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4977A -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4977A
CN114304977A CN202111510518.6A CN202111510518A CN114304977A CN 114304977 A CN114304977 A CN 114304977A CN 202111510518 A CN202111510518 A CN 202111510518A CN 114304977 A CN114304977 A CN 114304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quilt
preset
quilt warmer
wa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05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青
姜维
张君明
贾根基
牛正权
苏勇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5105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4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4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4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暖被机以工作模式进行工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针对于实时的环境参数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用户睡眠环境的实时自动调节,进一步可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Description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由于冬天的温度较低,若用户在休息时被窝冰冷,会造成用户的睡眠质量不佳。如今出现了电热毯、电热床等加热产品提高被窝温度,或通过空调制热,提高环境温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因寒冷而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
目前的加热产品大多是采用固定的加热模式对被窝进行加热,然而长时间的固定加热容易导致用户的睡眠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用户睡眠环境的实时自动调节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一种暖被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以所述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温度;
所述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包括:
比较所述当前温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温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温值;
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温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
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所述预设控温值之间的温度变化量;
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热风阈值,将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风速和第一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括第二风速和第二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风速小于所述第一风速,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所述第三工作参数包括第三风速和第三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风速小于所述第二风速,所述第三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将所述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所述第四工作参数包括第四风速和第四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五工作参数包括第五风速和第五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风速小于所述第四风速,所述第五功率小于所述第四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以所述第四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将所述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湿度;
所述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包括:
比较所述当前湿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当前湿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湿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湿值;
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湿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湿度小于所述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
若所述当前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
一种暖被机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参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
工作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以所述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一种暖被机,所述暖被机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功能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检测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将所述环境参数传输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工作模式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的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在所述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温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当前温度,并将所述当前温度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比较所述当前温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温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温值;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温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的湿度检测模块;
所述湿度检测模块在所述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湿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当前湿度,并将所述当前湿度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比较所述当前湿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当前湿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湿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湿值;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湿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热风功能模块和凉风功能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热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凉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模块包括除湿功能模块和加湿功能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除湿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加湿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暖被机以工作模式进行工作。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实时的获取环境参数,并将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暖被机的工作模式,能够针对于实时的环境参数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用户睡眠环境的实时自动调节,进一步可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暖被机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4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暖被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应用环境可以同时涉及暖被机102和外部控制设备104,应用环境如图1所示。其中,暖被机102通过网络或协议等方式与外部控制设备104进行通信。具体地,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设备104向暖被机102发送启动工作指令,暖被机102在接收到启动工作指令后开始工作。在暖被机102的工作过程中,外部控制设备104获取暖被机102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102的工作模式,外部控制设备104向暖被机发送工作控制指令,以控制暖被机102以确定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应用环境可以只涉及暖被机102。其中,暖被机102设置有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处理和控制功能。具体地,用户通过点击暖被机102上设置的启动按钮开启暖被机102,中央控制模块在暖被机102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102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102的工作模式,控制暖被机102以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其中,暖被机102可以是具备暖被、干衣、除螨、烘鞋等多功能的暖被机,暖被机102的中央控制模块可以是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是控制电路板、控制芯片等,外部控制设备104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是各种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暖被机的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暖被机102的中央控制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步骤S202,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暖被机是一种能温暖和干燥被窝的设备,用户可以将暖被机放置于被窝内。为了给用户提供恒温恒湿的睡眠环境,进一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本申请提供的暖被机可以实现对被窝内部的环境进行实时调节。
