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0269A -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70269A CN114370269A CN202210010164.7A CN202210010164A CN114370269A CN 114370269 A CN114370269 A CN 114370269A CN 202210010164 A CN202210010164 A CN 202210010164A CN 114370269 A CN114370269 A CN 1143702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reservoir
- lower limit
- physical property
- permeab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7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81 NM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Biot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N[C@@H]2[C@H](CCCCC(=O)O)SC[C@@H]21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398 formation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FEPMHVLSLDOMQC-UHFFFAOYSA-N virginiamycin-S1 Natural products CC1OC(=O)C(C=2C=CC=CC=2)NC(=O)C2CC(=O)CCN2C(=O)C(CC=2C=CC=CC=2)N(C)C(=O)C2CCCN2C(=O)C(CC)NC(=O)C1NC(=O)C1=NC=CC=C1O FEPMHVLSLDOMQC-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545 laboratory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取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岩心,并依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进行分类,运用多种测试资料,通过静态物性下限确认方法,综合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步骤二:统计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物性资料和气井测试资料,运用建立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测试层段物性试气解释图版和产能模拟实验数据,通过动态法,对静态法确定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进行验证和修正;步骤三: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多个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验证其准确性。本发明形为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量精准评估与高效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深层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加快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对巩固我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具有巨大的储集规模与开发潜力,已成为四川盆地重要的接替和上产气藏,但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其中,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油气储量可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开发方案的制定与调整。由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受储层特征、油气性质及开发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技术手段来综合确定。现阶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的研究集中在碎屑岩储层,该类储层孔隙结构简单,储集介质以孔隙为主,均质程度强,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强。然而,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孔隙结构复杂与强非均质性等特征,导致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极差,且孔隙、裂缝、溶洞多类型储集介质并存,这些典型特征均使得常规物性下限方法无法适用于深层碳酸盐岩气藏,需要依据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这些特点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岩心,并依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进行分类,运用岩心物性、低场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等多种测试资料,通过累积频率统计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束缚水膜厚度法等静态物性下限确认方法,综合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
步骤二:统计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物性资料和气井测试资料,运用建立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测试层段物性试气解释图版和产能模拟实验数据,通过物性试气法、产能模型法、产能模拟实验法等动态法,对静态法确定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进行验证和修正;
步骤三: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多个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来消除静态法和动态法这两大类方法各自的误差,并将该物性下限值与研究区气井的测试结果或者开发效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
其中:步骤一中累积频率统计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1:选取区域内多口取心井的大量天然岩心,分别测量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长度和直径等基础物性参数,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172-2012《岩心分析方法》;
步骤1.1.2:根据岩心是否含有溶洞和裂缝,并参考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筛选出不含溶洞岩心和不含裂缝岩心进行分类统计;
步骤1.1.3:选取所有不含溶洞岩心,假设数量为N个,按照孔隙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编号,统计各个岩心孔隙度的储气能力和累积储气能力;储气能力为各个岩心孔隙度与长度的乘积,编号为i的岩心累积储气能力为编号1到编号i的岩心储气能力之和占所有不含溶洞岩心的储气能力之和的比例;
步骤1.1.4:明确累积储气能力达到10%时对应的岩心编号,该岩心编号对应的孔隙度数值为储气能力累积丢失10%时对应的孔隙度下限值,且低于该孔隙度下限的岩心数量与全部岩心数量的比例为样品丢失率,即该孔隙度下限数值下研究区域内无效储层占据的比例;
步骤1.1.5:选取所有不含裂缝岩心,假设数量为M个,按照渗透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编号,统计各个岩心渗透率的产气能力和累积产气能力;产气能力为各个岩心渗透率与长度的乘积,编号为i的岩心累积产气能力为编号1到编号i的岩心产气能力之和占所有不含裂缝岩心的产气能力之和的比例;
步骤1.1.6:明确累积产气能力达到10%时对应的岩心编号,该岩心编号对应的渗透率数值为产气能力累积丢失10%时对应的渗透率下限值,且低于该渗透率下限的岩心数量与全部岩心数量的比例为样品丢失率,即该渗透率下限数值下研究区域内无效储层占据的比例。
其中:步骤一中束缚水饱和度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1:选取区域内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分别100%饱和地层水进行不同转速下的离心实验,并逐步提升离心机转速;每次离心实验结束后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测量岩心的T2谱图;整个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490-2014《岩样核磁共振参数实验室测量规范》;
