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4897A -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4897A
CN114354897A CN202210065901.3A CN202210065901A CN114354897A CN 114354897 A CN114354897 A CN 114354897A CN 202210065901 A CN202210065901 A CN 202210065901A CN 114354897 A CN114354897 A CN 114354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thrust
landslide
hydraulic cylind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59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昌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0659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48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4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489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属于滑坡技术领域,该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推力加载组件和滑带夯实组件。布设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微型电阻式应变片到抗滑桩上,并将抗滑桩安装到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内。拆开侧透板,布设坡表位移示踪点到滑坡周侧,并架设高速摄像机,通过推力液压缸控制推力顶板移动对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通过摄录和示踪点记录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实时位移和运动速度,通过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和微型电阻式应变片监测桩身应变。无需人工,岩土堆积夯实全程自动化,精确控制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抗滑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滑坡治理措施中,抗滑桩是一种被广泛应用、效果显著的地灾治理手段,研究抗滑桩的受力特征是进行抗滑桩设计工作的关键。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量堆积层滑坡发育多层滑带,严重影响周 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植入抗滑桩之前,需要先分析抗滑桩的受力情况,才可以在节约材料的条件下更好地实现加固效果。目前普遍采用的抗滑桩受力的计算方法基本都是针对单 层滑坡,而对于多层滑带滑坡的研究尚显薄弱,多层滑带滑坡中抗滑桩的受力情况还没有成熟完整的计算理论,因此需要必要的物理模型试验对其进行验证。一般通过在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同时监测滑坡和抗滑桩变化信息,根据滑坡位移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桩身受力进行分析,为抗滑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然而,现有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由模型槽、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抗滑桩、加载装置以及滑坡监测装置组成,这些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岩土进行堆积夯实,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各堆积层的面倾斜角度难以精确控制,影响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对多层滑带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通过对滑带岩土层进行顶压夯实,实现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支座自动化和高精度。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推力加载组件和滑带夯实组件。
所述推力加载组件包括试验架、侧透板、推力架、推力液压缸和推力顶板,所述侧透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试验架上,所述推力架均匀设置于所述试验架上,所述推力液压缸缸身均匀设置于所述推力架上,所述推力顶板设置于所述推力液压缸活塞杆一端,所述滑带夯实组件包括铺设导轨、基础台、移动带、移动电机、支撑导杆、夯实液压缸、多位气缸和夯实压板,所述铺设导轨对称设置于所述试验架顶部,所述基础台滑动于所述铺设导轨之间,所述移动带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试验架上,所述基础台固定套接于所述移动带表面,所述移动电机机身设置于所述试验架上,所述移动电机输出端传动于所述移动带,所述支撑导杆均匀设置于所述试验架顶部,所述基础台滑动于所述支撑导杆表面,所述夯实液压缸缸身均匀设置于所述基础台上,所述多位气缸缸身设置于所述夯实液压缸活塞杆一端下方,所述夯实压板悬挂于所述多位气缸活塞杆一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架上均匀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推力液压缸缸身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液压缸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十字块,所述十字块固定与所述推力顶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架上设置有第一支座,所述移动电机机身固定于