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3682A -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3682A
CN114313682A CN202111608311.2A CN202111608311A CN114313682A CN 114313682 A CN114313682 A CN 114313682A CN 202111608311 A CN202111608311 A CN 202111608311A CN 114313682 A CN114313682 A CN 114313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fixed
garbage
classification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83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83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3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3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3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主箱体;N个固定分类箱,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固定分类箱的上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N≥2;移动分类箱,所述移动分类箱包括一个上端开口和一个下端开口,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主投掷口,开设在所述主箱体上,所述主投掷口的位置与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使用方便,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为了进行垃圾分类,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几个独立的垃圾箱,分别在不同的垃圾箱上标记对应的垃圾类别,以便于用户将对应类别的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但是,该垃圾投放方式需要用户自主分辨垃圾的类别,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以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分类过程中,需要用户自主分辨垃圾的类别,使用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
主箱体;
N个固定分类箱,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固定分类箱的上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N≥2;
移动分类箱,所述移动分类箱包括一个上端开口和一个下端开口,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
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图像;
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在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方移动,其中,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
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
主投掷口,开设在所述主箱体上,所述主投掷口的位置与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分类箱内部是否存在垃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N个副投掷口,所述N个副投掷口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副投掷口的位置与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1≤i≤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i个固定分类箱上端开口位置的图像,1≤i≤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用于打开或关闭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1≤i≤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N个称重单元,所述N个称重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称重单元用于采集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总量信息,1≤i≤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光伏板和/或蓄电池。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
根据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确定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垃圾类型;
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向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发送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移动至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匹配的固定分类箱的上方;
当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移动至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匹配的固定分类箱的上方时,向所述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发送打开移动分类箱指令;
所述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移动分类箱指令打开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将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垃圾投放至对应的固定分类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分类箱内部是否存在垃圾,在所述接收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超声波检测信号,所述超声波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存在垃圾;
向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发送图像采集指令,所述图像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N个副投掷口、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所述N个副投掷口、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i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
根据所述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确定所述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与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是否相匹配;
若所述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与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相匹配,则向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发送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
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打开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以便将所述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投放到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N个称重单元,所述N个称重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登录信息;
当判断第i个固定分类箱中存在垃圾投放时,检测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中投放的垃圾的总量信息;
将所述总量信息与所述用户相关联。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使用方便,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分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的符号表示为:100-主箱体,111-第一固定分类箱,112-第二固定分类箱,113-第三固定分类箱,114-第四固定分类箱,115-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120-移动分类箱,121-移动分类箱下端开口,122-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31-主投掷口,141-第一副投掷口,142-第二副投掷口,143-第三副投掷口,144-第四副投掷口,151-第一称重单元,152-第二称重单元,153-第三称重单元,154-第四称重单元,161-光伏板,162-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为了进行垃圾分类,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几个独立的垃圾箱,分别在不同的垃圾箱上标记对应的垃圾类别,以便于用户将对应类别的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但是,该垃圾投放方式需要用户自主分辨垃圾的类别,使用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可以自动识别用户投掷的垃圾的类别,并根据垃圾的类别,将垃圾投放至对应的分类箱,使用方便。
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主箱体100,该主箱体100即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外壳,该外壳可以为塑料外壳或金属外壳,本申请实施例对其材质不作限制。另外,外壳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在主箱体100上设有一个主投掷口131,用户可以通过主投掷口131进行垃圾的投放。
在主箱体100的内部设有一个与主投掷口131相对应的移动分类箱120,该移动分类箱120包括一个上端开口(移动分类箱120上端开口,图中未示出)和一个下端开口(移动分类箱下端开口121)。当移动分类箱120位于初始位置时,移动分类箱120的上端开口与主投掷口131相匹配,用户通过主投掷口131投掷的垃圾可以经移动分类箱120的上端开口进入移动分类箱120内部。
