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6231A -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6231A
CN114356231A CN202111619179.5A CN202111619179A CN114356231A CN 114356231 A CN114356231 A CN 114356231A CN 202111619179 A CN202111619179 A CN 202111619179A CN 114356231 A CN114356231 A CN 114356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ppl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prese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9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56231B (zh
Inventor
季烨
苏致远
许玉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91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6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6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6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6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6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原始数据不变,预设区域与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实现了可以将系统数据、预设应用和用户数据进行分层处理操作,这样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操作,从而提高了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的灵活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往往会产生用户数据,此时的用户数据与用户设备之间存在绑定关系,因此存在数据难以迁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将系统数据、预设应用和用户数据进行分层处理,而后可以将用户数据与用户的身份标识之间建立关联关系,这样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进而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所述预设区域与所述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所述预设区域与所述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对应的预设应用,从而实现了系统数据与预设应用相互分层,通过数据处理请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进而实现了系统数据、预设应用与用户数据之间的相互分层,这样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操作,具体的,可以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另外,在将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之后,还可以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这样方便其他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进而提高了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的灵活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应用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数据处理装置所对应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术语定义:
云桌面:又称虚拟桌面、远程桌面,由云计算厂商提供的便捷、安全的云上虚拟桌面服务,它支持快速便捷的桌面环境创建、部署、统一管控与运维。
云应用:由云计算厂商提供的云上桌面应用程序服务,它将原本运行在桌面电脑的应用程序直接运行在云端的系统里,用来解决重型应用的资源需求,特殊应用的数据安全需求,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应用管理、分发和收费模式,与云桌面类似,每一个云应用实例都运行在独立的虚拟化环境中。
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端集群的算力也进一步提升,云计算开始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服务,例如:个人的计算服务可以包括云桌面和云应用,终端用户的算力逐渐向云端转移。未来的云应用以及云桌面场景容易会面临用户实例频繁的切换、由管理员根据应用各方面情况频繁进行应用上架、回收、升级等操作。目前,应用的分发方式主要是由用户把安装程序下载到本地,而后手动执行应用的安装操作,上述的应用安装过程存在数据难迁移、用户数据与用户设备强绑定、需要用户主动进行升级更新、没有统一分发/回收路径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数据处理装置,在一些实例中,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云桌面或者云服务器,参考附图1所示:
其中,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一定数据传输能力的电子设备,此外,数据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数据处理装置的数量取决于数据处理装置的配置和类型。数据处理装置也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为易失性的,例如RAM,也可以为非易失性的,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闪存等,或者也可以同时包括两种类型。存储器内通常存储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也可以存储有程序数据等。除了处理单元和存储器之外,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些基本配置,例如网卡芯片、IO总线、显示组件以及一些外围设备等。可选地,一些外围设备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输入笔、打印机等。其它外围设备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做赘述。可选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为PC(personal computer)终端、手持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或者,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指可以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提供数据处理服务的设备,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规划、数据处理操作的装置。在物理实现上,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任何能够提供计算服务,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的设备,例如:可以是集群服务器、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云主机、虚拟中心等。的构成主要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而后可以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原始数据不变,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与所述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还能够实现为电子设备分发预设应用,具体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即上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基于应用分配请求,确定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将应用配置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以实现为电子设备分配与应用配置数据相对应的预设应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对应的预设应用,从而实现了系统数据与预设应用相互分层,通过数据处理请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进而实现了系统数据、预设应用与用户数据之间的相互分层,这样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操作,具体的,可以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另外,在将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之后,还可以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这样方便其他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进而提高了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的灵活可靠性;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的分发操作,具体的,通过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并基于应用分配请求确定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而后可以将应用配置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为电子设备分配与应用配置数据相对应的预设应用,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不同应用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各实施例之间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其中,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实现为云桌面、云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常规服务器、云主机、虚拟中心等等。具体的,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步骤S202: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步骤S203: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原始数据不变,其中,预设区域与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下面对上述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201: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其中,数据处理请求可以是指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操作的请求,该数据处理请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增加请求、数据修改请求、数据删除请求等等,数据增加请求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增加操作,例如:对于数据A1而言,若获取到数据增加请求时,则可以基于数据增加请求对数据A1进行增加操作,从而可以获得增加内容的数据A2,即数据A2的内容与数据A1的内容相比有所增加。数据修改请求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修改操作,例如:对于数据A1而言,若获取到数据修改请求时,则可以基于数据修改请求对数据A1进行修改操作,从而可以获得修改内容的数据B1,即数据B1的内容与数据A1的内容不同。数据删除请求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删除操作,例如:对于数据A1而言,若获取到数据删除请求时,则可以基于数据删除请求对数据A1的至少部分内容进行删除操作,从而可以获得删除内容的数据C1,即数据C1的内容与数据A1的内容相比有所减少;或者是直接基于数据删除请求将数据A1删除。
