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9869A -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9869A
CN114339869A CN202210178843.5A CN202210178843A CN114339869A CN 114339869 A CN114339869 A CN 114339869A CN 202210178843 A CN202210178843 A CN 202210178843A CN 114339869 A CN114339869 A CN 114339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acket loss
threshold
data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88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9869B (zh
Inventor
刘则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do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88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9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9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分别获取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响应于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Description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终端应用。这些终端应用所提供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为用户的生活提供便利。随之而来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
移动设备所提供的大多功能的运行都必须以移动设备接入有可用的网络为前提。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移动设备等所具有的可接入的网络和可接入的网络的信号强度等都可能不同。移动设备所接入的网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目前,相关技术中实时通信技术都是在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Establishment,交互式连接建立)建路的时候,哪条路先返回使用哪一条链路,之后只有在链路不可用的时候切换到另一个链路上,如ICE建路时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链路先完成ICE动作,然后使用4G链路传输媒体数据,只有4G链路消失或者超时,才切换到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通信技术)链路上。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网络管理方法,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网络管理装置。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络管理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
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分别获取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首先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然后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最后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由此,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包括:
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初始数据;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主网络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
基于所述副网络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括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延时信息和所述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所述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
若所述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丢包阈值大于所述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蜂窝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无线通信技术Wi-Fi网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网络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以及
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首先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通过第一确定模块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最后通过切换模块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由此,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初始数据;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主网络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
基于所述副网络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括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分别对所述延时信息和所述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所述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
若所述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丢包阈值大于所述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蜂窝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无线通信技术Wi-Fi网络。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被处理器执行,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的方框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管理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电视、智能车载多媒体设备等,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处理组件、存储组件和驱动组件。可选的,该驱动组件和处理组件可以集成设置,该存储组件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其他程序模块,该处理组件通过执行存储组件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管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管理方法可应用在视频通话功能中,例如,应用在视频通话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中,以保证视频通话的实时通信效果。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还可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管理装置执行,该装置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以实现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以及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后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并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进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如图1所示,该网络管理方法,可包括:
步骤101,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可为蜂窝网络,第二网络可为无线通信技术Wi-Fi网络,其中,蜂窝网络可包括4G网络和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
具体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触发视频通话功能时,可先获取电子设备的蜂窝网络和Wi-Fi网络,以充当视频通话的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可同时支持蜂窝网络(数据网络)和Wi-Fi网络(无线网络)。
步骤102,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可包括:
步骤201,分别通过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初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初始数据可为网络测试数据,也可为触发视频通话时发送过去的请求数据,也可为视频通话的先头数据,此处不作任何限定。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服务器可为电子设备的服务器,例如,手机的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数据,可以是相关的功能(例如,视频通话功能)被触发时自动生成的,也可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中,在相关的功能被触发时,从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的调出。其中,该存储空间不仅限于基于实体的存储空间,例如,硬盘,该存储空间还可以是连接电子设备的网络硬盘的存储空间(云存储空间)。
步骤202,若服务器先通过第一网络接收到初始数据,则将第一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将第二网络作为副网络。
步骤203,若服务器先通过第二网络接收到初始数据,则将第二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将第一网络作为副网络。
具体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在分别获取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后,可将得到的初始数据分别通过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其中,服务器在接收到该初始数据之后可原路反馈一个信号给电子设备,以通知该电子设备服务器已经通过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接收到了该初始数据。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基于上述服务器反馈的信号判断服务器是通过那个网络先接收到初始数据的,若判断服务器先通过第一网络接收到初始数据,则可将第一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可将第二网络作为副网络;若服务器先通过第二网络接收到初始数据,则可将第二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可将第一网络作为副网络。
步骤103,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在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之后,可分别通过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在视频通话的场景中,可通过主网络进行视频数据的传输,并通过副网络进行音频数据的传输。由此,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从而保证视频通话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包括:
步骤301,基于主网络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
步骤302,基于副网络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举例而言,假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管理方法应用在视频通话功能中,其中,在电子设备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之后,可将视频内容拆分为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其中,视频数据的数据量要远远大于音频数据的数据量,然后通过主网络进行视频数据的传输,并通过副网络进行音频数据的传输。由此,通过两个网络同时进行视频内容的传输可大大提高视频内容的传输速度,从而保证视频通话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步骤104,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其中,网络状态信息可包括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可具有网络检测器(NetWorkDetector)和网络连接检测器(ConnectionDetector),其中,网络检测器和网络连接检测器均可以是软件程序,或者硬件装置,此处不作任何限定。其中,网络检测器可负责管理和监控网络状态,动态切换网络等,网络连接检测器可用于探测网络(例如,主网络和副网络)的延时和丢包,以生成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
