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9714A -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9714A
CN114339714A CN202011053539.5A CN202011053539A CN114339714A CN 114339714 A CN114339714 A CN 114339714A CN 202011053539 A CN202011053539 A CN 202011053539A CN 114339714 A CN114339714 A CN 114339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bearer
terminal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35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9714B (zh
Inventor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35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714B/zh
Priority to JP2022577230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0963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120613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714A1/zh
Priority to EP21874374.8A priority patent/EP417108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339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714A/zh
Priority to US18/100,118 priority patent/US2023015658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9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a plurality of users or terminals, e.g. group communication or 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属于通信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承载相关的信息,可以使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Description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支持旁链路(Sidelink,SL,也可称之为侧链路、副链路或边链路等)传输。SL用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称为终端设备、用户终端、移动终端等)之间不通过网络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如图1所示。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UE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如何在该多个UE之间实现对一个共同的业务数据的连续传输,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以能够解决如何在多个UE之间实现对一个共同的业务数据的连续传输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终端设备或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四方面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各终端设备分别配置对应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具体地,通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使得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其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除该第一终端设备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此,通过配置承载相关的信息,可以使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包含旁链路的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多终端设备聚合的承载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承载间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ehicle UE,VUE)、行人终端(Pedestrian UE,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配置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2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各终端设备分别配置对应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具体地,通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使得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其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除该第一终端设备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此,通过配置承载相关的信息,可以使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上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协作传输还可以理解为聚合传输或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该承载相关的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承载,以使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进行承载聚合,从而保障实现协作传输。其中,上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
(1)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承载(bearer);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仅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了PDCP承载,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承载),也就是说,PDCP承载和RLC承载位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中。在一个示例中,此类型的承载可以记为UE1-UE2 bearer,其中,UE1代表PDCP bearer在UE1中,比如UE1 PDCP bearer n1,UE2代表RLC bearer在UE2中,比如UE2RLC bearer m1。
(2)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仅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了RLC承载,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PDCP承载,也就是说,PDCP承载和RLC承载位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中。在一个示例中,此类型的承载可以记为UE2-UE1bearer,其中,UE2代表PDCP bearer在UE2中,UE1代表RLC bearer在UE1中。在另一个示例中,此类型的承载也可以记为分离(split)bearer,即UE2 split bearer,PDCP bearer位于UE2中,至少一个RLC bearer位于除UE2之外的其他终端设备中,比如有一个RLC bearer位于UE1中,再比如有两个RLC bearer位于UE1和UE3中。
(3)PDCP承载和RLC承载;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了PDCP承载和RLC承载,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配置RLC承载,也就是说,PDCP承载位于多个终端设备的一个终端设备中,对应的RLC承载分别位于多个终端设备的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在一个示例中,此类型的承载可以记为split bearer,即PDCPbearer位于UE1中,RLC bearer可以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中,比如UE1和UE2中,此时,PDCP bearer n1和RLC bearer n2位于UE1中,RLC bearer m1位于UE2中。
其中,上述PDCP bearer,主要是指一个专用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及以上实体所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PDCP sublayer和SDAP sublayer,因为PDCP层是提供重排序和安全等功能的重要协议层,因此PDCP层的归属决定了安全参数如何使用和重排序功能位于哪个节点,是提供业务连续和安全比较重要的协议层。RLC层及以下协议层主要提供空口传输。进一步地,可以将PDCP bearer记为包含PDCP和服务数据适应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两层协议栈,RLC bearer包含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层(Physical,PHY)三层。
可选的,如图4所示,split bearer就是一个典型的PDCP bearer位于UE1,而两个RLC bearer分别位于UE1和UE2的UE1 split bearer。由于split承载,其可以通过多条腿(RLC bearer)进行传输,它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传输方式:
(1)Split传输:指一个数据包只能选择一条路径传输,要么RLC bearer 1,要么RLC bearer 2,具体选择机制可以由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
(2)复制(Duplication)传输:指一个数据包同时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路径进行复制传输,即同时在RLC bearer 1和RLC bearer 2进行复制传输,复制传输可以由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