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向暖被机发送启动工作指令,暖被机在接收到启动工作指令后开始工作,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暖被机上设置的启动按钮开启暖被机。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其中,暖被机所在环境即指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所放置的被窝,环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是当前温度和当前湿度,当前温度表示为Tt,当前湿度表示为Hh,即本申请提供的暖被机实现可以对被窝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暖被机设置有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与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检测模块。其中,中央控制模块实现处理和控制功能,检测模块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检测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将环境参数传输给中央控制模块,以便中央控制模块根据环境参数对被窝的内部环境进行实时调节。
其中,由于一般是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放置在被窝内,因此,检测模块可以设置在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以随风管结构移动。由于环境参数可以包括当前温度和当前湿度,因此,检测模块可以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湿度检测模块。
具体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的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温度,并将当前温度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
具体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的湿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湿度,并将当前湿度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是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湿度检测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是一个或多个湿度传感器。
步骤S204,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环境参数值是指根据大量实验预先确定的良好的睡眠环境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将温度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称为预设控温值,表示为T0,将湿度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称为预设控湿值,表示为H0,即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预设控温值和预设控湿值。具体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以便后续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如何对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以使环境参数达到或近似达到预设环境参数值,以使当前的睡眠环境调节为良好的睡眠环境。
具体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包括:比较当前温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确定当前温度与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的比较结果。或者,比较当前湿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确定当前湿度与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的比较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比较时,可以是将当前温度与预设控温值直接比较,并确定比较结果,还可以是计算当前温度与预设控温值的差值,并根据差值确定比较结果。
步骤S206,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暖被机以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包括控温模式和/或控湿模式,以便确定是针对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或针对环境的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或者针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共同调节控制。即本实施例是分别针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控制,互不影响,假设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踢开被子导致环境的当前温度或当前湿度产生急速变化,本实施例也是适用的。例如,若环境的温度较低但湿度正常,仅开启控温模式,若环境的湿度较低但温度正常,仅开启控湿模式,若环境的温度较低且湿度较低,同时开启控温模式和控湿模式。具体地,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工作模式,包括: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或者,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包括:若当前温度小于预设控温值,即环境的当前温度较低,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即暖被机通过风管结构吹出热风,以提高环境的当前温度。若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控温值,即环境的当前温度较高,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即暖被机通过风管结构吹出凉风,以降低环境的当前温度,提高睡眠环境的舒适程度。此外,若当前温度等于预设控温值,即环境的当前温度达到了预设控温值,无需对当前温度进行调节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温度检测模块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检测误差,并且用户对于较小的温度差是无法感知的,因此,还预先设置了当前温度与预设控温值之间的预设温度差范围,具体可根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置,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1,1]摄氏度,即,若当前温度小于预设控温值,且当前温度与预设控温值之间的温度差处于预设温度差范围外,才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其他比较结果对应模式的确定方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大量实验确定温度对于用户的睡眠质量的影响,相较于湿度对于用户的失眠质量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之后,还需要确定在控温模式下的具体的工作参数,以便对环境的当前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具体地,在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之后,还包括:确定当前温度与预设控温值之间的温度变化量;将温度变化量与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暖被机在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其中,温度变化量为当前温度与预设控温值之差,表示为Tx,即Tx=Tt-T0。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为根据大量实验预先设置的不同控温模式对应的温度变化量阈值,当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时,对应的预设热风阈值表示为m,当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时,对应的预设凉风阈值表示为n,即预设阈值包括预设热风阈值和预设凉风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温度变化量与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暖被机在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热风阈值,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很大,将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热风阈值,转为执行相应的控制。
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风速和第一功率中的至少一种。第一风速可以是最大风速,第一功率可以是最大功率,以便快速升温,第一工作参数对应于热风模式的高档模式,也可以称为最强档模式。
进而,若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热风阈值,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小,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以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其中,第二工作参数包括第二风速和第二功率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风速小于第一风速,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第三工作参数包括第三风速和第三功率中的至少一种,第三风速小于第二风速,第三功率小于第二功率。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根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置,表示为t1。第二工作参数对应于热风模式的中档模式,第三工作参数对应于热风模式的低档模式,即高档模式、中档模式和低档模式依次执行。即在环境的温差变化很大时,可以先采用高档模式快速制热,直至温度达到中档模式对应条件,而后缓慢调节,避免用户存在忽冷忽热的感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温度变化量与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暖被机在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热风阈值,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小,将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以第一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以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置,表示为t0。即在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小时,可以先执行高档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再转为中档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转为低档模式持续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温度变化量与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暖被机在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温度变化量大于预设凉风阈值,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大,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凉风阈值,转为执行相应的控制。
