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00C -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机壳侧板上的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机壳侧板上的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00C
CN1143500C CNB998023922A CN99802392A CN1143500C CN 1143500 C CN1143500 C CN 1143500C CN B998023922 A CNB998023922 A CN B998023922A CN 99802392 A CN99802392 A CN 99802392A CN 1143500 C CN1143500 C CN 11435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arts
transmission part
contact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23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9498A (zh
Inventor
A���ո�ݿ�
A·弗勒格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289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9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5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7/00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 H01H2217/028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on planes with different or alterable inclination, e.g. convex plane

Abstract

一种装置,包括一个机壳,一块内置电路板和一组靠近一块机壳侧板的键,当按下时,至少一个键体部分是可以移动的,该键体部分与机壳侧板垂直,位于机壳内。可动第一接触传动部分位于机壳内,与键成排列在一起,它和接触元件共同作用,在印制电路板上产生易断的导电接触。键体部分可以按下的部分位于机壳内弹性托盘第一部件的第一个面上,可动第一接触传动部分面朝印制电路板在第二个面上。接触元件与弹性托盘的第一个面相连。可动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在弹性托盘的第二部件的第二个面上与接触元件排列一起。第一接触传动部分与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共同作用,使第二接触传动部分朝接触元件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 机壳侧板上的键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机壳,一块内置电路板和一组靠近一块机壳侧板的键,机壳侧板与印制电路板成一定角度,这组键包括:一个可以在与所述的机壳侧板基本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的一个可动的键体部分、一个在机壳里并与可动的键体部分排列在一起的可动的第一接触传动部分;和一个与可移动键体部分共同作用的可动接触元件,用于与电路板上的导电部分形成易断的电接触。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说明书No.5,293,017公开了这种电子装置。这项专利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装置,例如计算器和其它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如便携式收音机、遥控器等等。所说美国专利提供了一个办法来解决这样一个技术问题,即按键可在沿与装置内的印制电路板的面基本上平行的方向上被按下,不仅如此,通过按下按键,可动的接触件要与印制电路板表面的导电材料接触。该方法要在印制电路板顶部固定的位置对伸长了的复合接触件进行固定,同时使此接触件与它下方印制电路板上的导电线接触导电。此接触件在一侧以一定角度对着印制电路板,它被用来与可按键的接触部分接触。这个办法的缺点是需要提供一个特别而且相对复杂的接触元件,需要在印制电路板相应的位置进行额外的安置和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开始段落定义了的装置,它的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导电接触元件。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机壳,一块内置电路板和一组靠近一块机壳侧板的键,机壳侧板与印制电路板成一定角度,这组键包括:一个可以在与所述的机壳侧板基本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的可动的键体部分;一个在机壳里并与可动的键体部分排列在一起的可动的第一接触传动部分;和一个一个与可移动键体部分共同作用的可动接触元件,用于与电路板上的导电部分形成易断的电接触,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的键体部分位于弹性托盘的第一部件的第一个面上,第一部件在弹性托盘在机壳中位于靠近所述的机壳侧板;该可动第一接触传动部分位于弹性托盘的第一部件的第一个面相反的第二个面上;该接触元件连接于弹性托盘的第二部件的第一个面,第二部件位于靠近电路板并第一个面朝向印制电路板;一个可动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在所述的弹性托盘的第二部件的第二个面上,而且与接触元件排列在一起;弹性托盘的第一部件通过一个集成的铰链和第二部件连接在一起,铰链包括弹性托盘变薄了的部分;一弹簧夹,将弹性托盘的第一部件固定在靠近所述的机壳侧板的位置上,从而第一部件相对于弹性托盘第二部件成一定角度;第一、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在弹性托盘的第二个面上形成了突起;其中当键被按下时,第一接触传动部分与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共同合作,使第二接触传动部分沿朝接触元件的方向移动。