也就是说,RLC bearer之间可以是split方式传输,也可以是duplication方式传输。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通过上述哪种传输方式,最终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 Unit,SDU)数据汇聚到统一的PDCP实体(entity)进行重排序和重复检测,对重复数据进行删除并按序排列之后递交高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基于上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配置将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flow)/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同时在UE1和UE2进行选择性传输,PDCP bearer配置在其中一个UE,例如UE1或者UE2;或者配置将业务/QoS flow/DRB同时在UE1和UE2进行复制传输;或者配置PDCP bearer和RLC bearer分别位于UE1和UE2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可以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也就是说,在多个终端设备间进行协作传输时,终端设备间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间的接口进行传输,比如在直接连通接口PC5接口或副链路sidelink接口,配置PC5RLC bearer。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蜂窝通信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各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可以和需要终端设备间转发的对应Uu PDCP entity一一对应,可选的,可以通过PC5 RRC进行配置。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UE1 PDCP bearer被分流到:UE1 RLC bearer和UE1-UE2 PC5 RLC bearer(->UE2RLC bearer),相当于两个路径可选,则从UE1来看,需要知道PDCP bearer<->PC5 RLCbearer映射关系,从而进行收发数据;对UE2来说,需要知道PC5RLC bearer<->UE2 RLCbearer的映射关系,从而收发数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1)预设签约条件;比如,共享套餐,共同收费或者绑定用户等。
(2)上报用户的终端业务使用偏好;比如,用户希望对于听书/音乐类业务等进行个人所属设备间业务连续性保障。
(3)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具有相同的设置或状态需求;比如,用户的两个设备中设置了对某一个共同业务或应用(Application,APP)的连续性接收要求。
(4)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进行业务数据的同步接收;比如,用户的两个设备中设置了对某一个共同业务或APP的同步收听状态。
(5)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预设通信条件。也就是说,考虑到无论是UE1 splitbearer还是UE1-UE2 bearer,这两类的承载类型都是具有PDCP bearer和RLC bearer位于不同UE内部的特点,而RLC SDU要向PDCP entity汇聚,需要使用到UE-UE之间的接口,此时,两个UE靠近,满足UE-UE通信条件时,才进行这种特殊承载的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上述步骤2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比如,UE1在自己的专用RRC信令里携带UE2的标识,这个标识可以是永久标识,也可以是临时标识。
(2)业务数据和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比如,UE1请求把自己的DRB 1/2/3(或者QoSflow 1/2/3,或者特定业务)配置成UE1 split bearer,或者UE1请求把自己的DRB4/5(或者QoS flow 4/5,或者特定业务)配置成UE1-UE2bearer,或者UE1请求把自己的DRB 6/7(或者QoS flow6/7,或者特定业务)配置成UE2-UE1 bearer或UE1-UE2 bearer。
(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比如PC5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
进一步可选的,上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可以执行为如下具体实施例之一:
在具体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在该具体实施例中,UE1的请求可以通过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过程,先到达核心网,由核心网进行准许验证,验证通过之后再通知基站进行配置执行。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UE1发起进行协作传输的业务请求,在业务发起过程或者业务持续的中间过程中,提出了对于多设备聚合业务传输的需求,将该需求上报给网络侧,由核心网对该需求进行验证,例如是否签约数据中允许这种功能等,验证通过之后,核心网通知基站,可以对两个设备进行承载聚合配置。此时,UE1的请求可以通过NAS过程,先到达核心网,由核心网进行准许验证,验证通过之后再通知基站进行配置执行。
在具体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专用信令中。在该具体实施例中,UE1的请求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RRC过程,到达接入网设备(比如基站),由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进行验证,验证通过之后再由接入网设备进行配置,或者在UE1的上下文信息中存储有承载相关的信息,例如绑定UE或者准许业务类型等,接入网设备验证之后进行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上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可以具体执行为如下内容: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支持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一质量门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协作传输。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发起协作传输的需求之前,需要获知自己的服务网络是否支持该功能,以及需要满足网络配置的条件,例如两个设备之间的链路质量满足一定的门限需求,如PC5 RSRP高于门限1,和/或只有特定业务允许进行多设备聚合传输,例如多媒体实时业务。
进一步地,接入网设备配置多个终端设备间进行协作传输之后,两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按照配置的承载方式进行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配置为split bearer,网络侧还需要额外配置split bearer的数据路由相关的参数,例如哪边的RLC bearer为主腿,默认数据在主腿传输,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在辅腿进行传输,例如当缓存中的数据量超出一定门限时,可以选择辅腿即其它主腿之外的RLC bearer传输;如果配置为duplicationbearer,它首先需要被配置为split bearer,即需要有两个或者以上RLC bearer在不同UE中,对应同一个PDCP bearer,针对split bearer可以进一步配置为duplication功能,即可以在两个或者以上RLC bearer内复制传输,可选的,可以同时配置duplication的初始状态:配置即激活(配置完成之后即可进行duplication方式传输),或者配置即去激活(配置完成之后需要额外的激活信令才能进行duplication方式传输),是否支持duplication动态激活/去激活;配置完成之后,终端设备间可以按照网络配置的参数和相关动态控制,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发起请求的UE1来说,由于该UE1当前处于RRC连接状态,因此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只需要对它进行重配置即可,将原有的承载删除,重配置成需要的聚合承载,如果该承载的PDCP bearer位于UE1,则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PDCP配置和SDAP配置给UE1,并且默认或者指明该PDCP bearer使用UE1的key和安全参数,如果该承载有RLC bearer位于UE1,则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RLC配置和对应的MAC,PHY配置给UE1;在给UE1的重配置信令中可以包含多条聚合承载的配置。
(2)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RRC连接态、且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同一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另一个UE2来说,如果该UE2已经处于RRC连接状态,且服务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与UE1的服务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一致,则直接向该UE2发送重配置信令,配置需要的聚合承载,如果该承载的PDCP bearer位于UE2,则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PDCP配置和SDAP配置给UE2,并且默认或者指明该PDCP bearer使用UE2的key和安全参数,如果该承载有RLCbearer位于UE2,则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RLC配置和对应的MAC,PHY配置给UE2;在给UE2的重配置信令中可以包含多条聚合承载的配置。
(3)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进入RRC连接态时,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寻呼,并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RRC连接态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令,所述第三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另一个UE2来说,如果该UE2没有在RRC连接状态,则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可以向该UE进行paging,使其进入RRC连接状态之后,向该UE2发送重配置信令,配置需要的聚合承载,配置内容类似上述(2)中的对应部分的内容。
(4)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的覆盖下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令,所述第四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另一个UE2,并没有处于同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覆盖下,例如UE2已经与另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建立了RRC连接,或者寻呼(paging)之后,UE2向另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建立了RRC连接,则有以下处理方式:对跨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的情况,将涉及UE先切换到同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下,再进行统一控制。