另外,本实施例对于获取数据处理请求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在数据处理装置中显示有交互界面,用户通过交互界面输入执行操作,基于用户输入的执行操作生成数据处理请求;或者,数据处理装置上可以配置有数据处理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接口上传数据处理请求,从而使得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稳定地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
为了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操作,除了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之外,还可以获取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在一些实例中,获取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可以包括:对数据处理请求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在另一些实例中,获取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可以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身份输入操作,基于身份输入操作获取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步骤S202: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在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则可以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手机、个人电脑PC、平板电脑等用户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其中,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在一些实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仅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系统数据可以包括:XP系统、Linux系统等等。在另一些实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和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系统数据与预设应用相互分层。另外,为了进一步方便对电子设备中的系统数据或者预设应用进行分层处理,所述系统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与所述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和/或,不同的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另外,由于数据处理请求可以对应有不同的类型,进而可以基于不同的数据处理请求实现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的数据处理操作,例如:在数据处理请求为数据增加操作时,则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增加操作,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在数据处理请求为数据删除操作时,则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删除操作,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在数据处理请求为数据修改操作时,则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修改操作,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处理请求为数据查看请求时,原始数据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即进行数据查看操作之后的原始数据与进行数据查看操作之前的原始数据相同,此时的数据查看请求并不会产生用户数据。由上可知,在数据处理请求为并不会改变原始数据内容的任何请求时,数据处理请求并不会产生任何的用户数据,这样有效地减少了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数据量,进而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操作。
此外,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多个原始数据,而数据处理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可以为多个原始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在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则可以先确定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原始数据。在一些实例中,原始数据可以是用户直接选择的,具体的,可以先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选择请求,而后基于数据选择请求确定需要进行处理操作的原始数据。在另一些实例中,目标数据可以是基于数据处理请求所获得的,具体的,在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可以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中所包括的待处理数据的身份标识,基于待处理数据的身份标识可以确定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原始数据。
在获取到原始数据之后,可以基于数据处理请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所获得的用户数据与原始数据不同。举例来说,在电子设备中配置有聊天软件,此时,原始数据可以为与聊天软件相对应的应用数据,在用户甲对聊天软件进行应用时,则可以产生用户数据a,该用户数据a与原始数据中的系统数据和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应用数据均不同。
步骤S203: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原始数据不变,其中,预设区域与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在获取到身份标识和用户数据之后,则可以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具体的,该预设区域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磁盘、电子设备中的其他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该预设区域与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举例来说,在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为电子设备中的区域A,则可以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电子设备中的区域B、区域C或者区域D中,上述的区域B、区域C和区域D与上述的区域A之间为不同的区域,且不存在重叠区域。或者,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为电子设备中的区域A,则可以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网络磁盘上。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存储用户数据的预设区域对用户无感知,即预设区域对于用户而言为隐藏区域,这样可以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通过预设区域对所存储的用户数据进行调取、查看、编辑、迁移处理等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另外,在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并生成用户数据之后,对于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可以保持不变,这样方便实现不同的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举例来说,电子设备中可以配置有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3,在T1时刻时,用户甲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从而可以获得与用户甲相对应的用户数据a,并可以将用户数据a与用户甲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在T2时刻时,用户乙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此时,电子设备中同样配置有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和应用程序3,用户乙并不会查看到用户甲所产生的用户数据a,用户乙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从而可以获得与用户乙相对应的用户数据b,并可以将用户数据b与用户乙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用户数据a所对应的预设区域与用户数据b所对应的预设区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对应的预设应用,从而实现了系统数据与预设应用相互分层,通过数据处理请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进而实现了系统数据、预设应用与用户数据之间的相互分层,这样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操作,具体的,可以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另外,在将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之后,还可以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这样方便其他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进而提高了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的灵活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具体的,在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之前,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301: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
