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662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662B
CN114374662B CN202111489135.5A CN202111489135A CN114374662B CN 114374662 B CN114374662 B CN 114374662B CN 202111489135 A CN202111489135 A CN 202111489135A CN 114374662 B CN114374662 B CN 114374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target
sent
equipmen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91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4662A (zh
Inventor
刘金朋
吴连朋
任子健
史东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haok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haok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haok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haok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91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4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4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即时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包括: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映射方式。上述方法在不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的前提下,实现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如三维虚拟数字人数据传输等,适合采用即时通信系统(如webrtc),而即时通信系统的现有媒体设备不支持DataChannel(数据通道),无法直接传输三维建模无线网格网络(mesh)数据,因此,需要在即时通信系统中部署支持DataChannel的媒体设备。
由于信令系统并不在即时通信系统的标准内定义,因此媒体设备通常会采用私有信令,就会造成媒体设备与即时通信系统的信令服务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即时通信系统内重新实现媒体设备所要求的信令,使媒体设备与信令服务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然而,在即时通信系统内重新实现信令,会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在不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的前提下,实现信令服务设备与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即时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其中,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包括信令数量以及信令内容的转换方式;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映射方式;
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
上述方案,通过在即时通信系统中增加上述用于转换信令的电子设备,在确定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后,通过该电子设备基于上述目标映射方式转换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交互的信令,从而使信令服务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接收的目标媒体设备的信令,符合信令服务设备的信令要求;目标媒体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接收的信令服务设备的信令,符合目标媒体设备的信令要求,在不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的前提下,实现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即时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该装置包括:
映射方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其中,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包括信令数量以及信令内容的转换方式;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映射方式;
信令转换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另外,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即时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三维重建与交互技术的发展,三维虚拟数字人数据的传输受到广泛关注。三维虚拟数字人数据传输对实时性要求较高,适合采用即时通信系统,而即时通信系统的现有媒体设备不支持DataChannel,无法直接传输三维建模mesh数据,因此,需要在即时通信系统中部署支持DataChannel的媒体设备。
由于信令系统并不在即时通信系统的标准内定义,因此媒体设备通常会采用私有信令,就会造成媒体设备与即时通信系统的信令服务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相关技术中,通过在即时通信系统内重新实现媒体设备所要求的信令,使媒体设备与信令服务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然而,在即时通信系统内重新实现信令,不仅需要对大量信令进行修改,还会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即时通信系统中增加用于转换信令的电子设备,通过该电子设备转换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交互的信令,从而使信令服务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接收的目标媒体设备的信令,符合信令服务设备的信令要求;目标媒体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接收的信令服务设备的信令,符合目标媒体设备的信令要求,在不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的前提下,实现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即时通信系统,包括信令服务设备100以及目标媒体设备200,还包括分别与信令服务设备100、目标媒体设备200连接的电子设备300。
上述电子设备,在确定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后,响应于信令服务设备100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该信令映射为目标媒体设备200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该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200;以及响应于目标媒体设备200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该信令映射为信令服务设备100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该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100。
本实施例对上述信令服务设备100以及目标媒体设备20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且即时通信系统还可包括其他设备,以即时通信系统为HiRTC为例,HiRTC中还包括房间管理设备(BRS),目标媒体设备200可以为Janus服务器(一种支持DataChannel的媒体设备)。
实施中,即时通信系统也可采用除HiRTC之外的其他能够实现即时通信的系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
其中,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包括信令数量以及信令内容的转换方式;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映射方式。
实施中,由于即时通信系统可能关联一个或多个媒体设备,且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媒体设备不固定,因此,上述目标媒体设备可能会发生变化,目标媒体设备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电子设备所采用的目标映射方式是基于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确定的。即,在本实施例中,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了不同的映射方式。
步骤S202: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映射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
本实施例,如果第一设备为信令服务设备,信令服务设备所发送的信令可以是基于外部设备的信令触发的;
如果第一设备为目标媒体设备,目标媒体设备所发送的信令可以是经过数据处理后触发的。
上述方案,通过在即时通信系统中增加上述用于转换信令的电子设备,在确定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后,通过该电子设备基于上述目标映射方式转换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交互的信令,从而使信令服务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接收的目标媒体设备的信令,符合信令服务设备的信令要求;目标媒体设备通过电子设备接收的信令服务设备的信令,符合目标媒体设备的信令要求,在不对即时通信系统造成侵入的前提下,实现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适配。
如上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可能关联一个或多个媒体设备,如数据处理量较多时关联多个媒体设备,数据处理量较少时关联一个媒体设备。
针对于即时通信系统关联一个媒体设备的情况,直接将该媒体设备作为目标媒体设备即可;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于即时通信系统关联多个媒体设备的情况,在上述步骤S201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
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如果即时通信系统关联多个媒体设备,一个信令处理过程只能由一个媒体设备完成。基于此,需要从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出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但不限于如下方式选择目标媒体设备:
1)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随机选择任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示例性的,即时通信系统关联3个媒体设备,分别为媒体设备1、媒体设备2以及媒体设备3。随机选择媒体设备1、媒体设备2或者媒体设备3作为目标媒体设备。