步骤:1.2.2:当T2谱图形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岩心已经达到束缚水状态;此时束缚水状态下的T2谱图与100%饱和水状态下的T2谱图的累积频率之比(与X轴形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之比)即为束缚水饱和度;
步骤:1.2.3:以测试岩心孔隙度为X轴,束缚水饱和度为Y轴制作散点图,并对散点数据进行数据指数式拟合,得到岩心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式;
步骤:1.2.4:以测试岩心渗透率为X轴,束缚水饱和度为Y轴制作散点图,并对散点数据进行数据指数式拟合,得到岩心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式;
步骤:1.2.5:依据含气水层和水层的划分标准,确定能够满足气体流动的最高束缚水饱和度Swimax,并把该束缚水饱和度分别带入岩心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式,以及岩心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式中,计算得到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分别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
其中:步骤一中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1:选取内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并根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把岩心划分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溶洞型和孔隙型这4种类型,保证每种类型的岩心至少有4块,分别进行高压压汞测试以获取毛管压力曲线,最高进汞压力至少需要达到190MPa,整个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171-2012《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步骤:1.3.2:采用Leverett提出的J函数法对步骤1.3.1得到的毛管压力资料进行处理,计算公式为得到每个岩心的J函数分布曲线;式中J为无因次函数;pc为毛细管压力,MPa;pref为参考毛细管压力,MPa;σ为界面张力,mN/m;Swn为标准化含水饱和度,%;Sw为含水饱和度,%;Swc为束缚水饱和度;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J函数分布曲线的横坐标为J(Swn),纵坐标为Swn;
步骤:1.3.3:对4种类型岩心的J函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J函数分布曲线,然后再利用步骤1.3.2中J函数计算公式进行反算,得到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
步骤:1.3.4:依据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分别采用Wall法计算不同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率,统计孔喉半径从大到小对渗透率的累积贡献率,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累积渗透率贡献率;ΔKi为孔喉半径区间的渗透率贡献率;ri为对应的孔喉半径;μm;当累积贡献率达到99%时对应的孔喉半径可作为该类岩心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步骤:1.3.5:依据压汞测试岩心的孔隙度和平均孔喉半径绘制散点图,并对散点进行拟合得到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的关系式;依据压汞测试岩心的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绘制散点图,并对散点进行拟合得到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的关系式;
步骤:1.3.6:把4种类型岩心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分别带入步骤1.3.5中的关系式中,得到每类岩心在该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同时满足4类岩心的物性下限,选取最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作为整个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下限数值。
其中:步骤一中束缚水膜厚度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1:对储层多孔介质内吸附水膜厚度进行受力分析,当水膜厚度稳定不再变化时,地层压力(pi)为分离压力(pd)与毛管压力(pc)之和;其中,分离压力为岩石表面水膜在外力作用下变薄时水膜顶底界面相互接近而产生排斥力;
步骤1.4.3:通过接触角测量仪,采用QB/T悬滴法对多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润湿角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润湿角;气水界面张力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70-2018《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水界面张力,再通过地温梯度换算出储层埋深,再根据地压系数和储层埋深换算得到地层压力,从而得到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气水界面张力;
步骤1.4.4:把步骤1.4.3中测量得到的润湿角和气水界面张力参数,带入步骤1.4.2中公式,分别建立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孔喉半径r与水膜厚度h之间的关系图版;图版横坐标为孔喉半径(单位nm),纵坐标为水膜厚度(单位nm);在图版中绘制水膜厚度与孔喉半径厚度相等的直线,直线与不同地层压力下孔喉半径与水膜厚度关系曲线的交点,即为该地层压力下的允许气体流动的临界孔喉半径;
步骤1.4.5:把步骤1.4.4确定的临界孔喉半径带入到步骤1.3.5中的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数值;再把临界孔喉半径带入到步骤1.3.5中的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渗透率下限数值。
其中:步骤二中物性试气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1:统计多口气井试气层段的物性资料,绘制试气层段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并拟合各个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
步骤2.1.2:依据多口气井试气层段的试气结论,把步骤2.1.1中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按照气层、水层、干层的试气结论进行分别标注;
步骤2.1.3:绘制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中干层区域与其余有效层位区域的分界线,分界线对应的横、纵坐标分别孔隙度下限值和渗透率下限值。
其中:步骤二中产能模型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2.1:渗流模型以Forchheimer微分方程,并引入启动压力项,建立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启动压力项,代表阈压效应;第二项为线性渗流项,代表粘滞力;第三项为非线性渗流项,代表惯性力;式中,p—压力,MPa;r—半径,m;λ—启动压力梯度,MPa/m;μ—气体黏度,mPa·s;υ—渗流速度,m/s;K—渗透率,mD;β—非达西渗流系数,1/m;ρ—气体密度,Kg/m3;
步骤2.2.2:选取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启动压力梯度λ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的第一项;
步骤2.2.3:选取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非达西系数β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的第三项;
步骤2.2.4:选取研究区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地层压力P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
步骤2.2.5:选用Cinco-Lee公式计算非均质性影响下井斜产生的拟表皮因子Sθ,公式为引入真表皮因子Sd来描述钻完井过程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同时考虑井斜所形成的拟表皮,定义等效井径rwe来综合考虑表皮系数的影响,公式为式中,sθ—拟表皮因子;θW—井斜角,°;θW'—等效井斜角,°;Kh—地层水平渗透率,mD;Kv—地层垂向渗透率,mD;h—地层有效厚度,m;hD—无因次地层厚度;rw—井半径,m;
步骤2.2.6:建立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模型为其中 式中,m—修正的拟压力函数;A—惯性阻力项;B—黏性阻力项;C—启动压力梯度项;qsc—标准状况下气井产量,m3/d;μB—对应于λ(re+rw)/2的平均粘度,mPa·s;ZB—对应于λ(re+rw)/2的平均偏差因子;—平均流体压力,MPa;