步骤S302: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其中,对电子设备而言,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必然会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因此,在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可以先基于数据处理请求确定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该系统数据可以存储在电子设备中或者存储在云端,这样通过访问电子设备或者云端即可确定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
在一些场景中,原始数据可以包括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在又一些场景中,原始数据可以不包括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而在原始数据包括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时,预设应用可以与用户的身份标识相对应,因此,在获取到系统数据之后,可以对系统数据和身份标识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另外,本实施例对于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设置,在一些实例中,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包括: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若不存在,则将所述系统数据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其中,对于同一个电子设备而言,当不同身份标识的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时,电子设备上所配置的原始数据可以不同,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使用权限的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中所配置的原始数据会较多;具有较低使用权限的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中所配置的原始数据较少。
由于电子设备中所包括的原始数据与身份标识(身份标识所对应的使用权限)相关,因此,在获取到身份标识之后,可以对身份标识进行分析处理,以检测是否存在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具体的,预先配置有与电子设备相对应的身份标识列表,身份标识列表中包括多个标准身份标识,每个标准身份标识各自对应有所对应的预设应用,其中,不同的标准身份标识各自对应的预设应用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用户甲所对应的预设应用可以包括:预设应用a、预设应用c;用户乙所对应的预设应用可以包括:预设应用a、预设应用b和预设应用c。
在获取到身份标识列表之后,可以在身份标识列表中检测是否存在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标准身份标识,若身份标识列表中不存在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标准身份标识,则说明此时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不具有对于任何预设应用的使用权限,进而则可以将所述系统数据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在另一些实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存在,则基于所述身份标识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将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预设应用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具体的,当身份标识列表中存在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标准身份标识时,则说明此时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具有对预设应用的使用权限,而由于不同用户所对应的预设应用可能不同,因此,可以基于身份标识确定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此时电子设备中不仅包括系统数据,还包括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而后则可以将系统数据和预设应用确定为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对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而后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有效地实现了在不同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可以确定不同的原始数据,并且保证了对原始数据进行确定的准确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使用的准确可靠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4所示,在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之后,为了方便用户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显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01:获取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地址以及与所述原始数据相对应的存储地址。
步骤S402:建立所述存储地址与所述显示地址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
步骤S403:基于所述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不同的原始数据所对应的显示地址相同。
其中,为了能够方便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在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之后,可以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电子设备中包括的所有原始数据。由于不同的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将不同存储区域中的原始数据在同一个显示区域中进行显示,则可以先获取用于对原始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地址以及与原始数据相对应的存储地址,具体实现时,该显示地址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显示桌面地址或者为云桌面地址,例如:在电子设备为电脑时,为了能够让一个文件在电脑的显示桌面进行显示,文件需要配置一个桌面地址,以基于桌面地址在显示桌面上对文件进行显示。并且,不同的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地址可以不同。
在另一些实例中,基于所述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可以包括:检测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电子设备为启动状态时,则可以在启动之后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中显示所有原始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原始数据中所包括的系统数据而言,由于对系统数据的访问操作较为频繁,即用户对系统数据的访问频率和处理频率较高,因此,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性,则可以将系统数据直接显示在所对应的存储位置上,而无需对系统数据进行地址映射操作。
举例来说,对于一PC端,PC端中包括C盘、D盘和E盘,C盘中包括系统数据a和系统数据b,D盘中包括预设应用a和用户数据b,E盘中包括预设应用b和用户数据a,在对上述PC端进行使用时,为了能够保证用户可以对PC端进行应用的质量和效率,则可以先获取到上述各个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例如:系统数据a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为:C:\Program Files;系统数据b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为:C:\Windows\Boot;预设应用a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为:D:\visio。预设应用b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为:E:\Visio;用户数据a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为:E:\工作\;用户数据b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为:D:\备份。
在获取到上述系统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地址之后,可以直接将系统数据显示在所对应的存储位置上。对于上述的预设应用和用户数据而言,则可以建立显示地址与存储地址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而后可以通过显示地址对数据进行显示,以显示地址为桌面地址为例,那么,上述各个数据所对应的显示地址可以均为:C:\Desktop。在获取到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之后,则可以基于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在桌面上进行显示所有的原始数据(包括系统数据和预设应用)和用户数据。
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从而有效地方便用户对原始数据进行查看以及处理操作,进而提高了该方法使用的方便可靠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5所示,对于电子设备而言,电子设备中不仅可以显示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原始数据,还可以显示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具体的,在获取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之后,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501: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历史用户数据。
步骤S502:当存在与所述身份标识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时,则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所述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
其中,对于电子设备中所包括的原始数据而言,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同一电子设备中所显示的原始数据可以不同。举例来说,在应用场景1中,电子设备中所显示的原始数据仅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在应用场景2中,电子设备中所显示的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预先配置在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等等;在应用场景3中,电子设备中不仅会显示原始数据,例如: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预先配置在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还可以显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历史用户数据等等。
