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012A -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012A
CN114374012A CN202210036987.7A CN202210036987A CN114374012A CN 114374012 A CN114374012 A CN 114374012A CN 202210036987 A CN202210036987 A CN 202210036987A CN 114374012 A CN114374012 A CN 114374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display
shell
battery cell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69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振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ze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ze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ze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ze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369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4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4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0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8Cells or batteries combined with indicating means for exter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e.g. by change of colour or of ligh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包括:壳体,内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电芯;连接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电芯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的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状态数据,生成显示信息;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显示信息。本发明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实现在锂电池更换到汽车上时,将锂电池内部的各个电芯的情况显示给用户,用户无需通过其他专业工具即可知晓锂电池的状态,为用户的锂电池更换提供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在汽车使用一定时间或行驶一定距离后,为保证汽车的性能,需要对锂电池进行更换,但是在锂电池未更换到汽车上时,无法对锂电池性能进行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实现在锂电池更换到汽车上时,将锂电池内部的各个电芯的情况显示给用户,用户无需通过其他专业工具即可知晓锂电池的状态,为用户的锂电池更换提供便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包括:
壳体,内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电芯;
连接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
电芯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的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
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状态数据,生成显示信息;
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显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电芯检测模块,包括:
多个电压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电流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应变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最外侧两个所述电芯的远离其他的所述电芯的一侧。
优选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长条形容纳槽,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体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内;
两条相互平行的导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中部相对的两侧面;
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对应所述导槽的侧面;所述滑块在所述导槽内滑动;
两个对称设置的防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未设置所述滑块的两个侧面;
两个防尘板容纳腔,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的未设置所述导槽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防尘板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防尘容纳腔内。
优选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两个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一侧;
接线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在所述接线体对应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触点;
两个接线柱,设置在所述接线体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电芯组成的电芯阵列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接线体内部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第二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
两个第三触点,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的两侧;在所述连接体内部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
两个限位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的另外的未设置所述第三触点的两侧,用于与电池连接转接装置的容置体的卡接腔内设置的限位机构配合将所述连接体卡接至所述电池连接转接装置;
两组导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两侧;
两组环形导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且与所述导柱一一对应;所述导柱套设在所述环形导槽内,在所述环形导槽的槽底和所述导柱之间设置有弹簧。
优选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齿条导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显示模块的一端的侧面,用于与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的齿轮啮合;
所述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包括:所述齿轮和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
优选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接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连接体是否被接入卡接腔内;
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显示模块旁;
所述处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通过光传感检测到环境光时,通过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确定所述连接体是否被接入所述卡接腔;
当未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获取壳体内的电芯的分布阵列图;
通过所述电芯检测模块获取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的分析结果;
基于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各个电芯对应的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
将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分布阵列图上各个电芯的标示位置,形成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图像;
其中,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的分析结果,包括:
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提取规则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基于多个所述第一特征值构建第一状态向量;