步骤2.2.7:依据天然气储量规范,把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带入步骤2.2.6建立的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并带入模型中需要的相关储层物性参数和相关气井生产参数,计算得到满足研究区最低工业气流标准的渗透率下限数值;
步骤2.2.8:把步骤2.2.7中的渗透率下限数值带入步骤2.1.1中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值。
其中:步骤二中产能模拟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1:选取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不同压差下的驱替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实验压差下的稳定气体流量,并绘制实验压差和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步骤2.3.2:以实验条件下的岩心出口端气体流速与矿场条件下的气井井筒端气体流速相等为基础,建立实验单向流条件下气体流量与矿产径向流条件下气井日产量之间的转换公式;转换公式中带入岩心基础参数与研究区有效储层平均厚度;
步骤2.3.3:以实验条件下的岩心出口端气体流速与矿场条件下的气井井筒端气体流速相等为基础,建立实验条件下驱替压差与矿产条件下的生产压差之间的转换公式;转换公式中带入气井参数与岩心长度;
步骤2.3.4:依据步骤2.3.2中的产量转换公式和步骤2.3.3中的压差转换公式,把步骤2.3.1中多个岩心的实验压差和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转换为矿场气井开发与岩心物性相同储层时生产压差与单井日气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步骤2.3.5:选定研究区气井常用生产压差,带入步骤2.3.4中的各个物性储层气井生产压差与单井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各个物性储层对应的单井日产气量;绘制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曲线,并建立两者的拟合关系公式;绘制渗透率与单井日产气量曲线,并建立两者的拟合关系公式;
步骤2.3.6:依据步骤2.3.5中拟合的渗透率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式,带入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得到渗透率物性下限;依据步骤2.3.5中绘制的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式,带入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得到孔隙度物性下限;
步骤2.3.7:如果步骤2.3.5中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的相关性较差,拟合的关系式不具有代表性,则将步骤2.3.6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下限数值带入步骤2.1.1中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值。
其中:步骤三具体为:
步骤3.1.1:统计步骤一中静态法确定的4个物性下限数值,以及步骤二中确定的3个物性下限数值;静态法以是否能形成有效储层为判别依据,但有效储层并不能保证达到最低工业气流标准,因此得到的物性下限值较为乐观;动态法以是否能形成工业气流为判别依据,动态数据和相关参数大部分取自物性较好储层,得到的物性下限值较高;因此对7个物性下限值取平均值来均衡两大类方法带来的误差,最终可得到研究区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
步骤3.1.2:选取多口新钻取气井的试气资料进行验证,对比新钻取气井试气层段物性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若高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则判定为有效储层,若低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则判定为无效储层;结合新钻取气井试气层段结论与物性下限判定结果进行验证,明确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集介质多样的特点,考虑了储层中裂缝和溶洞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影响;
2、针对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差的特点,分别确定了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
3、综合利用累积频率统计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等一系列静态法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再通过物性试气法、产能模型法与产能模拟实验法等一系列动态法对该物性下限进行验证与修正,充分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本发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为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量精准评估与高效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岩心,并依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进行分类,运用岩心物性、低场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等多种测试资料,通过累积频率统计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束缚水膜厚度法等静态物性下限确认方法,综合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
累积频率统计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1:选取区域内多口取心井的大量天然岩心,分别测量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长度和直径等基础物性参数,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172-2012《岩心分析方法》;
步骤1.1.2:根据岩心是否含有溶洞和裂缝,并参考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筛选出不含溶洞岩心和不含裂缝岩心进行分类统计;
步骤1.1.3:选取所有不含溶洞岩心,假设数量为N个,按照孔隙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编号,统计各个岩心孔隙度的储气能力和累积储气能力;储气能力为各个岩心孔隙度与长度的乘积,编号为i的岩心累积储气能力为编号1到编号i的岩心储气能力之和占所有不含溶洞岩心的储气能力之和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岩心孔隙度累积储气能力统计表
步骤1.1.4:在表1中明确累积储气能力达到10%时对应的岩心编号,该岩心编号对应的孔隙度数值为储气能力累积丢失10%时对应的孔隙度下限值,且低于该孔隙度下限的岩心数量与全部岩心数量的比例为样品丢失率,即该孔隙度下限数值下研究区域内无效储层占据的比例;
步骤1.1.5:选取所有不含裂缝岩心,假设数量为M个,按照渗透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编号,统计各个岩心渗透率的产气能力和累积产气能力;产气能力为各个岩心渗透率与长度的乘积,编号为i的岩心累积产气能力为编号1到编号i的岩心产气能力之和占所有不含裂缝岩心的产气能力之和的比例,如表2所示;
表2岩心渗透率累积产气能力统计表
步骤1.1.6:在表2中明确累积产气能力达到10%时对应的岩心编号,该岩心编号对应的渗透率数值为产气能力累积丢失10%时对应的渗透率下限值,且低于该渗透率下限的岩心数量与全部岩心数量的比例为样品丢失率,即该渗透率下限数值下研究区域内无效储层占据的比例。
束缚水饱和度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1:选取区域内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分别100%饱和地层水进行不同转速下的离心实验,并逐步提升离心机转速;每次离心实验结束后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测量岩心的T2谱图;整个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490-2014《岩样核磁共振参数实验室测量规范》;
步骤:1.2.2:当T2谱图形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岩心已经达到束缚水状态;此时束缚水状态下的T2谱图与100%饱和水状态下的T2谱图的累积频率之比(与X轴形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之比)即为束缚水饱和度;
步骤:1.2.3:以测试岩心孔隙度为X轴,束缚水饱和度为Y轴制作散点图,并对散点数据进行数据指数式拟合,得到岩心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式;
