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3589A -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3589A
CN114333589A CN202111659656.0A CN202111659656A CN114333589A CN 114333589 A CN114333589 A CN 114333589A CN 202111659656 A CN202111659656 A CN 202111659656A CN 114333589 A CN114333589 A CN 114333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assembly
metal layer
layer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96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
金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96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3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3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3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和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保持平整,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时不存在排气不良的问题,从而避免近面板侧出现印痕现象,降低了屏体可视不良的风险。所述支撑组件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性能,厚度和弯折半径适中,并具有优异的韧性和支撑性,使包含其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无需设置其他散热组件,有效降低柔性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柔性显示装置在优异的显示效果、轻薄化和可折叠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显示需求,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型显示装置应运而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智能化、便携化、柔性化是目前显示装置的主要发展方向。柔性显示装置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显示理念,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弯曲折叠,改变使用形态,从而减小设备的尺寸,提高便携性;同时,显示装置展开后将获得更大、更清晰的显示画面,可以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与常规的显示装置相比,柔性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可降低功耗,同时基于可弯曲的特性,使高分辨率、不同尺寸的显示目标得以实现。近年来,柔性显示装置已逐步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
目前的柔性显示装置存在显示不良的问题,而且厚度较大,不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因此,解决柔性显示装置的可视不良问题,开发显示效果更好、更轻薄便携的柔性显示装置,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显示效果更好、更轻薄的柔性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和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设置有镂空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和支撑层,是至少两层复合而成的材料,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设计使支撑组件的一侧保持平整,使所述支撑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时不存在排气不良的问题,从而避免近面板(Panel)侧出现印痕现象,降低了屏体可视不良的风险。而且,所述支撑组件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性能,并具有优异的韧性和支撑性,使柔性显示装置中无需设置其他散热组件,降低了柔性显示装置的厚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支撑组件和背板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为目的之一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目的之二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是至少两层复合而成的支持散热组件,其一侧保持平整,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时不存在排气不良的问题,从而避免近面板侧出现印痕现象,降低了屏体可视不良的风险。所述支撑组件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性能,厚度和弯折半径适中,并具有优异的韧性和支撑性,使包含其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无需设置其他散热组件,有效降低柔性显示装置的厚度,满足了柔性显示装置在优异的显示效果、轻薄化和可折叠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案研究过程中的另一柔性显示装置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包含所述支撑组件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包含所述支撑组件的模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柔性显示面板,2-缓冲件,3-支撑组件,3B-支撑件,4-背板组件,41-柔性基材层,42-散热层,7-盖板,10-第一金属层,20-支撑层,21-弯折区,210-弯折区的镂空结构,22-非弯折区,220-非弯折区的镂空结构,30-第二金属层,300-金属层镂空部,301-重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发明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安装”、“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贴合于柔性显示面板背侧的支撑件,如图1所示,图1为本案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模组结构示意图;所述柔性显示装置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缓冲件2、支撑件3B和重膜301。缓冲件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压敏胶层(PSA层)、聚酰亚胺层(PI)和第二压敏胶层(PSA层);支撑件3B的弯折区域包括镂空图案,在保证对柔性显示模组的支撑作用的同时实现弯曲性能。
支撑件3B可选的为不锈钢材料(SUS),支撑件3B在与缓冲件2贴合前需要撕离其表面的保护膜(轻膜),由于其弯折区域设有镂空结构(pattern),撕离时空气进入镂空间隙,贴合时排气不完全引起顶胶现象,导致近Panel侧的弯折区凹凸不平;而且,支撑件3B的重膜301切割缝后,膜表面整体平整度存在风险,贴合后导致近Panel侧的弯折区凹凸不平;由此导致弯折区出现明显的印痕现象。若不降低痕迹,屏体存在对应的可视不良风险。
图2为本案研究过程中的另一柔性显示装置模组结构示意图,包括依次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缓冲件2、支撑件3B、柔性基材层41和散热层42;其中,柔性基材层41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TPU)层,散热层42为金属层,例如Cu层。
支撑件3B的厚度可选的为150μm,支撑件3B与柔性基材层41之间通过压敏胶连接,压敏胶的厚度可选的为15μm;柔性基材层41与散热层42之间通过压敏胶连接,该层压敏胶的厚度可选的为10μm;散热层42的厚度可选的为80μm;此外,散热层42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与背板组件通过压敏胶连接,该层压敏胶的厚度可选的为10μm。整个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可选的约为500μm,散热层42及其两侧的压敏胶层厚度在100μm左右,导致模组的厚度较大,既不符合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方向,也不利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折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效果更加明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支撑组件。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10和支撑层20;所述支撑层20包括弯折区21。