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支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移动电机输出端传动于所述第一带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架设置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移动带分别缠绕于所述第一带轮表面和所述第二带轮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夯实液压缸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上设置有定位导柱,所述定位导柱滑动贯穿于所述基础台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分布盘底部均匀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多位气缸缸身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位气缸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悬座,所述夯实压板悬挂于所述悬座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悬座上设置有过度板,所述过度板朝向所述推力顶板。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台上设置有波纹板,所述移动带设置于所述波纹板和所述基础台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还包括堆积垒土组件和滑坡移步组件。
所述堆积垒土组件包括堆积架、钩架、堆积液压缸、垒土板和卸土板,所述堆积架设置于所述多位气缸活塞杆另一端,所述钩架上端均匀转动于所述堆积架底部,所述堆积液压缸缸身均匀转动连接于堆积架底部,所述堆积液压缸活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钩架上,所述垒土板设置于所述钩架上,所述卸土板插接于所述钩架下端,所述滑坡移步组件包括移步导轨、移步滑座、千斤顶、支撑台、船床和移步液压缸,所述移步导轨对称设置于所述试验架下端内,所述移步滑座滑动于所述移步导轨表面,所述千斤顶均匀设置于所述试验架内,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千斤顶活塞杆一端,所述船床搭接于所述移步滑座上,所述支撑台滑动于所述船床底部,所述移步液压缸缸身设置于所述推力架上,所述移步液压缸活塞杆一端设置于所述船床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堆积架一端设置有挂座,所述挂座固定于所述多位气缸活塞杆另一端,所述堆积架上均匀设置有筋板。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钩架上端转动设置有转杆座,所述转杆座固定于所述堆积架底部,所述钩架内设置有连杆,所述堆积液压缸活塞杆一端滑动套接于所述连杆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钩架下端均匀设置有插座,所述卸土板底部均匀设置有插条,所述插条插接于所述插座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移步液压缸的所述船床上设置有挡架,所述移步液压缸活塞杆一端固定于所述挡架,所述挡架上对称设置有移步导柱,所述移步导柱滑动贯穿于所述推力架上,远离所述移步液压缸的所述船床上设置有卸料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使用时,侧透板、推力顶板和滑坡底座组成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包围结构。将各堆基层岩土单独配置分类,根据试验要求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构造,将配置好的岩土依次送入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包围结构内。通过夯实液压缸控制夯实压板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控制夯实压板往复平移,夯实压板摊平送入的岩土,根据堆积层的密度厚度,对岩土进行层层摊平碾压。以此类推,制作不同密度厚度的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同步打开移步液压缸和推力液压缸,控制推力顶板和滑坡底座连同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移入试验架内。布设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微型电阻式应变片到抗滑桩上,并将抗滑桩安装到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内。拆开侧透板,布设坡表位移示踪点到滑坡周侧,并架设高速摄像机,通过推力液压缸控制推力顶板移动对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通过摄录和示踪点记录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实时位移和运动速度,通过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和微型电阻式应变片监测桩身应变。无需人工,岩土堆积夯实全程自动化,精确控制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推力加载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滑带夯实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滑带夯实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堆积垒土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滑坡移步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推力加载组件;110-试验架;111-第一支座;112-第一带轮;113-第二支座;114-第二带轮;120-侧透板;130-推力架;131-连接板;140-推力液压缸;141-十字块;150-推力顶板;300-滑带夯实组件;310-铺设导轨;320-基础台;321-波纹板;330-移动带;340-移动电机;350-支撑导杆;360-夯实液压缸;361-分布盘;362-定位导柱;363-连接座;370-多位气缸;371-悬座;372-过度板;380-夯实压板;500-堆积垒土组件;510-堆积架;511-挂座;512-筋板;520-钩架;521-转杆座;522-连杆;523-插座;530-堆积液压缸;540-垒土板;550-卸土板;551-插条;700-滑坡移步组件;710-移步导轨;720-移步滑座;730-千斤顶;740-支撑台;750-船床;751-挡架;752-移步导柱;753-卸料架;760-移步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推力加载组件100、滑带夯实组件300、堆积垒土组件500和滑坡移步组件700。