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3927A -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3927A
CN114363927A CN202111593236.7A CN202111593236A CN114363927A CN 114363927 A CN114363927 A CN 114363927A CN 202111593236 A CN202111593236 A CN 202111593236A CN 114363927 A CN114363927 A CN 114363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net
management unit
information
dem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32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莉
许瑞岳
李延
贾晓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32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39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9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91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04L41/5051Service on demand, e.g. definition and deployment of services in real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方法,和基于这个方法的管理单元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子网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一子网和所述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向所述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有利于在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Description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2月27日”、名称为“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申请号为“201780087430.3”的在先申请的分案申请。在先申请的内容,在本申请中被部分或全部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研究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时,网络切片的概念被引入。网络切片可以理解为一种按需网络。一个物理网络可以在逻辑上被划分为多个网络切片,不同的网络切片可以用来承载不同的业务。例如,电力公司需要提供智能电表的业务,这种业务可以通过连接一系列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设备的网络切片来实现。
现有的网络切片的管理过程中,一个网络切片可能包括多个子网,不同的子网需要支持该网络切片的部分需求。然而,对于一个子网而言,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等原因,在网络切片的运行过程中,该子网可能无法继续满足预置的需求,这可能导致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以期在子网无法满足预置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管理单元向第一管理单元发送更新请求,更新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管理单元对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然后,第一管理单元确定该子网能够满足更新请求,或者确定该子网不能满足更新请求。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二管理单元能够请求第一管理单元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在第二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更新请求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管理单元指示第一管理单元对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的更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理单元确定该子网能够满足更新请求,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该子网进行修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更新响应,更新响应携带子网的需求信息的更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更新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或全部:更新结果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更新结果用于指示第一管理单元能够支持的对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的更新值。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子网能够满足更新请求,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子网不能满足更新请求。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子网的需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吞吐量、上报成功率、下发成功率、可靠性、容量和覆盖。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其中,第一子网为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网,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该第一子网和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然后,第一管理单元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网络切片包括第一子网和第二子网,第一管理单元可以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并将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发送给第二管理单元,因此能够调整自身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从而能够在第一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还可以从第二管理单元接收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一管理单元可以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理单元从第二管理单元接收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之前,还可以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请求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还可以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管理单元启动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管理单元:第一管理单元已完成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或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吞吐量、上报成功率、下发成功率、可靠性、容量和覆盖。
上述两方面所述的方案中,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可以分别为不同的域管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同一种域管理单元,也可以是不同种域管理单元。第三管理单元可以是跨域管理单元。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管理单元,该第一管理单元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一管理单元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管理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管理单元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一管理单元与第二管理单元、第三管理单元或其他单元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管理单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管理单元,该第二管理单元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二管理单元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管理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二管理单元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二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二管理单元与第一管理单元或其他单元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二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二管理单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三管理单元,该第三管理单元具有实现上述方法设计中第三管理单元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三管理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三管理单元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进一步的,第三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第三管理单元与第一管理单元或其他单元之间的通信。