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3019A - 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3019A
CN114303019A CN202080060831.1A CN202080060831A CN114303019A CN 114303019 A CN114303019 A CN 114303019A CN 202080060831 A CN202080060831 A CN 202080060831A CN 114303019 A CN114303019 A CN 114303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valve
adjustable
adjustable discharge
open state
val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08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3019B (zh
Inventor
马格努斯·沃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lins Racing AB
Original Assignee
Ohlins Racing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lins Racing AB filed Critical Ohlins Racing AB
Publication of CN114303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3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3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3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2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 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6Throttling control, i.e. regulation of flow passage geomet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 F16K15/063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 F16K15/066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with guided stems the valve being loaded by a sp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valve memb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5/00Control of mechanical force or stress; Control of mechanical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12Fluid d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8/00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e.g. variability, frequency-dependence
    • F16F2228/06Stiffness
    • F16F2228/066Variable stiff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18Control arrangements
    • F16F2230/186Control arrangements with manual adjust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4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披露内容涉及一种用于减震器(100)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该排放阀组件(1)包括: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以及与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串联布置的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各自可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独立于压力而调节,其中,每个可调节排放阀(10,20)适于在该第二打开状态(O2)比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下更多地节流该活塞杆(110)中的阻尼流体,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各自可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与该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彼此独立地调节。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该排放阀组件(1)的调节装置及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技术领域
本披露内容涉及一种用于减震器的排放阀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背景技术
减震器和阻尼系统用于阻尼比如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等车辆的车轮与底盘之间的相对移动。常规减震器通常包括填充有比如液压油或气体等阻尼流体的工作缸、以及活塞头,该活塞头被布置在可移动地布置在该缸中的活塞杆上。活塞头通常进一步被布置成将缸分为第一和第二工作腔室(即,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并且在缸内抵抗流体的阻力进行移动,以进而致使阻尼流体在阻尼缸中移动。可以在车辆底盘与车轮之间布置减震器,以随着车辆行驶而伸缩地移动,使得因此通过使活塞头在缸内抵抗流体的阻力进行移动来阻尼车轮和车辆的移动。
减震器可以包括可调节阻尼组件,用于控制由于流体流经减震器而施加的阻尼力以实现不同的阻尼力特性。这样的可调节阻尼组件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阀布置。
可调节阻尼组件(尤其布置在活塞杆中的那些)的典型问题在于,虽然车辆骑乘者想要针对当前驾驶条件来调节阻尼特性,但是阻尼组件通常难以调节。
发明内容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阻尼组件(其减轻了本解决方案的提及的一些缺点)、尤其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即特定类型的可调节阻尼组件,其是可调节的以使得可以获得期望且改进的阻尼力特性。
本发明基于发明人的认识,即通过在第一与第二工作腔室(即压缩腔室与回弹腔室)之间流体布置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排放阀的排放阀组件,可以独立地调节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的阻尼力特性。此外,这种解决方案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适于安装在活塞杆中。此外,基于发明人的认识,活塞杆中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通过适于在活塞杆内移动的纵向延伸的联接构件从减震器的一端调节。
上述优点通过一种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和一种包括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减震器来实现。此外,本文披露了一种用于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调节装置,其另外缓解了现有解决方案中的一些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该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适于布置在减震器的活塞杆中的排放流通道中。该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串联布置的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各自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独立于压力而调节。每个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在第二打开状态比在第一打开状态下更多地节流活塞杆中的阻尼流体。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两者都可以独立于彼此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
排放阀可以指代包括至少一个排放孔的元件,阻尼流体可以流经该至少一个排放孔。与例如垫片堆不同,排放孔不响应于压力变化而改变大小。然而,排放孔的大小可以通过其他器件、比如通过遥控式(clicker)调节器件而改变。
因此,可调节排放阀组件能够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独立于彼此来调节对阻尼流体的节流。由此,可以独立地调节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的阻尼力特性。此外,由此,可以实现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的新颖阻尼力特性。这还促进骑乘者的调节,因为对回弹阻尼的调节不影响压缩阻尼,反之亦然。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可调节”应理解为物体A在使用期间是可重新配置的,而“经调节”应理解为物体A在使用期间被重新配置。
此外,在本申请的背景下,“可独立于压力而调节”应理解为物体A在使用期间可独立于作用在物体A上的压力而重新配置。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串联地布置”应被理解为物体A和物体B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彼此流体地联接。措辞“流体地联接”应理解为物体A通过流体可以流经的任何联接器件(比如通道、管路、软管或其他连接器件)联接至物体B。联接可以是直接联接、或者可以是间接联接。此外,在本申请的背景下,物体A“流体地布置在”物体B与物体C之间应被理解为物体A的放置处于物体B与物体C之间、在物体B与物体C之间延伸的流体路径中。因此,物体A不需要像漂浮那样“流体地布置”。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打开状态”应理解为物体A被配置用于允许阻尼流体流经其中。此外,“关闭状态”应理解为物体A被配置为防止阻尼流体流经其中。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压缩冲程方向”应理解为活塞头朝向压缩腔室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并且“回弹冲程方向”应理解为活塞头朝向回弹腔室移动时的移动方向。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排放流通道”应理解为活塞杆中流体地联接第一工作腔室和第二工作腔室(例如,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的通道。排放流通道可以是通常沿平行于活塞杆的纵向延伸的方向延伸的通道。排放流通道可以是延伸穿过布置在活塞杆上的活塞头的通道。