将所述第一状态向量与所述第一分析库内各个第一分析向量进行匹配;
获取与所述第一状态向量匹配的所述第一分析向量对应关联的所述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提取规则包括:提取各个电芯的电压值、电量、温度值、应变值。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所述连接体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获取接入的卡接腔的编号;
通过所述电芯检测模块获取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和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二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第二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一显示模板,将所述卡接腔的编号和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一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二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图像。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时,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连接关系和各个所述电芯的电压值,确定所述锂电池的电压值;
和/或,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连接关系和各个所述电芯的电流值,确定所述锂电池的电流值;
和/或,
将所述电芯的应变值的平均值以及应变值的方差,作为所述锂电池的应变数据;
和/或,
将所述电芯的温度值的平均值以及温度值的方差,作为所述锂电池的温度数据。
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所述连接体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异常电芯库,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电芯;
当存在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的分析结果;
基于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各个电芯对应的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二显示模板,将所述卡接腔的编号、所述第一显示图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二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三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三显示图像。
优选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连接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情况;
所述处理器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未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通过所述连接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情况是否发生改变;
当发生改变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和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二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第二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三显示模板,将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三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四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四显示图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的连接体与壳体接合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壳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
壳体1,内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电芯2;
连接体3,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一侧;
电芯检测模块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用于检测所述壳体1内的各个电芯2的状态数据;
处理模块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电芯检测模块4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状态数据,生成显示信息;
显示模块6,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远离所述连接体3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5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显示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锂电池在汽车内的安装方式为:通过将多个锂电池插接至汽车的电池连接机构8;电池连接机构8上设置多个连接槽81,连接槽81内设置有与连接体3连接的机构,通过连接体3将锂电池接入电池连接机构8上,通过电池连接机构8将多个锂电池连接构建为汽车的能源阵列;在锂电池更换到汽车上时,通过盖板将锂电池的设置位置进行封盖;封盖和电池连接机构8位于锂电池的两端,再锂电池的显示模块6的一端进行封盖。电池连接转换装置7包括:伸缩机构72和容置体71,容置体71设置有卡接腔73;卡接腔73内设置限位机构74;伸缩机构72收缩或伸长带动容置体71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连接体3与电池连接机构8的通路的通断;
电芯检测模块4、处理模块5和显示模块6作为电芯2检测系统的核心部件;电芯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各个电芯2的状态数据;状态数据包括: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电阻、表面应变其中一种或多种结合;处理器通过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生成显示信息,然后通过显示模块6显示出来;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显示各个电芯2的状态数据,例如:列表的第一行为编号0001的电芯2的状态数据,电压为4.20V、电流为0、温度为20摄氏度,列表的第二行为编号0002的电芯2的状态数据,电压为4.19V、电流为0、温度为20摄氏度,依次类推;也可以通过显示模块6显示状态,将电池状态分为良好、电量低等,状态良好时显示为绿色字体;电量低采用黄色字体显示;当存在异常电芯2时,采用红色字体显示,并显示异常电芯2的编号;也可以采用评分规则对各个电芯2的性能进行评分,显示对应的评分值。
在锂电池内配置电芯检测系统,对电芯2的状态进行检测,实现了用户将新的锂电池更换到汽车上时通过电芯检测系统确定更换的锂电池的状态以及对应需要更换的锂电池的状态,为用户的锂电池更换提供了便捷,防止更换的锂电池的性能比不上需要更换的锂电池的性能。通过电芯检测系统,当用户打开汽车电池区的盖板时,可以直接通过显示模块6确定需要更换的锂电池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检测模块4,包括:
多个电压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电芯2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电流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电芯2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应变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2之间、最外侧两个所述电芯2的远离其他的所述电芯2的一侧;通过应变检测单元检测各个电芯2是否发生形变,以及形变的程度。此外,还可以设置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电阻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各个电芯2的温度、湿度及电阻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长条形容纳槽16,开设在所述壳体1的一侧;所述连接体3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16内;
两条相互平行的导槽17,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16中部相对的两侧面;
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36,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3的对应所述导槽17的侧面;所述滑块36在所述导槽17内滑动;
两个对称设置的防尘板37,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3的未设置所述滑块36的两个侧面;
