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4665A -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4665A
CN109344665A CN201811190648.4A CN201811190648A CN109344665A CN 109344665 A CN109344665 A CN 109344665A CN 201811190648 A CN201811190648 A CN 201811190648A CN 109344665 A CN109344665 A CN 109344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arity barrier
face image
opening
displa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06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相逸
刘蕊
孙伟
王光泉
杨燕
刘柯郡
史天阔
李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906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4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4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4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和干扰图像;显示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图像;判断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在当前图像包括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这样设计使得显示器在具有防偷窥的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保证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显示面板显示的正确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用户经常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网吧、地铁、电梯等地方)使用终端设备进行支付、浏览网页等,这样容易使周围的人偷窥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从而容易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
相关技术中,为了缓解用户周围的人偷窥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的显示内容,通常采用在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贴防偷窥膜,此防偷窥膜的防偷窥区域不可调,只要超过设定的观看位置,就无法看到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但这样导致用户超过设定的观看位置时,用户也无法看到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在具有防偷窥的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保证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所述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和干扰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人脸的当前图像;
判断所述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
在所述当前图像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当前图像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具体包括:
在所述当前图像仅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仅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在所述当前图像除了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还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并使得与所述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干扰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确定所述目标脸部图像中包含的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
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包括: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大时,将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调大;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小时,将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调小;
所述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包括: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大时,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向远离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小时,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之后,还可包括:
检测所述人眼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
在检测到所述人眼的位置发生移动时,根据所述人眼的移动信息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脸部图像为所述当前图像中与所述显示器正对的脸部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脸部图像为所述当前图像中与所述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相对应的脸部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视差屏障包括多个周期,每个所述周期包括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相邻所述周期的遮光区域或透光区域间隔设置;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每个所述周期的透光区域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透光区域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所述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或干扰图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含人脸的当前图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图像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当前图像仅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仅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在所述当前图像除了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还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并使得与所述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干扰图像。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和干扰图像;
视差屏障,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所述视差屏障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
摄像头,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通过在当前图像包括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显示区。其中,由于目标用户在处于不同的观看位置时,即:在目标用户与显示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时,获取到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脸部图像也有所差异,因此,通过根据目标用户的目标脸部图像可确定目标用户的观看位置,再根据确定的观看位置对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进行调整。这样设计可使得目标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器的防偷窥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22的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221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器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为图5中第一调整模块的框图;
图7为图6中调整单元的框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器的视差屏障中电极的状态示意图。
图1中:
600、显示面板;6001、干扰单元;6002、显示单元;700、视差屏障;7001、透光区域;7002、遮光区域;800、目标用户;801、非目标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目前,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用户经常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网吧、地铁、电梯等地方)使用终端设备进行支付、浏览网页等,这样容易使周围的人偷窥到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从而容易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
相关技术中,为了缓解用户周围的人偷窥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的显示内容,通常采用在显示器的显示面板上贴防偷窥膜,此防偷窥膜的防偷窥区域不可调,只要超过设定的观看位置,就无法看到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但这样导致用户超过设定的观看位置时,用户也无法看到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此显示器可包括显示面板600及与显示面板600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700(例如,液晶光栅),且显示面板600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及干扰图像。如图2所示,此显示器的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20,获取包含人脸的当前图像;
步骤S21,判断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
步骤S22,在当前图像包括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800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
具体地,步骤S22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当前图像仅包括目标脸部图像(即:不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仅观看到正确图像;举例而言,在当前图像仅包括目标脸部图像时,可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完全打开,即:关闭防偷窥模式,此时视差屏障700相当于透明件,且显示面板600仅显示正确图像。这样使得目标用户800能够正常观看显示面板600显示的正确图像。
