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009A -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009A
CN114364009A CN202111489370.2A CN202111489370A CN114364009A CN 114364009 A CN114364009 A CN 114364009A CN 202111489370 A CN202111489370 A CN 202111489370A CN 114364009 A CN114364009 A CN 114364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parameter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93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莹
罗禾佳
李榕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93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4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4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3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telephony service to a mobile station, i.e.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TA调整参数并确定需要调整其TA后,确定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第一TA,以共同调整第一TA得到第二TA。由于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二TA时TA调整参数k的加入,使得TA的可调整范围更大,因此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与卫星基站通信时确定终端设备的TA,实现终端设备能够在由终端设备本身和卫星基站共同造成的设备移动的情况下,对TA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进行通信时,若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距离较远,则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存在较大的传输延迟。因此,接入网设备会为终端设备设置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使得终端设备通过TA能够获得接收到接入网设备的下行通信数据的第一时间、与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第二时间之间的负偏移(negative offset)。进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TA提前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以减小上行通信数据的传输延迟。
当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该终端设备的TA,并通过TAC字段将TA初始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TA初始参数确定TA。当终端设备随机接入之后,针对终端设备的移动性,接入网设备通过测量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确定对该终端设备的TA进行调整,同样通过TAC字段将TA调整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TA调整参数对TA进行调整。并且,在例如第五代移动网络新接入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ew radio accesstechnology,5G NR)等通信系统中,都对接入网设备在每次对终端设备的TA进行调整时的调整范围,以及一段时间内可调整的总范围都进行了限制。
但是,现有的TA确定方法中只考虑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当接入网设备为卫星基站时,由于卫星基站本身也具有移动性,导致了现有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卫星基站。因此,如何使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能够应用于卫星基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不能应用与卫星基站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一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
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综上,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TA调整参数并确定需要调整其TA后,确定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第一TA,以共同调整第一TA得到第二TA。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二TA时,由于TA调整参数k的加入,使得终端设备在对TA进行调整时,可调整的范围更大,因此可以应用于例如卫星通信系统中,实现终端设备能够在由终端设备本身和卫星基站共同造成设备移动的情况下,对TA进行调整。并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还可以应用在现有的地面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仅考虑终端设备本身移动性情况下对TA进行调整。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还可以同时应用在地面固定基站以及卫星基站中,具有可移植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包括:
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计算TA2
其中,TA1为第一TA、TA为TA调整参数、k为TA缩放因子,2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Δf=2μ·15[kHz],△f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通过公式计算第二TA,在现有的TA确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使得本实施例中的TA确定方法具有可移植性,能够兼容现有的通信系统。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TA缩放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包括:
通过公式2(v1+v2)/fTA/c=k·32·16·64·Tc/8计算所述TA缩放因子k;
其中,v1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v2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fTA为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c为光速,Tc为基本时间单元。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经过所述TA缩放因子处理后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包括:根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包括:
通过查找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所述TA缩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包括:
通过查找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所述TA缩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通过查找映射关系的方式,使得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更小的计算量得到需要调整后的TA,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确定TA时的速度和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TA缩放因子,包括: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包括:
根据TA偏移参数、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偏移参数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偏移处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时,获取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
根据所述公共延迟、所述TA初始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初始TA。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综上,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接入网设备所指示的公共延迟,以及TA初始参数共同确定终端设备的初始TA。由于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接入网设备所指示的公共延迟确定初始TA,使得该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能够应用于雷达基站,实现雷达基站基于雷达的高度以及小区的角度对终端设备的TA进行补偿。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TA变化率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造成的,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内的TA调整量;
根据所述TA变化率、所述第三TA、所述TA调整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其中,所述第三TA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四TA前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TA变化率、所述第三TA、所述TA调整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包括:
通过公式TA4=TA3+△NTA+△N'TA·△t计算第四TA,其中,△NTA=(TA-31)·16·64/2μ,TA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N'TA为所述TA调整量,△t=t1-t0,t0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的时间,t1为所述终端设备将要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包括:
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自身可以根据多普勒等参数对TA的调整进行预补偿,从而避免了卫星基站对TA调整的频繁指示,减少了资源的开销。同时,由于卫星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延迟较大,使用本实施例进行自身进行预补偿可以减少由于卫星基站指示调整TA时的延迟所引入的TA误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TA调整参数,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所述第一TA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公共延迟;或者,
