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7084B - 一种俯卧撑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俯卧撑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7084B
CN114367084B CN202111598625.9A CN202111598625A CN114367084B CN 114367084 B CN114367084 B CN 114367084B CN 202111598625 A CN202111598625 A CN 202111598625A CN 114367084 B CN114367084 B CN 114367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s
frame
sliding
annu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6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7084A (zh
Inventor
张峻赫
王勇
张喜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5986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7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7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7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7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7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63B23/1209Involving a bending of elbow and shoulder joints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36Push-ups in horizontal position, i.e. eccentric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054Features for injury prevention on an apparatus, e.g. shock absorb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俯卧撑支架。技术问题为:因臂力不足,此无法实现俯卧撑训练,无法有效的进行力量训练,同时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损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俯卧撑支架,包括有支撑架、扶手、复位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本发明通过复位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俯卧撑训练时的辅助,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训练,给身体带来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俯卧撑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俯卧撑支架。
背景技术
俯卧撑是常见的健身运动有助于增加胸大肌锻炼效果,俯卧撑主要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是很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
在进行俯卧撑训练时,通常是直接趴伏在地面上进行俯卧撑训练,健身初学者进行俯卧撑锻炼时因臂力不足,由于没有力气进行持久的俯卧撑训练,从而无法有效的进行力量训练,初学者在初期进行俯卧撑锻炼时,常常因为没有进行科学式锻炼,经常会导致肌肉拉伤等身体损伤。
针对上述健身锻炼的不足,我们研发一种俯卧撑支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因臂力不足,此无法实现持久的俯卧撑训练,无法有效的进行力量训练,初学者在初期进行俯卧撑锻炼时,常常因为没有进行科学式锻炼,经常会导致肌肉拉伤等身体损伤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俯卧撑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俯卧撑支架,包括有支撑架、扶手、复位机构和支撑机构,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本发明通过复位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配合,实现对俯卧撑训练时的辅助,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训练,给身体带来伤害。
进一步的,复位机构包括有支杆、连接架、导杆、第一环形板、第一弹簧、第二环形板、限位块、空心壳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环形框、弧形板、卡杆、第一楔形块、第二弹簧、卡块、第三弹簧和调节组件,支杆的下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导杆,四个导杆的上部滑动设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固接有第二环形板,第二环形板与四个导杆连接,第二环形板的内侧面固接有四个限位块,支杆的上部滑动设有空心壳体,空心壳体的下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外侧固接有环形凸板,环形凸板的下表面前后两侧均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一环形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上侧,两个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环形框,环形框位于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的外侧,连接架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