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2896B -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12896B
CN114312896B CN202111590244.6A CN202111590244A CN114312896B CN 114312896 B CN114312896 B CN 114312896B CN 202111590244 A CN202111590244 A CN 202111590244A CN 114312896 B CN114312896 B CN 114312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ient
energy absorbing
cell
side wall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02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12896A (zh
Inventor
周礼
蒋忠城
康巍
陈晶晶
王宇
江大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02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12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1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8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1391 priority patent/WO20231158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12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12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9/00Wheel guards; Bumper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 B61F19/04Bumpers or like collision gu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梯度多胞吸能管、填充件、安装板、导向杆,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包括若干胞格,每个胞格由若干侧壁围绕而呈管状,每个胞格的侧壁的厚度从侧壁中部到侧壁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位于中心位置的胞格中穿设有所述导向杆,位于四周位置的每个胞格内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折角筋板结构,所述折角筋板结构的延伸方向与胞格的侧壁的延伸方向平行;位于四周位置的胞格的空腔内填充有所述填充件。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安全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时的被动安全性是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轨道车辆上碰撞吸能结构的设计备受关注。
轨道车辆的被动吸能装置一般由钩缓装置、防爬吸能装置、主吸能器装置组成。在碰撞发生时,被动吸能装置根据碰撞能量的不同,依次进行塑性变形,将碰撞能量以可控、渐进的方式耗散掉,从而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及车辆安全。防爬吸能装置是轨道车辆上应用范围最广、最为重要的吸能装置,不仅要求其在承受纵向冲击时,触发峰值应力小,塑性压溃变形的压溃力平稳,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垂向刚度,防止前端防爬齿锁定后的抬升力引起吸能部件折弯。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上应用最多的是抽屉式防爬吸能器,其外壳不参与变形,能量吸收完全靠抽屉盒中填充的蜂窝铝等多孔吸能材料。当车辆要求的吸能量大时,抽屉式吸能结构只能通过增大内部吸能材料的体积或者增加多孔吸能材料的孔密度来提高能量吸收效果,前者需要更大的设计空间和外壳体积,但车辆前端的空间容易受限,且外壳及内部吸能材料的体积增加也与结构轻量化相背离,后者增加孔密度会造成吸能装置的压溃峰值力增大,但车体前端能够承受的压应力也同样受限。同时防爬吸能装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垂向刚度,而抽屉式吸能装置的垂向刚度完全由抽屉外壳承担,也要求其外壳具有一定的厚度,这无疑会增加吸能结构的重量,而外壳不参与变形吸能,也导致材料利用率低。为提高吸能材料利用率,在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前端吸能结构,如专利CN104890604B提出一种多胞薄壁结构的汽车吸能盒,采用的是方形梯度多胞结构,其胞型间采用了梯度厚度的隔板,有效提高了吸能效果。但轨道交通车辆载重远大于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产生的能量巨大,纵向冲击力和垂向力都相当显著,一般汽车用的吸能结构在轨道交通上并不适用。
因此开发一种能量吸收率大,材料利用度高,触发峰值应力低,压溃平台力稳定的新式轨道交通防爬吸能装置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该轨道车辆吸能结构材料利用度高,触发峰值力较低,压溃力稳定且比吸能大,能满足轨道车辆碰撞的大动能耗散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梯度多胞吸能管、填充件、安装板、导向杆,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
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包括若干胞格,每个胞格由若干侧壁围绕而呈管状,每个胞格的侧壁的厚度从侧壁中部到侧壁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
位于中心位置的胞格中穿设有所述导向杆,位于四周位置的每个胞格内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折角筋板结构,所述折角筋板结构的延伸方向与胞格的侧壁的延伸方向平行;
位于四周位置的胞格的空腔内填充有所述填充件。