进一步的,第三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三管理单元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和第三管理单元。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二管理单元能够请求第一管理单元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在第二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理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理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管理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管理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管理方法的通信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管理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管理单元的示意性框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首先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及网络架构进行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至少包括业务编排(Service Orchestrator,SO)单元、网络编排(NetworkOrchestrator,NO)单元、网元管理(Element Manager,EM)单元和网络(Network)单元/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NF)单元。下面对图1中所涉及的各个单元作简单介绍:
SO单元,也可以称为业务编排和管理单元或业务管理单元,其功能主要包括:根据业务请求消息对业务(service)进行生命周期管理(例如实例化、更新、删除等);service聚合;service的管理,例如service的故障、配置、计费、性能和安全(Fault,Configuration,Accounting,Performance,Security,FCAPS)管理;以及service和网络切片(networkslice)之间的映射等。其中,service可以是一组用户能享有的指定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的通信业务,例如移动宽带(Mobile Broadband,MBB)业务、语音业务、以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业务(例如,智能停车业务、智能抄表业务等)等。示例性的,SO单元可以对网络切片所承载的业务进行管理。
NO单元,也可以称为网络编排和管理单元或网络管理单元,其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切片的管理,例如网络切片的生命周期管理、网络切片模板的管理等;网络切片和网络功能之间的映射;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的协调;不同运营商、不同网络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资源的协调,以使得不同网络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目标业务的需求,例如SLA的要求、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的要求、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的要求等;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统一编排;对外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的提供,其中该API接口用于为第三方提供网络功能,以实现跨运营商的部署。
EM单元,也可以称为网络功能管理(Network Function Manager,NF-M)单元,其功能主要包括:网元或网络功能的生命周期管理(例如实例化、更新、删除等);网元或网络功能的FCAPS管理等。
网络单元,其可以包括核心网单元、接入网单元或传输网单元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单元可以由网络功能单元所替代,或者,上述网络单元可以同时具有网络功能单元的功能。图1中所示的“Network/NF”单元表示具有网络单元的功能和/或网络功能单元的功能的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O单元或NO单元可以部署在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sSupport System,OSS)中,上述SO单元或NO单元也可以独立于OSS部署。其中,OSS可以理解为面向设备和网络维护的支撑系统,负责单厂商的网络管理和多厂商的网络管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各个单元的功能介绍仅仅是一些举例说明,各个单元还可以具有其他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为描述方便,下文中,某一单元可以由其英文缩写所表示,例如,SO单元可以用SO表示,其它单元类似,后续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核心网域管理(Core Network Domain Manager,CN-DM)单元、接入网域管理(Access Network DomainManager,AN-DM)单元和传输网域管理(Transport Network Domain Manager,TN-DM)单元等。示例性的,接入网域管理单元可以是无线接入网域管理单元(Radio Access NetworkDomain Manager,RAN-DM)。其中,CN-DM、AN-DM及TN-DM之间两两相连。可选的,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跨域管理(Cross Domain Manager,CDM)单元。当该网络架构不包括CDM时,BSS分别与CN-DM、AN-DM及TN-DM相连;当该网络架构包括CDM时,CDM与BSS相连,且CDM还分别与CN-DM、AN-DM及TN-DM相连。
下面分别对BSS、CDM、CN-DM、AN-DM和TN-DM作简单介绍。
BSS负责业务相关的管理(例如包括业务的运营、计费、客户关系管理等),以及为终端提供业务。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BSS也可以由客户(Customer)所替代,或者,BSS可以同时具有Customer的功能。其中,Customer的功能包括:业务管理,以及为终端提供相应的业务。图2中,“BSS/Customer”表示具有BSS的功能和/或Customer的功能的单元。
CDM也可以称为跨域的切片管理(Cross-Domain Slice Manager,CDSM)单元、跨域编排单元或网络切片管理功能(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Function,NSSF)单元,具有网络切片(Network Slice,NSL)的管理功能和/或NSL的编排功能。例如,CDM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NSL的管理,例如网络切片的生命周期管理、网络切片模板的管理、网络切片的故障管理、网络切片的性能管理和网络切片的配置管理等;NSL与子网之间的映射,以及NSL与网络功能之间的映射;不同子域(例如核心网域、接入网域或传输网域)提供的网络资源或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信息的协调;各子域所提供的子网切片和网络功能的统一编排,该统一编排能使得各子域提供的子网切片或网络功能满足目标业务的需求(例如,SLA的要求、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的要求以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要求等)。
其中,上述网络切片也可以称为端到端(End to End,E2E)网络切片,其可以至少包括核心网(Core Network,CN)部分、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部分和传输网(Transport Network,TN)部分;或者,上述网络切片可以包括CN部分、AN部分或TN部分中的任意两项;或者,上述网络切片可以表示CN部分的网络切片、AN部分的网络切片或TN部分的网络切片。其中,上述接入网可以是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切片还可能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CN-DM也可以称为核心网域切片管理(CN Domain Slice Manager,CN-DSM)单元,具有核心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管理功能和/或核心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编排功能。例如,CN-DM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核心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的管理,例如包括子网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更新、删除等)、子网的故障管理、子网的性能管理、子网的配置管理等;核心网域内业务的管理,例如包括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故障管理、业务的性能管理、业务的配置管理等;核心网域内网络资源的协调,以用于统一编排。
AN-DM也可以称为接入网域切片管理(AN Domain Slice Manager,AN-DSM)单元,具有接入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管理功能和/或接入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编排功能。例如,AN-DM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接入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的管理,例如包括子网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更新、删除等)、子网的故障管理、子网的性能管理、子网的配置管理等;接入网域内业务的管理,例如包括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故障管理、业务的性能管理、业务的配置管理等;接入网域内网络资源的协调,以用于统一编排。