由于电子设备中可能会包括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也可能不包括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而历史用户数据与身份标识相关联,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数据显示操作,在获取到身份标识之后,可以对身份标识进行分析处理,以检测数据处理请求所对应的身份标识是否存在历史用户数据;当存在与身份标识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时,则可以在电视设备中对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具体的,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所述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可以包括:获取历史用户数据所对应的显示地址和存储地址,建立显示地址与存储地址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基于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对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历史用户数据进行稳定、有效地显示操作。
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历史用户数据,当存在与所述身份标识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时,则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所述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中,可以直接显示与用户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这样方便用户对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查看或者处理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该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用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6所示,在原始数据包括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时,在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之前,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601:获取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
在电子设备与通信连接之后,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实用性,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预设应用可以包括:文档处理类应用程序、浏览器应用程序、输入法应用程序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中所需要安装的预设应用可以不同。
为了能够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可以获取应用配置信息,该应用配置信息可以存储在预设区域(例如:网络磁盘、电子设备中的磁盘等),通过访问预设区域即可获取到应用配置信息。或者,应用配置信息可以存储在第三设备(例如:),此时通过与第三设备通信连接即可获取到第三设备所发送的应用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例中,获取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基于所述应用分配请求,确定所述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
具体的,为了能够实现为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可以先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本实施例对于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些实例中,应用分配请求可以是基于用户输入的执行操作所生成的,此时,上可以配置有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交互界面输入执行操作,而后可以基于执行操作生成应用分配请求。在又一些实例中,应用分配请求可以是电子设备所生成的,具体的,电子设备与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用户输入的执行操作生成应用分配请求,而后可以将应用分配请求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从而使得数据处理装置可以获取到应用分配请求。
在获取到应用分配请求之后,可以基于应用分配请求确定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以基于应用配置数据为电子设备上分配预设应用。具体的,应用配置数据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存储在预设存储区域中的数据,在获取到应用分配请求之后,则可以基于应用分配请求访问预设存储区域即可获取到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
对于数据处理装置而言,在基于应用分配请求确定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之前,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一电子设备,控制电子设备对预设应用进行模拟安装操作,从而可以获得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该应用配置数据可以存储在数据处理装置中或者网络云盘中,举例来说,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以PC端,控制PC端对浏览器应用进行模拟安装操作,从而可以通过PC端获得与浏览器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
在获取到应用配置数据之后,可以将应用配置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获取到应用配置数据之后,可以基于应用配置数据在电子设备中分配与应用配置数据相对应的预设应用,从而有效地可以为电子设备分配与应用配置数据相对应的预设应用,即实现了通过可以自动控制电子设备安装预设应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可以为不同的电子设备分配不同的预设应用,也可以为同一电子设备上多个同时或者非同时登陆的用户分配不同的预设应用。
步骤S602:基于应用配置信息,在电子设备中安装与应用配置信息相对应的预设应用。
在获取到应用配置信息之后,则可以基于应用配置信息在电子设备中安装与应用配置信息相对应的预设应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电子设备下发预设应用的操作。例如:可以基于绘图软件所对应的应用配置信息在电子设备上可以安装绘图软件,基于聊天软件所对应的应用配置信息在电子设备中安装聊天软件,基于浏览器软件所对应的应用配置信息在电子设备中安装浏览器软件等等。
本实施例中,获取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而后基于应用配置信息,在电子设备中安装与应用配置信息相对应的预设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为电子设备自动下发预设应用,无需用户进行手动下载并安装操作,减少了在应用安装过程中的用户操作行为,甚至在应用安装过程中,无需用户进行任何操作,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不同应用的需求,进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程度,进一步保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701:获取与电子设备中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处理请求。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分发预设应用,还可以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管理和处理操作。具体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获取与电子设备中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处理请求,应用处理请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应用更新请求、应用删除请求、应用权限配置请求等等。另外,本实施例对于获取应用处理请求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在数据处理装置中显示有交互界面,用户(管理员)通过交互界面输入执行操作,基于用户输入的执行操作生成应用处理请求;或者,数据处理装置上可以配置有预设接口,用户可以通过预设接口上传应用处理请求,从而使得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稳定地获取到应用处理请求。
步骤S702:基于应用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获得与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处理后应用。
在获取到应用处理请求之后,可以基于应用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从而可以获得与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处理后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应用处理请求可以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不同的处理操作,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更新操作;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删除操作。具体的,在应用处理请求为应用更新请求时,可以基于应用更新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更新操作;在应用处理请求为应用删除请求时,则可以基于应用删除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删除操作;在应用处理请求为应用权限配置请求时,则可以基于应用权限配置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的使用权限进行配置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管理操作的方便程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与电子设备中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处理请求,而后基于应用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从而可以获得与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处理后应用,这样有效地实现了在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之后,则可以对电子设备中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进行管理操作,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无需用户输入手动操作即可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并且便于实现对大范围内的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管理的操作,降低了应用的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而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附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将用户数据与身份标识进行关联存储的实现方式,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可以包括:
