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0778A -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0778A
CN114320778A CN202111563360.9A CN202111563360A CN114320778A CN 114320778 A CN114320778 A CN 114320778A CN 202111563360 A CN202111563360 A CN 202111563360A CN 114320778 A CN114320778 A CN 114320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 angle
wind turbine
target
wind
win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33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esources Power Wind Energy Manzhoul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sources Power Wind Energy Manzhoul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sources Power Wind Energy Manzhoul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esources Power Wind Energy Manzhoul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633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0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0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用于在风速较小时启动风电机组的自动解缆,提高解缆时的风电机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方法包括: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所述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风电机组包括偏航系统、风电发电控制系统等,偏航系统与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使风电发电机组的风车叶片始终处于迎风的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风电发电效率。由于风电机组总是选择最短距离最短时间内偏航对风,有时由于风向的变化规律,风电机组有可能长时间往一个方向偏航对风,这样就会造成电缆的缠绕,如果缠绕圈过多,超过了规定的值,将造成电缆的损坏,因此风电机组中设置有解缆传感器,当该解缆传感器检测到偏航角度大于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触发风电机组机舱解缆。
一般来说,在风电机组解缆时,需要控制系统控制偏航电机电磁刹车,使机舱反向逆风偏航,但是在解缆时由于受到逆风风力的冲击,容易使风电机组振动,影响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用于使风电机组在风速较小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执行自动解缆,减少解缆时受到的风力冲击,提高解缆时的风电机组稳定性,从而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包括:
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所述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在所述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所述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720°或小于﹤-720°。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
可选地,所述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小于3m/s,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所述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相同数值的角度,直至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
可选地,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所述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所述目标风速;
当所述目标风速处于切入风速范围内时,停止绕转,触发所述风电机组发电。
可选地,在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自动解缆结束后,启动所述风电机组的待风模式,以使得所述风电机组能够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发电。
可选地,在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自动解缆功能出现故障时,触发警报并进入人工解缆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所述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第一启动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启动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所述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720°或小于-720°。
可选地,所述第一启动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所述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相同数值的角度,直至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
可选地,所述第一启动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所述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所述目标风速;
当所述目标风速处于切入风速范围内时,停止绕转,触发所述风电机组发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
可选地,所述第一启动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小于3m/s,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启动单元,用于当自动解缆结束后,启动所述风电机组的待风模式,以使得所述风电机组能够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发电。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自动解缆功能出现故障时,触发警报并进入人工解缆状态。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以及总线;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所述输入输出单元以及所述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保存有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可选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保存有程序,所述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可选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检测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该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若确定该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通过本方案,可以使得风电机组在微风风速时解缆即风速较小时解缆,可以减少解缆时风力对风电机组的偏航冲击,使偏航能够更加平稳,从而能够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装置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用于在风速较小时对风电机组自动解缆,减少风力对风电机组的冲击,提高风电机组偏航的稳定性,从而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可以应用于系统或者终端上,还可以应用于服务器上,例如系统可以是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或电脑、平板电脑、便携计算机终端也可以是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为方便阐述,本申请中以系统为执行主体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101、系统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本实施例中,风电机组可以包括机舱、偏航系统、控制系统等,在风向改变时,风电机组的偏航系统可以执行偏航以使得机舱进行对风偏航。例如,为了最大效率的发挥风电机组的发电性能,在风电机组发电时一般使风电机组的机舱对准风向,这就要求风电机组的偏航系统根据风向与风电机组机舱位置的不同而偏航进行调向。