TN-DM也可以称为传输网域切片管理(TN Domain Slice Manager,TN-DSM)单元,具有传输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管理功能和/或传输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编排功能。例如,TN-DM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功能:传输网域内网络切片的子网的管理,例如包括子网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更新、删除等)、子网的故障管理、子网的性能管理、子网的配置管理等;传输网域内业务的管理,例如包括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故障管理、业务的性能管理、业务的配置管理等;传输网域内网络资源的协调,以用于统一编排。
其中,当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不包括CDM时,上述CN-DM、AN-DM和TN-DM可以都部署在SO中,或者都部署在NO中,或者都部署在EM中。当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包括CDM时,上述CDM、CN-DM、AN-DM和TN-DM可以都部署在SO中或都部署在NO中;或者,上述CDM可以部署在NO中,CN-DM、AN-DM和TN-DM可以都部署在EM中;或者,上述CDM可以部署在SO中,CN-DM、AN-DM和TN-DM可以都部署在NO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CN-DM、AN-DM及TN-DM可以统称为域管理(Domain Manager,DM)单元、域切片管理(Domain Slice Manager,DSM)单元或者网络切片的子网管理功能(Network Slice Subnet Management Function,NSSMF)单元。此外,上述域管理单元可以是管理单一子网的域管理单元;也可以是管理混合子网的域管理单元。在后一种情况下,域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可以包括CN、AN或TN中的任意两个或者全部。
下面将基于上面所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共性方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的网络切片的管理过程中,一个网络切片可能包括多个子网,不同的子网需要支持该网络切片的部分需求。然而,对于一个子网而言,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等原因,在网络切片的运行过程中,该子网可能无法继续满足预置的需求,这可能导致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管理单元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二管理单元向第一管理单元发送更新请求,更新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管理单元对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然后,第一管理单元确定该子网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或者确定该子网不能满足该调整请求。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二管理单元能够请求第一管理单元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在第二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若涉及到以下概念,可以参考下面的描述。
网络切片的需求信息是指用于确定一个网络切片的必要信息。例如,网络切片的需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网络切片的类型(例如,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等)、业务的SLA要求或网络的KPI等。其中,业务的SLA要求或网络的KPI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latency)、上报成功率(report success ratio)、下发成功率(commandsuccess ratio)、覆盖(coverage)、容量(capacity)、可靠性(reliability)和吞吐量(throughput)。其中,上报成功率可以指上行包发送成功的比例;下发成功率可以指下行包发送成功的比例;覆盖可以指终端的分布区域;容量可以指可容纳的终端数量。
子网的需求信息(例如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或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是指用于确定一个子网的必要信息。例如,子网的需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业务的SLA要求和网络的KPI等。其中,业务的SLA要求或网络的KPI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latency)、吞吐量(throughput)、上报成功率(report success ratio)、下发成功率(command success ratio)、可靠性(reliability)、容量(capacity)和覆盖(coverage)。其中,子网(subnet)也可以称为子网络(subnetwork)。
一个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是指该子网的特征或者该子网的管理单元能够提供的子网的特征。例如,一个子网的具有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子网的类型、子网的功能、子网所支持的区域、子网所支持的容量、子网所支持的业务或网络参数(例如SLA)或子网的需求信息范围等。其中,子网的SLA可以包括子网能够满足的时延要求和/或吞吐量要求等。
下面结合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图3所示的方法,以应用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进行说明。此外,若涉及到,有关子网的需求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301部分和302部分;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303部分。
在301部分,第二管理单元向第一管理单元发送更新请求,更新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管理单元对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
在一个示例中,更新请求可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二管理单元指示第一管理单元对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的更新值。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管理单元向第一管理单元发送更新请求之前,还可以先确定该更新请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管理单元可以先获取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根据该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该更新请求。例如,第二管理单元根据该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该子网不能满足预设需求,因此确定该更新请求。
在一个示例中,子网的需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吞吐量、上报成功率、下发成功率、可靠性、容量和覆盖。
在302部分,第一管理单元确定该子网能够满足更新请求,或者,确定该子网不能满足更新请求。
例如,第一管理单元可以根据该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该子网能够满足更新请求,或者,确定该子网不能满足更新请求。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管理单元确定该子网能够满足更新请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更新请求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子网进行修改。
在303部分,第一管理单元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更新响应。
其中,更新响应携带该子网的需求信息的更新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该更新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或全部:更新结果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更新结果用于指示第一管理单元能够支持的对该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的更新值。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子网能够满足上述更新请求,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子网不能满足上述更新请求。
下面结合图4,在图3所示方法的基础上,以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为不同的域管理单元为例(例如,第一管理单元为DM1,第二管理单元为DM2),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当涉及到第三管理单元时,以第三管理单元为CDM为例进行说明。此外,若涉及到,有关子网的需求信息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域管理单元之间进行协商的场景下的一种管理方法。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仅涉及DM1和DM2,可选的,还可以涉及DM3和CDM中的一个或全部,其中,DM3为DM1和DM2以外的另一个域管理单元。为描述方便,DM1管理的子网称为第一子网,DM2管理的子网称为第二子网,DM3管理的子网称为第三子网。图4所示的方法包括402部分和403部分,可选的,图4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401部分、404部分~413部分中的全部或部分过程。
