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6172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6172A
CN114356172A CN202011064467.4A CN202011064467A CN114356172A CN 114356172 A CN114356172 A CN 114356172A CN 202011064467 A CN202011064467 A CN 202011064467A CN 114356172 A CN114356172 A CN 114356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equipment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44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44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6172A/zh
Priority to EP21874307.8A priority patent/EP420988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9591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6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6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6172A/zh
Priority to US18/192,98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921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75Indicating network or usage conditions on the use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选择第一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如果确定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自身同时支持第二传输方式,则将第一传输方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方式,利用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通过本申请的方法,第一设备可以快速的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这些智能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时候,有时需要在这些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便于用户查看或访问。
目前,不同的终端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可通过蓝牙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直连的方式进行。在上述两种方式中,由于支持WLAN直连的电子设备比较少,通常都会利用蓝牙来传输数据。但是利用蓝牙传输数据时,传输速度比较慢,因此,如何在不同的设备间快速的进行数据传输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响应于请求发送待传输数据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包括第一传输方式选项;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方式选项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被发现设备列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包括被所述第一设备发现的支持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操作,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在选择通过第一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时,若确定第一设备自身和第二设备均支持第二传输方式,则将第一传输方式切换为第二传输方式,通过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这样可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协商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的信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与第二设备协商建立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的信息,从而建立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这种直接通过第一传输方式的链路协商建立第二传输链路,可缩短数据传输链路切换的时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建立之后,断开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可在建立与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链路之后,断开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从而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如果第一设备开启了第二传输方式,那么可直接通过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如果第一设备自身没有开启第二传输方式,那么可在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开启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第一设备可响应于开启第一设备的第二传输方式的用户操作,开启第一设备的第二传输方式,然后通过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设备可在自身没有开启第二传输方式后,显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在第一设备上开启第二传输方式,这样可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如果第一设备自身没有开启第二传输方式,也可以在确定第一设备自身和第二设备同时支持第二传输方式时,自动开启第一设备的第二传输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可用设备列表包括的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是否开启第二传输方式。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图标的颜色来指示第二设备是否开启第二传输方式,例如当支持第二传输方式的图标颜色为蓝色时,可表示第二设备已开启第二传输方式;当支持第二传输方式的图标颜色为灰色时,可表示第二设备没有开启第二传输方式。
具体而言,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第二设备是否开启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四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一设备若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第二设备没有开启第二传输方式,那么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这样可使得第二设备在接收到通知消息之后,对使用第二设备的用户进行提醒,以开启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第一设备选择第一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但是第一设备不支持第二传输方式,那么第一设备仍然通过第一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传输方式为蓝牙传输方式,所述第二传输方式为无线保真点对点Wi-Fi P2P传输方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如果第一设备选择通过蓝牙传输的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如果在选择第二设备时确定第一设备自身以及第二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则将蓝牙传输切换到Wi-Fi P2P传输,利用Wi-Fi P2P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传输数据。