本实施例中,系统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具体地,可以通过检测机舱的绕转圈数,此时,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风电机组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相应圈数后对应的角度。例如,若风电机组根据风向变化顺时针绕转了一圈,则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360°,若该风电机组根据风向变化逆时针绕转了两圈,则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720°。或者系统也可以使用风电机组内的偏航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机舱当前具体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102、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系统检测目标风速,该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本实施例中,当系统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系统检测风电机组当前周围的环境风速,具体可以通过风速仪进行检测当前的环境风速。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可以是大于+430°或者是小于-430°,也可以是其他范围,例如大于+560°或者小于-560°等,具体的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可以根据风电机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103、若确定该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时,系统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出的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时,该微风等级风速为3.4m/s~5.4m/s,说明该风电机组周围的环境风速较小,此时系统启动风电机组的自动解缆功能,然后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确定解缆方向以及解缆角度,控制风电机组的偏航系统对风电机组的机舱进行偏航解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具体可以是目标风速为0即处于停风状态或静止状态时,也可以是目标风速小于3m/s或者目标风速小于5m/s,在风电机组在待风时,还可以根据风电机组实际情况或周围环境确定其他风速值,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系统首先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当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风电机组周围的目标风速,当确定该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内或者小于微风等级风速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以对风电机组的机舱进行自动解缆,从而使得与机舱连接的电缆能够跟随机舱绕转自动解除缠绕,减少电缆的损坏可能性。由于一般风电机组在解缆时主要是通过偏航系统的偏航电机电磁刹车,然后根据目标偏航位置角度控制偏航电机进行反转,从而完成风电机组的解缆工作,因此,本实施例中在风速较小时进行解缆能够减弱风力冲击对风电机组的影响,从而可以减少解缆时的机舱振动以及风力对偏航电机电磁刹车的冲击,使解缆时的偏航绕转能够更加平稳,能够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能够更加的明显易懂,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实施例包括:
201、系统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201与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类似,具体此处不做赘述。
202、当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系统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系统确定该风电机组机舱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可以确定该机舱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超出安全偏航角度范围,继续往该方向偏航有可能对电缆造成损坏,使风电机组出现故障。此时系统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对风电机组的机舱进行解缆,具体地,系统控制风电机组执行停机操作,在该停机操作之后,启动并执行自动解缆功能,以使得系统可以对风电机组的机舱执行反向偏航控制操作,从而对与机舱连接的电缆进行解缆,减少因过度扭缆对电缆造成的损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可以是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720°或者小于-720°;或者也可以是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690°或者小于-690°。本实施例中的+720°即顺时针偏航绕转两圈,-720°即逆时针偏航绕转两圈。因为当机舱偏航绕转两圈时,与机舱连接的电缆也同时绕转了两圈,但是由于电缆的长度是有限的,如果电缆缠绕圈数过多,超过了安全范围值,容易造成电缆的损坏引起风电机组故障。因此,本实施例中可设置绕缆接近两圈或两圈时设定为安全范围值,当超出该安全范围值时,触发风电机组的停机,执行风电机组的机舱的自动解缆操作,将机舱返回到电缆无缠绕位置,可以减少风电机组因扭缆过多造成的风电机组损坏的可能性,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203、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时,系统检测目标风速,该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风电机组运行安全稳定,风电机组在运行时的偏航速度设定值会随着机舱重量的增加而减小,从而使得风电机组偏航时的偏航速度较慢。例如,目标主流2.5MW风电机组的偏航速度设定值一般为0.2°/s,此时,若风电机组的解缆设定值在430°,则从风电机组解缆开始到解缆结束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般来说,机舱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越大,电缆扭缆的圈数就越多,由此造成的风电机组的机舱解缆返回到电缆无缠绕位置即目标偏航角度为0°的时间就越长。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当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时,系统便开始检测目标风速,即将风电机组的解缆设定值设置在430°。当达到解缆设置值430°之后,机舱仅偏航一圈多,从此时开始解缆,可以相对地减少解缆的次数同时及时的对电缆进行解缆,从而可以相对的减少解缆时对偏航系统的偏航轴承和偏航电机的磨损次数,同时减少电缆因扭缆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204、若系统确定该目标风速小于3m/s,则系统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本实施例中,当该目标风速小于切入风速或者风电机组处于待风状态时,系统启动自动解缆功能。该切入风速为风机受风力驱动能够并入电网发电时的风速。该切入风速可以根据不同的风电机组进行设定,例如可以为3.5m/s,或者3m/s,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以3m/s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当系统确定目标偏航位置角度达到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后,例如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之后,当检测到目标风速小于切入风速3m/s时,系统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对机舱进行反向偏航,以实现对电缆的解缆。通过风电机组在风速较小时或者风电机组在待风时进行解缆,减少了反向偏航时的逆风风力的冲击,使偏航更加平稳,同时在风速较小时进行解缆,可以使得在解缆后当目标风速大于切入风速时,风电机组能够及时并持续的并网发电,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益。
本实施例中,系统启动风电机组的自动解缆功能后,可以使用多种解缆方式对风电机组的机舱进行解缆,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一、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风电机组反方向绕转相同数值的角度,直至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
本实施例中,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后,可以根据该风电机组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反方向绕转,直到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具体地,系统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首先确定该风电机组是顺时针解缆还是逆时针解缆,当为顺时针解缆时,控制风电机组的偏航系统中的偏航电机正转;当为逆时针解缆时,控制风电机组的偏航电机反转。然后检测风电机组的偏航系统的偏航电机在偏航时目标偏航位置角度的实际角度值,直到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时,结束解缆。例如,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450°,确定该风电机组为逆时针解缆,控制风电机组的偏航电机反转以使得该风电机组的机舱反转,当该机舱反转时,实时检测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的实际值,直到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时,结束解缆。
