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5754B -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5754B
CN114305754B CN202210021440.XA CN202210021440A CN114305754B CN 114305754 B CN114305754 B CN 114305754B CN 202210021440 A CN202210021440 A CN 202210021440A CN 114305754 B CN114305754 B CN 114305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retainer
shaped section
invisible appliance
suppor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14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5754A (zh
Inventor
牛茜楠
夜文敏
卢晓琳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100214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5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5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5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5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包括:第一保持器、第二保持器、牵引装置和紧固装置;第一保持器与隐形矫治器一体成型,第二保持器与第一保持器连接,并且一部分第二保持器套设于第一保持器,另一部分第二保持器套设于隐形矫治器;牵引装置穿过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并与阻生牙邻牙牙面粘接;紧固装置固定牵引装置,紧固装置位于隐形矫治器内侧。本发明的第一保持器与隐形矫治器一体成型,第一保持器随隐形矫治器一并由弹性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具有制作方便、第一保持器形状精确、三维软件设计及可视化等优点。本发明的第二保持器是为了稳固第一保持器形状,以便克服第一保持器的弹性,确保第一保持器持续维持萌出间隙。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矫治器是在牙齿上粘结托槽,将矫正弓丝结扎到托槽,使牙齿发生移动,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由于牙齿上面有很多托槽,给人“铁嘴钢牙”的感觉。同时,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好,可能造成牙龈炎症、牙齿脱矿变色等口腔损害。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运而生。隐形矫治器是一种借助数字化技术与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透明矫治器,由于其美观、精准等特点,得到了许多患者的青睐,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错合畸形,隐形矫治器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埋伏牙。埋伏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针对埋伏牙,先要有足够的萌出间隙,然后利用萌出间隙对埋伏牙牵引导萌。
由于隐形矫治器自由摘戴的特点,使其很难对导萌牙进行矫治,同时为了确保埋伏牙能顺利导萌,正畸过程中在达到足够间隙后还需保持该萌出间隙以避免其复发。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通过第一保持器、第二保持器、牵引装置和紧固装置的配合使用,既能确保足够的萌出间隙,又能加速埋伏牙的正常萌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包括:第一保持器、第二保持器、牵引装置和紧固装置;所述第一保持器与隐形矫治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保持器与所述第一保持器连接,并且一部分所述第二保持器套设于所述第一保持器,另一部分所述第二保持器套设于隐形矫治器;所述牵引装置穿过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并与阻生牙邻牙牙面粘接;所述紧固装置固定所述牵引装置,所述紧固装置位于隐形矫治器内侧;
所述第一保持器占用隐形矫治器的至少一个容置腔,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位于隐形矫治器的侧部,所述第一保持器的相邻两侧均为隐形矫治器的邻牙容置腔;
所述第二保持器与所述第一保持器相配合,所述第二保持器包括保持Ⅰ部和保持Ⅱ部,保持Ⅰ部和保持Ⅱ部顺接,保持Ⅰ部固设于邻牙容置腔的腔壁上;保持Ⅰ部具有保持Ⅰ腔,保持Ⅱ部具有保持Ⅱ腔,保持Ⅱ部固定于保持Ⅰ腔的腔壁;沿埋伏牙的牙面宽方向,保持Ⅱ腔的宽度略大于保持Ⅰ腔的宽度,沿埋伏牙的牙面长度方向,保持Ⅱ腔的厚度小于保持Ⅰ腔的1/3厚度;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贯穿机构和固定机构,贯穿机构与固定机构顺接,贯穿机构穿过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并与正畸的托槽连接,固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外部,固定机构与所述紧固装置连接;
所述紧固装置抵持所述第一保持器和隐形矫治器,所述紧固装置位于隐形矫治器内侧;或者,所述紧固装置抵持阻生牙邻牙舌侧面。
本发明的第一保持器与隐形矫治器一体成型,第一保持器随隐形矫治器一并通过弹性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制作方便、第一保持器形状精确、通过三维诊断软件设计及可视化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保持器是为了稳固第一保持器形状,以便克服第一保持器的弹性,确保第一保持器持续处于萌出间隙。