在我们所说的这种电子装置上,可以适当的安排很多按钮,该装置包括一弹性托盘,通过它的半球结构,可以在键被按下后,产生所需要的弹力,使键回到初始的位置。不仅如此,此弹性托盘的优点还在于在它上面可以集成大量的键体部分,同时,因为弹性托盘安置在印制电路板上,这就相当于提供了一层紧贴着的防护罩。基于这项发明制成的装置,弹性托盘上的各部分元件在这样一种方式下互相协作:当沿一个方向按下键,例如是与印制电路板基本平行的方向,引发相关的接触传动部分在另一个方向上被压下,即朝着接触元件的方向被压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弹性托盘的第二个面上的突起分别有一个背向弹性托盘的自由端;第一接触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靠近第二接触传动部分的自由端;当键体部分沿按下方向按下时,由于接触传动部分的两个自由端的共同作用,使接触元件沿朝印制电路板的方向移动。在该实施例中,当键被按下时,由于两个接触传动部分的自由端的协作使接触传动部分被压下,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这两个自由端之间没有连接、传动或是起类似作用的元件。当弹性托盘的第一、第二部件被固定在彼此相对正确的位置上后,前面提到的各个部分就固定在弹性托盘上,由于相互协作起作用的是它们的自由端,所以它们彼此只是合作而不干涉其它。
对于适当的协作,下面的实施例是很有用的,即第一接触传动部分为圆锥形,它的自由端处是圆的;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在靠近它自己的自由端和第一接触传动部分的自由端处有一个面,此面相对于第一接触传动部分的移动方向有一个角度。第一接触传动部分和第二接触传动部分的一个面(这个面有一个角度)发生摩擦,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我们希望的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移动得以实现。
如要在装置的机壳内固定弹性托盘的第一部件,还可以那样对装置进行有效的设计,这对电话、遥控器等设备很有好处,即装置有块与印制电路板平行的前板;前板上有一组可以在与前板基本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的键,每个键都有一个位于弹性托盘第二部件的第二个面上的可按下键体部分,和一个与键体部分排列在一起的接触元件,接触元件位于弹性托盘的第二部件的第一个面上。
此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都是显而易见的,后面将会参照描述具体的实施例(非限制性的例子)对此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一部移动电话(手机)的立体图,该电话机具有一些在正面的键和一个在侧面的键;
图2是图1中沿箭头II-II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弹性托盘的局部平面图,托盘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局部通过一个弹性铰链连接在一起,它们被显示在同一层上;
图4是图3中沿线IV-IV的剖面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更清楚的显示出侧面的键和图1中电话机的印制电路板是怎样共同作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的是一部移动电话机,它包括机壳3,它有两个局部的开孔5和7,是分别用来做耳机和麦克风的。机壳包括一块前板4和一块侧板9,侧板与前板基本垂直。在前板4上有许多前键11,可以在与前板几乎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在机壳3里,有块印制电路板13,它在前键11的下方,和前板4基本平行。在朝着前键的那个面上,印制电路板有一层电导体(图中未示)。在机壳3的侧板9上,有一组键,在此处它仅包含一个侧键15。在侧板9或是电话机的另一个侧板上它可以包括更多的侧键。
前键11和侧键15都要与弹性托盘17共同作用。弹性托盘17包括两部件17A和17B,第一部件17A在机壳里靠近侧板9处,第二部件17B则靠近前板4。
在显示的实施例中,前键11的每个键都有一键体部分19与托盘的第二部件17B连成一体。侧键15也有一键体部分与托盘17连成一体,参见标号21。此外,在机壳3中有一个可动接触传动部分23,它通过与可动键体部分21和可动的接触元件25的共同作用,产生与印制电路板13上导电部分易断的电接触。对于前键11来说,通过与接触件26(和上面提到的接触元件25类似)的共同作用,键体部分19自己形成了接触传动部分。
正如我们可以在图3和图4中明显看到的,可按的键21在弹性托盘17的第一部件17A的第一个面27-1上,这部件在机壳3里靠近侧板9。可动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在弹性托盘17的第一部件17A的相反面27-2上,接触元件25和弹性托盘17的第一个面27-1相连,该第一面27-1朝着印制电路板13。可动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在弹性托盘17的第二部件17B第二个面27-2上,它与接触元件25排列一起。当键体部分21在P方向上被按下时,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与第二接触传动部分共同作用,使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在Q方向上移动,从而与接触元件25接触,侧键15的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和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在弹性托盘17的第二个面27-2上形成了突起,并且分别有一个自由端31、33。自由端背对着托盘17。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的自由端31的位置靠近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的自由端33。当沿箭头P方向按下键15的键体部分21时,由于接触传动部分23和29的两个自由端31、33的共同作用,接触元件25沿着Q方向朝印制电路板13移动。在附图中,尤其是在图2和图5中,方向P和方向Q基本上是互相垂直的。
正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的,尤其在图5中,侧键15的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是圆锥形的,且在靠近自由端31处是圆的。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在靠近自己的自由端33和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的自由端31处,有一个面35,它相对于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的移动方向P有一个角度。图中显示的这个角度大约是45°。