卡杆,卡杆穿过环形框的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环形框的内环面前后两侧均滑动设有第一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与环形框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第一楔形块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楔形槽,第一楔形块的楔形槽与同侧的卡杆配合,支杆的上部开设有贯穿的滑动槽,支杆的滑动槽内滑动设有两个卡块,两个卡块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空心壳体的下部两侧均开设有卡孔,两侧的卡块分别位于空心壳体上两侧的卡孔内,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支撑架固接,利用第二环形板向上移动通过支撑机构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实现对俯卧撑训练时的辅助,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训练,给身体带来伤害。
进一步的,调节组件包括有齿块、安装座、轴杆、第三直齿轮、蜗轮、蜗杆和摇柄,齿块设有两个,两个齿块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下表面,支撑架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安装座,安装座的上部转动式安装有轴杆,轴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直齿轮,相邻的第三直齿轮与齿块相啮合,轴杆的另一端安装有蜗轮,安装座的下部转动式安装有握杆,相邻的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杆上安装有摇柄,通过摇柄转动,并使齿块、轴杆、第三直齿轮、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实现使齿块向上移动,如此使第一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对本装置进行调节,便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本装置进行俯卧撑训练。
进一步的,支撑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板、导向块、导向杆、支撑盘、第四弹簧、第五弹簧、第三支撑板、底座、摆动架、推杆、固定板、第六弹簧和第一滑块,连接架的中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板,第一支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导向块,导向块上滑动设有导向杆,两侧的导向杆上端之间固接有支撑盘,支撑盘与导向块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两侧的第四弹簧分别套于两侧的导向杆外侧,支撑盘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上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底座,两侧的底座位于两侧的导向块的外侧,底座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架,摆动架的两侧均安装有推杆,上侧的推杆与支撑盘的下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环形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连接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上固接有第一滑块,两侧的第一滑块分别与第一环形板滑动连接,两侧的第一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推杆配合,利用第二环形板向上移动带动支撑盘向上移动,如此使第三支撑板向上移动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实现对俯卧撑训练时的辅助,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训练,给身体带来伤害。
进一步的,第三支撑板为软性材质。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齿圈、竖杆、第一直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二锥齿轮、齿条和离心组件,第一支撑板上的环形凸板上表面安装有齿圈,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均安装有竖杆,两侧的竖杆位于齿圈的外侧,两侧的竖杆位于环形框内,竖杆的上部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一直齿轮和第一锥齿轮,两侧的第一直齿轮位于两侧的第一锥齿轮外侧,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均转动式安装有第二直齿轮,两侧的第二直齿轮均与齿圈相啮合,相邻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支撑盘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齿条,相邻的齿条与第一直齿轮相啮合,两侧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离心组件,利用齿条向下移动,并通过齿圈、第一直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直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配合,实现动力传送。