可选的,所述支撑层还可以包括非弯折区22;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非弯折区22与弯折区21相邻设置;或者在平行于支撑组件膜层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非弯折区22位于弯折区21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弯折区21设置有镂空结构210;可选的,所述镂空结构210贯穿所述支撑层20。
可选的,所述非弯折区22为平坦结构。需要说明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平坦结构”表示非弯折区22上不设置镂空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连接时,所述第一金属层10在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即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金属层10与柔性显示装置的主体结构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10和支撑层20,是至少两层复合而成的组件,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设计使支撑组件的近Panel侧保持平整,支撑组件远离Panel侧(即支撑层20)上设置镂空结构,解决了支撑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或缓冲件贴合时排气不良的问题,避免近Panel侧的弯折区凹凸不平的现象,消除弯折区的印痕不良。而且,所述支撑组件通过结构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性能,具有适中的厚度和弯折半径,并具有高韧性和优异的支撑性,使柔性显示装置中无需设置其他散热组件,同时实现减厚和散热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为平坦层,其不含有镂空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与支撑层20复合,有效提升了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性、韧性和支撑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为铜合金;其一方面作为“平坦区”,使支撑组件的近Panel侧保持平整,消除弯折区的印痕不良;另一方面,铜合金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替代了常规柔性显示装置中的散热件,将散热功能集成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并提升所述支撑组件的支撑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合金的屈服强度≥1200MPa,例如可以为1250MPa、1300MPa、1350MPa、1400MPa、1450MPa、1500MPa、1550MPa、1600MPa或1650MPa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200-1600MPa。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合金的抗拉强度≥1300MPa,例如可以为1350MPa、1400MPa、1450MPa、1500MPa、1550MPa、1600MPa、1650MPa、1700MPa、1750MPa、1800MPa或1850MPa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300-1800MPa。
普通铜合金的屈服强度为500-800MPa,抗拉强度为600-900MPa;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铜合金为超强铜合金,屈服强度≥1200MPa,抗拉强度≥1300MPa,其作为第一金属层,集成了散热功能,同时超强铜合金的使用保全了所述支撑组件的支撑性,与常规使用的支撑层+散热层(如图2所示)比,大大降低叠层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具有前述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所述铜合金通过纳米颗粒弥散强化技术得到,利用水热法和冷冻干燥法相结合的原位化学工艺制备得到具有铜包覆氧化物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粉末,经过低温烧结和高能率锻造后,高密度氧化物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铜晶粒内,同时晶间氧化物颗粒完全消失。该方法使铜合金保持高延展的特性下极大提高其强度,使屈服强度≥1200MPa,抗拉强度≥1300MPa。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的比值为(0.1-0.3):1,例如可以为0.11:1、0.13:1、0.15:1、0.17:1、0.19:1、0.2:1、0.21:1、0.23:1、0.25:1、0.27:1或0.29:1等。所述支撑层20的厚度为支撑组件的厚度减去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20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20的材料为SUS不锈钢材料。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10和支撑层20;所述支撑层包括弯折区21和非弯折区22;所述弯折区21设置有镂空结构210。该方式在图3所示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非弯折区22设置有镂空结构220,从而进一步减轻支撑组件的质量,有助于显示装置的轻量化,并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与所述弯折区21相邻的非弯折区22设置有镂空结构220;所述镂空结构220发挥过渡作用,能够在柔性显示装置以及支撑组件发生弯折时提供应力缓冲,避免支撑组件的膜层应力突变。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密度小于所述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210的密度;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能够减轻支撑组件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效果,并确保所述支撑组件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
本发明中,所述“镂空结构的密度”意指在相同的支撑层面积下,镂空结构的孔洞数目。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该方式在图4所示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密度渐变,所述非弯折区22靠近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的密度>所述非弯折区22远离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的密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孔径D2≥所述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210的孔径D1;由此可以进一步减轻支撑组件的质量,使包含其的柔性显示装置质轻,并强化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性能。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该方式在图5所示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孔径D2>所述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210的孔径D1;由此可以减轻支撑组件的质量,使包含其的柔性显示装置质轻,并使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性能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采用蚀刻的方式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如无特殊说明,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包括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210和可选的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的孔洞为通孔或盲孔,所述盲孔的开口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的孔洞为通孔,即所述镂空结构的孔洞贯穿支撑层;由此,可以避免加工工艺上的蚀刻翘曲问题,避免柔性显示装置出现压痕、模印等外观不良。