滑带夯实组件300安装在推力加载组件100上端内,堆积垒土组件500安装在滑带夯实组件300下端,滑坡移步组件700安装在推力加载组件100下端内。推力加载组件100通过对多层滑带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滑带夯实组件300对滑带岩土层进行顶压夯实;堆积垒土组件500配合滑带夯实组件300对滑带岩土层进行堆积夯实,控制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和倾斜角度;滑坡移步组件700配合堆积垒土组件500对岩土进行进料铺设和挖取卸料。
如图2-图6所示,现有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由模型槽、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抗滑桩、加载装置以及滑坡监测装置组成,这些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岩土进行堆积夯实,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各堆积层的面倾斜角度难以精确控制,影响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
推力加载组件100包括试验架110、侧透板120、推力架130、推力液压缸140和推力顶板150。侧透板120对称设置于试验架110上,侧透板120与试验架110螺接。推力架130均匀设置于试验架110上,推力架130与试验架110焊接。推力液压缸140缸身均匀设置于推力架130上,推力架130上均匀设置有连接板131,推力液压缸140缸身固定于连接板131上,连接板131分别与推力架130与推力液压缸140螺接。推力顶板150设置于推力液压缸140活塞杆一端,推力液压缸140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十字块141,十字块141固定与推力顶板150上,十字块141分别与推力液压缸140和推力顶板150螺接。
滑带夯实组件300包括铺设导轨310、基础台320、移动带330、移动电机340、支撑导杆350、夯实液压缸360、多位气缸370和夯实压板380。铺设导轨310对称设置于试验架110顶部,铺设导轨310与试验架110螺接。基础台320滑动于铺设导轨310之间,具体的基础台320通过导轨滑块滑动于铺设导轨310表面。移动带330对称转动连接于试验架110上,试验架110上设置有第一支座111,第一支座111与试验架110螺接,第一支座11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带轮112,具体的第一支座111上设置有轴承,第一带轮112一端固定于轴承内,试验架110设置有第二支座113,第二支座113与试验架110螺接,第二支座113上转动设置有第二带轮114,具体的第二支座113上设置有轴承,第二带轮114一端固定于轴承内。
其中,移动带330分别缠绕于第一带轮112表面和第二带轮114表面。基础台320固定套接于移动带330表面,基础台320上设置有波纹板321,波纹板321与基础台320螺接,移动带330设置于波纹板321和基础台320之间。移动电机340机身设置于试验架110上,移动电机340机身固定于第一支座111上,第一支座111与移动电机340螺接。移动电机340输出端传动于移动带330,移动电机340输出端传动于第一带轮112,移动电机340与第一带轮112键连接。支撑导杆350均匀设置于试验架110顶部,支撑导杆350与试验架110螺接。基础台320滑动于支撑导杆350表面,增加基础台320的支撑强度和移动精度。夯实液压缸360缸身均匀设置于基础台320上,夯实液压缸360与基础台320螺接,多位气缸370缸身设置于夯实液压缸360活塞杆一端下方。
其中,夯实液压缸360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分布盘361,分布盘361与夯实液压缸360螺接,分布盘361底部均匀设置有连接座363,多位气缸370缸身设置于连接座363,连接座363分别与分布盘361和多位气缸370螺接。分布盘361上设置有定位导柱362,定位导柱362与分布盘361螺接,定位导柱362滑动贯穿于基础台320表面,增加分布盘361的定位精度和侧向支撑强度。夯实压板380悬挂于多位气缸370活塞杆一端,多位气缸370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悬座371,夯实压板380悬挂于悬座371上,悬座371分别与多位气缸370和夯实压板380螺接。悬座371上设置有过度板372,过度板372与悬座371螺接,过度板372朝向推力顶板150。
堆积垒土组件500包括堆积架510、钩架520、堆积液压缸530、垒土板540和卸土板550。堆积架510设置于多位气缸370活塞杆另一端,堆积架510一端设置有挂座511,挂座511固定于多位气缸370活塞杆另一端,挂座511分别与堆积架510和多位气缸370螺接,堆积架510上均匀设置有筋板512,筋板512与堆积架510焊接,增加堆积架510的支撑强度。钩架520上端均匀转动于堆积架510底部,钩架520上端转动设置有转杆座521,具体的转杆座521内设置有轴杆,钩架520滑动套接于轴杆表面,转杆座521固定于堆积架510底部,转杆座521与堆积架510螺接。堆积液压缸530缸身均匀转动连接于堆积架510底部,堆积液压缸530与堆积架510销轴连接。堆积液压缸530活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钩架520上,钩架520内设置有连杆522,钩架520与连杆522焊接。
其中,堆积液压缸530活塞杆一端滑动套接于连杆522表面。垒土板540设置于钩架520上,垒土板540与钩架520 焊接。卸土板550插接于钩架520下端,钩架520下端均匀设置有插座523,插座523与钩架520螺接,卸土板550底部均匀设置有插条551,插条551与卸土板550螺接,插条551插接于插座523内。
