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7418A -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7418A
CN114357418A CN202210006054.3A CN202210006054A CN114357418A CN 114357418 A CN114357418 A CN 114357418A CN 202210006054 A CN202210006054 A CN 202210006054A CN 114357418 A CN114357418 A CN 114357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preset
encryption
comparis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60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然
姜幸群
那彦波
夏友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60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7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7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7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加密认证方法包括: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根据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方法中,通过对用户的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再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比较得到的比较结果对用户进行认证,如此,避免了用户隐私泄露,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Description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密认证方法、加密认证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用户指纹、人脸图像或声纹等个人隐私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如何避免个人隐私数据在应用过程中泄露,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场景中,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时,需要通过设备采集用户人脸数据,进而,将采集的人脸数据与预设人脸数据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出用户身份,而用户认证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脸数据泄露,侵犯了用户个人隐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密认证方法、加密认证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以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密认证方法,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对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
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包括:
生成第一密钥;
根据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同态加密信息;
所述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根据注册请求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所述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
对所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存储所述第一预设特征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接收并存储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反馈的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包括:
将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授权指令以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认证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认证申请;
接收服务器受理所述认证申请后反馈的申请受理通知;
根据所述申请受理通知获取所述用户认证信息。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加密认证方法,用于服务器,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态加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并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将所述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解密比较结果;
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所述授权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发送的认证申请;
受理所述认证申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认证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认证通知获取所述用户认证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申请;
受理所述注册申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注册通知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
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并对所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均存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解密模块,用于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和
认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态加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并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同态加密信息;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解密比较结果;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所述授权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装置、第一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启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对采集的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对所述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并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并将所述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信息采集装置;
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并将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所述授权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授权指令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认证系统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启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预设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对采集的所述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对所述预设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并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存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并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存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包含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方法、加密认证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中,通过在接收到用户的认证请求后,采集与认证请求相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并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再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进而再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再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最后再根据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如此,在保障用户数据不泄密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用户的认证。另外,可以理解地,由于本申请中是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而非是直接对获取的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这样既保证了用户数据的隐私性,还降低了同态加密技术的复杂度,使其消耗的计算资源大幅下降。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6-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服务器的模块示意图;
图14-1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密认证系统的又一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目前,人们在享受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隐私数据不能受到很好保护的困扰。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今后,人脸,指纹,声纹等等敏感信息都将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得随意采集,留存甚至贩售。
例如,在一些场景中,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时,需要通过设备采集用户人脸数据,进而,将采集的人脸数据与预设人脸数据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出用户身份,而采集的人脸数据与预设人脸数据匹配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脸数据泄露,而侵犯了用户个人隐私。
相关技术中,可通过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技术实现对用户隐私数据加密,加密后的数据在可以在不解密的条件下进行任何明文上进行的运算,使得加密数据仍能进行深入和无限的分析,而不会影响其保密性,从而保证了用户数据安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同态加密是指基于数学难题的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密码学技术,对经过同态加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个输出,将这一输出进行解密,其结果与用同一方法处理未加密的原始数据得到的输出结果是一样的。
同态加密算法的数学定义为:
E(M1)※E(m2)=E(m1※m2)——(1)
其中,E为加密算法,M是所有可能信息的集合,其中,※为运算,※可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如果加密算法E满足公式(1),那么我们称E在※运算上符合同态加密的性质。目前的同态加密算法,主要支持两种运算上的同态:加法和乘法。
同态加密算法一般包含密钥生成算法(KeyGen)、加密算法(Encryption)、解密算法(Decryption)以及同态加密(Homomorphic Property)计算四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则是同态加密算法的核心,指导密文下的运算。
同态加密算法根据运算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部分同态加密、层次同态加密和全同态加密三类。
其中,部分同态加密(PartialHE,PHE)指同态加密算法只对加法或乘法(其中一种)有同态的性质。例如:RSA加密算法,RSA是最早应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框架,同时RSA算法也是一种PHE算法,其对乘法有同态的性质。PHE的优点是原理简单、易实现,缺点是仅支持一种运算(加法或乘法)。
层次同态加密算法(LeveledHE,LHE或SomeWhatHE,SWHE)指同态加密算法只支持有限次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层次同态加密可包括BGN算法、姚氏混淆电路等;LHE的优点是同时支持加法和乘法,并且因为出现时间比PHE晚,所以技术更加成熟、一般效率比FHE要高很多、和PHE效率接近或高于PHE,缺点是支持的计算次数有限。