相对于弹性托盘17的第二部件17B,为了使第一部件17A能方便地弯曲,第一部件通过一个集成的铰链37与第二部件相连。在显示的实施例中,铰链37包含弹性托盘17在此处变薄了的部分。
弹性托盘的第一部件17A(靠近机壳3的侧板9),相对于弹性托盘的第二部件17B大约成90°角,它通过一个弹簧夹固定在这个位置上。通过弹簧夹的较低部分41,弹簧夹压着托盘17,使它和集成的铰链37邻接,并靠在印制电路板13或是靠在其它所希望的电话机的固定部分上。如图5所示,在部分41两边的任一边,都有直立的支柱43。靠近末端处,这些支柱处在轻微的弹性伸展位置上,它们靠在电话机机壳3的其它部分上(图中未示)。
这里讨论过的电话机的前键11也可以在与前板几乎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即箭头R方向上,见图2最左边的键。键体部分19与托盘17形成一个整体,它们在弹性托盘17的第二部件17B的第二个面27-2上。相关的接触元件26与每个相应的键体部分19排列一起,位于弹性托盘17第二部件的第一个面27-1上。
尽管前面是借助本发明的一项优选实施例来展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在所确定的范围和精神实质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装置可以不是一部电话,只要合适,它可以仅是装置上的一个键。在这项发明涉及的范围及其精神实质内,唯一重要的是要有一块弹性托盘,在它的一个面上要有两个关键的传动部分,这样,其中一个传动部分的移动就可以使另一个传动部分在另一个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接触元件移动并与印制电路板上的导电部分接触。

Claims (4)

1.一种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1),包括一个机壳(3),一块内置电路板(13)和一组靠近一块机壳侧板(9)的键(15),机壳侧板(9)与印制电路板成一定角度,这组键(15)包括:一个可以在与所述的机壳侧板(9)基本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的可动的键体部分(21);一个在机壳里并与可动的键体部分(21)排列在一起的可动的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和一个与可移动键体部分(21)共同作用的可动接触元件(25),用于与电路板(13)上的导电部分形成易断的电接触,其特征在于:
该可移动键体部分(21)位于弹性托盘(17)的第一部件(17A)的第一个面(27-1)上,第一部件(17A)在弹性托盘在机壳(3)中位于靠近所述的机壳侧板(9);
该可动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位于弹性托盘(17)的第一部件(17A)的第一个面(27-1)相反的第二个面(27-2)上;
该接触元件(25)连接于弹性托盘(17)的第二部件(17B)的第一个面(27-1),第二部件(17B)位于靠近电路板(13)并第一个面(27-1)朝向印制电路板(13);
一个可动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在所述的弹性托盘的第二部件(17B)的第二个面(27-2)上,而且与接触元件(25)排列在一起;
弹性托盘(17)的第一部件(17A)通过一个集成的铰链(37)和第二部件(17B)连接在一起,铰链包括弹性托盘(17)变薄了的部分;
一弹簧夹(39),将弹性托盘(17)的第一部件(17A)固定在靠近所述的机壳侧板(9)的位置上,从而第一部件(17A)相对于弹性托盘第二部件(17B)成一定角度;
第一、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3、29)在弹性托盘(17)的第二个面(27-2)上形成了突起;
其中当键体部分(21)被按下时,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与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共同合作,使第二接触传动部分沿朝接触元件(25)的方向(Q)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弹性托盘(17)的第二个面(27-2)上的突起分别有一个背向弹性托盘的自由端(31、33);
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的自由端(31)靠近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的自由端(33);
当键体部分(21)沿按下方向(P)按下时,由于接触传动部分(23、29)的两个自由端的共同作用,使接触元件(25)沿朝印制电路板的方向(Q)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为圆锥形,它的自由端(31)处是圆的;
第二接触传动部分(29)在靠近它自己的自由端(33)和第一接触传动部分(23)的自由端(31)处有一个面(35),此面相对于第一接触传动部分的移动方向(P)有一个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装置(1)有块与印制电路板平行的前板;
前板上有一组可以在与前板基本垂直的方向上被按下的键(11),每个键都有一个位于弹性托盘(17)第二部件(17B)的第二个面(27-2)上的可按下键体部分(19),和一个与键体部分(19)排列在一起的接触元件(26),接触元件(26)位于弹性托盘(17)的第二部件(17B)的第一个面(27-1)上。
CNB998023922A 1998-11-26 1999-11-03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机壳侧板上的键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5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402961 1998-11-26
EP98402961.1 1998-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9498A CN1289498A (zh) 2001-03-28
CN1143500C true CN1143500C (zh) 2004-03-24

Family

ID=823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239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500C (zh) 1998-11-26 1999-11-03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机壳侧板上的键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166337A (zh)