主箱体100的内部还设有一个与移动分类箱120相耦合的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该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用于驱动移动分类箱120在主箱体100内部运动,具体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用于驱动移动分类箱120在固定分类箱的上方移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包括直线传动机构(例如,涡轮蜗杆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等)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驱动直线传动机构带动移动分类箱120直线运动。其中,该直线运动的轨迹横跨上述多个固定分类箱,以便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可以驱动移动分类箱120到达任意一个固定分类箱的上方。
在主箱体100的内部设有N个固定分类箱,N≥2。在图1和图2中,N=4。也就是说,在主箱体100的内部设有4个固定分类箱,分别为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第二固定分类箱112、第三固定分类箱113和第四固定分类箱114。其中,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第二固定分类箱112、第三固定分类箱113和第四固定分类箱114并列设置在主箱体100的内部,每个固定分类箱的上部设有一个上端开口。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可以驱动移动分类箱120在该4个固定分类箱的上方移动,以便将移动分类箱下端开口121对准一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将移动分类箱120中的垃圾投放至相应的固定分类箱。例如,当移动分类箱下端开口121对准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的上端开口时,移动分类箱120可以将垃圾投放到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当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对准第三固定分类箱113的上端开口时,移动分类箱120可以将垃圾投放到第三固定分类箱113。
为了实现移动分类箱120的垃圾投放动作,在主箱体100内部还设有移动分类箱120开关单元,该移动分类箱120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位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正常状态下,移动分类箱120开关单元控制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投放垃圾时,移动分类箱120开关单元控制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打开,完成垃圾投放动作。例如,当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对准第三固定分类箱113的上端开口时,移动分类箱120开关单元控制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打开,将移动分类箱120中的垃圾投放至第三固定分类箱113。
为了识别移动分类箱120中的垃圾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在主箱体100的内部还设有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图中未示出),该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移动分类箱120中的图像,例如,当移动分类箱120中存在垃圾时,该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为垃圾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可以识别出该垃圾的类型。具体实现中,可以先通过训练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装载到主控芯片;通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识别。例如,识别图像对应的垃圾类型为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具体可以区分的垃圾类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相关,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箱体100内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该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分类箱120内部是否存在垃圾。其中,当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移动分类箱120内部存在垃圾时,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执行图像采集操作。该过程可以通过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的主控芯片控制实现。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垃圾投放的整个过程进行说明。
通常情况下,移动分类箱120存在一个初始位置,例如,该初始位置为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的上方。在初始状态下,移动分类箱120位于初始位置,用户通过主投掷口131将垃圾投放至移动分类箱120;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移动分类箱120内部存在垃圾时,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执行图像采集操作;主控芯片可以根据移动分类箱120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对当前移动分类箱120中的垃圾类型进行识别;若主控芯片垃圾类型与第二固定分类箱112相匹配,则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驱动移动分类箱120移动至第二固定分类箱112的上方;此时,移动分类箱120开关单元控制移动分类箱120的下端开口打开,将该垃圾投放至第二固定分类箱112,完成垃圾的自动分类。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各功能单元的控制均可以通过主控芯片来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除了主投掷口131以外,主箱体100上还包括N个副投掷口,也就是说,副投掷口的数量与主箱体100内固定分类箱的数量相同。另外,副投掷口的设置位置与固定分类箱的设置位置相匹配,以便用户可以通过副投掷口将垃圾投放至对应的固定分类箱。例如,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现方式中,包括4个副投掷口,分别为第一副投掷口141、第二副投掷口142、第三副投掷口143和第四副投掷口144。其中,第一副投掷口141、第二副投掷口142、第三副投掷口143和第四副投掷口144分别与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第二固定分类箱112、第三固定分类箱113和第四固定分类箱114相匹配。例如,用户通过第一副投掷口141投掷的垃圾可以直接投掷到第一固定分类箱111,而无需经过上述实施例中移动分类箱120的自动分类处理。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提供给用户多种垃圾投掷的选择。也就是说,用户既可以通过主投掷口131投掷垃圾,通过自动分类箱自动完成垃圾分类,又可以按照自己区分的类别通过对应的副投掷口投掷垃圾。
但是,当用户通过副投掷口进行垃圾投掷时,用户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例如,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对应的垃圾类型为塑料,第二固定分类箱112对应的垃圾类型为玻璃,而用户将玻璃投掷到了第一副投掷口141,导致垃圾分类出错。
针对上述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箱体100内部还设有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115。该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115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对应的固定分类箱上端开口位置的图像;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115用于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
例如,在图1和图2的实现方式中,共包括4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4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115。分别为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图像采集单元、第二固定分类箱112图像采集单元、第三固定分类箱113图像采集单元和第四固定分类箱114图像采集单元;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开关单元、第二固定分类箱112开关单元、第三固定分类箱113开关单元和第四固定分类箱114开关单元。其中,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固定分类箱111上端开口位置的图像,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开关单元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的上端开口。
以第一固定分类箱111为例,正常情况下,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开关单元控制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的上端开口处于关闭状态。主控芯片接收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第一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根据第一副投掷口141投掷的垃圾图像,确定第一副投掷口141投掷的垃圾与第一固定分类箱111是否相匹配;若判断第一副投掷口141投掷的垃圾与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相匹配,则向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开关单元发送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第一固定分类箱111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打开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的上端开口,以便将第一副投掷口141投掷的垃圾投放到第一固定分类箱111。若判断第一副投掷口141投掷的垃圾与第一固定分类箱111不匹配,则通知用户取回垃圾进行重新投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箱体100内部还设有N个称重单元,该N个称重单元与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例如,可以在每个固定分类箱的底部设置一个称重单元,用于采集对应的固定分类箱的总量信息。例如,在图1和图2的实现方式中,共包括4个称重单元,分别为第一称重单元151、第二称重单元152、第三称重单元153和第四称重单元154。其中,第一称重单元151、第二称重单元152、第三称重单元153和第四称重单元15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分类箱111、第二固定分类箱112、第三固定分类箱113和第四固定分类箱114的底部。由于称重单元每次称取的为固定分类箱中垃圾的总重量,为了获得用户本次投入的垃圾的重量信息,可以取用户投入垃圾前后固定分类箱中垃圾的重量差值。