2)按照轮询次序,依次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还是以上述3个媒体设备为例,轮询次序为媒体设备1、媒体设备2以及媒体设备3。针对第一个信令处理过程,选择媒体设备1作为目标媒体设备;针对第二个信令处理过程,选择媒体设备2作为目标媒体设备;针对第三个信令处理过程,选择媒体设备3作为目标媒体设备;针对第四个信令处理过程,选择媒体设备1作为目标媒体设备;针对后续的信令处理过程,参阅上述方式依次进行循环选择,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上述选择目标媒体设备的方式只是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上述方案,针对即时通信系统关联多个媒体设备的场景,通过随机或轮询从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出一个目标媒体设备,从而使本次信令处理过程,只由该目标媒体设备完成。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为一个总信令,上述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可通过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实现: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目标数量,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从所述总信令中确定各信息位置对应的子信息,基于各子信息生成对应的子信令,并将生成的所述目标数量的子信令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媒体设备对应的不同数量的子信令,且各子信令对应总信令的不同信息位置。
基于此,需要先确定目标媒体设备所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中的子信令的目标数量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再从总信令中确定各信息位置对应的子信息,基于各子信息生成对应的子信令。
示例性的,目标映射方式中的目标数量为3,即子信令的数量为3个,子信令1的信息位置为总信令中的第一位置,子信令2的信息位置为总信令中的第二位置,子信令3的信息位置为总信令中的第三位置;基于总信令中的第一位置的子信息生成子信令1,基于总信令中的第二位置的子信息生成子信令2,基于总信令中的第三位置的子信息生成子信令3;子信令1、子信令2以及子信令3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上述方案,由于不同媒体设备对应的不同数量的子信令,且各子信令对应总信令的不同信息位置,因此,通过从总信令中确定各信息位置对应的子信息,基于各子信息精准地生成对应的子信令,从而得到目标媒体设备所需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包括预设数量的子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可通过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实现: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子信令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生成一条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媒体设备对应的不同数量的子信令,且各子信令对应总信令的不同信息位置。
基于此,需要先确定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将子信令中的子信息放在总信令中的对应信息位置上。
示例性的,目标映射方式中的目标数量为3,即子信令的数量为3个,子信令1的信息位置为总信令中的第一位置,子信令2的信息位置为总信令中的第二位置,子信令3的信息位置为总信令中的第三位置;将子信令1中的子信息放在总信令中的第一位置上,将子信令2中的子信息放在总信令中的第二位置上,将子信令3中的子信息放在总信令中的第三位置上,得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上述方案,由于不同媒体设备对应的不同数量的子信令,且各子信令对应总信令的不同信息位置的子信息,因此,根据预设数量的子信令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精准地生成信令服务设备所需的信令。
参阅图3所示,上述信令服务设备分别与采集端、渲染端连接,信令服务设备与采集端、渲染端分别进行信令交互。
本实施例对采集端以及渲染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采集端为配置有图像和/或音频采集装置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相机等;采集端为配置有图像和/或音频渲染装置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VR头显等。
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二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
该步骤S4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02: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信令后,将所述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采集端发送的表征发布的信令生成的。
本实施例,采集端向即时通信系统上传数据之前,需要先与即时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发布交互。
示例性的,采集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发布的信令,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表征发布的信令生成第一信令;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目标媒体设备无法直接解析信令服务设备的第一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一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信令,该第二信令能被目标媒体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二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403: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四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发布应答信令。
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二信令确定的表征发布应答的信令。
本实施例,采集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了表征发布的信令,基于此,即时通信系统需要给采集端回复发布应答信令。
示例性的,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信令服务设备无法直接解析目标媒体设备的第三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三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四信令,该第四信令能被信令服务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四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在上述发布交互完成后,且发布应答信令表征发布成功,采集端需要继续与即时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协商交互。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S4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4: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
其中,所述第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或者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上述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包括采集端所支持传输的数据格式;
上述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包括采集端所能提供的地址,如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端口等。
示例性的,采集端在收到表征发布成功的发布应答信令后,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协商的信令;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表征协商的信令生成第五信令;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目标媒体设备无法直接解析信令服务设备的第五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五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信令,该第六信令能被目标媒体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六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405: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七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八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八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协商结果信令。
其中,所述第七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六信令确定的表征协商结果的信令。
本实施例,采集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了表征协商的信令,基于此,即时通信系统需要给采集端回复协商结果信令。
如上所述,采集端可以发送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对应的,协商结果信令包括目标数据格式;
采集端还可以发送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对应的,协商结果信令包括目标地址。
示例性的,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信令服务设备无法直接解析目标媒体设备的第七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七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信令,该第八信令能被信令服务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八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该示例中采集端安装有媒体客户端(MediaClient,MC),即时通信系统为上述HiRTC,参阅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采集端通过MC向上述BRS设备发送令牌(Token)获取请求。
步骤S502:BRS设备基于Token获取请求,向采集端的MC发送房间标识(roomId)以及BMCS连接信息;
步骤S503:采集端基于roomId以及BMCS连接信息,通过MC向上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加入(join)信令,以使信令服务设备基于join信令加入roomId对应的房间;
步骤S504:信令服务设备在加入上述房间后,向采集端的MC发送加入应答(joinresponse)信令;
