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8255A -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8255A
CN114368255A CN202011093718.1A CN202011093718A CN114368255A CN 114368255 A CN114368255 A CN 114368255A CN 202011093718 A CN202011093718 A CN 202011093718A CN 114368255 A CN114368255 A CN 114368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robot
land
motor
under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37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8255B (zh
Inventor
钟国梁
柴析迎
曹菁林
窦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0937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8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8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8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8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8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它包括支撑臂、起落架、外壳、底座、轮翼机构和控制系统。每个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通过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关节处安装舵机提供运动动力;起落架包括支撑体和电机推杆,电机推杆直线运动完成支撑体的展开和复位;轮翼机构包括轮子和螺旋翼;底座和外壳作为机器人主体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控制机器人支撑臂的形态,便可实现机器人实现水陆空多栖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栖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背景技术
当今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向着着领域专业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机器人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动作越来越迅速和安全。在生活服务领域、工业生产实践领域、军用领域、医疗服务领域等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一般来说,在空中工作的机器人在陆地上会收到很大的限制,而在地面运动的机器人往往不能在空中运动,这是因为一般的机器人换了一种环境缺少相应结构来实现运动,即仅能在一种环境下的运动而不是实现复杂环境的工作。因此,如果机器人工作周围的环境是多栖环境交汇影响,而如果机器人不能适应环境进行工作状态切换,那么这些机器人往往不能满足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的需要。而多栖机器人可以在一个单独环境下工作,也可以实现从一个工作环境到另一个或者多种环境的工作条件转移,机器人活动范围将会受到很大的提高,比单一运动空间机器人更具有优势,性能更突出,效率更高。因此,研究多栖机器人具有很大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多栖机器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我国哈工大研究的仿生机械蟹,外形如其名,结构似一只螃蟹,运动姿态主要由主体部分两侧各有的四条细肢控制,可以在平地向螃蟹一样平移,当然也能实现螃蟹做不到的前后运动和旋转。通过定制的防水保护橡胶处理之后,该机械蟹能够在水中运动,因此它是两栖机器人。
美国奥克兰大学研发机器人Loon Copter是一种可以飞行和潜水的水陆无人机。Loon Copter看着只是比一般的四轴飞行器机身稍长了一点,但是却能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工作,它可不仅具有普通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能力,还有像船一样在水面行驶的能力,甚至能像潜水艇一样潜入水下作业。从空中轻松的落到水面后,它可以靠着支架和机身上的旋翼在水中保持稳定,并且能任意调整前进方向。但开发的重点可不是让它变成船,LoonCopter的杀手锏是水下巡航能力,而位于机身下方的压载系统,就是它下潜的关键所在。在准备潜入水下时,Loon Copter四个旋转翼会停止工作,开始向圆筒形浮桶中泵水,于是,机身向一侧慢慢下沉,这样,螺旋翼的方向就由朝上变为朝后,借此来推动无人机的移动,而且只要预先输入目的地的GPS坐标及水深,它就会跟随预设航线收集数据、拍摄影像了。要是再想回到空中的话,只需排空浮箱中的水即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和研究,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水陆空三栖的机器人,使其能够在多种环境影响下进行自主工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它包括支撑臂、起落架、外壳、底座、轮翼机构、控制系统;四个对称分布的支撑臂,每个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通过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关节处安装舵机提供运动动力;起落架包括支撑体和电机推杆,电机推杆直线运动完成支撑体的展开和复位;轮翼机构包括轮子和螺旋翼;底座和外壳作为机器人主体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控制整个机器人的运动。利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改变支撑臂的工作状态,控制电机转速,实现机器人海陆空多栖功能。在空中时,使用电机带动螺旋翼飞速旋转产生升力,通过控制四个螺旋翼的转速实现机器人空中运动的要求;在水中时,螺旋翼通过支撑比改变转轴方向,获得在水中前进的动力;在陆地上时,电机带动轮子使机器人运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臂,小臂和腕部关节,都预先设有安装孔和连接处。利用对锁螺钉将其相互连接的关节锁紧。保证四个支撑臂相互对称。
作为优选,大臂与底盘之间的连杆机构,通过对锁螺钉铰接。使大臂能在限位块的范围内运动。舵机安装在小臂转动连接内,组成小臂关节。