进一步的,离心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板、转轴、滑动架、抬杆、限位架、滑动杆、移动架、第七弹簧、限位盘、连接杆和弧形块,第二支板设置有两组,一组第二支板为两个,两组第二支板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上表面,两组第二支板位于两侧第二直齿轮的内侧,一组第二支板之间转动式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滑动架,滑动架上安装有两个抬杆,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接有两个限位架,两侧的抬杆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架配合,滑动架的上部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上滑动设有移动架,移动架与滑动架之间固接有第七弹簧,两侧的移动架外表面均设置有限位盘,两侧的滑动架内表面均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有弧形块,利用齿条向下移动使移动架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如此使弧形块向内侧移动触碰卡块解除对支杆的固定,便于进行俯卧撑训练。
进一步的,限位架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条。
进一步的,移动架的下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轮,移动架的上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轮,移动架下侧的导向轮为竖向排列设置,移动架上侧的导向轮为横向排列设置,两侧的移动架外侧均向外设有凸起的空心管,移动架上的空心管与滑动杆滑动配合,移动架上的空心管与限位盘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竖支架、环形圈、槽形盘、弧形滑块、接触杆、拉绳、环形架、固定块、滑动框、第二滑块、滑板、第二楔形块和第八弹簧,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均安装有竖支架,两侧的竖支架上部安装有环形圈,环形圈的外表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滑槽,两侧的竖支架上部安装有槽形盘,槽形盘位于环形圈的上侧,滑槽内滑动设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的上表面与槽形盘滑动配合,若干个弧形滑块的内侧面均安装有接触杆,弧形滑块的上表面安装有拉绳,拉绳穿过槽形盘,若干个拉绳的上端安装有环形架,支杆的上部安装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与空心壳体滑动配合,两侧的固定块外表面均安装有滑动框,滑动框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块,两侧的第二滑块分别与环形架固接,两侧的第二滑块内表面均滑动设有滑板,两侧滑板的内侧面均安装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滑板之间固接有第八弹簧,两侧的第八弹簧分别套在两侧的滑板外侧,利用弧形滑块向外侧移动增加齿圈转动的摩擦力,在没有离心力时,使齿圈转动的速度逐渐停止,方便完成对俯卧撑的训练动作。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复位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配合,利用第二环形板向上移动带动支撑盘向上移动,如此使第三支撑板向上移动对使用者进行支撑,实现对俯卧撑训练时的辅助,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训练,给身体带来伤害;利用齿条向下移动使移动架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如此使弧形块向内侧移动触碰卡块解除对支杆的固定,便于进行俯卧撑训练;利用弧形滑块向外侧移动增加齿圈转动的摩擦力,在没有离心力时,使齿圈转动的速度逐渐停止,方便完成对俯卧撑的训练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第一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第二种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复位机构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支撑架,2-扶手,3-复位机构,301-支杆,302-连接架,303-导杆,304-第一环形板,305-第一弹簧,306-第二环形板,307-限位块,308-空心壳体,309-第一支撑板,310-第二支撑板,311-环形框,312-弧形板,313-卡杆,314-第一楔形块,315-第二弹簧,316-卡块,317-第三弹簧,318-齿块,319-安装座,320-轴杆,321-第三直齿轮,322-蜗轮,323-蜗杆,324-摇柄,4-支撑机构,401-第一支板,402-导向块,403-导向杆,404-支撑盘,405-第四弹簧,406-第五弹簧,407-第三支撑板,408-底座,409-摆动架,410-推杆,411-固定板,412-第六弹簧,413-第一滑块,5-齿圈,6-竖杆,7-第一直齿轮,8-第一锥齿轮,9-第二直齿轮,10-第二锥齿轮,11-齿条,12-第二支板,13-转轴,14-滑动架,15-抬杆,16-限位架,17-滑动杆,18-移动架,19-第七弹簧,20-限位盘,21-连接杆,22-弧形块,23-竖支架,24-环形圈,25-滑槽,26-槽形盘,27-弧形滑块,28-接触杆,29-拉绳,30-环形架,31-固定块,32-滑动框,33-第二滑块,34-滑板,35-第二楔形块,36-第八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一种俯卧撑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支撑架1、扶手2、复位机构3和支撑机构4,支撑架1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2,支撑架1的中部设置有复位机构3,复位机构3上设置有支撑机构4,复位机构3用于时支撑机构4向上移动,对使用者在俯卧撑过程中向上移动提供辅助支撑力,避免因臂力不足而无法向上移动完成俯卧撑训练。