在401部分,DM2向CDM发送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管理单元启动域间协调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第二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则DM2向CDM发送预警信息以启动域间协调过程。例如,当图4所示方法不涉及DM3时,域间协调过程可以指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或者,当图4所示方法涉及DM3时,域间协调过程可以指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各个子网的需求信息为各个子网的SLA,例如SLA可以是时延要求或吞吐量要求。其中,一个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例如第一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 1,第二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 2,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网络切片服务于吞吐量敏感的业务,上述SLA为吞吐量要求,预置的由第一子网需要满足的吞吐量要求为20G。然而,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第一子网当前能满足的吞吐量低于20G,因此,DM1触发域间协调过程,并向CDM发送预警信息。
在402部分,DM2向DM1发送更新请求,更新请求用于请求DM1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子网当前能满足的最大吞吐量为15G,即第二子网当前能满足的最大吞吐量比预置的20G低5G,此时,DM2向DM1发送更新请求,以请求DM1对sub SLA 1进行更新,使得第一子网在第一子网的预置的吞吐量的基础上再承担5G。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更新请求可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为DM2指示DM1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的更新值。例如,该更新值可以为5G的吞吐量。
在403部分,DM1确定第一子网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或者,确定第一子网不能满足该更新请求。
例如,DM1可以根据第一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一子网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或者,确定第一子网不能满足该更新请求。示例性的,第一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可以是第一子网当前能够满足的吞吐量要求。
在404部分,DM1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
在一个示例中,在403部分中,DM1确定第一子网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则DM1接着执行404部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1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对第一子网进行修改。例如,DM1对sub-SLA 1进行更新,使得sub-SLA 1比第一子网的预置的吞吐量增加5G。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403部分中,DM1确定第一子网不能满足该更新请求,则DM1可以接着执行404部分,也可以不执行404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1虽然不能满足更新请求,但可以对sub-SLA 1进行更新,使得sub-SLA 1比第一子网的预置的吞吐量增加2G。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M1不能满足更新请求,也不能对sub-SLA 1进行更新。
在405部分,DM1向DM2发送更新响应。
在一个示例中,更新响应携带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的更新信息。例如,更新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或全部:更新结果和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更新结果为DM1能够支持的对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的更新值,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子网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或者,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子网不能满足该更新请求。其中,若第一子网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则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称为肯定指示;若第一子网不能满足该更新请求,则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称为否定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DM1能够满足该更新请求,则更新响应可以携带肯定指示和更新结果中的一个或全部。例如,肯定指示可以用指示值1表示;更新结果可以为5G的吞吐量,或者,更新结果也可以为第一子网更新后支持的吞吐量,即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加上5G的吞吐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DM1不能满足该更新请求,则更新响应可以携带否定指示和更新结果中的一个或全部。例如,否定指示可以用指示值0表示,更新结果可以为0G的吞吐量或2G的吞吐量,或者,更新结果也可以为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或第一子网更新后支持的吞吐量。这里,第一子网更新后支持的吞吐量即为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加上2G的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更新响应携带肯定指示和5G的吞吐量中的一个或全部,或者若上述更新响应携带肯定指示和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加上5G的吞吐量中的一个或全部,则该更新响应可以称为肯定响应;或者,若上述更新响应既未携带肯定指示,也未携带5G的吞吐量或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加上5G的吞吐量,则该更新响应可以称为否定响应。
在406部分,DM2对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
在一个示例中,若上述更新响应为肯定响应,则DM2可以将sub-SLA 2从预置的20G更新为15G。
在另一个示例中,若上述更新响应为否定响应,则DM2可以执行406部分,也可以不执行406部分。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上述更新响应携带否定指示,但未携带更新结果,则DM2不执行406部分;或者,若上述更新响应携带的更新结果为0G的吞吐量或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则DM2也不执行406部分。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上述更新响应携带的更新结果为2G的吞吐量或第一子网预置的吞吐量加上2G的吞吐量,则DM2可以将sub-SLA2从预置的20G更新为18G。
在407部分,DM2向CDM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其中,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这种情况下,第一通知消息可以称为肯定通知消息;或者,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域间协调过程失败,这种情况下,第一通知消息可以称为否定通知消息。
在一个示例中,若DM2在405部分中收到肯定响应,则DM2执行407部分,并在407部分中向CDM发送肯定通知消息。这种情况下,图4所示方法中的408部分~413部分不被执行。
在另一个示例中,若DM2在405部分中收到否定响应,则DM2可以执行407部分,并在407部分中向CDM发送否定通知消息。这种情况下,图4所示方法中的408部分~413部分不被执行。
在又一个示例中,若DM2在405部分中收到否定响应,则DM2可以不执行407部分,而执行408部分~413部分。
408部分~413部分与402部分~406部分相似,408部分~413部分的实施过程可以参考上述402部分~406部分的实施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DM2在411部分中收到的更新响应为肯定响应,则DM2可以在413部分中向CDM发送肯定更新通知以通知CDM: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或者,若DM2在411部分中收到的更新响应为否定响应,则DM2可以在413部分中向CDM发送否定更新通知以通知CDM:域间协调过程失败。或者,若DM2在411部分中收到的更新响应为否定响应,则DM2还可以向DM1和DM3以外的其他DM发送更新请求,并执行类似于402部分~406部分的实施过程,直到域间协调过程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管理方法,和基于这个方法的管理单元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其中,第一子网为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第一子网和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然后,第一管理单元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网络切片包括第一子网和第二子网,第一管理单元可以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并将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发送给第二管理单元,因此能够调整自身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的需求信息,从而能够在第一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整个网络切片的管理出现故障。
下面结合附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其中,图5所示的方法,以应用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501部分和502部分。