两个防尘板37容纳腔,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16的未设置所述导槽17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防尘板37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防尘容纳腔18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长条形容纳槽16设置的导槽17与连接体3设置的滑块36相互配合实现了连接体3再长条形容纳槽16内的上下平移,为使连接体3接入电池连接转接装置7的卡接腔73内时,可以随着电池连接转换装置7的上下动作,从而接入能源阵列和从能源阵列中移除,进而实现了在汽车中设置备用锂电池,实现当有一个锂电池异常时,可以通过电池连接转换装置7将能源阵列中的异常锂电池移除并接入备用锂电池,实现不影响汽车行驶的能源阵列的调整。防尘板37与防尘板37容纳腔相配合,保证连接体3在长条形容纳槽16内移动时灰尘不会进入壳体1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两个第一触点34,设置在所述连接体3的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的一侧;
接线体11,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连接体3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在所述接线体11对应所述第一触点3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触点;
两个接线柱,设置在所述接线体11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电芯2组成的电芯2阵列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接线体11内部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第二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
两个第三触点32,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3的位于所述壳体1外的一端的两侧;在所述连接体3内部所述第一触点34和所述第三触点32一一对应电连接;当连接体3接入容置体71的卡接腔73内时,第三触点32用于与电池连接机构8的连接槽81的内壁设置的第四触点82接触;实现了锂电池接入电池连接机构8,进而接入汽车的能源阵列;
两个限位凹槽31,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3的位于所述壳体1外的一端的另外的未设置所述第三触点32的两侧,用于与电池连接转接装置7的容置体71的卡接腔73内设置的限位机构74配合将所述连接体3卡接至所述电池连接转接装置7;
两组导柱33,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3的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一端的两侧;
两组环形导槽12,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且与所述导柱33一一对应;所述导柱33套设在所述环形导槽12内,在所述环形导槽12的槽底和所述导柱33之间设置有弹簧1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当更换锂电池时,只需从汽车的一侧,打开封盖,将需要更换的锂电池取出,将更换的锂电池插入;当完全插入后,锂电池的连接体3通过限位凹槽31与卡接腔73内的限位机构74接合,第三触点32与第四触点82结合;第一触点34与第二触点接合;形成输电通路,输电通路从电芯2到接线柱,然后再有第二触点传输至第一触点34,最后经由第三触点32传输至第四触点82;当电池连接转接装置7带动连接体3向远离所述接线体11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触点34与第二触点断开,第三触点32与第四触点82断开,将输电通路断开,从而将锂电池从能源阵列中移除;此外,根据锂电池在能源阵列中的连接关系,当连接关系为串联时,在容置体71上方或下方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五触点,当第三触点32与第四触点82断开后需要将第五触点和第四触点82接合,实现两个第四触点82的短接,保证能源阵列中其他锂电池的连接的有效;当为并联时,就无需设置第五触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齿条导轨14,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靠近所述显示模块6的一端的侧面,用于与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的齿轮15啮合;
所述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包括:所述齿轮15和与所述齿轮15传动连接的电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将锂电池插入汽车下部时,壳体1上的齿条导轨14与汽车上设置的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的齿轮15啮合,当啮合后通过电机的转动可以直接带动锂电池往电池连接机构8方向移动,进而实现锂电池插接到电池连接机构8上;当需要将锂电池取出时,电机转动通过齿轮15带动壳体1向外移出,方便用户将锂电池从安装位置拔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接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连接体3是否被接入卡接腔73内;可以通过在第限位凹槽31内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式,进行是否接入的检测;即当连接体3接入卡接腔73内时,限位机构74给予限位凹槽31以压力,压力被压力传感器感知,进而确定接入;
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且位于所述显示模块6旁;
所述处理模块5执行如下操作:
当通过光传感检测到环境光时,通过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确定所述连接体3是否被接入所述卡接腔73;
当未被接入所述卡接腔73时,获取壳体1内的电芯2的分布阵列图;
通过所述电芯检测模块4获取各个电芯2的状态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2的分析结果;
基于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各个电芯2对应的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
将各个所述电芯2的所述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分布阵列图上各个电芯2的标示位置,形成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6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图像;
其中,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2的分析结果,包括:
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提取规则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基于多个所述第一特征值构建第一状态向量;
将所述第一状态向量与所述第一分析库内各个第一分析向量进行匹配;
获取与所述第一状态向量匹配的所述第一分析向量对应关联的所述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提取规则包括:提取各个电芯2的电压值、电量、温度值、应变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在显示模块6旁的光传感是否检测到环境光,确定用户是否需要对锂电池的状态进行确定,当确定用户对锂电池的状态进行确定时,需要对锂电池是否已接入汽车中,即接入电池连接转接装置7的容置体71的卡接腔73中,当未插入时通过将电芯2的分析结果对应的第一显示图标直接映射在电芯2的分布阵列图上,实现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电芯2的情况,有助于用户对更换的锂电池的挑选;分布阵列图即根据锂电池内的电芯2的排布制成,每个电芯2都在分布阵列图上对应有对应的位置;其中,第一显示图标可以为圆形图标,从外圈至内圈分为电压显示区、温度显示区、湿度显示区、应力显示区,以及位于中部的电量显示区;电量显示区采用百分比电量显示的方式进行显示,电压显示区可以采用区域填充显示法,例如定义电压显示区的一条经过圆心的线段为起点线段,环绕一周后为终点,按照与圆心的连线与起点线段的角度等分为N份,对应的显示区间定义为1.5V至5V,根据电压的大小,确定显示的终点位置,将显示的终点位置与起点线段之间的填充进颜色;该颜色根据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可以具体根据分析结果与填充颜色表确定,例如3.4V至4.2V对应的分析结果中电压为良好,对应的颜色为绿色;3.0V至3.4V对应的分析结果中电压为较低,对应的颜色为黄色;温度显示区、湿度显示区、应力显示区的显示方式与电压显示区相同。
将所述第一状态向量与所述第一分析库内各个第一分析向量进行匹配;可以采用计算第一状态向量与第一分析向量的相似度的方式进行匹配;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68295770000121
式中,P为相似度,Zi为第一状态向量的第i个数据值;Fi为第一分析向量的第i个数据值;n为第一状态向量和第一分析向量各自的数据总数;
当第一分析向量与第一状态向量的相似度超过预设的相似度阈值且为第一分析库中最大时,确定第一分析向量与第一状态向量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执行如下操作:
当所述连接体3被接入所述卡接腔73时,获取接入的卡接腔73的编号;