步骤S505:采集端通过MC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发布的信令(publish信令);
步骤S506:信令服务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上述表征发布的信令生成的第一信令;
步骤S507: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一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信令后,将该第二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508:目标媒体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第二信令确定的表征发布应答的第三信令;
步骤S509: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三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四信令后,将该第四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510: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第四信令向上述采集端发送发布应答信令;
步骤S511:采集端通过MC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
步骤S512:信令服务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上述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生成的第五A信令;
步骤S513:电子设备响应于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五A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五A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A信令后,将该第六A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514:目标媒体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第六A信令确定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结果的第七A信令;
步骤S515: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七A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七A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A信令后,将该第八A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516: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第八A信令向上述采集端发送数据格式协商结果信令;
步骤S517:采集端通过MC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
步骤S518:信令服务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上述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第五B信令;
步骤S519:电子设备响应于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五B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五B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B信令后,将该第六B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520:目标媒体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第六B信令确定的表征地址协商结果的第七B信令;
步骤S521: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七B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七B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B信令后,将该第八B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522: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第八B信令向上述采集端发送地址协商结果信令。
上述示例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设备间的交互过程,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三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
该步骤S6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602: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九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
其中,所述第九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渲染端发送的表征订阅目标采集端的信令生成的。
本实施例,渲染端向即时通信系统订阅数据之前,需要先与即时通信系统之间进行订阅交互。
示例性的,渲染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订阅的信令,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表征订阅的信令生成第九信令;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目标媒体设备无法直接解析信令服务设备的第九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九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信令,该第十信令能被目标媒体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十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603: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一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二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二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订阅应答信令。
其中,所述第十一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信令确定的表征订阅应答的信令。
本实施例,渲染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了表征订阅的信令,基于此,即时通信系统需要给渲染端回复订阅应答信令。
示例性的,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信令服务设备无法直接解析目标媒体设备的第十一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十一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二信令,该第十二信令能被信令服务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十二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在上述订阅交互完成后,且订阅应答信令表征订阅成功,渲染端需要继续与即时通信系统之间进行协商交互。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S6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4: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目标采集端对应的数据格式协商通知的第十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四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数据格式协商通知信令。
本实施例,上述数据格式协商通知可以为目标采集端的目标数据格式。
示例性的,目标媒体设备在发送表征订阅成功的第十一信令后,生成包含目标采集端对应的数据格式协商通知的第十三信令;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信令服务设备无法直接解析目标媒体设备的第十三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十三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四信令,该第十四信令能被信令服务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十四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605: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
其中,所述第十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的信令生成的。
本实施例,信令服务设备向渲染端发送了数据格式协商通知信令,基于此,渲染端需要给即时通信系统回复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
示例性的,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目标媒体设备无法直接解析信令服务设备的第十五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十五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六信令,该第十六信令能被目标媒体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十六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步骤S605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6: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七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八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
其中,所述第十七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上述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包括渲染端所能提供的地址,如IP地址、端口等。
示例性的,渲染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第十七信令;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目标媒体设备无法直接解析信令服务设备的第十七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十七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八信令,该第十八信令能被目标媒体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十八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607: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九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十信令后,将所述第二十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十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地址协商结果信令。
