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巷道安全检测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第一 层次为围岩,第二层次为巷道表层的第一支护结构,例如锚杆、锚索, 第三层次为巷道内部空间的第二支护结构,例如钢棚、防冲支架。
可选地,通过在距离巷道四周表面一定距离处设置震动传感器、 光纤光栅多点位移计和应力计,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场、变形场和应 力场,确定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
将所述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围岩失稳的临界值进 行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 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 包括:
对巷道围岩标准试样施加与巷道现场相同的三向应力;
对施加所述三向应力后的所述标准试样进行冲击测试,确定巷道 围岩临界失稳的临界值;
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包括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冲击速度、 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动载荷和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应变。
可以采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标准试样进行三向应力施加, 施加应力与现场应力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施加三向应力是为了模拟 围岩在现场的受力。然后进行不同冲击速率的冲击测试,确定出导致 围岩临界失稳的冲击速度、动载荷及应变。
步骤101、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 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 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可选地,通过在第一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 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一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在巷道表面锚杆和锚索尾部安装测力计、位移计等监测装置, 监测锚杆和锚索在静载和动载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监测结果通过与 实验测试得到的失稳临界值进行对比判断,确定锚杆和锚索支护系统 是否稳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锚索,所述第一支护结构 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锚 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 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锚杆和锚索施加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一目 标速度的落锤冲击,确定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 量、锚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可以理解的是,落锤冲击速度、方向等尽可能与现场保持一致。
步骤102、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 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 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可选地,通过在第二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 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二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在钢棚顶部、棚腿处安装测力计,同时也在相应位置安装位 移计,监测钢棚受动静载荷和变形量。可以在防冲支架顶梁上安装测 力计,在立柱上安装位移计,监测防冲支架受力和变形。将监测结果 通过与实验测试得到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对比判断,确定钢棚和防冲 支架支护系统是否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冲击地压发生是瞬间的,因此,步骤100- 步骤102的各传感器要采用高频响,频响不低于5000HZ,采集系统 的采集频率要达到1000HZ以上,以保证能采集到冲击地压发生全过 程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钢棚和防冲支架,所述第二支护 结构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以及防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 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钢棚施加第二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速度 的落锤冲击,确定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通过测试防冲支架所吸收的能量,确定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和防 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可以理解的是,落锤冲击速度、方向等尽可能与现场保持一致。
可以采用6500kN静-动复合加载液压冲击试验机上开展原尺寸 测试,测试巷道所采用防冲支架所吸收的能量,测试过程中冲击速度 和方向尽可能与现场保持一致,测试完成后确定出防冲支架失稳临界 值的受力和形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0、步骤101和步骤102的先后顺序不限。
步骤103、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 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可选地,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巷道安全 补充措施为第一措施;
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时,巷道三层次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远 小于其临界值,此时对应的第一措施可以是对支护系统和其它防冲手 段进行优化,适当降低支护强度,实现巷道的动态优化支护设计。
或者,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护 结构中存在部分不稳定的支护结构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 二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二措施;
或者,在所述巷道围岩不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巷道安全 补充措施为第二措施;
第二措施可以为对超过临界值的监测区域进行处理。如围岩超过 临界值,要进行注浆加固;锚杆或锚索支护系统超过临界值要对锚杆 或锚索进行补强;钢棚和防冲支架超过临界值要及时进行更换。
或者,在其他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三等级,巷道安全 补充措施为第三措施。
例如,巷道围岩不稳定,且第一支护系统和第二支护系统存在不 稳定的支护结构,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三等级。第三措施可以为及 时撤出工作人员,需对支护系统及其他防冲手段重新进行论证评估, 以确保冲击地压巷道的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冲击地压巷道建立巷道外部围岩、巷道表 层及巷道内部空间三层次监测体系,全方位捕捉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 巷道围岩、一级支护结构及被二级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等数据,可实 现综合评估巷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冲击地压巷道的 安全使用。同时,综合监测评估结果还可对冲击地压巷道支护设计进 行动态反馈,验证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巷道支护设计的动态优化。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进行描述,下文 描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与上文描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 监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3所示,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包括第一监测模块310、 第二监测模块320、第三监测模块330和安全性确定模块340。
第一监测模块310,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 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 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第二监测模块320,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 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 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第三监测模块330,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 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 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 间;
安全性确定模块340,用于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 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 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可选地,第一监测模块310,还用于:
通过在距离巷道四周表面一定距离处设置震动传感器、光纤光栅 多点位移计和应力计,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场、变形场和应力场,确 定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
将所述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围岩失稳的临界值进 行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临界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将监测 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 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对巷道围岩标准试样施加与巷道现场 相同的三向应力;
对施加所述三向应力后的所述标准试样进行冲击测试,确定巷道 围岩临界失稳的临界值;
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包括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冲击速度、 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动载荷和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应变。
可选地,第二监测模块320,还用于:
通过在第一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地压发生 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一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锚索,所述第一支护结构 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锚 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该装置还包括第二临界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 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 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锚杆和锚索施加第一目 标方向和第一目标速度的落锤冲击,确定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 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锚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可选地,第三监测模块330,还用于:
通过在第二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地压发生 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二 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钢棚和防冲支架,所述第二支护 结构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以及防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该装置还包括第三临界值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 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 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钢棚施加第二目标方向 和第二目标速度的落锤冲击,确定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 断的形变量;