步骤:1.2.4:以测试岩心渗透率为X轴,束缚水饱和度为Y轴制作散点图,并对散点数据进行数据指数式拟合,得到岩心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式;
步骤:1.2.5:依据含气水层和水层的划分标准,确定能够满足气体流动的最高束缚水饱和度Swimax,并把该束缚水饱和度分别带入岩心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式,以及岩心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式中,计算得到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分别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1:选取内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并根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把岩心划分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溶洞型和孔隙型这4种类型,保证每种类型的岩心至少有4块,分别进行高压压汞测试以获取毛管压力曲线,最高进汞压力至少需要达到190MPa,整个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171-2012《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步骤:1.3.2:采用Leverett提出的J函数法对步骤1.3.1得到的毛管压力资料进行处理,计算公式为得到每个岩心的J函数分布曲线;式中J为无因次函数;pc为毛细管压力,MPa;pref为参考毛细管压力,MPa;σ为界面张力,mN/m;Swn为标准化含水饱和度,%;Sw为含水饱和度,%;Swc为束缚水饱和度;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J函数分布曲线的横坐标为J(Swn),纵坐标为Swn;
步骤:1.3.3:对4种类型岩心的J函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J函数分布曲线,然后再利用步骤1.3.2中J函数计算公式进行反算,得到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
步骤:1.3.4:依据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分别采用Wall法计算不同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率,统计孔喉半径从大到小对渗透率的累积贡献率,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累积渗透率贡献率;ΔKi为孔喉半径区间的渗透率贡献率;ri为对应的孔喉半径;μm;当累积贡献率达到99%时对应的孔喉半径可作为该类岩心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步骤:1.3.5:依据压汞测试岩心的孔隙度和平均孔喉半径绘制散点图,并对散点进行拟合得到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的关系式;依据压汞测试岩心的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绘制散点图,并对散点进行拟合得到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的关系式;
步骤:1.3.6:把4种类型岩心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分别带入步骤1.3.5中的关系式中,得到每类岩心在该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同时满足4类岩心的物性下限,选取最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作为整个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下限数值。
束缚水膜厚度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1:对储层多孔介质内吸附水膜厚度进行受力分析,当水膜厚度稳定不再变化时,地层压力(pi)为分离压力(pd)与毛管压力(pc)之和;其中,分离压力为岩石表面水膜在外力作用下变薄时水膜顶底界面相互接近而产生排斥力;
步骤1.4.3:通过接触角测量仪,采用QB/T悬滴法对多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润湿角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润湿角;气水界面张力测试过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370-2018《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水界面张力,再通过地温梯度换算出储层埋深,再根据地压系数和储层埋深换算得到地层压力,从而得到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气水界面张力;
步骤1.4.4:把步骤1.4.3中测量得到的润湿角和气水界面张力参数,带入步骤1.4.2中公式,分别建立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孔喉半径r与水膜厚度h之间的关系图版;图版横坐标为孔喉半径(单位nm),纵坐标为水膜厚度(单位nm);在图版中绘制水膜厚度与孔喉半径厚度相等的直线,直线与不同地层压力下孔喉半径与水膜厚度关系曲线的交点,即为该地层压力下的允许气体流动的临界孔喉半径;
步骤1.4.5:把步骤1.4.4确定的临界孔喉半径带入到步骤1.3.5中的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数值;再把临界孔喉半径带入到步骤1.3.5中的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渗透率下限数值。
步骤二:统计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物性资料和气井测试资料,运用建立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测试层段物性试气解释图版和产能模拟实验数据,通过物性试气法、产能模型法、产能模拟实验法等动态法,对静态法确定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进行验证和修正;
物性试气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1:统计多口气井试气层段的物性资料,绘制试气层段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并拟合各个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
步骤2.1.2:依据多口气井试气层段的试气结论,把步骤2.1.1中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按照气层、水层、干层的试气结论进行分别标注;
步骤2.1.3:绘制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中干层区域与其余有效层位区域的分界线,分界线对应的横、纵坐标分别孔隙度下限值和渗透率下限值。
产能模型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2.1:渗流模型以Forchheimer微分方程,并引入启动压力项,建立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启动压力项,代表阈压效应;第二项为线性渗流项,代表粘滞力;第三项为非线性渗流项,代表惯性力;式中,p—压力,MPa;r—半径,m;λ—启动压力梯度,MPa/m;μ—气体黏度,mPa·s;υ—渗流速度,m/s;K—渗透率,mD;β—非达西渗流系数,1/m;ρ—气体密度,Kg/m3;
步骤2.2.2:选取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启动压力梯度λ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的第一项;
步骤2.2.3:选取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非达西系数β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的第三项;
步骤2.2.4:选取研究区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地层压力P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
步骤2.2.5:选用Cinco-Lee公式计算非均质性影响下井斜产生的拟表皮因子Sθ,公式为引入真表皮因子Sd来描述钻完井过程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同时考虑井斜所形成的拟表皮,定义等效井径rwe来综合考虑表皮系数的影响,公式为式中,sθ—拟表皮因子;θW—井斜角,°;θW'—等效井斜角,°;Kh—地层水平渗透率,mD;Kv—地层垂向渗透率,mD;h—地层有效厚度,m;hD—无因次地层厚度;rw—井半径,m;
步骤2.2.6:建立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模型为其中 式中,m—修正的拟压力函数;A—惯性阻力项;B—黏性阻力项;C—启动压力梯度项;qsc—标准状况下气井产量,m3/d;μB—对应于λ(re+rw)/2的平均粘度,mPa·s;ZB—对应于λ(re+rw)/2的平均偏差因子;—平均流体压力,MPa;