步骤S801:获取退出请求;
步骤S802:基于退出请求,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
在获取到用户数据之后,为了方便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操作,则可以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在一些实例中,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可以包括:在获取到用户数据之后,则可以立即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然而,在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使用时,可以产生多个用户数据,若立即对所生成的用户数据进行存储,则数据存储操作的次数较多,这样容易占用较多的内存资源,降低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则可以检测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在用户对电子设备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时,则可以暂时不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在用户对电子设备处于使用完毕状态时,则可以将身份标识与所生成的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具体的,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退出请求时,则可以确定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为完毕状态。具体实现时,退出请求可以为用户对电子设备所出入的账户退出请求、关机请求等等,在获取到退出请求时,则说明用户对电子设备已经使用完毕,因此,可以将该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期间所生成的所有用户数据与身份标识进行关联存储,具体可以存储在预设区域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退出请求,而后基于退出请求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有效地实现了在检测到用户对电子设备使用完毕之后,可以对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过程中所生成的用户数据进行一次性存储操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对用户数据进行存储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能够减少数据处理操作所需要的数据资源,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具体应用时,参考附图9-图10所示,本应用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台应用分发以及数据迁移方法,具体的,应用分发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
步骤2:基于应用分配请求,确定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
其中,应用配置数据可以是基于预设应用的安装操作所生成的,举例来说,在电子设备中仅包括系统数据时,当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时,则会记录因安装预设应用所生成的安装文件,并将所生成的所有安装文件确定为与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该应用配置数据用于实现将预设应用安装在电子设备中。
步骤3:将应用配置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
步骤4:电子设备获取到应用配置数据,并基于应用配置数据安装预设应用。
步骤5:在电子设备中显示桌面上显示系统数据和预设应用,以供用户可以对预设应用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参考附图8所示,应用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1:获取到用于为电子设备中所分配的预设应用的应用管理请求,该应用管理请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应用更新请求、应用删除请求;
步骤12:基于应用管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进行管理操作,生成管理后应用。
这样有效地实现了当存在应用上架、应用删除或者应用更新的需求时,无需用户对电子设备输入任何操作,只需要进行相应操作即可实现应用上架、应用删除或者应用更新操作,从而实现了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可以对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管理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使用的方便程度。
另外,数据迁移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1:电子设备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用户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所提供的微型过滤驱动minifilter Driver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处理请求(例如:输入/输出请求包(I/O Request Package,简称IRP请求包),通过应用程序驱动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程序管理模块之间的高速通道,将数据处理请求从内核空间导出到用户空间。
步骤22:电子设备确定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原始数据。
用户空间的应用管理器可以将用户的读写IRP分离,在基于读写IRP请求需要读取数据时,可以将C:盘数据(系统数据)和所用用户安装的应用层数据(预设应用)结合给出读取结果,将所有写的IRP请求分离到独立层用于后续用户数据的迁移。具体的,电子设备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可以包括:系统层数据、应用层数据,并且,当存在历史用户数据时,电子设备中所显示的数据还可以包括用户层数据,具体可以通过用户空间来显示所有原始数据,在所有原始数据中确定与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为所有原始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
步骤23:电子设备利用数据处理请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用户数据可以为服务于应用的用户个性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设置、素材、成果文件等等。
在获取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管理模块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请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在数据处理请求为数据读取请求时,则可以基于数据读取请求结合电子设备所提供的系统数据、预设应用给出读取结果;在数据处理请求为数据写入请求时,则可以基于数据写入请求结合电子设备所提供的系统数据、预设应用给出写入结果,从而可以获得用户数据。
步骤24:电子设备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该预设区域与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并且,预设区域对用户无感知,在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保持不变,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用户数据可以是电子设备中各个存储区域中经过增、删、改操作的文件,即用户数据可以是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改动之后所生成的数据,在对原始数据未进行改动时,则不会生成用户数据,而后可以将文件所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IPR请求)转移到用户态,这样不仅减少了用户数据的数据量,并且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获取到用户数据之后,可以将用户数据分离到独立的数据层,用于实现用户数据的后续迁移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当为用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仅包括系统数据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中产生与预设应用相对应的预设应用数据,此时,与预设应用相对应的预设应用数据也变成了用户数据。
本应用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用户数据与用户的身份标识建立关联关系,并将关联的用户数据存储在预设区域中,有效地实现了可以将用户数据与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相互分离,并且,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可以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处理请求所产生的用户数据导出到预设区域中,以便实现用户数据的迁移操作,另外,在将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之后,还可以保持原始数据不变,这样方便其他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这样提高了对电子设备进行应用的灵活可靠性;此外,通过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而后基于应用分配请求确定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并将应用配置数据发送至电子设备,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能够为电子设备分配与应用配置数据相对应的预设应用,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不同应用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的,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第一存储模块13,用于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与所述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