通过Wi-Fi P2P传输数据相比于蓝牙传输数据而言,可以缩短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多个应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的模块/单元;这些模块/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耦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耦合”是指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或间接地结合。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及其第一方面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可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针对第一方面中的各种可能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蓝牙进行数据传输的界面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Wi-Fi P2P进行数据传输的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交互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交互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尽描述。
以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简称应用,为能够实现某项或多项特定功能的软件程序。通常,电子设备中可以安装多个应用。比如,相机应用、短信应用、邮箱应用、微信(WeChat)、WhatsApp Messenger、连我(Line)、照片分享(instagram)、Kakao Talk、钉钉等。下文中提到的应用,可以是电子设备出厂时已安装的应用,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从网络下载或其他电子设备获取的应用。
2)蓝牙: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得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3)无线保真点对点(wireless fidelity-peer to peer,Wi-Fi P2P):又称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直连或Wi-Fi Direct,是Wi-Fi协议簇中的一个,使设备之间能够轻松连接彼此而不再需要中介性质的无线接入点。其使用范围从网页浏览到文件传输,以及同时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能够充分发挥Wi-Fi的速度优势。符合此标准的设备即使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亦可实现轻松互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显示屏的任何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智能头盔等)、车载设备、智能家居、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可折叠式的电子设备,比如可折叠式手机,可折叠式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手机为例,介绍电子设备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其中,控制器可以是手机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手机100充电,也可以用于手机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手机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可通过BT或WLAN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手机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应用的显示界面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94可用于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界面。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摄像头193可以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至少一个应用程序(例如爱奇艺应用,微信应用等)的软件代码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100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例如图像、视频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图片,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手机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手机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手机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手机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100是翻盖机时,手机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手机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手机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手机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手机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手机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手机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手机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手机100可以确定手机100附近没有物体。手机1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手机1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手机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手机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手机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手机1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手机10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手机1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手机10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手机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手机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手机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手机100的接触和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部件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手机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以下的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的手机100为例进行介绍。
以下以将手机1的图库中的照片分享给手机2为例,对利用蓝牙、Wi-Fi P2P传输数据的过程进行介绍。