步骤2.2.7:依据天然气储量规范,把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带入步骤2.2.6建立的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并带入模型中需要的相关储层物性参数和相关气井生产参数,计算得到满足研究区最低工业气流标准的渗透率下限数值;
步骤2.2.8:把步骤2.2.7中的渗透率下限数值带入步骤2.1.1中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值。
产能模拟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1:选取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不同压差下的驱替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实验压差下的稳定气体流量,并绘制实验压差和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步骤2.3.2:以实验条件下的岩心出口端气体流速与矿场条件下的气井井筒端气体流速相等为基础,建立实验单向流条件下气体流量与矿产径向流条件下气井日产量之间的转换公式;转换公式中带入岩心基础参数与研究区有效储层平均厚度;
步骤2.3.3:以实验条件下的岩心出口端气体流速与矿场条件下的气井井筒端气体流速相等为基础,建立实验条件下驱替压差与矿产条件下的生产压差之间的转换公式;转换公式中带入气井参数与岩心长度;
步骤2.3.4:依据步骤2.3.2中的产量转换公式和步骤2.3.3中的压差转换公式,把步骤2.3.1中多个岩心的实验压差和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转换为矿场气井开发与岩心物性相同储层时生产压差与单井日气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步骤2.3.5:选定研究区气井常用生产压差,带入步骤2.3.4中的各个物性储层气井生产压差与单井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各个物性储层对应的单井日产气量;绘制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曲线,并建立两者的拟合关系公式;绘制渗透率与单井日产气量曲线,并建立两者的拟合关系公式;
步骤2.3.6:依据步骤2.3.5中拟合的渗透率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式,带入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得到渗透率物性下限;依据步骤2.3.5中绘制的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式,带入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得到孔隙度物性下限;
步骤2.3.7:如果步骤2.3.5中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的相关性较差,拟合的关系式不具有代表性,则将步骤2.3.6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下限数值带入步骤2.1.1中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值。
步骤三: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多个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来消除静态法和动态法这两大类方法各自的误差,并将该物性下限值与研究区气井的测试结果或者开发效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具体为:
步骤3.1.1:统计步骤一中静态法确定的4个物性下限数值,以及步骤二中确定的3个物性下限数值;静态法以是否能形成有效储层为判别依据,但有效储层并不能保证达到最低工业气流标准,因此得到的物性下限值较为乐观;动态法以是否能形成工业气流为判别依据,动态数据和相关参数大部分取自物性较好储层,得到的物性下限值较高;因此对7个物性下限值取平均值来均衡两大类方法带来的误差,最终可得到研究区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
步骤3.1.2:选取多口新钻取气井的试气资料进行验证,对比新钻取气井试气层段物性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若高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则判定为有效储层,若低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则判定为无效储层;结合新钻取气井试气层段结论与物性下限判定结果进行验证,明确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准确性。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9)
1.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岩心,并依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进行分类,运用多种测试资料,通过静态物性下限确认方法,综合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其中,测试资料包括岩心物性、低场核磁共振、高压压汞,静态物性下限确认方法包括累积频率统计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束缚水膜厚度法;
步骤二:统计区域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物性资料和气井测试资料,运用建立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测试层段物性试气解释图版和产能模拟实验数据,通过动态法,对静态法确定的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进行验证和修正;其中,动态法包括物性试气法、产能模型法、产能模拟实验法;
步骤三: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到的多个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来消除静态法和动态法这两大类方法各自的误差,并将该物性下限值与研究区气井的测试结果或者开发效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累积频率统计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1:选取区域内多口取心井的大量天然岩心,分别测量岩心的基础物性参数,其中,基础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长度和直径;
步骤1.1.2:根据岩心是否含有溶洞和裂缝,并参考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筛选出不含溶洞岩心和不含裂缝岩心进行分类统计;
步骤1.1.3:选取所有不含溶洞岩心,假设数量为N个,按照孔隙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编号,统计各个岩心孔隙度的储气能力和累积储气能力;储气能力为各个岩心孔隙度与长度的乘积,编号为i的岩心累积储气能力为编号1到编号i的岩心储气能力之和占所有不含溶洞岩心的储气能力之和的比例;
步骤1.1.4:明确累积储气能力达到10%时对应的岩心编号,该岩心编号对应的孔隙度数值为储气能力累积丢失10%时对应的孔隙度下限值,且低于该孔隙度下限的岩心数量与全部岩心数量的比例为样品丢失率,即该孔隙度下限数值下研究区域内无效储层占据的比例;
步骤1.1.5:选取所有不含裂缝岩心,假设数量为M个,按照渗透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编号,统计各个岩心渗透率的产气能力和累积产气能力;产气能力为各个岩心渗透率与长度的乘积,编号为i的岩心累积产气能力为编号1到编号i的岩心产气能力之和占所有不含裂缝岩心的产气能力之和的比例;
步骤1.1.6:明确累积产气能力达到10%时对应的岩心编号,该岩心编号对应的渗透率数值为产气能力累积丢失10%时对应的渗透率下限值,且低于该渗透率下限的岩心数量与全部岩心数量的比例为样品丢失率,即该渗透率下限数值下研究区域内无效储层占据的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束缚水饱和度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1:选取区域内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分别100%饱和地层水进行不同转速下的离心实验,并逐步提升离心机转速;每次离心实验结束后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测量岩心的T2谱图;
步骤:1.2.2:当T2谱图形状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岩心已经达到束缚水状态;此时束缚水状态下的T2谱图与100%饱和水状态下的T2谱图的累积频率之比即为束缚水饱和度;
步骤:1.2.3:以测试岩心孔隙度为X轴,束缚水饱和度为Y轴制作散点图,并对散点数据进行数据指数式拟合,得到岩心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式;
步骤:1.2.4:以测试岩心渗透率为X轴,束缚水饱和度为Y轴制作散点图,并对散点数据进行数据指数式拟合,得到岩心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式;
