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2594A -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2594A
CN114352594A CN202111367529.3A CN202111367529A CN114352594A CN 114352594 A CN114352594 A CN 114352594A CN 202111367529 A CN202111367529 A CN 202111367529A CN 114352594 A CN114352594 A CN 114352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cavity
communicat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75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存法
李潭潭
孙丹
薛德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irling Hydraulic Manufacturing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irling Hydraulic Manufacturing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irling Hydraulic Manufacturing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irling Hydraulic Manufacturing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675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52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52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2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它包括阀体;第一切换阀腔,设置在阀体内,第一切换阀腔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一阀芯,阀体上连接有泵送先导电磁阀,泵送先导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阀芯动作;第二切换阀腔,设置在阀体内,第二切换阀腔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二阀芯,阀体上连接有摆缸先导电磁阀,摆缸先导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阀芯动作,使第二进油口与第三出油口或第四出油口切换导通;第一切换阀腔或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该单联泵送摆缸阀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切换供油反应快,且能为其他配件的装配提供足够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的液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领域中,有很多设备如泵车、挖掘机、装载机、挖掘机等都是需要借助油缸进行承受负载或执行动作,而油缸的动作一般是通过控制阀来进行控制的;如泵车在工作时需要泵送油缸和摆动油缸交替动作,而泵送油缸与泵送油缸之间的交替动作以及泵送油缸和摆动油缸之间的交替动作需要泵送主阀来进行控制的,也即泵送主阀控制砂浆泵给泵送油缸或摆动油缸供油,以实现泵送油缸与泵送油缸之间的交替动作及泵送油缸与摆动油缸之间交替动作。
现有技术的泵送主阀其结构包括两种,一种是分离式的,一种是集成式的,分离式的是将电磁切换阀组装在泵送主阀的外侧壁上,泵送主阀通过管道与电磁切换阀连通;集成式的泵送主阀是将电磁切换阀集成在泵送主阀内部。前者,将两个或至少两个电磁切换阀安装在基座的顶部,增大了整个泵送主阀的体积,导致安装限制较多,连接结构比较复杂且安装不便;再者,电磁切换阀与基座上的出油口、回油口及主进油口之间的距离较长,电磁切换阀与各油口之间连接的油路长度较长,从而使泵送主阀供油时油液流阻较大、油压损耗高,切换响应反应慢,出油压力不足。后者,其阀体内一般设有高压切换阀腔和低压切换阀腔,高压切换阀腔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连通,低压切换阀腔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泵送油缸的有杆腔连通,通过高压切换阀腔和低压切换阀腔内的阀杆动作,使泵送油缸交替工作。同样,现有技术的集成式摆缸阀,其阀体内也是设置两个切换阀腔,即高压切换阀腔和低压切换阀腔,高压切换阀腔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摆动油缸的无杆腔连通,低压切换阀腔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摆动油缸的有杆腔连通。该现有技术集成式泵送主阀或摆缸阀的阀体内均设置有两个切换阀腔,特别是将泵送主阀和摆缸主阀集成在一起时,阀体内必须设置四个切换阀腔,因此阀体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生产成本较高;阀体内部其他部件如通断阀、泄压阀等的装配空间狭小,不便于安装及分布;而且阀体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切换供油反应快,且能为其他配件的装配提供足够空间的单联泵送摆缸阀。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单联泵送摆缸阀:它包括
阀体,其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泵送油缸组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以及与摆动油缸组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
第一切换阀腔,设置在阀体内,所述第一切换阀腔分别与第一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连通,且第一切换阀腔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一阀芯,所述的阀体上连接有泵送先导电磁阀,所述的泵送先导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阀芯动作,使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切换导通;