通过称重单元可以对用户投掷的垃圾的总量进行统计,以便结合统计的总量信息为用户进行积分等,提高用户的积极性。具体地,为了便于对用户投掷的垃圾进行统计,可能还需要用户在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注册并登陆等,在下面方面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还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可以为光伏板161和/或蓄电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上还设有人机交互单元,该人机交互单元可以为显示屏162,用户可以在该显示屏162中读取相关信息,以及通过该显示屏162输入相关信息,例如注册账号,登录账号等。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电路框图。下面结合该电路框图对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控制关系进行介绍。
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包括光伏板161、功率转换模组和蓄电池,其构成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供电单元,用于为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供电。另外,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具体地,主控芯片与超声波传感器相连,超声波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超声波信号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基于该超声波信号判断移动分类型中是否存在垃圾。主控芯片与推杆电机相连,该推杆电机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115,主控芯片可以向推杆电机发送控制指令,指示推杆电机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固定分类箱。主控芯片与步进闭环驱动器相连,该步进闭环驱动器和步进电机为上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122中的驱动部分,主控芯片可以向步进闭环驱动器发送控制指令,指示步进电机驱动移动分类箱120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主控芯片与压力传感器相连,该压力传感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称重单元,压力传感器可以将采集的总量信息发送至主控芯片,以便主控芯片对该总量信息进行统计。主控芯片与OpenCV相连,通过OpenCV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
另外,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USB输出端口和蓝牙模块,通过USB输出端口和蓝牙模块可以分别与其它设备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如图4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读取用户信息。例如,用户在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上输入身份信息,或者用户扫描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上的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上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
基于用户信息,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判断该用户是否已经注册。若判断用户未注册,则提示用户注册,用户进行账号注册。然后,判断注册是否成功,若判断注册成功,则返回开始步骤;否则,继续提示注册。
若判断用户已经完成注册,则在显示屏162显示用户信息。用户可以选择对应的投掷方式进行垃圾投掷。该投掷方式包括主投掷口131投掷和副投掷口投掷。
若用户选择主投掷口131投掷,则打开主投掷口131投入垃圾,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可以自动识别垃圾的类型,然后根据垃圾的类型,将垃圾投入对应的固定分类箱。
若用户选择副投掷口投掷,用户可以自行判断需要投掷的垃圾的类型。例如,垃圾的类型可能包括金属、塑料、纸张和玻璃,其中不同的类型对应不同的副投掷口。用户根据垃圾的类型,打开对应的副投掷口投入垃圾。
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可以识别用户投入的垃圾的类型与相应的固定分类箱是否相匹配。若判断不匹配,则提示用户重新选择副投掷口,或者结束交易,即结束投掷。
完成垃圾投掷后,可以对用投掷的垃圾进行称重,显示用户投掷的垃圾的总量。此时,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结束投掷,若选择结束投掷,则系统更新用户的积分(与用户投掷的垃圾的总量和/或类型相匹配);若选择不结束投掷,则用户再次投掷,重复上述流程。
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方法。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垃圾分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如图5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接收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
步骤S502:根据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确定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垃圾类型;
步骤S503: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向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发送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移动至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匹配的固定分类箱的上方;
步骤S504:当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移动至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匹配的固定分类箱的上方时,向所述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发送打开移动分类箱指令;
步骤S505:所述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移动分类箱指令打开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将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垃圾投放至对应的固定分类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分类箱内部是否存在垃圾,在上述步骤S501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超声波检测信号,所述超声波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存在垃圾;向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发送图像采集指令,所述图像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N个副投掷口、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所述N个副投掷口、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i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根据所述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确定所述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与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是否相匹配;若所述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与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相匹配,则向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发送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打开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以便将所述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投放到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N个称重单元,所述N个称重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的登录信息;当判断第i个固定分类箱中存在垃圾投放时,检测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中投放的垃圾的总量信息;将所述总量信息与所述用户相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述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为了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垃圾的自动分类,使用方便,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箱体;
N个固定分类箱,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固定分类箱的上方设有一个上端开口,N≥2;
移动分类箱,所述移动分类箱包括一个上端开口和一个下端开口,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
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图像;
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在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方移动,其中,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
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位置,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