其中,所述第十九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八信令确定的表征地址协商结果的信令。
本实施例,渲染端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了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基于此,即时通信系统需要给渲染端回复地址协商结果信令。
示例性的,在信令服务设备与目标媒体设备之间的信令不适配时,信令服务设备无法直接解析目标媒体设备的第十九信令,基于此,电子设备将该第十九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十信令,该第二十信令能被信令服务设备解析,因此将该第二十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该示例中渲染端安装有MC,即时通信系统为上述HiRTC,参阅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渲染端通过MC向上述BRS设备发送令牌(Token)获取请求。
步骤S702:BRS设备基于Token获取请求,向渲染端的MC发送roomId以及BMCS连接信息;
步骤S703:渲染端基于roomId以及BMCS连接信息,通过MC向上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加入(join)信令,以使信令服务设备基于join信令加入roomId对应的房间;
步骤S704:信令服务设备在加入上述房间后,向渲染端的MC发送加入应答信令;
步骤S705:渲染端通过MC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订阅的信令(subscribe信令);
步骤S706:信令服务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上述表征订阅的信令生成的第九信令;
步骤S707: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九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信令后,将该第十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708:目标媒体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第十信令确定的表征订阅应答的第十一信令;
步骤S709: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十一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二信令后,将该第十二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710: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第十二信令向上述渲染端发送订阅应答信令;
步骤S711:目标媒体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包含目标采集端对应的数据格式协商通知的第十三信令;
步骤S712: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十三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四信令后,将该第十四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713: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第十四信令向上述渲染端发送数据格式协商通知信令;
步骤S714:渲染端通过MC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的信令;
步骤S715:信令服务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上述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的信令生成的第十五信令;
步骤S716:电子设备响应于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十五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六信令后,将该第十六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717:渲染端通过MC向信令服务设备发送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
步骤S718:信令服务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上述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第十七信令;
步骤S719:电子设备响应于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十七信令转换为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八信令后,将该第十八信令发送给目标媒体设备;
步骤S720:目标媒体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基于第十八信令确定的表征地址协商结果的第十九信令;
步骤S721: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该第十九信令转换为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十信令后,将该第二十信令发送给信令服务设备;
步骤S722:信令服务设备基于该第二十信令向上述渲染端发送地址协商结果信令。
上述示例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设备间的交互过程,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如图8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800,包括:
映射方式确定模块801,用于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其中,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包括信令数量以及信令内容的转换方式;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映射方式;
信令转换模块802,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多个媒体设备,则数据处理装置800还包括设备选择模块803,用于:
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随机选择任一个目标媒体设备;或者
按照轮询次序,依次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为一个总信令,信令转换模块8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目标数量,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从所述总信令中确定各信息位置对应的子信息,基于各子信息生成对应的子信令,并将生成的所述目标数量的子信令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包括预设数量的子信令,信令转换模块8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子信令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生成一条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令转换模块802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信令后,将所述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采集端发送的表征发布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四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发布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二信令确定的表征发布应答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令转换模块802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或者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七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八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八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协商结果信令;其中,所述第七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六信令确定的表征协商结果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令转换模块802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九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九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渲染端发送的表征订阅目标采集端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一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二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二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订阅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第十一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信令确定的表征订阅应答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令转换模块802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目标采集端对应的数据格式协商通知的第十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四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数据格式协商通知信令;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的信令生成的。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令转换模块802还用于:
在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七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八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七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九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十信令后,将所述第二十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十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地址协商结果信令;其中,所述第十九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八信令确定的表征地址协商结果的信令。
