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8153A -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8153A
CN114348153A CN202011030744.XA CN202011030744A CN114348153A CN 114348153 A CN114348153 A CN 114348153A CN 202011030744 A CN202011030744 A CN 202011030744A CN 114348153 A CN114348153 A CN 114348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arriage
vehicle body
mot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07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遵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0307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8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8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8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该车体结构的车厢上没有车门,为一体结构。打开的方式是将整个车厢后移到一定的距离。即:两侧及上方都能打开,两侧都可上下车。在保证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利于将车的长度、宽度、高度同时缩小,同时利于减轻车体重量,提高车身强度。针对微型化机动车空间限制及速度限制的特点,设置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前挡风遮雨装置、侧挡雨装置及后尾遮雨结构,提高雨天的驾驶安全性。两轮机动车增加了辅助支撑装置,可自动或人工进行支撑,解决了在车速较低及停止时的左右倾倒问题。针对微型化机动车空间限制及速度限制的特点,车身上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排气口,便于通风换气。

Description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面临能源紧张、大气污染、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等问题。能源紧张与汽车能耗有直接关系;大气污染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很大关系,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和发展条件;交通拥堵、停车难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有一辆节能、环保且占地面积小的微型车。要想占地面积小,就要缩短车的长度,减小车的宽度,同时还要降低车的高度。降低高度后,车才有较好地稳定性。现有汽车自重在1.2-1.3吨,汽车长在3.8-4.3米,宽在1.6-1.8米,占地面积约为6-8平方米。若一人驾一辆车出行,能源大多消耗在车的自重上,尾气排放也大大增加。交通拥堵、停车难也与汽车占地面积有关。
所谓微型车,就是将车的长度,宽度,高度同时缩小。有鉴于此,采用前后两轮且同时转向的机动车是未来微型车的发展方向。现有两轮机动车大多没有厢体,在骑车时风吹、日晒、雨淋、舒适性差,且不安全,在速度较低或停止时会向左右倾倒。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在实现微型化的同时,增加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其采用上述的车体结构,解决了两轮机动车在车速较低及停止时的左右倾倒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方面,提供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形成驾驶舱、或驾驶舱和坐乘舱;
所述车身包括分体结构的车头、车厢,所述车头位于所述车厢前方;
所述车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前部,所述车厢滑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
所述车厢整体向前滑动至极限位置,与车头接合形成封闭车身;
所述车厢整体向后滑动,使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分离,从而打开舱体便于舱内人员上、下车。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设有滑道,所述车厢两侧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在滑道内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头前端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所述车厢后端设有可开闭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与驾驶舱、或驾驶舱和坐乘舱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后端上部设有一向后突出的后尾,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后尾上或所述后尾的下方;所述车厢的后尾的下方设有后窗,所述后尾的外端向后突出于所述后窗的外端。
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或上方铰接有一防雨玻璃,该防雨玻璃能够贴合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形成双层玻璃结构,并能够向上翻转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形成一角度,从而形成一遮雨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顶部两侧分别铰接有一能够内外翻转的侧挡雨板;所述侧挡雨板向内翻转至极限位置,其位于所述车厢的顶部上;所述侧挡雨板向外翻转至极限位置,其突出于所述车厢的顶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所述车厢的顶部靠近所述车头位置设有一天窗开口,一滑盖滑动连接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滑盖滑动至最前端位置,其前端凸出于所述车厢前端,遮挡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上方形成一遮雨挡板,并封闭所述天窗开口;所述滑盖滑动至中间位置,其前端位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后方,并封闭所述天窗开口;所述滑盖滑动至最后端位置,其前端位于所述天窗开口后方,从而完全打开所述天窗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左右相邻的侧前窗、侧后窗,所述侧前窗和侧后窗的窗玻璃均能够横向左右滑动,并能够形成重叠状态。