第二切换阀腔,设置在阀体内,所述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第二进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连通,且第二切换阀腔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二阀芯,所述的阀体上连接有摆缸先导电磁阀,所述的摆缸先导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阀芯动作,使第二进油口与第三出油口或第四出油口切换导通;
所述的第一切换阀腔或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卸荷阀,所述第一卸荷阀的进油端与第一进油口连通,且第一卸荷阀的出油端与第一回油口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二卸荷阀,所述第二卸荷阀的进油端与第二进油口连通,且第二卸荷阀的出油端与第二回油口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切换阀腔两端的阀体上均连接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阀芯的两端与两个第一端盖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控制油腔:第一控制油腔和第二控制油腔;所述的泵送先导电磁阀具有两个控制油输出口:第一控制油输出口和第二控制油输出口,所述第一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通道与第一控制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二通道与第二控制油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切换阀腔两端的阀体上均连接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阀芯的两端与两个第二端盖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控制油腔:第三控制油腔和第四控制油腔;所述的摆缸先导电磁阀具有两个控制油输出口:第三控制油输出口和第四控制油输出口,所述第三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三油路与第三控制油腔连通,所述第四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四油路与第四控制油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油腔和第二控制油腔内均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阀芯的端部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端盖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油腔和第四控制油腔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阀芯的端部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端盖的内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切换阀腔之间连通的油路通道上连接有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上设有第三进油口,所述的第三进油口与第二切换阀腔连通,且第三进油口通过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切换阀腔和第二切换阀腔平行设置,且均位于阀体的下部;所述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均位于第一切换阀腔和第二切换阀腔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两个输油管道: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所述第一输油管道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腔连通,第一输油管道的另一端泵送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腔连通,第二输油管道的另一端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该单联泵送摆缸阀的阀体内集成有两个切换阀腔,也即第一切换阀腔和第二切换阀腔,第一切换阀腔内的第一阀芯在泵送先导电磁阀的控制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切换导通,使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连接的两组泵送油缸交替工作;第二切换阀腔内的第二阀芯在摆缸先导电磁阀的控制下移动,从而使第二进油口与第三出油口或第四出油口切换导通,使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连接的两组摆动油缸交替工作;该单联泵送摆缸阀在阀体内只集成了两个切换油腔即可控制两组泵送油缸交替工作和两组摆动油缸交替工作;也即第一切换阀腔内的第一阀芯往复动作以控制两组泵送油缸的交替工作,第二切换阀腔内的第二阀芯往复动作以控制两组摆动油缸的交替工作,从而无需在阀体内对两组泵送油缸和两组摆动油缸分别设置供油的低压切换阀腔。因此,其内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其次,该单联泵送摆缸阀在满足两组泵送油缸和两组摆动油缸交替工作的前提下,只需要两个切换阀腔,其集成度高,紧凑轻便且体积小;且该第一切换阀腔和第二切换阀腔实质均为高压切换阀腔,其可搭配较小通径的油缸,使油缸能快速运动切换,从而使泵送油缸的工作效率提高;该单联泵送摆缸阀工作效率提高,因此也可满足高压高负荷工况下泵送油缸和摆动油缸结合使用。
再者,第一切换阀腔或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因此,第一切换阀腔或第二切换阀腔内通入的液压油可对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供油,从而使泵送先导电磁阀控制第一阀芯动作,摆缸先导电磁阀控制第二阀芯动作;与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对控制阀芯运动的电磁阀组提供控制油相比,缩短了控制油的油路长度,提高了阀芯的响应速度,且无需再阀体上连接控制油管,其集成化程度更高,给其他部件的安装提供了较大的安装空间,方便其他部件分布。
另外,在阀体上设置的第一卸荷阀用于保障第一切换阀腔内的压力,第二卸荷阀用于保障第二切换阀腔内的压力,在卸荷阀的作用下,使阀体内的压力快速达到设定的最高值,以此保证供油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两个切换阀腔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两个切换阀腔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第一切换阀腔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第二切换阀腔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
