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5266B - 具有溃压箱支架的车辆保险杠扩展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溃压箱支架的车辆保险杠扩展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75266B CN114375266B CN202080063494.1A CN202080063494A CN114375266B CN 114375266 B CN114375266 B CN 114375266B CN 202080063494 A CN202080063494 A CN 202080063494A CN 114375266 B CN114375266 B CN 1143752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ush
- impact
- extension member
- bracket
- reinforcement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979 retar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33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30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1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 B60R19/1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having folding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保险杠组件,其包括加强梁和溃压箱,该溃压箱具有附接到加强梁的前部。延伸构件附接至加强梁的端部。延伸构件具有相对于加强梁的碰撞面以向后角度设置的前面。冲击支架在延伸构件和溃压箱的后部之间延伸。在经受正面碰撞时,冲击支架支撑延伸构件以减小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之间的向后角度,以便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与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e)要求于2019年7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879,786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公开内容被认为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的冲击能吸收支撑结构,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安装在机动车辆端部的保险杠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经受由政府法规和保险认证所规定的各种碰撞测试,例如用于在车辆上的各种位置处对来自高速和低速碰撞冲击的冲击能量管理和吸收的测试。这些测试的结果可能取决于各个车辆部件和结构设计,包括保险杠组件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车辆保险杠组件的角部加强件。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保险杠组件包括保险杠加强梁和支撑加强梁的端部的溃压箱。保险杠组件的角部加强件可以包括延伸构件和加强延伸构件的冲击支架。延伸构件从加强梁的端部向外侧突出,并且冲击支架连接在延伸构件和相关联的溃压箱之间。延伸构件可以从加强梁向后成角度,以适应车辆的包装空间限制。角部加强件用于在承受与溃压箱重叠的冲击载荷时,例如用于部分地侧向偏置的正面碰撞时,加强保险杠梁的外侧端部。角部加强件还可用于在受冲击物块处为保险杠组件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这可以以基本上均匀或一致的方式将冲击载荷分布在保险杠组件的接触面上。例如,当经受这种冲击时,延伸构件可以过渡成与加强梁对准,以形成均匀接触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保险杠组件包括加强梁和溃压箱,溃压箱具有附接到加强梁的前部。延伸构件附接至加强梁的端部。延伸构件具有相对于加强梁的碰撞面以向后角度设置的前面。冲击支架在延伸构件和溃压箱的后部之间延伸。该冲击支架具有初始抗冲击性高于溃压箱的溃压特性,使得该冲击支架被配置成在经受与物块的正面碰撞时减小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之间的向后角度,该物块至少覆盖延伸构件和溃压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经受正面碰撞时,冲击支架和溃压箱一起被配置为使由冲击支架支撑的延伸构件的外侧部分以比延伸构件的内侧部分更慢的速率向后变形,该内侧部分在溃压箱处或附近附接到加强梁。例如,溃压箱可以在冲击支架的任何向后变形之前向后变形,例如以推迟冲击支架的变形,直到加强梁的纵向范围与延伸构件大致对齐。冲击支架还可以具有设置在延伸构件和溃压箱之间的冲击支架的中间部分处的溃压引发件。溃压引发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冲击支架的中间部分在溃压引发件处向外弯曲,这可以使冲击支架的附接到延伸构件的前端在冲击载荷下以与溃压箱的压缩相对应的速率向后移动,以保持延伸构件和加强梁的对齐。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车辆保险杠组件包括加强梁和附接到加强梁的溃压箱。延伸构件与加强梁的端部联接。冲击支架联接在延伸构件和溃压箱的后部之间。当经受与物块的正面碰撞时,冲击支架和溃压箱被配置成向后变形,使得延伸构件的前面与加强梁的碰撞面大致对齐,从而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用于保险杠组件的角部加强件包括延伸件托架和冲击支架。延伸件托架具有被配置成附接到加强梁的端部的内侧部分。延伸件托架还具有外侧部分,外侧部分具有相对于延伸件托架的内侧部分以一定角度设置的前面,这种布置将前面相对于相应的加强梁的碰撞面以向后角度定位。冲击支架具有前部和后部,前部附接到延伸件托架的外侧部分,后部被配置成附接到支撑相应的加强梁的溃压箱。在经受与延伸件托架重叠的物块的正面碰撞时,冲击支架被配置成支撑延伸构件,使得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之间的向后角度减小。