在501部分,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其中,第一子网为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第一子网和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还可以从第二管理单元接收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管理单元可以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理单元从第二管理单元接收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之前,还可以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还可以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管理单元启动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一个子网的需求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吞吐量、上报成功率、下发成功率、可靠性、容量和覆盖。
在502部分,第一管理单元向第二管理单元发送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管理单元:第一管理单元已完成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上述图5所示的方案中,第一管理单元可以为域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可以为第一管理单元以外的另一域管理单元;第三管理单元可以为跨域管理单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可以为同一种域管理单元,例如,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分别为不同的核心网域管理单元,或分别为不同的接入网域管理单元,或分别为不同的传输网域管理单元。或者,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也可以为不同种的域管理单元,例如,第一管理单元为核心网域管理单元、接入网域管理单元及传输网域管理单元中的一种域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为这三者中不同于第一管理单元的另一种域管理单元。对此,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图6,在图5所示方法的基础上,以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为不同的域管理单元为例(例如,第一管理单元为DM1,第二管理单元为DM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当涉及第三管理单元时,以第三管理单元为CDM为例进行说明。图6所示方法中,与图5所示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5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此外,若涉及到,有关子网的需求信息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的介绍可以参考上文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域管理单元之间进行协商的场景下的另一种管理方法。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仅涉及DM1和DM2,可选的,还可以涉及DM3和CDM中的一个或全部,其中,DM3为DM1和DM2以外的另一个域管理单元。对应的,DM1管理的子网为第一子网,DM2管理的子网为第二子网,DM3管理的子网为第三子网。图6所示的方法包括607部分和608部分,可选的,图6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601部分~606部分以及609部分~612部分中的全部或部分过程。
在601部分,DM1获取第一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DM1可以单次或周期性的获取第一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从而确定第一子网能否满足预设需求。
在602部分,DM1向CDM发送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管理单元启动域间协调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第一子网无法满足预设需求,则DM1向CDM发送预警信息以启动域间协调过程。例如,当图6所示方法不涉及DM3时,域间协调过程可以指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或者,当图6所示方法涉及DM3时,域间协调过程可以指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其中,第一子网、第二子网和第三子网为同一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
在603部分,DM1向DM2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请求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在604部分,DM2向DM1发送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当图6所示方法不涉及DM3时,在执行完604部分后执行607部分;或者,当图6所示方法涉及DM3时,在执行完604部分后执行605部分。
在605部分,DM1向DM3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请求第三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在606部分,DM3向DM1发送第三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在607部分,DM1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当图6所示方法不涉及DM3时,DM1根据网络切片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例如,在执行602部分~604部分的情况下,DM1可以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图6所示方法涉及DM3时,DM1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例如,在执行602部分~606部分的情况下,DM1可以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和第三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608部分,DM1向DM2发送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609部分,DM2向DM1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这里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DM2是否根据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作出相应调整。例如,若DM2根据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则该反馈信息可以称为成功反馈信息;或者,若DM2未根据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则该反馈信息可以称为失败反馈信息。
当图6所示方法不涉及DM3时,在执行完609部分后执行612部分;或者,当图6所示方法涉及DM3时,在执行完609部分后执行610部分。
在610部分,DM1向DM3发送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
在611部分,DM3向DM1发送反馈信息。
其中,这里的反馈信息用于指示DM3是否根据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作出相应调整。例如,若DM3根据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则该反馈信息可以称为成功反馈信息;或者,若DM3未根据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作出相应调整,则该反馈信息可以称为失败反馈信息。
在612部分,DM1向CDM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或者,域间协调过程失败。
在一个示例中,当图6所示方法不涉及DM3时,若DM2向DM1发送的反馈信息为成功反馈信息,则DM1向CDM发送的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即已完成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或者,若DM2向DM1发送的反馈信息为失败反馈信息,则DM1向CDM发送的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域间协调过程失败。可选的,在后者的情况下,通知消息中可以携带域间协调过程失败的原因。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图6所示方法涉及DM3时,若DM2、DM3向DM1发送的反馈信息均为成功反馈信息,则DM1向CDM发送的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即已完成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和第三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或者,若DM2、DM3向发送的反馈信息的全部或部分为失败反馈信息,则DM1向CDM发送的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域间协调过程失败。可选的,在后者的情况下,通知消息中可以携带域间协调过程失败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若612部分中,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域间协调过程失败,则可以重新执行602部分~612部分,或重新执行607部分~612部分,直到612部分中的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例如,在各个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重新执行602部分~612部分;或者,在各个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重新执行607部分~612部分。
