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1676A -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1676A
CN114371676A CN202210004682.8A CN202210004682A CN114371676A CN 114371676 A CN114371676 A CN 114371676A CN 202210004682 A CN202210004682 A CN 202210004682A CN 114371676 A CN114371676 A CN 114371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ontrol
target
control program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46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龙
沈昌兵
吴国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46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1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1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1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252Scheduling production, machining, job sh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如此,针对控制相同的目标工位组,从控制程序数据库调用对应的目标控制程序,提高了编程和调试的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效果。

Description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由液晶模块组成,液晶模块在组装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检测,以判断液晶模块是否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相关技术中,基于液晶显示屏产能的增长,液晶显示屏生产厂通常会采用多工位的检测设备对多个液晶模组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对液晶模组进行检测时,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过程存在耗时久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效果的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且每个工位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元件;
则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表示在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中,各工位中所有执行元件组合成的测试动作的控制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包括:
根据目标工位组各工位对应的测试动作,确定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
根据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程序数据库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多工位检测设备中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
对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将所有工位划分为多个工位组;每个工位组中工位的控制逻辑相同;
获取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和各工位组中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生成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和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包括:
对各工位组中的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均进行编号;
根据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的编号,生成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和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多工位检测设备的上下料请求,上下料请求中包括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
向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对应的上下料动子发送上下料指令,上下料指令用于指示上下料动子对待测试产品执行上下料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包括:
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压接、点灯、拍照、补偿中的一种或多种检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工位组确认模块,用于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程序调用模块,用于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上述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在该方法中,预先根据各工位的控制信息,确定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以将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所有工位按照控制逻辑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目标工位组,如此,在编写控制程序时,可以针对控制相同的目标工位组,编写一套通用的控制程序,减少了编程和调试耗费的时间,提高了编程和调试的效率。进一步地,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在启动多工位检测设备对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时,可以从控制程序数据库调用相应的目标控制程序,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目标工位组中的工位执行相应的检测动作,以对放置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提高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个实施例中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1b为一个实施例中多工位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程序数据库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上下料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液晶显示屏生产厂,随着产能需求的增长,对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要求很高,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对产品进行检测时,同一台检测设备若只有1个检测工位,明显满足不了大产量高效率的需求,因此,通常采用增加工位和检测单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检测多个产品。然而,在编写控制程序时,相关技术中根据各个工位的测试内容,采用单独编程和调试的方式,生成各个工位的控制程序,进而在工位上放置待检测产品后,调用该工位对应的控制程序,对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上述针对工位的编程方式,以及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过程,存在编程耗时久,调用程序耗时久,且容易出错。
进一步地,本申请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一般检测单元的设计思路类似,只是结构有稍微变化,若将多工位检测设备中所有工位、执行元件、通信单元都规律化处理,则针对复杂的检测设备,存在多个相同或相似工位的检测设备,只需编写一个检测单元的控制程序,即可复用到多个相同相似的检测单元中,大大减少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程序开发时间。同时,在调试时,只需要调整并验证第一个检测单元的控制程序的正常运行,其他检测单元的控制程序也等同调试完成,不需要再单独一个一个进行调整验证,也大大缩减调试时间。