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的细节。在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说明书之后,其它方面、优点、目的和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保险杠组件的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保险杠组件的主视立体图;
图3是以截面IV截取的图2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端部区段的俯视主视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端部区段的俯视后视立体图;
图5A-5F是图3所示保险杠组件的端部区段的俯视图,示出了由于与可移动的渐进变形障碍物的正面碰撞而产生的溃压的迭代阶段;
图6是图3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端部区段的俯视图,该保险杠组件处于由于与可移动的渐进变形障碍物的正面碰撞而产生的溃压的中间阶段;以及
图7是示出了经受图5A-5F所示冲击的所示保险杠组件的负载和位移的示例性结果的图表。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和其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于车辆12的保险杠组件10,例如图1所示,包括保险杠加强梁14和以与加强梁14的中心大体相等的间距附接到加强梁14的端部18的溃压箱16。保险杠组件10的溃压箱16各自被配置成安装到车架纵梁或车架的其它支撑部分的端部或尖端,以定位加强梁14,使得其横向跨过机动车辆12的前端,例如图1所示。虽然图1所示的保险杠组件10安装在车辆12的前端,但是可以设想保险杠组件及其部件的其它示例可以被使用或以其它方式结合到安装在车辆后端的保险杠组件中。此外,图1所示的具有保险杠组件10的车辆12是乘用车,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所公开的保险杠组件的其它示例可适于不同类型的车辆,例如卡车、公共汽车、运动型多功能车、旅行车、小型货车和其它机动车辆等。
如图2-4所示,保险杠组件10在加强梁14的每个端部18处设置有角部加强件28。角部加强件28包括延伸构件20和用于加强延伸构件20的冲击支架22。延伸构件20从加强梁14的端部18向外突出,并且冲击支架22附接在延伸构件20和相关联的溃压箱16之间。延伸构件20可以从加强梁14向后形成角度,以适应车辆前端处的保险杠面板26后面的包装空间限制。角部加强件28用于在承受与加强梁14和溃压箱16的端部重叠的冲击载荷时,例如用于部分地侧向偏置的正面碰撞等时,加强保险杠组件的外侧端部。
车辆的碰撞测试可以以各种方式和不同的测试标准来管理,例如由诸如保险公路安全协会(IIHS)、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车辆维修的研究咨询等团体开发的那些测试标准。例如,IIHS实施了小重叠刚性障碍物(SORB)测试,该测试提供了在离车辆纵向中心线大约25%的距离处覆盖大约25%的保险杠的碰撞。作为另一示例,可移动的渐进变形障碍物(MPDB)测试还提供至少部分地发生在溃压箱外侧的冲击,例如图5A-5F所示。在这种MPDB测试中,有利的是,将冲击载荷基本上均匀地或一致地分布在保险杠组件的接触面上,例如使由于冲击载荷而纵向进入车辆的侵入距离最小化。
角部加强件28还可用于在受冲击可变形物块处为保险杠组件10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例如,当遭受冲击时,例如与保险杠组件的端部重叠的可变形物块的正面碰撞时,延伸构件20可以过渡到与加强梁14大致对齐,如图6所示,以形成大致均匀的接触面24。该大致均匀的接触面24通过初始冲击力形成在保险杠组件与受冲击物块的交界处,该初始冲击力使得加强梁14的碰撞面14a向后变形并与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大致对齐,如图5C所示。
在图5A-5F所示的示例中,在溃压箱16的长度已经轴向变形或溃压到初始长度的大约80%到60%之后,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与碰撞面14a大致对齐以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24。在其它示例中,该长度可以轴向变形或溃压至初始长度的大约90%至30%,以提供沿着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长度可以轴向变形或溃压至初始长度的大约70%至50%,以提供沿着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长度可以轴向变形或被溃压大致小于初始长度的75%,以提供沿着延伸构件的前面和加强梁的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延伸构件20可以最初以向后角度支撑冲击支架22(图5A),以将延伸构件封装在保险杠面板26后方,其中该向后角度通常限定在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和加强梁14的碰撞面14a之间。在足够大小的撞击力下,如图5B和5C所示,溃压箱16可以在纵向压力下变形并在冲击支架22的任何变形之前向后移动加强梁14。通过溃压箱16初始变形和冲击支架22初始大致保持其形状,迫使延伸构件20相对于加强梁14向前弯曲或枢转,使得加强梁14的纵向范围朝向延伸构件20的纵向范围移动并与其对齐。