第二种情况,在当前图像除了包括目标脸部图像,还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打开视差屏障700的部分开口,即:开启防偷窥模式,且显示面板600显示正确图像和干扰图像。具体地,在当前图像除了包括目标脸部图像,还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可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800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此外,由于目标用户800周围的非目标用户801与目标用户800的观看位置必然不同,因此,在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800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的同时,与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干扰图像,即:非目标用户801的视线不是被视差屏障700的非开口部分遮挡,就是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看到大部分干扰图像,从而起到防偷窥的作用。
此外,在目标用户800与显示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时,获取到的目标用户800的目标脸部图像也有所差异,因此,通过根据目标用户800的目标脸部图像可确定目标用户800的观看位置,再根据确定的观看位置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进行调整。这样设计可使得目标用户800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的内容。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显示器能够在具有防偷窥的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保证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
应当理解的是,在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以使目标用户800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的同时,还需保证目标用户800基本看不到干扰图像,从而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
举例而言,视差屏障700包括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遮光区域7002和透光区域7001,相邻周期的遮光区域7002或透光区域7001间隔设置,这样设计在保证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显示的正确图像的同时,提高了防偷窥的效果。
其中,前述提到的视差屏障700的开口包括各周期的透光区域7001,也就是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位置与各周期的透光区域7001的大小和位置相关,因此,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具体可包括: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每个周期的透光区域7001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透光区域7001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位置进行调整为对由各透光区域7001形成的开口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器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S23,在当前图像仅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可根据非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801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干扰图像;或调整视差屏障的开口完全闭合,此时,非目标用户801看到的都是黑画面。这样设计可防止非目标用户801在目标用户800不在时偷窥显示器,从而提高了显示器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图像不包括目标脸部图像,但包括的非目标脸部图像为多个时,可根据各个非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各个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各非目标用户801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干扰图像;或调整视差屏障的开口完全闭合,此时,非目标用户801看到的都是黑画面。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可具体包括:
步骤S220,根据目标脸部图像确定目标脸部图像中包含的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S221,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具体而言,由于目标用户800在观看显示器时,显示器通常位于目标用户800的脸部范围内,因此,获取到的目标用户800的目标脸部图像通常包括人眼的图像。这样在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时,具体可先通过目标脸部图像确定目标用户800的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在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进行调整,以在保证目标用户800的人眼在此位置可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的同时,基本看不到干扰图像,从而可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显示器中视差屏障700与显示面板600之间的位置关系固定不变,因此,根据目标脸部图像确定目标脸部图像中包含的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可为根据目标脸部图像确定目标脸部图像中包含的人眼与显示面板600之间的位置关系。
举例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基于目标用户800的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可包括步骤S2210和S2211,其中:
在步骤S2210中,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也就是说,在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目标用户800的人眼能够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的同时,基本看不到干扰图像,需要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例如,在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大时,即:人眼在垂直方向上向远离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移动时,可将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调大;在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小时,即:人眼在垂直方向上向靠近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移动时,可将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调小,以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垂直方向为视差屏障700的厚度方向。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发生变化时,视差屏障700中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可不发生变化。
在步骤S2211中,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水平距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目标用户800的人眼能够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的同时,基本看不到干扰图像,需要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位置进行调节。例如,在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大时,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位置(此开口位置为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向远离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即:人眼在水平方向上向远离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时,可将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向远离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方向上移动,以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在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小时,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位置(此开口位置为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向靠近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即:人眼在水平方向上向靠近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方向上发生移动时,可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向靠近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方向上移动,以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
本实施例中,根据判断出的人眼位置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和不同使用环境灵活切换状态,实现全方位的实时防偷窥的效果,目标用户800无需保持特定观看位置不变,可以在开启防偷窥的状态下任意变换观看位置和观看角度,实现防止非目标用户801偷窥显示器显示的内容的同时,保证目标用户800自身的正常浏览过程不被打断,更加有效避免了个人信息的泄露,并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水平方向为与视差屏障70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对步骤S2210和步骤S2212的执行顺序进行明确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步骤S2210和步骤S2112可同时进行;也可先执行步骤S2210,然后再执行步骤S2112;还可先执行步骤S2112,然后再执行S2210。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之后,显示器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S24,检测人眼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
步骤S25,在检测到人眼的位置发生移动时,根据人眼的移动信息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举例而言,可利用摄像头进行眼部追踪技术,以实时采集人眼的位置信息,然后将当前采集到的人眼的位置信息与上次采集到的人眼的位置信息进行对比,以判断人眼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若在检测到人眼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则根据人眼的移动信息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例如,在检测到人眼在垂直方向上向远离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移动时,可将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调大。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实时追踪目标用户800的人眼位置信息,可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进行实时调整,以在保证目标用户800的人眼在不同位置可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的同时,基本看不到干扰图像,从而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