本实施例中,将风电机组的机舱解缆至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可以对与机舱连接的电缆完全解除缠绕,提高电缆的使用安全性。
二、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反方向绕转,当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若该目标风速处于切入风速范围内时,停止绕转,触发该风电机组动作并入电网发电。
本实施例中,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后,系统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确定该风电机组的解缆方向是顺时针解缆还是逆时针解缆,从而根据该解缆方向控制风电机组的机舱偏航解缆。在风电机组的机舱偏航解缆过程中,同时检测偏航解缆时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的实际值。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的实际值偏航到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实时检测目标风速,即实时检测当前的环境风速。当检测到当前的环境风速达到风电机组的切入风速时,系统控制风电机组的机舱停止绕转解缆,触发风电机组启动发电模式,对风开始发电。例如,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450°,该切入风速为3m/s,设置该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为+20°~-20°。当该风电机组从+450°开始反向解缆时,同时检测此时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实际值,当该实际值在+20°以内时在继续解缆的同时通过风速仪实时检测风电机组周围的环境风速,当该环境风速达到3m/s时,停止解缆,启动风电机组的发电模式,对风开始发电。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为风电机组对风发电时此时电缆扭缆的扭缆安全范围,例如可以是+10°~-10°或者+30°~-30°,具体的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可以根据电缆的长度或者风电机组的规模大小确定,或者也可以根据操作人员的解缆经验角度确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同理,该切入风速可以为3m/s,或者3.5m/s,也可以根据风电机组的规模大小或周围环境风速确定的其他风速数值,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之后,当使用风速仪检测周围的环境风速时,还可以同时使用风向标检测当前风向。当确定检测到的环境风速达到风电机组的切入风速之后,停止解缆,根据风向标确定风向,控制风电机组调整风向对风,当风电机组对风之后再启动发电模式开始发电,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当风电机组的机舱解缆到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若检测到周围的目标风速达到切入风速,适合启动发电模式开始发电时,系统可以控制风电机组停止解缆,进入发电模式,无需等待风电机组解缆到0°之后,进入待风模式等待重新进入发电模式等待发电,减少了风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风电发电的经济效益。
205、当该自动解缆功能出现故障时,系统触发警报并进入人工解缆状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自动解缆出现故障时,系统触发警报发出紧急停机信号,控制风电机组进入人工解缆状态等待进行人工解缆操作。从而使得风电机组能够根据自动解缆或者人工解缆方式对机舱进行解缆,为风电机组机舱解缆提供双重保障,提高风电机组的安全性。
206、当自动解缆结束后,系统启动该风电机组的待风模式,以使得该风电机组能够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发电。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当自动解缆结束,系统启动该风电机组的待风模式,等待目标风速达到发电的切入风速,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发电,提高风力发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系统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当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过大,达到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可能引起电缆的损坏时,例如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大于+720°或小于-720°时,控制风电机组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对机舱进行自动解缆。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例如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大于+430°或小于-430°时,系统检测当前的环境风速,当该环境风速小于微风等级风速,例如小于3m/s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以使得该风电机组的机舱能够在风速较小的小风天进行解缆,减少解缆时所受到的风力冲击从而缓解机舱对偏航电机电磁刹车的冲击,使偏航更加平稳,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小风天进行风电机组的解缆,还可以使得风电机组在大风天时能够持续发电,减少风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发电效益。
上面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一个实施例,该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301,用于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第二检测单元302,用于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该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第一启动单元303,用于若确定该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本实施例系统中,各单元所执行的功能与前述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对应,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301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第二检测单元302检测风电机组周围的目标风速,当确定该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内或者小于微风等级风速时,第一启动单元303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对风电机组的机舱自动解缆,以使得与机舱连接的电缆能够跟随机舱绕转自动解除缠绕。由于风电机组解缆时主要是通过偏航系统的偏航电机电磁刹车,然后根据目标偏航位置角度控制偏航电机进行反转,从而完成风电机组的解缆工作,因此,本实施例在风速较小时对风电机组机舱进行解缆,可以减少解缆时的机舱振动,减少风力对偏航系统的偏航电机电磁刹车的冲击,使解缆时的偏航绕转更加平稳,提高了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更加的明显易懂,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另一个实施例,该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401,用于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第二检测单元402,用于当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该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第一启动单元403,用于若确定该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该第一启动单元403还用于当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该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720°或小于-720°。
可选地,该第一启动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该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相同数值的角度,直至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
可选地,该第一启动单元403具有用于根据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该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
当检测到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该目标风速;
当该目标风速处于切入风速范围内时,停止绕转,触发该风电机组发电。
可选地,该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
可选地,该第一启动单元403具体用于若确定该目标风速小于3m/s,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处理单元404,用于当该自动解缆功能出现故障时,触发警报并进入人工解缆状态。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第二启动单元405,用于当自动解缆结束后,启动该风电机组的待风模式,以使得该风电机组能够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发电。