溃压箱16的这种初始变形减小了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和加强梁14的碰撞面14a之间的向后角度。因此,当冲击力大于阈值力时,向后角度减小并且可以有效地消除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和加强梁14的碰撞面14a之间的向后角度以形成均匀接触面24,如图5C所示。换句话说,冲击支架22具有初始抗冲击性比溃压箱16高的溃压特性,其中应当理解,单个部件的溃压特性通常对应于在施加载荷下的位移特性,例如图7中所示的整个保险杠组件。由于冲击支架的溃压特性具有比溃压箱16高的初始抗冲击性,冲击支架22被配置成支撑延伸构件20的外侧部分,以使外侧部分相对于由溃压箱16支撑的延伸构件20的内侧部分更少地向后位移,这导致延伸构件20的弯曲(在现有角度的点)以减小延伸构件20和加强梁14之间的向后角度。
此外,冲击支架22可以被配置成一旦均匀接触面24大致形成就变形,例如以与溃压箱16的继续变形相对应的方式变形,以便在冲击力继续施加到保险杠组件时保持均匀接触面24,例如图5C-5F所示。为了形成和保持均匀接触面24,溃压箱16和冲击支架22可以被配置成具有用于相应阈值冲击载荷的协作变形特性。因此,换句话说,冲击支架的溃压特性可以具有与溃压箱类似或相应的中等范围的抗冲击性。
保险杠组件10的溃压箱16可以以各种形状和构造实施,并且由不同类型的材料构成,例如钢、铝、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其它材料或其组合。例如,如图2-4所示,溃压箱16具有管状箱部30,该管状箱部诸如通过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附连在前端板32和后端板34之间。溃压箱16的箱部30示出为具有圆角矩形管形状的横截面。溃压箱16的端板32、34可以具有开口38,该开口可以用于组件接近开口或用于布线线束等。后端板34的周边部分限定了车架侧凸缘,该车架侧凸缘设置在溃压箱16的箱部30的后端处并限定该后端。车架侧凸缘被配置成例如通过与延伸穿过后端板34的周边部分的安装孔40接合的紧固件安装到车架纵梁上。前端板32的周边部分限定了附接到加强梁14的向后表面的梁侧凸缘42。梁侧凸缘4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向前突出以形成前端板32的U形横截面,从而包裹在加强梁14的相应的上壁和下壁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边缘和下边缘焊接到加强梁14的上壁和下壁。可以想到,可以使用各种附接技术将溃压箱16安装在加强梁14和车架纵梁之间,例如焊接、粘合剂、紧固件、铆钉或其它附接特征或其组合。此外,应当理解,中间构件,例如垫圈或其它板,可以固定在溃压箱和梁的向后表面之间。
溃压箱16可以包括诸如溃压引发件的特征或构造,以将溃压箱16配置为在经受压缩冲击载荷时期望的变形。如图3和图4所示,溃压箱16包括在矩形管状形状的角部处的溃压引发件44,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溃压箱16的前部处、靠近加强梁14。因此,当经受来自沿着溃压箱16的纵向范围的冲击的压缩力时,溃压引发件44在角部处开始发生初始变形,并且沿着溃压箱16的纵向范围在总体受控且线性的方向上引导向后变形,使得溃压箱16最初以可折叠的方式塌缩,以便有效地缩短溃压箱16的长度,例如图5B和图5C所示。溃压箱16上的溃压引发件44被配置为在溃压箱16上的溃压引发件44处并且在冲击支架22变形之前引发这种变形,例如图5C所示,其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冲击支架22的变形。
关于冲击支架22,冲击支架22用于加强加强梁14的外侧端部,并且同时当经受发生在加强梁14的端部附近的正面碰撞时,为保险杠组件10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24。通常,冲击支架22将在延伸构件20处接收的冲击能量或载荷沿着冲击支架22引导到其在溃压箱16的后部的附接点。如图3和4所示,冲击支架22包括大致平面形状的细长主体46,其基本上竖直定向。细长主体46的前端46a焊接到延伸构件20,细长主体46的后端46b焊接到溃压箱16的后部,既焊接到管状部分30也焊接到后端板34。冲击支架22还具有从冲击支架22的细长主体46的上下边缘向外突出的凸缘48。可以理解,冲击支架可以是管状的,也可以是为角部加强件提供支撑附接的其它可选形状的托架。
冲击支架22定位在保险杠组件10上,以从加强梁14的外侧端部18向后和向内延伸。如图4所示,冲击支架22的前端46a联接到延伸构件20的外侧部分50的后表面,使得冲击支架22向后和向内延伸以将溃压箱16附接到冲击支架22的后端46b。冲击支架22的前附接位置设置在延伸构件20的纵向端54和加强梁14的端部之间的大致中心位置。冲击支架22的后附接位置设置在管状部分30和溃压箱16的后端板34a之间的内角连接处。在所示的示例中,冲击支架22通过焊接固定附接到延伸构件20和溃压箱16;然而,可以设想,在其它示例中,粘合剂、紧固件或能够支撑保险杠组件处的冲击支架的重量的其它附接方式。
冲击支架22被配置成具有纵向刚度,该纵向刚度将承受溃压箱16的初始冲击变形,例如图5B和5C所示。在溃压箱16的初始变形期间,冲击支架22的刚度可以至少大于延伸构件20与加强梁14的连接的抗弯强度。更具体地,冲击支架22支撑从加强梁14的纵向端向外延伸的延伸构件20的外侧部分50。这样,当受到正面碰撞时,冲击支架22被配置成减小延伸构件20的前面和加强梁14的碰撞面之间的向后角度。在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延伸构件20还具有附接到加强梁14的端部18的内侧部分52,使得当与加强梁14形成均匀接触面24时,冲击支架22在弯曲成与延伸构件20的内侧部分52大致对齐或朝向其对齐时支撑延伸构件20的外侧部分50。
冲击支架22还具有设置在细长主体46的中间部分处的溃压引发件36。冲击支架22的溃压引发件36在图4中示出为凹槽结构,其设置在细长主体46的内侧表面并在细长主体46的上和下边缘处的凸缘48之间竖直延伸。冲击支架22的溃压引发件36被配置成在均匀接触面24大致形成之后,使冲击支架22变形。溃压引发件36被配置成使冲击支架22的中间部分在溃压引发件36处向外弯曲。溃压引发件36被配置成使附接到延伸构件20的冲击支架22的前端在冲击载荷下以与溃压箱16的压缩相对应的速率向后移动,以便保持形成均匀接触面24的延伸构件和加强梁14的大致对齐。