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该方式在图3所示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层20的远离第一金属层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层30;所述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0、支撑层20和第二金属层30,所述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具有与第一金属层10相同的选择范围。所述支撑层20的两侧均设置有金属层,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的散热性、韧性和支撑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为铜合金,所述铜合金的屈服强度≥1200MPa,例如可以为1250MPa、1300MPa、1350MPa、1400MPa、1450MPa、1500MPa、1550MPa、1600MPa或1650MPa等;所述铜合金的抗拉强度≥1300MPa,例如可以为1350MPa、1400MPa、1450MPa、1500MPa、1550MPa、1600MPa、1650MPa、1700MPa、1750MPa、1800MPa或1850MPa等。
所述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为具有上述强度的超强铜合金,优选采用纳米颗粒弥散强化技术得到,使铜合金保持高延展的特性下极大提高其强度,使所述支撑组件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强度、韧性和支撑性。
所述第二金属层30设置有金属层镂空部300,所述金属层镂空部300与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层镂空部300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落入与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层镂空部300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与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与第二金属层30通过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与第二金属层30通过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相互接触实现连接,从而使三层(第一金属层10、支撑层20和第二金属层30)结构之间的结合性更强,提升所述支撑组件的强度、韧性和支撑性;同时,两个金属层相互连接,进一步优化了支撑组件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与第二金属层30通过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相互接触实现连接,但并非填充支撑层的镂空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0、支撑层20和第二金属层30,所述支撑层20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的比值为(0.4-0.7):1,例如可以为0.42:1、0.45:1、0.48:1、0.5:1、0.52:1、0.55:1、0.58:1、0.6:1、0.62:1、0.65:1或0.68:1等;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的比值为(0.1-0.3):1,例如可以为0.11:1、0.13:1、0.15:1、0.17:1、0.19:1、0.2:1、0.21:1、0.23:1、0.25:1、0.27:1或0.29:1等。支撑组件的厚度减去第一金属层10和支撑层20的厚度,即为第二金属层30的厚度。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该方式在图7所示的基础上,所述非弯折区22设置有镂空结构,从而进一步减轻支撑组件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效果。相应地,所述第二金属层30设置有金属层镂空部300,所述金属层镂空部300与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金属层镂空部300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落入与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层镂空部300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与所述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在第一金属层10的投影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密度小于所述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210的密度,从而在使支撑组件质轻和提高散热效果的基础上,使其保持优异的支撑性。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该方式在图8所示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密度渐变,所述非弯折区22靠近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的密度>所述非弯折区22远离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的密度;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的孔径D2≥所述弯折区21的镂空结构210的孔径D1;所述非弯折区22的镂空结构220能够在减轻支撑组件的质量,和提高所述支撑组件的散热效果的同时,确保支撑组件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支撑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为100-200μm,例如可以为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或190μm等。图3至图9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厚度为100-200μm,优选150μm。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的水滴型弯折半径≥2.0,例如可以为2.1、2.2、2.3、2.4、2.5或2.6等。该弯折半径能够充分满足柔性显示装置对弯折性要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轻膜,所述轻膜设置于第一金属层10的远离支撑层20的一侧;所述轻膜是过程膜,具有保护第一金属层的作用。所述支撑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或缓冲件贴合前撕离轻膜。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的背离第一金属层的一侧还设置有重膜,所述重膜为过程膜,具有保护支撑组件的作用。所述支撑组件与背板组件贴合前去除重膜。
可选的,所述重膜为PET膜。
如图3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中,通过结构和材料的设计,使所述支撑组件在与柔性显示面板或缓冲件贴合前撕离轻膜,不存在空气进入镂空间隙问题,可消除贴合时因排气不良导致的贴合后导致近Panel侧的弯折区凹凸不平和近Panel侧印痕现象;同时,所述支撑组件与背板组件贴合前,重膜不需要开切割缝,不存在膜表面整体平整度风险导致的近Panel侧印痕现象。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与支撑层20通过原子扩散焊或固液双金属复合挤压铸造的方法形成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支撑层通过原子扩散焊的方法形成连接;所述原子扩散焊包括:相互接触的表面在高温压力的作用下,被连接表面相互靠近,局部发生塑性变形,经一定时间后结合层原子间相互扩散而形成整体的可靠连接的过程。所述原子扩散焊的过程包括:(a)凹凸不平的初始接触;(b)变形和交界面的形成;该阶段属于物理接触阶段,被连接表面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有一些点首先达到塑性变形,在持续压力作用下,接触面积逐渐扩大并最终达到整个面的可靠接触;(c)晶界迁移;该阶段接触界面原子间的相互扩散,形成牢固的结合层;(d)体积扩散及微孔清除;该阶段在接触部分形成的结合层,逐渐向体积方向发展,形成可靠连接接头。
可选的,所述原子扩散焊的温度为500-900℃,例如可以为520℃、550℃、580℃、600℃、620℃、650℃、680℃、700℃、720℃、750℃、780℃、800℃、820℃、850℃或880℃等。
可选的,所述原子扩散焊的压力为500-1700N,例如可以为600N、800N、900N、1000N、1100N、1200N、1300N、1400N、1500N或1600N等。
