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8747B -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8747B
CN114358747B CN202210263035.9A CN202210263035A CN114358747B CN 114358747 B CN114358747 B CN 114358747B CN 202210263035 A CN202210263035 A CN 202210263035A CN 114358747 B CN114358747 B CN 114358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calendar event
equipment
attach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30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8747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30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8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8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8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8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8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包括: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通过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提醒用户携带附带设备,避免了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提高了日历提醒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日历能够为用户提供定时提醒服务,且电子日历可用于各种设备,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即使设置了日历事件,用户也不可避免地忘记携带各种非重要的附带设备,比如,耳机、音箱、录音笔等,从而导致日历提醒的有效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日历提醒的有效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方法包括:
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日历事件提醒装置,包括:
日历检测模块,用于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信息提示模块,用于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调用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的关联设备,其中,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记录的第二时间,之后,通过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说明用户并未携带附带设备,可通过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对用户进行提醒。一方面避免了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方便用户使用,且拓展了电子日历的提醒功能,提高了日历提醒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当用户携带附带设备时并不进行提醒,从而避免了因提示信息过多给用户带来的困扰,优化了电子日历的提醒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距离曲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逻辑判断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该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装置,或者集成了该日历事件提醒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日历事件提醒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则以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了电子设备中的电子日历,其中,电子日历可为电子设备系统自带的日历,也可为某一应用程序所加载的日历。电子日历的功能在于能够根据记载的日历事件,以触发电子设备输出执行该日历事件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根据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以在到达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该日历事件的提示信息,从而能够提醒用户需要执行该日历事件。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与日历事件关联的第一时间,以在到达第一时间时,确定该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之后通过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当第一距离过大时输出需携带该附带设备的提示信息,而后在达到该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该日历事件的提示信息,以使得当根据第一距离判断出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时,才提醒用户需携带附带设备,从而避免了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与此同时,当根据第一距离判断出用户携带了附带设备时,则不需要输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从而避免了电子日历的提示信息过多给用户带来困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日历中记录日历事件时,电子日历会根据日历事件得到提醒时间,并记录在日历事件中,在本实施例中则将该提醒时间称为第二时间。而若日历事件关联有附带设备时,电子日历会根据第二时间设置第一时间,其中,第一时间先于第二时间,第一时间用于触发电子设备检测其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此处以一个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解释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比如,用户携带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为手机,手机能够加载电子日历,电子日历用于记载日历事件,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则确定电子设备关联有附带设备,附带设备可为耳机,进而检测手机与耳机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将得到的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输出需携带耳机的第一提示信息,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二时间时,则输出执行日历事件的提示信息。
因此,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若达到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则说明该日历事件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而若日历事件仅有第二时间,则说明该日历事件不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涵盖有日历事件不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的情形,而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则侧重于对日历事件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的情形进行描述,因而,以下实施例中的日历事件视为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其中,第二时间为日历事件中记录的提醒时间,第一时间为根据第二时间生成的检测时间,第二时间用于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理解地,第二时间可以比日历事件的执行时间早1分钟至40分钟等,而第一时间可以比第二时间早1分钟至40分钟等。具体提前的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由用户自定义设定,比如,由用户设定为6分钟、10分钟、15分钟、1天、2天、3天等,或者由电子日历默认设置,比如,电子日历默认设置为5分钟、10分钟、20分钟等,由于实现方式有多种,此处并不进行限定。
此处进行举例说明根据日历事件设置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方式,比如,日历事件记载的是“今天14:00开会”,则说明日历事件的执行时间为14:00,第二时间可以早于14:00,即第二时间可为11:50,而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第一时间可为11:30。因此,当到达11:30时,则确定当前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进而检测电子设备与该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当到达11:50时,则输出“今天14:00开会”的提示信息。