通过测试防冲支架所吸收的能量,确定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和防 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安全性确定模块340,还用于:
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二支护结 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为第一措施;或者,
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中 存在部分不稳定的支护结构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 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二措施;或者
在所述巷道围岩不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二支护 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 施为第二措施;或者
在其他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三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 施为第三措施。
本发明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图1的方法 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 不再赘述。
图4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 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20、存储器(memory)430和通信总线440,其中,处理器410, 通信接口420,存储器430通过通信总线4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 理器410可以调用存储器4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冲击地压巷道安 全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 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 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4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 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 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 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 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 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 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 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 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 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 所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 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 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 方法提供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 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 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 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 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 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 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 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 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 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 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 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 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 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 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 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 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 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包括:
通过在距离巷道四周表面一定距离处设置震动传感器、光纤光栅多点位移计和应力计,监测巷道围岩的震动场、变形场和应力场,确定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
将所述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围岩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巷道围岩标准试样施加与巷道现场相同的三向应力;
对施加所述三向应力后的所述标准试样进行冲击测试,确定巷道围岩临界失稳的临界值;
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包括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冲击速度、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动载荷和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应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
通过在第一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一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锚索,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锚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锚杆和锚索施加第一目标方向和第一目标速度的落锤冲击,确定锚杆动载破断的受力、锚杆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锚索动载破断的受力以及锚索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
通过在第二支护结构上设置测力计和位移计,检测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
将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钢棚和防冲支架,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包括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以及防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在所述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机对钢棚施加第二目标方向和第二目标速度的落锤冲击,确定钢棚动载破断的受力、钢棚动载破断的形变量;
通过测试防冲支架所吸收的能量,确定防冲支架失稳的受力和防冲支架失稳的形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包括:
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一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一措施;或者,
在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中存在部分不稳定的支护结构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二措施;或者
在所述巷道围岩不稳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稳定且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二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二措施;或者
在其他情况下,确定巷道安全等级为第三等级,巷道安全补充措施为第三措施。
9.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巷道围岩的震动速度、应变和应力与所述巷道围岩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一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支护结构位于巷道表层;
第三监测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第二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形变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失稳的临界值比较,确定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位于巷道内部空间;
安全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围岩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第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确定巷道安全等级,并基于所述巷道安全等级确定巷道安全补充措施。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的步骤。
11.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06218.0A CN114383717B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AU2022407340A AU2022407340A1 (en) | 2021-12-10 | 2022-12-09 | Rock burst roadway safe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PCT/CN2022/137909 WO2023104184A1 (zh) | 2021-12-10 | 2022-12-09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06218.0A CN114383717B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83717A true CN114383717A (zh) | 2022-04-22 |
CN114383717B CN114383717B (zh) | 2023-11-17 |
Family
ID=81196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06218.0A Active CN114383717B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83717B (zh) |
AU (1) | AU2022407340A1 (zh) |
WO (1) | WO2023104184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04184A1 (zh) * | 2021-12-10 | 2023-06-15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465741A (zh) * | 2023-05-08 | 2023-07-21 |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煤柱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 |
CN116579668A (zh) * | 2023-07-12 | 2023-08-1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切顶自成巷留巷效果测评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35387B (zh) * | 2023-08-08 | 2023-11-14 | 河海大学 | 复杂条件下洞室冲击动力响应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17235461B (zh) * | 2023-11-06 | 2024-01-26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巷道支护等级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780446B (zh) * | 2024-02-26 | 2024-05-28 | 山东焱鑫矿用材料加工有限公司 | 针对煤矿支护的安全性能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18446407A (zh) * | 2024-04-23 | 2024-08-06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一种矿井防冲安全性分类赋权评价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3777A (zh) * | 2013-05-17 | 2013-08-07 |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顶板安全矿压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374655A (zh) * | 2014-11-30 | 2015-02-25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冲击扰动围岩试验设备 |