1、阀体,100、第一进油口,101、第一回油口,102、第二进油口,103、第二回油口,104、第一出油口,105、第二出油口,106、第三出油口,107、第四出油口,108、第三进油口,109、第三辅助油道,110、第四辅助油道,111、第一油路通道,112、第二油路通道,113、第三油路通道,2、第一切换阀腔,200、第一腔,201、第二腔,202、第三腔,203、第四腔,204、第五腔,205、第一端盖,206、第一控制油腔,207、第二控制油腔,208、第一弹性件,209、第一进油P口,210、第一回油T口,211、第一输出A口,212、第一输出B口,3、第二切换阀腔,300、第二端盖,301、第三控制油腔,302、第四控制油腔,303、第二弹性件,304、第二进油P口,305、第二回油T口,306、第二输出A口,307、第二输出B口,4、第一阀芯,400、第一隔片,401、第二隔片,402、第三隔片,403、第四隔片,5、第二阀芯,6、泵送先导电磁阀,600、摆缸先导电磁阀,601、第一控制油输出口,602、第二控制油输出口,603、第一通道,604、第二通道,605、第三控制油输出口,606、第四控制油输出口,607、第三通道,608、第四通道,7、第一卸荷阀,700、第二卸荷阀,8、第一输油管道,800、第二输油管道,9、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7所示;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连接在泵车等机械上,用于控制泵送油缸组交替工作、摆动油缸组交替工作以及泵送油缸组和摆动油缸组结合交替工作,本实施例中,阀体1上设有分别与外界油源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00、第二进油口102和第三进油口108;且阀体1上设有与泵送油缸组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以及与摆动油缸组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也即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分别通过管道与泵送油缸组中的两个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分别通过管道与摆动油缸组中的两个摆动油缸的无杆腔油口连通。为了油缸能快速相应,通入油缸无杆腔油口的液压油一般压力较大,能快速充满油缸的无杆腔,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油口104、第二出油口105、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输出的油均为高压油。阀体1上还设有第一回油口101和第二回油口103,第一回油口101和第二回油口103均通过管道与外界的油箱连通。
阀体1内设有第一切换阀腔2和第二切换阀腔3,第一切换阀腔2和第二切换阀腔3平行设置,且均位于阀体1的下部,第一进油口100的油通过油道进入第一切换阀腔2,阀体1上连接的泵送先导电磁阀6控制第一切换阀腔2内的第一阀芯4往复轴向移动,从而将第一进油口100的油分配给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具体地,第一切换阀腔2分别与第一进油口100、第一回油口101、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连通,且第一切换阀腔2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一阀芯4,第一阀芯4在泵送先导电磁阀6的控制下往复轴向移动,使第一进油口100与第一出油口104连通供油,同时第二出油口105与第一回油口101连通回油或者使第一进油口100与第二出油口105连通供油,同时第一出油口104与第一回油口101连通回油,从而实现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间歇供油,使泵送油缸组交替工作。第二进油口102的油通过油道进入第二切换阀腔3,阀体1上连接的摆缸先导电磁阀600控制第二切换阀腔3内的第二阀芯5往复轴向移动,从而将第二进油口102的油分配给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具体地,第二切换阀腔3分别与第二进油口102、第二回油口103、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连通,且第二切换阀腔3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二阀芯5,第二阀芯5在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控制下往复轴向移动,使第二进油口102与第三出油口106连通供油,同时第四出油口107与第二回油口103连通回油或者使第二进油口102与第四出油口107连通供油,同时第三出油口106与第二回油口103连通回油,从而实现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间歇供油,使摆动油缸组交替工作。
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阀腔2具有第一进油P口209、第一回油T口210、第一输出A口211和第一输出B口212,第一进油P口209与第一进油口100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一油路通道111连通,第一回油T口210与第一回油口101连通,第一输出A口211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二油路通道112与第一出油口104连通,第一输出B口212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三油路通道113与第二出油口105连通;第一进油口100进油且泵送先导电磁阀6控制第一阀芯4动作,使第一进油口100与第一输出A口211或第一输出B口212切换导通,从而使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交替供油。第二切换阀腔3具有第二进油P口304、第二回油T口305、第二输出A口306和第二输出B口307,第二进油P口304与第二进油口102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四油路通道连通,第二回油T口305与第二回油口103连通,第二输出A口306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五油路通道与第三出油口106连通,第二输出B口307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六油路通道与第四出油口107连通;第二进油口102进油且摆缸先导电磁阀600控制第二阀芯5动作,使第二进油口102与第二输出A口306或第二输出B口307切换导通,从而使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交替供油。