进一步的,使所述的控制系统硬件和电源,固定在底盘上。在电机安装架上安装轮子和螺旋翼,使轮子和螺旋翼能够自由转动并且不脱落。
最后外壳与底盘相互连接,并且进行密封处理。
本发明在使用时,在空中飞行状态时,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四旋翼的转速调节运动的位置和姿态,可以得到任意范围内的转速,实现机器人的垂直运动;通过控制相邻一对螺旋翼的转速增加或减少来实现机器人的俯仰运动(前后飞行);将一对相邻的旋翼的转速增加或减少来实现翻滚运动(左右飞行);通过控制不相邻的两个螺旋翼的转速减少并且要转速大小相同,使之小于另两个相同转速的螺旋翼实现机器人的偏航运动(左右转向)。
潜入水中时,如图4所示:机器人由四旋翼驱动,驱动力相同保证平稳,四旋翼支持结构可绕Z轴偏转来导向,在旋转90°状态可以让机器人直接左右移动而不需要转弯。如图5所示:当机器人需要从水中升降时旋翼转到XY平面内实现驱动力方向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陆地上运动时,机器人以轮式结构运动并且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如图6图所示主体部分比较贴近地面,有利于提高运动速度和平稳性。如图7所示,当需要躲避障碍物或者通过较窄通道时,四条腿中间部分支撑抬高主体。
在陆地上,机器人利用电机驱动轮式机构运动,在空中飞行和水中运动则通过利用旋翼结构。轮子和螺旋翼分别安装在四臂末端的电机架双轴电机的两侧,电机轴直接控制控制螺旋翼或者轮的转动来提供动力,当螺旋翼或轮子工作时,电机切换不同转速,在水中或者在空中时电机的转速高,在陆地上时,由于速度较低,电机的转速较慢。
在从飞行状态转换为陆地运动状态时,机器人逐渐减速接近地面同时主体底部的支撑架逐渐摆出接触地面进行支撑,然后旋翼转到竖直内,此时轮子处于悬空状态,支撑架逐渐缩回底部同时轮下降接触地面支撑,电机驱动动力提供给轮子转动。
从陆地状态转换到空中飞状态则是起落支撑架逐渐下降支撑起机体轮浆复合结构旋转到水平面内,螺旋翼旋转升空后支撑架快速收回主体底部。
机器人飞行模式和机器人水下模式切换,机器人可以向潜艇一样潜入水下悬停在水中某一位置,也可以自由左右上下移动。飞行模式下机器人可以上升下降、悬停在空中、翻滚和偏航等运动动作。在空中飞行时如上图所示相同飞行时,旋翼在水平面内且驱动力相同时可以实现上升和下降。旋翼偏转角度来控制转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机器人支撑臂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中起落架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中机器人在水中前进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中机器人在水中上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中机器人在陆地上切近地面运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中机器人在陆地上抬高底盘运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示序号:
1—水陆空多栖机器人,11—外壳,12—底盘,13—连杆AB,14—连杆BC,15—连杆CD,16—轮子,17—螺旋翼
2—机器人支撑臂,21—大臂,22—舵机轴连接,23—舵机,24—小臂转动连接,25—腕部关节(电机安装架)
3—机器人起落架,31—起落架安装盒,32—电机推杆,33—起落架连杆,34—起落架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本实施例提供的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它包括支撑臂2、起落架3、外壳11、底盘12、轮翼机构16,17、控制系统。
如图2所示,大臂21、小臂转动连接24和腕部关节25,都预先设有安装孔和连接处。舵机23安装在小臂转动连接24内,组成小臂关节。利用对锁螺钉将其相互连接的关节锁紧,保证四个支撑臂相互对称。
如图1所示,大臂与底盘之间的连杆机构,通过对锁螺钉铰接。使大臂能在限位块的范围内运动。控制系统硬件和电源,固定在底盘12上。在电机安装架上安装轮子16和螺旋翼17,使轮子和螺旋翼能够自由转动并且不脱落。最后外壳11与底盘12相互连接,并且进行密封处理。

Claims (10)

1.一种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它包括支撑臂、起落架、外壳、底座、轮翼机构、控制系统;支撑臂四个,每个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通过双连杆结构进行限位,关节处安装舵机提供运动动力;起落架包括支撑体和电机推杆,电机推杆直线运动完成支撑体的展开和复位;轮翼机构包括轮子和螺旋翼;底座和外壳作为机器人主体起到支撑作用;控制系统控制整个机器人的运动。利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改变支撑臂的工作状态,控制电机转速,实现机器人海陆空多栖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臂一共有四条,并且呈对称设计,保证整体的平衡。每条支撑臂包括大臂,小臂,腕部三个关节。大臂旋转角度范围为90°,可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小臂可旋转方向与大臂相反,旋转角度范围也为90°;腕部旋转角度为360°。大臂与底座连接处有一个双摇杆结构,启到连接和限位作用。大臂与小臂连接处采用舵机连接与驱动,控制舵机通过旋转直接控制关节运动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落架包括起落架支撑体、起落架连杆、电机推杆和起落架安装盒。起落架安装盒通过卡扣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上的预留位置,双支撑体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撑体的收纳位置,活动范围有90°,可从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起落架连杆一端连接电机推杆,另一端连接起落架支撑体。电机推杆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上,作为起落架降下和收起的动力源,推杆伸出时,带动起落架连杆向下运动;连杆运动带动支撑体绕轴运动,实现起落架的展开;反之,起落架降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臂,侧边与摇杆AB连接固定为一体,大臂跟随双摇杆机构同步运动,该连接的摇杆AB轴线与大臂轴线夹角固定。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使大臂一端连接底座,另一端连接小臂。整条支撑臂采用对锁螺钉进行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摇杆机构,底座上安装的限位装置,限制摇杆CD的运动轨迹。致使与双摇杆一起运动的大臂,上升的极限位置为水平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臂,包括小臂转动连接和舵机。