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广播所述高度时间提前量,并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角度时间提前量。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装置,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该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一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
TA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TA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计算TA2
其中,TA1为第一TA、TA为TA调整参数、k为TA缩放因子,2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Δf=2μ·15[kHz],△f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公式2(v1+v2)/fTA/c=k·32·16·64·Tc/8计算所述TA缩放因子k;
其中,v1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v2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fTA为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c为光速,Tc为基本时间单元。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判断经过所述TA缩放因子处理后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查找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所述TA缩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查找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所述TA缩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TA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TA偏移参数、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偏移参数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偏移处理。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时,获取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
所述TA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公共延迟、所述TA初始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初始TA。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TA变化率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造成的,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内的TA调整量;
所述TA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TA变化率、所述第三TA、所述TA调整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其中,所述第三TA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四TA前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TA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公式TA4=TA3+△NTA+△N'TA·△t计算第四TA,其中,△NTA=(TA-31)·16·64/2μ,TA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N'TA为所述TA调整量,△t=t1-t0,t0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的时间,t1为所述终端设备将要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中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TA调整参数,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所述第一TA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公共延迟;或者,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广播所述高度时间提前量,并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角度时间提前量。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并将TA调整参数发送给处理器;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在接收到TA调整参数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一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计算TA2
其中,TA1为第一TA、TA为TA调整参数、k为TA缩放因子,2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Δf=2μ·15[kHz],△f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公式2(v1+v2)/fTA/c=k·32·16·64·Tc/8计算所述TA缩放因子k;
其中,v1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v2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fTA为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c为光速,Tc为基本时间单元。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经过所述TA缩放因子处理后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查找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所述TA缩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过查找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所述TA缩放因子;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TA偏移参数、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偏移参数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偏移处理。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将指示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时,获取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并将TA初始参数发送至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TA初始参数,根据所述公共延迟、所述TA初始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初始TA。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TA变化率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造成的,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内的TA调整量;
所述处理还用于,根据所述TA变化率、所述第三TA、所述TA调整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其中,所述第三TA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四TA前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公式TA4=TA3+△NTA+△N'TA·△t计算第四TA,其中,△NTA=(TA-31)·16·64/2μ,TA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N'TA为所述TA调整量,△t=t1-t0,t0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的时间,t1为所述终端设备将要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更为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是雷达基站,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处理器确定终端设备的TA调整参数,并将TA调整参数发送至通信接口;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通信接口当接收到TA调整参数,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TA调整参数,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所述第一TA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公共延迟;或者,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广播所述高度时间提前量,并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角度时间提前量。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和第四方面所述的装置;或者,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公共延迟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卫星基站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卫星基站的位置与终端设备的TA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确定第四TA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根据TA变化率划分小区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根据TA变化率划分小区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技术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包括: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B和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进一步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当接入网设备为基站E时,在基站E的覆盖范围之内,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均可以接入基站E,并通过所建立的无线连接关系与基站E通信。所述的通信包括: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通信数据,以及基站向终端发送上行通信数据。
