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6180A -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6180A
CN114326180A CN202111679174.1A CN202111679174A CN114326180A CN 114326180 A CN114326180 A CN 114326180A CN 202111679174 A CN202111679174 A CN 202111679174A CN 114326180 A CN114326180 A CN 114326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ub
region
light
reg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91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海侠
孔祥梓
田澍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91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61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6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6180A/zh
Priority to US18/067,011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539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viewing angle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8/00Arrangements for display data secur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输出设备,方法包括:检测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用户隐私,通常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幕会启动防窥模式,使得周围的旁观者仅观看到黑屏。
但是,由于旁观者相对于显示屏幕的视角和距离不同,所观看到的黑屏在亮度上有所差异,由此旁观者可能会观看到较亮的区域上的隐私内容,由此导致隐私泄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如下: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
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任一子区域的位置关系;
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
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和/或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输出设备至少包含背光结构和第一输出结构,所述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至少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至少所述第一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包括:
通过所述背光结构,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输出到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二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输出设备还包含第二输出结构,所述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在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之后还经过所述第二输出结构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所述第二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
所述第二范围中存在第二对象,所述第二输出结构用于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对象具有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不同。
上述方法,优选的,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获得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至少根据所述输出亮度,获得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
以所述第一驱动电压,控制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第一目标角度,所述第一目标角度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在经过所述液晶元件后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亮度之间至少近似一致。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对象具有所述第二输出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为处于所述第二范围内的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
其中,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二距离,获得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至少根据所述输出亮度,获得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二驱动电压;
以所述第二驱动电压,控制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第二目标角度,所述第二目标角度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在经过所述液晶元件后输出到所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的亮度之间至少近似一致。
一种输出设备,包括:
光线输出装置,用于输出光线;
控制器,用于检测处于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上述输出设备,优选的,所述光线输出装置至少包含背光结构和第一输出结构,所述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至少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至少所述第一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
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背光结构,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输出到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二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
和/或,
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中,在检测到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之后,获得该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就可以根据这一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进而避免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处于其他输出状态时所存在的隐私泄露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象所处范围的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对象与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示例图;
图4到图7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子区域的示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出设备中第一输出结构的液晶元件的示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元件控制的示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出设备中第一输出结构和第二输出结构的液晶元件的示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另一部分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元件控制的另一示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线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图23分别为本申请适用于手机屏幕进行控制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能够通过输出光线为输出特定内容的输出设备中,如手机、pad、笔记本或一体机等具有显示屏能够通过输出特定光线为用户输出内容的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避免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处于其他输出状态时所存在的隐私泄露的隐患。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可以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