其中,第四工作参数包括第四风速和第四功率中的至少一种,第四工作参数对应于凉风模式的中风档模式。
进而,若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凉风阈值,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小,将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其中,第五工作参数包括第五风速和第五功率中的至少一种,第五工作参数对应于凉风模式的柔风档模式,第五风速小于第四风速,第五功率小于第四功率。即在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大时,先采用中风档模式运行,直至温度达到柔风档模式对应条件,目的是用户有热感或热出汗时能快速散热,使用户享受舒适凉爽感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温度变化量与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暖被机在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
若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温度变化量大于预设凉风阈值,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大,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以第四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将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其中,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置,表示为t2。即在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大时,先执行中风档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转为柔风档模式持续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暖被机在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之后,控制暖被机以确定的控温模式和工作参数进行工作,以达到升温或降温的目的。
其中,暖被机包括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具体包括热风功能模块和凉风功能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时,控制暖被机的热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时,控制暖被机的凉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具体地,热风功能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加热器,加热器将空气一定程度的加热后,空气再通过风管结构被吹入被窝内,以此实现吹热风。凉风功能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冷却泵,冷却泵将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后,空气再通过风管结构被吹入被窝内,以此实现吹凉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包括:若当前湿度小于预设控湿值,即环境的当前湿度较低,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即暖被机通过风管结构吹出水雾,以提高环境的当前湿度。若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控湿值,即环境的当前湿度较高,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即暖被机通过风管结构抽气并冷凝为液体排出,以降低环境的当前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湿度检测模块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检测误差,并且用户对于较小的湿度差是无法感知的,因此,还预先设置了当前湿度与预设控湿值之间的预设湿度差范围,具体可根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置,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3,3]%,即,若当前湿度小于预设控湿度值,且当前湿度与预设控湿值之间的湿度处于预设湿度差范围外,才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其他比较结果对应模式的确定方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先设置了控湿模式对应的预设工作参数,在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之后,按照确定的控湿模式对应的预设工作参数工作即可,以达到快速加湿或除湿的目的。其中,加湿模式为间断性雾化加湿,即每间隔预设时长进行一次加湿处理,不会直接对用户造成湿感。
其中,暖被机包括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具体包括除湿功能模块和加湿功能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时,控制暖被机的除湿功能模块进行工作,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时,控制暖被机的加湿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具体地,除湿功能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固体吸附除湿模块,使用固体吸附剂对空气吸湿,空气再通过风管结构被吹入被窝内,以此实现除湿。其中,固体吸附剂可以在对空气吸湿的过程中同步对吸湿后的吸附剂进行再生脱水处理,使固体吸附剂循环使用。加湿功能模块可以但不限于是超声波加湿模块,在暖风机设置有水杯的情况下,可以将水杯中的水采用超声波高频震荡,将水雾化为超微粒子,再通过风管结构,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以此实现加湿。
上述暖被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暖被机以工作模式进行工作。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实时的获取环境参数,并将环境参数与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暖被机的工作模式,能够针对于实时的环境参数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用户睡眠环境的实时自动调节,从而给用户提供恒温恒湿的睡眠环境,进一步可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暖被机的组成示意框图。暖被机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与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湿度检测模块、热风功能模块、凉风功能模块、除湿功能模块和加湿功能模块。
其中,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模块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温度Tt,并将当前温度Tt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湿度检测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湿度检测模块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湿度Hh,并将当前湿度Hh发送给中央控制模块。如图4所示为中央控制模块执行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
针对于环境的当前温度的控制方式:
中央控制模块比较当前温度Tt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T0,确定当前温度Tt与对应的预设控温值T0的比较结果;
若当前温度Tt小于预设控温值T0,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即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热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确定当前温度Tt与预设控温值T0之间的温度变化量Tx=Tt-T0;若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Tx|大于预设热风阈值m,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很大,确定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直接以高档模式持续运行,直至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Tx|小于或等于预设热风阈值m,转为执行相应的控制;若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Tx|小于或等于预设热风阈值m,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小,确定暖被机在热风模式下先以高档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T0,再以中档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T1,后以低档模式持续运行,直至达到恒温,即当前温度Tt等于预设控温值T0;
若当前温度Tt大于预设控温值T0,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即中央控制模块控制凉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确定当前温度Tt与预设控温值T0之间的温度变化量Tx=Tt-T0;若温度变化量Tx大于预设凉风阈值n,即表示环境的温差变化较大,确定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先以中风挡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t2,后以柔风挡模式持续运行,直至温度变化量Tx小于或等于预设凉风阈值n,转为执行相应的控制;若温度变化量Tx小于或等于预设凉风阈值n,确定暖被机在凉风模式下以柔风档模式持续运行,直至达到恒温,即当前温度Tt等于预设控温值T0。
针对于环境的当前湿度的控制方式:
中央控制模块比较当前湿度Hh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H0,确定当前湿度Hh与对应的预设控湿值H0的比较结果;
若当前湿度Hh小于预设控湿值H0,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即中央控制模块控制加湿功能模块进行间断性雾化加湿工作,直至达到恒湿,即当前湿度Hh等于预设控湿值H0;