(5)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令,所述第五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另一个UE2,并没有处于同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覆盖下,例如UE2已经与另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建立了RRC连接,或者paging之后,UE2向另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建立了RRC连接,则有以下处理方式:对跨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的协同控制,即UE1的服务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1将建议配置发送给UE2的服务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2,其中PDCP bearer位于哪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由哪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决定配置参数,RLC bearer配置也由各自归属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决定,例如对于一个聚合承载,其PDCP bearer位于UE1,则由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1决定PDCP和SDAP配置发送给UE1,split bearer,在UE1侧的RLC bearer各层配置由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1决定,在UE2侧的RLC bearer各层配置由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2决定,发送给UE2,两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之间也需要为这个split bearer建立PDCP PDU的转发通道,便于RLCbearer数据到达PDCP bearer。
需要说明的是,安全参数例如键(key)和算法的选择,由PDCP层所在的UE和他的归属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之间进行交互配置,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配置给UE。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在配置了多设备协作/聚合承载之后,可能由于需求或者情况的变化,需要对承载进行重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接听方式发生变化时,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用户的接听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之前利用手机接听,后来转为使用手表接听,或者反之。
(2)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质量门限时,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两个或者多个终端之间的链路发生了变化,例如之前两个设备靠近,设备之间的链路满足通信需求,可以进行聚合承载传输,而之后两个设备远离,不在满足设备间通信的要求,不能进行聚合承载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上述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PDCP承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PDCP承载进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重建和安全更新中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PDCP承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PDCP数据恢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复位。
在该实施例中,承载重配置,其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连接至少涉及以下两种:
一种是承载对应的核心网连接保持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指在配置了聚合承载之前和之后,或者说聚合承载配置和取消聚合承载配置之后,核心网连接保持不变的情况,例如UE1发起了业务连接,使用自己的PDU session,之后重配置成多设备聚合承载,仍旧保持UE1的PDU session,之后又由于聚合承载的条件不满足,再次配置成仅UE1 bearer,此时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到核心网仍旧是使用UE1的PDU session,由于PDU session保持不变,因此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到核心网的路径保持现有即可,又有两个分支:(1)当聚合承载的PDCP bearer和非聚合承载时的PDCP bearer位于不同的终端时,如果发生重配置,由于PDCP bearer发生了变化,此时需要对PDCP进行重建,安全更新等操作,并且为了保持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数据的无损传输,需要在PDCP源anchor UE和PDCP目标anchor UE之间,进行AM PDCP实体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SN)状态转移(SN statustransfer)和数据前转(data forwarding),以保持数据传输真正无损;而对于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数据,由于对绝对无损要求不高,可以将PDCPSN状态从初始值清零开始,可选的进行data forwarding。(2)当聚合承载的PDCP bearer和非聚合承载时的PDCP bearer位于相同的终端时,发生重配置,由于PDCP bearer没有变化,此时并不需要进行PDCP重建,安全更新等操作,只需要进行PDCP data recovery过程,对不同路径的数据进行恢复即可。
另一种是承载对应的核心网连接需要切换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指在配置了聚合承载之前和之后,或者说聚合承载配置和取消聚合承载配置之后,核心网连接发生变化的情况,例如UE1发起了业务连接,使用自己的PDU session,之后重配置成多设备聚合承载,仍旧保持UE1的PDU session,之后又由于聚合承载的条件不满足,再次配置成仅UE2 bearer,此时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到核心网需要使用UE2的PDU session,换了PDU session;也有两种处理方法:(1)由于核心网通路已经发生变化,那么无论PDCP bearer是否变化,都可以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清零(包含AM和UM),从初始化开始,重新进行新实体中的数据收发,造成的问题是对AM无法做到完全的数据无损;这种行为由网络侧显式指示UE(因为现有AM的重配置或者切换,都是SN状态保留,此时需要AM SN清零,是一个新行为,需要显式指示)。(2)核心网对新旧通路之间也进行状态迁移,确保新的PDU session可以接续旧的PDUsession进行数据处理,这样PDCP的状态就可以保留,当PDCP bearer没变的情况下,只需要执行PDCP data recovery即可,当PDCP bearer变化,执行PDCP重建,则在源UE节点和目标UE节点可以对AM数据进行SN status transfer和data forwarding,UM数据可选的进行data forwarding。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三接入网设备时,去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终端的移动,例如原本两个终端位于一个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控制之下,而一个终端逐渐远离,脱离了该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的控制,而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之间进行多终端聚合有诸多站间接口交互,需要避免,因此一旦有终端离开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则放弃聚合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四接入网设备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
(1)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多个,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对应的承载。
(2)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一个,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的承载为第三承载类型,所述第三承载类型为PDCP承载和RLC承载位于同一终端设备中,如图4所示的UE1 bearer或UE2 bearer,即普通承载,其中,PDCP bearer和RLC bearer都位于其中同一个UE内,其PDCP层和SDAP层构成的PDCP bearer都位于UE1或UE2中。
(3)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例中,当多终端聚合/协作承载存在期间,即当多个UE之间配置了split承载或者UE1-UE2承载类型时,如果UE发生切换,则可以包括以下场景:
(1)仅仅其中一个或者部分UE满足了切换条件,其它UE并没有满足,则此时可以将多终端的split承载或者UE1-UE2承载类型进行重配置,将需要切换UE摘除出去。
(2)如果将切换UE摘除之后,剩余的UE不足以形成聚合承载配置,例如只剩一个UE,则可以将承载重配置成普通承载。
(3)如果其中的一个或者部分UE满足了切换条件,可以将这一组UE进行组切换,即源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将一组UE的切换请求消息发送给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其中包括多终端聚合/协作承载配置,由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为这一组UE生成新的聚合/协作承载配置,并将PDU session信息告知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例如PDUsession是哪个UE的,便于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进行配置,当然在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决定配置时,也可以去除聚合/协作承载,配置成普通承载,或者改变某个承载对应的PDU session。
(4)如果其中的主UE满足了切换条件,其中主UE定义为PDU session的归属UE,可以将这一组UE进行组切换,即源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将主UE连带其它UE一起的切换请求消息发送给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其中包括多终端聚合/协作承载配置,由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为这一组UE生成新的聚合/协作承载配置,并将PDU session信息告知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或者PDU session默认是主UE的,便于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进行配置,当然在目标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决定配置时,也可以去除聚合/协作承载,配置成普通承载,或者改变某个承载对应的PDU session。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由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切换至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基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置于基于所述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的最后一个结束标识之后。