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将本装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随后使用者双手分别扶助两侧的扶手2,并通过本装置进行俯卧撑训练,当使用者的身体进行俯卧撑训练向下移动时,此时挤压支撑机构4向下移动,支撑机构4向下移动使复位机构3工作,此时使用者的身体进行俯卧撑向上移动时,此时的复位机构3对使用者的身体向上移动进行助力,避免使用者在进行俯卧撑时,因臂力不足而无法向上移动完成俯卧撑训练。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11所示,复位机构3包括有支杆301、连接架302、导杆303、第一环形板304、第一弹簧305、第二环形板306、限位块307、空心壳体308、第一支撑板309、第二支撑板310、环形框311、弧形板312、卡杆313、第一楔形块314、第二弹簧315、卡块316、第三弹簧317、齿块318、安装座319、轴杆320、第三直齿轮321、蜗轮322、蜗杆323和摇柄324,支杆301的下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架302,连接架30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导杆303,四个导杆303的上部滑动设有第一环形板304,第一环形板304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第一环形板304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弹簧305,第一弹簧305的上端固接有第二环形板306,第二环形板306与四个导杆303固接,第二环形板306内环面间隔均匀的固接有四个限位块307,第二环形板306向上移动通过限位块307抬动支撑机构4向上移动,为使用者在臂力不足时,提供辅助支撑力,避免因臂力不足而无法向上移动完成俯卧撑训练,支杆301的上部滑动设有空心壳体308,空心壳体308的下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板309,第一支撑板309的外侧固接有环形凸板,环形凸板的下表面前后两侧均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板310,第一环形板304位于第二支撑板310的上侧,两个第二支撑板310的上表面安装有环形框311,环形框311位于第一环形板304和第二环形板306的外侧,环形框311分别与第一环形板304和第二环形板306滑动配合,解除对支杆301的固定后,此时在第一弹簧305的作用下使第二环形板306向下移动,第二环形板306向上移动为支撑机构4向上移动提供动力,为使用者在臂力不足时,提供辅助支撑力,避免因臂力不足而无法向上移动完成俯卧撑训练,连接架302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弧形板312,弧形板312的上表面固接有卡杆313,卡杆313穿过环形框311的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环形框311的内环面前后两侧均滑动设有第一楔形块314,第一楔形块314与环形框311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315,第一楔形块314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楔形槽,第一楔形块314的楔形槽与同侧的卡杆313配合,卡杆313向上移动使第一楔形块314向外侧移动,如此解除对第一环形板304的固定,支杆301的上部开设有贯穿的滑动槽,支杆301的滑动槽内滑动设有两个卡块316,两个卡块316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317,空心壳体308的下部两侧均开设有卡孔,两侧的卡块316分别位于空心壳体308上两侧的卡孔内,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下表面均安装有齿块318,支撑架1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安装座319,安装座319的上部转动式安装有轴杆320,轴杆320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直齿轮321,相邻的第三直齿轮321与齿块318相啮合,轴杆320的另一端安装有蜗轮322,安装座319的下部转动式安装有握杆,相邻的蜗轮322与蜗杆323相啮合,蜗杆323上安装有摇柄324,通过转动摇柄324,并通过齿块318、轴杆320、第三直齿轮321、蜗轮322和蜗杆323的配合,实现使齿块318向上移动,如此使第一支撑板309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对本装置进行调节,便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本装置进行俯卧撑训练。
支撑机构4包括有第一支板401、导向块402、导向杆403、支撑盘404、第四弹簧405、第五弹簧406、第三支撑板407、底座408、摆动架409、推杆410、固定板411、第六弹簧412和第一滑块413,连接架302的中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板401,第一支板401的上表面安装有导向块402,导向块402上滑动设有导向杆403,两侧的导向杆403上端之间固接有支撑盘404,支撑盘404与导向块402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405,两侧的第四弹簧405分别套于两侧的导向杆403外侧,支撑盘404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五弹簧406,第五弹簧406的上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板407,第三支撑板407为软性材质,第一支板401的上表面安装有底座408,两侧的底座408位于两侧的导向块402的外侧,底座408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架409,摆动架409的两侧均安装有推杆410,上侧的推杆410与支撑盘404的下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环形板304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板411,固定板411上连接有第六弹簧412,第六弹簧412上固接有第一滑块413,两侧的第一滑块413分别与第一环形板304滑动连接,两侧的第一滑块413分别与对应的推杆410配合,支撑盘404向下移动通过摆动架409、推杆410和第一滑块413配合,使第一环形板304向上移动,第一弹簧305随之压缩,在支杆301解除固定时,在第一弹簧305的作用下使第二环形板306向上移动带动限位块307推动支撑盘404向上移动,支撑盘404向上移动第五弹簧406使第三支撑板407向上移动,如此给使用者向上移动提供助力,让使用者完成俯卧撑的训练,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动作,因做一半而停止,致使造成身体受伤。