其中,附带设备可为耳机、音箱、录音笔、手表、遥控器、眼镜、音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放大镜、笔记本、平板等具有无线连网功能的设备。而附带设备并不需要记录在电子日历中,以减小电子日历所占用的系统资源。
示例性地,不同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不同。比如,日历事件为会议事件,则会议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可为耳机、录音笔、笔记本等,日历事件为运动事件,则运动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可为耳机、音箱、手表等,日历事件为观影事件,则观影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可为视频播放器等。
对于不同的日历事件,可由用户设置其关联的附带设备,也可由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为日历事件匹配附带设备,还可由其它方式设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可以理解地,凡是能够设置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的方式,均可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
102、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电子设备检测其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而检测第一距离的方式包括并不限于采用基站定位的方式、采用蓝牙定位的方式、采用NFC定位的方式,或者也可采用WIFI定位的方式。可以理解地,只要能够实现获取附带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方式,均用于应用于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比如,采用基站定位的方式为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均开启5G、4G或3G网络以及GPS定位功能,电子设备通过获取附带设备的位置信息,并定位自身位置信息,即电子设备可根据两个位置信息得到其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再比如,采用蓝牙定位的方式可为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建立蓝牙连接,通过检测蓝牙连接时的信号强度,即可计算得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再比如,采用WIFI定位的方式可为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均与路由器连接,通过计算电子设备通过路由器连接无线基站时的信号强度,以及附带设备通过路由器连接无线基站时的信号强度,通过两个信号强度即可计算得到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由此可见,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可视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能够建立无线连接的方式而定,或者由两者所具有的功能而定,此处并不进行限定。
103、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当在第一时间得到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之后,则将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说明用户并未携带附带设备,或者说明附带设备和用户所携带的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此时需要提醒用户携带附带设备,因此,可控制电子设备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提示信息的输出方式可为文字输出,即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有关“需携带附带设备”的文字信息。也可为语音播报的方式,即通过电子设备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语音信息。当通过文字描述或语音描述时,在第一提示信息中也可包含该附带设备的名称、设备型号等信息。当然地,输出方式也可为振动或闹铃提示,或者可为短信通知、电话通知等,由于可选的提示方式有多种,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能够在确定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时及时提醒用户,避免了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以及避免了给用户执行日历事件带来的不便。而当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能够在确定用户已携带附带设备的情况下,并不输出该第一提示信息,避免因过多的提示信息给用户带来的困扰,更利于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示例性地,预设距离阈值的数值范围可为0-200厘米等,具体地,可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比如,可设定为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也可以直接设置为电子设备所能够检测得到的最小距离,比如,电子设备能够检测其与附带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厘米,则可直接将预设距离阈值设置为30厘米。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不受所描述的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限制,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些步骤还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能够在到达第二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进而检测该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将第一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说明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避免了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提高了日历提醒的有效性。而当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说明用户已携带附带设备,则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从而避免了多余地提醒用户给用户带来的困扰,使得电子日历的提醒方式贴近用户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包括:
检测从附带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
按照无线定位算法对信号强度值进行处理,得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内容,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的方式有多种,在该实施例中则以蓝牙定位的方式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其中,当附带设备开启蓝牙功能扫描蓝牙设备时,若附带设备的蓝牙开启,则电子设备可通过扫描回调得到附带设备的地址,以在蓝牙服务中注册监听,并通过绑定蓝牙服务管理生命周期,即可建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
当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电子设备即可在连接列表中读取从附带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也称RSSI(全称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是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能够表示电子设备连接附带设备时的信号强度值。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采用无线定位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包围盒定位算法、基于信号强度值的定位算法、基于到达时间的定位算法、基于测距的信号到达时间差算法、到达角定位算法等,具体可视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的连接方式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则根据蓝牙连接方式,可采用基于信号强度值的定位算法,该算法的表达式如下:
d = 10^((abs(RSSI) - A) / (10 * n))
其中,d表示距离;RSSI表示信号强度值(一般情况下该值为负值);abs(RSSI) 表示对信号强度值取绝对值;A表示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相隔1米时的信号强度值,可通过实验测得;n表示环境衰减因子,根据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所处的环境而定,也可根据电子设备或附带设备的连网性能而定,比如,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连接时的信号强度值受环境影响较大,则环境衰减因子的取值较大,反之,环境衰减因子的取值较小。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之间未建立无线连接时,则可采用wifi定位的方式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具体地,当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均支持近邻感知网络协议时,可通过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相互发现并建立连接。
