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3622A -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3622A
CN114373622A CN202011096042.1A CN202011096042A CN114373622A CN 114373622 A CN114373622 A CN 114373622A CN 202011096042 A CN202011096042 A CN 202011096042A CN 114373622 A CN114373622 A CN 114373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re twisting
drive
clamp
tw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60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E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E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E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E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60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3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3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3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扭线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壳体和至少一个扭线夹,所述扭线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连接,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从而实现自动扭线,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扭线导致产品伤害且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线圈是充电器或电感等设备的重要元件,在生产中,待处理的线圈上设有多股线束,每股线束包括多根电线,容易松散,在下一工序之前需要将每股线束分别扭紧。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线圈产品采用了人工扭线的方式,人工扭线可能会给产品带来伤害,同时人力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能够避免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扭线导致给产品伤害且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应用于待处理线圈,所述扭线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壳体和至少一个扭线夹,所述扭线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连接;所述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扭线夹包括夹线部和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则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扭线夹还包括按钮和连杆,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夹线部,当所述按钮按下时,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夹线部打开,当所述按钮松开时,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夹线部夹紧所述线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扭线夹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两个所述扭线夹的齿轮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扭线夹在分别夹紧不相邻的两股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则在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扭线夹翻转至待处理线圈的底座的上方,以带动夹紧后的所述线束翻转至所述底座的上方进行扭线。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扭线夹翻转至所述底座的后方,以带动完成扭线后的线束翻转至所述底座的后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扭线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壳体和至少一个扭线夹,所述扭线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连接,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从而实现自动扭线,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扭线导致产品伤害且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处理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处理线圈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待处理线圈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扭线装置夹紧线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扭线装置夹紧线束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扭线装置夹紧线束的再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扭线夹翻转至底座的上方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扭线装置进行扭线的工作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扭线装置进行扭线的另一个角度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待处理线圈;11、底座;12、线束;121、电线;4、扭线装置;41、扭线夹;411、夹线部;412、齿轮;413、按钮;414、连杆;42、壳体;43、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扭线装置应用于待处理线圈1,所述待处理线圈1包括底座1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11上的多股线束12,多股所述线束12依次间隔排列,每股所述线束12包括多根电线121。同一线束12上的电线121连接在同一个位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所述底座11上方的4股线束(10、20、30、4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扭线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壳体42和至少一个扭线夹41,所述扭线夹4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42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41连接,以驱动所述扭线夹41对待处理线圈1的线束12进行扭线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扭线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壳体42和至少一个扭线夹41,所述扭线夹4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42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41连接,以驱动所述扭线夹41对待处理线圈1的线束12进行扭线操作,从而实现自动扭线,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扭线导致产品伤害且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扭线夹41包括夹线部411和齿轮4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条43,所述齿轮412和所述齿条43相啮合,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所述齿轮412驱动所述扭线夹41在夹紧所述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本实施例采取了齿轮齿条传递扭矩的方式,以最优化空间组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扭线夹41还包括按钮413和连杆414,所述按钮413通过所述连杆414连接所述夹线部411,当所述按钮413按下时,所述连杆414带动所述夹线部411打开,当所述按钮413松开时,所述连杆414带动所述夹线部411夹紧所述线束12。另外,按钮413上还可以通过设置弹簧的方式以便于实现夹线部411的夹紧和打开。