使用时,首先对本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时,使用者转动摇柄324使蜗杆32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蜗杆323转动带动蜗轮322转动,蜗轮322转动通过轴杆320使第三直齿轮321转动,第三直齿轮321转动带动齿块318向上或向下移动,齿块318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使第一支撑板309和第二支撑板310向上或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板309和第二支撑板310向上或向下移动对本装置进行调节,便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本装置进行俯卧撑训练,通过蜗杆323和蜗轮322的自锁特性,避免在使用本装置的过程中,蜗轮322自行转动给俯卧撑训练造成不便,使用者身体向下移动使第三支撑板407向下移动,第三支撑板407向下移动通过第五弹簧406使支撑盘404向下移动,支撑盘404向下移动带动导向杆403向下移动,第四弹簧405随之压缩,支撑盘404向下移动通过摆动架409和推杆410的配合,使两侧的第一滑块413相远离,第六弹簧412随之压缩,两侧的第一滑块413相远离的同时并向上移动,第一滑块413向上移动带动第一环形板304向上移动,第一弹簧305随之压缩,第一环形板304向上移动挤压两侧的第一楔形块314相远离,当第一环形板304上的卡槽与第一楔形块314重合时,此时的第一楔形块314在第二弹簧315的作用下卡入第一环形板304的卡槽内,完成对第一环形板304的限位,且此时的使用者身体向上移动,当使用者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因臂力不足停止移动时,同时使用者使两侧的卡块316向内侧移动,第三弹簧317随之压缩,此时解除对支杆301的限位,此时在第一弹簧305的作用下使第二环形板306向上移动,第二环形板306向上移动带动限位块307推动支撑盘404向上移动,同时在第四弹簧405的作用下使支撑盘404向上移动,支撑盘404向上移动第五弹簧406使第三支撑板407向上移动,如此给使用者向上移动提供助力,让使用者完成俯卧撑的训练,避免因臂力不足,致使无法完成俯卧撑动作,因做一半而停止,致使造成身体受伤,同时第二环形板306向上移动通过导杆303使连接架302向上移动,连接架302向上移动带动支杆301向上移动,连接架302向上移动通过弧形板312使卡杆313向上移动,卡杆313向上移动插入第一楔形块314的楔形槽内,卡杆313继续向上移动,如此使两侧的第一楔形块314相远离解除对第一环形板304的固定,此时的第一弹簧305还有一部分弹力未释放,在解除对第一环形板304的固定后,在第一弹簧305的作用下使第一环形板304向下移动,第一环形板304向下移动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弹簧305使第二环形板306向下移动复位,此时在第三弹簧317的作用下使两侧的卡块316向外侧移动卡入空心壳体308的卡槽内,完成对空心壳体308的限位,此时本装置的所有零件均已恢复到初始状态,此后使用者重复上述动作,完成对俯卧撑的训练工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2-15所示,还包括有齿圈5、竖杆6、第一直齿轮7、第一锥齿轮8、第二直齿轮9、第二锥齿轮10、齿条11、第二支板12、转轴13、滑动架14、抬杆15、限位架16、滑动杆17、移动架18、第七弹簧19、限位盘20、连接杆21和弧形块22,第一支撑板309上的环形凸板上表面安装有齿圈5,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均安装有竖杆6,竖杆6的上部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一直齿轮7和第一锥齿轮8,两侧的第一直齿轮7位于两侧的第一锥齿轮8外侧,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均转动式安装有第二直齿轮9,两侧的第二直齿轮9均与齿圈5相啮合,相邻的第一锥齿轮8和第二锥齿轮10相啮合,支撑盘404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齿条11,相邻的齿条11与第一直齿轮7相啮合,支撑盘404向下移动带动齿条11向下移动,齿条11向下移动为第一直齿轮7转动提供动力,同时通过第一锥齿轮8、第二直齿轮9、第二锥齿轮10和齿圈5进行传动,为第一支撑板309转动提供动力,两侧第二支撑板310的上表面均安装有一组第二支板12,一组第二支板12为两个,两组第二支板12位于两侧第二直齿轮9的内侧,一组第二支板12之间转动式安装有转轴13,转轴13上安装有滑动架14,滑动架14上安装有两个抬杆15,第二支撑板310的上表面固接有两个限位架16,限位架16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条,两侧的抬杆15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架16配合,滑动架14的上部安装有滑动杆17,滑动杆17上滑动设有移动架18,移动架18与滑动架14之间固接有第七弹簧19,两侧的移动架18外表面均设置有限位盘20,限位盘20与滑动杆17滑动配合,两侧的滑动架14内表面均安装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安装有弧形块22,移动架18的下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轮,移动架18的上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轮,移动架18下侧的导向轮为竖向排列设置,移动架18上侧的导向轮为横向排列设置,两侧的移动架18外侧均向外设有凸起的空心管,移动架18上的空心管与滑动杆17滑动配合,移动架18上的空心管与限位盘20连接,第一支撑板309转动通过滑动架14使移动架18转动产生离心力,第七弹簧19随之拉伸,再离心力消失时,在第七弹簧19的作用下使移动架18向内侧移动,两侧的移动架18向内侧移动通过连接杆21使弧形块22向内侧移动,两侧的弧形块22向内侧移动触碰两侧的卡块316,两侧的卡块316随之相靠拢,第三弹簧317随之压缩,如此解除对支杆301的固定,此时的支杆301向上移动,如此使支撑盘404向上移动,本装置的所有零件随之恢复初始位置。