若当前湿度Hh大于预设控湿值H0,确定比较结果对应的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即中央控制模块控制除湿功能模块进行除湿工作,直至达到恒湿,即当前湿度Hh等于预设控湿值H0。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的各实施例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的各实施例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涉及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暖被机的控制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暖被机的控制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暖被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510、参数比较模块520和工作控制模块530,其中:
参数获取模块510,用于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参数比较模块520,用于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
工作控制模块530,用于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以所述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获取模块510,包括:
温度获取单元,用于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温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比较模块520,包括:
温度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当前温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温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温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控制模块530,包括:
控温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温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温模式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控温时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在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控温值时,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控制模块530,还包括:
工作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所述预设控温值之间的温度变化量;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参数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热风阈值时,将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风速和第一功率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时,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括第二风速和第二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风速小于所述第一风速,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所述第三工作参数包括第三风速和第三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风速小于所述第二风速,所述第三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时,将所述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时,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所述第四工作参数包括第四风速和第四功率中的至少一种;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五工作参数包括第五风速和第五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风速小于所述第四风速,所述第五功率小于所述第四功率。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时,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以所述第四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将所述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获取模块510,包括:
湿度获取单元,用于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湿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比较模块520,包括:
湿度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当前湿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当前湿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湿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湿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控制模块530,包括:
控湿模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湿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湿模式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湿度小于所述预设控湿值时,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在所述当前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控湿值时,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
上述暖被机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控制设备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暖被机的控制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和输入装置。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以所述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温度;
所述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包括:
比较所述当前温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温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温值;
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温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
若所述当前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所述预设控温值之间的温度变化量;
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温度变化量与所述控温模式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暖被机在所述控温模式下的工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热风阈值,将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预设热风阈值,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括第一风速和第一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括第二风速和第二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风速小于所述第一风速,所述第二功率小于所述第一功率,所述第三工作参数包括第三风速和第三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风速小于所述第二风速,所述第三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功率;
第二项: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热风阈值,将所述第一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将第二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以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工作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将第三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热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第三项: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直至所述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包括所述预设凉风阈值,所述第四工作参数包括第四风速和第四功率中的至少一种;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所述第五工作参数包括第五风速和第五功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风速小于所述第四风速,所述第五功率小于所述第四功率;
第四项:
若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且所述温度变化量大于所述预设凉风阈值,将第四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若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以所述第四工作参数工作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将所述第五工作参数确定为所述暖被机在所述凉风模式下的工作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湿度;
所述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包括:
比较所述当前湿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当前湿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湿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湿值;
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湿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包括:
若所述当前湿度小于所述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
若所述当前湿度大于所述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