舵机的回转轴通过舵机轴连接实现与大臂铰接,小臂转动连接为中空设计,内部安装舵机,另一端与腕部关节进行连接。小臂的运动方向与大臂相反,运动范围角为9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部关节,也就是电机安装架,与小臂同一轴线连接,,可绕轴线360°旋转。末端安装无刷直流伺服电机。该电机为双轴电机,电机轴上安装轮翼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翼机构,包括轮子和螺旋翼,分别安装在双轴电机的两侧,由同一个电机驱动,二者不会同时工作。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陆空多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形状为多边形盒装,内部中空,作为支撑臂的主体构架,对整个机体起到支撑作用,用来搭载控制系统与电源等结构。底盘材料选用复合结构材料,内外两层为碳纤维材料,中间防水夹层。碳纤维层可以作为机体支撑,在外界负载的作用下保证机体强度,保护内部元器件以及防水夹层的稳定性。防水夹层主要起防水作用,而碳纤维疏松不吸水,那么机体脱离水环境后可以快速脱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陆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材料选用与底座相同。形状采用流线型弧线,提高机器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减小受到的阻力。保护系统控制结构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CN202011093718.1A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Active CN114368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3718.1A CN114368255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3718.1A CN114368255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8255A true CN114368255A (zh) 2022-04-19
CN114368255B CN114368255B (zh) 2024-03-19

Family

ID=8113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3718.1A Active CN114368255B (zh) 2020-10-14 2020-10-14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82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2458A (zh) * 2023-04-11 2023-05-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水陆空三栖机器人的轮翼协同控制系统
CN116278557A (zh) * 2023-03-31 2023-06-23 浙江大学 一种多栖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6413B (en) * 1999-10-08 2002-05-11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CN103879470A (zh) * 2014-03-21 2014-06-25 浙江大学 一种连杆传动的单腿机器人跳跃机构
CN106313100A (zh) * 2016-09-28 2017-01-11 中南大学 一种串并联柔性关节机械臂
CN206169669U (zh) * 2016-11-16 2017-05-17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一种机器人手臂加工系统
KR20170054896A (ko) * 2015-11-10 2017-05-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탄성 접이식 몸체 구조 메커니즘을 가지는 공중-지상 이동 로봇
CN107378909A (zh) * 2017-09-06 2017-11-24 重庆交通大学 飞机跑道除障机械人
CN206856988U (zh) * 2017-06-08 2018-01-09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陆空两用旋翼飞行器
KR101855949B1 (ko) * 2017-01-13 2018-05-09 유현재 드론장치
CN108297638A (zh) * 2018-03-22 2018-07-20 吉林大学 陆空两用仿生六足机器人
CN108819631A (zh) * 2018-06-15 2018-11-1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两旋翼平衡车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34365A (zh) * 2018-08-21 2019-02-15 哈工大机器人义乌人工智能研究院 一种水陆空三栖旋翼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09606042A (zh) * 2019-01-23 2019-04-12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
CN109927498A (zh) * 2019-04-12 2019-06-25 中南大学 多变体两栖四旋翼机器人
US20190196510A1 (en) * 2017-12-26 2019-06-27 Autel Robot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dging obstacle, and aerial vehicle
CN110053435A (zh) * 2019-06-06 2019-07-26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WO2019172256A1 (ja) * 2018-03-09 2019-09-12 Thk株式会社 飛行ロボット
CN210479035U (zh) * 2019-06-21 2020-05-08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可变形空陆植保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6413B (en) * 1999-10-08 2002-05-11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CN103879470A (zh) * 2014-03-21 2014-06-25 浙江大学 一种连杆传动的单腿机器人跳跃机构