本发明的牵引装置贯穿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是为了牵引埋伏牙,促使埋伏牙尽快萌出。
本发明的紧固装置是为了固定牵引装置,确保牵引装置对埋伏牙的正常牵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牵引装置牵引埋伏牙时产生错位或弯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保持Ⅰ部为环形,保持Ⅰ部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减;
邻牙容置腔的腔壁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任一位置槽宽均一致,环形槽的槽宽与保持Ⅰ部的两端厚度一致,保持Ⅰ部的中间区域挤压环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保持Ⅱ部由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组成,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依次顺接;
第一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均与保持Ⅰ部的环形外壁顺接,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均嵌设于所述第一保持器;
第一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五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对称,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四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对称,第一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相反,第四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五弧形段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三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呈60°至120°夹角,第三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四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呈60°至120°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弧形段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段的弧度,第四弧形段的弧度小于第五弧形段的弧度;
第三弧形段的弧度匹配埋伏牙的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持器的底面低于隐形矫治器的底面;
所述第一保持器的底面与埋伏牙的牙面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贯穿机构包括固定器、第二支撑筒和固定组件,固定器安装于第二支撑筒的上表面,固定组件固设于固定器的上端内部,第二支撑筒与固定机构连接;
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本体、控制组件和夹紧组件,控制组件与固定器连接,控制组件控制固定器的张开和闭合,夹紧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夹紧组件夹紧固定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本体包括第一支撑筒、施力件和填平板,第一支撑筒的上端连接于第二支撑筒的中部,填平板设置于第一支撑筒的上端右侧,第一支撑筒的上端通过铰接柱连接施力件,施力件与填平板位于第一支撑筒的同侧;
施力件转动连接于铰接柱的外侧上端,施力件贯穿第一支撑筒且位于填平板的上侧,铰接柱设置于施力件贯穿第一支撑筒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支撑筒的内部设置有顶座和多个滚轮,顶座位于第二支撑筒的中部;顶座的端部固设有中心轴,中心轴的轴线平行于第二支撑筒的轴线;
多个滚轮均与第二支撑筒的内壁接触,多个滚轮排列在顶座周围,中心轴的前端与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滚轮还与固定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支撑筒的内部为中空,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根与施力件上端固定连接的弹力线;
所述弹力线贯穿第二支撑筒的下壁、中心轴的中心和连接杆的内部之后并与固定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弹力线带动固定器的张开和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第一保持器与隐形矫治器一体成型,第一保持器随隐形矫治器一并由弹性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具有制作方便、通过三维诊断软件设计达到第一保持器形状精确等优点。
2、本发明的第二保持器是为了稳固第一保持器形状,以便克服第一保持器的弹性,确保第一保持器持续稳定萌出间隙。
3、本发明的牵引装置贯穿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是为了在萌出间隙内牵引埋伏牙,促使埋伏牙尽快萌出。
4、本发明的紧固装置是为了固定牵引装置,确保牵引装置对埋伏牙的正常牵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牵引装置牵引埋伏牙时产生错位或弯扭。
附图说明