全同态加密算法(FullyHE,FHE)是指同态加密算法支持在密文上进行无限次数的、任意类型的计算。从使用的技术上分,FHE有以下类别:基于理想格的FHE方案、基于LWE/RLWE的FHE方案等等,FHE的优点是支持的算子多并且运算次数没有限制,缺点是效率很低,目前还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计算。
可以理解地,虽然,FHE实现无限次数的、任意类型的计算,但目前,FHE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计算,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实现支持无限次数的、任意类型的加密计算,同时,又能保证加密实现的效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密认证方法,包括步骤:
01,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02,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
03,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04,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05,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06,根据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0。终端设备10包括获取模块110、处理模块120、第一加密模块130、第一比较模块140、解密模块150、认证模块160。其中,01可以由获取模块110实现,02可以由处理模块120实现,03可以由第一加密模块130实现,04可以由第一比较模块140实现,05可以由解密模块150实现,06可以由认证模块160实现。
或者说,获取模块110可以用于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处理模块120可以用于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第一加密模块130可以用于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第一比较模块140可以用于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解密模块150可以用于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认证模块160可以用于根据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本申请的加密认证方法和终端设备中,通过在接收到用户的认证请求后,采集与认证请求相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并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再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进而再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再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以及根据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如此,在保障用户数据不泄密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用户的认证。另外,可以理解地,由于本申请中是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而非是直接对获取的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这样既保证了用户数据的隐私性,还降低了同态加密技术的复杂度,使其消耗的计算资源大幅下降。
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个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以及会议一体机等电子设备。例如,在本申请中第一显示设备可以以会议一体机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是说,显示交互方法和终端设备100应用于但不限于会议一体机。终端设备100可以是预安装于会议一体机的硬件或软件,并在会议一体机上启动运行时可以执行该显示交互方法。例如,终端设备100可以是会议一体机的底层软件代码段或者说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用户认证信息可以为但不限于人脸图像信息、指纹图像信息或声音信息等,例如,在本申请中,特征信息可以以人脸图像信息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是,在步骤01中,获取的用户认证信息为人脸图像信息,步骤02中得到的认证特征信息可以为人脸图像信息处理后得到的图像信息。
用户认证信息可以由信息采集装置获取,信息采集装置可包括多个,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例如,多个信息采集装置可通过Hub接入第一终端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以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是,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不限于摄像头。
认证特征信息可以为人脸图像信息进行人脸校验以及特征提取等处理得到的表征人脸特征信息,从而可以去除非用户认证信息中的其它非必要的其它信息。
可以理解地,由于认证特征信息为人脸特征信息,若泄露容易造成侵犯用户隐私,因此,需要采用同态加密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如此,使得后续对加密后的认证特征信息(同态加密信息)仍能进行深入和无限的分析,而不会影响其保密性。
在步骤04中,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可以为预先存储于第一终端设备上的同态加密信息。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可以由用户在先注册输入人脸图像信息后处理生成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可以为多条,每一条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对应一个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将同态加密信息和每条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特征比较,从而确定预设同态加密信息中是否有与同态加密信息匹配的信息,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只存储加密后的用户数据信息,而避免了得到明文的用户数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特征近似度算法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特征度计算,得到同态加密信息与每个预设同态加密信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加密比较结果)。
其中,特征近似度算法为:
Figure BDA0003456779970000091
如此,在这个近似度算法下,同态加密只需要符合加法和乘法,降低了同态加密的复杂度,提升了同态加密的计算效率。
进一步地,在步骤05中,由于是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解密,而非同态加密信息本身,因此,可以避免对同态加密信息解密而得到认证特征信息,保证了用户隐私。
在步骤06中,若解密比较结果为预设同态加密信息与同态加密信息满足相似度条件,则用户身份认证成功,否则,认证失败。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3包括:
031,生成第一密钥;
032,根据第一密钥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步骤05包括:
051,根据第一密钥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请进一步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子步骤031-032可以由第一加密模块130实现。子步骤051可以由解密模块150实现。或者说,第一加密模块130可以用于生成第一密钥,以及根据第一密钥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解密模块150可以用于根据第一密钥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如此,通过第一密钥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以及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避免了认证特征信息以明文展现,保证了认证特征信息的安全。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01前,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001,根据注册请求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并对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
002,对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003,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存储第一预设特征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请结合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70,步骤001可以由处理模块120完成,步骤002可以由加密模块130实现,步骤003可以由第一发送模块170实现。
或者说,处理模块120可以用于根据注册请求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并对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加密模块130可以用于对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第一发送模块170可以用于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存储第一预设特征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如此,可通过服务器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能够减少第一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04前,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004,接收并存储服务器反馈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请进一步结合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80,步骤004可以由第一接收模块180实现。或者说,第一接收模块180可以用于接收并存储服务器反馈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如此,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向第一终端设备输入认证请求,而获取到用户认证信息并进行处理、同态加密处理后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后,从而根据存储服务器反馈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对用户进行认证。
请参阅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4包括子步骤:
041,根据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042,将同态加密信息和当前用户对应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子步骤041-042可以由比较模块140实现。或者说,比较模块140可以用于根据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以及将同态加密信息和当前用户对应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如此,后续将加密比较结果解密后,可实现对用户认证。
请结合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4还包括:
043,将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044,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加密比较结果。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7可以由第一发送模块170实现,步骤08可以由第一接收模块180实现。或者说,第一发送模块170可以用于将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第一接收模块180可以用于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加密比较结果。
可以理解地,服务器具有高速的CPU运算能力,通过将同态加密信息服务器,由服务器根据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得到加密比较结果,避免了由第一终端设备计算得到加密比较结果,从而减少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量处理压力,如此,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第一终端设备的运算效率。
请结合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4还可包括:
045,将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以使第二终端设备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046,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反馈的加密比较结果。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子步骤045可以由第一发送模块170实现,子步骤046可以由第一接收模块180实现。或者说,第一发送模块170可以用于将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以使第二终端设备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第一接收模块180可以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反馈的加密比较结果。