主投掷口,开设在所述主箱体上,所述主投掷口的位置与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分类箱内部是否存在垃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N个副投掷口,所述N个副投掷口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副投掷口的位置与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位置相匹配,1≤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i个固定分类箱上端开口位置的图像,1≤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用于打开或关闭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1≤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N个称重单元,所述N个称重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其中,第i个称重单元用于采集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总量信息,1≤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光伏板和/或蓄电池。
8.一种垃圾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
根据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确定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垃圾类型;
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向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发送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移动至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匹配的固定分类箱的上方;
当所述移动分类箱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分类箱移动至与所述垃圾类型相匹配的固定分类箱的上方时,向所述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发送打开移动分类箱指令;
所述移动分类箱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移动分类箱指令打开所述移动分类箱的下端开口,将所述移动分类箱中的垃圾投放至对应的固定分类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移动分类箱内部是否存在垃圾,在所述接收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超声波检测信号,所述超声波检测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存在垃圾;
向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发送图像采集指令,所述图像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N个副投掷口、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所述N个副投掷口、N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和N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i个固定分类箱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
根据所述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图像,确定所述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与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是否相匹配;
若所述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与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相匹配,则向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发送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
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开关单元根据所述打开固定分类箱指令打开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的上端开口,以便将所述第i个副投掷口投掷的垃圾投放到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还包括N个称重单元,所述N个称重单元分别与所述N个固定分类箱相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登录信息;
当判断第i个固定分类箱中存在垃圾投放时,检测所述第i个固定分类箱中投放的垃圾的总量信息;
将所述总量信息与所述用户相关联。
CN202111608311.2A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4313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8311.2A CN114313682A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8311.2A CN114313682A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3682A true CN114313682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13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8311.2A Pending CN114313682A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368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61188A (ko) * 2010-12-03 2012-06-13 이정석 바코드를 이용한 쓰레기 자동 분리수거 장치
CN205441591U (zh) * 2016-01-06 2016-08-10 崔可心 一种带分类提示功能的垃圾箱
CN110740951A (zh) * 2017-07-06 2020-01-31 易希提卫生与保健公司 废品箱和从废品箱中其他类型的废品分选废纸产品的方法
CN213009907U (zh) * 2019-07-11 2021-04-20 应一帆 完全自动监控垃圾投放的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US20210354911A1 (en) * 2016-07-15 2021-11-18 Cleanrobotics Technologies, Inc. Waste receptacle with sensing and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system
CN113800146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天津工业大学 独立供电智能分类垃圾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61188A (ko) * 2010-12-03 2012-06-13 이정석 바코드를 이용한 쓰레기 자동 분리수거 장치
CN205441591U (zh) * 2016-01-06 2016-08-10 崔可心 一种带分类提示功能的垃圾箱
US20210354911A1 (en) * 2016-07-15 2021-11-18 Cleanrobotics Technologies, Inc. Waste receptacle with sensing and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system
CN110740951A (zh) * 2017-07-06 2020-01-31 易希提卫生与保健公司 废品箱和从废品箱中其他类型的废品分选废纸产品的方法
CN213009907U (zh) * 2019-07-11 2021-04-20 应一帆 完全自动监控垃圾投放的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CN113800146A (zh) * 2020-06-16 2021-12-17 天津工业大学 独立供电智能分类垃圾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1068U (zh) 基于习惯性教育的垃圾智能分类回收装置及系统
CN110294236B (zh) 一种垃圾分类监督装置、方法及服务器系统
CN104495139B (zh) 垃圾投放箱及垃圾分类投放方法
CN109867059A (zh) 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系统
EP276554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hecking waste delivery
CN203199478U (zh)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控制系统
CN210456027U (zh) 一种社区厨余垃圾的智能分类系统
KR101975575B1 (ko) 건축물 내 재활용쓰레기 수거장치
CN111661508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交互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108328154B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7481411B (zh) 一种智能垃圾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806914A (zh) 一种社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11680650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方法及系统
CN111517017A (zh) 智能垃圾箱、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499784A (zh) 一种垃圾桶及其垃圾分类监测系统
KR20170109273A (ko) 스마트 분리수거함
CN207312337U (zh) 一种多功能废品回收计量装置
CN101966903B (zh) 自动回收垃圾桶
CN114313682A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及方法
CN113371363A (zh) 分类垃圾桶、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及分类方法
CN214297580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识别分类装置
KR102412255B1 (ko) 재활용 폐기물 분리수거 시스템
CN211544683U (zh) 基于视觉技术的智能分类感应垃圾桶
CN105446183B (zh) 智慧城市回收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8037241U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