支撑盘404向下移动带动齿条11向下移动,齿条11向下移动带动第一直齿轮7转动,第一直齿轮7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二锥齿轮10随之转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9转动,第二直齿轮9转动式齿圈5转动,齿圈5转动带动通过环形凸板使第一支撑板309转动,第一支撑板309转动带动滑动架14转动,滑动架14转动带动移动架18转动,移动架18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如此使两侧的移动架18向外侧移动,第七弹簧19随之拉伸,两侧的移动架18向外侧移动带动限位盘20向外侧移动,当齿圈5不在转动时,此时的离心力消失,同时在第七弹簧19的作用下使移动架18向内侧移动,两侧的移动架18向内侧移动通过连接杆21使弧形块22向内侧移动,两侧的弧形块22向内侧移动触碰两侧的卡块316,两侧的卡块316随之相靠拢,第三弹簧317随之压缩,如此解除对支杆301的固定,此时的支杆301向上移动,如此使支撑盘404向上移动,本装置的所有零件随之恢复初始位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16-18所示,还包括有竖支架23、环形圈24、槽形盘26、弧形滑块27、接触杆28、拉绳29、环形架30、固定块31、滑动框32、第二滑块33、滑板34、第二楔形块35和第八弹簧36,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均安装有竖支架23,两侧的竖支架23上部安装有环形圈24,环形圈24的外表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5,两侧的竖支架23上部安装有槽形盘26,槽形盘26位于环形圈24的上侧,滑槽25内滑动设有弧形滑块27,弧形滑块27的上表面与槽形盘26滑动配合,若干个弧形滑块27的内侧面均安装有接触杆28,第一支撑板309转动通过滑动架14使移动架18转动产生离心力,如此使移动架18向外侧移动,移动架18向外侧移动通过限位盘20向外侧移动,限位盘20向外侧移动推动接触杆28使弧形滑块27向外侧滑动,弧形滑块27向外侧滑动与齿圈5的内侧面接触,由于滑动架14转动如此使限位盘20转动,如此会推动若干个弧形滑块27向外侧移动,从而会增加齿圈5转动的摩擦力,在没有离心力时,使齿圈5转动的速度逐渐停止,完成对齿圈5的固定,弧形滑块27的上表面安装有拉绳29,拉绳29穿过槽形盘26,若干个拉绳29的上端安装有环形架30,支杆301的上部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1,固定块31与空心壳体308滑动配合,两侧的固定块31外表面均安装有滑动框32,滑动框32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块33,两侧的第二滑块33分别与环形架30固接,两侧的第二滑块33内表面均滑动设有滑板34,两侧滑板34的内侧面均安装有第二楔形块35,第二楔形块35与滑板34之间固接有第八弹簧36,两侧的第八弹簧36分别套在两侧的滑板34外侧,在没有离心力时,此时的支杆301向上移动通过固定块31推动第二楔形块35向上移动,第二楔形块35向上移动通过滑板34使环形架30向上移动,环形架30向上移动通过拉绳29使弧形滑块27向内侧移动复位,解除对齿圈5的限位。
两侧的限位盘20向外侧移动挤压相邻的接触杆28时,两侧的限位盘20继续向外侧移动,如此通过接触杆28使弧形滑块27向外侧滑动,弧形滑块27向外侧滑动与齿圈5的内侧面接触,由于滑动架14转动如此使限位盘20转动,限位盘20转动会推动若干个弧形滑块27向外侧移动,从而会增加齿圈5转动的摩擦力,在没有离心力时,使齿圈5转动的速度逐渐停止,完成对齿圈5的固定,当支杆301向上移动时,支杆301向上移动通过固定块31推动第二楔形块35向上移动,第二楔形块35向上移动通过滑板34使环形架30向上移动,环形架30向上移动通过拉绳29使弧形滑块27向内侧移动复位,解除对齿圈5的限位,当第二楔形块35向上移动与滑动框32接触时,第二楔形块35继续向上移动,此时通过滑动框32使第二楔形块35向外侧移动,第八弹簧36随之压缩,此时第二楔形块35远离固定块31,环形架30随之向下移动复位,同时在第八弹簧36的作用下使第二楔形块35复位,当支杆301向下移动时,支杆301向下移动使固定块31向左移动,固定块31向左移动会挤压第二楔形块35,第八弹簧36随之压缩,当固定块31向下移动远离楔形块时,在第八弹簧36的作用下使第二楔形块35复位,且此时的卡块316卡入空心壳体308的卡孔内,同时使用者已完成一个俯卧撑的训练动作,如此通过本装置便于对使用者进行俯卧撑训练使进行辅助,方便完成对俯卧撑的训练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架(1)、扶手(2)、复位机构(3)和支撑机构(4),支撑架(1)的两侧均设置有扶手(2),支撑架(1)的中部设置有复位机构(3),复位机构(3)上设置有支撑机构(4);
复位机构(3)包括有支杆(301)、连接架(302)、导杆(303)、第一环形板(304)、第一弹簧(305)、第二环形板(306)、限位块(307)、空心壳体(308)、第一支撑板(309)、第二支撑板(310)、环形框(311)、弧形板(312)、卡杆(313)、第一楔形块(314)、第二弹簧(315)、卡块(316)、第三弹簧(317)和调节组件,支杆(301)的下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架(302),连接架(302)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导杆(303),四个导杆(303)的上部滑动设有第一环形板(304),第一环形板(304)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弹簧(305),第一弹簧(305)的上端固接有第二环形板(306),第二环形板(306)与四个导杆(303)连接,第二环形板(306)的内侧面固接有四个限位块(307),支杆(301)的上部滑动设有空心壳体(308),空心壳体(308)的下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板(309),第一支撑板(309)的外侧固接有环形凸板,环形凸板的下表面前后两侧均滑动设有第二支撑板(310),第一环形板(304)位于第二支撑板(310)的上侧,两个第二支撑板(310)的上表面安装有环形框(311),环形框(311)位于第一环形板(304)和第二环形板(306)的外侧,连接架(302)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弧形板(312),弧形板(312)的上表面固接有卡杆(313),卡杆(313)穿过环形框(311)的底部并与其滑动连接,环形框(311)的内环面前后两侧均滑动设有第一楔形块(314),第一楔形块(314)与环形框(311)之间固接有第二弹簧(315),第一楔形块(314)的中部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楔形槽,第一楔形块(314)的楔形槽与同侧的卡杆(313)配合,支杆(301)的上部开设有贯穿的滑动槽,支杆(301)的滑动槽内滑动设有两个卡块(316),两个卡块(316)之间固接有第三弹簧(317),空心壳体(308)的下部两侧均开设有卡孔,两侧的卡块(316)分别位于空心壳体(308)上两侧的卡孔内,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下表面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支撑架(1)固接;