系统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与所述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和/或,不同的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在一些实例中,在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之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执行: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处理模块12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时,该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执行: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若不存在,则将所述系统数据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在一些实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模块12还用于执行:若存在,则基于所述身份标识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将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预设应用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在一些实例中,在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之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11和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地址以及与所述原始数据相对应的存储地址;
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建立所述存储地址与所述显示地址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基于所述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不同的原始数据所对应的显示地址相同。
在一些实例中,在获取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之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处理模块12还用于执行: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历史用户数据;当存在与所述身份标识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时,则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所述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例中,在所述原始数据包括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时,在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之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11和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
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基于所述应用配置信息,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与所述应用配置信息相对应的预设应用。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获取模块11获取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时,该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执行: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基于所述应用分配请求,确定所述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
在一些实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11和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中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处理请求;
第一处理模块12,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获得与所述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处理后应用。
在一些实例中,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应用更新操作;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应用删除操作。
在一些实例中,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增加操作、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删除操作、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修改操作。
在一些实例中,在第一存储模块13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时,该第一存储模块13用于执行:获取退出请求;基于退出请求,将身份标识与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
图11所示装置可以执行图1-图10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图10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该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图1-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图11所示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可实现为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云中心、云服务器等各种设备。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21和第一存储器22。其中,第一存储器22用于存储相对应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图1-图10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程序,第一处理器21被配置为用于执行第一存储器22中存储的程序。
程序包括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第一处理器21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与所述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进一步的,第一处理器21还用于执行前述图1-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其中,电子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接口23,用于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电子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图1-图10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所涉及的程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图1-图10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
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用户数据,其中,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或者,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以及为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并保持所述原始数据不变,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与所述原始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所述系统数据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与所述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和/或,不同的预设应用所对应的存储区域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对应的系统数据;
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基于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身份标识,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若不存在,则将所述系统数据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存在,则基于所述身份标识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
将所述系统数据和所述预设应用确定为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在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地址以及与所述原始数据相对应的存储地址;
建立所述存储地址与所述显示地址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显示地址和地址映射关系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显示,不同的原始数据所对应的显示地址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获取与所述数据处理请求相对应的身份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身份标识检测是否存在历史用户数据;
当存在与所述身份标识相对应的历史用户数据时,则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对所述历史用户数据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原始数据包括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分配的预设应用时,在获取数据处理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应用配置信息,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与所述应用配置信息相对应的预设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获取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中安装预设应用的应用配置信息,包括:
获取用于为电子设备分配预设应用的应用分配请求;
基于所述应用分配请求,确定所述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配置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电子设备中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处理请求;