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布置在减震器中,使得第一可调节排放阀流体地布置在压缩腔室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之间。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布置在减震器中,使得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流体地布置在回弹腔室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可调节排放阀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通过距离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两者都可以通过距离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
因此,即使排放阀组件以一种方式布置在减震器中使得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不可被用户触及,都可以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通过使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或这两者能够通过距离进行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被更紧凑地构建并且可以促进对阻尼阀组件的调节过程。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或这两者可以适于通过距离如下地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适于使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或这两者可以联接至调节器件,该调节器件能够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或这两者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这样的调节器件可以是机械器件,比如调节旋钮、螺钉、螺栓等,其可以被布置成可从减震器的外部触及、并且在被致动时将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移动。调节器件可以是电致动器,其适于在被致动时将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电致动器可以适于通过有线手段或无线方式远程控制。电动马达可以电连接至电池以向电致动器供电。电池可以可移除地布置在减震器中,使得在必要时可以将其更换。
例如,调节器件可以是遥控式调节器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共用节流构件来节流阻尼流体。当移动节流构件时,可以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当移动节流构件时,可以将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
节流构件可以具有长形形状。节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可以是柱形的。节流构件可以被形成为限定一个或多个纵向开口,这些纵向开口靠近或位于节流构件的每个对应纵向端处。该一个或多个纵向开口各自可以通过沿着节流构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通道流体地连接。节流构件可以限定阻尼流体可以沿之流动的一个或多个通道。节流构件可以限定阻尼流体可以沿之流动的一个或多个内部通道。节流构件可以适于流体地联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使得阻尼流体可以流经第一可调节排放阀、节流构件、以及第二可调节排放阀。节流构件可以直接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流体地连接。
因此,节流构件可以适于将阻尼流体在第一可调节排放阀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之间进行引导。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可以适于与节流构件的至少一个纵向开口相互作用。在此,“相互作用”可以是指可调节排放阀与节流构件的至少一个纵向端开口接合以调节流经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阻尼流体流量。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与节流构件的至少一个纵向端开口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阻尼流体在流经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时被节流的程度。
节流构件可以用作将串联的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流体地联接的部件。
替代性地,或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内部通道组合,节流构件可以与减震器中的排放流通道的内壁一起限定一个或多个内部通道,阻尼流体可以沿着该一个或多个内部通道在第一可调节排放阀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之间流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节流构件可以包括两个轴向移位的节流构件部分,这两个节流构件部分通过一个或多个距离构件彼此联接,其中节流构件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纵向开口设置在每个节流构件部分上。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可以适于与节流构件部分之一接合。该一个或多个距离构件可以是杆。在结合有多个距离构件的情况下,该多个距离构件可以被布置成一种阵型以在两个节流构件部分之间提供稳定性。这种阵型可以是从中心纵向轴线测得的等距布置。
根据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可以包括两个单独的节流构件,每个节流构件适于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移动地接合以控制对其阻尼流体的节流。这两个单独的节流构件可以适于相对于彼此自由地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可以包括第一排放阀构件,该第一排放流构件适于与节流构件相互作用,使得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因此,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来调节。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排放流节流开口”应理解为阻尼流体通常流过节流构件和可调节排放阀所穿过的开口。此外,可调节排放阀的打开状态可以被定义为与所述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未被节流构件完全覆盖的状态。
此外,可调节排放阀的关闭状态可以被定义为与所述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全部被节流构件覆盖的状态。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可以包括第一基部构件。第一排放阀构件可以从第一基部构件延伸出。第一排放阀构件可以具有长形形状,其中该长形形状的一端联接至第一基部构件。第一排放阀构件的相反端可以适于与节流构件接合。第一排放阀构件可以是柱形的。第一排放阀构件可以适于可调节地插入节流构件的一个或多个纵向开口中,通过该可调节插入,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被可调节地覆盖。
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布置在第一排放阀构件上。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布置在该阀构件上。该阀构件可以包括主要纵向开口,该主要纵向开口位于该阀构件的适于插入节流构件中的这端处。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开口可以沿着阀构件的圆周布置,以便阻尼流体可以流经主要纵向开口流到阀构件中并且经由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开口流出阀构件。
替代性地,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布置在节流构件上。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开口可以分别沿着节流构件每端的圆周布置。阻尼流体可以分别流经节流构件每端处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开口,其中阻尼流体流量通过节流构件相对于每个可调节排放阀的相对定位被可调节排放阀组件节流。
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周向地环绕第一排放阀构件或节流构件布置。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并且它们可以对称地布置。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是网孔或长形槽缝、或者可以具有其他适合的形状。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与节流构件进行所述相互作用。此外,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沿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或沿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方向、或者部分地沿这两个方向进行平移运动来与节流构件进行所述相互作用。此外,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旋转运动来与节流构件进行所述相互作用,使得所述旋转运动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或垂直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或通过旋转运动使得旋转轴线部分地平行且部分地垂直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包括第二排放阀构件,该第二排放流构件适于与节流构件相互作用,使得该节流构件可调节地覆盖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因此,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来调节。