此外,如图2所示,显示器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S26,在检测到人眼的位置未发生移动时,确保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不变。
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前述提到的目标脸部图像可为当前图像中与显示器正对的脸部图像,也就是说,在检测到当前图像中具有与显示器(即:显示器中摄像头)正对的脸部图像时,则确认与显示器正对的脸部图像为目标脸部图像。
举例而言,在打开显示器的防偷窥功能的同时,进行第一次人脸跟踪,人脸跟踪算法会自动跟踪正对摄像头的位置的人脸,确认拥有与摄像头的位置正对的人脸的用户为目标用户800(即:使用者),而摄像头中出现的其他干扰人脸为其它用户的人脸,人脸跟踪算法会持续对目标用户800进行跟踪,同步调整视差屏障700,以使目标用户800的不同位置均可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并基本看不到干扰图像,从而保证目标用户800的观看效果。
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前述提到的目标脸部图像可为当前图像中与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相对应的脸部图像。也就是说,在检测到摄像头拍摄到的当前图像中具有与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相对应的脸部图像时,则确认与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相对应的脸部图像为目标脸部图像。
举例而言,在获取摄像头采集的当前图像之前,可先通过摄像头进行虹膜识别技术或者人面识别技术以提前采集使用者的脸部图像,并将采集到的脸部图像存储在显示器内,即:在获取摄像头采集的当前图像之前,将显示器内预置使用者的脸部图像,然后将后续摄像头采集到的当前图像中的各脸部图像与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进行对比,在摄像头采集到的当前图像中的脸部图像与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将摄像头采集到的当前图像中与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的脸部图像确定为目标脸部图像。
基于前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思路,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的控制装置500,此显示器可包括显示面板600及与显示面板600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700(例如,光栅),且显示面板600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及干扰图像。而控制装置500可包括获取模块502、判断模块504及第一调整模块506,其中:
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包含人脸的当前图像;
判断模块504,用于判断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
第一调整模块506,用于在当前图像包括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800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正确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目标脸部图像可确定目标用户800的观看位置,再根据确定的观看位置对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进行调整。这样设计可使得目标用户800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另外,在目标用户800观看到正确图像时,由于目标用户800周围的人与目标用户800的观看位置不同,因此,非目标用户801的视线不是被视差屏障700的非开口部分遮挡,就是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看到大部分干扰图像,从而起到防偷窥的作用。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显示器能够在具有防偷窥的功能的情况下,还可保证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
举例而言,在视差屏障700包括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遮光区域7002和透光区域7001,相邻周期的遮光区域7002或透光区域7001间隔设置时,第一调整模块506可用于在判断到摄像头采集的当前图像包括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每个周期的透光区域7001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透光区域7001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其中,第一调整模块506还用于在判断到摄像头采集的当前图像包括除目标脸部图像之外的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非目标脸部图像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801透过视差屏障700的开口观看到干扰图像。这样设计可防止非目标用户801在目标用户800不在时偷窥显示器,从而提高了显示器的使用安全性。
举例而言,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调整模块506可包括确定单元5060及调整单元5062。该确定单元5060用于根据目标脸部图像确定目标脸部图像中包含的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单元5062用于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7所示,调整单元5062可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5064及第二调整子单元5066。此第一调整子单元5064用于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此第二调整子单元5066用于基于人眼与视差屏障700的中心的水平距离,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判断出的人眼位置调整液晶光栅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可针对不同使用者和不同使用环境灵活切换状态,实现全方位的实时防偷窥的效果,使用者无需保持特定观看位置不变,可以在开启防偷窥的状态下任意变换观看位置和观看角度,实现防止他人偷窥屏幕内容的同时,保证用户自身的正常浏览过程不被打断,更加有效避免了个人信息的泄露,并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此控制装置500还可包括检测模块508及第二调整模块510。检测模块508用于检测目标用户800的人眼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第二调整模块510用于在检测到目标用户800的人眼的位置发生移动时,根据人眼的移动信息调整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可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中。如图1所示,此显示器可包括显示面板600、视差屏障700、摄像头(图中未示出)及控制装置500,其中:
显示面板60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此显示面板600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及干扰图像。
举例而言,此正确图像可由多个显示单元6002显示,干扰图像可由多个干扰单元6001显示,此显示单元6002与干扰单元6001交替形成,即:显示面板600上显示的图像的奇数行可为各显示单元6002显示的正确图像,而显示面板600上显示的图像的偶数行可为各干扰单元6001显示的干扰图像。这样设计在保证用户能够在不同的观看位置看到正确图像显示的正确图像的同时,提高了防偷窥的效果。
视差屏障700可为液晶光栅,视差屏障700的开口位置和开口大小由每一条光栅电极对应的电压来控制。此视差屏障700可与显示面板600相对设置。其中,在显示面板6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视差屏障7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600的显示侧,即:位于用户与显示面板600之间;也可设置在显示面板600的背光侧,即:位于显示面板600与背光模组之间。在显示面板600为OLED显示面板时,视差屏障700设置在显示面板600的显示侧。
前述提到视差屏障700可包括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遮光区域7002和透光区域7001,且相邻周期的遮光区域7002或透光区域7001间隔设置。举例而言,在视差屏障700为液晶光栅时,每个周期中可包括多条光栅电极,例如:16条,这16条光栅电极分别对应为S1-S16,通过控制S1-S16的电压,即可控制每一条细缝位置处液晶的转动。例如:S1-S8为一种电压,S9-S16为另一种电压,此时即对应S1-S8处为视差屏障700的遮光区域7002,S9-S16为视差屏障700的透光区域7001;同理,在其它周期中也为相同状态,此时对应光栅开口率为50%。如果此时如图8依次改变每个周期内S1-S16的电压,即可以实现视差屏障700的开口率不变,视差屏障700的开口位置发生移动。同理,改变一个周期内不同电压的光栅电极数量的比例,即可改变视差屏障700的开口大小。
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此摄像头可为前置摄像头,以便于采集信息。此摄像头可设置在显示面板600的非显示区域。
控制装置500与摄像头及视差屏障700连接,此控制装置500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控制装置500,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显示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所述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和干扰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人脸的当前图像;
判断所述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
在所述当前图像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前图像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具体包括:
在所述当前图像仅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仅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在所述当前图像除了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还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并使得与所述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干扰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确定所述目标脸部图像中包含的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
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包括: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大时,将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调大;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变小时,将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调小;