通过所述电芯检测模块4获取各个电芯2的状态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和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二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第二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一显示模板,将所述卡接腔73的编号和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一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二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6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当接入卡接腔73时,说明锂电池正被使用,应该对锂电池的整体状态进行分析显示,以方便用户将锂电池与其他正被使用的锂电池进行数据比较。其中,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与根据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2的分析结果的方法相同,即对锂电池的状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第二状态向量,将第二状态向量与第二分析库中的各个第二分析向量匹配,获取匹配符合项对应关联的分析结果;第二显示图标也可以设计为圆形,从外圈至内圈分为电压显示区、温度显示区、湿度显示区、应力显示区,以及位于中部的电量显示区;第二显示图标在第一显示模板中的位置为中心;卡接腔73的编号在第一显示模板中的位置为左上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时,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连接关系和各个所述电芯2的电压值,确定所述锂电池的电压值;例如:各个电芯2的连接关系为串联时,锂电池的电压值为所有电芯2的电压值的和值;
和/或,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连接关系和各个所述电芯2的电流值,确定所述锂电池的电流值;例如:各个电芯2的连接关系为串联时,锂电池的电流值为所有电芯2的电流值的平均值;
和/或,
将所述电芯2的应变值的平均值以及应变值的方差,作为所述锂电池的应变数据;此外,还可以提取最大应变值记录在应变数据中;
和/或,
将所述电芯2的温度值的平均值以及温度值的方差,作为所述锂电池的温度数据;此外,还可以提取最大温度值记录在温度数据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5执行如下操作:
当所述连接体3被接入所述卡接腔73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异常电芯2库,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电芯2;
当存在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2的分析结果;
基于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各个电芯2对应的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二显示模板,将所述卡接腔73的编号、所述第一显示图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二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三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6显示所述第三显示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锂电池在汽车上使用时,进一步可以确定锂电池中是否异常电芯2,当存在异常电芯2的情况,可以在显示图像中将各个电芯2的第一显示图标也显示,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的不同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电芯2了;卡接腔73的编号位于第三显示图像的左上角,第二显示图标位于第三显示图像的中心,第一显示图标根据电芯2的分布阵列图显示在第三显示图像的下部且位于第二显示图标下方;采用这种显示方式时,第三显示图像中的第二显示图标相较于第二显示图像中的第二显示图标的大小要小;此外,第三显示图像可以由两张显示画面构成,一张与第二显示图像相同,一张与第一显示图像相同,即通过将第一显示图像和第二显示图像循环显示的方式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还包括:
连接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点34和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情况;可以通过在第一触点34或第二触点上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式进行连接情况的确定;
所述处理器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未被接入所述卡接腔73时,通过所述连接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触点34和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情况是否发生改变;
当发生改变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2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和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二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第二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三显示模板,将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三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四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6显示所述第四显示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未接入汽车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拨动连接体3的方式,使显示模块6显示锂电池接入汽车后的显示图像,即第四显示图像,方便用户在更换前有与在汽车上使用锂电池显示图像直观对比的数据;第四显示图像与第二显示图像的区别只是在于没有卡接腔73的编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电芯;
连接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
电芯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的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
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状态数据,生成显示信息;
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显示所述显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检测模块,包括:
多个电压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电流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应变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最外侧两个所述电芯的远离其他的所述电芯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长条形容纳槽,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体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内;
两条相互平行的导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中部相对的两侧面;
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对应所述导槽的侧面;所述滑块在所述导槽内滑动;
两个对称设置的防尘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未设置所述滑块的两个侧面;
两个防尘板容纳腔,分别设置在所述长条形容纳槽的未设置所述导槽的两个侧壁上,所述防尘板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防尘容纳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一侧;
接线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在所述接线体对应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触点;
两个接线柱,设置在所述接线体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电芯组成的电芯阵列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接线体内部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第二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
两个第三触点,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的两侧;在所述连接体内部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一一对应电连接;
两个限位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的另外的未设置所述第三触点的两侧,用于与电池连接转接装置的容置体的卡接腔内设置的限位机构配合将所述连接体卡接至所述电池连接转接装置;
两组导柱,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体的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的两侧;
两组环形导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且与所述导柱一一对应;所述导柱套设在所述环形导槽内,在所述环形导槽的槽底和所述导柱之间设置有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齿条导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显示模块的一端的侧面,用于与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的齿轮啮合;
所述汽车电池辅助插拔装置包括:所述齿轮和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连接体是否被接入卡接腔内;