滑坡移步组件700包括移步导轨710、移步滑座720、千斤顶730、支撑台740、船床750和移步液压缸760。移步导轨710对称设置于试验架110下端内,移步导轨710与试验架110螺接。移步滑座720滑动于移步导轨710表面,具体的移步滑座720周侧设置有滚轮,滚轮滑动于移步导轨710表面。千斤顶730均匀设置于试验架110内,千斤顶730与试验架110螺接,支撑台740设置于千斤顶730活塞杆一端,支撑台740与千斤顶730螺接。船床750搭接于移步滑座720上,船床750与移步滑座720螺接。支撑台740滑动于船床750底部,移步液压缸760缸身设置于推力架130上,移步液压缸760与推力架130螺接。移步液压缸760活塞杆一端设置于船床750上,相邻移步液压缸760的船床750上设置有挡架751,移步液压缸760活塞杆一端固定于挡架751,挡架751分别与移步液压缸760和船床750螺接。
其中,挡架751上对称设置有移步导柱752,移步导柱752与挡架751螺接,移步导柱752滑动贯穿于推力架130上。远离移步液压缸760的船床750上设置有卸料架753,卸料架753与船床750螺接。
通过移步液压缸760带动船床750滑出试验架110,通过推力液压缸140同步控制推力顶板150平移,使侧透板120、推力顶板150和船床750组成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包围结构。将各堆基层岩土单独配置分类,根据试验要求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构造,将配置好的岩土依次送入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包围结构内。通过夯实液压缸360控制夯实压板380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夯实压板380往复平移,夯实压板380摊平送入的岩土,根据堆积层的密度厚度,对岩土进行层层摊平碾压。以此类推,制作不同密度厚度的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同步打开移步液压缸760和推力液压缸140,控制推力顶板150和船床750连同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移入试验架110内。布设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微型电阻式应变片到抗滑桩上,并将抗滑桩安装到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内。拆开侧透板120,布设坡表位移示踪点到滑坡周侧,并架设高速摄像机,通过推力液压缸140控制推力顶板150移动对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通过摄录和示踪点记录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实时位移和运动速度,通过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和微型电阻式应变片监测桩身应变。无需人工,岩土堆积夯实全程自动化,精确控制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更好。
根据各堆积层的面倾斜角度,通过夯实液压缸360控制垒土板540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垒土板540往复平移,通过堆积液压缸530控制垒土板540的角度,使其符合各堆积层倾斜角度,通过垒土板540摊平送入的岩土,通过夯实压板380减少岩土斜铺过程中的溅射,根据堆积层的密度厚度和倾斜角度,对岩土进行层层摊平碾压,制作符合要求的不同密度厚度和倾斜角度的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根据滑坡面的的倾斜角度,通过堆积液压缸530控制垒土板540的角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垒土板540朝向推力顶板150挤压,制作符合倾斜角度要求的滑坡面。无需人工,精确控制各堆积层的面倾斜角度和整体滑坡面倾斜角度,岩土堆积夯实全程自动化,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更好。
如图2-图6所示,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结束后,模拟滑坡被破坏,部分多层滑带堆积层岩土垮塌,岩土混合后改变岩土密度成分,难以再次利用,对原先模型的修复又面临着修复精度,施工难度的增大,重新制作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根据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破坏部位,通过夯实液压缸360控制钩架520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钩架520的往复平移,通过堆积液压缸530控制钩架520的角度,组成犁钩结构,自崩塌部位向上,反复对压实的岩土的进行疏松。岩土疏松后,将插条551插入插座523内,垒土板540和卸土板550组成抓斗结构,通过夯实液压缸360、移动电机340和堆积液压缸530实现抓斗结构的开挖排土。通过千斤顶730控制支撑台740下落,通过移步液压缸760控制船床750滑出试验架110,取下卸料架753将废弃的混合岩土排出。重复上述堆积夯实步骤,通过多位气缸370控制夯实压板380和垒土板540短距离反复平移,对原先岩土和新岩土接缝处进行夯实修复结合,通过过度板372对接缝处岩土落差进行压平,实现多层滑带堆积层的完整修复。减少滑坡模型修复施工难度,节省人力物力,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效率。
具体的,该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通过移步液压缸760带动船床750滑出试验架110,通过推力液压缸140同步控制推力顶板150平移,使侧透板120、推力顶板150和船床750组成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包围结构。将各堆基层岩土单独配置分类,根据试验要求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构造,将配置好的岩土依次送入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包围结构内。通过夯实液压缸360控制夯实压板380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夯实压板380往复平移,夯实压板380摊平送入的岩土,根据堆积层的密度厚度,对岩土进行层层摊平碾压。以此类推,制作不同密度厚度的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同步打开移步液压缸760和推力液压缸140,控制推力顶板150和船床750连同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移入试验架110内。布设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微型电阻式应变片到抗滑桩上,并将抗滑桩安装到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内。拆开侧透板120,布设坡表位移示踪点到滑坡周侧,并架设高速摄像机,通过推力液压缸140控制推力顶板150移动对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通过摄录和示踪点记录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实时位移和运动速度,通过微型电阻式土压力盒和微型电阻式应变片监测桩身应变。无需人工,岩土堆积夯实全程自动化,精确控制各堆积层之间的密度厚度,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更好。