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包括第二基部构件。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从该基部构件延伸出。该阀构件可以具有长形形状,其中该长形形状的一端联接至该基部构件。该阀构件的相反端可以适于与节流构件接合。该阀构件可以是柱形的。该阀构件可以适于插入节流构件的纵向端开口中。与第一排放阀构件的第一阀构件相比,第二排放阀构件的阀构件可以适于与节流构件的相反纵向端开口相互作用。
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布置在第二排放阀构件上。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适于插入节流构件中。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开口可以沿着阀构件的圆周布置,以便阻尼流体可以流经主要开口流到阀构件中并且经由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开口流出阀构件。
替代性地,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布置在节流构件上。
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周向地环绕第二排放阀构件或节流构件布置。该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并且它们可以对称地布置。
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与节流构件进行所述相互作用。此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沿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或沿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方向、或者部分地沿这两个方向进行平移运动来与节流构件进行所述相互作用。此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通过旋转运动来与节流构件进行所述相互作用,使得所述旋转运动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或垂直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或通过旋转运动使得旋转轴线部分地平行且部分地垂直于节流构件的纵向轴线。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时,节流构件可以相对于第一排放阀构件保持固定。
因此,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的调节不影响节流构件相对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的相对定位。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时,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相对于节流构件保持固定。
因此,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的调节不影响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相对于节流构件的相对定位。
根据一个实施例,节流构件可以通过第一联接构件联接至第一调节器件,该第一调节器件适于能够调节节流构件相对于第一排放阀构件的位置。第一联接构件可以适于纵向地延伸穿过活塞杆。节流构件可以适于联接至第一联接构件。第一联接构件可以适于联接至节流构件的周向脊。第一联接构件可以被成形为套筒、并且可以限定套筒中的纵向延伸通道。
第一联接构件可以是伸缩部件。
第一联接构件可以包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适于通过旋转联接彼此可旋转地接合,其中第一联接构件的这两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旋转转化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线性运动。因此,可以增大或减小沿着第一联接构件的旋转轴线的轴向长度。
该旋转联接可以由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者上的螺纹和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者上的螺旋形螺纹脊提供,螺旋形螺纹脊适于与所述螺纹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通过第二联接构件联接至第二调节器件,该第二调节器件适于能够调节第二排放阀构件相对于节流构件的位置。第二联接构件可以适于纵向地延伸穿过活塞杆。第二联接构件可以适于联接至第二排放阀构件。第二联接构件可以适于联接至第二排放阀构件的第二基部构件。
第二联接构件可以是伸缩部件。第二联接构件可以包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适于通过旋转联接彼此可旋转地接合,其中第二联接构件的这两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旋转转化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对线性运动。因此,可以增大或减小沿着第二联接构件的旋转轴线的轴向长度。该旋转联接可以由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者上的螺纹和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者上的螺旋形螺纹脊提供,螺旋形螺纹脊适于与所述螺纹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可滑动地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中。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排放阀构件可以可滑动地布置在第二联接构件中。因此,排放阀组件可以被更紧凑地构建。另外,第一或第二联接构件中的任一个可以可滑动地布置在第一或第二联接构件中的另一个中。第二联接构件可以适于在第二联接构件中纵向地滑动。因此,第一联接构件和第二联接构件可以限定外联接构件和内联接构件。第一或第二联接构件中的任一个可以构成外联接构件,因此另一个联接构件是内联接构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节流构件、第一排放阀构件、以及第二排放阀构件可以同心地布置。因此,排放阀组件可以被更紧凑地构建。此外,排放阀组件的移动部件可能不太易于被卡住。
根据一个实施例,排放阀组件可以包括回弹单向阀,该回弹单向阀适于在回弹期间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因此,可以防止在回弹冲程期间排放阀组件中的压力累积超过预定压力水平。
回弹单向阀可以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之一并联地流体地布置。
回弹单向阀可以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并联地流体地布置。回弹单向阀可以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并联地流体地布置。
回弹单向阀可以包括回弹单向阀盖和弹簧,该弹簧适于将回弹单向阀盖偏置使得它保持辅助回弹流动路径关闭。
在本申请的背景下,“辅助流动路径”应理解为从排放流路径分支的阻尼流体流动路径,即排放流穿过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的路径。辅助流动路径可以适于响应于压力变化而打开或关闭。辅助流动路径可以适于响应于阻尼流体压力超过或低于预定压力水平时而打开或关闭。
辅助回弹流动路径可以延伸穿过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的基部构件。回弹单向阀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弹簧将回弹单向阀盖朝向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的基部构件偏置。弹簧可以将回弹单向阀盖偏置成与基部构件接触。
根据一个实施例,排放阀组件可以包括压缩单向阀,该压缩单向阀适于在压缩期间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因此,可以防止在压缩冲程期间排放阀组件中的压力累积超过预定压力水平。
压缩单向阀可以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之一并联地流体地布置。
压缩单向阀可以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并联地流体地布置。压缩单向阀可以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并联地流体地布置。
压缩单向阀可以包括压缩单向阀盖和弹簧,该弹簧适于将压缩单向阀盖偏置使得它保持辅助压缩流动路径关闭。辅助压缩流动路径可以延伸穿过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的基部构件。压缩单向阀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弹簧将压缩单向阀盖朝向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所述一者的基部构件偏置。弹簧可以将压缩单向阀盖偏置成与基部构件接触。
根据一个实施例,回弹单向阀或压缩单向阀分别可以适于从打开状态打开至进一步打开状态。排放阀组件可以适于使得无论何时压力低于预定压力水平,辅助压缩流动路径或辅助回弹流动路径都不完全关闭。因此,相反,回弹单向阀或压缩单向阀可以适于响应于等于或超过预定压力水平的压力而打开,使得增大比率的阻尼流体流经对应的辅助流动路径。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可调节排放阀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可以适于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两者可以适于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调节。如果活塞杆在结构上限定至少部分地围绕可调节排放阀组件延伸的排放流通道,则这样的实施例可以是有利的。通过将第一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调节到关闭状态,可以显著地节流排放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的第一调节器件。该调节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调节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的第二调节器件。该调节装置可以布置在减震器的工作缸外部。该调节装置可以布置在活塞杆的纵向端处。