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多个,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存储有预设数量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当第一终端设备将同态加密信息分别发送至各个第二终端设备时,每个第二终端设备可将同态加密信息和存储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如此,在实现加密认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以得到同态加密信息,以及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将同态加密信息与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相较于只由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同态加密处理以及将同态加密信息与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处理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量,提升了加密认证的效率。
请结合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6包括:
061,将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
062,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授权指令以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61-062可以由认证模块160实现。或者说,认证模块160可以用于将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以及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授权指令以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如此,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将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对解密比较结果进行判断,若解密比较结果满足相似度阈值,生成授权指令。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量,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终端服务器的效率。
请结合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包括:
011,根据认证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认证申请;
012,接收服务器受理认证申请后反馈的申请受理通知;
013,根据申请受理通知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1-013可以由获取模块110实现。或者说,获取模块110可以用于根据认证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认证申请,并接收服务器受理认证申请后反馈的申请受理通知,以及根据申请受理通知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将从用户获取的认证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从而由服务器根据认证申请生成的申请受理通知,并在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申请受理通知获取用户认证信息。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减小计算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第一终端设备实现同态加密技术的复杂度。
请参阅图12,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密认证方法,用于服务器,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1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态加密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并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12,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13,将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14,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解密比较结果;
15,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授权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服务器20,服务器20包括第二接收模块210、第二比较模块220、第二发送模块230和生成模块240。其中,步骤11和14可以由第二接收模块210实现,步骤12可以由第二比较模块220实现,步骤13可以由第二发送模块230实现,步骤15可以由生成模块240实现。
或者说,第二接收模块210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态加密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并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第二比较模块220可以用于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第二发送模块230可以用于将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第二接收模块210还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解密比较结果;生成模块240可以用于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授权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本申请的加密认证方法和服务器中,通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态加密信息后,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先存储的同态加密信息进行特征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再将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并在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解密比较结果后,判断解密比较结果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授权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实现身份认证。另外,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是由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后得到同态加密信息,而非表征用户特征的明文的认证特征信息,因此,能够避免服务器与第一终端设备交互过程中或由服务器将同态加密信息泄露时,而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1前,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1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发送的认证申请;
102,受理认证申请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认证通知,以使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通知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01可以由第二接收模块210实现,步骤102可以由第二发送模块230实现。或者说,第二接收模块210可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发送的认证申请;第二发送模块230还可用于受理认证申请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认证通知,以使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通知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如此,服务器通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从用户获取的认证请求生成的认证申请,生成认证通知以通知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用户认证信息,可以减小第一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第一终端设备实现同态加密技术的复杂度。
请参阅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16,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申请;
17,受理注册申请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通知,以使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通知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
18,接收并存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并对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6和步骤18可以由第二接收模块210实现,步骤17可以由第二发送模块230实现。或者说,第二接收模块210可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申请;第二发送模块230还可用于受理注册申请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通知,第二接收模块210还可用于接收并存储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终端设备根据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并对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如此,服务器能够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实现对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并对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19,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19可以由第二发送模块230实现,第二发送模块230可以用于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以使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可以预设同态加密信息与同态加密信息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可以可以实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请结合图16,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加密认证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装置、第一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启动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认证信息,信息采集装置对采集的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对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并将同态加密信息传输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还可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并将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信息采集装置,信息采集装置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并将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将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授权指令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授权指令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本申请的加密认证系统,通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的认证请求后,由第一终端设备来启动信息采集装置,使得信息采集装置采集与认证请求相对应的用户认证信息,并对采集后的用户认证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再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进而再将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由第一终端设备将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再对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进而将解密比较发给服务器,由服务器将解密比较结果与预设条件匹配,从而在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以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如此,在保障用户数据不泄密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用户的认证。另外,可以理解地,由于本申请中是信息采集装置直接对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而非是直接对获取的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这样既保证了用户数据的隐私性,还降低了同态加密技术的复杂度,使其消耗的计算资源大幅下降。
信息采集装置可以为包括多个,信息采集装置可以包括摄像头或其它身体特征采集元件。例如,以人脸识别为例,信息采集装置可以包括摄像头。信息采集装置可以通过Hub接入局域网从而与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服务器连接。