调节组件包括有齿块(318)、安装座(319)、轴杆(320)、第三直齿轮(321)、蜗轮(322)、蜗杆(323)和摇柄(324),齿块(318)设有两个,两个齿块(318)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下表面,支撑架(1)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安装座(319),安装座(319)的上部转动式安装有轴杆(320),轴杆(320)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直齿轮(321),相邻的第三直齿轮(321)与齿块(318)相啮合,轴杆(320)的另一端安装有蜗轮(322),安装座(319)的下部转动式安装有握杆,相邻的蜗轮(322)与蜗杆(323)相啮合,蜗杆(323)上安装有摇柄(324);
支撑机构(4)包括有第一支板(401)、导向块(402)、导向杆(403)、支撑盘(404)、第四弹簧(405)、第五弹簧(406)、第三支撑板(407)、底座(408)、摆动架(409)、推杆(410)、固定板(411)、第六弹簧(412)和第一滑块(413),连接架(302)的中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板(401),第一支板(401)的上表面安装有导向块(402),导向块(402)上滑动设有导向杆(403),两侧的导向杆(403)上端之间固接有支撑盘(404),支撑盘(404)与导向块(402)之间固接有第四弹簧(405),两侧的第四弹簧(405)分别套于两侧的导向杆(403)外侧,支撑盘(404)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五弹簧(406),第五弹簧(406)的上端安装有第三支撑板(407),第一支板(401)的上表面安装有底座(408),两侧的底座(408)位于两侧的导向块(402)的外侧,底座(408)的上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架(409),摆动架(409)的两侧均安装有推杆(410),上侧的推杆(410)与支撑盘(404)的下表面滑动连接,第一环形板(304)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板(411),固定板(411)上连接有第六弹簧(412),第六弹簧(412)上固接有第一滑块(413),两侧的第一滑块(413)分别与第一环形板(304)滑动连接,两侧的第一滑块(413)分别与对应的推杆(410)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三支撑板(407)为软性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齿圈(5)、竖杆(6)、第一直齿轮(7)、第一锥齿轮(8)、第二直齿轮(9)、第二锥齿轮(10)、齿条(11)和离心组件,第一支撑板(309)上的环形凸板上表面安装有齿圈(5),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均安装有竖杆(6),两侧的竖杆(6)位于齿圈(5)的外侧,两侧的竖杆(6)位于环形框(311)内,竖杆(6)的上部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第一直齿轮(7)和第一锥齿轮(8),两侧的第一直齿轮(7)位于两侧的第一锥齿轮(8)外侧,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均转动式安装有第二直齿轮(9),两侧的第二直齿轮(9)均与齿圈(5)相啮合,相邻的第一锥齿轮(8)和第二锥齿轮(10)相啮合,支撑盘(404)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齿条(11),相邻的齿条(11)与第一直齿轮(7)相啮合,两侧第二支撑板(310)的上表面设置有离心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离心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板(12)、转轴(13)、滑动架(14)、抬杆(15)、限位架(16)、滑动杆(17)、移动架(18)、第七弹簧(19)、限位盘(20)、连接杆(21)和弧形块(22),第二支板(12)设置有两组,一组第二支板(12)为两个,两组第二支板(12)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两组第二支板(12)位于两侧第二直齿轮(9)的内侧,一组第二支板(12)之间转动式安装有转轴(13),转轴(13)上安装有滑动架(14),滑动架(14)上安装有两个抬杆(15),第二支撑板(310)的上表面固接有两个限位架(16),两侧的抬杆(15)分别与两侧的限位架(16)配合,滑动架(14)的上部安装有滑动杆(17),滑动杆(17)上滑动设有移动架(18),移动架(18)与滑动架(14)之间固接有第七弹簧(19),两侧的移动架(18)外表面均设置有限位盘(20),两侧的滑动架(14)内表面均安装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安装有弧形块(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限位架(16)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移动架(18)的下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轮,移动架(18)的上部设置有四个导向轮,移动架(18)下侧的导向轮为竖向排列设置,移动架(18)上侧的导向轮为横向排列设置,两侧的移动架(18)外侧均向外设有凸起的空心管,移动架(18)上的空心管与滑动杆(17)滑动配合,移动架(18)上的空心管与限位盘(20)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撑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竖支架(23)、环形圈(24)、槽形盘(26)、弧形滑块(27)、接触杆(28)、拉绳(29)、环形架(30)、固定块(31)、滑动框(32)、第二滑块(33)、滑板(34)、第二楔形块(35)和第八弹簧(36),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10)上表面均安装有竖支架(23),两侧的竖支架(23)上部安装有环形圈(24),环形圈(24)的外表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5),两侧的竖支架(23)上部安装有槽形盘(26),槽形盘(26)位于环形圈(24)的上侧,滑槽(25)内滑动设有弧形滑块(27),弧形滑块(27)的上表面与槽形盘(26)滑动配合,若干个弧形滑块(27)的内侧面均安装有接触杆(28),弧形滑块(27)的上表面安装有拉绳(29),拉绳(29)穿过槽形盘(26),若干个拉绳(29)的上端安装有环形架(30),支杆(301)的上部安装有两个固定块(31),固定块(31)与空心壳体(308)滑动配合,两侧的固定块(31)外表面均安装有滑动框(32),滑动框(32)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块(33),两侧的第二滑块(33)分别与环形架(30)固接,两侧的第二滑块(33)内表面均滑动设有滑板(34),两侧滑板(34)的内侧面均安装有第二楔形块(35),第二楔形块(35)与滑板(34)之间固接有第八弹簧(36),两侧的第八弹簧(36)分别套在两侧的滑板(34)外侧。