图1为辅助导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第一保持器和隐形矫治器在口腔中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第二保持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第二保持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第二保持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支撑筒的内部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支撑筒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1-第一保持器;2-第二保持器;21-保持Ⅰ部;22-保持Ⅱ部;221-第一弧形段;222-第二弧形段;223-第三弧形段;224-第四弧形段;225-第五弧形段;3-隐形矫治器;4-牵引装置;41-贯穿机构;411-固定器;412-第二支撑筒;413-固定组件;42-固定机构;421-固定本体;4211-第一支撑筒;4212-施力件;4213-填平板;422-控制组件;423-连接杆;43-中心轴;44-顶座;45-铰接柱;46-弹力线;5-紧固装置;6-牙齿;7-埋伏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牙齿导萌是指通过正畸方式将领骨内无法正常萌出牙齿牵引出。人体牙齿内以上颌尖牙、上颌中切牙容易发生埋伏阻生。如果埋藏过高,不影响颌骨内其它牙齿正常使用,无需治疗。如果影响其它牙齿正常咬合关系,或牙根吸收需进行导萌。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导萌装置导萌时,首先要有足够的间隙,即在应萌出位置开辟间隙,达到足够间隙后要保持以免恢复,直到埋伏牙进入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如原间隙够用可直接进行手术暴露和粘贴托槽。埋伏牙阻生形式不同,手术方法亦不完全相同,对于完生阻生牙冠未外露应采用翻辦祛骨法,祛骨是为了祛除萌出阻力及暴露牙冠,但祛骨不能太多,以牙冠能粘贴托槽为宜,如果祛除过多会影响牙齿萌出后的牙槽脊顶和牙龈附着的外形。对于其他萌出道障碍如牙瘤、多生牙及增厚的纤维化的牙龈组织等一并祛除。而对于牙冠已露出的能直接粘贴托槽或钮扣的可直接粘贴进行牵引导萌。不能直接粘贴的要祛除部分牙周黏膜或骨质,以能粘贴为度,托槽可以选择方丝、直丝、Begg或钮扣,可以用弹力线或弹力圈牵引,粘贴一定要可靠,否则重复粘贴会增加患者痛苦且延误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包括: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牵引装置4和紧固装置5;第一保持器1与隐形矫治器3一体成型,第二保持器2与第一保持器1连接,并且一部分第二保持器2套设于第一保持器1,另一部分第二保持器2套设于隐形矫治器3;牵引装置4穿过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并与正畸的托槽连接;紧固装置5固定牵引装置4,紧固装置5位于隐形矫治器3内侧;第一保持器1占用隐形矫治器3的至少一个容置腔,并且第一保持器1位于隐形矫治器3的侧部,第一保持器1的相邻两侧均为隐形矫治器3的邻牙容置腔。
本发明实施例的隐形矫治器是一种透明矫治器,是通过逐步调整的方式来对牙齿进行矫正。本发明实施例的容置腔,是指容纳单颗牙齿的空间,由于在制作隐形矫治器时,埋伏牙需要具有足够的萌出间隙,因此隐形矫治器上埋伏牙对应的区域为容置腔,第一保持器占用该容置腔。定义隐形矫治器分为切牙区域、尖牙区域、双尖牙区域和磨牙区域,隐形矫治器的尖牙区域对应口腔的尖牙,隐形矫治器的双尖牙区域对应口腔的双尖牙,隐形矫治器的磨牙区域对应口腔的磨牙。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保持器位于隐形矫治器的侧部,是指第一保持器位于第一保持器位于双尖牙区域或磨牙区域。本发明实施例的隐形矫治器内侧,是指口腔的舌侧。本发明实施例正畸的托槽,是通过正畸方法为埋伏牙提供有效间隙,粘结牵引托槽,让埋伏牙萌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保持器1与隐形矫治器3一体成型,第一保持器1随隐形矫治器3一并通过弹性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作,具有制作方便、第一保持器1形状精确、通过三维软件设计及可视化等优点。
第二保持器2与第一保持器1相配合,第二保持器2包括保持Ⅰ部21和保持Ⅱ部22,保持Ⅰ部21和保持Ⅱ部22顺接,保持Ⅰ部21固设于邻牙容置腔的腔壁上;保持Ⅰ部21具有保持Ⅰ腔,保持Ⅱ部22具有保持Ⅱ腔,保持Ⅱ部22固定于保持Ⅰ腔的腔壁;沿埋伏牙的牙面宽方向,保持Ⅱ腔的宽度略大于保持Ⅰ腔的宽度,沿埋伏牙的牙面长度方向,保持Ⅱ腔的厚度小于保持Ⅰ腔的1/3厚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保持器2是为了稳固第一保持器1形状,以便克服第一保持器1的弹性,确保第一保持器1持续处于萌出间隙。
牵引装置4包括贯穿机构41和固定机构42,贯穿机构41与固定机构42顺接,贯穿机构41穿过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并与正畸的托槽连接,固定机构42位于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外部,固定机构42与紧固装置5连接;紧固装置5抵持第一保持器1和隐形矫治器3,紧固装置5位于隐形矫治器3内侧;或者,紧固装置5抵持口腔舌侧牙齿。
本发明实施例的牵引装置4贯穿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是为了牵引埋伏牙,促使埋伏牙尽快萌出。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3的辅助导萌装置,具有以下三种工作状态,下面的三种工作状态可以任意组合或交叉:
状态一:使用第二保持器2、第一保持器1以及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状态一的辅助导萌装置是为了稳定埋伏牙萌出间隙,一体成型两组第一保持器1和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状态一在使用时,先佩戴一组第一保持器1和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直至埋伏牙萌出间隙大于预设萌出间隙的1/2之后,再佩戴另一组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以及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直至埋伏牙萌出间隙等于预设萌出间隙之后,继续佩戴另一组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以及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5-15天。