EP (1) EP1051826B1 (zh)
JP (1) JP2002530843A (zh)
KR (1) KR20010034347A (zh)
CN (1) CN1143500C (zh)
DE (1) DE69931146D1 (zh)
WO (1) WO20000319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2342U (en) * 2003-01-29 2004-0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wer key structure
US6940030B2 (en) * 2003-04-03 2005-09-06 Minebea Co., Ltd. Hinge key switch
KR101084838B1 (ko) * 2003-09-08 2011-11-21 치메이 이노럭스 코포레이션 본체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JP4305212B2 (ja) 2004-02-18 2009-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40137B (zh) * 2008-07-30 2013-04-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按钮结构
US20140061466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Htc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105420B2 (en) 2012-09-10 2015-08-11 Apple Inc. Cylindrical activation of menu butt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09913U1 (de) * 1983-04-05 1985-03-28 Dr. Eugen Sasse GmbH Bauelemente für die Elektronik, 8540 Schwabach Tastaturtaste, insbesondere für Fernsprechtastenapparate
US5227774A (en) * 1991-04-01 1993-07-13 Motorola, Inc. Selective call receiver including a right angle elastomeric control switch
US5336860A (en) * 1992-04-16 1994-08-09 Wangdat, Inc. Pushbutton actuator
JP3438405B2 (ja) * 1995-05-17 2003-08-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US5703758A (en) * 1996-09-13 1997-12-30 Ericsson Inc. Electronic device casing including living spring button and method
ATE192858T1 (de) * 1996-12-02 2000-05-15 Ebauchesfabrik Eta Ag Elektrische schaltvorrichtung auf einer gedruckten schaltung und uhr, die eine solche vorrichtung enthält
US5749457A (en) * 1996-12-23 1998-05-12 Motorola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 and pivotable actuator assembly
US5940015A (en) * 1997-01-22 1999-08-17 Ericsson Inc. Multi-purpose keyp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166337A (en) 2000-12-26
KR20010034347A (ko) 2001-04-25
WO2000031949A1 (en) 2000-06-02
JP2002530843A (ja) 2002-09-17
CN1289498A (zh) 2001-03-28
DE69931146D1 (de) 2006-06-08
EP1051826B1 (en) 2006-05-03
EP1051826A1 (en) 2000-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59404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862428Y (zh) 电连接器
CN2672832Y (zh) 单片式电路开关弹片
CN2766377Y (zh) 电连接器
CN204668207U (zh) 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KR200362288Y1 (ko) 휴대용 전화기의 스위치 모듈
CN112114679B (zh) 键盘装置
CN1143500C (zh)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机壳侧板上的键的电子装置
CN101350633B (zh) 通讯装置
CN1485868A (zh) 按钮式开关
US20090042453A1 (en) Contact spr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211319978U (zh) 按键式智能墙壁开关
CN201113031Y (zh) 电连接器
CN1289137A (zh) 电气开关
CN208079542U (zh) 电子装置
JP2001283987A (ja) スイッチ付き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736904Y (zh) 按压式开关
CN212032921U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A2593216A1 (en) Pressure guide for pcb
CN202503148U (zh) 通讯连接器及其电子装置
CN2831529Y (zh) 电连接器
CN201018093Y (zh) 连接器的压合结构
CN2439688Y (zh) 电脑鼠标按键
CN212623826U (zh) 用于pda上的壳体组件
CN216437769U (zh) 一种嵌入式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