基于上述分析,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以提高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设备110,用于供业务人员针对需要控制的多工位检测设备,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如此,在进行产品的自动化检测时,从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的运行,以对其中放置的待检测产品进行自动化检测。多工位检测设备120为工业应用中的自动化设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其运行,完成相应的动作。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多工位检测设备120可以用于在显示屏出厂前,对液晶模组进行检测。可选地,终端设备110与多工位检测设备120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个示例,终端设备11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b所示,本申请中的多工位检测设备可以为Demura设备,该设备从结构方面包括:上料部分、检测部分、中转部分、复判部分、下料部分,从控制方面包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控制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及检测算法。
其中,PLC控制系统,又可分为逻辑控制和触摸屏交互系统。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可以设置参数、伺服轴示教、点位保存、状态监视、报警监视、设备的检测动作的执行元件(比如:轴、气缸、真空等)。软件控制系统主要实现检测逻辑控制、检测状态和检测数据显示、日志记录,以及与PLC控制系统进行交互控制等。检测算法主要是对生产的显示屏进行Mura补偿,把编写好的检测程序封装起来,通过软件调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10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工位检测设备120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10和多工位检测设备120之间的交互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接下来,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处理器的部分或者全部。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a中的终端设备110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
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多工位检测设备包括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包括多个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上可以放置一个待检测产品。控制信息相同的工位,在检测待检测产品时,其检测过程的控制逻辑是相同的。
作为一个示例,多工位检测设备在检测部分共有12个工位,对等分布在A、B两侧,一侧分布6个工位,两侧工位均与上下料动子连接,使得上下料动子可以将待检测产品放置在A、B两侧中的任一工位中,实现上料操作;也可以从A、B两侧中的任一工位中拿出完成检测的产品,实现下料操作。进一步地,每个工位分为上下两层,每层包括2个检测单元,因此,每个工位可以放置四个待检测产品。
在检测产品时,每个工位包括多个执行元件,多个执行元件单独运作和/或相互配合,以完成多个检测动作。
作为一个示例,执行元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轴、气缸、真空和自定义元件。其中,轴即伺服系统中的伺服电机,用于搬运待检测产品;气缸用于将待检测产品放置在检测单元中的测试平台上,完成压接操作;真空用于吸附待检测产品,以及释放待检测产品,具体包括吸真空和破真空。自定义元件可以为皮带、按钮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220: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
其中,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应该理解的是,每个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且每个工位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元件。则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表示:在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中,各工位中所有执行元件组合成的测试动作的控制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20的实现过程可以为:控制程序数据库中每种控制逻辑会有对应的测试动作集,由于一个目标工位组中的工位对放置的待检测产品执行检测操作时,其测试动作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根据各目标工位组的测试动作,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之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工位组和目标控制程序之间的是一一对应的,也即是,一个目标工位组对应一个目标控制程序,不同目标工位组对应的目标控制程序不同。
可选地,在编写控制程序时,可以先编写一种控制逻辑下的控制程序,进而根据不同工位组之间控制信息的差别,对已编写的控制程序进行微调,进而得到其他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以减少编程耗费的时间,提高了编程和调试的效率。
步骤230: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30的实现过程可以为: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压接、点灯、拍照、补偿中的一种或多种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目标控制程序对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时,可以具体采用循环语句的形式,各个工位依次执行相应的测试动作,完成上述一种或多种检测。
进一步地,检测合格的产品可以通过下料动子,将其从工位中移出,若检测不合格时,可以发出提示信息,以请求人工介入进行查看,本申请对检测的后续动作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其中,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在该方法中,预先根据各工位的控制信息,确定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以将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所有工位按照控制逻辑进行划分,得到至少一个目标工位组,如此,在编写控制程序时,可以针对控制相同的目标工位组,编写一套通用的控制程序,减少了编程和调试耗费的时间,提高了编程和调试的效率。进一步地,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在启动多工位检测设备对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时,可以从控制程序数据库调用相应的目标控制程序,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目标工位组中的工位执行相应的检测动作,以对放置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提高多工位检测设备的控制效果。
基于上述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步骤220中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的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根据目标工位组各工位对应的测试动作,确定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
其中,由于目标工位组中,每个工位的测试动作和外部通讯等是一致,在此以一个工位为例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测试动作包含:交替平台交替动作、气缸压接、拍照、测试、上下料等。根据这些测试动作的需求,需要控制轴的定位,因此,引用相关轴的数组标签stModule[index1].SV[index2].PosStart[index3]。
其中,index1表示工位中检测单元号,index2表示对应的轴编号变量,index3表示对应该轴的定位号,通过这个变量根据实际的需要控制的轴的动作,执行相关的测试动作。
进一步地,在待检测产品放到治具上时,需要压接点亮待检测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气缸运行实现真空吸附动作,还需要进行点灯请求通讯。在产品放到测试平台上时需要吸真空,当测试完成的产品出料时就要把真空破掉
气缸控制动点的数组标签是:stModule[index1].Cylinder[index2].Point;
气缸控制原点的数组标签为:stModule[index1].Cylinder[index2].Org;
吸真空对应的数组标签是:stModule[index1].Vac[index2].Vac;
破真空对应的数组标签是:stModule[index1].Vac[index2].Rel。
另外,点灯请求通讯包括请求信号和请求回复信号。其中:
点灯请求信号对应的数组标签是:bPLC_PC[index6].PowerOnReq;
点灯回复信号对应的数组标签是:bPC_PLC[index6].PowerOnComp。
在使用通讯信号时,请求信号和回复信号是对应的,通常是一个请求,一个回复,存在交互过程。
步骤320:根据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控制程序是基于调用的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通过测试内容编写的,因此,不同的目标控制程序,执行的测试动作不同,引入的数据标签中的变量index也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320的实现过程可以为:根据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筛选与之相同的数组标签,进而将对应的数据标签所属的控制程序作为目标控制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工位组各工位对应的测试动作,确定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进而根据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如此,根据各工位的测试的动作和预先为执行元件生成的数据标签,快速从控制程序数据库为各目标工位组确定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提高了程序调用效率。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控制程序数据库,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程序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a中的终端设备110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获取多工位检测设备中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步骤420:对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将所有工位划分为多个工位组;每个工位组中工位的控制逻辑相同。
在该步骤中,通过对比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将控制信息相同的至少一个工位划分至一个工位组中,在编写控制程序时,同一个工位组的控制逻辑相同,可以采用一套通用的控制程序。
作为一个示例,在编写好控制程序内容后,可以采用For循环语句,来控制工位组中各个工位的检测过程。
步骤430:获取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和各工位组中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生成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430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1)对各工位组中的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均进行编号;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多工位检测设备有N个工位,且每个工位包括M个检测单元,每个检测单元检测G个待检产品。则每个检测单元上可以流经的待检测产品数量为:N*M*G。
其中,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工位分A侧和B两侧的,因此,可以设定A侧有N1个工位,B侧有N2个工位,将N个工位依次按1、2、3……N进行编号定义。其中,A侧的工位编号为1、2……N1,一共有N1个工位;B侧的工位编号为N1+1……N,一共N2个检测单元,N=N1+N2(N>=1)。
同理,待检测产品按1、2……M*G、M*G+1……N*M*G-1、N*M*G进行编号定义。
也即是,在该步骤中,工位按编号+1的规律进行定义,在各个工位内,待检测产品按编号+1的规律进行定义,相近的工位的待检测产品的编号相差M*G个数字编号。
进一步地,各工位的执行元件包括轴、气缸、真空和自定义元件。基于这些执行元件,分别假设轴数为P个,气缸数为C个,真空数有V个,自定义元件数为S个。
单个工位中的轴按1、2……P进行编号定义,气缸按1、2……C进行编号定义,真空按1、2……V进行编号定义,自定义元件按1、2……S进行编号定义。
(2)根据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的编号,生成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和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
首先,根据变量index1建立工位结构体stModule[index1]。其中,index1是可变的,用以表示工位的编号。当index1等于1的时候表示工位1,index1等于2的时候表示工位2,以此类推。
然后,建立各工位在检测待检测产品时需要执行的测试动作所对应的执行元件的结构体。其中,轴结构体为SV[index2],真空结构体为Vac[index3],气缸结构体Cylinder[index4],自定义元件的结构体为UserSelf[index5]。同理,index2、index3、index4、index5表示各执行元件自身的编号,根据编号变化,控制不同的执行元件执行相应的测试动作。
进一步地,建立多工位检测设备的外部通信结构体。通信结构体包括:bPLC-PC[index6]、bPC-PLC[index7]、wPLC-PC[index8]和wPC-PLC[index9]。
其中,bPLC-PC[index6]表示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PLC控制系统,发送信号给其它通讯设备;bPC-PLC[index7]表示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PLC控制系统,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信号;wPLC-PC[index8]表示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PLC控制系统,发送数据给其它设备;wPC-PLC[index9]表示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PLC控制系统,接收其它设备发送的数据。通过设定变量index6、ndex7、ndex8、index9的值,即可指示不同的通讯信号和数据。
如此,构建所有的执行元件的结构体,嵌套在工位结构体内,作为工位结构体中的二级结构体。另外,各执行元件还可能包含自己独立的三级结构体,三级结构体和二级结构体嵌套在工位的一级结构体内。具体地的嵌套层级数,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变化的。
作为一个示例,基于上述定义的标签及结构体,以及各检测单元和产品的编号规则,如需要控制工位1的第1根轴点进行动作,则只需通过结构体层级,逐层找到需要控制的变量即可。也即是,根据控制变量stModule[1].SV[1].JOG,代入变量index1和index2,则stModule[index1].SV[index2].JOG可根据index1和index2变化,控制不同工位,以及工位内的执行元件来执行相应的测试动作。
进一步地,在执行完上述步骤430后,即可根据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和各工位组中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编写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多工位检测设备中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对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将所有工位划分为多个工位组;每个工位组中工位的控制逻辑相同;获取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和各工位组中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生成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如此,根据该方法,通过对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所有工位和工位中的执行元件建立编号规则和数组标签,规划动作控制逻辑,进而由一个工位的控制逻辑,引申到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多个工位,通过For循环实现了工位组中多个工位的空中程序同步,提高了编程效率。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以上下料场景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如图5所示,上下料控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接收多工位检测设备的上下料请求,上下料请求中包括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下料请求包括上料请求和下料请求。其中,上料是将待检测产品放置在相应的工位中,下料时将待检测产品从相应的工位中移出。
可选地,由于每个工位包括多个检测单元,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上下料的位置,上下料请求中还可以包括待检测产品的工位中检测单元的编号。
步骤520:向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对应的上下料动子发送上下料指令,上下料指令用于指示上下料动子对待测试产品执行上下料操作。