所述基于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包括: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大时,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向远离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方向移动;在所述人眼与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小时,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视差屏障的中心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之后,还可包括:
检测所述人眼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
在检测到所述人眼的位置发生移动时,根据所述人眼的移动信息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脸部图像为所述当前图像中与所述显示器正对的脸部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脸部图像为所述当前图像中与所述显示器内预置的脸部图像相对应的脸部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屏障包括多个周期,每个所述周期包括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相邻所述周期的遮光区域或透光区域间隔设置;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每个所述周期的透光区域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透光区域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10.一种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及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视差屏障,所述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或干扰图像,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含人脸的当前图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图像是否包括目标脸部图像;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当前图像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当前图像仅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仅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
在所述当前图像除了包括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还包括非目标脸部图像时,根据所述目标脸部图像调整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的大小和/或位置,使得与所述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正确图像,并使得与所述非目标脸部图像相对应的非目标用户透过所述视差屏障的开口观看到所述干扰图像。
12.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被设置成显示正确图像和干扰图像;
视差屏障,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
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控制装置,与所述视差屏障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摄像头,安装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CN201811190648.4A 2018-10-12 2018-10-12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Pending CN109344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0648.4A CN109344665A (zh) 2018-10-12 2018-10-12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0648.4A CN109344665A (zh) 2018-10-12 2018-10-12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4665A true CN109344665A (zh) 2019-02-15

Family

ID=6530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0648.4A Pending CN109344665A (zh) 2018-10-12 2018-10-12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46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381A (zh) * 2019-02-28 2019-06-28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半透明显示装置群组的多线联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418059A (zh) * 2019-07-30 2019-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WO2022065355A1 (ja) * 2020-09-28 2022-03-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3次元表示装置、3次元表示方法、3次元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2103A (ja) * 2003-09-19 2005-04-07 Sharp Corp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11081269A (ja) * 2009-10-08 2011-04-21 Nik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CN102222492A (zh) * 2010-04-13 2011-10-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防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70569A (zh) * 2011-08-31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视域调整装置、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域调整方法
CN106778122A (zh) * 2016-11-23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2103A (ja) * 2003-09-19 2005-04-07 Sharp Corp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11081269A (ja) * 2009-10-08 2011-04-21 Nik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CN102222492A (zh) * 2010-04-13 2011-10-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防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70569A (zh) * 2011-08-31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视域调整装置、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域调整方法
CN106778122A (zh) * 2016-11-23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381A (zh) * 2019-02-28 2019-06-28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半透明显示装置群组的多线联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9947381B (zh) * 2019-02-28 2023-08-25 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半透明显示装置群组的多线联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418059A (zh) * 2019-07-30 2019-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WO2022065355A1 (ja) * 2020-09-28 2022-03-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3次元表示装置、3次元表示方法、3次元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486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detecting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344665A (zh) 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及显示器
CN1048657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方法
US20150287387A1 (en)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499253B (zh) 输出画面的调整方法与装置
CN102222492B (zh) 显示装置防窥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395383B1 (en) Display controlling program, display controlling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ling system
CN107037588B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及其显示图像调整方法
US20140293159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993604A (zh) 一种显示屏的调节方法及设备
CN109995942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护眼方法及系统
CN103517512A (zh) 控制装置、显示装置、控制方法、照明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4076512A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以及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21046065A1 (en) Intelligent stylus beam and assisted probabilistic input to element mapping in 2d and 3d graphical use interfaces
US2014029302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70206823A1 (en) Display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4616634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荧幕闪烁方法
CN105278899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27239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40267242A1 (en) Display device
TW201610955A (zh) 顯示螢幕亮度調節方法及系統
US9934735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473511A (zh) 媒体播放方法及设备
CN109782913A (zh) 一种控制屏幕内容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368622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