状态二:使用第二保持器2、第一保持器1、隐形矫治器3、牵引装置4和紧固装置5,状态二的辅助导萌装置是为了在埋伏牙萌出间隙内牵引出埋伏牙,一体成型一组第一保持器1和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状态二使用时,先在埋伏牙的牙面上粘贴托槽,接下来佩戴一组第一保持器1和第一保持器1两侧的隐形矫治器3,然后将牵引装置4贯穿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后与托槽连接,紧接着把牵引装置4与紧固装置5连接,最后调整固定装置的位置,使固定装置适应隐形矫治器3和口腔形状。
状态三:使用第二保持器2、第一保持器1、隐形矫治器3、牵引装置4和紧固装置5,状态三的辅助导萌装置是为了矫正牙齿、稳定萌出间隙以及在埋伏牙萌出间隙内牵引出埋伏牙,一体成型三组第一保持器1和隐形矫治器3,状态三使用时,先佩戴第一组第一保持器1和隐形矫治器3,直至埋伏牙萌出间隙大于预设萌出间隙的1/2、并且隐形矫治器3达到第一预设矫正牙齿之后,再佩戴第二组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以及隐形矫治器3,直至埋伏牙萌出间隙等于预设萌出间隙、并且隐形矫治器3达到第二预设矫正牙齿之后,继续佩戴第三组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隐形矫治器3,然后将牵引装置4的贯穿机构贯穿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后与托槽连接,紧接着把牵引装置4的固定机构与紧固装置5连接,最后调整固定装置的位置,使固定装置适应隐形矫治器3和口腔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牵引装置4和紧固装置5位于第一保持器1和隐形矫治器3内侧。这样在摘袋隐形牙套的时候牵引装置不动,医生固定好牵引装置4和紧固装置5后,患者在摘戴隐形矫治器时不需要摘戴牵引装置4,牵引装置4一直保留于埋伏牙。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隐形矫治器需要摘戴,甚至于隐形矫治器每天需摘戴好几次。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随隐形矫治器3一并摘戴。当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戴于口腔时,紧固装置5固定于口腔舌侧牙齿的埋伏牙邻牙,紧固装置5位于隐形矫治器内侧;当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从口腔摘除时,紧固装置5仍固定于口腔舌侧牙齿的埋伏牙邻牙,在隐形矫治器摘戴过程中,紧固装置和牵引装置不动。也就是说,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随隐形矫治器摘戴。
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装置5是为了固定牵引装置4,确保牵引装置4对埋伏牙的正常牵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牵引装置4牵引埋伏牙时产生错位或弯扭。
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装置5,其主要作用是固定牵引装置4。紧固装置5可以选用镍钛丝辅弓,镍钛丝辅弓固定于舌侧,镍钛丝辅弓既能固定牵引装置4,也能固定第一保持器1和隐形矫治器3。镍钛丝辅弓既能固定牵引装置4,牵引装置4也能借助镍钛丝辅弓的弹性恢复力牵引埋伏牙。镍钛丝辅弓能将自身的塑性变形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利用镍钛丝辅弓这一特性使紧固装置5抵持第一保持器1和隐形矫治器3,紧固装置5位于隐形矫治器3内侧;或者,紧固装置5抵持阻生牙邻牙舌侧面。
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装置5固定于埋伏牙两侧的牙齿,隐形矫治器避让紧固装置5和舌侧牙齿的连接点,同时,当隐形矫治器从口腔摘卸之后,紧固装置5抵持口腔舌侧牙齿,当隐形矫治器戴于口腔之后,由于口腔舌侧牙齿与紧固装置5之间存在隐形矫治器,故而紧固装置5抵持隐形矫治器。为了便于紧固装置5抵持隐形矫治器或抵持口腔舌侧牙齿,本发明实施例的紧固装置5和舌侧牙齿的连接点为铰接形式,铰接设置是为了在摘戴牙套时便于旋转紧固装置5,让紧固装置5抵持或松开隐形矫治器/阻生牙邻牙舌侧面。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保持Ⅰ部21为环形,请参阅图5,保持Ⅰ部21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减;邻牙容置腔的腔壁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任一位置槽宽均一致,环形槽的槽宽与保持Ⅰ部21的两端厚度一致,保持Ⅰ部21的中间区域挤压环形槽。
本发明实施例将保持Ⅰ部21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减,是为了实现保持Ⅰ部21与邻牙容置腔稳定而可靠的固定。与此同时,保持Ⅰ部21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保持Ⅰ部21与邻牙容置腔相对旋转。
请继续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保持Ⅱ部22由第一弧形段221、第二弧形段222、第三弧形段223、第四弧形段224和第五弧形段225组成,第一弧形段221、第二弧形段222、第三弧形段223、第四弧形段224和第五弧形段225依次顺接;第一弧形段221和第五弧形段225均与保持Ⅰ部21的环形外壁顺接,第一弧形段221、第二弧形段222、第三弧形段223、第四弧形段224和第五弧形段225均嵌设于第一保持器1;第一弧形段221的弯曲方向与第五弧形段225的弯曲方向对称,第二弧形段222的弯曲方向与第四弧形段224的弯曲方向对称,第一弧形段221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222的弯曲方向相反,第四弧形段224的弯曲方向与第五弧形段225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三弧形段223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222的弯曲方向呈60°至120°夹角,第三弧形段223的弯曲方向与第四弧形段224的弯曲方向呈60°至120°夹角。
预设萌出间隙为多个弧形段首尾相连而成,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弧形段221、第二弧形段222、第三弧形段223、第四弧形段224和第五弧形段225匹配预设萌出间隙和埋伏牙两侧的牙齿,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第二保持器2的空腔与预设萌出间隙一致。