在该实施例中,无论是上述多UE split bearer还是UE1-UE2 bearer这样的跨UE承载,前提都是这个承载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User Plane,UP)部分是统一的,例如只关联其中一个UE。当这样的承载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将它的核心网UP部分进行重配置,例如从原来UE1 PDU session,重新配置为UE2 PDU session,并且业务数据需要连续。在这个重配置过程中,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原UP路径是gNB<->UE1 UPF之间的GPRS隧道协议(GPRSTunnelling Protocol,GTP)tunnel 1的数据,在接收到携带endmarker标记的数据包之后,开始处理新UP路径gNB<->UE2 UPF之间的GTP tunnel 2的数据,相当于新路径的数据按顺序放置在原路径数据最后一个endmarker之后进行处理,满足了按序原则。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还用于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进行协作传输时的已接收部分和/或已发送部分对应的第一收发状态,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继续未接收部分和/或未发送部分的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保持或复位收发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配置和收发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初始化层2(L2)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L2状态;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核心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之后;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接入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的所有收发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接入网侧并不进行两个或者以上UE的聚合承载处理,而是对每个UE的承载和PDU session进行独立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UE1的业务收发情况要尽快同步到UE2上,并在UE2上进行连续的接收,可行的方式有:
方式1:核心网连续请求
在该方式1中,UE1正在接收数据,决定将该接收在UE2进行延续的时刻,将自己的所有接收状态都通过UE-UE之间的接口,例如PC5、WLAN或者蓝牙等,传递给UE2;UE2接收到UE1的全部接收状态,按照当前的接收状态,向核心网请求后续连续数据,例如在手机听某首歌听到了2分18秒时刻,将该时刻传递给手环,手环向网络侧请求从该歌的2分18秒开始继续播放;从而手环可以继续给用户提供连续体验;在UE1的接收状态暂停或者复位。
方式2:接入网连续请求
在该方式2中,UE1正在接收数据,准备将接收状态在UE2进行延续,可以由UE1或者UE2向网络请求该延续行为,可以基于DRB或者QoS flow或者特定业务进行请求,如果被批准,则可以将UE1当前所有与之相关的配置和收发状态,都通过UE-UE接口传递给UE2;或者网络侧发送配置给UE2,UE2状态从初始化开始/UE2状态来自UE1;网络侧在UE1或者UE2进行请求时,就需要为UE2建立相关的核心网配置,例如PDU session,并将UE1的PDU session和UE2的PDU session的数据进行按序排列,UE1 PDU session里的数据endmarker之后,接着的数据经由UE2的PDU session传给网络侧设备(比如基站),从而达到连续状态;网络侧在UE1或者UE2进行请求时,就需要为UE2建立相关的接入网配置,并将UE1的收发状态全部copy到UE2,进行延续传输。
具体来说,如果业务是UM模式,则UE2和网络侧对应的新SN状态可以全部从初始值开始,例如SN=0开始,发送侧从第一个之前没有发送的数据开始在新的链路开始发送,例如在UE1与网络之间已经传输到数据SN=99,100及之后的数据都未发送,这时候切换到UE2和网络之间的路径开始继续传输,那么在新链路第一个发送的数据为之前的100号数据包,但是这个数据包在新链路的SN从初始值重新开始编号,即SN=0;如果业务是AM模式,最无损的方式,是将UE1的全部收发L2SN状态都通过UE-UE间接口传递给UE2,网络侧也对UE1的L2 SN状态进行搬移到UE2,这样就相当于在UE1和网络侧之间的收发状态,完全被复制到UE2和网络之间,并且UE2和网络侧新链路建立完成之后,需要发送L2 status report,互相告知接收状态,从而进行重传和连续。L2可以是RLC或者PDCP,或者RLC和PDCP。例如在原链路接收情况是1,2,3,5,7接收成功,将状态报告从接收端发给发送端,发送端就会重传4和6,并继续传输8,9,10…。这样就能达到完全无损。如果是AM模式的数据,没有触发状态报告,则也可以在UE2和网络侧完全复制了收发状态之后,发送端根据第一个没有收到ACK的数据包,开始依次重传。例如发送端源链路发送了1-10的数据,前8个已经收到了ACK,则发送端直接从9,10,11…进行发送,接收端如果接收到重复数据,删除即可,例如9和10其实已经接收到但没有来得及反馈ACK,那么9和10再次接收,可以删除重复包。如果是AM模式数据,但是对无损要求不高或者从简单的角度不希望状态全部前转,也可以L2SN状态全部从初始值开始,发送端在新链路发送的数据,可以从原链路没有获得ACK的第一个数据开始传输,例如发送端源链路发送了1-10的数据,前8个已经收到了ACK,则发送端直接从9,10,11…进行发送,新的SN号为0,1,2…接收端无法判断重复数据,依次处理即可。如果是AM模式数据,但是对无损要求不高或者从简单的角度不希望状态全部前转,也可以L2 SN状态全部从初始值开始,发送端在新链路发送的数据,可以从原链路没有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开始传输,例如发送端源链路发送了1-10的数据,则发送端直接从11,12,13…进行发送,新的SN号为0,1,2…接收端无法判断重复数据,依次处理即可。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核心网可以为两个或者以上终端设备建立相同的用户平面连接(比如PDU session),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以上终端设备分别建立用户平面连接,当业务需要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切换时,源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传递当前的业务传输状态,以达到连续接收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支持PDCP bearer的重配置过程和承载的路径切换过程,在源终端设备和目标终端设备之间支持SN status transfer和data forwarding,以达到业务连续和可选的无损要求。其中,核心网、接入网(比如基站)和UE之间可以针对不同业务的承载需求以签约、预配置、设置或者交互的方式,进行确定。
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30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
步骤30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其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除该第一终端设备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此,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为各终端设备分别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实现多个终端设备间的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PDCP承载和RLC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分离传输。
(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复制传输。
(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4)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到PDCP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
(5)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映射至PDCP承载进行接收处理。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
(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接收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一个:
预设签约条件;上报用户的终端业务使用偏好;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具有相同的设置或状态需求;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中的同一终端应用处于同步接收状态;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间的通信条件。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上述步骤3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业务数据和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支持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一质量门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令配置或重配置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令重配置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进行PDCP重建和/或对PDCP承载进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重建和安全更新中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进行PDCP数据恢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复位。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三接入网设备时,去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进行协作传输时的已接收部分和/或已发送部分对应的第一收发状态,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继续未接收部分和/或未发送部分的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保持或复位收发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将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配置和收发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初始化L2状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获取L2状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之后的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接入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的所有收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与上述网络侧设备执行的传输配置的方法中相同或类似的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3-5对应网络侧设备执行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网络侧设备执行的传输配置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传输配置的装置,或者,该传输配置的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传输配置的装置执行传输配置的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配置的装置。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400,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传输配置的装置400包括:
发送模块401,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PDCP承载和RLC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预设签约条件;上报用户的终端业务使用偏好;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具有相同的设置或状态需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进行业务数据的同步接收;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预设通信条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之前,接收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业务数据和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中。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支持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一质量门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发送模块401,还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RRC连接态、且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同一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进入RRC连接态时,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寻呼,并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RRC连接态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令,所述第三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的覆盖下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令,所述第四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令,所述第五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发送模块401,还可以用于: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发送模块401,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接听方式发生变化时,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质量门限时,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PDCP承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PDCP承载进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重建和安全更新中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PDCP承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PDCP数据恢复;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复位。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还可以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三接入网设备时,去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发送模块401,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四接入网设备的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多个,则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对应的承载;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一个,则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的承载为第三承载类型,所述第三承载类型为PDCP承载和RLC承载位于同一终端设备中;向所述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处理模块401,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由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切换至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将基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置于基于所述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的最后一个结束标识之后。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还用于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进行协作传输时的已接收部分和/或已发送部分对应的第一收发状态,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继续未接收部分和/或未发送部分的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保持或复位收发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接收模块,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配置和收发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400中,所述接收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所述发送模块403还可以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初始化L2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L2状态;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核心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之后;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接入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的所有收发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各终端设备分别配置对应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具体地,通过为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任一终端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对应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使得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其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除该第一终端设备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此,通过配置承载相关的信息,可以使至少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配置的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示例性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网络侧设备12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配置的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配置的装置能够实现图3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由终端设备执行的传输配置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传输配置的装置,或者,该传输配置的装置中的用于执行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传输配置的装置执行传输配置的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配置的装置。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500,应用于终端设备,该传输配置的装置500包括:接收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3。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处理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PDCP承载和RLC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处理模块503,具体用于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
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分离传输;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复制传输;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到PDCP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将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映射至PDCP承载进行接收处理。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处理模块503,具体用于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
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接收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一个:
预设签约条件;上报用户的终端业务使用偏好;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具有相同的设置或状态需求;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中的同一终端应用处于同步接收状态;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间的通信条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还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业务数据和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支持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一质量门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接收模块501,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令配置或重配置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切换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接收模块501,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令重配置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接收模块501,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进行PDCP重建和/或对PDCP承载进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重建和安全更新中至少一项;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进行PDCP数据恢复;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复位。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三接入网设备时,去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进行协作传输时的已接收部分和/或已发送部分对应的第一收发状态,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继续未接收部分和/或未发送部分的传输;所述处理模块503,还可以用于保持或复位收发状态。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将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配置和收发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配置的装置500中,所述接收模块501,还可以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初始化L2状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获取L2状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之后的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接入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的所有收发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其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除该第一终端设备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此,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为各终端设备分别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实现多个终端设备间的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配置的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配置的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配置的装置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600为终端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6对应的传输配置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6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3对应的传输配置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10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以及处理器7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0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7041和麦克风7042,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706可包括显示面板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61。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触控面板7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7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
其中,射频单元701,用于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处理器710,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其中,该第二终端设备包括除该第一终端设备外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此,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为各终端设备分别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实现多个终端设备间的协作传输,从而实现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间的连续性传输,保障终端设备的业务体验和系统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1所示,该网络设备800包括:天线801、射频装置802、基带装置803。天线801与射频装置8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802通过天线8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8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8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802,射频装置8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8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8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8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803包括处理器804和存储器805。
基带装置8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1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804,与存储器8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8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8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806,用于与射频装置8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805上并可在处理器8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804调用存储器8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6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传输配置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或网络侧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传输配置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终端设备或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各对应的传输配置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53)

1.一种传输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
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
PDCP承载和RLC承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一项:
预设签约条件;
上报用户的终端业务使用偏好;
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具有相同的设置或状态需求;
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进行业务数据的同步接收;
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预设通信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业务数据和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支持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一质量门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协作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令,所述第一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RRC连接态、且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同一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令,所述第二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未进入RRC连接态时,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寻呼,并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入RRC连接态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令,所述第三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
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的覆盖下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令,所述第四配置信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