其中,上下料动子用于往工位中搬运待检测产品,进行上料操作;或者将待检测产品从工位中移出,进行下料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料指令的发送可以基于预设的触发机制,进行自动发送,还可以人为手动触发相应的指令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个示例,当检测工位中存在空闲的检测单元时,则触发上料指令的发送操作,向该空闲检测单元所属工位的编号对应的上下料动子发送上料指令,使得上下料动子将待检测产品搬运至空闲检测单元中。当待检测产品完成所有测试时,触发下料指令的发送操作,向该待检测产品所在工位的编号对应的上下料动子发送下料指令,使得上下料动子将完成测试的待检测产品从检测单元中移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工位的上下料动作控制逻辑相同,都是将待检测产品放置在相应的工位的检测单元中,或者将待检测产品从某一工位的检测单元中移出,因此,可以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逻辑来实现,对于多工位检测设备中的所有工位,采用一套控制程序来实现,通过循环语句控制所有工位执行相同的上下料动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的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该装置600包括:工位组确认模块610、程序调用模块620和检测模块630,其中:
工位组确认模块610,用于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程序调用模块620,用于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检测模块630,用于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且每个工位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元件;
则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表示在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中,各工位中所有执行元件组合成的测试动作的控制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程序调用模块620,包括:
确认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工位组各工位对应的测试动作,确定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
程序调用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编程模块,该编程模块用于构建控制程序数据库;编程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工位检测设备中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对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将所有工位划分为多个工位组;每个工位组中工位的控制逻辑相同;
编程单元,用于获取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和各工位组中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生成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编程单元,包括:
元件编号子单元,用于对各工位组中的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均进行编号;
结构体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的编号,生成各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和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工位检测设备的上下料请求,上下料请求中包括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
控制模块,用于向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对应的上下料动子发送上下料指令,上下料指令用于指示上下料动子对待测试产品执行上下料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模块630,具体用于:
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压接、点灯、拍照、补偿中的一种或多种检测。
上述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通过目标控制程序控制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所述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所述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通过所述目标控制程序控制所述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且每个工位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元件;
则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表示在所述控制逻辑相同的工位组中,各工位中所有执行元件组合成的测试动作的控制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所述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工位组各工位对应的测试动作,确定所述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
根据所述目标工位组中执行元件的数组标签,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所述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数据库的构建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多工位检测设备中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
对所述所有工位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将所述所有工位划分为多个工位组;每个工位组中工位的控制逻辑相同;
获取各所述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和各所述工位组中测试动作对应的数组标签,生成各所述工位组对应的控制程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所述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和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包括:
对各所述工位组中的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均进行编号;
根据所述所有工位以及所有工位中的执行元件的编号,生成各所述工位组的工位结构体、执行元件结构体和外部通讯信号结构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多工位检测设备的上下料请求,所述上下料请求中包括所述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
向所述待检测产品的工位的编号对应的上下料动子发送上下料指令,所述上下料指令用于指示所述上下料动子对所述待测试产品执行上下料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控制程序控制所述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控制程序控制所述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压接、点灯、拍照、补偿中的一种或多种检测。
8.一种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工位组确认模块,用于根据多工位检测设备中已放置待检测产品的多个工位的控制信息,从所述多个工位中确定至少一组控制逻辑相同的目标工位组;所述控制信息至少包括工位结构、工位功能、执行动作、待检测产品的测试内容;
程序调用模块,用于从预设的控制程序数据库中,获取与各所述目标工位组的控制逻辑匹配的目标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数据库中存储有多种控制逻辑对应的控制程序;