请继续参阅图5、图6和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弧形段221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段222的弧度,第四弧形段224的弧度小于第五弧形段225的弧度;第三弧形段223的弧度匹配埋伏牙的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弧形段221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段222的弧度,第四弧形段224的弧度小于第五弧形段225的弧度,这样设置目的,既能实现第二保持器2与第一保持器1稳定而可靠固定,并且第二保持器2的各弧形段设计,也能由于相邻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不同从而防止第二保持器2和第一保持器1发生旋转位移。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保持器1的底面低于隐形矫治器3的底面;第一保持器1的底面与埋伏牙的牙面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保持器1底面低于隐形矫治器3底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第一保持器1的底面摩擦佩戴者牙龈,避免佩戴者出现不适。
请参阅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贯穿机构41包括固定器411、第二支撑筒412和固定组件413,固定器411安装于第二支撑筒412的上表面,固定组件413固设于固定器411的上端内部,第二支撑筒412与固定机构42连接;固定机构42包括固定本体421、控制组件422和夹紧组件,控制组件422与固定器411连接,控制组件422控制固定器411的张开和闭合,夹紧组件与固定组件413连接,夹紧组件夹紧固定组件413。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固定器411、第二支撑筒412、固定组件413和夹紧组件的配合使用,既能确保固定器411和固定组件413对埋伏牙的牵拉,又能保证贯穿机构41与紧固装置5的连接和固定。
请继续参阅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固定本体421包括第一支撑筒4211、施力件4212和填平板4213,第一支撑筒4211的上端连接于第二支撑筒412的中部,填平板4213设置于第一支撑筒4211的上端右侧,第一支撑筒4211的上端通过铰接柱45连接施力件4212,施力件4212与填平板4213位于第一支撑筒4211的同侧;请参阅图8,填平板4213的宽度小于托槽的宽度,并且填平板4213的宽度小于隐形矫治器3上贯穿孔的孔径,隐形矫治器3上贯穿孔供第一支撑筒4211穿过;施力件4212转动连接于铰接柱45的外侧上端,施力件4212贯穿第一支撑筒4211且位于填平板4213的上侧,铰接柱45设置于施力件4212贯穿第一支撑筒4211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施力件4212实现紧固装置5与牵引装置4固定,确保牵引装置4对埋伏牙的正常牵引,又能实现固定器411和固定组件413对托槽的紧固,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更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摘除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时,先松脱施力件4212与紧固装置5,紧接着紧固装置5从抵持隐形矫治器3状态变化成松脱隐形矫治器3状态,然后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从第一支撑筒4211脱出,脱出过程中摘除隐形矫治器3;接下来紧固装置5从松脱隐形矫治器3状态变化成抵持口腔舌侧牙齿状态,最后把施力件4212与紧固装置5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佩戴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时,先松脱施力件4212与紧固装置5,紧接着紧固装置5从抵持口腔舌侧牙齿状态变化成松脱口腔舌侧牙齿状态,然后第一支撑筒4211贯穿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贯穿过程中佩戴隐形矫治器3;接下来紧固装置5从松脱口腔舌侧牙齿状态变化成抵持隐形矫治器3状态,最后把施力件4212与紧固装置5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摘戴第一保持器1、第二保持器2和隐形矫治器3时,固定器411和固定组件413始终对埋伏牙牵拉,这样有效确保了摘戴隐形矫治器不影响埋伏牙牵拉。由于摘戴隐形矫治器主要是为了在矫正牙齿过程中,佩戴者可以更痛快吃饭和更好刷牙,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短期摘除隐形矫治器,这样第一保持器1和第二保持器2随隐形矫治器一并摘除不影响辅助导萌装置的正常使用和埋伏牙的正常导萌。
请参阅图9,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筒412的内部设置有顶座44和多个滚轮,顶座44位于第二支撑筒412的中部;顶座44的端部固设有中心轴43,中心轴43的轴线平行于第二支撑筒412的轴线;多个滚轮均与第二支撑筒412的内壁接触,多个滚轮排列在顶座44周围,中心轴43的前端与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23,滚轮还与固定器411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滚轮和顶座44,是为了实现固定器411的旋转,固定器411在紧固过程中旋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固定器411和托槽密切接触,这样牵引装置便能更好实现对埋伏牙的牵引。