所述第一接入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令,所述第五配置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承载进行配置或重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接听方式发生变化时,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二质量门限时,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PDCP承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PDCP承载进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重建和安全更新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PDCP承载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PDCP数据恢复;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复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三接入网设备时,去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四接入网设备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
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多个,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对应的承载;
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一个,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的承载为第三承载类型,所述第三承载类型为PDCP承载和RLC承载位于同一终端设备中;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由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切换至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基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置于基于所述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的最后一个结束标识之后。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还用于指示: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进行协作传输时的已接收部分和/或已发送部分对应的第一收发状态,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继续未接收部分和/或未发送部分的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保持或复位收发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配置和收发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请求,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初始化L2状态;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L2状态;
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核心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之后;
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接入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的所有收发状态。
19.一种传输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
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
PDCP承载和RLC承载。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分离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复制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到PDCP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映射至PDCP承载进行接收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接收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以下至少一个:
预设签约条件;
上报用户的终端业务使用偏好;
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对同一终端应用具有相同的设置或状态需求;
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中的同一终端应用处于同步接收状态;
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间的通信条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第一业务数据和承载类型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满足以下至少一项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支持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第一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间的链路质量高于第一质量门限、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特定的业务数据进行协作传输。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专用信令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令;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令配置或重配置承载。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不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下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令;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令重配置承载。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进行PDCP重建和/或对PDCP承载进行第一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重建和安全更新中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进行PDCP数据恢复;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对所有状态变量进行复位。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三接入网设备时,去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进行协作传输时的已接收部分和/或已发送部分对应的第一收发状态,所述第一收发状态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继续未接收部分和/或未发送部分的传输;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保持或复位收发状态。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将进行协作传输时的传输配置和收发状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
3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初始化L2状态;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获取L2状态;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数据之后的和;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接入网配置,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的所有收发状态。
37.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应用于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承载相关的信息,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
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
PDCP承载和RLC承载。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重配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满足由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四接入网设备的条件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多个,则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时对应的承载;
若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外的剩余终端设备有一个,则重配置所述剩余终端设备的承载为第三承载类型,所述第三承载类型为PDCP承载和RLC承载位于同一终端设备中;
向所述第四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切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由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切换至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将基于所述第二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置于基于所述第一核心网用户面连接对应的用户面路径传输的数据的最后一个结束标识之后。
44.一种传输配置的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承载相关的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以下之一: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承载;
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
PDCP承载和RLC承载。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RLC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与Uu接口对应的PDCP承载间的对应关系。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
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分离传输;
从PDCP承载到多个RLC承载的复制传输;