由于该装置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装置,并且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
上述存储器9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902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存储器9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902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存储器902和处理器901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9中以存储器902和处理器901之间通过总线903连接,总线903在图9中以粗线表示,所述总线9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所述存储器902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901执行下列过程:
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其中,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包括信令数量以及信令内容的转换方式;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映射方式;
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多个媒体设备,则处理器901还执行:
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随机选择任一个目标媒体设备;或者
按照轮询次序,依次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为一个总信令,处理器901具体执行: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目标数量,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从所述总信令中确定各信息位置对应的子信息,基于各子信息生成对应的子信令,并将生成的所述目标数量的子信令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包括预设数量的子信令,处理器901具体执行: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子信令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生成一条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具体执行: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信令后,将所述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采集端发送的表征发布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四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发布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二信令确定的表征发布应答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执行:
在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或者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七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八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八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协商结果信令;其中,所述第七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六信令确定的表征协商结果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具体执行: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九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九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渲染端发送的表征订阅目标采集端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一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二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二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订阅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第十一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信令确定的表征订阅应答的信令。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执行:
在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目标采集端对应的数据格式协商通知的第十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四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数据格式协商通知信令;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的信令生成的。
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01还执行:
在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七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八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七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九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十信令后,将所述第二十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十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地址协商结果信令;其中,所述第十九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八信令确定的表征地址协商结果的信令。
由于该电子设备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电子设备,并且该电子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方法相似,因此该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可读存储介质。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即时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一个或多个媒体设备;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为HiRTC,所述媒体设备为Janus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其中,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包括信令数量以及信令内容的转换方式;媒体设备的不同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映射方式;
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即时通信系统中的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或者,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为一个总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目标数量,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从所述总信令中确定各信息位置对应的子信息,基于各子信息生成对应的子信令,并将生成的所述目标数量的子信令确定为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若所述第一设备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且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则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包括预设数量的子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映射方式中的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
根据所述预设数量的子信令以及各子信令的信息位置,生成一条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多个媒体设备,则在确定所述即时通信系统关联的目标媒体设备的设备类型对应的目标映射方式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随机选择任一个目标媒体设备;或者
按照轮询次序,依次从所述多个媒体设备中选择一个目标媒体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信令后,将所述第二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采集端发送的表征发布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四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发布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二信令确定的表征发布应答的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的信令,或者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七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八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八信令向所述采集端发送协商结果信令;其中,所述第七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六信令确定的表征协商结果的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九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九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渲染端发送的表征订阅目标采集端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一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一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二信令后,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二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订阅应答信令;其中,所述第十一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信令确定的表征订阅应答的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十二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目标采集端对应的数据格式协商通知的第十三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三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四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四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四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数据格式协商通知信令;