如图2A所示,为利用蓝牙进行数据传输的界面示意图。手机1可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例如,对图库中照片的点击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用户界面200,然后用户在用户界面200上点击“分享”按钮201,手机1响应用户的点击操作之后,显示屏上显示用户界面210,该用户界面210中可包括多种分享方式的选项,比如“蓝牙”按钮211。此时用户点击“蓝牙”按钮211,手机1响应用户对“蓝牙”按钮的点击操作,在显示屏上显示蓝牙设备选择界面220,该用户界面220中显示有可用设备列表221(可用设备列表也可被称为被发现设备列表),该列表中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标识,该列表中的设备均支持蓝牙传输且开启了蓝牙传输方式,并可以基于蓝牙通信协议发送广播消息,使得手机1能够接收到这些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从而使得手机1能够发现这些设备。这些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可携带自身的标识(比如设备型号,如HUAWEI Mate 20),手机1可将接收到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设备标识显示在可用设备列表中。用户可在可用设备列表221中点击手机2的标识,例如HUAWEI Mate 20,然后手机1通过蓝牙传输方式将选择的图片传输给手机2。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2可以是已经与手机1进行过蓝牙配对的设备,也可以是没有与手机1进行过蓝牙配对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2B所示,为利用Wi-Fi P2P进行数据传输的界面示意图。还是以照片分享为例,在另一场景中,用户在界面210中点击“WLAN直连”按钮212,手机1响应用户对“WLAN直连”按钮的点击操作,在显示屏上显示用户界面230,该用户界面230中包括可用设备列表231(可用设备列表也可被称为被发现设备列表),该列表中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标识,该列表中的设备均支持Wi-Fi P2P传输且开启了Wi-Fi P2P开关的设备,并可以基于相关通信协议发送广播消息,使得手机1能够接收到这些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从而使得手机1能够发现这些设备。用户在可用设备231中点击手机2的标识,例如HUAWEI Mate 20,然后手机1与手机2建立Wi-Fi P2P连接,并在显示屏上显示用户界面240,该用户界面240上显示提示框241,提示框241的内容为“正在与HUAWEI Mate 20连接”。当连接完成之后,可通过Wi-FiP2P传输方式将选择的图片传输给手机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Wi-Fi P2P支持的设备较少,甚至很多用户不知道自己的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因此,也就不会去使用该功能,也就是说这种传输方式的用户使用率比较低。
即在目前的数据传输方式中,虽然蓝牙支持的设备比较多,但是蓝牙传输的速度比较慢,而Wi-Fi P2P的传输速度快,但使用率又比较低,因此,如何能够方便又快速的进行数据传输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中将蓝牙传输和Wi-FiP2P传输的优点相结合,在通过蓝牙传输数据时,如果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均支持Wi-Fi P2P传输,则将蓝牙传输切换到Wi-Fi P2P传输,从而快速的完成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此外,下述实施例涉及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多个是指大于或者等于两个。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以下以两个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三个及以上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可参阅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本申请中对于三个及以上的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方法不作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可适用于电子设备之间基于短距离通信网络的通信场景。示例性的,该通信网络可以是Wi-Fi热点网络、Wi-Fi P2P网络、蓝牙网络、zigbee网络或NFC网络等近距离通信网络。
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将要进行数据传输的两个电子设备分记为“设备A”和“设备B”。其中,“设备A”为发送端的电子设备,“设备B”为接收端的电子设备,使用设备A的用户记为“用户A”,使用设备B的用户记为“用户B”。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参阅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301:开启设备A和设备B的蓝牙功能。
示例性的,参阅图4所示,用户从显示屏的上方从上向下滑动,电子设备可响应用户的滑动操作,显示通知栏401,用户点击通知栏401中的蓝牙图标402以开启蓝牙传输方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开启蓝牙传输方式的方法比较多,例如用户也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如“打开蓝牙”),或者还可以通过快捷手势操作(例如三指上滑等)开启蓝牙传输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302:判断设备A和设备B是否同时支持Wi-Fi P2P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通过检测自身的设备中是否存在Wi-Fi P2P进程或者Wi-Fi P2P服务,来确定电子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示例性的,若电子设备检测到自身设备中存在Wi-Fi P2P进程,则可确定电子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若电子设备检测到自身设备中不存在Wi-Fi P2P进程,则可确定电子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
S303:若设备A和设备B同时支持Wi-Fi P2P传输,则设备A将蓝牙传输的方式切换到Wi-Fi P2P的传输方式,并通过Wi-Fi P2P的传输方式将待传输的数据传输给设备B。
当电子设备开启蓝牙传输方式之后,可向周围的电子设备广播自身的标识,这样就可被其它的电子设备发现。例如,手机A开启蓝牙传输方式,则手机A可发送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中可携带手机A的设备标识、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信息、扩展查询响应(extended inquiry response,EIR)数据等,这样当蓝牙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其它的电子设备开启蓝牙传输方式之后,就能够搜索到该手机A,并将手机A添加到可用设备列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在广播消息中携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的标识(或称指示信息)。比如,可在广播消息中添加一个比特或多个比特的标志位,通过该标志位的不同取值来表示发送该广播消息的电子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举例来说,当广播消息中携带的该标志位的值等于1时,表示电子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当广播消息中携带的该标志位的值等于0时,表示电子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反之亦然,即,当广播消息中携带的该标志位的值等于0时,表示电子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当广播消息中携带的该标志位的值等于1时,表示电子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的标识也可以为其它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作为一种示例,该标识可以作为扩展字段携带在EIR数据中,可以根据该扩展字段的值来判断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比如当扩展字段的值为1时,说明支持Wi-Fi P2P传输,当扩展字段的值为0时,说明不支持Wi-Fi P2P传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电子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则在广播消息中携带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电子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如果电子设备不支持Wi-FiP2P传输,则在广播消息中不携带该指示信息。