冲击支架22可以用铝合金纵向挤出、用钢板辊轧成形、或用纤维增强聚合物拉挤,以及其它可想到的成形方法和材料。同样,延伸构件20可以由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一种形成,并且通过相应的附接方式,例如焊接、粘合剂、紧固件等,附接到加强梁14或与之形成一体。
进一步参考图2-4,延伸构件20包括附接到加强梁14的纵向端部的托架。延伸构件20的内侧部分52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且在加强梁14的端部18处靠着碰撞面14a附接。如图5A所示,延伸构件20的外侧部分50最初相对于延伸构件20的内侧部分52成角度,以将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设置在大致平坦的外侧部分50的前面处)相对于加强梁14的碰撞面14a布置成向后角度。设想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延伸构件可以作为加强梁的整体件向外延伸,使得内侧部分可以与加强梁的端部成一体。延伸构件20还可以具有弯曲凸缘56,其从延伸构件的外侧部分50和内侧部分52的平面部分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向后突出。内侧部分52的弯曲凸缘56可以缠绕在加强梁14的上壁和下壁上,例如图3和4所示,以通过焊接与其附接。
当经受正面碰撞时,如图5B-5F所示,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指向受冲击物块,并且从受冲击物块接收冲击力。当溃压箱16变形以将延伸构件20的前面20a放置成与延伸构件20的内侧部分52大致对齐或朝向大致对齐时,冲击支架22支撑延伸构件20的外侧部分50,该内侧部分与加强梁14的碰撞面14a呈大致平面平行对齐以形成均匀接触面24。均匀接触面24通过沿加强梁和从梁延伸的延伸构件的长度提供连续的前表面而提供具有大致一致深度凹痕的均匀屏障变形,这也反映在图7所示的载荷和位移图表中。
保险杠组件10的加强梁14可以实施化为各种构造和材料,例如钢、铝、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其它材料或其组合。在图示的示例中,例如图2-4所示,加强梁14具有多管形状,其通过连续辊轧成形高强度钢板制造以提供连续梁,该连续梁被切割成一定长度以限定加强梁14的端部。辊轧成形的加强梁14具有两个相邻的管状部分58、60,它们共用加强梁14的公共中心壁62。公共中心壁62基本上平行于加强梁14的上壁和下壁64、66。梁14的管状部分58、60还具有前壁,它们基本上彼此对齐以形成加强梁14的前向面或碰撞面14a(图3)。管状部分58、60的后壁也基本上彼此对齐以基本上形成加强梁14的向后面68(图4)。应当理解,梁的另外的实施例可以呈现来自图示的各种形状和取向,并且可以包括可选的尺寸比例,例如用于梁的不同应用。
此外,加强梁14可形成有形成在梁14的管状部分58、60的每个前壁中的加强肋70,例如图3所示。加强肋70突出到每个管状部分58、60的内部容积中,并且用于强化梁14的向前表面或碰撞面14a。在其他示例中,可以类似地形成保险杠梁,但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加强肋。还考虑到保险杠梁可由不同强度的材料制成,包括具有大约800至2000MPa(即大约120至290ksi)的抗拉强度的AHSS(先进高强度钢)和不同规格的钢板,使得具有大约0.8mm至3.0mm厚的厚度,例如大约1mm至1.5mm。
如图2所示,加强梁14沿加强梁14的纵向范围弯曲,以使中心区段向前突出,当其横向跨过车架时,该突出的曲率与车辆12(图1)的前端设计相对应。在保险杠组件的另外的示例中,纵向曲率半径也可以沿着保险杠梁的长度变化,以进一步适应前端设计。加强梁14的长度通常等于或大于支撑保险杠组件10的溃压箱16的车辆车架纵梁之间的距离。因此,加强梁14的长度可以终止于溃压箱16,例如图2-4所示,或者可以向外延伸超过其它保险杠组件中的溃压箱。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联接”(在其所有形式中,联接、被联接、联接中等)通常意指两个部件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接合。这种附接可以是本质上静止的或本质上可移动的;可以用两个部件和任何附加的中间构件实现,所述中间构件彼此或与两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单个整体;并且可以是永久性的,或者可以是可移除的或可释放的,除非另有说明。
同样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涉及图1中所示的取向。然而,应当理解,除了明确地相反指定的情况之外,可以提供各种替代取向。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和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具体装置和方法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发明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具体描述的实施例进行改变和修改,本发明的原理仅由根据专利法原理解释的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已经以说明性的方式描述了本公开,并且应当理解,已经使用的术语旨在具有描述性词语的性质而不是限制性词语的性质。根据上述教导,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并且本公开可以以不同于具体描述的方式实施。
Claims (24)
1.一种车辆保险杠组件,包括:
加强梁;
溃压箱,其具有附接到所述加强梁的前部;
延伸构件,其附接到所述加强梁的端部,所述延伸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加强梁的碰撞面以向后角度设置的前面;以及