其中,网络连接检测器可通过发送Ping和接受Pong包,进行网络(例如,主网络和副网络)探测,以统计网络的延时和丢包率,并报告至网络检测器。其中,探测周期正常网络情况下可为1.5s,弱网情况下可为48ms,网络中断可定义为超过100ms未收到任何数据包为网络中断,丢包统计可为最近1分钟内ping包丢包率。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通过网络检测器(NetWorkDetector)和网络连接检测器(ConnectionDetector)实时检测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以得到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
步骤105,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其中,网络切换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具体地,电子设备在确定上述的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之后,可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例如,将主网络切换到副网络,而主网络则变成副网络,即主网络和副网络之间互相切换(互换身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然后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最后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由此,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网络管理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401,分别对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预设的解析算法分别对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其中,预设的解析算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还可通过解析模型分别对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应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解析模型可以是提前训练好的,并将其预存在服务器的存储空间中,以方便调取应用。
其中,该解析模型的训练与生成均可由相关的训练服务器执行,该训练服务器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是一台电脑的主机,该训练服务器与可执行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管理方法的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是无线网络连接和有线网络连接的至少一种。该训练服务器可将训练完成的解析模型发送给该网络管理方法,以便该网络管理方法在需要时调用,从而大大减少该网络管理方法的计算压力。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还可使用解析工具(例如,插件),分别对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
步骤402,若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其中,时长阈值和第一时间阈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时长阈值可为500ms,第一时间阈值可为200ms。
步骤403,若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其中,第一丢包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丢包阈值可为50%。
步骤404,若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其中,第一丢包阈值大于第二丢包阈值,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其中,第二丢包阈值和第二时间阈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二丢包阈值可为20%,第二时间阈值可为200ms。
具体的,电子设备在分别获取到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之后,可分别对该网络状态信息中的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然后可根据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判断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是否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其中,若判断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可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若判断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也可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若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也可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否则(非上述判断的三种情况),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不满足网络切换条件,此时可控制主网络和副网络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在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之后可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例如,将主网络切换到副网络,而主网络则变成副网络,即主网络和副网络之间互相切换(互换身份)。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晰地了解本申请,图5为根据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可通过网络检测器(NetWorkDetector)控制网络连接检测器(ConnectionDetector)探测网络(即,主网络和副网络)的延时和丢包,以生成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同时还可通过网络链路(Connection)主网络和网络链路(Connection)副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基于主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大于基于副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首先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然后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最后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由此,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以实现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以及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后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并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从而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进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如图6所示,该网络管理装置600,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10、第一确定模块620、数据传输模块630、第二获取模块640和切换模块65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610用于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第一确定模块620用于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630用于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获取模块640用于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
切换模块650用于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620具体用于:分别通过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初始数据;若服务器先通过第一网络接收到初始数据,则将第一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将第二网络作为副网络;若服务器先通过第二网络接收到初始数据,则将第二网络作为主网络,并将第一网络作为副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630具体用于:基于主网络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基于副网络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其中,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大于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状态信息包括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如图6所示,该网络管理装置600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660,其中,第二确定模块660用于:分别对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若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若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若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其中,第一丢包阈值大于第二丢包阈值,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为蜂窝网络,第二网络为无线通信技术Wi-Fi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方法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申请实施例的网络管理装置,首先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并通过第一确定模块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然后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基于主网络和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分别获取主网络和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最后通过切换模块响应于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主网络和副网络。由此,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700,包括存储器710、处理器720及存储在存储器710上并可在处理器7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720执行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网络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被处理器执行,能够更高效的利用多个网络,从而保证实时通信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
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分别获取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以及
响应于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包括:
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初始数据;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基于所述主网络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
基于所述副网络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括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延时信息和所述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所述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
若所述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丢包阈值大于所述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蜂窝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无线通信技术Wi-Fi网络。
6.一种网络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确定主网络和副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以及