结合图4、图8和图9所示,所述扭线夹41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所述齿轮412驱动所述扭线夹41在夹紧所述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具体为: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两个所述扭线夹41的齿轮412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扭线夹41在分别夹紧不相邻的两股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同时对不相邻两股线束12进行扭线操作,可以提高扭线效率,同时保证两股线束12的扭线操作互不干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先通过两个所述扭线夹41对线束10和线束30进行扭线操作,当线束10和线束30完成扭线后,再通过这两个所述扭线夹41对线束20和线束40进行扭线操作。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的扭线顺序,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扭线夹41翻转至待处理线圈1的底座11的上方,以带动夹紧后的所述线束12翻转至所述底座11的上方进行扭线。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同时扭两股线束12,但是,由于不同的线束12之间的距离比较近,为了避免干扰,可以扭间隔的两股线束12。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采用其他次序进行扭线。
示例性地,扭线夹41分别夹紧线束10和线束30,扭线夹41以线束12的根部为轴心旋转到线圈的上方进行扭线,扭线圈数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当完成扭线后,扭好的线束12可旋置更后方,以避免和下一次扭线干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驱动所述扭线夹41翻转至所述底座11的后方,以带动完成扭线后的线束12翻转至所述底座11的后方,以避免和下一次扭线干涉。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应用于待处理线圈1,所述扭线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壳体42和至少一个扭线夹41,所述扭线夹4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42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41连接;所述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1的线束12进行扭线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线夹41包括夹线部411和齿轮4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条43,所述齿轮412和所述齿条43相啮合;则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1的线束12进行扭线操作,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所述齿轮412驱动所述扭线夹41在夹紧所述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线夹41还包括按钮413和连杆414,所述按钮413通过所述连杆414连接所述夹线部411,当所述按钮413按下时,所述连杆414带动所述夹线部411打开,当所述按钮413松开时,所述连杆414带动所述夹线部411夹紧所述线束1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线夹41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所述齿轮412驱动所述扭线夹41在夹紧所述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两个所述扭线夹41的齿轮412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扭线夹41在分别夹紧不相邻的两股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则在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所述齿轮412驱动所述扭线夹41在夹紧所述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扭线夹41翻转至待处理线圈1的底座11的上方,以带动夹紧后的所述线束12翻转至所述底座11的上方进行扭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43,以带动所述齿轮412驱动所述扭线夹41在夹紧所述线束12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扭线夹41翻转至所述底座11的后方,以带动完成扭线后的线束12翻转至所述底座11的后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扭线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壳体42和至少一个扭线夹41,所述扭线夹41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42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41连接,通过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1的线束12进行扭线操作,从而实现自动扭线,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扭线导致产品伤害且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待处理线圈,所述扭线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壳体和至少一个扭线夹,所述扭线夹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扭线夹连接;所述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夹包括夹线部和齿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齿条,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则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对多股待处理线圈的线束进行扭线操作,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夹还包括按钮和连杆,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夹线部,当所述按钮按下时,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夹线部打开,当所述按钮松开时,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夹线部夹紧所述线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夹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两个所述扭线夹的齿轮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扭线夹在分别夹紧不相邻的两股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则在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扭线夹翻转至待处理线圈的底座的上方,以带动夹紧后的所述线束翻转至所述底座的上方进行扭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以带动所述齿轮驱动所述扭线夹在夹紧所述线束时绕其旋转轴转动,以进行扭线操作之后,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扭线夹翻转至所述底座的后方,以带动完成扭线后的线束翻转至所述底座的后方。
CN202011096042.1A 2020-10-14 2020-10-14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Pending CN114373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6042.1A CN114373622A (zh) 2020-10-14 2020-10-14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6042.1A CN114373622A (zh) 2020-10-14 2020-10-14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3622A true CN114373622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8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6042.1A Pending CN114373622A (zh) 2020-10-14 2020-10-14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36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5231A (zh) 一种全自动网络变压器绕线机
CN109088297B (zh) 一种线束制造用绞合机
CN108216722B (zh) 一种自动线缆成盘扎带机装置
CN206148841U (zh) 一种网线分线器
CN209374173U (zh) 一种将绝缘胶带缠绕在铜绞线线束上的缠绕装置
CN114373622A (zh) 基于扭线装置的扭线方法
CN101912293B (zh) 钢丝加压扭紧器
CN114373624A (zh) 扭线装置
CN110571046A (zh) 一种电感扭线机构及设备
CN108538511A (zh) 一种电力高压电网的电线的绞线装置
CN206185802U (zh) 数字配线架2m端子拔插工具
CN209206312U (zh) 一种钢丝折弯机
CN210127651U (zh) 钢筋绑扎器
CN107591726A (zh) 一种使用双向拉直旋转盘对线芯进行拉直的装置
CN204558243U (zh) 一种全自动网络变压器绕线机
CN11595480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自动化剥线扭线装置
CN202103299U (zh) 全自动快速压着机的扭线结构
CN114373625A (zh) 扭线方法
CN114373623A (zh) 扭线机
CN201727576U (zh) 钢丝加压扭紧器
CN112977923A (zh) 扎带枪
JP6749257B2 (ja) 線状部材のツイスト装置およびツイスト方法
CN107658074B (zh) 电线电缆金属编织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1560351U (zh) 外绕机的外过捻器
CN206412901U (zh) 一种马达定子自动拧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