冲击支架,其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在所述延伸构件和所述溃压箱的后部之间延伸,所述细长主体的前端附接至所述延伸构件和所述细长主体的后端附接至所述溃压箱,所述冲击支架具有初始抗冲击性高于所述溃压箱的溃压特性,使得所述冲击支架被配置成在经受与物块的正面碰撞时减小所述延伸构件的所述前面和所述加强梁的所述碰撞面之间的向后角度,所述物块至少覆盖所述延伸构件和所述溃压箱,
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包括溃压引发件,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所述冲击支架的位于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溃压箱之间的中间部分处,并且其中,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使所述冲击支架的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溃压引发件处向外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冲击支架被配置成使得在经受正面碰撞时,所述向后角度减小,以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与所述延伸构件的所述前面和所述加强梁的所述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箱被配置成在所述冲击支架发生任何总体向后变形之前发生向后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延伸构件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具有固定到所述加强梁的向前表面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加强梁的所述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延伸构件的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延伸构件的第一部分以向后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箱被配置成在受到正面碰撞时先于所述冲击支架向后变形,并且其中,所述冲击支架被配置成在所述延伸构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延伸构件的第二部分大致对齐时向后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附接至所述延伸构件的前端和附接至所述溃压箱的后端,并且其中,所述溃压箱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冲击支架的所述后端之间的溃压引发件,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在所述冲击支架变形之前使所述溃压箱在所述溃压引发件处向后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所述细长主体的内侧表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延伸构件包括(i)从所述加强梁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大致平坦部分和(ii)从所述平坦部分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向后突出的弯曲凸缘,并且其中,所述延伸构件的所述前面设置在所述大致平坦部分的前表面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箱附接至所述加强梁的向后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在与所述溃压箱的附接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处附接至所述延伸构件的所述大致平坦部分的后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箱包括箱部、设置在所述箱部的后端处的车架侧凸缘、以及设置在所述箱部的前端处的梁侧凸缘,所述梁侧凸缘附接至所述加强梁的向后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加强梁包括沿着所述加强梁的纵向长度延伸的至少两个管状部分,其中,所述管状部分具有对齐的后壁,并且其中,所述溃压箱附接到所述加强梁的所述对齐的后壁。
13.一种车辆保险杠组件,包括:
加强梁;
溃压箱,其附接到所述加强梁;
延伸构件,其附接到加强梁的端部;以及
冲击支架,其附接在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溃压箱的后部之间,其中,在与物块的正面碰撞下,所述冲击支架和所述溃压箱被配置成向后变形,使得所述延伸构件的前面与所述加强梁的碰撞面大致对齐,以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包括溃压引发件,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所述冲击支架的位于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溃压箱之间的中间部分处,并且其中,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使所述附接至所述延伸构件的冲击支架的前端在冲击载荷下以与所述溃压箱的压缩相对应的速率向后移动,以保持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加强梁的对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在经受正面碰撞时,所述溃压箱被配置成在所述冲击支架发生任何向后变形之前发生向后变形,从而延缓所述冲击支架的变形,直至所述加强梁的纵向范围与所述延伸构件大致对齐,其中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细长主体的内侧表面处,并且被配置成使所述冲击支架的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溃压引发件处向外弯曲。