第一调节器件可以适于联接至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第一调节器件可以适于通过第一联接构件联接至第一调节排放阀。第一调节构件可以适于相对于减震器的工作缸移动,通过该移动来致动第一联接构件的移动,以进而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或者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调节。第一调节器件的所述致动移动可以是旋转和/或平移。第一调节器件可以适于可旋转地致动第一联接构件的移动。
第二调节器件可以适于联接至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第二调节器件可以通过第二联接构件联接至第二调节排放阀。第二调节构件可以适于相对于减震器的工作缸移动,通过该移动来致动第二联接构件的移动,以进而将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之间或者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调节。第二调节器件的所述致动移动可以是旋转和/或平移。第二调节器件可以适于可旋转地致动第一联接构件的移动。
第一调节器件和/或第二调节器件可以包括蜗轮和与所述蜗轮可旋转地接合的可旋转构件。因此,可旋转构件的旋转移动可以作为所述蜗轮的旋转移动传递。可旋转构件可以被布置成使得用户可以从外部与之交互。
该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渐进步长,用于增大和/或减小对第一和第二节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节流。该调节装置可以包括反馈器件,用于向调节第一和/或第二节流构件的用户指示每个渐进步长。这样的反馈可以通过例如在调节时来自弹簧与球组件或凹槽与突出部相互作用的滴答声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包括排放阀组件的减震器来实现。该减震器可以包括活塞杆,该活塞杆包括排放流通道。该减震器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其任何实施例的排放阀组件。排放阀组件可以布置在所述排放流通道中。
此外,活塞杆可以穿过减震器的工作缸的第一端延伸到工作缸中。工作缸可以限定其中的工作腔室。该工作腔室可以被活塞分为第一和第二工作腔室,即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回弹腔室可以是在活塞与工作缸的供活塞杆延伸穿过的那端之间的工作腔室部分。压缩腔室可以是在活塞与工作缸的相反端之间的工作腔室部分。
该减震器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可以布置在减震器的工作缸外部。该调节装置可以布置在活塞杆的一端,该活塞杆被布置成移动到减震器的工作缸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中的至少一者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调节,以在压缩冲程和/或回弹冲程期间实现期望的阻尼力特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两者分别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调节,以在压缩冲程和/或回弹冲程期间实现期望的阻尼力特性。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分别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独立于彼此调节。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节流构件相对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的第一排放阀构件移动以可调节地覆盖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的第二排放阀构件相对于节流构件移动,以可调节地覆盖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移动节流构件或第二排放阀构件的步骤涉及沿着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纵向轴线的平移、和/或绕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纵向轴线的旋转。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移动被布置在活塞杆中的第一联接构件来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调节。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移动被布置在活塞杆中的第二联接构件来将第二可调节排放阀在第一打开状态与第二打开状态或者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调节。
根据一个实施例,其中,第二联接构件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压缩单向阀。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回弹单向阀。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调节第二可调节排放阀时,将节流构件相对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的第一排放阀构件保持固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时,将第二排放阀构件相对于节流构件保持固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调节器件来移动第一联接构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二调节器件来移动第二联接构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控制调节装置以控制第一调节器件和/或第二调节器件。
当研究以下详细披露、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时,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可以组合本发明的不同特征来创建除了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
上述的排放阀组件已经被描述为其形状和大小适于装配在活塞杆中。然而,该排放阀组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适于布置在减震器中的其他位置处以流体地联接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排放阀组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适于布置在减震器外部,以流体地联接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
此外,本文披露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的发明内容密切相关,使得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描述的特定元素的特性和/或功能可以被理解为被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命名的元素继承。因此,一个方面的发明元素可以被理解为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相关地披露。因此,这些方面的特征的任何组合也被本发明概念所涵盖,只要这些特征彼此兼容即可。
本发明由所附独立权利要求限定,其中在所附从属权利要求、以下描述和附图中阐述了一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在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详细描述中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布置在活塞杆中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截面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分解视图的截面视图;
图5a至图5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如在截面视图中看到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可调节排放阀的工作原理;
图6a至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如在截面视图中看到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工作原理;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减震器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联接构件的截面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本发明的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与可调节排放阀的压缩调节相关的阻尼力特性;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与可调节排放阀的回弹调节相关的阻尼力特性;
图12示出了用于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被实施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提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提供了这些实施例而使得本披露内容将是全面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同样的编号表示同样的要素。此外,所有附图都是示意性的、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通常仅示出为了阐明本发明所必需的部件,其中其他部件可以被省略或仅仅是建议。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布置在活塞杆110中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截面视图。活塞杆110适于在工作缸(未示出)中移动。活塞头101布置在活塞杆110上,该活塞头101通过锁定螺母107稳固在位,该锁定螺母适于与活塞杆110的一端处的凹槽接合。活塞头101将工作腔室分为压缩腔室100C和回弹腔室100R。活塞头101包括基部结构102,该基部结构在结构上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这些通道连接压缩腔室100C和回弹腔室100R,由此使得阻尼流体能够在压缩腔室100C与回弹腔室100R之间流动。在基部结构的每侧上,定位有垫片103、104。垫片103、104适于在未挠曲位置时关闭活塞头101的基部结构102的一个或多个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在挠曲位置时允许在压缩腔室100C与回弹腔室100R之间获得增大的流量,由此分别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调节压缩腔室100C与回弹腔室100R之间的阻尼流体流量。垫片103、104各自分别被夹在基部结构102与对应位置105、106之间。