在实施近邻感知测距技术时,通过电子设备发送请求帧,并记录发送请求帧的时间t1,附带设备则会接收到该请求帧,并记录接收到该请求帧的时间t2,之后,附带设备根据请求帧发送确认帧至电子设备,并记录发送确认帧的时间t3,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确认帧时,记录该时间t4。电子设备可根据t1、t2、t3和t4,采用双向单边测距算法得到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双向单边测距算法的表达式为:
2*D=((t4−t1)−(t3−t2))*c
其中,D表示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c表示光速。
由上可知,当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时,可通过判断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以根据连接方式采用对应的测距算法得到第一距离。而当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未建立无线连接时,还可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是否支持近邻感知网络协议,若支持,则可采用近邻感知测距技术以及双向单边测距算法得到两者之间的第一距离,从而扩展了电子设备的测距方式在电子日历中的应用,以提高电子日历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若根据距离变化情况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则执行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当在第一时间检测得到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之后,可继续检测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以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示例性地,预设时长可由用户自定义设置,也可由电子日历自动设置,也可根据第一距离设置,具体的设置方式此处并不进行限定,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比如,当用户自定义设置预设时长时,可将预设时长设置为10秒、20秒、1分钟、5分钟等;当由电子日历自动设置时,可将预设时长设置为20秒、40秒、1分钟、10分钟、30分钟等;当根据第一距离设置预设时长时,可根据第一距离成正比例设置预设时长,比如,当第一距离较大时,设置较大的预设时长,当第一距离较小时,设置较小的预设时长。
可以理解地,第一时间经过预设时长之后的时间可称为第三时间,其中,第三时间早于第二时间,具体提前的时间可根据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内容进行设置。
示例性地,在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即在日历事件的提醒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长内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并根据距离变化情况确定电子设备是否远离附带设备,若是,则说明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指示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则需要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若否,则说明用户携带的电子设备正在靠近附带设备,指示用户并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则并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基于此,当在第一时间得到的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确定用户在第一时间未携带附带设备之后,通过在第一时间之后的预设时长内继续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并根据距离变化情况判断电子设备是否远离附带设备,实现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以此,当确定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且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时,能够通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及时提醒用户,提高了对用户是否忘记携带附带设备的判断准确度,且能够进一步避免错误地提示用户(即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说明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而根据距离变化情况指示电子设备靠近附带设备时,说明用户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则不需要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能够避免为用户带来的提示信息的冗余,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通过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方式:直接由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当然地,还存在其它实施方式,如下: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通过附带设备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具体地,附带设备能够实现的输出方式可视附带设备所具有的功能而定。
比如,当附带设备为耳机时,可通过控制电子设备播放音乐,而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连接,则电子设备可直接将音频数据传输至附带设备进行播放,即在此情况下,可通过耳机播放音乐的方式提示用户。
再比如,当附带设备为遥控器时,可通过电子设备控制遥控器的遥控功能开启,而遥控器可通过指示灯闪烁的方式提示用户。
再比如,当附带设备为智能手表时,可通过电子设备向智能手表发起通话或短信,而智能手表可通过通话提醒或短信提醒的方式提示用户,其中,通话提醒和短信提醒可采用振动模式、语音模式等。
当然地,也可通过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共同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而具体采用的方式此处并不进行限定。本实施例通过各种方式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能够方便有效地提醒用户需携带附带设备,以此避免了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
对于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以第一距离为依据,可持续检测两者之间在时间轴上的距离变化情况,或者根据预设时间间隔检测两者之间在时间轴上的距离变化情况,或者在预设时长内选择任意一个或多个时间点所检测的距离以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在一示例中,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距离;
根据第一距离和至少一个第二距离绘制距离曲线,距离曲线用于表示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根据距离变化情况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包括:
当距离曲线呈上升趋势时,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
示例性地,可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检测信号强度值,以得到多个信号强度值,进而得到多个第二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距离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第二距离为一个时,可选择在预设时长内的任意一个时间点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当第二距离为多个时,可持续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在时间轴上的多个第二距离,也可每隔预设时间间隔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在时间轴上的多个第二距离,也可在预设时长内选择任意的多个时间点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多个第二距离。
当得到至少一个第二距离之后,可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绘制距离曲线。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距离曲线的示意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取值。比如,预设时长为5分钟,第一距离有一个数值点(0,3),第二距离有四个取值点,分别为(1,2.5)、(2,2.3)、(3,2)和(4,1),通过按照时间分布连接五个数值点,即可得到距离曲线。
当得到距离曲线之后,即可根据距离曲线确定电子设备是否远离附带设备。比如,当距离曲线呈上升趋势时,说明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则可确定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而当距离曲线呈下降趋势时,说明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指示电子设备靠近附带设备,则可确定用户并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