步骤:1.2.5:依据含气水层和水层的划分标准,确定能够满足气体流动的最高束缚水饱和度Swimax,并把该束缚水饱和度分别带入岩心孔隙度与束缚水饱和度的指数关系式,以及岩心渗透率与束缚水饱和度的对数关系式中,计算得到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分别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1:选取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并根据岩心是否含有裂缝和溶洞,把岩心划分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溶洞型和孔隙型这4种类型,保证每种类型的岩心至少有4块,分别进行高压压汞测试以获取毛管压力曲线,最高进汞压力至少需要达到190MPa;
步骤:1.3.2:采用J函数法对步骤1.3.1得到的毛管压力资料进行处理,计算公式为得到每个岩心的J函数分布曲线;式中J为无因次函数;pc为毛细管压力,MPa;pref为参考毛细管压力,MPa;σ为界面张力,mN/m;Swn为标准化含水饱和度,%;Sw为含水饱和度,%;Swc为束缚水饱和度;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J函数分布曲线的横坐标为J(Swn),纵坐标为Swn;
步骤:1.3.3:对4种类型岩心的J函数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J函数分布曲线,然后再利用步骤1.3.2中J函数计算公式进行反算,得到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
步骤:1.3.4:依据4种类型岩心的平均毛管压力曲线,分别采用Wall法计算不同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率,统计孔喉半径从大到小对渗透率的累积贡献率,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累积渗透率贡献率;ΔKi为孔喉半径区间的渗透率贡献率;ri为对应的孔喉半径;μm;当累积贡献率达到99%时对应的孔喉半径可作为该类岩心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步骤:1.3.5:依据压汞测试岩心的孔隙度和平均孔喉半径绘制散点图,并对散点进行拟合得到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的关系式;依据压汞测试岩心的渗透率和平均孔喉半径绘制散点图,并对散点进行拟合得到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的关系式;
步骤:1.3.6:把4种类型岩心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分别带入步骤1.3.5中的关系式中,得到每类岩心在该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了同时满足4类岩心的物性下限,选取最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作为整个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下限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束缚水膜厚度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1:对储层多孔介质内吸附水膜厚度进行受力分析,当水膜厚度稳定不再变化时,地层压力(pi)为分离压力(pd)与毛管压力(pc)之和;其中,分离压力为岩石表面水膜在外力作用下变薄时水膜顶底界面相互接近而产生排斥力;
步骤1.4.3:通过接触角测量仪,采用QB/T悬滴法对多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润湿角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润湿角;测量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水界面张力,再通过地温梯度换算出储层埋深,再根据地压系数和储层埋深换算得到地层压力,从而得到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气水界面张力;
步骤1.4.4:把步骤1.4.3中测量得到的润湿角和气水界面张力参数,带入步骤1.4.2中公式,分别建立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孔喉半径r与水膜厚度h之间的关系图版;图版横坐标为孔喉半径(单位nm),纵坐标为水膜厚度(单位nm);在图版中绘制水膜厚度与孔喉半径厚度相等的直线,直线与不同地层压力下孔喉半径与水膜厚度关系曲线的交点,即为该地层压力下的允许气体流动的临界孔喉半径;
步骤1.4.5:把步骤1.4.4确定的临界孔喉半径带入到步骤1.3.5中的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数值;再把临界孔喉半径带入到步骤1.3.5中的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渗透率下限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物性试气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1:统计多口气井试气层段的物性资料,绘制试气层段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并拟合各个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
步骤2.1.2:依据多口气井试气层段的试气结论,把步骤2.1.1中的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按照气层、水层、干层的试气结论进行分别标注;
步骤2.1.3:绘制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中干层区域与其余有效层位区域的分界线,分界线对应的横、纵坐标分别孔隙度下限值和渗透率下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产能模型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2.1:渗流模型以Forchheimer微分方程,并引入启动压力项,建立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启动压力项,代表阈压效应;第二项为线性渗流项,代表粘滞力;第三项为非线性渗流项,代表惯性力;式中,p—压力,MPa;r—半径,m;λ—启动压力梯度,MPa/m;μ—气体黏度,mPa·s;υ—渗流速度,m/s;K—渗透率,mD;β—非达西渗流系数,1/m;ρ—气体密度,Kg/m3;
步骤2.2.2:选取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启动压力梯度λ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的第一项;
步骤2.2.3:选取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非达西系数β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的第三项;
步骤2.2.4:选取研究区不同物性范围的多个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建立岩心渗透率K与地层压力P之间的关系式,带入步骤2.2.1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中;
步骤2.2.5:选用Cinco-Lee公式计算非均质性影响下井斜产生的拟表皮因子Sθ,公式为引入真表皮因子Sd来描述钻完井过程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同时考虑井斜所形成的拟表皮,定义等效井径rwe来综合考虑表皮系数的影响,公式为式中,sθ—拟表皮因子;θW—井斜角,°;θW′—等效井斜角,°;Kh—地层水平渗透率,mD;Kv—地层垂向渗透率,mD;h—地层有效厚度,m;hD—无因次地层厚度;rw—井半径,m;
步骤2.2.6:建立碳酸盐岩气藏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模型为其中 式中,m—修正的拟压力函数;A—惯性阻力项;B—黏性阻力项;C—启动压力梯度项;qsc—标准状况下气井产量,m3/d;μB—对应于λ(re+rw)/2的平均粘度,mPa·s;ZB—对应于λ(re+rw)/2的平均偏差因子;—平均流体压力,MPa;
步骤2.2.7:依据天然气储量规范,把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带入步骤2.2.6建立的三项式产能预测模型,并带入模型中需要的相关储层物性参数和相关气井生产参数,计算得到满足研究区最低工业气流标准的渗透率下限数值;
步骤2.2.8:把步骤2.2.7中的渗透率下限数值带入步骤2.1.1中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产能模拟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1:选取多口取心井的多个天然岩心,在实验室内模拟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不同压差下的驱替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实验压差下的稳定气体流量,并绘制实验压差和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步骤2.3.2:以实验条件下的岩心出口端气体流速与矿场条件下的气井井筒端气体流速相等为基础,建立实验单向流条件下气体流量与矿产径向流条件下气井日产量之间的转换公式;转换公式中带入岩心基础参数与研究区有效储层平均厚度;