CN202111598625.9A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俯卧撑支架 Active CN114367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625.9A CN114367084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俯卧撑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625.9A CN114367084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俯卧撑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7084A CN114367084A (zh) 2022-04-19
CN114367084B true CN114367084B (zh) 2023-03-21

Family

ID=81141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625.9A Active CN114367084B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俯卧撑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708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12561U1 (zh) * 1992-09-18 1993-01-21 Bailey, Stewart, 6090 Ruesselsheim, De
US7318793B2 (en) * 2002-11-08 2008-01-15 William Richard Dubrul Push up/pull up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US7326153B2 (en) * 2003-11-05 2008-02-05 Bond David W Exercise device
GB0810889D0 (en) * 2007-08-24 2008-07-23 Evans Graham Exercise apparatus
CN102553170A (zh) * 2010-12-31 2012-07-11 山东理工大学 俯卧撑练习架
CN102716568B (zh) * 2012-07-05 2015-05-13 中山生动力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俯卧撑辅助健身器
CN206881031U (zh) * 2017-04-10 2018-01-16 南通鸿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俯卧撑健身架
CN207734554U (zh) * 2017-12-27 2018-08-17 武汉体育学院 一种俯卧撑锻炼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7084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1469B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健身用卧推架
CN109124987B (zh) 一种全自动脚踝全方位活动及负重康复装置
CN112843597A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健身辅助器械
CN209865133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211097338U (zh) 一种医疗康复用腿部训练装置
CN112472528A (zh) 一种医疗用针对腿部瘫痪康复设备
CN114367084B (zh) 一种俯卧撑支架
CN108836743B (zh) 一种医疗中老年人用伸展锻炼设备
CN115814346A (zh) 一种医疗用康复科肌肉萎缩患者训练设备
CN114558277B (zh) 一种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
CN113101601B (zh) 一种可调节的背阔肌锻炼器械
CN215609148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3082624B (zh) 一种运动康复训练用腿部力量训练装置
CN114470617A (zh) 一种护理科用手部锻炼康复装置
CN208770767U (zh) 一种骨科用康复装置
CN112675495B (zh) 一种神经科用帮助身体关节恢复装置
CN108939421A (zh) 一种骨科用康复装置
CN113599766B (zh)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下肢锻炼装置
CN114177571B (zh) 一种康复科用多功能康复健身设备
CN113367955B (zh)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恢复用的下肢训练装置
CN108853932A (zh) 一种医疗复健用辅助手臂拉伸设备
CN108553801A (zh) 一种腿部肌肉锻炼用辅助装置
CN114796987B (zh) 一种户外健身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推举器
CN114984516B (zh) 一种心血管疾病预防用训练护理装置
CN114404231B (zh) 一种多功能膝关节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