其中,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具有第二范围,该第二范围为输出光线的预设输出范围,而第一范围为区别于第二范围的输出光线的漏光范围。例如,第二范围可以为垂直于输出设备所在平面的输出光线所经过的范围,而第一范围为可以与输出设备所在平面呈非90度夹角的输出光线所经过的范围。
以手机为例,如图2中所示,第一范围为相对于手机的侧视范围,而第二范围为手机的正视范围。而对于手机的用户而言,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可以视为手机的旁观者或观察者。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对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进行实时检测。这里的第一对象可以为人体上的至少部分对象,如人体轮廓、人体的头部、面部、眼睛或额头等等。
具体实现中,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范围内出现的人的人脸图像,进而将识别到的人脸作为第一对象;
或者,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第一范围内出现的人的眼睛图像,进而通过视线追踪将识别到的人眼作为第一对象;等等。
步骤102:获得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包含有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对象方向和/或第一对象与输出设备之间的对象距离,对象方向可以用第一对象处于以输出设备中的任意一点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上相对的方向表示,或者,对象方向可以用第一对象与输出设备中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连线与垂直于输出设备所在平面的直线之间的夹角来表示;而对象距离可以用第一对象与输出设备中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来表示。例如,如图3中所示,对象方向可以用第一对象与输出设备中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输出设备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来表示,对象距离可以用第一对象与输出设备中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设备或红外感应器等定位仪来获得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103:至少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其中,第一输出状态为至少为第一对象所在位置无法接收到输出设备的至少部分输出光线的状态。例如,第一输出状态包含如下任意一种或任意多种状态:
第一对象无法接收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状态;
第一对象接收到的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光线亮度低于预设的亮度阈值的状态;
第一对象接收到的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光线亮度在输出区域中至少近似一致的状态;等等。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光线亮度和/或光线角度,以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基于此,处于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无法接收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或者所接收到输出光线无法让第一对象识别出有效内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在检测到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之后,获得该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就可以根据这一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进而避免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处于其他输出状态时所存在的隐私泄露的隐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出设备的输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子区域之间可以关于输出区域的中心点对称,或者,子区域之间可以关于输出区域的中心线对称。
例如,如图4中所示,输出区域中的子区域呈棋盘布局,关于输出区域的中心点对称;或者,输出区域中的子区域呈网格布局,关于输出区域的中心点对称;如图5中所示,输出区域中的子区域呈条状分布,关于输出区域的中心线对称。
基于此,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包含有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区域中的多个子区域中的任一子区域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有: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区域中的每个子区域的位置关系。
以条状分布的子区域为例,输出区域中按照H方向被平均划分成4个子区域,关于输出区域的中心线对称,分别为a1、a2、a3、a4,如图6中所示,第一对象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1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2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3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4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实现,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在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至少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即第一对象相对于每个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输出区域中至少一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例如,调整输出区域中所有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或者仅调整输出区域中的部分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整个输出区域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具体实现中,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包括: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一对象与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其中的第一方向可以用第一对象与子区域中任一点或特定一点之间的连线与垂直于子区域的直线之间的夹角表示。
例如,如图7中所示,以条状分布的子区域为例,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1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1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1之间的第一距离,如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1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子区域a1的垂线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1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2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2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2之间的第一距离,如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2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子区域a2的垂线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2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3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3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3之间的第一距离,如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3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子区域a3的垂线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3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4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4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4之间的第一距离,如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4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子区域a4的垂线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一对象与子区域a4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一距离。