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控制程序控制所述多工位检测设备,对对应的工位组中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04682.8A 2022-01-04 2022-01-04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71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4682.8A CN114371676A (zh) 2022-01-04 2022-01-04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4682.8A CN114371676A (zh) 2022-01-04 2022-01-04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1676A true CN114371676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41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4682.8A Pending CN114371676A (zh) 2022-01-04 2022-01-04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167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6613A (en) * 1971-04-16 1993-06-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gmente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of an automated assembly line
KR20060007254A (ko) * 2004-07-19 2006-01-2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온라인 그룹 변경이 가능한 공장 제어 시스템 및 상기시스템을 이용한 그룹 운전 방법
US20080009972A1 (en) * 2006-07-04 2008-01-10 Fanuc Ltd Device,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robot program
CN104133386A (zh) * 2014-07-02 2014-11-0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厨房主机、智能厨房主机的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
CN106062646A (zh) * 2014-03-14 2016-10-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
CN107341109A (zh) * 2017-07-07 2017-11-1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JP2018200731A (ja) * 2018-10-01 2018-1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サポート装置およびサポートプログラム
CN109388841A (zh) * 2017-08-11 2019-02-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生产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
CN110119124A (zh) * 2018-02-06 2019-08-13 莫布林 设备组合控制方式
CN113426702A (zh) * 2021-06-04 2021-09-24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散热片的自动检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6613A (en) * 1971-04-16 1993-06-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gmente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of an automated assembly line
KR20060007254A (ko) * 2004-07-19 2006-01-2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온라인 그룹 변경이 가능한 공장 제어 시스템 및 상기시스템을 이용한 그룹 운전 방법
US20080009972A1 (en) * 2006-07-04 2008-01-10 Fanuc Ltd Device,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robot program
CN106062646A (zh) * 2014-03-14 2016-10-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
CN104133386A (zh) * 2014-07-02 2014-11-0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厨房主机、智能厨房主机的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
CN107341109A (zh) * 2017-07-07 2017-11-10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据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09388841A (zh) * 2017-08-11 2019-02-2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生产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
CN110119124A (zh) * 2018-02-06 2019-08-13 莫布林 设备组合控制方式
JP2018200731A (ja) * 2018-10-01 2018-1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サポート装置およびサポートプログラム
CN113426702A (zh) * 2021-06-04 2021-09-24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c散热片的自动检测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涂水林等: "万能式断路器控制器多工位并行测试系统研制", 低压电器, no. 17, 15 September 2010 (2010-09-15), pages 52 - 5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76231A1 (zh)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线虚拟换产方法
US9707645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nd drilling closed holes of a turbine component
US20160364670A1 (en) Assembly system configuration
Foumani et al. Scheduling of two-machine robotic rework cells: In-process, post-process and in-line inspection scenarios
KR101422403B1 (ko) 처리실 할당 설정 장치 및 기록 매체
US5247447A (en) Exception processor system
CN109656205B (zh) 不良品的管控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JP2015088189A (ja) テスト環境を用いた、制御装置のテスト
WO2023101165A1 (ko) 생산 계획 수립 장치 및 방법
CN104216823B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及主控装置
CN108626845A (zh) 空调控制器测试及测试结果追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563745A (zh) 工业仿真角色的构建方法、仿真系统及工业生产线
US20220197265A1 (en) Pl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workpieces
JP5001972B2 (ja) メモリ補修分析自己検査機能を具えた半導体検査システム
CN114371676A (zh) 多工位检测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4280635A (ja)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CN106817469B (zh) 一种模拟人工操作的终端软件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5759981A (zh) 车辆生产流水线的质检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P2009194726A (ja) 不具合箇所特定機能を備える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不具合箇所特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5286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5599576A (zh) 修补算法的验证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52205A (zh) 核燃料移动管理程序及应用于其的核燃料移动管理方法
CN116595811B (zh) 一种用于火箭系统的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12231062A (zh) 一种用于可编程工业控制器的安全测试系统及方法
WO2018173777A1 (ja) ウエハ検査装置及びウエハ検査装置の診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