现有技术中,当终端设备与基站的距离较远时,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存在较大的传输延迟,并且基站覆盖范围之内不同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呈现不同的传输延迟。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A向基站E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出现TA1的传输延迟,而终端设备B向基站E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出现TA2的传输延迟,由于终端设备B与基站E的距离大于终端设备A与基站的距离,传输延迟TA2>TA1。因此,为了保证基站侧所接收到的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同步,基站会为每个所接入的终端设备设置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使得终端设备通过TA能够获得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下行通信数据的第一时间、与该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第二时间之间的负偏移(negative offset)。实现基站通过控制所接入的终端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实现控制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的基站过程中,基站会根据终端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该终端设备的TA,并通过TAC字段将TA初始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TA初始参数确定初始TA。而由于终端设备所具有的移动性,基站在终端设备确定初始TA之后还需要在此之后不断指示终端设备调整其TA。其中,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后,通过测量上行通信数据的相关参数,确定对该终端设备的TA进行调整的TA调整量,同样通过TAC字段将TA调整参数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TA调整参数对TA进行调整。
图2为本申请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为卫星基站的通信场景,该通信系统包括:卫星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或者,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还包括未示出的地面基站。由地面基站和卫星基站共同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其中,基于卫星基站具有更广的覆盖范围、不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外力的破坏等优势,可以为海洋、森林等一些地面通信网络不能覆盖的区域提供通信服务,具有广覆盖、可靠性、多连接和高吞吐等特点。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设备(mobile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等。
由于终端设备与卫星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卫星基站同样需要指示每个接入该卫星基站的终端设备确定其TA,以实现控制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同步。而在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地面通信网络的基站E位置固定,在终端设备确定TA时仅考虑到终端设备的移动性。在例如第五代移动网络新接入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5G NR)等通信系统中,都对地面通信网络中,基站在每次对终端设备的TA进行调整时的调整范围,以及一段时间内可调整的总范围都进行了限制。
在如图2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基于现有的卫星基站一般均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例如,在第一时刻,终端设备C处于图中C位置、卫星基站处于图中C’位置,此时终端设备向卫星基站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出现TA3的传输延迟,因此需要终端设备以TA3的时间提前量提前发送上行通信数据。而在第二时刻,除了终端设备从位置C移动到位置D,还会由于卫星基站从位置C’移动到D’,共同造成了此时终端设备向卫星基站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会出现TA4的传输延迟,因此需要终端设备以TA4的时间提前量提前发送上行通信数据.明显地,由于位置D-位置D’之间的距离大于位置C-位置C’之间的距离,因此TA4>TA3。
在例如5G NR通信系统中对终端设备在确定TA时,确定TA的频率和一次最大的TA调整量均进行了限定,并没有考虑基站的移动性。而在如图2所示的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卫星基站本身也具有移动性,且卫星基站的移动速度远大于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也就导致了现有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卫星基站。因此,如何使终端设备TA的确定方法能够应用于卫星基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了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包括:
S1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包括卫星基站。则为了在终端设备接入卫星基站过程中,确定初始TA时进行TA值的补偿,接入网设备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能够指示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公共延迟的指示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共延迟包括: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TA(h)和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TA(θ)。
例如,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公共延迟的示意图,在图4中卫星基站O的覆盖范围S内,不同的小区内的公共延迟不同。
以卫星基站O正下方的小区S1为例,该小区内位于卫星基站O正下方a点的终端设备向卫星基站O发送上行通信数据时,会由于卫星基站0的高度h造成a-O之间具有时间延迟,本实施例中将该时间延迟记为高度时间提前量TA(h)。也就是在卫星基站O的覆盖范围S内的所有终端设备在向卫星基站O发送上行通信数据时,都至少存在该公共延迟,也就都需要进行TA(h)的补偿。
除了位于卫星基站O正下方的小区S1,覆盖范围S内的其他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在向卫星基站发送上行通信数据时,还需要考虑每个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例如,以如图4所示的基站S2为例,该小区内c点为最靠近卫星基站O正下方的a点距离最近的位置,当终端设备位于c位置时,会存在由于卫星基站的高度h所带来的高度时间提前量TA(h),还会存在c点与卫星基站O之间的角度θ所带来的角度时间提前量TA(θ)。也就是在c点的终端设备向卫星基站O发送上行通信数据时,c-O之间需要补偿的公共延迟由0-b的高度时间提前量TA(h)和b-c之间的角度时间提前量TA(θ)组成。因此,对于小区S2内的所有终端设备在向卫星基站发送上行传输数据时,都至少存在上述时间延迟,也就都需要进行公共延迟即TA(h)+TA(θ)的补偿。
而对于小区S2内每个终端设备与a点的距离都不会完全相同,而不同的距离会造成即使同一个小区内,不同终端设备的所需要进行的TA补偿值不同,例如小区S2内与a点距离最远的位置e点,终端设备在e点时除了进行上述TA(h)+TA(θ)的补偿,还需要对该终端设备额外进行△TA的补偿。最终,对于小区S2内的终端设备,雷达基站所需要进行的TA补偿包括:TA(h)+TA(θ)+△TA。例如,图5为本实施例中卫星基站的位置示意图,其中,R为地球的半径,h为卫星基站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高度。则当卫星基站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与初始位置所呈现的α角度时,卫星基站的位置与TA的变化关系可参照图6,其中,6为本申请中卫星基站的位置与终端设备的TA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6所示,对于图中150s时刻、高度约为1300km、角度α约为0.33rad的卫星基站覆盖范围内某小区,该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TA包括TA(h)+TA(θ)+△TA。可选地,终端设备在接入卫星基站时,卫星基站会向终端设备发送△TA以对终端设备的TA进行补偿。
因此,在S101中,为了使终端设备在与卫星基站通信时,确定需要补偿的公共延迟,卫星基站需要向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以使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其所在小区的公共时延。
可选地,在S101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卫星基站可以在每个小区广播该小区对应的公共延迟。例如,在如图4所示的场景中,卫星基站O在小区S1内广播小区S1对应的公共延迟TA(h),并在小区S2内广播小区S2对应的公共延迟TA(h)+TA(θ)。
或者,在S101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卫星基站O的覆盖范围S内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存在TA(h)的延迟,因此,卫星基站O可以在其覆盖范围S内广播TA(h),并在每个小区内广播与该小区对应的TA(θ)。
又或者,在S101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卫星基站可以通过隐式指示的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例如,卫星基站的小区ID或者雷达波束(beam)的ID与小区内的公共延迟存在对应关系,则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是卫星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小区ID或者波束ID,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卫星基站所发送的小区ID或波束ID,确定对应的公共延迟。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可以是卫星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或者所述对应关系可以是卫星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协商得到,又或者,所述对应关系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中。
S1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TA初始参数,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初始TA。
具体地,当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接入网设备时,可以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例如,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雷达基站的过程中,雷达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中的TAC(timing advance command)字段向终端设备发送TA初始参数,所述TA初始参数包括12比特,TA初始参数的范围为0-3846。