S304:若设备A和设备B中至少一个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则设备A将待传输的数据通过蓝牙传输给设备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手机A和/或手机B不支持Wi-Fi P2P传输,则手机A可通过蓝牙传输的方式将待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手机B。举例来说,如在图9所示的用户界面900中,如果用户选取了可用设备列表901中的HUAWEI Mate 10 902,即将该设备选取为目标设备(即手机B),由于手机B被显示为“不支持Wi-Fi传输”,表明手机B不支持Wi-Fi P2P传输,则手机A通过蓝牙传输方式将待传输的数据发送给手机B。
基于图9,假设用户选择标识为HUAWEI Mate 10作为接收端设备,则用户A可点击标识“HUAWEI Mate 10”902,手机A可响应用户对“HUAWEI Mate 10”902的点击操作,判断该接收端不支持Wi-Fi P2P传输,则通过蓝牙传输方式将选择的待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手机B。在传输过程中,用户可通过下拉通知栏的方式查看传输的进度,例如,传输完成之后,通知栏的显示界面可参阅用户界面910所示。其中,用户界面910中可包括通知911,例如通知911可包括传输方式“蓝牙分享:已发送的文件”912、传输状态“20个文件传输成功,0个文件传输失败”913。
以下结合具体的场景对图3中的S303进行详细介绍。
场景一:电子设备A和电子设备B均支持Wi-Fi P2P传输,且同时开启了Wi-Fi P2P传输方式。
假设将手机A中的照片(例如20张照片)分享给手机B,参阅图5所示,用户A可在用户界面500中点击“分享”按钮501,手机A响应用户对“分享”按钮501的点击操作之后,可在显示屏上显示用户界面510,该用户界面510中可包括多种分享方式的选项,例如“蓝牙”按钮511、“信息”按钮512、“WLAN直连”按钮513等。此时用户可点击“蓝牙”按钮511,手机A可响应用户对“蓝牙”按钮511的点击操作,在显示屏上显示蓝牙设备选择界面520,该用户界面520中可显示有可用设备列表521,该列表中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标识,该列表中的设备均支持蓝牙传输且开启了蓝牙传输方式,使得手机A能够发现这些设备,并将其添加在可用设备列表521中。
如果在可用设备列表521中某个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则可在可用设备列表521中将该设备标记为支持Wi-Fi P2P传输。示例性地,一种标记方法可如图所示,在该设备的标识下方显示“支持Wi-Fi P2P传输”。如果在可用设备列表中的某个设备不支持Wi-FiP2P传输,则可在可用设备列表521中将该设备标记为不支持Wi-Fi P2P传输。示例性地,一种标记方法可如图所示,在该设备的标识下方显示“不支持Wi-Fi P2P传输”。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也可以不显示“不支持Wi-Fi P2P传输”。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标记方法,比如将可用设备列表中该设备的标识的显示颜色与不支持Wi-FiP2P传输的设备的标识的显示颜色进行区分,或者在该设备的标识右侧或左侧显示指定图案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能够使得用户区分该可用设备列表中哪些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和/或哪些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即可。
示例性的,假设用户界面520显示的可用设备列表中包括支持Wi-Fi P2P传输的设备以及不支持Wi-Fi P2P传输的设备。例如,可用设备列表中的“HUAWEI Mate 20”522为支持Wi-Fi P2P传输的设备,则“HUAWEI Mate 20”的下方可显示“支持Wi-Fi P2P传输”。又例如,可用设备列表中的“HUAWEI nova 5”523为不支持Wi-Fi P2P传输的设备,则“HUAWEInova 5”的下方不显示“支持Wi-Fi P2P传输”。
以可用设备列表中的“HUAWEI Mate 20”522支持Wi-Fi P2P传输为例,用户点击可用设备列表中的“HUAWEI Mate 20”522后,手机A可响应用户的点击操作,发送消息以请求与手机B建立Wi-Fi P2P连接,并在显示屏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用户界面530,该用户界面530中可显示提示框531,该提示框中可包括文字提示“等待对方接收”532、“已为您切换到Wi-Fi P2P传输”533、按钮“取消发送”534。
如果用户B通过手机B选择接受与手机A建立Wi-Fi P2P连接,比如用户B可在手机B上点击“接收”按钮,使得手机B向手机A返回同意与手机A建立Wi-Fi P2P连接的响应消息,使得手机A在Wi-Fi P2P连接建立完成后,通过该连接向手机B发送照片。在照片在传输过程中,手机A的显示屏上可显示用户界面540,该用户界面540中可显示提示框541。提示框541中可包括文字提示“发送20张图片给HUAWEI Mate 20”542、传输进度543,例如“已完成:95%”等。当图片传输完成之后,手机A的显示屏上可显示用户界面550,该用户界面550上可显示提示框551,提示框551的内容可以为文字提示“20张图片传输成功,0张失败”552。
可以理解的是,图5所示的用户界面550中的提示框551可以在显示时间长度达到设定时长后关闭,例如,提示框551在用户界面550上可显示10s后被自动关闭。当然,该提示框也可以显示在图4所示的通知管理界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用户界面520显示的可用设备中的设备“HUAWEIMate 20”支持Wi-Fi P2P传输,则可在该设备的标识的右方显示一个指定图标,例如图6中的图标601所示。该列表中的设备“HUAWEI nova 5”和设备“HUAWEI Mate 10”的标识右方没有该图标601,则说明该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当然该指定图标也可以显示在该设备的标识的左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的示意图中,图标601的颜色可以用于判断对应的设备是否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示例性的,如果图标601的颜色为蓝色,则说明对应的电子设备“HUAWEI Mate 20”开启了Wi-Fi P2P传输方式;如果图标601的颜色为灰色,则说明电子设备“HUAWEI Mate 20”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当然,图标的颜色也可以为其它颜色,本申请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界面中显示的图标、文字以及文字的颜色、大小、样式等仅是一种示意性说明,在实际产品实现时,也可以为其它的显示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通过蓝牙传输分享数据时,如果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均为支持Wi-Fi P2P传输的设备,则可将蓝牙传输切换到Wi-Fi P2P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场景二:电子设备A和电子设备B均支持Wi-Fi P2P传输,但其中有一个电子设备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或者两个设备均未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
基于场景二,可包括三种情况:
(1)、电子设备A和电子设备B均支持Wi-Fi P2P传输,但电子设备A没有开启Wi-FiP2P传输方式;
(2)、电子设备A和电子设备B均支持Wi-Fi P2P传输,但电子设备B未开启Wi-FiP2P传输方式;
(3)、电子设备A和电子设备B均支持Wi-Fi P2P传输,但都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