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主要由填充件填充梯度多胞吸能管构成,其中,梯度多胞吸能管的截面厚度呈梯度变化,通过合理的材料分布,提升多胞吸能管本身的比吸能,在同等质量下进一步增强吸能效率,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折角筋板结构由至少两块筋板加工或首尾连接成一呈角度的折角形状,其折角形状的两端固定在侧壁上,筋板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通过在梯度多胞吸能管的胞格内设置折角筋板结构,使得吸能管在压溃变形过程中的膜变形所贡献的膜能量更多,提高吸能结构的整体吸能能力;填充件由多孔材料(如“泡沫材料”、“蜂窝材料”)制成,采用多孔材料填充梯度多胞吸能管,利用多孔材料的压缩变形特性,进一步提高吸能特性,且保障吸能结构能适应多角度的冲击,提高吸能结构的稳定性;导向杆前后贯穿梯度多胞吸能管的中心,起引导变形作用,并提供一定的横向支撑力和垂向支撑力,防止碰撞过程中防爬器发生折弯,更适合于大碰撞动能的轨道交通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填充件为梯度多孔填充件,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的密度从胞格中心位置到胞格四周位置以预定梯度逐渐减小。梯度多孔填充件由密度按预定梯度变化(增大或减小)的多孔材料制成,由不同密度的多孔材料填充在梯度多胞吸能管的空腔内,梯度多孔填充件与梯度多胞吸能管的不同壁厚的胞格耦合,不仅大幅增加吸能结构的整体吸能效率,满足轨道车辆碰撞过程的大能量耗散需求,且变形更加平稳,使得吸能结构的压溃平台力更加平稳,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折角筋板结构靠近所述侧壁的中部设置,所述折角筋板结构的壁厚从中部到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折角筋板结构靠近侧壁的中部设置,使得在后续的压溃变形过程中,筋板结构的扩展性能更好,与梯度多孔填充件的耦合吸能作用的配合上更具优势。
进一步的,位于四周位置的每个胞格内设有2个折角筋板结构,2个折角筋板结构对称设在相对设置的2个侧壁上,使胞格中的空腔结构呈哑铃状。与常规的等厚度的多胞结构相比,梯度多胞哑铃空腔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吸能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比吸能。
进一步的,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的密度从相对设置的2个折角筋板结构的中部到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减小。通过匹配性设计,胞格内不同壁厚的筋板配合不同密度的多孔填充件,二者实现耦合变形吸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吸能结构的比吸能得到大幅提升,在降低了变形触发力的同时,还使得压溃力更为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碰撞对车上司乘人员的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诱导槽,所述诱导槽位于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的侧壁上,用以降低碰撞初始峰值,以及引导梯度多胞吸能管的各胞格以预定变形模式相继折叠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件为多孔元件、泡沫元件或多孔格栅元件。多孔元件可采用多孔透气钢,泡沫元件可采用泡沫铝,多孔格栅元件可采用多孔格栅管。填充件由多孔材料(如“泡沫材料”、“蜂窝材料”)制成,多孔材料是由相互贯通或封闭的、有方向性或随机的孔洞构成网络结构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孔洞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泡沫型、藕状型、蜂窝型等,多孔材料具备比重小、比强度大、吸振吸音性能好、冲击韧性高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折角筋板结构的壁厚为1mm~2mm,所述胞格为边长在70mm~120mm之间的矩形,胞格的壁厚为2mm~4mm,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的截面外轮廓为边长在200mm~350mm之间的矩形,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的密度为0.3g/cm3~0.6g/cm3。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大小与所述导向杆的截面大小相配合,所述导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导向杆与安装板配合,在碰撞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垂向及横向支撑作用,保证吸能结构只沿纵向压溃,发挥最大的吸能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的另一端设有防爬板,所述防爬板上设有防爬齿。在列车对撞时,两列车的防爬齿互相啮合,可有效防止碰撞过程中的车辆爬升,减少碰撞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主要由梯度多孔填充件填充梯度多胞吸能管构成,梯度多胞吸能管的截面厚度呈梯度变化,通过合理的材料分布,提升多胞吸能管本身的比吸能,在同等质量下进一步增强吸能效率,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
2)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在梯度多胞吸能管的胞格内设置折角筋板结构,使得吸能管在压溃变形过程中的膜变形所贡献的膜能量更多,且折角筋板结构靠近侧壁的中部设置,使得在后续的压溃变形过程中与梯度多孔填充件的耦合吸能作用的配合上更具优势,提高吸能结构的整体吸能能力。
3)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采用梯度多孔填充件填充梯度多胞吸能管,利用多孔材料的压缩变形特性,且泡沫铝与梯度多胞结构的不同壁厚的胞格耦合,不仅大幅增加吸能结构的整体吸能效率,满足轨道车辆碰撞过程的大能量耗散需求,且变形更加平稳,使得吸能结构的压溃平台力更加平稳,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有益效果。
4)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通过设置导向杆前后贯穿梯度多胞吸能管的中心,起引导变形作用,并提供一定的横向支撑力和垂向支撑力,防止碰撞过程中吸能结构发生折弯、折断或倾覆,更适合于大碰撞动能的轨道交通车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梯度多胞吸能管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梯度多胞吸能管一实施例的截面尺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梯度泡沫铝填充梯度多胞哑铃结构)的截面图。
图6为普通泡沫铝填充梯度九宫格结构的截面图。
图7为吸能效果对比实验折线图。
附图标记:
1-梯度多胞吸能管;2-梯度多孔填充件;3-安装板;4-导向杆;5-折角筋板结构;6-诱导槽;7-防爬板;
11-侧壁;31-导向孔;71-防爬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梯度多胞吸能管1、梯度多孔填充件2、安装板3、导向杆4、防爬板7,防爬板7和安装板3通过焊接与中间的梯度多胞吸能管1相连接,所述防爬板7上设有防爬齿71,位于轨道车辆吸能结构的前端,安装板3上设有导向孔31,位于轨道车辆吸能结构的后端,安装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安装座上。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另一端设有若干诱导槽6,所述诱导槽6位于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侧壁11上。