基于所述应用处理请求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获得与所述预设应用相对应的处理后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处理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应用更新操作;
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设应用进行应用删除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对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增加操作、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删除操作、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修改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包括:
获取退出请求;
基于所述退出请求,将所述身份标识与所述用户数据关联存储在预设区域中。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2111619179.5A 2021-12-27 2021-12-27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56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9179.5A CN114356231B (zh) 2021-12-27 2021-12-27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9179.5A CN114356231B (zh) 2021-12-27 2021-12-27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6231A true CN114356231A (zh) 2022-04-15
CN114356231B CN11435623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110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9179.5A Active CN114356231B (zh) 2021-12-27 2021-12-27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623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4085A1 (en) * 2010-12-08 2012-06-13 FeliCa Networks,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70075584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Acronis International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ackup of personalized user data
CN10677548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系统、方法及路由服务器、配置中心服务器
WO2018076840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分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WO2018232021A2 (en) * 2017-06-13 2018-12-20 FHOOS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storage of user information in a user profile
CN110018788A (zh) * 2019-03-01 2019-07-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09055A (zh) * 2020-06-16 2020-09-25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15396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240378A1 (en) * 2020-02-03 2021-08-05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offline migration of on-premise environment to a cloud-based service
CN113434849A (zh) * 2020-09-04 2021-09-2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信硬件的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642036A (zh) * 2021-07-07 2021-11-12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4085A1 (en) * 2010-12-08 2012-06-13 FeliCa Networks,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70075584A1 (en) * 2015-09-14 2017-03-16 Acronis International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backup of personalized user data
WO2018076840A1 (zh) * 2016-10-25 2018-05-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分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06775486A (zh) * 2016-12-26 2017-05-3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系统、方法及路由服务器、配置中心服务器
WO2018232021A2 (en) * 2017-06-13 2018-12-20 FHOOS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storage of user information in a user profile
CN110018788A (zh) * 2019-03-01 2019-07-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15396A1 (zh) * 2019-12-10 2021-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240378A1 (en) * 2020-02-03 2021-08-05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offline migration of on-premise environment to a cloud-based service
CN111709055A (zh) * 2020-06-16 2020-09-25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4849A (zh) * 2020-09-04 2021-09-2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信硬件的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642036A (zh) * 2021-07-07 2021-11-12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6231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0025B2 (en) Managing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s in a containeriz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US946187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hird-party application specific storage in a cloud-based storage system
US8312471B2 (en) File system independent content aware cache
US9069465B2 (en) 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of computer resource and program
US8972982B2 (en) Geophysical virtual machine policy allocation using a GPS, atomic clock source or regional peering host
US9454670B2 (en) Hybrid file systems
CN112019475A (zh) 无服务器架构下的资源访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190334765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it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US9614931B2 (en) Identifying a resource set require for a requested application and launching the resource set in a container for execution in a host operating system
US9886398B2 (en) Implicit sharing in storage management
US20130326510A1 (en) Virtualization-based environments for problem resolution
EP311731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virtual machine images
CN110806911B (zh) 一种云桌面管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78422A1 (zh) 一种虚拟机配置信息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US11150816B2 (en) Immutable storage for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JP2022552141A (ja) 仮想メモリ・メタデータ管理
US20150127916A1 (en) Dynamic memory allocation
US20200387306A1 (en) Performing proactive copy-on-write for containers
US9935824B2 (en) Virtualization of consistency groups
CN112711469A (zh) 云主机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A2878759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CN11435623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A318341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computing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WO2020029995A1 (en) Application upgrading through sharing dependencies
US20160191320A1 (en) Relocating an embedded cloud for fast configuration of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