示例性地,也可根据信号强度值的变化情况得到至少一个第二距离。即检测信号强度值的变化情况,每当信号强度值发生变化时,则根据变化后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得到一个第二距离。进而可根据第一距离和至少一个第二距离绘制距离曲线,以表征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可以理解地,根据距离曲线表征距离变化情况时,也可不局限于以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情况表示,还可根据距离曲线的斜率表示距离变化情况,比如,斜率为正,则表征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斜率为负,则表征电子设备靠近附带设备。
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式,在通过距离曲线表征距离变化情况时,还可继续将距离变化情况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或者还可将距离变化情况与日历事件的第二时间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比如,当距离曲线呈下降趋势时,判断距离曲线上是否存在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第二距离,若存在,则指示电子设备靠近附带设备,若不存在,则指示电子设备并未靠近附带设备,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再比如,当距离曲线呈下降趋势时,根据距离曲线的斜率预测在第四时间时,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三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若是,则说明用户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若否,则说明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需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根据距离曲线的斜率预测第四时间时的第三距离,可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d=l-t*k
在该公式中,t表示第一时间与第四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k表示距离曲线的斜率,l表示第一距离,d表示第三距离。
可以理解地,第四时间先于第二时间,第四时间也可为预设时长内的任意时间,比如,第四时间为达到预设时长后的时间时,则t可表示预设时长,因此,可根据距离曲线的斜率和第一距离预测在预设时长内,是否存在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第二距离。
或者,也可根据预设距离阈值和距离曲线的斜率计算出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的时间临界点,并判断该时间临界点是否处于预设时长内,若是,则说明用户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若否,则说明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需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当时间临界点不处于预设时长内时,还可判断该时间临界点是否先于第二时间,若是,则说明用户未忘记携带附带设备,若否,则说明用户忘记携带附带设备,需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由上可知,根据距离曲线的斜率以结合预设距离阈值或第二时间进一步预测用户是否忘记携带附带设备,能够提高对附带设备的判断准确度,方便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提示信息。
在另一示例中,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在任意时间点的第二距离;
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确定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根据距离变化情况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包括:
当差值为负时,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进行比较,当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时,说明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需要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当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说明电子设备靠近附带设备,并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进一步,当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还可将第二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并当第二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才确定电子设备靠近附带设备,反之则认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又一示例中,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在任意时间点的第二距离;
根据第二距离和预设距离阈值之间的差值,确定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根据距离变化情况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包括:
当差值为正时,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可直接将第二距离与预设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当第二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则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需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反之,则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之前,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已连接附带设备;
若是,则执行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否,则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
若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当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之前,还可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已连接附带设备,若是,则直接检测两者之间的第一距离,若否,一方面可根据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判断是否需输出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另一方面还可当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均支持近邻感知网络协议时,根据双向单边测距算法得到两者之间的第一距离。
而在该实施例中,则描述的是当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未连接时,则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其中,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可由用户标记,也可电子日历根据该日历事件的循环周期设置重要级别,比如,循环周期为每天,则重要级别较低,循环周期为每周,则重要级别中等,循环周期为每月或者不循环时,则重要级别为较高。可以理解地,重要级别的等级数量可视具体情况设定,此处并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当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时,可直接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而当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小于或等于预设级别时,则并不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比如,第一提示信息可通过振动的方式提醒,第二提示信息可通过振动加上铃声的方式同时提醒;再比如,第一提示信息可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提醒,而第二提示信息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文字显示的方式。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得第二提示信息比第一提示信息更加醒目,或者提示力度更强,实现了在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未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将重要日历事件所需要携带的附带设备提醒给用户,避免耽误重要事件的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当到达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日历事件的第三提示信息,并加载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