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阀芯4在第一切换阀腔2内动作如何使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交替供油以及第二阀芯5在第二切换阀腔3内动作如何使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交替供油,该技术手段为现有技术手段。如附图5所示并参照附图5显示的方位,本实施例中只列举第一阀芯4在第一切换阀腔2内动作以实现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交替供油的情况如下:所述第一阀腔内自左至右依次设有环形凹陷的第五腔204、第三腔202、第一腔200、第二腔201和第四腔203;第一阀芯4自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隔片400、第二隔片401、第三隔片402和第四隔片403,第一隔片400位于第五腔204和第三腔202之间并将第五腔204和第三腔202分隔,第二隔片401位于第三腔202和第一腔200之间并将第三腔202和第一腔200分隔,第三隔片402位于第一腔200和第二腔201之间并将第一腔200和第二腔201分隔,第四隔片403位于第二腔201和第四腔203之间并将第二腔201和第四腔203分隔;第一腔200与第一进油口100、第一进油P口209和第一油路通道111连通,第三腔202通过第一输出B口212、第三油路通道113与第二出油口105连通,第二腔201通过第一输出A口211、第二油路通道112与第一出油口104连通;当第一阀芯4自左向右移动后,使第二隔片401处于第一腔200和第二腔201之间,此时第三腔202和第一腔200连通,第一进油P口209流入第一切换阀腔2的油经第二出油口105输出,同时因第二隔片401对第一腔200和第二腔201之间的分隔作用,第一进油P口209流入第一切换阀腔2的油不会流入第一出油口104;反之当第一阀芯4自右向左移动后,第一出油口104供油,第二出油口105停止供油,依次类推、交替供油。第二阀芯5在第二切换阀腔3内动作以实现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交替供油的情况和上述相同,本实施例不做详细说明。
再次参见图3所示,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第一辅助油道和第二辅助油道,所述的第一辅助油道和第二辅助油道关于第一切换阀腔2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辅助油道和第二辅助油道的一端在第一油路通道111内交汇,且第一辅助油道和第二辅助油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切换阀腔2连通;这样第一进油口100进入第一油路通道111内的油不仅能经第一进油P口209进入第一切换阀腔2,而且能经第一辅助油道和第二辅助油道进入第一切换阀腔2,从而保证第一切换阀腔2内有足够的油,使第一切换阀腔2内油压的建立更快,确保从第一输出A口211和第一输出B口212输出的油的压力提高,从而使油液能快速进入泵送油缸的无杆腔,使泵送油缸能快速运动切换,使泵送油缸的工作效率提高。
再次参见图6所示,所述的阀体1内设有第三辅助油道109和第四辅助油道110,所述的第三辅助油道109和第四辅助油道110关于第二切换阀腔3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三辅助油道109和第四辅助油道110的一端在第四油路通道内交汇,且第三辅助油道109和第四辅助油道11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切换阀腔3连通;这样第二进油口102进入第四油路通道内的油不仅能经第二进油P口304进入第二切换阀腔3,而且能经第三辅助油道109和第四辅助油道110进入第二切换阀腔3,从而保证第二切换阀腔3内有足够的油,使第二切换阀腔3内油压的建立更快,确保从第二输出A口306和第二输出B口307输出的油的压力提高,从而使油液能快速进入摆动油缸的无杆腔,使摆动油缸能快速运动切换,使摆动油缸的工作效率提高。
参见图4所示,所述第一切换阀腔2或/和第二切换阀腔3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6和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进油端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切换阀腔3分别通过输油管道与泵送先导电磁阀6和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进油端连通。也即阀体1上的第三进油口108分别与第二切换阀腔3及泵送先导电磁阀6和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进油端连通供油。第一切换阀腔2或第二切换阀腔3内通入的液压油可对泵送先导电磁阀6和摆缸先导电磁阀600供油,从而使泵送先导电磁阀6控制第一阀芯4动作,摆缸先导电磁阀600控制第二阀芯5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内设有两个输油管道:第一输油管道8和第二输油管道800,所述第一输油管道8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腔3连通,第一输油管道8的另一端泵送先导电磁阀6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道800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腔3连通,第二输油管道800的另一端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进油端连通。与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对控制阀芯运动的电磁阀组提供控制油相比,缩短了控制油的油路长度,提高了阀芯的响应速度,且无需再阀体1上连接控制油管,其集成化程度更高,给其他部件的安装提供了较大的安装空间,方便其他部件分布。
再次参见图1和图7所示,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一卸荷阀7,所述第一卸荷阀7的进油端与第一进油口100连通,且第一卸荷阀7的出油端与第一回油口101连通。所述阀体1上设有第二卸荷阀700,所述第二卸荷阀700的进油端与第二进油口102连通,且第二卸荷阀700的出油端与第二回油口103连通。在阀体1上设置的第一卸荷阀7用于保障第一切换阀腔2内的压力,第二卸荷阀700用于保障第二切换阀腔3内的压力,在卸荷阀的作用下,使阀体1内的压力快速达到设定的最高值,以此保证供油压力。