下面结合图7,以网络切片的需求信息为网络切片的SLA,各个子网的需求信息为各个子网的SLA,各个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为各个子网能够支持的SLA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图7所示的方法中,网络切片的SLA可以描述为total-SLA或E2E-SLA,一个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例如,第一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 1,第二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 2,第三子网的SLA可以描述为sub-SLA 3),一个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可以描述为sub-SLA-capability(例如,第一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可以描述为sub-SLA-capability 1,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可以描述为sub-SLA-capability 2,第三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可以描述为sub-SLA-capability 3)。
在701部分,DM1获取sub-SLA-capability 1。
在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1为第一子网能够满足的时延,且第一子网能够满足的时延大于300ms。然而,预置的由第一子网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为300ms。这种情况下,DM1根据sub-SLA-capability 1判断第一子网不能满足预设需求。
在另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1为第一子网能够满足的吞吐量,且第一子网能够满足的吞吐量低于20G。然而,预置的由第一子网需要满足的吞吐量要求为20G。这种情况下,DM1根据sub-SLA-capability 1判断第一子网不能满足预设需求。
在701部分,DM1向CDM发送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用于指示DM1启动域间协调过程。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切片服务于时延敏感的业务,上述SLA为时延要求,这种情况下,total-SLA为600ms。其中,预置的由第一子网、第二子网和第三子网需要满足的时延要求分别为300ms、200ms和100ms。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第一子网无法满足预置的300ms,因此,DM1触发域间协调过程,并向CDM发送预警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网络切片服务于吞吐量敏感的业务,上述SLA为吞吐量要求,这种情况下,total-SLA为55G。其中,预置的由第一子网、第二子网和第三子网需要满足的吞吐量要求分别为20G、25G和10G。由于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或其他原因,第一子网无法满足预置的20G,因此,DM1触发域间协调过程,并向CDM发送预警信息。
在703部分,DM1向DM2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请求sub-SLA-capability 2。
在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2为第二子网能够支持的时延。
在另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2为第二子网能够支持的吞吐量。
在704部分,DM2向DM1发送sub-SLA-capability 2。
在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2为150ms。
在另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2为30G。
在705部分,DM1向DM3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请求sub-SLA-capability 3。
在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3为第三子网能够支持的时延。或者,sub-SLA-capability 3可以为第三子网在预置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额外支持的时延。
在另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3为第三子网能够支持的吞吐量。或者,sub-SLA-capability 3可以为第三子网在预置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额外支持的时延。
在706部分,DM3向DM1发送sub-SLA-capability 3。
在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3为80ms。
在另一个示例中,sub-SLA-capability 3为15G。
在707部分,DM1根据sub-SLA 1确定sub-SLA 2和sub-SLA 3。
例如,DM1根据sub-SLA 1、和sub-SLA-capability 1、sub-SLA-capability 2和sub-SLA-capability 3,确定sub-SLA 2和sub-SLA 3。
在一个示例中,sub-SLA 1为350ms,DM1确定sub-SLA 2为150ms,sub-SLA 3为100ms。
在另一个示例中,sub-SLA 1为15G,DM1确定sub-SLA 2为28G,sub-SLA 3为12G。
在708部分,DM1向DM2发送sub-SLA 2。
在709部分,DM2向DM1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为成功反馈信息。
在710部分,DM1向DM3发送sub-SLA 2。
在711部分,DM3向DM1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为成功反馈信息。
在712部分,DM1向CDM发送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通知CDM1:已完成域间协调过程。
上述主要从不同管理单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第三管理单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第三管理单元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图8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管理单元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第一管理单元800包括:处理模块802和通信模块803。处理模块802用于对第一管理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802用于支持第一管理单元执行图3中的过程302和303,图4中的过程403~405,图5中的过程501和502,图6中的过程601~603、605、607、608、610和612,图7中的过程701~703、705、707、708、710和71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803用于支持第一管理单元与第二管理单元或第三管理单元的通信。第一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801,用于存储第一管理单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8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8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或第三管理单元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模块8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80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803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8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管理单元可以为图8B所示的第一管理单元。
参阅图8B所示,该第一管理单元810包括:处理器812、通信接口813、存储器811。可选的,第一管理单元810还可以包括总线814。其中,通信接口813、处理器812以及存储器811可以通过总线814相互连接;总线8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8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B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图8A和图8B所示的第一管理单元可以是图2中的域管理单元,例如核心网域管理单元、接入网域管理单元或传输网域管理单元。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管理单元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第二管理单元900包括:处理模块902和通信模块903。处理模块902用于对第二管理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902用于支持第二管理单元执行图3中的过程301,图4中的过程401、402、406~408、412和413,图6中的过程604和609,图7中的过程704和709,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903用于支持第二管理单元与第一管理单元的通信。第二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901,用于存储第二管理单元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9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9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例如可以包括:第二管理单元和第一管理单元之间的接口和/或其他接口。存储模块9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90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903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9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管理单元可以为图9B所示的第二管理单元。