当接收到基于控制软件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附带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当到达第二时间时,则需要输出执行日历事件的第三提示信息,该第三提示信息的输出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输出方式,此处不再赘述。而后,还可通过电子设备加载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以便于当电子设备显示第三提示信息时,用户在查看第三提示信息的同时还可关注到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从而方便用户直接根据该控制软件启用附带设备的相关功能,以此节省了用户需要单独启用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的时间,或者节省了用户需要单独操作附带设备以启用其某些功能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执行日程事件的效率。
此处进行举例说明,比如,电子设备为手机,日程事件为会议事件,附带设备为耳机,当电子设备在第二时间输出第三提示信息时,电子设备中的音频播放器则会启用,并加载其主页面,其中,音频播放音乐可为播放器、QQ音乐、酷狗音乐等,用户可通过音频播放器的主页面执行操作,比如,用户可执行增加音量或减小音量的操作,以调节耳机播放的音量大小。
可以理解地,用户在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上所能够执行的操作可视控制软件上所能显示的虚拟按键而定,或者由附带设备的功能而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并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之前,方法还包括:
识别新增的日历事件的关键词;
根据关键词从预设设备中匹配目标设备;
若匹配到关键词对应的目标设备,则将目标设备确定为与新增的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
如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内容,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可由用户设置,也可电子设备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则提供了另一种设置附带设备的方式。
其中,当在电子日历中添加新的日历事件时,还可通过识别新增的日历事件的关键词,以根据关键词匹配该新增的日历事件对应的附带设备,并将匹配的附带设备与该新增的日历事件相关联。
示例性地,附带设备可与关键词在功能上相关、使用场景上相关、语义相关等。比如,当日历事件为会议事件时,关键词可会议,可从预设设备中匹配会议上使用的笔记本、耳机、录音笔等作为会议事件的附带设备。再比如,当日历事件为看电影事件时,关键词可为电影,可从预设设备中匹配智能眼镜、视频播放器等作为看电影事件的附带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自动识别日历事件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从预设设备中为新增的日历事件匹配附带设备,能够提高将附带设备关联至新增的日历事件的效率,扩展了电子日历的功能,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目标设备确定为与新增的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之后,方法还包括:
根据新增的日历事件,设置用于提醒执行新增的日历事件的第二时间;
根据第二时间,设置检测与新增的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的第一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当记录新增的日历事件时,则设置了对该新增的日历事件的提醒时间,也称新增的日历事件的第二时间,而后可根据第二时间设置第一时间,其中,第一时间用于检测电子设备与该新增的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且第一时间先于第二时间,以便先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距离判断是否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之后,才在之后的第二时间输出执行日历事件的提示信息。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的逻辑判断流程图。其中,当到达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然后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已连接该附带设备;若是,则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若否,则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
其中,得到第一距离之后,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若是,则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并判断距离变化情况是否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若是,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当得到重要级别时,判断重要级别是否大于预设级别,若是,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能够通过检测日历事件是否存在第一时间,进而判断出该日历事件是否关联有附带设备,其中,若达到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则说明该日历事件关联有附带设备,通过确定该附带设备,并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的连接状态,当两者已连接时,可通过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或者,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继续检测在预设时长内,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以当根据距离变化情况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时,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此提高了对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且忘记携带附带设备时进行提醒的准确度,继而避免了因提示信息过多给用户带来的困扰。而当两者未连接时,还可通过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并当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从而避免了当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未连接时,提醒不到位的情况,避免了用户在执行重要事件时未携带附带设备的概率,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日历事件提醒装置200。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日历事件提醒装置200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日历检测模块201,用于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距离检测模块202,用于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信息提示模块203,用于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检测模块202还用于:
检测从附带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
按照无线定位算法对信号强度值进行处理,得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之前,距离检测模块202还用于: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信息提示模块203还用于:
若根据距离变化情况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则执行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检测模块202还用于: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距离;
根据第一距离和至少一个第二距离绘制距离曲线,距离曲线用于表示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信息提示模块203还用于:
当距离曲线呈上升趋势时,确定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之前,检测模块还用于:
检测是否已连接附带设备;
若是,则执行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否,则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
信息提示模块203还用于:
若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之后,信息提示模块203还用于:
当到达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日历事件的第三提示信息,并加载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