S103: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和TA初始参数,共同确定初始TA。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公式NTA0=TA(h)+TA(θ)+TA0·16·64/2μ,得到初始TA,其中,TA(h)+TA(θ)为公共延迟,TAO为TA初始参数,2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对于子载波间隔参数,有Δf=2μ·15[kHz],△f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NTA0的时间单位为Tc=0.509ns,为TS 38.211标准中所定义的基本时间单元。
S104:终端设备使用初始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最终,当终端设备经过上述步骤确定其初始TA之后,即可使用该初始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例如,当接入网设备为雷达基站时,所述的通信指,终端设备需要提前TA的时间向雷达基站发送上行传输数据。
综上,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接入网设备所指示的公共延迟,以及TA初始参数共同确定终端设备的初始TA。由于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接入网设备所指示的公共延迟确定初始TA,使得该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能够应用于雷达基站,实现雷达基站基于雷达的高度以及小区的角度对终端设备的TA进行补偿。
随后,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并确定初始TA之后,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同时具有的移动性,终端设备在随后需要对TA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满足TA实时的需求。其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示出了在终端设备已经随机接入接入网设备并获得初始TA之后,后续对TA进行调整的过程,其中,本实施例可应用与如图2所示的通信场景中,接入网设备为雷达基站,则该方法包括:
S2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TA调整参数。其中,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与终端设备通信过程中,测量所接收的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并判断该终端设备的TA需要进行调整时,向终端设备发送TA调整参数,使得终端设备根据TA参数调整其TA。可选地,本步骤中,接入网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TAC中携带TA调整参数,所述TA调整参数包括6比特,TA调整参数的范围为0-63。
S202:终端设备确定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第一TA。
随后,终端设备通过S201接收到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后,确定需要调整TA,则需要在S202中确定计算TA所需要的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第一TA。其中,TA缩放因子用于对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第一TA为终端设备接收到TA调整参数之前,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该第一TA可以是初始TA,或者,该第一TA也可以是已经由初始TA进行调整后得到的TA。
S203:终端设备根据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共同确定第二TA。
具体地,本步骤中终端设备具体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计算TA2;其中,TA为S201中所接收到的TA调整参数、TA1为S202中所确定的第一TA、k为S202中所确定的TA缩放因子,2μ为S202中所确定的子载波间隔参数,对于子载波间隔参数,有Δf=2μ·15[kHz],△f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
S204:终端设备使用第二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最终,终端设备根据通过上述步骤所确定的第二TA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的通信指,终端设备需要提前第二TA的时间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传输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S201中接入网设备发送的TA调整参数之前,提前第一TA的时间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传输数据;而在S203确定TA调整参数之后,提前第二TA的时间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传输数据。
综上,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TA调整参数并确定需要调整其TA后,确定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第一TA,以共同调整第一TA得到第二TA。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S203中确定第二TA时,在第一TA的基础上可以调整的调整量为k·(TA-31)·16·64/2μ,与现有5G NR系统中所规定的调整量(TA-31)·16·64/2μ相比,由于TA调整参数k的加入,使得终端设备在对TA进行调整时,可调整的范围更大,因此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实现终端设备能够在由终端设备本身和卫星基站共同造成的移动性的情况下,对TA进行调整。并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还可以应用在现有的如图1所示的地面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仅考虑终端设备本身移动性情况下对TA进行调整。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还可以同时应用在地面固定基站以及卫星基站中,具有可移植性。
可选地,在如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S202中,确定TA缩放因子k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具体通过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TA缩放因子k。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公式2(v1+v2)/fTA/c=k·32·16·64·Tc/8计算TA缩放因子k;其中,v1为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v2为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fTA为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c为光速,光速的典型取值为299792458m/s,Tc为基本时间单元。
其中,由于TA缩放因子k的取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在每次TA调整时所需要调整的最大TA变化来表示,而当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仰角最大且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运动方向相反时,终端设备需要调整的TA最大。因此,在上述公式中,需要考虑终端设备的最大运动速度和接入网设备的运动速度之和,此时TA变化速度最大。当接入网设备为雷达基站时,由于雷达基站的运行高度已知,则雷达基站的速度v2可以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31
计算。其中,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 m/kg;地球重量M=5.965*1024kg,地球半径R=6371km,雷达基站的运行高度为h。而雷达基站的运行高度h可以通过公式TA(h)=2h/c得到,其中TA(h)为终端设备接收雷达基站所发送的公共延迟中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S203中,终端设备在接入接入网设备后,即可确定其通信时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以及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所述调整TA的频率也就是如图7所示的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TA调整参数的频率。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由于终端设备工作在其最大子载波间隔时,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TA调整参数所能指示的TA范围最小,而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TA缩放因子k基于终端设备工作在其最大子载波间隔,因此终端设备其他子载波间隔都可以满足。但是,当子载波间隔减小时,还是完全使用上述TA缩放因子k,会造成一定程度上TA调整精度的下降,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TA调整参数中不加入TA缩放因子k时不能满足TA调整范围的情况进行判断,例如在判断TA缩放因子处理后的TA调整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只有在当2(v1+v2)/fTA/c>k·32·16·64·Tc/8时,可使用如前述公式TA2=TA1+k·(TA-31)·16·64/2μ对TA进行调整;而当2(v1+v2)/fTA/c≤k·32·16·64·Tc/8时,使用公式TA2=TA1+(TA-31)·16·64/2μ对TA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较小时,不会再给TA的调整量加入TA缩放因子,而是直接根据TA的调整量对TA进行调整,以提高终端设备在子载波间隔较小时的TA调整精度。
而S202中确定TA缩放因子k的另一种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具体通过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TA缩放因子。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查找第一映射关系的方式,确定与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TA缩放因子;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存储上述第一映射关系,该表格的一种具体的配置方式可参照表1,表1所列出的不同对应关系仅为举例说明,而非对该对应关系进行的限定。其中,在表1中,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fTA=5,即每200ms调整一次TA,终端设备的最大运动速度为1000KM/h。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若因调整TA的频率、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等其他参数的变化,得到的其他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若仅仅为数值上的变化,也在本申请所保护范围之内。
表1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41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51