示例性的,如果手机A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则当手机A的用户界面520中的可用设备列表中的“HUAWEI Mate 20”522被点击之后,由于当前选择的接收端电子设备“HUAWEI Mate 20”支持Wi-Fi P2P传输,因此手机A判断自身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若支持,则在显示屏上显示如图7A所示的用户界面700,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在用户界面700上操作开启手机A的Wi-Fi P2P传输方式。该用户界面700上可包括提示框701,该提示框701可包括文字提示“可以通过Wi-Fi P2P传输,是否开启Wi-Fi P2P?”702、“开启”按钮703、“取消”按钮704。当用户点击“开启”按钮703之后,开启手机A的Wi-Fi P2P传输方式。当然,用户界面700仅为一种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设计其他用户界面,只要能够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便捷地开启手机A的Wi-Fi P2P传输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手机A的Wi-Fi P2P传输方式开启之后,用户可再次点击可用设备列表中的设备522的标识“HUAWEI Mate 20”,然后将需要传输的照片传输给手机B。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手机A的Wi-Fi P2P传输方式开启之后,手机A可在设定时长(例如,5s)之后,将需要传输的照片传输给手机B。
如果手机B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则当手机A的用户界面520中的可用设备列表中的“HUAWEI Mate 20”522被点击之后,手机A判断手机B支持Wi-Fi P2P传输但未开启该功能,则在显示屏上可显示如图7B所示的用户界面710。该用户界面710上可包括提示框711,该提示框711用于提示用户A,手机B上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示例性的,提示框711可显示如下内容“该设备没有开启Wi-Fi P2P”。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提示框711显示的内容还可以为“HUAWEI Mate 20没有开启Wi-Fi P2P”,或者还可以显示“请确认HUAWEIMate 20是否已经开启Wi-Fi P2P”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来说,当手机A接收到手机B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可根据手机B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EIR数据来确定手机B是否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示例性的,可以在EIR数据中增加一个扩展字段,根据该扩展字段的值用来判断Wi-Fi P2P传输方式的开关是否打开,比如当扩展字段的值为0时,说明Wi-Fi P2P传输方式的开关没有打开,当扩展字段的值为1时,说明Wi-Fi P2P传输方式的开关是打开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Wi-Fi P2P传输方式可以通过下拉通知栏中的开关开启。示例性的,参阅图7C所示,用户从显示屏的上方从上向下滑动,电子设备可响应用户的滑动操作,显示通知栏721,用户点击通知栏721中的“Wi-Fi P2P”图标722以打开Wi-Fi P2P开关,即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打开Wi-FiP2P开关,例如用户也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如“打开Wi-Fi P2P”),或者还可以通过快捷手势操作(例如三指下滑等)打开Wi-Fi P2P开关,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7C中的Wi-Fi P2P开关选项仅是一种示意性说明,在实际产品实现时,Wi-Fi P2P开关选项的显示也可以为其它形式,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果手机B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则手机A可以向手机B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可用于触发手机B向用户B提示是否需要切换到Wi-Fi P2P传输。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当手机B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通知消息之后,手机B的显示屏上可显示用户界面800,该用户界面800上可包括提示框801,提示框801中可包括文字提示“是否需要开启并切换到Wi-Fi P2P传输”802、“确认”按钮803、“拒绝”按钮804。当用户B在手机B的用户界面800上点击“确认”按钮803,手机B可响应用户对“确认”按钮803的点击操作,然后开启Wi-FiP2P的开关。当然,如果用户B点击“拒绝”按钮804,则手机A不能通过Wi-Fi P2P向手机B传输数据。
如果手机A和手机B均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则当手机A的用户界面520中的可用设备列表中“HUAWEI Mate 20”522被点击之后,手机A的显示屏上可显示用户界面700,以提示用户手机A与手机B之间可以通过Wi-Fi P2P传输方式传输数据。当用户在手机A的用户界面700上点击“开启”按钮703之后,手机A可显示用户界面710,以提示用户手机A没有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以使用户开启Wi-Fi P2P传输方式。手机B的显示屏可显示用户界面800,用户可在用户界面800上点击“确认”803按钮开启,以开启手机B的Wi-Fi P2P传输方式。
通过上述方案,在通过蓝牙传输数据时,如果电子设备为支持Wi-Fi P2P传输的设备,则用户可自由选择传输的方式,例如可以选择将蓝牙传输切换到Wi-Fi P2P传输,这样可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交互流程图。在下述步骤执行之前,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蓝牙传输方式均已开启,并且,图10所示实施例是以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均支持Wi-Fi P2P传输为例进行介绍。
参阅图10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001:接收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向Wi-Fi模块查询接收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可在蓝牙传输方式开启时,启动查询接收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S1002:接收端设备的Wi-Fi模块向蓝牙模块反馈结果。若接收端设备支持Wi-FiP2P传输,则Wi-Fi模块可向蓝牙模块反馈接收端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如果支持Wi-Fi P2P传输,则可在蓝牙广播消息中携带支持Wi-Fi P2P传输的标识(或指示信息),以便发送端设备能够发现该接收端设备,并能够根据广播消息判断该接收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S1003: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扫描查找周边设备,以获得可用设备列表(或称被发现设备列表)。
S1004: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向Wi-Fi模块查询发送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可在蓝牙传输方式开启时,启动查询发送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S1005: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向蓝牙模块反馈结果。若发送端设备支持Wi-FiP2P传输,则Wi-Fi模块可向蓝牙模块反馈发送端设备支持Wi-Fi P2P传输。
由于设备开启蓝牙传输方式之后,可将自身的标识等广播给周边的设备,因此,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在开启蓝牙传输方式之后,都会广播自身的标识等信息。
S1006:当发送端设备选择待传输数据,选择蓝牙传输方式,并选择该接收端设备作为该待传输数据的接收设备后,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和接收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协商Wi-Fi P2P传输链路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都支持Wi-Fi P2P传输时,可通过蓝牙通道协商交互过程中Wi-Fi P2P链路的相关信息。其中,Wi-Fi P2P链路的相关信息可包括:主设备、从设备、密钥信息等。