该日历事件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用于:
当接收到基于控制软件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操作指令控制附带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之前,日历检测模块201还用于:
识别新增的日历事件的关键词;
根据关键词从预设设备中匹配目标设备;
若匹配到关键词对应的目标设备,则将目标设备确定为与新增的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历事件提醒装置200与上文实施例中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属于同一构思,通过该日历事件提醒装置200可以实现日历事件提醒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日历事件提醒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日历事件提醒装置200,能够通过检测日历事件是否存在第一时间,进而判断出该日历事件是否关联有附带设备,其中,若达到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则说明该日历事件关联有附带设备,通过确定该附带设备,并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的连接状态,当两者已连接时,可通过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或者,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继续检测在预设时长内,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以当根据距离变化情况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时,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此提高了对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且忘记携带附带设备时进行提醒的准确度,继而避免了因提示信息过多给用户带来的困扰。而当两者未连接时,还可通过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并当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从而避免了当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未连接时,提醒不到位的情况,避免了用户在执行重要事件时未携带附带设备的概率,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30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302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301与存储器302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器301是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3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300进行整体监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中的处理器3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302中,并由处理器3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检测日历事件是否存在第一时间,进而判断出该日历事件是否关联有附带设备,其中,若达到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则说明该日历事件关联有附带设备,通过确定该附带设备,并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的连接状态,当两者已连接时,可通过检测电子设备与附带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或者,当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继续检测在预设时长内,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以当根据距离变化情况指示电子设备远离附带设备时,才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此提高了对用户未携带附带设备且忘记携带附带设备时进行提醒的准确度,继而避免了因提示信息过多给用户带来的困扰。而当两者未连接时,还可通过识别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并当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时,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从而避免了当电子设备和附带设备未连接时,提醒不到位的情况,避免了用户在执行重要事件时未携带附带设备的概率,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当到达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第一时间早于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检测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碟、光盘等。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日历事件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日历事件是否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
若否,则在到达所述日历事件的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所述日历事件的第三提示信息;
若是,则在到达所述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所述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所述附带设备用于辅助执行所述日历事件,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所述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所述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之后,当到达所述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所述日历事件的第四提示信息,并加载所述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控制软件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附带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包括:
检测从所述附带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值;
按照无线定位算法对所述信号强度值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需携带所述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若根据所述距离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远离所述附带设备,则执行输出需携带所述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包括:
在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距离绘制距离曲线,所述距离曲线用于表示所述附带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变化情况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远离所述附带设备,包括:
当所述距离曲线呈上升趋势时,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远离所述附带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是否已连接所述附带设备;
若是,则执行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若否,则识别所述日历事件的重要级别;
若所述重要级别大于预设级别,则输出需携带所述附带设备的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大于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 到达所述 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所述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识别新增的日历事件的关键词;
根据所述关键词从预设设备中匹配目标设备;
若匹配到所述关键词对应的目标设备,则将所述目标设备确定为与所述新增的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
7.一种日历事件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日历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日历事件是否具有关联的附带设备;
若否,则在到达所述日历事件的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所述日历事件的第三提示信息;
若是,则在到达所述日历事件的第一时间时,确定所述日历事件关联的附带设备,所述附带设备用于辅助执行所述日历事件,所述第一时间早于所述日历事件中记录的第二时间;
距离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附带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信息提示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输出需携带所述附带设备的第一提示信息;