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显示模块旁;
所述处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通过光传感检测到环境光时,通过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确定所述连接体是否被接入所述卡接腔;
当未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获取壳体内的电芯的分布阵列图;
通过所述电芯检测模块获取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的分析结果;
基于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各个电芯对应的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
将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分布阵列图上各个电芯的标示位置,形成第一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一显示图像;
其中,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的分析结果,包括:
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提取规则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基于多个所述第一特征值构建第一状态向量;
将所述第一状态向量与所述第一分析库内各个第一分析向量进行匹配;
获取与所述第一状态向量匹配的所述第一分析向量对应关联的所述分析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提取规则包括:提取各个电芯的电压值、电量、温度值、应变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所述连接体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获取接入的卡接腔的编号;
通过所述电芯检测模块获取各个电芯的状态数据;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和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二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第二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一显示模板,将所述卡接腔的编号和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一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二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二显示图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时,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连接关系和各个所述电芯的电压值,确定所述锂电池的电压值;
和/或,
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连接关系和各个所述电芯的电流值,确定所述锂电池的电流值;
和/或,
将所述电芯的应变值的平均值以及应变值的方差,作为所述锂电池的应变数据;
和/或,
将所述电芯的温度值的平均值以及温度值的方差,作为所述锂电池的温度数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所述连接体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异常电芯库,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电芯;
当存在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一分析库,确定各个电芯的分析结果;
基于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一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各个电芯对应的当前状态的第一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二显示模板,将所述卡接腔的编号、所述第一显示图标和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二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三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三显示图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检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连接情况;
所述处理器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未被接入所述卡接腔时,通过所述连接检测模块确定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的连接情况是否发生改变;
当发生改变时,基于各个所述电芯的状态数据,确定锂电池的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锂电池的状态数据和预设的第二分析库,确定所述锂电池的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分析结果和预设的分析结果与第二显示图标的对应表,确定第二显示图标;
获取预设的第三显示模板,将所述第二显示图标映射至所述第三显示模板的对应位置,生成第四显示图像;
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第四显示图像。
CN202210036987.7A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Withdrawn CN114374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6987.7A CN114374012A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6987.7A CN114374012A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012A true CN114374012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43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6987.7A Withdrawn CN114374012A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40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0055A (zh) * 2022-05-31 2022-08-05 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前端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0055A (zh) * 2022-05-31 2022-08-05 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前端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60055B (zh) * 2022-05-31 2024-05-10 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前端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9110B2 (en) Charging case for earbuds and interchangeable,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08316771B (zh) 一种具有电池更换及触屏保护功能的智能锁
CN114374012A (zh) 一种具有电芯检测系统的快充锂电池
JP6067341B2 (ja) 充電装置
CN201353758Y (zh) 电动工具以及电动工具和电池包的组合
CN109334513A (zh)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
CN217364803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电池装置
CN107683539B (zh) 电池模块、包括这种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包括这种电池组的车辆
JP3440899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CN215415789U (zh) 一种精准调控锂电池组能量回馈充放电测试辅助机构
EP4131533A2 (en) Portable secondary battery
CN206117218U (zh) 一种移动电源
US10205199B2 (en) Portable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CN207910535U (zh) 车载充电器
CN112895934A (zh) 以分离方式储存电池的整合箱体
JP4269240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02468661B (zh) 充电器
CN210323342U (zh) 一种在线电流监测电流表校验装置
CN106108291B (zh) 一种手环
CN220796923U (zh) 一种分离式锂电池
CN211183491U (zh)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
CN205248842U (zh) 一种多接头充电器
CN220367395U (zh) 一种电池膨胀检测装置
US20140140032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unit
CN216958327U (zh) 一种多组合低温使用锂离子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