本实施例系统中,各单元所执行的功能与前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对应,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401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当确定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过大,达到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可能引起电缆的损坏时,第一启动单元403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对机舱进行自动解缆。当检测到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例如该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在大于+430°或小于-430°时,第二检测单元402检测当前的环境风速,当该环境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例如小于3m/s时,第一启动单元403启动自动解缆功能。若第一启动单元403启动自动解缆出现故障时,还可通过处理单元404触发警报等待人工解缆,为风电机组的解缆提供双重保障。当解缆结束后,第二启动单元405启动待风模式,等待风电机组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并网发电。采用本实施例系统可使得该风电机组的机舱能够在风速较小的小风天进行解缆,减少解缆时所受到的风力冲击,使偏航更加平稳,延长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少在大风天进行解缆的解缆次数,提高风电机组在大风天发电的发电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装置,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装置另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包括:
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输入输出单元503、总线504;
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输入输出单元503以及总线504相连;
存储器502保存有程序,处理器501调用程序以执行如上任一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保存有程序,当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所述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720°或小于-7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包括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大于+430°或小于-4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包括:
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小于3m/s,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所述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相同数值的角度,直至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为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使所述风电机组的机舱反方向绕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三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所述目标风速;
当所述目标风速处于切入风速范围内时,停止绕转,触发所述风电机组发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自动解缆结束后,启动所述风电机组的待风模式,以使得所述风电机组能够重新进入发电模式进行发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启动自动解缆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自动解缆功能出现故障时,触发警报并进入人工解缆状态。
10.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风电机组的机舱当前的目标偏航位置角度;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偏航位置角度处于第一偏航位置角度范围内时,检测目标风速,所述目标风速为当前环境风速;
第一启动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目标风速在微风等级风速以下,则启动自动解缆功能。
CN202111563360.9A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4320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3360.9A CN114320778A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3360.9A CN114320778A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0778A true CN114320778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2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3360.9A Pending CN114320778A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07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1914B (zh) 极端状态下风机的停机方法和系统
EP2644888A2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overspeed of a wind turbine
CA2895386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operate a wind turbine system using a non-linear damping model
KR101158193B1 (ko) 풍력 발전 장치 및 풍력 발전 장치의 요 선회 제어 방법
US8872372B2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when recovering from a grid contingency event
EP2963284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operate a wind turbine system
CA28296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lecting wind turbine generators in a wind park for curtailment of output power to provide a wind reserve
EP3557047B1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avoiding run-away and wind turbine
US201801282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Energy Loss Due to Yaw Untwist of a Wind Turbine
EP2844869A1 (en) Wind turbin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wind turbine system
EP3211222A1 (en) Wind turbine, yaw control device,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8223269A (zh) 风力发电机组过速故障的穿越方法和装置
CN107630785B (zh) 一种多种工况下的风电机组保护控制系统
JP5066648B2 (ja) 風力発電装置
KR101363516B1 (ko) 풍력 발전기용 발전기의 제어 방법
CN112879222B (zh) 偏航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20778A (zh) 一种风电机组自动解缆方法及系统
CN10908380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自动偏航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06930899B (zh) 一种风机内的偏航电机的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2709670A (zh) 用于改进对风力涡轮构件的极端负载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12901415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启动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系统
CN112145344B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解缆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0970302B1 (ko) 이중 날개를 이용한 수평축 풍력 발전 장치
KR20150019463A (ko) 풍력발전 단지 제어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4183294A (zh) 用于抽水蓄能电站的背靠背启动过程控制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