基于此,步骤103中在至少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输出区域中至少一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根据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和/或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子区域上第一对象对应的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调整输出区域中所有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和/或输出角度,或者仅调整输出区域中的部分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和/或输出角度,以使得整个输出区域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其中,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可以通过调整输出设备中影响通光量的液晶元件来实现,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可以通过调整输出设备中影响光线输出角度的背光结构来实现。
具体的,在输出设备中至少包含有背光结构和第一输出结构,背光结构中能够通过调整内部结构达到调整光源所输出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的目的,而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至少会经过第一输出结构在输出区域上输出,如图8中所示,而至少有第一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当然第一输出结构中还可以包含有其他结构,如偏光片、滤光玻璃等等,另外也有其他输出结构如第二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和其他结构。
基于以上结构,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在根据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通过背光结构,按照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上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以使得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输出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二范围,即整个输出区域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第二范围与第一范围不同。
例如,本实施例中通过背光结构对第一距离排序较小的前N-m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N为子区域的总数量,m为大于或等1的正整数,以使得靠近第一对象的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被输出到第二范围内,以避免因为靠近第一对象且光线输出角度异变而导致的漏光严重的情况;
和/或,本实施例中通过背光结构根据第一方向偏离中心线的程度即第一夹角从小到大排序对排序在前N-m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靠近第一对象的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被输出到第二范围内,以避免因为靠近第一对象且光线输出角度异变而导致的漏光严重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在根据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按照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即整个输出区域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例如,本实施例中按照第一对象偏离各个子区域的中心线的程度即第一夹角的大小和/或第一距离的大小对按照第一夹角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在前N-m个子区域或者所有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由此,液晶元件对输出光线所产生的通光量到达第一对象所在位置是一致的,以使得各个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以避免因为靠近第一对象导致的光线较亮导致隐私泄露的情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整至少一个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如图9中所示:
步骤901:根据第一方向和/或第一距离,获得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先获得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的当前驱动电压,再基于该当前驱动电压与第一方向和第一距离,通过查找亮度映射表可以获得每个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亮度映射表中包含多条对应关系,每条对应关系可为驱动电压、方向、距离和亮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902:至少根据输出亮度,获得至少一个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根据各个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为每个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选择一个目标亮度,每个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目标亮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均为所有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中的最小亮度,或者,各为小于所有子区域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中的最小亮度的亮度;之后,在亮度映射表中查找与目标亮度、第一方向和第一距离相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
步骤903:以第一驱动电压,控制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第一目标角度。
其中,第一目标角度使得液晶元件具有相应的通光量,从而使得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在经过第一输出结构的液晶元件后输出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光线亮度之间至少近似一致。
例如,如图10中所示,以条状分布的子区域为例,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1到a4的方向以及距离,在亮度映射表中查找在当前驱动电压子区域a1到a4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所形成的输出亮度,然后以其中的距离最远夹角最大的a4子区域的输出亮度0.6cd/m2为基准,为其他子区域a1到a3分别选择能够使得到各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输出亮度均为0.6cd/m2的第一驱动电压,进而以子区域a1到a3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驱动相应子区域上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相应的角度,分别为85度、75度和55度,而子区域a4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保持在50度,由此使得各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输出亮度均为0.6cd/m2,由此,对于处于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而言,无论第一对象移动到第一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通过以上实现方案,第一对象所观看到的输出区域上的亮度均匀且亮度为较低的值,从而保证输出设备的输出内容不会被第一对象观看到。
进一步的,如图11中所示,输出设备中还包含有第二输出结构,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在经过第一输出结构后还经过第二输出结构在输出区域上输出,而第二输出结构中也包含有液晶元件,当然第二输出结构中还可以包含有其他结构,如偏光片、滤光玻璃等等。