此外,活塞杆110在结构上限定沿着活塞杆110的纵向轴线L延伸的排放流通道,该排放流通道通过压缩腔室开口110a和多个回弹腔室开口110b流体地连接压缩腔室100C和回弹腔室100R。压缩腔室开口110a位于活塞杆110的纵向端处在活塞头101的压缩侧。该多个回弹腔室开口110b位于活塞杆110上在活塞头101的回弹侧。
图2更清楚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排放阀组件1。该排放阀组件在结构上限定排放流通道P,该排放流通道适于在排放阀组件1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引导阻尼流体(参见图3)。此外,排放阀组件1的形状和大小适于被布置在活塞杆110的排放流通道中(如本文详述的),使得排放流通道中的阻尼流体流经排放阀组件1。
因此,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适于在布置在活塞杆110的排放流通道中时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引导阻尼流体在压缩腔室100C与回弹腔室100R之间穿过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
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包括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串联地布置。具体地,排放阀组件1布置在排放流通道中,使得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流体地布置在压缩腔室100C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之间。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流体地布置在回弹腔室100R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之间。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包括第一排放阀构件11和第一基部构件12。第一排放阀构件11和第一基部构件12两者都具有柱形形状,其中第一排放阀构件11的直径小于第一基部构件12的直径。第一排放阀构件11和第一基部构件12彼此同轴地布置。类似地,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包括第二排放阀构件21和第二基部构件22。第二排放阀构件21和第二基部构件22两者都具有柱形形状,其中第二排放阀构件21的直径小于第二基部构件22的直径。第二排放阀构件21和第二基部构件22彼此同轴地布置。
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包括节流构件50。节流构件50具有柱形形状、并且设有位于节流构件50的第一纵向端50a处的第一端开口。此外,节流构件50设有位于节流构件50的第二纵向端50b处的第二端开口。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布置在节流构件50的相反侧。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以及节流构件50沿着节流构件60的纵向轴线同心地布置。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排放阀构件11适于与节流构件60相互作用,使得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如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布置在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排放阀构件11上。
同样,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第二排放阀构件21适于与节流构件50相互作用,使得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21b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如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21b布置在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第二排放阀构件21上。
此外,排放阀组件1包括回弹单向阀30和压缩单向阀40。回弹单向阀30布置在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基部构件12中。压缩单向阀40布置在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第二基部构件22中。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以及节流构件50适于可相对于彼此独立地移动。由此可以实现一种新颖的阻尼力特性,参见图10和图11。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2呈现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流程图。假设正在进行压缩冲程,排放流沿着排放流路径P沿从压缩腔室100C朝向回弹腔室100R的方向流经排放阀组件1。首先,排放流穿过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接着穿过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然后到达回弹腔室100R。
压缩单向阀40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流体地并联布置、并且适于保持辅助压缩流动路径PC关闭,除非用作于在压缩单向阀40上的阻尼流体的压力等于或超过预定的打开压力水平,在此情况下,该压缩单向阀打开,以允许阻尼流体的一部分沿着与排放流路径P的一部分并行的辅助压缩流动路径PC流动。
现在,假设正在进行回弹冲程,排放流沿着排放流路径P沿从回弹腔室100R朝向压缩腔室100C的方向流经排放阀组件1。首先,排放流穿过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接着穿过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然后到达压缩腔室100C。
回弹单向阀30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流体地并联布置、并且适于保持辅助回弹流动路径PR关闭,除非作用于在回弹单向阀30上的阻尼流体的压力等于或超过预定的打开压力水平,在此情况下,该回弹单向阀打开,以允许阻尼流体的一部分沿着与排放流路径P的一部分并行的辅助回弹流动路径PR流动。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分解截面视图。在下文中,提供了排放阀组件1的每个部件的更详细描述。在图4中可以看到,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同轴地布置在活塞杆110的排放流通道中。特别地,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基部构件12固定地布置在活塞杆110内部,并且第一排放阀构件11从第一基部构件12延伸出且进一步延伸到活塞杆110的排放流通道中。第一排放阀构件11在结构上限定中心开口11a,该中心开口位于柱形本体的背向第一基部构件12的纵向端处。中心开口11a通向第一排放阀构件11内部的柱形空腔。沿着第一排放阀构件11的柱形壁布置了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在这种情况下为两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这些排放流节流开口布置在阀构件11的相对侧上。
第一基部构件12包括第一柱形空腔,该第一柱形空腔在该柱形空腔的每个纵向端处至少部分地被第一基部构件12的突出部界定。多个辅助流动路径开口12b沿着此第一柱形空腔的圆筒壁布置,并且更精确地,两个辅助流动路径开口12b沿着此柱形壁布置。此外,这些辅助流动路径开口布置在圆筒壁的相对侧上。
布置了与此第一柱形空腔连接的第二柱形空腔。第一基部构件12在结构上适于使得第二柱形空腔与第一柱形空腔同轴布置。两个排放流通道12c延伸到第一基部构件的第二柱形空腔中。
回弹单向阀30包括回弹单向阀盖31和回弹单向阀弹簧32。回弹单向阀30适于布置在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基部构件12的第一柱形空腔中。回弹单向阀弹簧32适于将回弹单向阀盖31朝向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排放阀构件11偏置,使得中心开口12a关闭。回弹单向阀弹簧32被适配为具有弹簧螺旋直径,使得第一纵向端抵接第一基部构件12的第一柱形空腔中的突出部,而回弹单向阀弹簧32的相反纵向端抵接回弹单向阀盖31。当布置在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中时,回弹单向阀盖31被回弹单向阀弹簧32朝向第一排放阀构件11偏置,使得该回弹单向阀与第一基部构件12的突出部接合,由此关闭第一可调节排放阀的中心开口12a。当回弹单向阀30处于关闭位置时,回弹单向阀盖31上的具有区域A30的表面从阀构件11的柱形空腔看是露出的。
节流构件50包括具有第一纵向端50a和第二纵向端50b的柱形本体。节流构件50与第一联接构件130同轴地布置,这在此详细描述的后面部分中更详细地描述。第一联接构件130在结构上限定柱形空腔以接纳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两个排放流开口130a沿着第一联接构件130的柱形空腔的柱形壁彼此相对布置,以将该柱形空腔与第一联接构件130的外部流体地连接。
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包括第二排放阀构件21和第二基部构件22。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与第二联接构件140同轴地布置。特别地,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第二基部构件22固定地布置在第二联接构件140上,并且第二排放阀构件21从第二基部构件22背离第二联接构件140延伸出。阀构件21在结构上限定排放流开口21a,该排放流开口位于柱形本体的背向第二基部构件22的纵向端处。排放流开口21a通向第二排放阀构件21的柱形空腔。沿着第二排放阀构件21的柱形壁布置了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21b,在这种情况下为两个排放流节流开口。这些排放流节流开口布置在阀构件21的相对侧上。
第二可调节阀20的第二基部构件22包括单一柱形空腔,该单一柱形空腔在该柱形空腔的每个纵向端处至少部分地被突出部界定。多个辅助流动路径开口22b沿着此第一柱形空腔的圆筒壁布置,并且更精确地,两个辅助流动路径开口22b沿着此柱形壁布置。此外,这些辅助流动路径开口布置在圆筒壁的相对侧上。