15.一种用于保险杠组件的角部加强件,所述角部加强件包括:
延伸件托架,其具有(i)内侧部分,所述内侧部分被配置为附接到加强梁的端部,以及(ii)外侧部分,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延伸件托架的内侧部分以一角度设置的前面,所述延伸件托架被配置为将所述前面相对于对应的加强梁的碰撞面以向后角度布置;
冲击支架,其具有附接到所述延伸件托架的所述外侧部分的前部,和被配置成附接到支撑所述对应的加强梁的溃压箱的后部;以及
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包括溃压引发件,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所述冲击支架的位于所述延伸托架与所述溃压箱之间的中间部分处,并且在经受具有至少与所述延伸件托架重叠的物块的正面碰撞时,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使所述冲击支架的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溃压引发件处弯曲,使得冲击支架被配置成支撑所述延伸件托架以减小所述前面与所述碰撞面之间的所述向后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角部加强件,其中,在经受正面碰撞时,所述向后角度减小,以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与所述延伸托架的所述前面和所述加强梁的所述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17.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由溃压箱支撑的保险杠加强梁;
提供延伸构件,所述延伸构件从所述保险杠加强梁的端部向后成角度,并且由在所述延伸构件和所述溃压箱的后部之间延伸的冲击支架所支撑,所述冲击支架具有设置在位于所述冲击支架的中间部分处的溃压引发件;以及
在经受与至少重叠所述延伸构件和所述溃压箱的物块的正面碰撞时,用所述冲击支架支撑所述延伸构件,使得所述溃压引发件使所述中间部分向外弯曲,并且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加强梁的所述碰撞面之间的所述向后角度减小,以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与所述延伸构件的前面和所述加强梁的碰撞面的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18.一种车辆保险杠组件,包括:
加强梁;
溃压箱,其附接到所述加强梁;
延伸构件,其附接到加强梁的端部;以及
冲击支架,其附接在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溃压箱的后部之间,所述冲击支架具有初始抗冲击性高于所述溃压箱的溃压特性,使得所述冲击支架和所述溃压箱被配置成向后变形,使得所述延伸构件的前面与所述加强梁的碰撞面大致对齐,以在受冲击物块处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包括溃压引发件,所述溃压引发件设置在所述冲击支架的位于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溃压箱之间的中间部分处,并且其中,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使所述冲击支架的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溃压引发件处弯曲。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在所述溃压箱的某长度已经轴向变形至大约90%至30%之后,所述冲击支架的溃压特性的较高的初始抗冲击性提供了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在经受正面碰撞时,所述溃压箱被配置成在所述冲击支架发生任何向后变形之前发生向后变形,从而延缓所述冲击支架的变形,直至所述加强梁的纵向范围与所述延伸构件大致对齐,以提供大致均匀的接触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使所述冲击支架的附接至所述延伸构件的前端在冲击载荷下以与所述溃压箱的压缩相对应的速率向后移动,以保持所述延伸构件与所述加强梁的对齐。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具有附接至所述延伸构件的前端和附接至所述溃压箱的后端,并且其中,所述溃压箱包括设置在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冲击支架的所述后端之间的溃压引发件,所述溃压引发件被配置成在所述冲击支架变形之前使所述溃压箱在所述溃压引发件处向后变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溃压箱的前端附接在所述加强梁的向后表面处,并且其中,所述冲击支架在与所述溃压箱的前端间隔开的位置处附接到所述延伸构件的后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加强梁包括沿着所述加强梁的纵向长度延伸的至少两个管状部分,其中,所述管状部分具有对齐的后壁,并且其中,所述溃压箱附接到所述加强梁的所述对齐的后壁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879786P | 2019-07-29 | 2019-07-29 | |
US62/879,786 | 2019-07-29 | ||