本实施例单联泵送摆缸阀的阀体1内集成有两个切换阀腔,也即第一切换阀腔2和第二切换阀腔3,第一切换阀腔2内的第一阀芯4在泵送先导电磁阀6的控制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进油口100与第一出油口104或第二出油口105切换导通,使第一出油口104和第二出油口105连接的两组泵送油缸交替工作;第二切换阀腔3内的第二阀芯5在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控制下移动,从而使第二进油口102与第三出油口106或第四出油口107切换导通,使第三出油口106和第四出油口107连接的两组摆动油缸交替工作;该单联泵送摆缸阀在阀体1内只集成了两个切换油腔即可控制两组泵送油缸交替工作和两组摆动油缸交替工作;也即第一切换阀腔2内的第一阀芯4往复动作以控制两组泵送油缸的交替工作,第二切换阀腔3内的第二阀芯5往复动作以控制两组摆动油缸的交替工作,从而无需在阀体1内对两组泵送油缸和两组摆动油缸分别设置供油的低压切换阀腔。因此,其内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在满足两组泵送油缸和两组摆动油缸交替工作的前提下,只需要两个切换阀腔,其集成度高,紧凑轻便且体积小;其可搭配较小通径的油缸,使油缸能快速运动切换,也可满足高压高负荷工况下泵送油缸和摆动油缸结合使用。
再次参见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第一切换阀腔2两端的阀体1上均连接有第一端盖205,第一阀芯4的两端与两个第一端盖205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控制油腔:第一控制油腔206和第二控制油腔207;泵送先导电磁阀6具有两个控制油输出口:第一控制油输出口601和第二控制油输出口602,第一控制油输出口601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一通道603与第一控制油腔206连通,第二控制油输出口602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二通道604与第二控制油腔207连通。第二切换阀腔3两端的阀体1上均连接有第二端盖300,第二阀芯5的两端与两个第二端盖300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控制油腔:第三控制油腔301和第四控制油腔302;摆缸先导电磁阀600具有两个控制油输出口:第三控制油输出口605和第四控制油输出口606,第三控制油输出口605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三通道607与第三控制油腔301连通,第四控制油输出口606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四通道608与第四控制油腔302连通。第一控制油腔206和第二控制油腔207内均设有第一弹性件208,第一弹性件208的一端与第一阀芯4的端部连接,第一弹性件208的另一端与第一端盖205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油腔301和第四控制油腔302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303,所述第二弹性件303的一端与第二阀芯5的端部连接,第二弹性件303的另一端与第二端盖300的内壁连接。泵送先导电磁阀6的第一控制油输出口601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一通道603与第一控制油腔206连通,第二控制油输出口602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二通道604与第二控制油腔207连通。以及摆缸先导电磁阀600的第三控制油输出口605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三通道607与第三控制油腔301连通且第四控制油输出口606通过设置在阀体1内的第四通道608与第四控制油腔302连通;第一通道603、第二通道604、第三通道607和第四通道608均集成在阀体1内,从而使阀体1的集成度更高,泵送先导电磁阀6与第一控制油腔206和第二控制油腔207的距离大大缩短,且摆缸先导电磁阀600与第三控制油腔301和第四控制油腔302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而使第一阀芯4和第二阀芯5的响应速度更快。
再次参见图7所示,第二进油口102与第二切换阀腔3之间连通的油路通道上连接有单向阀9。该单向阀9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阀体1内的压力建立,而且也避免了第三进油口108进入的油向第二进油口102回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或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阀体,其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泵送油缸组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以及与摆动油缸组的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
第一切换阀腔,设置在阀体内,所述第一切换阀腔分别与第一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连通,且第一切换阀腔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一阀芯,所述的阀体上连接有泵送先导电磁阀,所述的泵送先导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阀芯动作,使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出油口或第二出油口切换导通;
第二切换阀腔,设置在阀体内,所述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第二进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连通,且第二切换阀腔内配合一可往复轴向移动的第二阀芯,所述的阀体上连接有摆缸先导电磁阀,所述的摆缸先导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阀芯动作,使第二进油口与第三出油口或第四出油口切换导通;