压缩单向阀40包括压缩单向阀盖41和回弹单向阀弹簧42。压缩单向阀40适于布置在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基部构件22的单一柱形空腔中。压缩单向阀弹簧42适于将压缩单向阀盖41朝向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第二排放阀构件21偏置,使得中心开口22a关闭。压缩单向阀弹簧42被适配为具有弹簧螺旋直径,使得第一纵向端抵接基部构件22的单一柱形空腔中的基部,而压缩单向阀弹簧42的相反纵向端抵接压缩单向阀盖41。当布置在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中时,压缩单向阀盖41被压缩单向阀弹簧42朝向第二排放阀构件21偏置,使得该压缩单向阀与第二基部构件22的突出部接合,由此关闭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中心开口22a。当压缩单向阀40处于关闭位置时,压缩单向阀盖41上的具有区域A40的表面从阀构件21的柱形空腔看是露出的。
节流构件50适于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同轴地布置,使得其与第一排放阀构件11相互作用。此外,节流构件50适于相对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移动就位,使得其可调节地覆盖位于第一排放阀构件11上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通过将节流构件50沿纵向方向移动,可以改变第一排放阀构件11上的被覆盖的排放流节流开口11b的部分。
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适于与节流构件50同轴地布置,使得第二排放阀构件21与节流构件50相互作用。此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和第二联接构件140适于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130中。
图5a至图5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如在截面视图中看到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工作原理。虽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结构上有些不同,但是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未示出)以相似的方式工作。
如在图5a中看到,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处于第一打开状态O1,在该状态下,节流构件50允许增大的流量或最大的流量穿过第一排放阀构件11上的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在此第一打开状态O1下,节流构件50所处的位置使得节流构件50的第一纵向端50a被放置成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基部构件相距第一距离d1。
在图5b中,节流构件50的第一纵向端50a移动得更靠近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基部构件12,使得节流构件60的第一纵向端50a被放置成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基部构件相距距离d,其中距离d小于第一距离d1。因此,节流构件50覆盖第一排放阀构件11上的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的较大部分。
在图5c中,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处于第二打开状态O2,与第一打开状态O1相比,在该状态下,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更多地节流活塞杆110中的排放流。节流构件50的第一纵向端50a处于距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基部构件第二距离d2的位置处,第二距离d2小于距离d。因此,节流构件50覆盖阀构件11上的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的甚至更大部分。
取决于阻尼流体压缩,回弹单向阀弹簧32可能无法承受由于排放流压力而作用在回弹单向阀盖31的露出区域A30上的合力。因此,回弹单向阀30可以在预定的打开压力水平下打开,如图5d所示,由此允许排放流的一部分沿着辅助回弹流动路径PR流经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中心开口12a,由此释放排放流的压力。
图6a、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如在截面视图中看到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排放流路径P如下:从压缩腔室开口110a开始、继续进入到第一基部构件12的第二柱形空腔中、接着继续穿过排放流通道12c、接着沿着活塞排放流通道,接着排放流路径P继续进入到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中并穿过排放流开口11a进入节流构件50中。排放流路径P接着继续进入到第二排放阀构件21的排放流开口21a而进入第二排放阀构件21中、接着穿过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21b、穿过第一联接构件的排放流开口130a、并且最终穿过回弹腔室开口110b。
在压缩冲程期间,阻尼流体如图6a所示的流动。在回弹冲程期间,阻尼流体如图6b所示的流动。
此外,图6a示出了辅助回弹流动路径PR。辅助回弹流动路径PR如下: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中心开口12a开始、继续进入到第一基部构件12的第一柱形空腔中、接着继续穿过辅助流动路径开口12b、并且接着与排放流路径P汇合。
此外,图6b中示出了辅助压缩流动路径PC。辅助压缩流动路径PC如下: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中心开口22a开始、继续进入到第二空腔22的单一柱形空腔中、接着继续穿过辅助流动路径开口22b、并且接着与排放流路径P汇合。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减震器的一部分。排放阀组件1布置在活塞杆110的排放流通道中并且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操作,如本文先前关于图1至图6b讨论的。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通过第一联接构件130沿纵向方向背离或朝向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移动而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通过第二联接构件140沿纵向方向沿着纵向轴线L背离或朝向节流构件50移动而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调节器件的截面视图。该调节器件包括第一联接套筒131、第二联接套筒142、和中间联接套筒143、以及调节杆141,它们全部、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联接构件130内部。
从第一联接套筒131开始,该第一联接套筒被布置成绕纵向轴线L旋转以与第一联接构件130可旋转地接合。它们通过螺纹131a和对应的螺纹凹槽来实现。当第一联接套筒131相对于活塞杆绕纵向轴线L旋转时,第一联接套筒131根据方向而被拧入或拧出第一联接构件130。此外,第一联接套筒131通过突出部1311、1312、1313可旋转地布置在活塞杆110的第一固定纵向位置处,这些突出部与活塞杆110中的对应空腔接合。由此,当旋转第一联接套筒131时,第一联接构件130沿着纵向轴线L沿图8所示的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移动。因此,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节流构件50被调节就位,这进而影响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节流。
调节杆141被布置成通过螺纹131a和对应的螺纹凹槽(图8未示出)与第二联接器件140旋转地接合。此外,调节杆141延伸穿过第一联接套筒131、并且适于绕纵向轴线L自由地旋转,而不使第一联接套筒131相对于活塞杆110旋转。因此,当调节杆141绕纵向轴线L旋转时,第二排放阀构件21相对于节流构件被调节就位,由此调节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节流。
此外,调节器件进一步适于提供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预定渐进步长。这通过如图8所示的调节器件以下面的方式来实现。
调节杆141和第二联接套筒142通过销1421彼此可旋转地锁定,该销被布置成延伸穿过第二联接套筒142和调节杆141。此外,由于阻尼流体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约12巴),调节杆141朝向下方向推动,换言之,在某种意义上为被“弹簧”偏置朝向下方向,参见图8。
并且,中间联接套筒143布置在第一联接套筒131与第二联接套筒142之间。中间联接套筒143适于与第一联接构件130可旋转地互锁,同时还适于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130沿着纵向轴线L滑动。这通过对中间联接套筒设有两个对置的平坦表面143a、143b来实现,这两个平坦表面与第一联接构件130的对应平坦内壁部分接合。
中间联接构件143适于通过多个突出部1431、1432与第一联接套筒131和第二联接套筒142可释放地接合,这些突出部适于分别与位于第一联接套筒131和第二联接套筒142上的对应空腔1311、1422接合。这与弹簧偏置的调节杆141相结合产生了渐进步长功能。当使第一联接套筒131绕纵向轴线L旋转时,中间联接套筒143随着第一联接套筒131与中间联接套筒脱接合而被向上推动,这进而使第二联接套筒142和调节杆141也朝向上方向,直至中间联接套筒143的突出部1432与第一联接套筒131的空腔1311中的一组新空腔接合。同样,当旋转调节杆141和第二联接套筒142时,调节杆141随着第二联接套筒142与中间联接套筒143脱接合而被向上推动,直至中间联接套筒143的突出部1431与第二联接套筒142的空腔1422的一组新空腔接合。