S1007: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向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建立与接收端设备的Wi-Fi模块之间的Wi-Fi P2P传输链路。
当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和接收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协商完成之后,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可向Wi-Fi模块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建立与接收端设备的Wi-Fi模块之间的Wi-Fi P2P传输链路。
S1008: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和接收端设备的Wi-Fi模块建立Wi-Fi P2P传输链路,断开蓝牙传输链路。
S1009: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通过Wi-Fi P2P传输链路向接收端设备的Wi-Fi模块传输数据。
当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可在发送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通知消息,以便用户A了解文件的传输情况,并且可在接收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通知消息,以便用户B了解文件的接收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上述步骤S1001-S1005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S1004也可以在S1001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和S1001同时执行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交互流程图,参阅图1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步骤执行之前,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蓝牙传输方式均已开启,并且,图11所示实施例是以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中至少一个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为例进行介绍。
参阅图11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01:接收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向Wi-Fi模块查询接收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S1102:接收端设备的Wi-Fi模块向蓝牙模块反馈结果。若接收端设备不支持Wi-FiP2P传输,则Wi-Fi模块可向蓝牙模块反馈接收端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如果不支持Wi-Fi P2P传输,则可在蓝牙广播中携带不支持Wi-Fi P2P传输的标识(或指示信息),以便发送端设备能够根据广播消息中携带的标识或者指示信息确定传输方式。
S1103: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扫描查找周边设备,以获得可用设备列表(或称被发现设备列表)。
S1104: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向Wi-Fi模块查询发送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可在蓝牙传输方式开启时,启动查询发送端设备是否支持Wi-Fi P2P传输。
S1005:发送端设备的Wi-Fi模块向蓝牙模块反馈结果。若发送端设备不支持Wi-FiP2P传输,则Wi-Fi模块可向蓝牙模块反馈发送端设备不支持Wi-Fi P2P传输。
由于设备开启蓝牙传输方式之后,可将自身的标识等广播给周边的设备,因此,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在开启蓝牙传输方式之后,都会广播自身的标识等信息。
S1106:当发送端设备选择待传输数据,选择蓝牙传输方式,并选择该接收端设备作为该待传输数据的接收设备后,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和接收端设备的蓝牙模块协商蓝牙传输链路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都支持Wi-Fi P2P传输时,可通过蓝牙通道协商交互过程中蓝牙链路的相关信息。其中,蓝牙链路的相关信息可包括:主设备、从设备、密钥信息等。
S1107:发送端设备的蓝牙模块通过蓝牙传输链路向接收端设备的蓝牙模块传输数据。
当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可在发送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通知消息,以通知用户A文件发送完成,并且可在接收端设备的显示屏显示通知消息,以通知用户B文件接收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上述步骤S1101-S1105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例如S1104也可以在S1101之前执行,或者也可以和S1101同时执行等,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参阅图1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201:第一设备响应于请求发送待传输数据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一界面。
其中,第一界面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包括第一传输方式选项。
S1202:第一设备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方式选项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二界面。
其中,第二界面中包括被发现设备列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可包括被第一设备发现的支持第一传输方式的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第二传输方式。
S1203:第一设备响应于选择第二设备的用户操作,若确定第一设备自身支持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第二传输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
对于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可参阅前述实施例中的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示例性的,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第一设备,例如手机。参阅图13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300包括:显示屏13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存储器1303;多个应用1304(图中未示出);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1305(图中未示出),上述各器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306连接。
其中,显示屏1301用于显示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的显示界面等。