PCT/US2020/043929 WO2021021842A1 (en) | 2019-07-29 | 2020-07-29 | Vehicle bumper extension with crush can braci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75266A CN114375266A (zh) | 2022-04-19 |
CN114375266B true CN114375266B (zh) | 2024-06-21 |
Family
ID=7423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63494.1A Active CN114375266B (zh) | 2019-07-29 | 2020-07-29 | 具有溃压箱支架的车辆保险杠扩展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003792A4 (zh) |
CN (1) | CN114375266B (zh) |
WO (1) | WO20210218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123031B1 (fr) * | 2021-05-20 | 2024-08-30 | Psa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absorption à cordons de soudure à sollicitation réduite, pour un véhicule terrestre |
JP7397824B2 (ja) * | 2021-06-18 | 2023-12-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EP4316919A1 (en) * | 2022-08-05 | 2024-02-07 | Constellium Singen GmbH | Side extension for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39513A1 (de) * | 2008-08-23 | 2010-02-25 | Daimler Ag | Träger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
DE102016200983A1 (de) * | 2016-01-25 | 2017-07-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Stoßfängeranordnung mit einem Stoßfängerquer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89629B2 (ja) * | 1997-01-27 | 2002-06-1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の前部構造 |
CN101850752B (zh) * | 2001-09-12 | 2013-02-20 |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带有溃压箱的保险杠 |
CN102180136A (zh) * | 2011-04-28 | 2011-09-14 |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家用轿车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KR101338076B1 (ko) * | 2011-12-15 | 2013-12-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범퍼 빔 조립체 |
KR101316876B1 (ko) * | 2012-07-03 | 2013-10-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범퍼 어셈블리 |
KR20140005544A (ko) * | 2012-07-04 | 2014-01-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듀얼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를 가진 차량 |
WO2014088117A1 (ja) * | 2012-12-07 | 2014-06-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端部構造 |
DE102013000269B4 (de) * | 2013-01-10 | 2017-09-14 |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 Stoßfän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3009946A1 (de) * | 2013-06-13 | 2014-12-1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 Rahmen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3012479A1 (de) * | 2013-07-26 | 2015-01-2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Kraftfahrzeugstruktur mit Crashbox |
US8939480B1 (en) * | 2013-08-15 | 2015-01-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for a bumper rail |
JP6044796B2 (ja) * | 2014-08-29 | 2016-12-14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WO2016046582A1 (en) * | 2014-09-22 | 2016-03-31 | Arcelormittal | Bumper-reinforc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