图9示出了根据本文披露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如先前解释的,排放阀组件1包括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排放阀组件1可以结合到减震器100中,如先前解释的。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可通过第一联接构件130通过距离调节。第二可调节排放阀140可通过第二联接构件140通过距离调节。第一调节器件150通过第一调节器件150联接至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第二调节器件160通过第二调节器件160联接至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通过控制第一调节器件150,可以控制第一联接构件130以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同样,通过控制第二调节器件160,可以控制第二联接构件140以将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第一联接构件130和第二联接构件140可以结合到减震器100中。第一调节器件150和第二调节器件160可以结合到减震器中。第一调节器件150和第二调节器件160可以结合到调节装置170中。第一调节器件150和第二调节器件160可以是固定至第一联接构件130和第二联接构件140的蜗轮。调节装置170可以包括与第一调节器件150和第二调节器件160接合的可独立旋转构件,这些可旋转构件可从调节装置170的外部触及。
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在压缩阻尼参数C和回弹阻尼参数R方面是可调节的,这两个参数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节流水平相关。所述压缩阻尼参数C和回弹阻尼参数R的较低值分别指示在压缩和回弹时对阻尼流体的节流增大。因此,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或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节流,压缩阻尼参数C和/或回弹阻尼参数R因此改变。
图10示出了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与压缩阻尼参数C的不同值同时回弹阻尼参数R保持恒定(具体地R=12)相关的阻尼力特性。水平轴线表示活塞杆速度,以m/s为单位。竖直轴线表示阻尼力,以N为单位。
图10中示出了两组曲线,下组和上组。下组表示针对压缩阻尼参数C的不同值的压缩阻尼力特性。针对以下压缩阻尼参数C的值示出了活塞杆速度与阻尼力之间的关系:15,2;15,4;15,8;15,14;和15,24。在图10中可以看到,阻尼力随压缩阻尼参数C的不同值而变化。
上组表示针对压缩阻尼参数C的不同值和回弹阻尼参数R的回弹阻尼力特性。针对以下压缩阻尼参数C的值示出了活塞杆速度与压缩阻尼力之间的关系:15,2;15,8;和15,24。在图10中可以看到,虽然压缩阻尼力特性已经调节,但是回弹阻尼力特性没有以任何显著的方式改变。
以类似的方式,图11示出了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压缩阻尼参数C保持恒定(具体地C=15,12)时的阻尼力特性。如前所述,水平轴线表示活塞杆速度,以m/s为单位。竖直轴线表示阻尼力,以N为单位。
图11中示出了两组曲线,下组和上组。上组表示针对回弹阻尼参数R的不同值的回弹阻尼力特性。针对以下回弹阻尼参数R的值示出了活塞杆速度与回弹阻尼力之间的关系:2、4、8、14、和24。在图11中可以看到,回弹阻尼力随回弹阻尼参数R的不同值而变化。
下组表示针对回弹阻尼参数R的不同值的压缩阻尼力特性。针对以下回弹阻尼参数R的值示出了活塞杆速度与压缩阻尼力之间的关系:2;8;和24。在图11中可以看到,虽然回弹阻尼力特性已经调节,但是压缩阻尼力特性没有以任何显著的方式改变。
因此,本发明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使得能够通过两个串联的可调节排放阀调节压缩阻尼力,而不以任何显著的方式影响回弹阻尼力。同样,本发明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能够调节回弹阻尼力,而不以任何显著的方式影响压缩阻尼力。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节可调节排放阀组件1的方法M100。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1: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中的至少一者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或者在打开状态O1、O2与关闭状态之间致动,以在压缩冲程和/或回弹冲程期间实现期望的阻尼力特性。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两者分别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或者在打开状态O1、O2与关闭状态之间,以在压缩冲程和/或回弹冲程期间实现期望的阻尼力特性。
此外,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2:将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分别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或者在打开状态O1、O2与关闭状态之间独立于彼此致动。
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3:将节流构件50相对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排放阀构件11移动,以可调节地覆盖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的至少一部分。
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4:将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的第二排放阀构件21相对于节流构件50移动,以可调节地覆盖与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21b的至少一部分。
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5:当调节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时,将节流构件50相对于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的第一排放阀构件11保持固定。
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6:当调节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时,将第二排放阀构件21相对于节流构件50保持固定。
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7: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压缩单向阀。
方法M100包括步骤M108: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回弹单向阀。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披露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示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以一般性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是用于限制的目的,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布置在减震器(100)的活塞杆(110)的排放流通道中的排放阀组件(1),该排放阀组件(1)包括:
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以及
与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串联布置的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
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各自可在第一打开状态(O1)与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独立于压力而调节,其中,每个可调节排放阀(10,20)适于在该第二打开状态(O2)比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下更多地节流该活塞杆(110)中的阻尼流体,
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各自可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与该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彼此独立地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可通过距离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与该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和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适于通过共用节流构件(50)来节流阻尼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包括第一排放阀构件(11),该第一排放阀构件适于与该节流构件(50)相互作用,使得该节流构件(50)可调节地覆盖与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11b)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包括第二排放阀构件(21),该第二排放阀构件适于与该节流构件(50)相互作用,使得该节流构件(50)可调节地覆盖与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排放流节流开口(21b)的至少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当该第二可调节排放阀(20)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与该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时,该节流构件(50)相对于该第一排放阀构件(11)保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当该第一可调节排放阀(10)在该第一打开状态(O1)与该第二打开状态(O2)之间调节时,该第二排放阀构件(21)相对于该节流构件(50)保持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节流构件(50)通过第一联接构件(130)联接至第一调节器件(150),该第一调节器件适于能够调节该节流构件(50)相对于该第一排放阀构件(11)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第二排放阀构件(21)通过第二联接构件(140)联接至第二调节器件(160),该第二调节器件适于能够调节该第二排放阀构件(21)相对于该节流构件(50)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第二排放阀构件(21)可滑动地布置在该第一联接构件(120)中。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节流构件(50)、该第一排放阀构件(11)、以及该第二排放阀构件(21)同心地布置。