步骤2.3.3:以实验条件下的岩心出口端气体流速与矿场条件下的气井井筒端气体流速相等为基础,建立实验条件下驱替压差与矿产条件下的生产压差之间的转换公式;转换公式中带入气井参数与岩心长度;
步骤2.3.4:依据步骤2.3.2中的产量转换公式和步骤2.3.3中的压差转换公式,把步骤2.3.1中多个岩心的实验压差和气体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转换为矿场气井开发与岩心物性相同储层时生产压差与单井日气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步骤2.3.5:选定研究区气井常用生产压差,带入步骤2.3.4中的各个物性储层气井生产压差与单井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得到各个物性储层对应的单井日产气量;绘制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曲线,并建立两者的拟合关系公式;绘制渗透率与单井日产气量曲线,并建立两者的拟合关系公式;
步骤2.3.6:依据步骤2.3.5中拟合的渗透率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式,带入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得到渗透率物性下限;依据步骤2.3.5中绘制的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关系式,带入碳酸盐岩储层最低工业气流标准日产气量,得到孔隙度物性下限;
步骤2.3.7:如果步骤2.3.5中孔隙度与单井日产气量的相关性较差,拟合的关系式不具有代表性,则将步骤2.3.6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下限数值带入步骤2.1.1中测试层段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式中,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具体为:
步骤3.1.1:统计步骤一中静态法确定的4个物性下限数值,以及步骤二中确定的3个物性下限数值;静态法以是否能形成有效储层为判别依据,但有效储层并不能保证达到最低工业气流标准,因此得到的物性下限值较为乐观;动态法以是否能形成工业气流为判别依据,动态数据和相关参数大部分取自物性较好储层,得到的物性下限值较高;因此对7个物性下限值取平均值来均衡两大类方法带来的误差,最终可得到研究区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
步骤3.1.2:选取多口新钻取气井的试气资料进行验证,对比新钻取气井试气层段物性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若高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则判定为有效储层,若低于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则判定为无效储层;结合新钻取气井试气层段结论与物性下限判定结果进行验证,明确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准确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10164.7A CN114370269B (zh) | 2022-01-05 | 2022-01-05 |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10164.7A CN114370269B (zh) | 2022-01-05 | 2022-01-05 |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70269A true CN114370269A (zh) | 2022-04-19 |
CN114370269B CN114370269B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114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10164.7A Active CN114370269B (zh) | 2022-01-05 | 2022-01-05 |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7026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67141A (zh) * | 2022-09-26 | 2022-11-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和装置 |
CN116338812A (zh) * | 2023-05-26 | 2023-06-27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气藏储层含水饱和度上限的确定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60809A1 (en) * | 2004-09-09 | 2008-03-13 | Parker Mark A | High Porosity Fractures and Methods of Creating High Porosity Fractures |
CN102519853A (zh) * | 2011-12-05 | 2012-06-2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孔隙结构约束下有效储层采出工业孔隙度下限求取方法 |
CN104101564A (zh) * | 2014-07-16 | 2014-10-1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非稳态高温高压测试低渗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的装置及方法 |
CN104213913A (zh) * | 2014-07-24 | 2014-12-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开发渗透率下限的求取方法 |
CN104806232A (zh) * | 2014-07-31 | 2015-07-29 | 吴见萌 |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的方法 |
CN104990854A (zh) * | 2015-07-06 | 2015-10-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446309A (zh) * | 2015-08-06 | 2017-02-2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致密碎屑岩储集体油气充注物性下限的计算方法 |
CN106529184A (zh) * | 2016-11-24 | 2017-03-22 | 重庆科技学院 | 倾斜有水气藏产水气井产能的计算方法 |
CN108181219A (zh) * | 2017-11-15 | 2018-06-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碳酸盐岩孔隙结构预测渗透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681793A (zh) * | 2018-05-18 | 2018-10-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深层油藏采油指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1550224A (zh) * | 2020-04-27 | 2020-08-18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非常规储层油气井的水力压裂改造系统及方法 |
CN113376069A (zh) * | 2020-03-10 | 2021-09-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致密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2022
- 2022-01-05 CN CN202210010164.7A patent/CN1143702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60809A1 (en) * | 2004-09-09 | 2008-03-13 | Parker Mark A | High Porosity Fractures and Methods of Creating High Porosity Fractures |
CN102519853A (zh) * | 2011-12-05 | 2012-06-2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孔隙结构约束下有效储层采出工业孔隙度下限求取方法 |
CN104101564A (zh) * | 2014-07-16 | 2014-10-1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非稳态高温高压测试低渗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的装置及方法 |
CN104213913A (zh) * | 2014-07-24 | 2014-12-1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开发渗透率下限的求取方法 |
CN104806232A (zh) * | 2014-07-31 | 2015-07-29 | 吴见萌 |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的方法 |