8.一种暖被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
参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
工作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以所述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9.一种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暖被机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以及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的检测模块和功能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在所述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检测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将所述环境参数传输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环境参数;比较所述环境参数以及对应的预设环境参数值,确定所述环境参数与对应的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工作模式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的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在所述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温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当前温度,并将所述当前温度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比较所述当前温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温值,确定所述当前温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温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温值;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温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暖被机的风管结构末端的湿度检测模块;
所述湿度检测模块在所述暖被机的工作过程中,获取所述暖被机所在环境的当前湿度,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当前湿度,并将所述当前湿度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比较所述当前湿度以及对应的预设控湿值,确定所述当前湿度与对应的所述预设控湿值的比较结果,所述预设环境参数值包括所述预设控湿值;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确定所述比较结果对应的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所述控湿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热风功能模块和凉风功能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热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热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温模式为凉风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凉风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暖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除湿功能模块和加湿功能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除湿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在确定所述暖被机的控湿模式为加湿模式时,控制所述暖被机的所述加湿功能模块进行工作。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暖被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10518.6A 2021-12-10 2021-12-10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04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0518.6A CN114304977A (zh) 2021-12-10 2021-12-10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0518.6A CN114304977A (zh) 2021-12-10 2021-12-10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4977A true CN114304977A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0518.6A Pending CN114304977A (zh) 2021-12-10 2021-12-10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497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4740A (ja) * 1992-08-04 1994-03-01 Aisin Seiki Co Ltd 空調装置付ベッド
KR20170050223A (ko) * 2015-10-30 2017-05-11 김봉석 캠핑용 텐트의 온수난방매트
CN109373426A (zh) * 2018-11-12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系统
CN208851010U (zh) * 2018-02-07 2019-05-14 湖南欢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温度的床垫
CN208969523U (zh) * 2019-01-01 2019-06-11 倍倍新思(东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睡眠监控系统
CN111839148A (zh) * 2020-06-28 2020-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暖杯垫、暖杯垫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137793A (zh) * 2020-08-21 2020-12-29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按摩仪
CN113251655A (zh) * 2021-05-14 2021-08-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暖风机多档位湿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暖风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4740A (ja) * 1992-08-04 1994-03-01 Aisin Seiki Co Ltd 空調装置付ベッド
KR20170050223A (ko) * 2015-10-30 2017-05-11 김봉석 캠핑용 텐트의 온수난방매트
CN208851010U (zh) * 2018-02-07 2019-05-14 湖南欢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温度的床垫
CN109373426A (zh) * 2018-11-12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取暖系统
CN208969523U (zh) * 2019-01-01 2019-06-11 倍倍新思(东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睡眠监控系统
CN111839148A (zh) * 2020-06-28 2020-10-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暖杯垫、暖杯垫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137793A (zh) * 2020-08-21 2020-12-29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按摩仪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按摩仪
CN113251655A (zh) * 2021-05-14 2021-08-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暖风机多档位湿度调节方法、装置及暖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0705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207336B (zh) 多联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62760B (zh) 家居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655172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58692B (zh) 一种控制智能电器的方法及智能电器
US9429334B2 (en) HVAC personal comfort control
JP2022161933A (ja) 体感温度に基づいた自動スイッチオーバーサーモスタットシステム、及び空調された空間の体感温度を判定して自動制御する方法
CN103900208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8618461A (zh)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以及空气调节控制系统
CN109028516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2236180A (zh) 用于优化睡眠质量的睡眠阶段相依温度控制及学习方法
JP200318521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579237B (zh)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6196491A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7906667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014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控制系统
CN111141005A (zh) 一种空调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
CN106500243A (zh) 控制空调输出温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79589A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019250A1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infant pram, pet mat and infant footmuff
CN114304977A (zh) 暖被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暖被机和存储介质
CN11028553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6288146A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7708227B (zh) 一种智能加热设备的功率控制方法及智能加热设备
CN107894069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