可选的,所述原子扩散焊的时间为5-30min,例如可以为6min、8min、10min、12min、15min、18min、20min、22min、25min或28min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为特定强度的铜合金(屈服强度≥1200MPa,抗拉强度≥1300MPa,通过纳米颗粒弥散强化技术得到),其与支撑层通过原子扩散焊的方法实现连接,在保留铜合金优秀的散热特性下,增强铜合金的强度,提高了所述支撑组件的强度、韧性和支撑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与支撑层20通过固液双金属复合挤压铸造的方法形成连接,所述固液双金属复合挤压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液浇注到已预制好的固态金属上或将已经表面预处理过的固态金属放置于液态金属中,通过两种金属间的元素扩散或者反应形成连续的金属间结合区,从而实现双金属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第二金属层30与支撑层通过电镀的方法形成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通过电镀的方法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镀为整体电镀,使形成的第二金属层30通过支撑层20的镂空结构与第一金属层10形成连接(但不会完全填充支撑层20上的镂空结构)。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的效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包含所述支撑组件的堆叠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所述支撑组件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的过程,包括依次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缓冲件2和支撑组件3;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为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
图10中,支撑组件3中的第一金属层10位于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的一侧,重膜301设置于支撑组件3的背离第一金属层10的一侧;重膜301作为过程膜,会在贴合背板组件时去除。缓冲件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压敏胶层(PSA层)、聚酰亚胺层(PI层)和第二压敏胶层(PSA层)。
与图1相比,本发明中基于所述支撑组件3的结构设计,其与PI层贴合前撕离轻膜,不存在空气进入镂空间隙问题,可消除贴合时因排气不良导致的近Panel侧印痕现象;重膜不需要开切割缝,不存在膜表面整体平整度风险导致的近Panel侧印痕现象;而且,所述支撑组件集成了以往铜复合Tape的散热功能,同时特定的第一金属层(铜合金)的使用保全支撑件的支撑性,与目前使用的支撑层+散热层相比,大大降低叠层厚度。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的效果,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包含所述支撑组件的模组堆叠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缓冲件2、支撑组件3和柔性基材层41;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为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中的第一金属层10位于靠近柔性显示面板2的一侧;柔性基材层41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TPU)层,所述支撑组件3与柔性基材层41之间通过压敏胶连接。
图11中,所述支撑组件4的厚度可选的为150μm,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功能,使柔性基材层41与背板之间无需再设置散热层;与图2相比,图9的模组结构中无需设置散热层42及其两侧的压敏胶层,厚度减小了100μm;由于整个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可选的为500μm,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组件由于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功能,使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降低了20%,更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和便携化发展。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盖板7、柔性显示面板1、缓冲件2、支撑组件3和背板组件4。
图12中,所述支撑组件3为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金属层10位于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10为平坦结构,解决了支撑组件3与缓冲件2贴合时排气不良的问题,避免近Panel侧的弯折区凹凸不平的现象,消除弯折区的印痕不良;而且,所述支撑组件集成了支撑和散热的性能,具有高韧性和优异的支撑性,使柔性显示装置中无需设置其他散热组件,实现减厚和散热的目的;与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装置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厚度降低了20%左右。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2包括柔性显示面板Panel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膜层结构,包括多个胶层、柔性支撑层和PI(聚酰亚胺)层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胶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组件4包括柔性基底层、铰链和背板等;所述柔性基底层为热塑性聚氨酯(TPU)层。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装置为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金属层和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设置有镂空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铜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的屈服强度≥1200MPa,所述铜合金的抗拉强度≥1300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的比值为(0.1-0.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还包括非弯折区,所述非弯折区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非弯折区的镂空结构的密度小于所述弯折区的镂空结构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镂空结构的孔径≥所述弯折区的镂空结构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远离第一金属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包括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或镁锂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有金属层镂空部,所述金属层镂空部与支撑层的镂空结构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通过支撑层的镂空结构相互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与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的比值为(0.4-0.7):1。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厚度为100-2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支撑层通过原子扩散焊或固液双金属复合挤压铸造的方法形成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扩散焊的温度为500-900℃,压力为500-1700N,时间为5-30min。
15.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支撑层通过电镀的方法形成连接。
16.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支撑组件和背板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为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支撑组件之间还包括缓冲件。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