可选地,在表1所示实施例基础上,为了减少终端设备存储表格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其中最大的TA缩放因子k,并可以通过向上取整或者以精度0.5的方式进一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存储空间。例如,表1.1和表1.2示出了两种可能的对表1的压缩方式:
表1.1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52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61
表1.2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62
由于在如表1所示的第一映射关系中,默认将终端设备使用其最大子载波间隔工作,而为了提高终端设备调整TA精度,可以进一步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加入对终端设备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TA调整参数k。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查找第二映射关系的方式,确定与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TA缩放因子;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存储上述第二映射关系,该表格的一种具体的配置方式可参照表2,表2所列出的不同对应关系仅为举例说明,而非对该对应关系进行的限定。其中,在表2中,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fTA=5,即每200ms调整一次TA,终端设备的最大运动速度为1000KM/h。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若因调整TA的频率、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等其他参数的变化,得到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若仅仅为数值上的变化,也在本申请所保护范围之内。
表2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63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71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81
同样地,在表2所示实施例基础上,为了减少终端设备存储表格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其中最大的TA缩放因子k,并可以通过向上取整或者以精度0.5的方式进一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存储空间。例如,表2.1和表2.2示出了两种可能的对表2的压缩方式:
表2.1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82
表2.2
Figure BDA0003398570620000183
可选地,在S202中确定TA缩放因子k的第三种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的格式(format),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k。
其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以请求与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对于接入网设备所覆盖范围的半径不同小区,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不同。例如,半径为5km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需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格式1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而半径为10km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需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格式2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同时,由于半径不同的小区需要调整的TA调整范围也不同,半径越大的小区TA调整范围越大、半径越小的小区TA调整范围越小。因此,在确定终端设备的TA时,可以将终端设备的TA调整范围即TA缩放因子k,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建立对应关系,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对应的TA缩放因子k。
可选地,所述TA缩放因子k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存储在接入网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中。则若终端设备中存储有该表格,则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确定其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之后,即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对应的TA缩放因子k。而若终端设备中未存储有该表格,则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接入网设备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对应的TA缩放因子k后,向终端设备返回该TA缩放因子k。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决定了终端设备可能的TA调整范围。进而决定了在确定TA时是否需要引入额外的TA缩放因子,以及决定了TA缩放因子的具体数值。因此,缩放因子k可以根据所使用的随机接入的格式来确定。
其中,TA缩放因子k可以根据小区或者波束配置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的最大CP长度决定,从而整个小区或者波束公用TA缩放因子的取值。或者,缩放因子k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组)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的CP长度决定,从而不同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TA缩放因子k,尽最大可能减少使用缩放因子带来的精度损失。
可选地,在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k的确定方法可以事先由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共同约定,从而保证终端设备所计算得到的TA足够覆盖TA调整范围即可。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S203中在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对TA进行调整时,还可以在TA调整量加入偏移参数offset,即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offset对TA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地扩大终端设备对TA的调整范围。而偏移参数可以是固定的值,也可以通过与TA调整参数k有关的函数得到,又或者还可以通过与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有关的函数得到。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确定TA的方法,同时考虑终端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的移动性。而当接入网设备为卫星基站时,由于卫星基站的运动轨迹相对固定,则当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因卫星基站运动所引起的终端设备的TA变化规律也是固定的。因此,若终端设备已知卫星基站的轨道高度以及终端设备所在位置等信息,就可以不需要卫星基站的指示,而是直接由终端设备自己确定需要调整的TA调整量,并对TA进行预补偿。
具体地,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包括:
S301:若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则确定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TA变化率用于表示因接入网设备移动造成的,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内的TA调整量。
其中,在S301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测量得到的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确定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对应关系为DTA=-λFd,其中,DTA为TA的变化率,λ为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无线通信信号的波长,Fd为多普勒频移。可参照图9和图10,其中,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呈反比例关系。
S302:终端设备根据TA变化率、第三TA、TA调整参数和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其中,第三TA为终端设备确定第四TA前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公式TA4=TA3+△NTA+△N'TA·△t计算第四TA,其中,△NTA=(TA-31)·16·64/2μ,TA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N'TA为S301中所确定的TA调整量,△t=t1-t0,其中t0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的时间,t1为所述终端设备将要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S303:终端设备使用第四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最终,终端设备根据通过上述步骤所确定的第四TA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的通信指,终端设备需要提前第四TA的时间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传输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确定第四TA之前,提前第三TA的时间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传输数据;而在S302确定第四TA之后,提前第四TA的时间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传输数据。
例如,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确定第四TA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终端设备在t0时刻接收到卫星基站所指示的TA调整参数确定TA调整量△TA_1后,在卫星基站指示下一次TA调整参数以确定的TA调整量△TA_2之前,终端设备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t0-t1时间内的TA调整量为△TA’,并通过公式TA4=TA3+△TA_1+△TA'·(t0-t1)计算出第四TA,并使用第四TA,在t1时刻向卫星基站发送上行通信数据。