信息采集装置可包括有预处理模块,预处理模块可用于对采集的人脸图像特征的格式转行、人脸信息的检测以及特征提取等预处理得到用户特征数据。
请结合图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密认证系统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启动信息采集装置采集预设用户认证信息,信息采集装置对采集的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对预设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并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传输至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并将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加密认证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加密认证方法,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对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
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包括:
生成第一密钥;
根据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同态加密信息;
所述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认证方法包括:
根据注册请求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所述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
对所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存储所述第一预设特征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接收并存储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确定当前用户对应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反馈的所述加密比较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包括:
将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授权指令以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并对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包括:
根据认证请求向服务器发送认证申请;
接收服务器受理所述认证申请后反馈的申请受理通知;
根据所述申请受理通知获取所述用户认证信息。
10.一种加密认证方法,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态加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并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同态加密信息;
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将所述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解密比较结果;
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所述授权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发送的认证申请;
受理所述认证申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认证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认证通知获取所述用户认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发送的注册申请;
受理所述注册申请并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注册通知,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注册通知获取预设用户认证信息;
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设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并对所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认证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均存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认证请求获取用户认证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
第一加密模块,用于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
第一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解密模块,用于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和
认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1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同态加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认证信息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并对所述认证特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所述同态加密信息;
第二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解密比较结果;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所述授权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16.一种加密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采集装置、第一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认证请求启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对采集的所述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认证特征信息,对所述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同态加密信息,并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同态加密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加密比较结果,并将所述加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信息采集装置;
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对所述加密比较结果进行同态解密得到解密比较结果,并将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解密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在所述解密比较结果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授权指令并将所述授权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授权指令完成用户身份认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密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认证系统包括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注册请求启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预设用户认证信息;
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对采集的所述预设用户认证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预设认证特征信息,对所述预设认证信息进行同态加密得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并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存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并将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存储所述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存储预设同态加密信息和所述预设用户身份信息。
18.一种包含计算机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密认证方法。
CN202210006054.3A 2022-01-05 2022-01-05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57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6054.3A CN114357418A (zh) 2022-01-05 2022-01-05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6054.3A CN114357418A (zh) 2022-01-05 2022-01-05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7418A true CN114357418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06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6054.3A Pending CN114357418A (zh) 2022-01-05 2022-01-05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74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222A (zh) * 2023-01-13 2023-03-14 佰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同态加密通信数据的电力用户真实性校验系统及方法
CN115913580A (zh) * 2023-02-21 2023-04-04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生物认证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222A (zh) * 2023-01-13 2023-03-14 佰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同态加密通信数据的电力用户真实性校验系统及方法
CN115913580A (zh) * 2023-02-21 2023-04-04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同态加密的生物认证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10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ly managing biometric data
JP5088381B2 (ja)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101888903B1 (ko) 키를 이전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040255168A1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12232814B (zh) 支付密钥的加密和解密方法、支付认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3091532A1 (zh) 图像传感器以及支付认证方法
CN112948795B (zh) 保护隐私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145628B (zh) 一种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4357418A (zh) 加密认证方法、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336223A (zh) 经优化私人生物特征匹配
KR102578428B1 (ko) 생체 인식 템플릿 보호 키 업데이트
CN105281907B (zh) 加密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1165102A (ja) 生体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CN112182624A (zh) 加密方法、加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1177748A (zh) 指纹存储加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37742A (zh) 基于人脸图像特征和gps信息的lfsr文件加密及解密方法
CN114547589A (zh) 保护隐私的用户注册、用户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4501431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431514B1 (en)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authenticated transmissions of encrypted payloads
CN111698253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
CN112307875A (zh) 人脸验证方法及人脸验证系统
CN116756750A (zh) 医疗敏感数据采集脱敏方法
CN115776413A (zh) 一种基于虹膜加密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0808966A (zh) 身份信息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47003A (zh) 一种输入式动态密码器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