参阅图9B所示,该第二管理单元910包括:处理器912、通信接口913、存储器911。可选的,第二管理单元910还可以包括总线914。其中,通信接口913、处理器912以及存储器911可以通过总线914相互连接;总线914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91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B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图9A和图9B所示的第二管理单元可以是图2中的域管理单元,例如核心网域管理单元、接入网域管理单元或传输网域管理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三管理单元,该第三管理单元的一种可能的示意性框图类似于图8A或图9A,该第三管理单元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类似于图8B或图9B,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有关图8A~图9B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该第三管理单元可以实施上述方法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第三管理单元的行为,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管理单元可以是图2中的跨域管理单元。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第一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或第三管理单元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第一管理单元、第二管理单元或第三管理单元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子网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一子网和所述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向所述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从所述第二管理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管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理单元从所述第二管理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向所述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理单元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预警信息,所述预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启动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管理单元: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已完成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或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吞吐量、上报成功率、下发成功率、可靠性、容量和覆盖。
7.一种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理单元从第二管理单元接收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对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一子网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一子网和所述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
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一子网能够满足所述更新请求,或者确定所述第一子网不能满足所述更新请求。
8.一种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子网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一子网和所述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从所述第二管理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从所述第二管理单元接收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之前,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管理单元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子网具有的能力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之前,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预警信息,所述预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启动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向第三管理单元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三管理单元: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已完成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的协调过程。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或所述第二子网的需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时延、吞吐量、上报成功率、下发成功率、可靠性、容量和覆盖。
14.一种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从第二管理单元接收更新请求,所述更新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管理单元对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第一子网的需求信息进行更新,所述第一子网为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第二子网为第二管理单元管理的子网,所述第一子网和所述第二子网为网络切片所包括的子网;以及用于确定所述子网能够满足所述更新请求,或者确定所述子网不能满足所述更新请求。
15.一种第一管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管理单元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管理单元和第二管理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管理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93236.7A 2017-02-27 2017-02-27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43639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3236.7A CN114363927A (zh) 2017-02-27 2017-02-27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74950 WO2018152825A1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CN202111593236.7A CN114363927A (zh) 2017-02-27 2017-02-27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201780087430.3A CN110326355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430.3A Division CN110326355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927A true CN114363927A (zh) 2022-04-15

Family

ID=6325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430.3A Active CN110326355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CN202111593236.7A Pending CN114363927A (zh) 2017-02-27 2017-02-27 管理方法、管理单元、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7430.3A Active CN110326355B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7309B2 (zh)
EP (2) EP3576479A4 (zh)
CN (2) CN110326355B (zh)
WO (1) WO2018152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4667A1 (zh) * 2016-11-24 2018-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及系统
WO2018170922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252042B2 (en) * 2019-04-12 2022-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ustomization
US11283635B2 (en) * 2019-09-28 2022-03-22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sharing in secure memory environments using edge service sidecars
US10708368B1 (en) * 2019-10-30 2020-07-0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 slice deployment description for a network slice instance
CN112788591B (zh) * 2019-11-08 2022-05-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设备及介质
KR20210131545A (ko) * 2020-04-24 2021-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슬라이스 자원 할당 및 시각화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900A (zh) * 2016-05-13 2016-10-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化小区和sdn控制器