可选地,由于终端设备根据多普勒频移自行进行TA预补偿之后,会还存在一定的TA偏差,因此,卫星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终端设备上行信号,估计相应的TA偏差并再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保持终端设备在TA补偿时的准确性。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中,通过终端设备自身可以根据多普勒等参数对TA的调整进行预补偿,从而避免了卫星基站对TA调整的频繁指示,减少了资源的开销。同时,由于卫星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延迟较大,使用本实施例进行自身进行预补偿可以减少由于卫星基站指示调整TA时的延迟所引入的TA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单独实现,或者,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当接入网设备通过发送TA调整参数使得终端设备对TA进行调整之后,在下一次接入网设备发送TA调整参数之前,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如图8所示的方式,在无需接入网设备指示的情况下,自行对TA进行调整。
可选地,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S301确定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与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其TA变化率。其中,由于卫星基站运动引起的TA变化率与终端设备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关,且距离卫星基站正下方越近的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变化越大,而距离卫星基站正下方越远的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越小甚至趋于直线。因此,本实施例中,卫星基站可以根据TA变化率的变化情况,对小区进行划分,并在每个小区内部分别广播相应该小区的TA变化率,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卫星基站的广播确定TA变化率。
例如,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根据TA变化率划分小区的示意图一,在如图12所示的示例中,为了减小TA的补偿误差,卫星基站O在其覆盖范围内的不同小区具有不同的半径,而距离卫星基站O正下方的小区的半径最小,将其TA变化率记为△TA1’;而距离卫星基站O稍远的小区的TA变化率记为△TA2’;卫星基站O覆盖范围最外侧的小区的半径最大,将其TA变化率记为△TA3’。
并且,在如图12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少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TA变化率的信令开销,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隐式指示的方式,将TA变化率与小区ID/指示参数绑定,使得终端设备根据所在小区的ID即可确定该小区的TA变化率而不需要接入网设备专门向终端设备发送TA变化率。
表3
指示参数/小区ID TA变化率
1 |△TA1’|
2 |△TA2’|
3 |△TA2’|
k |△TAk’|
例如,如上表3中示出了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表格存储的TA变化率与小区ID之间映射关系的方式,其中,不同的小区ID对应不同的TA变化率,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卫星基站广播的指示参数或者检测到的小区ID进行查表获得具体的TA变化率。由于图12中卫星基站向图中左侧运行时,左侧的TA变化率均为正而右侧的TA变化率均为负,且表3中所存储的TA变化率仅为绝对数值,因此,对于相反符号的TA变化率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指示参数,当指示参数相同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卫星基站的多普勒频移的估计来判断TA变化率的正负,以减少表3所占用存储空间的大小。例如,当多普勒频移为正时TA为负,多普勒频移为负时TA为正。
可选地,在如图12所示的根据TA变化率划分小区的基础上,若要达到现有5G NR中所要求的TA误差精度,需要在划分小区时,将雷达基站正下方的小区半径设置为10km,但是,该小区半径对于卫星来说太小,且不同的小区半径设计,增加了设计和实现的复杂度。因此,本申请在如图12所示实施例基础上,还提供一种每个小区内不同TA变化率的划分方法,其中,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根据TA变化率划分小区的示意图二,如图13所示,卫星基站所划分的小区内,相对位置不同的小区对应一个或者多个TA变化率。而包含多个TA变化率的小区内不同区域所对应的TA变化率不同,因此,卫星基站可以在小区内广播该小区内所有的TA变化率,由不同位置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多普勒频移等参数选择所在小区内相应的TA变化率。其中,位于卫星基站正下方的小区的半径最小,该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可使用的TA变化率包括:△TA11’,△TA12’,△TA13’,-△TA11’,-△TA12’和-△TA13’;位于上述基站正下方的小区外侧的小区半径略大,根据卫星基站不同的运动方向,位于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分别可使用的TA变化率包括:△TA14’,△TA15’和△TA16’,或者包括:-△TA14’,-△TA15’和-△TA16’;而位于卫星基站最大覆盖范围边界处的小区半径最大,根据卫星基站不同的运动方向,位于小区内的终端设备分别可使用的TA变化率包括:△TA1k’,或者包括:-△TA1k’。因此,本实施例中除了可以使终端设备进行自身进行预补偿可以减少由于卫星基站指示调整TA时的延迟所引入的TA误差,还能在划分卫星基站对应的小区时,无需根据TA变化率对小区的半径进行限制,从而减少了设计和实现的复杂度。
上述实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与说明,而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方法,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1401,参数确定模块1402和TA确定模块1403。其中,收发模块1401,用于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参数确定模块1402,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接收到TA调整参数之前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一TA;其中,TA缩放因子用于对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TA确定模块1403,用于根据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确定第二TA;收发模块1401还用于,使用第二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如图7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可选地,TA确定模块1403具体用于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计算TA2;其中,TA1为第一TA、TA为TA调整参数、k为TA缩放因子,2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Δf=2μ·15[kHz],△f为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TA缩放因子。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通过公式2(v1+v2)/fTA/c=k·32·16·64·Tc/8计算TA缩放因子k;其中,v1为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v2为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fTA为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c为光速,Tc为基本时间单元。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还用于,判断经过TA缩放因子处理后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根据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确定第二TA。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根据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TA缩放因子。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通过查找第一映射关系,确定与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TA缩放因子;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通过查找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对应的TA缩放因子;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接入网设备所在高度、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TA缩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接入网设备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TA缩放因子。
可选地,TA确定模块1403还用于,根据TA偏移参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TA偏移参数用于对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偏移处理。
可选地,收发模块1401还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参数确定模块1402还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公共延迟。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可选地,收发模块1401还用于,当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接入网设备时,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TA确定模块1403还用于,根据公共延迟、TA初始参数和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初始TA。
可选地,公共延迟包括: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还用于,若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确定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TA变化率用于表示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造成的,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内的TA调整量;