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包括上述的车体结构,所述底盘上安装有一前车轮、一后车轮和一辅助支撑装置;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设于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之间,其包括辅助支撑架和升降机构;所述辅助支撑架上连接有两个支撑轮,所述的两个支撑轮分别位于所述车身两侧;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辅助支撑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轮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架包括翻转支架和轴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
所述翻转支架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相连接;
所述电机与所述翻转支架相连接,驱动所述翻转支架进行翻转升降。
进一步地,两轮机动车包括用于监测车辆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速度传感器、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车辆行驶速度控制所述支撑轮的升降。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车厢上没有车门,为一体结构。打开的方式是将整个车厢后移到一定的距离。即:两侧及上方都能打开,两侧都可上下车。在保证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利于将车的长度、宽度、高度同时缩小,同时利于减轻车体重量,提高车身强度。
2.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排气口,针对微型化机动车空间限制及速度限制的特点,使之便于车内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增加了舒适性,同时,车厢内也可加装空调。
3.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后部设有后尾,既起到导流和装饰作用,又能作为后窗的防雨罩,提高雨天的驾驶安全性。同时,排气口与后尾结合,隐藏了排气口增加美观,且排气位置更好的提升了遮雨效果。
4.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针对微型化机动车空间限制及速度限制的特点,设置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前挡风遮雨装置和侧挡雨装置,提高雨天的驾驶安全性。并可增加天窗,利用天窗滑盖作为前挡风遮雨装置,增加了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
5.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针对一体车厢结构设置滑动侧窗,结构简单实用,且不破坏整体车厢的结构强度,不增加车厢侧壁厚度,利于微型化。
6.本发明提供的两轮机动车,增加了辅助支撑装置,可自动或人工进行支撑,解决了在车速较低及停止时的左右倾倒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的速度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微型车的研发方向为将车的长度、宽度、高度同时缩小,同时尽可能增加驾乘人员舱室内空间,减轻车的自重,且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身高度,高度降低后,可减小正风和侧风的压力,使车保持稳定。基于微型车的发展方向本发明研发了一种车体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结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车身设置于底盘30上,形成驾驶舱、或驾驶舱和坐乘舱。车身包括分体结构的车头10、车厢20,车头10位于车厢20前方。车头10固定在底盘30上,车头10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13,车头10的前端设有前灯12。车厢20滑动安装于底盘30上,车厢20整体向前滑动至极限位置,与车头10接合形成封闭车身。车厢20整体向后滑动,使车头10与车厢20分离,从而打开舱体便于舱内人员上、下车。驾驶舱和/或坐乘舱内的座椅上可加装安全带,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可以理解的,车厢20上没有车门,为一体结构。结构简单,利于长度、宽度、高度同时缩小,制造容易。一体结构,提高车身强度,且由于没有车门,将壁厚大大减小,减轻车的自重,同时尽可能增加驾乘人员舱室内空间。打开的方式是将整个车厢后移到一定的距离。即:两侧及上方都能打开,两侧都可上下车,且由于上方也打开,车身高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舒服的下车,可站立后再下车,避免了撞头现象。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底盘30两侧装有滑道,车厢20两侧的下端装有滚轮21,可在滑道上前后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车厢20的滑动结构可以采用其他方案,如滑轨结构,且滑动打开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加装动力装置,控制其自动打开。本实施方式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如图1所示,车头10的前端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11、车厢20后端设有可开闭的排气口29,进气口11和排气口11与驾驶舱、或驾驶舱和坐乘舱相连通。进气口11和排气口11之间可形成高度差,优选的,进气口11低于排气口11。可以理解的,考虑到安全性,微型机动车的行驶最高速度远低于普通汽车,低速下,通过进气口11和排气口11通风换气,舒适性好,且不需要安装车载空气调节设备,进一步将车体微型化。
如图1、图2所示,车厢20的后端上部设有一向后突出的后尾27,后尾27向下倾斜,起到导流和装饰的作用,降低风阻。后尾27下方的车厢20上设有后窗210,后尾27的外端向后突出于后窗210的外端,从而后尾27遮挡在后窗210上方,作为后窗的防雨罩。进一步,后窗210由上至下略向内倾进,提高后尾27遮雨效果。排气口29设置于后尾27上或后尾27的下方,隐藏了排气口,增加美观度。排气口29设置于后尾27的下方,下雨时打开排气口29,排气口29喷出的气流把从后尾27上滑落的雨水向后方吹离,使雨水不滴落在后窗210上,进一步提高了后尾27的遮雨效果。提高雨天的驾驶安全性。