其中,存储器1303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302调用存储器1303中存储的所述指令,使得电子设备1300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请求发送待传输数据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包括第一传输方式选项;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方式选项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被发现设备列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包括被所述第一设备发现的支持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第二传输方式;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操作,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300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协商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300还执行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建立之后,断开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300还执行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响应于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用户操作,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300还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四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若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2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300还执行以下步骤: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不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方式为蓝牙传输方式,所述第二传输方式为无线保真点对点Wi-Fi P2P传输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3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器1303中,处理器1302读取存储器1303中的程序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3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RAM。存储器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耦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耦合”是指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或间接地结合。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响应于请求发送待传输数据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包括第一传输方式选项;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方式选项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被发现设备列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包括被所述第一设备发现的支持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第二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操作,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协商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建立之后,断开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响应于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用户操作,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四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若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所述第一设备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为蓝牙传输方式,所述第二传输方式为无线保真点对点Wi-Fi P2P传输方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多个应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步骤:
响应于请求发送待传输数据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方式选项包括第一传输方式选项;
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一传输方式选项的用户操作,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被发现设备列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包括被所述第一设备发现的支持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包括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支持第二传输方式;
响应于选择所述第二设备的用户操作,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之前,还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设备协商用于建立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建立之后,断开所述第一传输方式的传输链路。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响应于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的用户操作,开启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设备的信息中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
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设备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第四指示信息显示在所述被发现设备列表中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和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是否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若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在所述第一设备上显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没有开启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显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二传输方式。
13.如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以下步骤:
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自身不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则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
14.如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方式为蓝牙传输方式,所述第二传输方式为无线保真点对点Wi-Fi P2P传输方式。
15.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1064467.4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56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4467.4A CN114356172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1874307.8A EP4209881A4 (en) 2020-09-30 2021-09-2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1/119591 WO2022068646A1 (zh) 2020-09-30 2021-09-2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8/192,984 US20230239218A1 (en) 2020-09-30 2023-03-30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4467.4A CN114356172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6172A true CN114356172A (zh) 2022-04-15