基于此,第二范围中存在第二对象,第二对象可以为人体上的至少部分对象,如人体轮廓、人体的头部、面部、眼睛或额头等等。第二输出结构用于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二对象具有第二输出状态,第二输出状态与第一输出状态不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以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二设备具有第二输出状态,第二输出状态可以为第二对象能够接收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以辨识输出设备的输出内容的状态。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输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二对象具有第二输出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第二输出结构上的液晶元件的调整,虽然可能会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的输出状态发生变化,但实际变化后的输出状态仍然是接近于第一输出状态的。
具体实现中,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包括:第二对象相对于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二对象与子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
基于此,在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输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12中所示:
步骤1201:根据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二距离,获得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先获得各个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的当前驱动电压,再基于该当前驱动电压与第二方向和第二距离,通过查找亮度映射表可以获得每个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步骤1202:至少根据输出亮度,获得至少一个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二驱动电压。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根据各个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为每个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选择一个目标亮度,每个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目标亮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均为所有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中的最小亮度,或者,各为小于所有子区域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中的最小亮度的亮度;之后,在亮度映射表中查找与目标亮度、第二方向和第二距离相对应的第二驱动电压。
步骤1203:以第二驱动电压,控制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第二目标角度。
其中,第二目标角度使得液晶元件具有相应的通光量,从而使得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在经过第二输出结构的液晶元件后输出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的光线亮度之间至少近似一致。
例如,结合图10,如图13中所示,以条状分布的子区域为例,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1到a4的方向以及距离,在亮度映射表中查找在当前驱动电压子区域a1到a4在第一对象所在位置所形成的输出亮度,然后以其中的距离最远夹角最大的a4子区域的输出亮度0.6cd/m2为基准,为其他子区域a1到a3分别选择能够使得到各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输出亮度均为0.6cd/m2的第一驱动电压,进而以子区域a1到a3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驱动相应子区域上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相应的角度,分别为85度、75度和55度,由此使得各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输出亮度均为0.6cd/m2,由此,对于处于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而言,无论第一对象移动到第一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通过以上实现方案,第一对象所观看到的输出区域上的亮度均匀且亮度为较低的值。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对象相对于子区域a1到a4的方向以及距离,在亮度映射表中查找在当前驱动电压子区域a1到a4在第二对象所在位置所形成的输出亮度,然后以其中的最小亮度及子区域a1中的输出亮度为基准,为其他子区域a2到a4分别选择能够使得到各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第二对象所在位置的输出亮度均为该最小亮度的第二驱动电压,进而以子区域a2到a4各自对应的第二驱动电压驱动相应子区域上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相应的角度,分别为55度、75度和85度,由此使得各个子区域的输出光线第二对象所在位置的输出亮度均为最小亮度,由此,对于处于第二范围内的第二对象而言,通过第二输出结构上的通光量补偿,第二对象所观看到的输出区域上的亮度均匀且亮度为较低的值,而对于第一对象而言,虽然输出区域行的亮度实际上不均匀,但是由于之前对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的调整,已经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而言具有亮度较低的输出状态,而在经过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调整之后,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而言的输出状态中的亮度更低,因此,输出设备的输出内容仍然不会被第一对象观看到,由此保证隐私不会被泄露。
相应的,参考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以配置在图2所示的输出设备中,其中包含如下结构:
对象检测单元1401,用于检测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
关系获得单元1402,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参数调整单元140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中,在检测到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之后,获得该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就可以根据这一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进而避免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处于其他输出状态时所存在的隐私泄露的隐患。
其中,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输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输出结构为能够通过输出光线为输出特定内容的输出设备,如手机、pad或笔记本等具有显示屏能够通过输出特定光线为用户输出内容的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避免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处于其他输出状态时所存在的隐私泄露的隐患。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输出设备可以包含如下结构:
光线输出装置1501,用于输出光线;
控制器1502,用于检测处于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具体的,输出设备中还包含有摄像头等图像采集装置、红外扫描仪、声音传感器等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处于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输出设备中,在检测到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之后,获得该第一对象相对于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就可以根据这一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调整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使得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进而避免输出设备相对于第一对象处于其他输出状态时所存在的隐私泄露的隐患。