车头10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13,前挡风玻璃13的上端或上方通过连接轴15铰接有一防雨玻璃14。日常行车时,防雨玻璃14能够贴合于前挡风玻璃13形成双层玻璃结构,不影响视线,并可在前挡风玻璃13上形成一防护层,防止小石子等崩坏前挡风玻璃13,防雨玻璃14易于更换。在雨雪天气,防雨玻璃14能够向上翻转与前挡风玻璃13形成一角度,从而形成一遮雨或遮雪挡板,提高雨雪天的驾驶安全性。微型机动车的行驶最高速度远低于普通汽车,低速下,无需采用雨刮器,降低成本的同时,利于车身的微型化。
车厢20的顶部两侧分别铰接有一能够内外翻转的侧挡雨板211,侧挡雨板211向内翻转至极限位置,其位于车厢20的顶部上。侧挡雨板211向外翻转至极限位置,其突出于车厢20的顶部的外侧。增强防雨效果。
如图1所示,车厢20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左右相邻的侧前窗25、侧后窗26,侧前窗25和侧后窗26的窗玻璃均能够横向左右滑动,并能够形成重叠状态。优选的,侧前窗25和侧后窗26的大小、形状相同。该侧窗结构简单,尤其安装在本发明的一体式车厢20上,不破坏整体车厢的结构强度,不增加车厢侧壁厚度,利于微型化。
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身前部和后部分别装有前灯12和后灯28,车厢20的侧前窗25前部位置装有后视镜24,车厢20上靠近车头10的位置安装有拉手22,拉手上装有车锁23,车锁23用于在闭合位置锁紧车厢20和车头10,使车厢20无法后移打开。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车头10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13,车厢20的顶部200靠近车头10的位置设有一天窗开口202,一滑盖300滑动连接于车厢20的顶部200;滑盖300滑动至最前端位置,其前端凸出于车厢20的前端,遮挡在前挡风玻璃13的上方形成一遮雨挡板,并封闭天窗开口202;滑盖300滑动至中间位置(如图3中所示的位置),其前端位于前挡风玻璃13后方,并封闭天窗开口202;滑盖300滑动至最后端位置,其前端位于天窗开口202后方,从而完全打开天窗开口202。可以理解的,滑盖300与车厢20的顶部200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为多种,如顶部200两侧设有滑轨201,滑盖300的下表面两侧设有对应的滑道,形成滑动结构;还可以采用滑块、滑槽结构,螺杆副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各种方案。天窗开口202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换,如采用图3中所示的凹形结构,或之间是口字型等。可以理解的,防雨玻璃14可以与滑盖300同时设置,也可以去掉防雨玻璃14,仅用滑盖300进行前挡风玻璃13的防雨。
如图1、图4所示,在一具体示例中,上述车体结构用于两轮机动车,两轮机动车的底盘上安装有一前车轮40、一后车轮50。两轮机动车在速度较低或停止时会向左右倾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前车轮40和后车轮50之间安装有辅助支撑装置60。辅助支撑装置60上安装有两个支撑轮65,两个支撑轮65对称设于车身两侧,在车辆速度较低或停止时,辅助支撑装置60支撑车辆使之不倾倒。
为了使辅助支撑装置60在车辆行驶中不对行驶进行干涉,辅助支撑装置上装有升降机构,在车速较低或停止时将支撑轮65升起,利于车辆灵活转弯,并在行驶时减少摩擦导致的动力和支撑轮损耗。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支撑装置60包括辅助支撑架和升降机构,辅助支撑架包括翻转支架64和轴承63,翻转支架64上安装支撑轮65。翻转支架64上安装轴承63,轴承63与底盘30固定连接。电机61通过输出轴62与翻转支架64连接,利用电机61的正反转驱动翻转支架64向上、向下翻转。为了控制电机61,电机61与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连接,控制器与用于监测车辆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相连接,控制器根据车辆行驶速度控制电机61,进而控制支撑轮65的升降。
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的速度表的示意图。速度表70与速度传感器连接,显示车辆速度,速度表70上设有指针71,速度表70的速度区分为低速区域72、快速区域74、高速区域73。
当速度在快速区域74及高速区域73时电机61驱动翻转支架64向上翻转,支撑轮65抬起。当速度在低速区域72就是车辆即将倾倒的速度,该速度由测试决定,电机61驱动翻转支架64向下翻转,支撑轮65放下。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1)

1.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包括车身和底盘,所述车身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形成驾驶舱、或驾驶舱和坐乘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包括分体结构的车头、车厢,所述车头位于所述车厢前方;
所述车头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前部,所述车厢滑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
所述车厢整体向前滑动至极限位置,与车头接合形成封闭车身;
所述车厢整体向后滑动,使所述车头与所述车厢分离,从而打开舱体便于舱内人员上、下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滑道,所述车厢两侧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在滑道内滚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前端设有可开闭的进气口、所述车厢后端设有可开闭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与驾驶舱、或驾驶舱和坐乘舱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后端上部设有一向后突出的后尾,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后尾上或所述后尾的下方;所述车厢的后尾的下方设有后窗,所述后尾的外端向后突出于所述后窗的外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上端或上方铰接有一防雨玻璃,该防雨玻璃能够贴合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形成双层玻