进一步,根据各堆积层的面倾斜角度,通过夯实液压缸360控制垒土板540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垒土板540往复平移,通过堆积液压缸530控制垒土板540的角度,使其符合各堆积层倾斜角度,通过垒土板540摊平送入的岩土,通过夯实压板380减少岩土斜铺过程中的溅射,根据堆积层的密度厚度和倾斜角度,对岩土进行层层摊平碾压,制作符合要求的不同密度厚度和倾斜角度的深层滑带、深层滑体、浅层滑带、浅层滑体、滑床。根据滑坡面的的倾斜角度,通过堆积液压缸530控制垒土板540的角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垒土板540朝向推力顶板150挤压,制作符合倾斜角度要求的滑坡面。无需人工,精确控制各堆积层的面倾斜角度和整体滑坡面倾斜角度,岩土堆积夯实全程自动化,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模型的试验设计效果更好。
另外,根据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破坏部位,通过夯实液压缸360控制钩架520的升降高度,通过移动电机340控制钩架520的往复平移,通过堆积液压缸530控制钩架520的角度,组成犁钩结构,自崩塌部位向上,反复对压实的岩土的进行疏松。岩土疏松后,将插条551插入插座523内,垒土板540和卸土板550组成抓斗结构,通过夯实液压缸360、移动电机340和堆积液压缸530实现抓斗结构的开挖排土。通过千斤顶730控制支撑台740下落,通过移步液压缸760控制船床750滑出试验架110,取下卸料架753将废弃的混合岩土排出。重复上述堆积夯实步骤,通过多位气缸370控制夯实压板380和垒土板540短距离反复平移,对原先岩土和新岩土接缝处进行夯实修复结合,通过过度板372对接缝处岩土落差进行压平,实现多层滑带堆积层的完整修复。减少滑坡模型修复施工难度,节省人力物力,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推力液压缸140、移动电机340、夯实液压缸360、多位气缸370、堆积液压缸530、千斤顶730和移步液压缸76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推力液压缸140、移动电机340、夯实液压缸360、多位气缸370、堆积液压缸530、千斤顶730和移步液压缸76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力加载组件(100),所述推力加载组件(100)包括试验架(110)、侧透板(120)、推力架(130)、推力液压缸(140)和推力顶板(150),所述侧透板(120)对称设置于所述试验架(110)上,所述推力架(130)均匀设置于所述试验架(110)上,所述推力液压缸(140)缸身均匀设置于所述推力架(130)上,所述推力顶板(150)设置于所述推力液压缸(140)活塞杆一端;
滑带夯实组件(300),所述滑带夯实组件(300)包括铺设导轨(310)、基础台(320)、移动带(330)、移动电机(340)、支撑导杆(350)、夯实液压缸(360)、多位气缸(370)和夯实压板(380),所述铺设导轨(310)对称设置于所述试验架(110)顶部,所述基础台(320)滑动于所述铺设导轨(310)之间,所述移动带(330)对称转动连接于所述试验架(110)上,所述基础台(320)固定套接于所述移动带(330)表面,所述移动电机(340)机身设置于所述试验架(110)上,所述移动电机(340)输出端传动于所述移动带(330),所述支撑导杆(350)均匀设置于所述试验架(110)顶部,所述基础台(320)滑动于所述支撑导杆(350)表面,所述夯实液压缸(360)缸身均匀设置于所述基础台(320)上,所述多位气缸(370)缸身设置于所述夯实液压缸(360)活塞杆一端下方,所述夯实压板(380)悬挂于所述多位气缸(370)活塞杆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架(130)上均匀设置有连接板(131),所述推力液压缸(140)缸身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液压缸(140)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十字块(141),所述十字块(141)固定与所述推力顶板(15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架(110)上设置有第一支座(111),所述移动电机(340)机身固定于第一支座(111)上,所述第一支座(11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带轮(112),所述移动电机(340)输出端传动于所述第一带轮(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架(110)设置有第二支座(113),所述第二支座(113)上转动设置有第二带轮(114),所述移动带(330)分别缠绕于所述第一带轮(112)表面和所述第二带轮(114)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液压缸(360)活塞杆一端设置有分布盘(361),所述分布盘(361)上设置有定位导柱(362),所述定位导柱(362)滑动贯穿于所述基础台(320)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盘(361)底部均匀设置有连接座(363),所述多位气缸(370)缸身设置于所述连接座(36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位气缸(370)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悬座(371),所述夯实压板(380)悬挂于所述悬座(37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座(371)上设置有过度板(372),所述过度板(372)朝向所述推力顶板(1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台(320)上设置有波纹板(321),所述移动带(330)设置于所述波纹板(321)和所述基础台(320)之间。