12.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包括回弹单向阀(30),该回弹单向阀适于在回弹期间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包括压缩单向阀(40),该压缩单向阀适于在压缩期间在预定的阻尼流体压力下打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排放阀组件(1),其中,该回弹单向阀(30)或该压缩单向阀(40)分别适于从打开状态打开至进一步打开状态。
15.一种减震器(100),包括:
活塞杆(110),该活塞杆包括排放流通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布置在所述排放流通道中的排放阀组件(1)。
CN202080060831.1A 2019-09-02 2020-08-20 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Active CN114303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94975.9A EP3786478A1 (en) 2019-09-02 2019-09-02 Adjustable bleed valve assembly for shock absorber
EP19194975.9 2019-09-02
PCT/EP2020/073286 WO2021043583A1 (en) 2019-09-02 2020-08-20 Adjustable bleed valve assembly for shock absorb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3019A true CN114303019A (zh) 2022-04-08
CN114303019B CN114303019B (zh) 2024-05-07

Family

ID=67841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0831.1A Active CN114303019B (zh) 2019-09-02 2020-08-20 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7176A1 (zh)
EP (1) EP3786478A1 (zh)
CN (1) CN114303019B (zh)
WO (1) WO2021043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5335B2 (en) * 2020-06-11 2022-12-27 Ming-Ta Tsai Shock absorbing system for bicycle front fork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3671A (en) * 1989-03-13 1992-06-23 Monroe Auto Equipmen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ock absorbers
DE19542409A1 (de) * 1995-11-14 1997-05-15 Industrieanlagen Betriebsges Schwingungsdämpfer,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US8136644B2 (en) * 2005-06-14 2012-03-20 Ohlins Racing Ab Arran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at a disturbance-eliminating valve for damper
US20130105260A1 (en) * 2011-08-30 2013-05-02 Meng Tsung Chen Suspension Damper Device For A Bicycle
CN103388705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哈尔德克斯制动器产品公司 具有对流动不敏感的双向控制阀的气动制动致动器
CN104662324A (zh) * 2012-09-27 2015-05-27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缓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10716A (en) * 1945-06-11 1946-11-05 Anna M Cook Air and fluid pressure cushion device
JPS58214495A (ja) * 1982-06-08 1983-12-13 Sanshin Ind Co Ltd 船舶推進機のチルトロツク装置
DE3414257C2 (de) * 1984-04-14 1993-12-02 Bosch Gmbh Robert Federelement mit veränderbarer Härte für Fahrzeuge
DE3524862A1 (de) * 1985-04-12 1986-10-30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Vorrichtung zur daempfung von bewegungsablaeufen
DE3724271A1 (de) * 1987-07-22 1989-02-02 Bosch Gmbh Robert Daempfungsvorrichtung
US5662046A (en) * 1993-12-14 1997-09-02 Hanse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ailway truck hunting and a railway car body supported thereby
JP3829264B2 (ja) * 1996-03-19 2006-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US6394238B1 (en) * 2000-05-25 2002-05-28 Husco International, Inc. Regenerative suspension for an off-road vehicle
DE10062999C5 (de) * 2000-12-16 2009-05-28 Thyssenkrupp Bilstein Suspension Gmbh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Dämpfungskraftsteuerung
DE102017111157B3 (de) * 2017-05-22 2018-06-21 Kendrion (Villingen) Gmbh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3671A (en) * 1989-03-13 1992-06-23 Monroe Auto Equipment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ock absorbers
DE19542409A1 (de) * 1995-11-14 1997-05-15 Industrieanlagen Betriebsges Schwingungsdämpfer,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US8136644B2 (en) * 2005-06-14 2012-03-20 Ohlins Racing Ab Arran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at a disturbance-eliminating valve for damper
US20130105260A1 (en) * 2011-08-30 2013-05-02 Meng Tsung Chen Suspension Damper Device For A Bicycle
CN103388705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哈尔德克斯制动器产品公司 具有对流动不敏感的双向控制阀的气动制动致动器
CN104662324A (zh) * 2012-09-27 2015-05-27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缓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6478A1 (en) 2021-03-03
WO2021043583A1 (en) 2021-03-11
CN114303019B (zh) 2024-05-07
US20220397176A1 (en)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97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djustable damper
US11993117B2 (en) Twin tube damper with remote gas reservoir
US6360857B1 (en) Damping adjuster for shock absorber
US7147207B2 (en) Actuato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valve mechanism of a suspension system
US10040328B2 (en) Adjustable internal bypass
US9746049B2 (en) Suspension damper having inertia valve and user adjustable pressure-relief
EP2530355B1 (en) Apparatus for position sensitive and/or adjustable suspension damping
KR910008161B1 (ko) 댐핑력이 조정가능한 유압 댐퍼
US10029530B2 (en) Pressure damper and damping force generation mechanism
US2009027773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 sensitive suspension dampening
US8499906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having stroke and damper adjustment
EP3330567B1 (en) Hydraulic damper with a compression stop
EP0534075A1 (de) Hydraulischer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TWI592327B (zh) 用於腳踏車避震器之控制總成
EP2521867B1 (en) Hydraulic damper assembly
CN114303019B (zh) 用于减震器的可调节排放阀组件
US11623712B2 (en) External damping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spension system
JP4858990B2 (ja) バルブ装置
US11999208B2 (en) Adjustable internal bypass
DE102007054561A1 (de) Zweirohrdämpfer mit ansteuerbarem Bypassvent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