CN202111659656.0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33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656.0A CN114333589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656.0A CN114333589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3589A true CN114333589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9656.0A Pending CN114333589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358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3969A (zh) * 2022-06-27 2022-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屏
CN115064065A (zh) * 2022-06-07 2022-09-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240550A (zh) * 2022-07-22 2022-10-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226961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加工方法
WO2023231116A1 (zh) * 2022-06-01 2023-1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4011995A1 (zh) * 2022-07-11 2024-0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7518A (zh) * 2017-09-05 2017-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207818085U (zh) * 2017-12-29 2018-09-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模组结构及包括模组结构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44431A (zh) * 2019-07-25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结构、柔性屏组件及折叠显示终端
CN110853520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WO2021098095A1 (zh) * 2019-11-21 2021-05-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393773A (zh) * 2021-06-29 2021-09-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7518A (zh) * 2017-09-05 2017-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207818085U (zh) * 2017-12-29 2018-09-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模组结构及包括模组结构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44431A (zh) * 2019-07-25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结构、柔性屏组件及折叠显示终端
WO2021098095A1 (zh) * 2019-11-21 2021-05-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853520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CN113393773A (zh) * 2021-06-29 2021-09-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961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加工方法
WO2023231116A1 (zh) * 2022-06-01 2023-1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064065A (zh) * 2022-06-07 2022-09-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973969A (zh) * 2022-06-27 2022-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显示屏
WO2024011995A1 (zh) * 2022-07-11 2024-01-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5240550A (zh) * 2022-07-22 2022-10-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240550B (zh) * 2022-07-22 2023-08-18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33589A (zh) 一种支撑组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EP1711041A2 (en) Wiring board, multilayer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26235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rigid-flex circuit board, and rigid-flex circuit board
WO2022179196A1 (zh) 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TW200924595A (en) Wiring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875441B (zh) 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柔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05109101A (ja) 電磁シールド型可撓性回路基板
US20240083137A1 (en) Composite structure, flexible display assembly,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114181641B (zh) 复合胶带及显示装置
US20110248892A1 (en) Film antenna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820198A (zh) 一种支撑板、显示装置
CN114283698B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14851965U (zh) 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WO2021249113A1 (zh) 柔性电路板用补强板、柔性电路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00594758C (zh) 多层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8163021U (zh) 一种基于不锈钢金属的复合式柔性电路基板
US20240155788A1 (en) Foldable support plate,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213642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dule u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0248500B (zh) 用于伸缩式摄像头的软硬结合板及其制作工艺
JP4772424B2 (ja)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4120839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9166659A (ja) クラッ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3743307B (zh) 邦定模组、指纹识别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67378B (zh) 电磁屏蔽膜、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432052U (zh) 用于伸缩式摄像头的软硬结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