结合图3、图4、图5,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成型技术生产而成,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截面外轮廓为边长在200mm~350mm之间的矩形。梯度多胞吸能管1包括9个胞格,每个胞格为边长在60mm~120mm之间的矩形,由4个侧壁11围绕而呈管状。胞格的壁厚为2mm~4mm,每个胞格的壁厚均是不均匀的,每个胞格的侧壁11的厚度从侧壁11中部到侧壁11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中心位置的壁厚最薄,角部的壁厚最厚。
由于轨道车辆碰撞能量很大,为了进一步提升吸能能力,在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中心位置的胞格穿设导向杆4,在位于四周位置的每个胞格内设有2个折角筋板结构5,2个折角筋板结构5对称设在相对设置的2个侧壁11上,且靠近所述侧壁11的中部设置,使胞格中的空腔结构呈哑铃状。这样可以使每个胞格结构在压溃变形过程中的膜变形所贡献的膜能量更多,从而提高吸能结构的整体吸能能力。
所述折角筋板结构5的壁厚为1mm~2mm,所述折角筋板结构5的壁厚从中部到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折角筋板结构5的延伸方向与胞格的侧壁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与常规等厚度多胞结构相比,梯度多胞哑铃结构能够有效增大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比吸能量。哑铃状的空腔内填充进一步有梯度多孔填充件2,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2包括但不限于梯度多孔元件、梯度泡沫元件或梯度多孔格栅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梯度多孔填充件2优选为梯度泡沫铝,梯度泡沫铝的密度为0.3g/cm3~0.6g/cm3,所述梯度泡沫铝2的密度从相对设置的2个折角筋板结构5的中部到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减小。泡沫铝材料的密度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按照预定梯度变化,但不是泡沫铝材料与金属吸能管材料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优化设计,胞格内不同壁厚的筋板结构和侧壁配合不同密度的泡沫铝填充材料,使泡沫铝与金属吸能管实现耦合变形吸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吸能结构的比吸能量得到大幅提升。降低变形触发力的同时,还使得压溃力更为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碰撞对车上司乘人员的伤害。
在列车对撞时,两列车的防爬齿互相啮合,可有效防止碰撞过程中的车辆爬升,减少碰撞对人员造成的伤害。防爬齿传递撞击力,推动后端的梯度多孔填充件和梯度多胞哑铃结构的吸能管组成的耦合结构沿着导向杆的方向压溃变形,导向杆在碰撞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垂向及横向支撑作用,保证吸能结构只沿纵向压溃,发挥最大的吸能作用。梯度多胞哑铃结构的壁厚按预定梯度进行变化,中心最薄,两端最厚,相应的,梯度多孔填充件的密度配合梯度多胞哑铃结构的壁厚变化而变化,在壁厚薄处设置密度相对较大的泡沫铝材料,在壁厚厚处设置密度相对较小的泡沫铝材料,通过合理的材料(组成和结构)分布,进一步使二者进行耦合,大幅提升结构整体吸能效率,满足轨道车辆碰撞过程的大能量耗散需求。
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结构吸收的总能量用W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428840360000061
其中,F表示压溃力,dx表示压溃位移,d表示压溃过程总位移。可以看出,压溃管在压溃过程的总吸能量为冲击载荷-位移曲线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
如图7所示,梯度多孔填充件以采用梯度泡沫铝材料为例,梯度泡沫铝填充的梯度多胞哑铃结构在能量吸收上具有较大优势,二者填充耦合之后的结构吸能效果有大幅提升,比梯度多胞结构单独作用与梯度泡沫铝单独作用吸能量之和能够提升25%左右,比普通泡沫铝填充的梯度九宫格结构(如图6所示)也能够增加约12%以上。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度多胞吸能管(1)、填充件、安装板(3)、导向杆(4),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
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包括若干胞格,每个胞格由若干侧壁(11)围绕而呈管状,每个胞格的侧壁(11)的厚度从侧壁(11)中部到侧壁(11)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
位于中心位置的胞格中穿设有所述导向杆(4),位于四周位置的每个胞格内的至少一个侧壁(11)上设有折角筋板结构(5),所述折角筋板结构(5)的延伸方向与胞格的侧壁(11)的延伸方向平行;
位于四周位置的胞格的空腔内填充有所述填充件,所述填充件为梯度多孔填充件(2),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2)的密度从胞格中心位置到胞格四周位置以预定梯度逐渐减小;
所述折角筋板结构(5)靠近所述侧壁(11)的中部设置,所述折角筋板结构(5)的壁厚从中部到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四周位置的每个胞格内设有2个折角筋板结构(5),2个折角筋板结构(5)对称设在相对设置的2个侧壁(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2)的密度从相对设置的2个折角筋板结构(5)的中部到两端边缘以预定梯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另一端设有若干诱导槽(6),所述诱导槽(6)位于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侧壁(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为多孔元件、泡沫元件或多孔格栅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角筋板结构(5)的壁厚为1mm~2mm,所述胞格为边长在70mm~120mm之间的矩形,胞格的壁厚为2mm~4mm,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截面外轮廓为边长在200mm~350mm之间的矩形,所述梯度多孔填充件(2)的密度为0.3g/cm3~0.6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导向孔(31),所述导向孔(31)的大小与所述导向杆(4)的截面大小相配合,所述导向杆(4)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多胞吸能管(1)的另一端设有防爬板(7),所述防爬板(7)上设有防爬齿(71)。