具体的,所述光线输出装置1501至少包含光源1510、背光结构1511和第一输出结构1512,如图16中所示,所述背光结构1511的输出光线至少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1512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至少所述第一输出结构1512中包含有液晶元件1513;
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器1502在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背光结构1511,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输出到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二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
和/或,
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1512中液晶元件1513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结构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以输出设备为具有防窥模式的手机屏幕为例,当使用者启用防窥模式PrivacyMode时,屏幕显示亮度不会对使用者有影响,位于侧视角度的旁观者将会看到黑屏。但是由于侧视视角不同,距离不同,整个屏幕的黑屏程度会有差异,有些视角还是可以看到屏幕的显示,虽然会有些发暗。
为此,使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针对防窥模式启动时,侧视角度看到的屏幕亮暗程度不同导致看到显示内容的问题,通过屏幕中第二层即2nd cell驱动设计优化以达到相同亮暗程度的目的,对于测试角度上的旁观者而言,屏幕较暗且亮度均匀,也就不会再能够看到屏幕的显示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有解决方案的缺陷,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出:通过控制不同区域的液晶(即前文中的液晶元件)旋转角度,改变不同区域的通光量,以达到侧视角看到的整面屏亮度相同,都是黑屏的目的。当屏幕上的摄像头探测到旁边有人时,会自动打开防窥模式,并且摄像头追踪到人眼与屏幕的角度,距离及移动轨迹反馈到屏幕中的T-con,T-con会根据收到的这些信息计算出液晶需要旋转的角度的电压并输出给屏幕的驱动IC,进而控制液晶旋转角度达到旁观者看到亮暗一致的黑屏的目的。
由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不同电压控制不同位置液晶旋转不同的角度,使在防窥模式下侧视时看到的屏幕亮度相同,如图17中所示,防窥模式下侧视不同角度看到的屏幕亮度相同示意图,由此,提高屏幕使用者对防模式的使用体验满意度。
具体的,屏幕中至少包含有光源、背光模组、1st cell和2nd cell(即方窥屏)。如果在2nd cell中使用相同的驱动电压控制所有液晶旋转,使得整个2nd cell防窥屏的通光量完全一致,那么当旁观者从某一固定角度观看屏幕的时候,因为屏幕有一定长度,使得旁观者的视线到达防窥屏不同位置的视角不同。由于液晶的通光量会随着视角变化而变化,因此会引起旁观者看到的防窥屏亮度随着视角变化而变化,如图18中所示,使防窥效果变差。为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2nd cell防窥屏分成不同区域(即前文中的子区域),每一个区域可以单独控制驱动电压来改变该区域液晶旋转角度。当侦测到旁观者(即前文中处于第一范围的第一对象)观看屏幕时,会通过计算得到旁观者的视线到达防窥屏各子区域的视角。屏幕中的T-con接收到视角的信息后,会利用内置的算法或者查找亮度映射表,得到防窥屏各区域所对应的驱动电压信息,再将该信息传递给各屏幕中的驱动IC,驱动IC将驱动电压输出到防窥屏的不同区域,以达到旁观者看到的屏幕亮暗程度一致的目的。区域分得越多,最终的效果越好。如图19中所示的液晶旋转角度为示意数据,具体的旋转角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场景来计算定义。
结合图20中所示的流程图,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流程如下:
将屏幕沿H方向平均分为四部分(a1~a4),如图21中所示。通过摄像头camera或红外传感器或声音传感器等方式检测到有观察者处于屏幕侧方时,屏幕自动进入防窥模式,屏幕的摄像头进行侦测,计算出观察者的视线到a1~a4四个区域中心的角度d1~d4,如图22中所示。而屏幕厂商在屏幕出厂之前,会测试防窥功能打开时,不同视角下防窥屏的亮度并将亮度信息存储在T-con里,形成亮度映射表。通过查表,在本实施例中,视角d1~d4所对应的防窥屏亮度为L1~L4,并且L1~L4亮度递减。例如:T-con从屏幕中接收到d1~d4的数值和距离值(摄像头监测距离),根据内置的出厂信息中的亮度映射表,得到L1~L4亮度值。此时,T-con内置的算法会以L4为基准,计算出将a1、a2和a3区域亮度优化为L4所需要的驱动电压V1、V2和V3。
由此,优化前,a1~a4各区域的data电压一致,均为V0。优化后,a1区域驱动电压由V0变为V1,a2区域data电压由V0变为V2,a3区域data电压由V0变为V3,a4区域驱动电压不变,仍为V0。经过上述优化,此时各区域的亮度都为L4,达到不同视角下,防窥屏各区域亮度一致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2nd cell屏幕亮度调整,会让使用者有1st cell屏幕显示亮度不均的感受,本实施例中,对1st cell,也会与2nd cell进行匹配性的分区亮度调整。如图23中所示,2nd cell改善后的亮度为L4,1st cell改善前的亮度为L0。为了保持1st cell亮度为L0,T-con内置的算法会以L0为基准,计算出将b1、b2、b3、b4区域亮度保持为L0所需要的驱动电压Vb1、Vb2、Vb3、Vb4。驱动电压通过1st cell的驱动IC输送到1st cell各区域并控制这些区域的液晶旋转角度以达到保持亮度L0,让使用者不会有亮度不均的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防窥屏各区域划分包括但不限于图4和图5中所示的布局结构。区域划分得越多,屏幕亮暗程度一致性越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处于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
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任一子区域的位置关系;
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
其中,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和/或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输出设备至少包含背光结构和第一输出结构,所述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至少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至少所述第一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包括:
通过所述背光结构,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输出到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二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的通光量,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输出设备还包含第二输出结构,所述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在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之后还经过所述第二输出结构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所述第二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
所述第二范围中存在第二对象,所述第二输出结构用于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对象具有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获得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至少根据所述输出亮度,获得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一驱动电压;
以所述第一驱动电压,控制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第一目标角度,所述第一目标角度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在经过所述液晶元件后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所在位置的亮度之间至少近似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对象具有所述第二输出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为处于所述第二范围内的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二距离;
其中,根据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方向和/或所述第二距离,获得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输出亮度;
至少根据所述输出亮度,获得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在所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对应的第二驱动电压;