璃结构,并能够向上翻转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形成一角度,从而形成一遮雨挡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顶部两侧分别铰接有一能够内外翻转的侧挡雨板;所述侧挡雨板向内翻转至极限位置,其位于所述车厢的顶部上;所述侧挡雨板向外翻转至极限位置,其突出于所述车厢的顶部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的上部设有前挡风玻璃,所述车厢的顶部靠近所述车头位置设有一天窗开口,一滑盖滑动连接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所述滑盖滑动至最前端位置,其前端凸出于所述车厢前端,遮挡在所述前挡风玻璃上方形成一遮雨挡板,并封闭所述天窗开口;所述滑盖滑动至中间位置,其前端位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后方,并封闭所述天窗开口;所述滑盖滑动至最后端位置,其前端位于所述天窗开口后方,从而完全打开所述天窗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设有左右相邻的侧前窗、侧后窗,所述侧前窗和侧后窗的窗玻璃均能够横向左右滑动,并能够形成重叠状态。
9.一种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车体结构,所述底盘上安装有一前车轮、一后车轮和一辅助支撑装置;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设于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之间,其包括辅助支撑架和升降机构;所述辅助支撑架上连接有两个支撑轮,所述的两个支撑轮分别位于所述车身两侧;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辅助支撑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轮升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两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架包括翻转支架和轴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
所述翻转支架与所述底盘之间通过所述轴承相连接;
所述电机与所述翻转支架相连接,驱动所述翻转支架进行翻转升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两轮机动车,包括用于监测车辆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与所述速度传感器、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车辆行驶速度控制所述支撑轮的升降。
CN202011030744.XA 2020-09-27 2020-09-27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Pending CN114348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0744.XA CN114348153A (zh) 2020-09-27 2020-09-27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0744.XA CN114348153A (zh) 2020-09-27 2020-09-27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8153A true CN114348153A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0744.XA Pending CN114348153A (zh) 2020-09-27 2020-09-27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81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2419B1 (en) Aerodynamic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vehicles
US6276480B1 (en) Three-wheel motor vehicle
JP3155375B2 (ja) 車両ルーフ
US7165804B2 (en) Methods for reducing the aerodynamic drag of vehicles
US8740285B2 (en) Vehicle airfoils for safety,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US8480111B1 (en) Enclosed motorcycle
US4201412A (en) Camping car
US6260905B1 (en) Multi-segment, vertically operable, rear vehicle window
CN213057332U (zh)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US9422012B2 (en)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taxi
US20200391580A1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Interior Accessible via a Door Opening
US4226466A (en) Truck, especially a large capacity vehicle or tractor semi-trailer combination
JPWO2019026908A1 (ja) 電気自動車
CN114348153A (zh) 微型厢式机动车的车体结构及两轮机动车
CN218777453U (zh) 一种具有拓展空间功能的露营车
US20080025829A1 (en) Highway Vehicle for Handicapped Drivers in Mobility
EP2382123B1 (en) A vehicle cab with a storage compartment
WO2011034498A1 (en) Motorcycle with passenger compartment
CN201501449U (zh) 反三轮乘用电动车
EP2085300A2 (en) Device for stabilising a two-wheeled vehicle
CN2353628Y (zh) 家用三轮式微型汽车
US3694025A (en) Automobile
US6772851B1 (en) Vehicle with low ground clearance
CN201231797Y (zh) 轻便舱旅游车
CN211195791U (zh) 一种风挡及包括该风挡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