CN110226308A (zh) * 2017-01-25 2019-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083A (en) 1995-10-30 1998-05-26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between network managers
JP2001144759A (ja) * 1999-11-12 2001-05-25 Fujitsu Lt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該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サブ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236475B2 (en) * 2002-02-06 2007-06-26 Ntt Docomo, Inc. Using subnet relations to conserve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RU2008113172A (ru) * 2005-10-07 2009-10-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KR)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вяз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используя адрес интернет протокола в мобильной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N101052207B (zh) * 2006-04-05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虚拟专用网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7924715B2 (en) * 2008-05-12 2011-04-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negotiating, and provisioning end-to-end SLAs between multiple service provider domains
KR101268440B1 (ko) * 2011-10-31 2013-06-04 한국과학기술정보연구원 글로벌 네트워크 슬라이스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2904806B (zh) * 2012-09-28 2015-04-15 清华大学 一种计算机系统的无死锁容错自适应路由方法
CN104105094B (zh) * 2013-04-09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请求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254984A1 (en) * 2015-02-27 2016-09-01 Argela Yazilim ve Bilisim Teknolojileri San. ve Tic. A.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service-enabled flow paths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in sdn networks
CN106302229B (zh) * 2015-05-21 2019-09-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虚拟接入网中创建分片和删除分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41832B (zh) * 2015-07-07 2020-1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网络切片的管理及选择方法、系统、基站、路由交换设备
CN108352999A (zh) * 2015-11-26 2018-07-31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管理向软件定义的生产网络系统内的设备指派的网络节点的域间通信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209419B (zh) * 2016-06-27 2019-12-2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网络功能进行数据转发的方法及业务功能转发器
US10469359B2 (en) * 2016-11-03 2019-11-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Global resource orchestration system for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900A (zh) * 2016-05-13 2016-10-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的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化小区和sdn控制器
CN110226308A (zh) * 2017-01-25 2019-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的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LM: "S5A-170171 "pCR TR 28 801 modify network slice subnet instance"", 3GPP TSG_SA\\WG5_TM, no. 5, pages 1 - 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52825A1 (zh) 2018-08-30
CN110326355A (zh) 2019-10-11
CN110326355B (zh) 2021-12-21
EP3941143A1 (en) 2022-01-19
US20190386925A1 (en) 2019-12-19
EP3576479A4 (en) 2020-03-04
EP3576479A1 (en) 2019-12-04
US11057309B2 (en)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6355B (zh)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单元和系统
US11212731B2 (en) Mobile network interaction proxy
CN110120879B (zh) 一种应用服务水平协议的保障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070989B2 (en)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method, management unit, and system
CN108024270B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单元和系统
US11172405B2 (en) Method for checking change in wireless connection type of terminal in third-party application server
CN109391498B (zh) 网络组件的管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JP2015524186A (ja) フレキシブルなネットワーク共有
CN114788333A (zh) 用于使用反馈机制提供网络切片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20322135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qos, relay terminal, pcf network element, smf network element, and remote terminal
CN109600760B (zh) 网络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53195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数据速率的方法和设备
US202101531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network slice control accura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474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uto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3459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ement and access control of network sl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62604A1 (en) Charging function fallback
US9374710B2 (en) Mediation serv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3784419B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单元和系统
US11979517B2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maintai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for a subscriber
CN115413063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24503095A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関連機能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ステータス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
CN117062019A (zh) 一种策略协同方法、网络功能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10034463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속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484535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