KR20170054896A (ko) * 2015-11-10 2017-05-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탄성 접이식 몸체 구조 메커니즘을 가지는 공중-지상 이동 로봇
CN106313100A (zh) * 2016-09-28 2017-01-11 中南大学 一种串并联柔性关节机械臂
CN206169669U (zh) * 2016-11-16 2017-05-17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一种机器人手臂加工系统
KR101855949B1 (ko) * 2017-01-13 2018-05-09 유현재 드론장치
CN206856988U (zh) * 2017-06-08 2018-01-09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一种陆空两用旋翼飞行器
CN107378909A (zh) * 2017-09-06 2017-11-24 重庆交通大学 飞机跑道除障机械人
US20190196510A1 (en) * 2017-12-26 2019-06-27 Autel Robot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dging obstacle, and aerial vehicle
WO2019172256A1 (ja) * 2018-03-09 2019-09-12 Thk株式会社 飛行ロボット
CN108297638A (zh) * 2018-03-22 2018-07-20 吉林大学 陆空两用仿生六足机器人
CN108819631A (zh) * 2018-06-15 2018-11-1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两旋翼平衡车水陆空多栖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34365A (zh) * 2018-08-21 2019-02-15 哈工大机器人义乌人工智能研究院 一种水陆空三栖旋翼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CN109606042A (zh) * 2019-01-23 2019-04-12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水陆空三栖交通工具
CN109927498A (zh) * 2019-04-12 2019-06-25 中南大学 多变体两栖四旋翼机器人
CN110053435A (zh) * 2019-06-06 2019-07-26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CN210479035U (zh) * 2019-06-21 2020-05-08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可变形空陆植保无人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忠昱;: "一种海陆空三栖的多功能搜救器的设计",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no. 04, 28 January 2017 (2017-01-28), pages 67 - 70 *
邹铁庚: "四足机器人的变步幅平面步行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no. 03, pages 140 - 38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8557A (zh) * 2023-03-31 2023-06-23 浙江大学 一种多栖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6278557B (zh) * 2023-03-31 2023-09-01 浙江大学 一种多栖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CN116142458A (zh) * 2023-04-11 2023-05-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水陆空三栖机器人的轮翼协同控制系统
CN116142458B (zh) * 2023-04-11 2024-0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水陆空三栖机器人的轮翼协同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8255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7588B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海陆空潜四栖航行器
US11208186B2 (en) Water-air amphibious cross-medium bio-robotic flying fish
CN108819630B (zh) 一种水陆空壁多栖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77776B (zh) 多段组合式及翼展折叠式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CN107116980B (zh) 水陆两栖机器人以及水陆两栖侦查系统
CN110053435B (zh) 一种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CN108146167B (zh) 一种用于两栖球形机器人的轮腿式复合驱动机构
CN114368255A (zh) 一种水陆空多栖机器人
JP2022552431A (ja) 多関節ローターを持つ分離型揚力推力vtol航空機
CN113955102B (zh) 一种陆空双域变构涵道无人机
CN111845232A (zh) 轮毂涵道共用的海陆空潜多栖无人平台
CN112758314A (zh) 一种可变形复合翼跨介质飞行潜水航行器
CN105501405A (zh) 一种水上平台用折叠式推进器
CN108638773A (zh) 一种三旋翼轮式水陆空三栖机器人
CN214727996U (zh) 一种陆空两栖机器人
CN112061395A (zh) 自适应变姿态空中水面潜水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68253A (zh) 一种多运动模式可重构水陆空机器人
CN112498512A (zh) 基于伯努利吸盘的变结构机器人
CN201941976U (zh) 倾转旋翼三栖飞行器
CN114368254B (zh) 一种可实现跳跃和飞行运动的多栖机器人
CN211466408U (zh) 一种海上送缆机器人
CN116945827A (zh) 一种可变姿态跨介质多栖机器人
CN113291460B (zh) 一种采用变体起落架的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3636073B (zh) 陆海空三栖飞机
CN115535195A (zh) 一种基于仿生摆动与螺旋桨混合驱动的水下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