TA确定模块1403还用于,根据TA变化率、第三TA、TA调整参数和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其中,第三TA为终端设备确定第四TA前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收发模块1401还用于,使用第四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TA确定模块1403还用于,通过公式TA4=TA3+△NTA+△N'TA·△t计算第四TA,其中,△NTA=(TA-31)·16·64/2μ,TA为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N′TA为TA调整量,△t=t1-t0,t0为终端设备接收到TA调整参数的时间,t1为终端设备将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可选地,参数确定模块1402还用于,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第三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接入网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包括:收发模块1501和确定模块1502。其中,确定模块1502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收发模块15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TA调整参数,以使终端设备根据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TA缩放因子用于对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第一TA为终端设备接收到TA调整参数之前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用于执行如图7所示的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可选地,收发模块15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可选地,公共延迟包括: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可选地,收发模块1501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公共延迟;或者,在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广播高度时间提前量,并在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角度时间提前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作为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任一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实现上述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该通信装置1000包括:通信接口1010、处理器1020和存储器1030。其中,通信接口1010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或者其他形式的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他设备通信。通信接口1010、处理器1020和存储器1030之间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010、处理器1020以及存储器10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6中以通信接口1010、存储器1030以及处理器1020之间通过总线1040连接,总线在图16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前述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010用于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并将TA调整参数发送给处理器;其中,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存储器1030中存储有指令,处理器1020调用并执行指令时,使得处理器1020在接收到TA调整参数后,确定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接收到TA调整参数之前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一TA;处理器1020还根据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确定第二TA;通信端口1010还使用第二TA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010还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并将指示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处理器1020还用于,当接收到指示信息,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公共延迟;通信接口1010还用于,当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接入网设备时,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并将TA初始参数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1020还用于,当接收到TA初始参数,根据公共延迟、TA初始参数和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初始TA。
上述示例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前述方法对应的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则接入网设备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前述各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示例性地,处理器1020调用并执行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指令时,使得处理器1020确定终端设备的TA调整参数,并将TA调整参数发送至通信接口1010;通信接口1010当接收到TA调整参数,向终端设备发送TA调整参数。或者,示例性地,通信接1010口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上述示例的具体实现,可参见前述方法对应的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缩放因子、TA变化率、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参数,以及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第一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所述TA变化率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造成的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内的TA调整量
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所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
根据所述TA变化率、第三TA、所述TA调整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其中,所述第三TA为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四TA前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TA变化率、所述第三TA、所述TA调整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第四TA,包括:
通过公式TA4=TA3+△NTA+△N'TA·△t计算第四TA,其中,△NTA=(TA-31)·16·64/2μ,TA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TA调整参数,△N'TA为所述TA调整量,△t=t1-t0,t0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的时间,t1为所述终端设备将要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包括:
根据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多普勒频移和所述终端设备的TA变化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和所述第一TA,确定第二TA,包括:
通过公式TA2=TA1+k·(TA-31)·16·64/2μ计算TA2
其中,TA1为第一TA、TA为TA调整参数、k为TA缩放因子,2μ为子载波间隔参数,Δf=2μ·15[kHz],△f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子载波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TA缩放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和所述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包括:
通过公式2(v1+v2)/fTA/c=k·32·16·64·Tc/8计算所述TA缩放因子k;
其中,v1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移动速度,v2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fTA为接入网设备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调整TA的频率,c为光速,Tc为基本时间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TA缩放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接入网设备所在的高度,以及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TA缩放因子,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格式,确定所述TA缩放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公共延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来自接入网设备的TA调整参数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首次接入所述接入网设备时,获取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TA初始参数;
根据所述公共延迟、所述TA初始参数和所述子载波间隔参数,确定初始TA。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12.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终端设备的TA调整参数;其中,所述TA调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TA调整参数,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TA调整参数、TA缩放因子、子载波间隔参数和第一TA,确定第二TA;其中,所述TA缩放因子用于对所述终端设备的TA调整量进行缩放处理,所述第一TA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TA调整参数之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使用的TA。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公共延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延迟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的高度时间提前量,和所述终端设备所在小区的角度时间提前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公共延迟;
或者,
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广播所述高度时间提前量,并在所述终端设备所在的小区广播所述角度时间提前量。