CN104990854A (zh) * | 2015-07-06 | 2015-10-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446309A (zh) * | 2015-08-06 | 2017-02-2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致密碎屑岩储集体油气充注物性下限的计算方法 |
CN106529184A (zh) * | 2016-11-24 | 2017-03-22 | 重庆科技学院 | 倾斜有水气藏产水气井产能的计算方法 |
CN108181219A (zh) * | 2017-11-15 | 2018-06-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碳酸盐岩孔隙结构预测渗透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8681793A (zh) * | 2018-05-18 | 2018-10-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深层油藏采油指数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3376069A (zh) * | 2020-03-10 | 2021-09-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致密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1550224A (zh) * | 2020-04-27 | 2020-08-18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非常规储层油气井的水力压裂改造系统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4)
Title |
---|
刘之的等: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综述及适用性分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 * |
刘之的等: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综述及适用性分析",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 33, no. 3, 30 June 2018 (2018-06-30), pages 1102 - 1109 * |
孟凡坤等: "高石梯-磨溪碳酸盐岩气藏斜井产能评价", 《特种油气藏》 * |
孟凡坤等: "高石梯-磨溪碳酸盐岩气藏斜井产能评价", 《特种油气藏》, vol. 24, no. 5, 15 October 2017 (2017-10-15), pages 111 - 115 * |
张雨桐等: "川中大安寨致密灰岩核磁共振信号分析及储层物性下限分析", 《内蒙古石油化工》 * |
张雨桐等: "川中大安寨致密灰岩核磁共振信号分析及储层物性下限分析", 《内蒙古石油化工》, vol. 46, no. 5, 30 October 2020 (2020-10-30), pages 1 - 5 * |
梁斌等: "一个新的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三项式产能方程", 《油气井测试》 * |
梁斌等: "一个新的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三项式产能方程", 《油气井测试》, vol. 21, no. 5, 30 October 2012 (2012-10-30), pages 3 - 6 * |
王伟明等: "吸附水膜厚度确定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新方法——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为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
王伟明等: "吸附水膜厚度确定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新方法——以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为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vol. 37, no. 1, 31 January 2016 (2016-01-31), pages 135 - 140 * |
王璐等: "应用改进的产能模拟法确定安岳气田磨溪区块储集层物性下限", 《新疆石油地质》 * |
王璐等: "应用改进的产能模拟法确定安岳气田磨溪区块储集层物性下限", 《新疆石油地质》, vol. 38, no. 3, 30 June 2017 (2017-06-30), pages 358 - 362 * |
王璐等: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特殊渗流规律及储量可动性研究",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
王璐等: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特殊渗流规律及储量可动性研究",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1, 15 January 2021 (2021-01-15), pages 1 - 152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67141A (zh) * | 2022-09-26 | 2022-11-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和装置 |
CN116338812A (zh) * | 2023-05-26 | 2023-06-27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气藏储层含水饱和度上限的确定方法 |
CN116338812B (zh) * | 2023-05-26 | 2023-08-11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气藏储层含水饱和度上限的确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70269B (zh) | 2023-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38230B (zh) | 油藏水淹层的定量评价方法 | |
CN106468172B (zh) | 一种超低渗砂岩油藏低阻储层测井解释方法 | |
CN108694264B (zh) | 一种确定页岩气储层渗透率的方法 | |
CN108518212A (zh) | 一种计算页岩气藏复杂裂缝网络非稳态产量的方法 | |
CN104912550A (zh) | 一种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定量计算储层产液剖面方法 | |
CN114370269A (zh) |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方法 | |
CN107462936B (zh) | 利用压力监测资料反演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的方法 | |
CN105447762B (zh) | 一种流体替换的低渗透油藏水淹信息的计算方法 | |
CN111425193A (zh) |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测井岩石物理相划分的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 |
CN110043254A (zh) | 一种基于电缆地层测试资料地层有效渗透率的获取方法 | |
CN103630939A (zh) | 一种气层识别评价方法 | |
CN108982320A (zh) | 一种利用粒度参数进行复杂孔隙结构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 | |
CN111812736B (zh) | 一种致密砂岩无水气藏含气性评价方法 | |
CN106897531A (zh) | 一种低渗透石灰岩储层渗透率的定量评价方法 | |
CN112145165B (zh) |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 |
CN111206921A (zh) | 一种适用于火山岩溢流相有利储层的描述方法 | |
CN116641702A (zh) | 一种页岩气藏甜点区识别方法 | |
CN103698494B (zh) | 一种确定岩性圈闭含油气饱和度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487620A (zh) | 一种页岩油可动资源量评价模型、评价方法、应用 | |
CN114441402B (zh) | 一种评价致密砂岩渗透性的方法 | |
CN115905917A (zh) | 综合静动态数据构建海域低渗气层分类曲线的方法 | |
CN115876659A (zh) | 一种获取页岩孔隙和裂缝体积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3719271A (zh) | 一种试井设计参数矫正方法 | |
Yiren et al. | Simulation of mud invasion and analysis of resistivity profile in sandstone formation module | |
CN115387785A (zh) |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生屑灰岩油藏高渗条带识别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