Family

ID=8094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4467.4A Pending CN114356172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9218A1 (zh)
EP (1) EP4209881A4 (zh)
CN (1) CN114356172A (zh)
WO (1) WO20220686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8848A (zh) * 2022-05-16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846A (zh) * 2011-05-27 2011-09-2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oft AP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WO2013100994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wer-efficient data transfer
CN104394600A (zh) * 2014-10-24 2015-03-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传输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2954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蓝牙与Wifi切换方法及传输设备
US20190320369A1 (en) * 2016-12-28 2019-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Data Transmit End, and Data Receive E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2607B1 (ko) * 2011-02-11 2017-07-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무선 장치 탐색 방법
EP2755411B1 (en) * 2013-01-09 2021-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grated device information on a wireless device supporting Wi-Fi Direct and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EP3506517B1 (en) * 2016-09-09 2021-11-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 transmission method, file recep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846A (zh) * 2011-05-27 2011-09-2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oft AP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WO2013100994A1 (en) * 2011-12-28 2013-07-04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wer-efficient data transfer
CN104394600A (zh) * 2014-10-24 2015-03-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传输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2954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蓝牙与Wifi切换方法及传输设备
US20190320369A1 (en) * 2016-12-28 2019-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Send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Data Transmit End, and Data Receive En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8848A (zh) * 2022-05-16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39218A1 (en) 2023-07-27
WO2022068646A1 (zh) 2022-04-07
EP4209881A1 (en) 2023-07-12
EP4209881A4 (en)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929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7190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33538A1 (zh) 一种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和终端
CN112449328A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200557B (zh)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EP4213512A1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77373B (zh) 一种电子设备间的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3065931A1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10623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4247031A1 (en)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923611A (zh) 一种呼叫转移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2445762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文件共享方法及设备
WO2020134868A1 (zh)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JP7204902B2 (ja) ファイル転送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US2023023921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31742B (zh) 双Wi-Fi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56187A (zh) 一种内容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5729431A (zh) 一种控件内容的拖拽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5190495A (zh) 一种无线信号质量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676902B (zh) 一种提供无线上网的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135470A1 (en) Wireless connection providing system,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350482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45876A1 (zh) 应用程序安装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712374A (zh) 一种显示方法、芯片与电子设备
CN116709225A (zh) 通话方法、电子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