16.一种终端设备的TA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89370.2A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364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9370.2A CN114364009A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6653.6A CN111867039B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2111489370.2A CN114364009A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6653.6A Division CN111867039B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009A true CN114364009A (zh) 2022-04-15

Family

ID=729664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6653.6A Active CN111867039B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2111489370.2A Pending CN114364009A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6653.6A Active CN111867039B (zh) 2019-04-29 2019-04-29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5697B2 (zh)
EP (1) EP3952491A4 (zh)
CN (2) CN111867039B (zh)
AU (1) AU2020266926B2 (zh)
BR (1) BR112021021709A2 (zh)
CA (1) CA3135510A1 (zh)
WO (1) WO202022108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039B (zh) * 2019-04-29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889450B2 (en) * 2020-05-06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pensating timing advance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KR20230035599A (ko) * 2020-08-06 2023-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14159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定时提前量确定、公共定时相关信息广播方法和装置
CN113261218B (zh) * 2021-01-13 2023-07-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定时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4245454B (zh) * 2021-12-30 2022-08-09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发送装置、时间调整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5066011B (zh) * 2022-08-18 2022-11-22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管理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039A (zh) * 2019-04-29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5214A (zh) * 2009-03-10 2009-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634313B2 (en) 2009-06-19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a timing alignment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2647783B (zh) * 2012-04-19 2015-02-1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控制方法及基站、终端
CN108243391B (zh) * 2016-12-23 2020-06-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卫星通信中的小区搜索、小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1032816B2 (en) * 2017-08-10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variable timing adjustment granularity
EP3664527B1 (en) * 2017-08-11 2022-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djusting uplink ti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EP3447936A1 (en) * 2017-08-22 2019-02-2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station and user-side-device
KR102417648B1 (ko) * 2017-09-11 2022-07-07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다수의 뉴머럴러지를 가진 업 링크 타이밍 조정
CN110493870B (zh) * 2017-09-27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93000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Intel Corporation Time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enhancements
US20220039045A1 (en) * 2019-02-14 2022-0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u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565472B (zh) * 2019-02-14 2022-05-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定时提前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11757510A (zh) * 2019-03-26 2020-10-09 夏普株式会社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7039A (zh) * 2019-04-29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R1-1904000 "Discussion on timing advance and RACH procedures for NTN"",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30 March 2019 (2019-03-30)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R1-1904650 "Doppler Compensation, Uplink Timing Advance, Random Access and UE Location in NTN"", 3GPP TSG_RAN\\WG1_RL1, 30 March 2019 (2019-03-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66926A1 (en) 2021-12-02
CN111867039B (zh) 2021-12-10
US11985697B2 (en) 2024-05-14
CN111867039A (zh) 2020-10-30
AU2020266926B2 (en) 2023-04-13
CA3135510A1 (en) 2020-11-05
WO2020221088A3 (zh) 2021-01-21
BR112021021709A2 (pt) 2022-04-19
EP3952491A4 (en) 2022-05-18
US20220053555A1 (en) 2022-02-17
WO2020221088A2 (zh) 2020-11-05
EP3952491A2 (en) 202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7039B (zh) 终端设备的ta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615186B (zh) 一种更新定时提前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179275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iming advance
US11968640B2 (en) Timing advance update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1565472A (zh) 一种确定定时提前量的方法及设备
US20230076030A1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EP3955476A1 (en) Time delay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ime de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781013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2399541B (zh) 适用于非地面网络的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72688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014671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utilizing beam information
US20230010343A1 (en) Ta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301524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044531A (ko) 랜덤 액세스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20230224843A1 (en) Timing offset parameter updat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RU2798043C2 (ru)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та для оконеч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WO202101211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TW202245543A (zh) 使用者設備、以及在使用者設備與非陸地網路之間實行定時提前調整的方法
EP43193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terminal, device, and medium
EP3515138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14503703A (zh) 基于前导码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17730580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US20220217608A1 (en) Timing-based user equipment mobility for transparent satellites
CN115941007A (zh)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6830725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