CN104454010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深井巷道掘进施工动态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与预警方法 |
CN106339798A (zh) * | 2016-08-20 | 2017-01-1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软岩斜井井筒支护体系稳定性评价方法 |
CN109556775A (zh) * | 2018-11-08 | 2019-04-02 | 魏全德 | 一种监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 |
WO2019223389A1 (zh) * | 2018-12-24 | 2019-11-28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巷道围岩支护强度试验装置及强度确定方法 |
CN110779574A (zh) * | 2019-10-30 | 2020-02-11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煤岩动力灾害多系统多参量集成综合预警方法及系统 |
CN112067224A (zh) * | 2020-09-18 | 2020-12-11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 |
CN112431596A (zh) * | 2020-11-26 | 2021-03-02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巷道三级防控方法 |
CN112963202A (zh) * | 2021-02-05 | 2021-06-15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WO2021203491A1 (zh) * | 2020-04-07 | 2021-10-14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采动围岩地压灾害智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
CN113756869A (zh) * | 2021-08-16 | 2021-12-07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81712A (en) * | 1982-11-10 | 1986-04-08 | Perry Huey J | Roof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
DE3337607A1 (de) * | 1983-10-15 | 1985-05-09 | Bergwerksverband Gmbh, 4300 Essen | Verfahren zur gefahrensfrueherkennung bei gebirgsschlaggefaehrdung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
CN104594949B (zh) * | 2015-01-16 | 2016-06-08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锚杆支护巷道围岩的健康诊断方法 |
CN114383717B (zh) * | 2021-12-10 | 2023-11-17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11506218.0A patent/CN114383717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09 WO PCT/CN2022/137909 patent/WO202310418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12-09 AU AU2022407340A patent/AU202240734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3777A (zh) * | 2013-05-17 | 2013-08-07 |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顶板安全矿压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04374655A (zh) * | 2014-11-30 | 2015-02-25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冲击扰动围岩试验设备 |
CN104454010A (zh) * | 2014-12-10 | 2015-03-25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深井巷道掘进施工动态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与预警方法 |
CN106339798A (zh) * | 2016-08-20 | 2017-01-1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软岩斜井井筒支护体系稳定性评价方法 |
CN109556775A (zh) * | 2018-11-08 | 2019-04-02 | 魏全德 | 一种监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 |
WO2019223389A1 (zh) * | 2018-12-24 | 2019-11-28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巷道围岩支护强度试验装置及强度确定方法 |
CN110779574A (zh) * | 2019-10-30 | 2020-02-11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煤岩动力灾害多系统多参量集成综合预警方法及系统 |
WO2021203491A1 (zh) * | 2020-04-07 | 2021-10-14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采动围岩地压灾害智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
CN112067224A (zh) * | 2020-09-18 | 2020-12-11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 |
CN112431596A (zh) * | 2020-11-26 | 2021-03-02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巷道三级防控方法 |
CN112963202A (zh) * | 2021-02-05 | 2021-06-15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CN113756869A (zh) * | 2021-08-16 | 2021-12-07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冲击地压局部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付玉凯: "高冲击韧性锚杆吸能减冲原理及应用",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2, pages 118 - 123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04184A1 (zh) * | 2021-12-10 | 2023-06-15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465741A (zh) * | 2023-05-08 | 2023-07-21 |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防水煤柱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 |
CN116579668A (zh) * | 2023-07-12 | 2023-08-1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切顶自成巷留巷效果测评方法及系统 |
CN116579668B (zh) * | 2023-07-12 | 2023-09-26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切顶自成巷留巷效果测评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2407340A1 (en) | 2024-07-04 |
CN114383717B (zh) | 2023-11-17 |
WO2023104184A1 (zh) | 2023-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83717A (zh) | 冲击地压巷道安全监测方法及装置 | |
Masoudi et al. | Reinforcement selection for deep and high-stress tunnels at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s using ground demand and support capacity approach | |
Zhang et al. |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pre-warning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bolt support in deep roadways of mining districts | |
CN103774700B (zh) | 泛频响函数法检测既有建构筑物下高承台桩完整性的方法 | |
CN115495937B (zh) | 地下工程锚固围岩抗冲吸能支护设计方法 | |
Bucher et al. | Large scale field tests of high‐tensile steel wire mesh in combination with dynamic rockbolts subjected to rockburst loading | |
CN114486572B (zh) | 锚杆支护与防冲支架协同防控冲击地压实验装置及方法 | |
CN115081302B (zh) | 支护构件与硐室围岩接触及相互作用的模拟方法和系统 | |
Wu et al. |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n tunnel roof under blasting disturbance | |
Shen et al. |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arallel joints on the extension length and morphology of blasting cracks | |
CN116399725B (zh) | 锚索动态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 |
CN104007018A (zh) | 一种道路既有声屏障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215442046U (zh) | 用于超大荷载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的模拟试验设备 | |
Shepherd et al. | Instrumentation of roof support for colliery pillar extraction | |
Liu et al. |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roadway in coal mining | |
Zhang et al. | Numerical back-analysis of simulated rockburst field tests by using coupled numerical technique | |
CN114993818A (zh) | 地下工程支护体系综合评价方法及设计方法 | |
Ivanović et al. | Influence of geometry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n the axial vibration of a rock bolt | |
Li et al. |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 on fracture evolution behavior of pre-flawed sandstone under monotonic and multilevel cyclic loading | |
CN112963202A (zh) |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 |
CN115455537A (zh) |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 |
Feng et al. | Effects of interface damage resulting from the separation of layered strata on bolt anchoring systems | |
CN115639604B (zh) | 地下洞室深浅层围岩损伤定量分析方法与系统 | |
Vardar et al. | DEM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iscontinuities on coal mass brittleness | |
RU2698517C1 (ru) | Способ испытания строитель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на податливых опорах с распором при сверхнормативном ударном воздействи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