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到PDCP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
将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映射至PDCP承载进行接收处理。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PDCP承载位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情况下,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操作:
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的映射和接收处理;
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RLC承载接收的数据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PC5接口对应的RLC承载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重配置的所述承载相关的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协作传输。
5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5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5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配置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53539.5A 2020-09-29 2020-09-29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Active CN114339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3539.5A CN114339714B (zh) 2020-09-29 2020-09-29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JP2022577230A JP2023530963A (ja) 2020-09-29 2021-09-26 伝送設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及び端末機器
PCT/CN2021/120613 WO2022068714A1 (zh) 2020-09-29 2021-09-26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EP21874374.8A EP4171084A4 (en) 2020-09-29 2021-09-26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US18/100,118 US20230156587A1 (en) 2020-09-29 2023-01-23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3539.5A CN114339714B (zh) 2020-09-29 2020-09-29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714A true CN114339714A (zh) 2022-04-12
CN114339714B CN114339714B (zh) 2023-07-11

Family

ID=8095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3539.5A Active CN114339714B (zh) 2020-09-29 2020-09-29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6587A1 (zh)
EP (1) EP4171084A4 (zh)
JP (1) JP2023530963A (zh)
CN (1) CN114339714B (zh)
WO (1) WO20220687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1430A1 (zh) * 2021-10-14 2023-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承载的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WO2023217090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92422A1 (en) * 2013-08-29 2016-06-30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and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8476496A (zh) * 2016-03-30 2018-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中继终端设备
CN110536262A (zh) * 2019-04-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83107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0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85831A1 (ko) * 2018-10-26 2020-04-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차량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417215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CN111565416A (zh) * 2019-02-13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090B (zh) * 2018-09-27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DCP duplication的配置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765616B2 (en) * 2019-11-19 2023-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UE cooperation with UE relay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92422A1 (en) * 2013-08-29 2016-06-30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and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8476496A (zh) * 2016-03-30 2018-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中继终端设备
CN11083107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0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85831A1 (ko) * 2018-10-26 2020-04-30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차량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417215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CN111565416A (zh) * 2019-02-13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装置
CN110536262A (zh) * 2019-04-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1430A1 (zh) * 2021-10-14 2023-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承载的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WO2023217090A1 (zh) * 2022-05-09 2023-1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8714A1 (zh) 2022-04-07
CN114339714B (zh) 2023-07-11
EP4171084A4 (en) 2023-12-27
JP2023530963A (ja) 2023-07-20
EP4171084A1 (en) 2023-04-26
US20230156587A1 (en) 2023-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295B (zh) 中继转移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8684218B (zh) 切换方法和装置
US10945179B2 (en)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584633B (zh) 在无线系统中采用多个调度器进行操作
CN113271633A (zh) 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198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17532874A (ja) サービス固有のエアインターフェース選択
CN111149419A (zh) 用于rrc恢复/暂停时的nr pdcp保留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156587A1 (en)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905397B (zh) 中继确定方法、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19100944A1 (zh) 切换服务器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20210385905A1 (en) Entity Establish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689969B2 (en) Service node upda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TW201935993A (zh) 與基地台處理一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KR20220042176A (ko) 통신 방식, slrb 구축 방식 및 통신 장치
WO2020134913A1 (zh)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WO2019062794A1 (zh)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CN115915265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530144A (zh) 服务质量参数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功能实体和网络设备
CN114557120A (zh) 侧链路传送连续性
JP2022528327A (ja) 無線通信の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14071589B (zh) 链路切换指示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50964A1 (zh) 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功能实体
CN117793945A (zh)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734373A (zh) 多辅小区组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