JP2016112904A (ja) * | 2014-12-10 | 2016-06-23 |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 車体前部構造 |
JP6215891B2 (ja) * | 2015-10-15 | 2017-10-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衝撃吸収部材付き車体構造 |
US9457746B1 (en) * | 2015-11-09 | 2016-10-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for vehicular impacts |
JP2019001391A (ja) * | 2017-06-19 | 2019-01-1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両前部構造 |
-
2020
- 2020-07-29 EP EP20848089.7A patent/EP400379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29 WO PCT/US2020/043929 patent/WO2021021842A1/en unknown
- 2020-07-29 CN CN202080063494.1A patent/CN1143752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39513A1 (de) * | 2008-08-23 | 2010-02-25 | Daimler Ag | Träger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
DE102016200983A1 (de) * | 2016-01-25 | 2017-07-27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Stoßfängeranordnung mit einem Stoßfängerquer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21842A1 (en) | 2021-02-04 |
CN114375266A (zh) | 2022-04-19 |
EP4003792A4 (en) | 2022-10-05 |
EP4003792A1 (en) | 2022-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75266B (zh) | 具有溃压箱支架的车辆保险杠扩展件 | |
EP3197727B1 (en) | Bumper-reinforc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 |
US7735902B2 (en) | Front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 |
US8602483B2 (en) | Vehicle door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 |
US7210717B1 (en) | Lightweight bumper for automobiles | |
US6485072B1 (en) | Bumper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 |
US6179353B1 (en) | High flex bumper with reinforced corner end sections | |
US10252686B2 (en) | Lightweight extruded aluminum bumper | |
US7066508B1 (en) | Bumper cross-section with hinges | |
US20130049397A1 (en) | Door beam assembly with roll formed beam | |
CN109963751B (zh) | 在保险杠梁的若干壁上具有肋的保险杠梁 | |
US11292523B2 (en) | Vehicle structure for managing lateral loads in front crash events | |
US9969431B2 (en) | Double angled rail system for a vehicle | |
US10464609B2 (en) | Small overlap impact countermeasure for vehicle | |
US11242020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10494028B2 (en) |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 |
CN111791819B (zh) | 一件式载荷分配装置 | |
US11713011B2 (en) | Bumper assembly with reinforced impact dispersion plates | |
US20220212616A1 (en) | Beam for front bumper assembly | |
US20240083377A1 (en) | Structure for managing loads during an impact event | |
US20040135384A1 (en) | Bumper assembly | |
US11505251B2 (en) | Vehicle structure for managing lateral loads in front crash events | |
US11851104B2 (en) | Lower control arm mechanism for a small overlap crash | |
WO2024028099A1 (en) | Side extension for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 |
EP1707444A1 (en) | Impact absorb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