在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之后,当到达所述第二时间时,输出执行所述日历事件的第四提示信息,并加载所述附带设备对应的控制软件;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控制软件的操作指令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控制所述附带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日历事件提醒方法。
CN202210263035.9A 2022-03-17 2022-03-17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358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3035.9A CN114358747B (zh) 2022-03-17 2022-03-17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3035.9A CN114358747B (zh) 2022-03-17 2022-03-17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8747A CN114358747A (zh) 2022-04-15
CN114358747B true CN114358747B (zh) 2022-07-08

Family

ID=8109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3035.9A Active CN114358747B (zh) 2022-03-17 2022-03-17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874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7810A (zh) * 2017-06-30 2017-09-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80231A (zh) * 2019-11-18 2020-04-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自动提醒方法、自动提醒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19245A1 (en) * 2019-04-22 2020-10-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event suggestions based on current location, calendar and time preferences
CN113780000A (zh) * 2021-07-31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携带提醒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00776B2 (en) * 2004-10-06 2015-08-04 Intelligent Mechatronic Systems Inc. Location based event reminder for mobile device
CN102289916B (zh) * 2011-05-09 2013-06-05 浙江大学 基于射频识别的车内物品携带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464401B (zh) * 2016-06-02 2020-08-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提示方法
CN106203951A (zh) * 2016-07-01 2016-12-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534495B (zh) * 2016-10-31 2019-1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02160A (zh) * 2019-08-05 2019-12-20 深圳市大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智能门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7810A (zh) * 2017-06-30 2017-09-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0219245A1 (en) * 2019-04-22 2020-10-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mart event suggestions based on current location, calendar and time preferences
CN111080231A (zh) * 2019-11-18 2020-04-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自动提醒方法、自动提醒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80000A (zh) * 2021-07-31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携带提醒方法以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Distance-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With a Proactive Bottleneck Removal Mechanism for 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Rei-Heng Cheng等;《IEEE Access》;20200811;第8卷;第148906-148925页 *
基于Android的多功能日程表的设计与实现;徐亦丹;《信息通信》;20170315(第03期);第131-132页 *
移动存储设备防遗忘提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邹建忠等;《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1117;第25卷(第01期);第159-16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8747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98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multi-func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voice-activation
JP2019117623A (ja) 音声対話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US719424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power saving control of mobile terminal
CN104951335B (zh) 应用程序安装包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38319B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6055458B (zh) 一种充电提醒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9286727B (zh)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876180B (zh) 功耗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006711A1 (zh) 一种消息的播放方法及终端
WO2018058978A1 (zh) 提醒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744181B1 (en) Alarm Oper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0349578A (zh) 设备唤醒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22602B (zh) 一种处理应用无响应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73172A (zh) 双设备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1423587A (zh) 被叫提示系統及方法
CN111081283A (zh) 一种音乐播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7295193B (zh) 响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58747B (zh) 日历事件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57849A (zh) 唤醒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26401B (zh) 静音提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285930B (zh) 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449052B (zh) 电量提示的调整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637921B2 (en) Enabling vibration notifica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noise
CN113170014B (zh) 一种闹钟播放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48415B (zh) 一种通知模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