CN202210065901.3A 2022-01-20 2022-01-20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Withdrawn CN1143548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901.3A CN114354897A (zh) 2022-01-20 2022-01-20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901.3A CN114354897A (zh) 2022-01-20 2022-01-20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4897A true CN114354897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91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5901.3A Withdrawn CN114354897A (zh) 2022-01-20 2022-01-20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489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125A (zh) * 2022-07-12 2022-10-21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支护结构
CN115616195A (zh) * 2022-11-15 2023-01-17 成都理工大学 高速滑坡启动过程机制试验装置
CN115662257A (zh) * 2022-12-26 2023-01-3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震后河道演变模拟试验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7125A (zh) * 2022-07-12 2022-10-21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支护结构
CN115217125B (zh) * 2022-07-12 2023-09-26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支护结构
CN115616195A (zh) * 2022-11-15 2023-01-17 成都理工大学 高速滑坡启动过程机制试验装置
CN115616195B (zh) * 2022-11-15 2023-03-07 成都理工大学 高速滑坡启动过程机制试验装置
CN115662257A (zh) * 2022-12-26 2023-01-3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震后河道演变模拟试验装置
CN115662257B (zh) * 2022-12-26 2023-04-0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震后河道演变模拟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54897A (zh)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CN112757453B (zh) 米级尺度缓冲材料圆形砌块压制模具及砌块制备方法
CN106013277A (zh) 一种组合式灌注桩负摩阻力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28315A (zh) 一种龙门式液压制砖机码垛打包机
CN115718041A (zh) 多功能全尺寸轮胎侧面-岩土体接触面剪切特性测试方法
CN108661670B (zh) 利用模板台车进行管廊施工的施工方法
CN115045347A (zh) 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CN106525538A (zh) 一种用于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材料压实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165204B (zh) 一种考虑承压水作用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测试方法
CN110296881B (zh) 一种适用于岩土边坡、路基路堤的土体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8532654B (zh) 静载用履带式移动堆载平台及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CN103969420B (zh) 一种重型击实仪
CN206570810U (zh) 一种顶压式压桩设备
CN106950099B (zh) 考虑承压水作用下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测试装置
CN112776125B (zh) 米级尺度缓冲材料扇形砌块制备方法
CN113029794B (zh)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矸石自溜充填三维相似模拟装置及方法
CN206270131U (zh) 一种用于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材料压实装置
CN111979868B (zh) 一种道面面层双层钢筋网片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1148889A (zh) 气压沉箱锚桩支承装置
CN112302683B (zh) 一种用于模拟盾构管片壁后注浆缺陷的模型制作方法
CN112757452B (zh) 一种缓冲材料圆形砌块分体式压制模具及砌块制备方法
CN112659330B (zh) 米级尺度回填材料大型方形砌块压制模具及砌块制备方法
CN112757450B (zh) 一种缓冲材料圆形砌块整体式压制模具及砌块制备方法
CN220813850U (zh) 一种建筑桩的固定辅助装置
CN117949229A (zh) 用于装配式面层支护设计的模拟设备及其模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