CN202111590244.6A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Active CN114312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0244.6A CN114312896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PCT/CN2022/101391 WO2023115868A1 (zh) 2021-12-23 2022-06-27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0244.6A CN114312896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12896A CN114312896A (zh) 2022-04-12
CN114312896B true CN114312896B (zh) 2023-06-13

Family

ID=8105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0244.6A Active CN114312896B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12896B (zh)
WO (1) WO2023115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896B (zh) * 2021-12-23 2023-06-1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6007B2 (en) * 2005-07-22 2017-04-19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JP4943905B2 (ja) * 2006-05-10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軌条車両
JP5049153B2 (ja) * 2008-02-04 2012-10-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エネルギー吸収部材及び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体
KR20100022621A (ko) * 2008-08-20 2010-03-03 현대로템 주식회사 충격완화 기능을 갖는 철도차량용 충격력 흡수 장치
CN103786741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
CN103625502B (zh) * 2013-10-18 2016-05-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
CN104890604B (zh) * 2015-06-23 2017-07-04 湖南大学 一种多胞汽车缓冲吸能装置
CN205022601U (zh) * 2015-10-13 2016-02-10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爬吸能装置
CN208053276U (zh) * 2018-02-08 2018-11-0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功能梯度多胞薄壁管
CN109131178B (zh) * 2018-08-28 2023-09-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11301474B (zh) * 2020-01-23 2020-11-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薄壁多胞填充吸能结构及吸能结构平均压缩力计算方法
CN113665517B (zh) * 2020-05-13 2023-10-10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使用梯度泡沫铝的汽车保险杠
CN113635932B (zh) * 2021-07-08 2022-09-30 中南大学 一种内嵌管式蜂窝填充薄壁结构的梯度吸能装置
CN114312896B (zh) * 2021-12-23 2023-06-13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5868A1 (zh) 2023-06-29
CN114312896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2102B (zh) 基于内凹六边形单元的负泊松比结构部件
US9409580B2 (en) Obstacle removing and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and leading car of motor train unit
CN109878443A (zh) 基于内凹多面体负泊松比三维结构内芯的吸能盒
CN207374492U (zh) 吸能结构及汽车防撞梁结构
CN202783043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110077345A (zh) 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
CN105102276B (zh) 用于车辆前部或后部结构的撞击吸收装置
CN111301525A (zh) 一种负泊松比蜂窝材料填充的汽车前纵梁
CN114312896B (zh)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CN207916770U (zh) 基于内凹六边形单元的负泊松比结构部件
CN110843709A (zh) 一种新型的三明治结构汽车前防撞梁和总成
CN109131178B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09532730A (zh) 一种内部特殊填充的新型汽车吸能盒装置
CN115027397A (zh) 基于动物犄角仿生结构的负泊松比填充内芯吸能盒
CN206394590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以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缓冲装置
CN114572267B (zh) 一种轨道车辆吸能结构
CN109305120B (zh) 一种装配式自锁型多胞能量吸收器
CN206552049U (zh) 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防爬吸能装置
CN208855573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13665517B (zh) 一种使用梯度泡沫铝的汽车保险杠
CN112298256A (zh) 车辆防爬吸能装置
CN212709293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保险杠横梁
CN106515636A (zh) 一种吸能型汽车前下防护梁装置
CN211417177U (zh) 一种新型的三明治结构汽车前防撞梁和总成
CN206171374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