切换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网络切换条件,切换所述主网络和所述副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向服务器发送初始数据;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若所述服务器先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接收到所述初始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网络作为所述主网络,并将所述第一网络作为所述副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主网络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
基于所述副网络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包括延时信息和丢包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
分别对所述延时信息和所述丢包信息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主网络的网络中断时长、丢包率和第一延迟时间,以及所述副网络的第二延迟时间;
若所述网络中断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阈值,且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
若所述丢包率大于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延迟时间大于第二时间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延迟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满足所述网络切换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丢包阈值大于所述第二丢包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蜂窝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无线通信技术Wi-Fi网络。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管理方法。
CN202210178843.5A 2022-02-25 2022-02-25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39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843.5A CN114339869B (zh) 2022-02-25 2022-02-25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843.5A CN114339869B (zh) 2022-02-25 2022-02-25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869A true CN114339869A (zh) 2022-04-12
CN114339869B CN114339869B (zh) 2024-04-05

Family

ID=8103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8843.5A Active CN114339869B (zh) 2022-02-25 2022-02-25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98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692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16913A1 (pt) * 2012-02-10 2013-08-15 Mls Wireless S/A. Método para ativar usuário, método para autenticar usuário, método para controlar tráfego de usuário, método para controlar acesso de usuário em uma rede wi-fi de desvio de tráfego 3g e sistema de desvio de tráfego 3g
WO2015019234A1 (en) * 2013-08-05 2015-02-12 Universidade De Aveir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vehicular networks
WO2015058502A1 (zh) * 2013-10-22 2015-04-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切换网络连接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227892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5722142A (zh) * 2016-02-26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基于多链路的数据分流方法
CN108834203A (zh) * 2018-06-29 2018-11-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36367A (zh) * 2019-08-29 2019-12-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798869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芯片子系统
US20200137611A1 (en) * 2018-10-30 2020-04-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of aggregated backhaul bearers in a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1093238A (zh) * 2019-11-25 2020-05-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585906A (zh) * 2020-05-11 2020-08-25 浙江大学 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低时延自适应数据分流传输方法
CN112672388A (zh) * 2020-12-21 2021-04-16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用户终端
CN113099497A (zh) * 2021-03-30 2021-07-0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174388A1 (en) * 2020-03-02 2021-09-10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N113596919A (zh) * 2021-06-16 2021-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16913A1 (pt) * 2012-02-10 2013-08-15 Mls Wireless S/A. Método para ativar usuário, método para autenticar usuário, método para controlar tráfego de usuário, método para controlar acesso de usuário em uma rede wi-fi de desvio de tráfego 3g e sistema de desvio de tráfego 3g
WO2015019234A1 (en) * 2013-08-05 2015-02-12 Universidade De Aveir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vehicular networks
WO2015058502A1 (zh) * 2013-10-22 2015-04-3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切换网络连接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227892A (zh) * 2015-10-28 2016-01-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通话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5722142A (zh) * 2016-02-26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基于多链路的数据分流方法
CN108834203A (zh) * 2018-06-29 2018-11-1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98869A (zh) * 2018-08-02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芯片子系统
US20200137611A1 (en) * 2018-10-30 2020-04-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of aggregated backhaul bearers in a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0536367A (zh) * 2019-08-29 2019-12-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093238A (zh) * 2019-11-25 2020-05-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174388A1 (en) * 2020-03-02 2021-09-10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CN111585906A (zh) * 2020-05-11 2020-08-25 浙江大学 一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低时延自适应数据分流传输方法
CN112672388A (zh) * 2020-12-21 2021-04-16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用户终端
CN113099497A (zh) * 2021-03-30 2021-07-09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596919A (zh) * 2021-06-16 2021-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澄: "WLAN与蜂窝混合网络有效的信道切换策略",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卢志豪 等: "基于工业无线异构网络的主动网络切换算法", 《物联网技术》 *
巴欣然: "5G网络下多连接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15 January 2021 (2021-01-1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692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869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95173B1 (ko) 다운링크 채널의 수신 방법, 송신 방법, 단말 및 기지국
CN111615141B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6102143B (zh) 一种应用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29181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712778B (zh) 信道选择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866976B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90132794A1 (en)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26257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4333727A (zh) 音视频传输通道调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339869B (zh)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93238B (zh) 无线网络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96331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网络转换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85458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161044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846771A (zh) 业务操作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758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1954203B (zh)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EP4106334A1 (en) Service monito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840313B (zh)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125739A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112627B1 (ko) 이종네트워크 연동에 따른 인디케이터 표시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기
KR20140030553A (ko) 이종네트워크 연동에 따른 인디케이터 표시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기
CN112399515A (zh) 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118420A (zh) 一种监控系统自动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095738B (zh) 信号显示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