所述第一切换阀腔或第二切换阀腔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卸荷阀,所述第一卸荷阀的进油端与第一进油口连通,且第一卸荷阀的出油端与第一回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二卸荷阀,所述第二卸荷阀的进油端与第二进油口连通,且第二卸荷阀的出油端与第二回油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阀腔两端的阀体上均连接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阀芯的两端与两个第一端盖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控制油腔:第一控制油腔和第二控制油腔;所述的泵送先导电磁阀具有两个控制油输出口:第一控制油输出口和第二控制油输出口,所述第一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一通道与第一控制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二通道与第二控制油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阀腔两端的阀体上均连接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阀芯的两端与两个第二端盖之间分别设有两个控制油腔:第三控制油腔和第四控制油腔;所述的摆缸先导电磁阀具有两个控制油输出口:第三控制油输出口和第四控制油输出口,所述第三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三通道与第三控制油腔连通,所述第四控制油输出口通过设置在阀体内的第四通道与第四控制油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油腔和第二控制油腔内均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阀芯的端部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端盖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油腔和第四控制油腔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阀芯的端部连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端盖的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切换阀腔之间连通的油路通道上连接有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上设有第三进油口,所述的第三进油口分别与泵送先导电磁阀和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切换阀腔和第二切换阀腔平行设置,且均位于阀体的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两个输油管道: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所述第一输油管道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腔连通,第一输油管道的另一端泵送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腔连通,第二输油管道的另一端摆缸先导电磁阀的进油端连通。
CN202111367529.3A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Pending CN114352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7529.3A CN114352594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7529.3A CN114352594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2594A true CN114352594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96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7529.3A Pending CN114352594A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525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7370B2 (ja) バケット平行移動機能を有する多連方向切換弁
CN105402180A (zh) 比例多路阀、臂架液压控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
CN204041615U (zh) 可控变截面液压缸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CN213419539U (zh) 泵送主阀
CN103557199B (zh) 一种变截面液压缸及其液压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KR101941723B1 (ko) 유압 시스템 및 작동 방법
US20100247334A1 (en) Piston systems having a flow path between piston chambers, pumps including a flow path between piston chambers, and methods of driving pumps
CN114352594A (zh) 一种单联泵送摆缸阀
CN213419545U (zh) 集成式泵送主阀
CN212803798U (zh) 摆动油缸分配阀
CN112096683A (zh) 集成式泵送主阀
KR100936143B1 (ko) 공기압축 기능을 갖는 유압펌프
CN102937074B (zh) 连续供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登高平台消防车
CN111852972A (zh) 集成式砂浆泵控制阀
CN114321057B (zh) 一种泵送主阀
JP7200385B2 (ja) 可変容量形油圧ポンプセット及びショベル
CN211901759U (zh) 气动执行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11255763B (zh) 一种液压换向阀
EP3282157A1 (en) Control valve and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with same
KR101366382B1 (ko) 압력조절 증폭기구
CN108571479B (zh) 一种单柱塞增压器
EP2902628B1 (en) Reciprocating low-speed heavy-load hydraulic pump with variable action area
CN110410373A (zh) 一种用于液压站的多路阀块
RU2422675C1 (ru) Диафрагменная нас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CN108561361A (zh) 一种二通插装逻辑阀和滑阀组成的切换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Cunfa

Inventor after: Sun Dan

Inventor after: Xue Deyu

Inventor before: Xu Cunfa

Inventor before: Li Tantan

Inventor before: Sun Dan

Inventor before: Xue Deyu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