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五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五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六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五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数据格式协商应答的信令生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基于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信令转换为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信令,并将所述目标格式的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十六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之后,响应于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发送的第十七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七信令转换为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十八信令后,将所述第十八信令发送给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七信令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渲染端发送的表征地址协商的信令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发送的第十九信令,在基于所述目标映射方式将所述第十九信令转换为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对应的目标格式的第二十信令后,将所述第二十信令发送给所述信令服务设备,以使所述信令服务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十信令向所述渲染端发送地址协商结果信令;其中,所述第十九信令是所述目标媒体设备基于所述第十八信令确定的表征地址协商结果的信令。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89135.5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374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135.5A CN114374662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135.5A CN114374662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662A CN114374662A (zh) 2022-04-19
CN114374662B true CN114374662B (zh) 2023-12-01

Family

ID=8114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9135.5A Active CN114374662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466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9149A2 (en) * 2001-11-02 2003-05-07 Acme Packe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witched network and a packet network
CN101527704A (zh) * 2008-03-05 2009-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信令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02722A (zh) * 2009-10-28 2010-05-0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融合多业务的多媒体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11258762A (zh) * 2020-01-15 2020-06-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动态周期的媒体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
CN113132376A (zh) * 2021-04-14 2021-07-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46808A (zh) * 2021-08-12 2021-12-03 杭州网易智企科技有限公司 线上会议的融合通信方法、网关、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8439B2 (en) * 2010-08-03 2015-02-17 F5 Networks, Inc. Mediating method and system between signaling network peers
CN106161179B (zh) * 2015-03-26 2019-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页的实时通信的媒体处理方法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09149A2 (en) * 2001-11-02 2003-05-07 Acme Packe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witched network and a packet network
CN101527704A (zh) * 2008-03-05 2009-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信令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02722A (zh) * 2009-10-28 2010-05-0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融合多业务的多媒体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11258762A (zh) * 2020-01-15 2020-06-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动态周期的媒体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
CN113132376A (zh) * 2021-04-14 2021-07-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46808A (zh) * 2021-08-12 2021-12-03 杭州网易智企科技有限公司 线上会议的融合通信方法、网关、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rnetworking gateway between webRTC to SIP to integrate real-time audio video communication;Shreya G P et al.;IEEE;全文 *
real-time communication in the web:Issue,achievements,and ongoing standardization efforts;Salvatore Loreto et al.;IEEE;全文 *
基于网页实时通讯技术的移动终端视频会议SDK实现;崔梦菲;《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662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9880A (zh) 一种联邦学习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789432B (zh) Usb设备驱动方法和系统
EP285437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terminal in home network and home network
JP2013128276A5 (zh)
US89039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ntents using information of group change in content oriented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3401946B (zh) Http上传加速方法和系统
WO2016146011A1 (zh) 一种创建虚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方法、系统及管理系统
US100209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of vehicle
US9848067B2 (en) Managing sequence values with added headers in computing devices
CN113422818B (zh) 一种数据级联传输方法、系统及节点设备
EP26895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al-time images
KR101809365B1 (ko) M2M/IoT 플랫폼에서 MQTT 프로토콜을 활용한 메시지 단편화 방법
CN107181794B (zh) 基于dimse消息发送与接收的dicom网络传输方法
CN103731424B (zh) 一种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37466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81940A (zh) 一种基于netconf协议的hello报文交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24347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11371829A (zh) 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7370731B (zh) 基于自然语言实现不同应用之间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JP5162686B2 (ja) Dmクライアントからオブジェクトを取り出す方法及びそれに関する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
CN105119968A (zh) 一种图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10347A (zh) 监控服务器、解析服务器、请求设备及节点选择方法
CN110752010B (zh) 医学影像存储系统
CN109962962B (zh) 一种套接字socket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CN107395583B (zh) 基于自然语言实现不同应用之间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