请参阅图1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筒4211的内部为中空,控制组件422包括至少一根与施力件4212上端固定连接的弹力线46;弹力线46贯穿第二支撑筒412的下壁、中心轴43的中心和连接杆423的内部之后并与固定器411的下端固定连接,弹力线46带动固定器411的张开和闭合。本发明实施例的弹力绳既能带动固定器411张开和闭合,又能实现埋伏牙牵拉。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通过第一保持器、第二保持器、牵引装置和紧固装置的配合使用,既能确保足够的萌出间隙,又能加速埋伏牙的正常萌出。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上,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持器、第二保持器、牵引装置和紧固装置;所述第一保持器与隐形矫治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保持器与所述第一保持器连接,并且一部分所述第二保持器套设于所述第一保持器,另一部分所述第二保持器套设于隐形矫治器;所述牵引装置穿过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并与阻生牙邻牙牙面粘接;所述紧固装置固定所述牵引装置,所述紧固装置位于隐形矫治器内侧;
所述第一保持器占用隐形矫治器的至少一个容置腔,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位于隐形矫治器的侧部,所述第一保持器的相邻两侧均为隐形矫治器的邻牙容置腔;
所述第二保持器与所述第一保持器相配合,所述第二保持器包括保持Ⅰ部和保持Ⅱ部,保持Ⅰ部和保持Ⅱ部顺接,保持Ⅰ部固设于邻牙容置腔的腔壁上;保持Ⅰ部具有保持Ⅰ腔,保持Ⅱ部具有保持Ⅱ腔,保持Ⅱ部固定于保持Ⅰ腔的腔壁;沿埋伏牙的牙面近远中方向,保持Ⅱ腔的宽度略大于保持Ⅰ腔的宽度,沿埋伏牙的牙面长度方向,保持Ⅱ腔的厚度小于保持Ⅰ腔的1/3厚度;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贯穿机构和固定机构,贯穿机构与固定机构顺接,贯穿机构穿过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并与阻生牙邻牙牙面粘接,固定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保持器和所述第二保持器外部,固定机构与所述紧固装置连接;贯穿机构包括固定器、第二支撑筒和固定组件,固定器安装于第二支撑筒的上表面,固定组件固设于固定器的上端内部,第二支撑筒与固定机构连接;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本体、控制组件和夹紧组件,控制组件与固定器连接,控制组件控制固定器的张开和闭合,夹紧组件与固定组件连接,夹紧组件夹紧固定组件;
所述紧固装置抵持所述第一保持器和隐形矫治器,所述紧固装置位于隐形矫治器内侧;或者,所述紧固装置抵持阻生牙邻牙舌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Ⅰ部为环形,保持Ⅰ部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减;
邻牙容置腔的腔壁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任一位置槽宽均一致,环形槽的槽宽与保持Ⅰ部的两端厚度一致,保持Ⅰ部的中间区域挤压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Ⅱ部由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组成,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依次顺接;
第一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均与保持Ⅰ部的环形外壁顺接,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和第五弧形段均嵌设于所述第一保持器;
第一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五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对称,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四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对称,第一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相反,第四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五弧形段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三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呈60°至120°夹角,第三弧形段的弯曲方向与第四弧形段的弯曲方向呈60°至120°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段的弧度大于第二弧形段的弧度,第四弧形段的弧度小于第五弧形段的弧度;
第三弧形段的弧度匹配埋伏牙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器的底面低于隐形矫治器的底面;
所述第一保持器的底面与埋伏牙的牙面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本体包括第一支撑筒、施力件和填平板,第一支撑筒的上端连接于第二支撑筒的中部,填平板设置于第一支撑筒的上端右侧,第一支撑筒的上端通过铰接柱连接施力件,施力件与填平板位于第一支撑筒的同侧;
施力件转动连接于铰接柱的外侧上端,施力件贯穿第一支撑筒且位于填平板的上侧,铰接柱设置于施力件贯穿第一支撑筒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筒的内部设置有顶座和多个滚轮,顶座位于第二支撑筒的中部;顶座的端部固设有中心轴,中心轴的轴线平行于第二支撑筒的轴线;
多个滚轮均与第二支撑筒的内壁接触,多个滚轮排列在顶座周围,中心轴的前端与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滚轮还与固定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筒的内部为中空,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根与施力件上端固定连接的弹力线;
所述弹力线贯穿第二支撑筒的下壁、中心轴的中心和连接杆的内部之后并与固定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弹力线带动固定器的张开和闭合。