以所述第二驱动电压,控制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二输出结构中的液晶元件旋转到第二目标角度,所述第二目标角度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在经过所述液晶元件后输出到所述第二对象所在位置的亮度之间至少近似一致。
9.一种输出设备,包括:
光线输出装置,用于输出光线;
控制器,用于检测处于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一范围内的第一对象;获得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输出设备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以使得所述输出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对象具有第一输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出设备,所述光线输出装置至少包含背光结构和第一输出结构,所述背光结构的输出光线至少经过所述第一输出结构在所述输出区域上输出,至少所述第一输出结构中包含有液晶元件;
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子区域的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子区域之间的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输出设备的输出光线的输出参数时,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背光结构,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上输出光线的输出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输出到所述输出设备对应的第二范围,所述第二范围与所述第一范围不同;
和/或,
按照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一距离,调整至少一个所述子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出结构中液晶元件的旋转角度,以使得所述子区域上的输出光线之间输出到所述第一对象的亮度至少近似一致。
CN202111679174.1A 2021-12-31 2021-12-31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26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9174.1A CN114326180A (zh) 2021-12-31 2021-12-31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8/067,011 US20230215394A1 (en) 2021-12-31 2022-12-15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9174.1A CN114326180A (zh) 2021-12-31 2021-12-31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6180A true CN114326180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2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9174.1A Pending CN114326180A (zh) 2021-12-31 2021-12-31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5394A1 (zh)
CN (1) CN11432618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2018A (zh) * 2016-11-01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037618A (zh) * 2017-04-29 2017-08-1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宽窄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8490703A (zh) * 2018-04-03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US20200034575A1 (en) * 2016-11-04 2020-01-30 Shenzhen University Screen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11125799A (zh) * 2019-12-24 2020-05-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031319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2018A (zh) * 2016-11-01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200034575A1 (en) * 2016-11-04 2020-01-30 Shenzhen University Screen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7037618A (zh) * 2017-04-29 2017-08-1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宽窄视角可控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8490703A (zh) * 2018-04-03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N113031319A (zh) * 2019-12-09 2021-06-25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125799A (zh) * 2019-12-24 2020-05-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15394A1 (en)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6103B2 (en) Privacy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led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of apparatus
US10810326B2 (en) Screen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11037528B2 (en) Display screen brightness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60165205A1 (en) Holographic display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human eyes tracking
US821367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putting a private image using a public display
US20150139509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login method thereof
CN102469335B (zh) 带有帧速率探测器的3d快门眼镜
CN103533340B (zh) 移动终端的裸眼3d播放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945766A (zh) 显示装置
US11191146B2 (en) Control of ambient light for a privacy display
US11114063B2 (en) Privacy display apparatus
CN105989577A (zh)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JP7017601B2 (ja) 表示画像の自動調整が可能な表示装置とその方法
US2020031227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6782344A (zh)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US8780145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pictur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344665A (zh)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CN114326180A (zh)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80123956A1 (en) Active environment scann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2669789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80268779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919096A (zh) 一种控制方法和头戴式设备
CN111190284A (zh) 防偷窥装置、方法和显示屏
CN114666488A (zh) 一种遮光组件的调光方法及其装置、遮光组件、车辆
KR100471560B1 (ko) 공개된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하여 비공개 영상을 출력하는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