CN202210021440.XA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Active CN114305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1440.XA CN114305754B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1440.XA CN114305754B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754A CN114305754A (zh) 2022-04-12
CN114305754B true CN114305754B (zh) 2024-02-20

Family

ID=8102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1440.XA Active CN114305754B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575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0843A (ko) * 2008-08-13 2010-02-23 주보훈 돌출입 교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2776593U (zh) * 2012-08-03 2013-03-13 姚睿 压膜式埋伏多生牙正畸牵引导萌矫治器
CN211094852U (zh) * 2019-09-20 2020-07-28 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CN213249880U (zh) * 2020-06-19 2021-05-25 曾宪璧 一种正畸埋伏阻生牙牵引辅弓
CN214805563U (zh) * 2020-07-17 2021-11-23 舒广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0843A (ko) * 2008-08-13 2010-02-23 주보훈 돌출입 교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2776593U (zh) * 2012-08-03 2013-03-13 姚睿 压膜式埋伏多生牙正畸牵引导萌矫治器
CN211094852U (zh) * 2019-09-20 2020-07-28 上海正雅齿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CN213249880U (zh) * 2020-06-19 2021-05-25 曾宪璧 一种正畸埋伏阻生牙牵引辅弓
CN214805563U (zh) * 2020-07-17 2021-11-23 舒广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外科导萌与正畸联合矫治上颌埋伏牙;周文功;海南医学(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5754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cSherry et al. Class II correction-reducing patient compliance: a review of the available techniques
US7578671B2 (en) Orthodontic device for treating malocclusions
US6572372B1 (en) Embedded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a dental appliance
US6726474B2 (en) Removable self-ligating module for orthodontic brackets
US5980247A (en) Mandibular repositioning device
US7033171B2 (en) Molar tube lock
MXPA04009171A (es) Mensula para ortodoncia.
US20200352682A1 (en) Orthopedic-Orthodontic Molar Distalizer
US200702317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thodontic retention
US6733287B2 (en) Molar tube lock
US8721326B2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bite correction
ES2858561T3 (es) Dispositivo lingual de ortodoncia
CN114145864A (zh)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Isaacson et al. Closing anterior open bites: the extrusion arch
US8905755B2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bite correction
CN113116566A (zh) 一种埋伏牙牵引装置
CN114305754B (zh)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器的辅助导萌装置
Chaushu et al. Lingu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absolute anchorage to correct an impacted maxillary canine in an adult
US20220233277A1 (en) Orthodontic methods and devices
Roberts-Harry et al. A sectional approach to the alignment of ectopic maxillary canines
US20070298365A1 (en) Anchorage preparing buccal tube
KR101108104B1 (ko) 치열교정기구
Shroff Root correc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herapy
Sahoo Intrusion Arches in Orthodontics.
Clark Treatment of deep overbi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