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993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993A
CN114301993A CN202111507691.0A CN202111507691A CN114301993A CN 114301993 A CN114301993 A CN 114301993A CN 202111507691 A CN202111507691 A CN 202111507691A CN 114301993 A CN114301993 A CN 114301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information
label
data message
termi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76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中
安君超
韩杰
杨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76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在视联网和互联网之间进行传输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视联网中有一款视联网互联网转换系统,该视联网互联网转换系统安装在协议转换设备上,该协议转换设备用于对视联网协议和互联网协议的数据报文进行转换。
利用该协议转换设备进行互联网侧的终端部署时,需要在协议转换设备的两侧都设置交换机,这样,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视联网侧的交换机划分多个虚拟局域网,并且配置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需要互联网侧也设置交换机才能与视联网侧交换机增加了标签的数据包进行识别,这样,传输成本较高;若在互联网侧不设置交换机,则互联网侧连接的视联网终端无法解析视联网侧发送的待标签的数据包,无法保证视联网业务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对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包括:
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隧道标签;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加载至所述响应报文,将得到的响应报文封装为互联网响应报文;
发送所述互联网响应报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不处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与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相连的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使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所述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接收视联网服务器返回的连接成功报文,其中所述连接成功报文中包括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并生成与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标签加载至所述数据包中,得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判断模块,用于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用于:
接收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隧道标签;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加载至所述响应报文,将得到的响应报文封装为互联网响应报文;
发送所述互联网响应报文。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不处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请求模块,所述连接请求模块用于:
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与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相连的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使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所述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接收视联网服务器返回的连接成功报文,其中所述连接成功报文中包括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并生成与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标签加载至所述数据包中,得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个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名词解释如下:
视联IP转换系统(以下简称vhub):用于转换视联网和IP网数据报文协议的设备。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数据传输装置,设置在视联网服务器上。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具体地,在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在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分别设置转换设备,该转换设备为转换视联网和互联网数据报文协议的设备,该转换设备可以集成在视联网服务器上,也可以是单独的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集成在视联网服务器上,视联网服务器与多个转换设备的客户端相连,转换设备的客户端分别与视联网终端相连。
在视联网服务器上设置端口为Trunk模式,即配置了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局域网vlan,且每一个虚拟局域网都设置有不同的标签,在一个虚拟局域网中,可以通过该标签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在服务端和客户端形成了数据传输的隧道。
也就是说,干道链路可以承载多个不同VLAN的数据帧,用于设备间互连。为了保证其它网络设备能够正确识别数据帧中的VLAN信息,在干道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帧必须都打上标签。
Trunk接口一般用于连接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以及可同时收发带标签帧和不带标签帧的语音终端。它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帧带标签通过,但只允许一个VLAN的帧从该类接口上发出时剥除标签。
视联网服务器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包,生成对应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然后将该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加载在待发送的数据包,然后根据转换设备客户端的地址信息和传输端口对该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即得到互联网数据报文。
转换设备客户端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
S102、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具体地,在各个转换设备客户端上存储有标签和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即标签与视联网终端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后,获取该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并在存储的标签和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存在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示例性地,若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为001,则在标签和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是否有标签是001。
具体的,若转换设备客户端在标签和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则获取与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即获取到视联网终端的MAC地址。
S103、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具体地,转换设备客户端在获取到视联网终端的MAC地址后,将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采用视联网协议和视联网终端的MAC地址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01、转换设备客户端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包括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与转换设备客户端相连的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使视联网服务器根据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S202、转换设备客户端接收视联网服务器返回的连接成功报文,其中连接成功报文中包括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S203、视联网交换机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并生成与数据包对应的标签;
具体的,视联网服务器中设置有视联网核心服务器、视联网交换机和转换设备服务模块,转换设备服务模块分别与一个或多个转换设备客户端对应。该视联网交换机用于生成标签。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
S204、转换设备服务模块将标签加载至待发送的数据包中,得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其中,待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视联网的mac地址;
S205、转换设备服务模块根据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对加载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互联网数据报文。
也就是说,转换设备服务模块根据视联网的mac地址,在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视联网mac地址对应的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互联网地址和端口,对加载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互联网数据报文。
S206、转换设备客户端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其中,该互联网数据报文,可以是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也可以是其他设备发送的;
S207、转换设备客户端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S208、在预先建立标签与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则不处理互联网数据报文。
S209、在预先建立标签与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存在第一传输隧道标签的情况下,转换设备客户端确定与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终端地址信息;
S210、转换设备客户端将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S211、转换设备客户端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S212、转换设备客户端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响应报文,其中,响应报文中包括视联网终端的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和第二终端地址信息是表示不同过程中的地址信息,并不是代表顺序。
S213、转换设备客户端根据预先建立标签与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隧道标签;
S214、转换设备客户端根据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加载至响应报文,将得到的响应报文封装为互联网响应报文,并将互联网响应报文发送至视联网服务器。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视联网核心服务器、视联网交换机、转换设备服务模块(vhub server,即vhub服务端)、传输设备、转换设备客户端(vhub client)和视联网终端。其中,传输设备用来进行数据传输,视联网交换机用于生成标签。
在视联网侧,vhub服务端lan1口在视联网核心服务器侧(vhub服务端和视联网核心服务器间通过交换机连接,并配置划分多个vlan,端口设置trunk模式),vhub服务端lan2网口接入IP网;vhub客户端接收vhub服务端的带vlan标签数据,vhub客户端需要解析vlan标签,将去掉标签后的数据发送给vhub客户端所连的视联网终端;当vhub客户端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响应数据后,需要加上vlan标签后,发送给vhub服务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签就是在以太网的数据报文头中添加4个字节的信息标识,带不同的vlan标签是不能直接通信,从而将数据报文限制在一个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VLAN)内;
vhub客户端lan1口在IP网侧,另lan2口连接视联网终端。
1、vhub客户端向vhub服务端主动发送请示连接报文,报文数据主要包括vhub客户端下连接的视联网终端的媒体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
2、vhub服务端确认后响应并回复连接成功报文,并记录一张类似路由表的动态映射关系表即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该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包括vhub客户端IP地址,端口号和视联网终端MAC地址等;
3、vhub服务端接收视联网核心服务器发送的视联网数据报文,同时,接收视联网交换机发送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将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加载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根据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查找到与mac地址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采用该IP地址和端口号,对加标签的视联网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得到互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该互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对应的vhub客户端。
4、vhub客户端接收vhub服务端(视联网带vlan标签)的IP数据报文,解析(带vlan标签)报文,删除vlan标签(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后,重新组进行视联网协议封包,并记录生成一张动态关系表,即标签和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包括vlan标签ID和视联网终端MAC地址;
5、vhub客户端将解析后的(不带vlan标签)视联网原始数据,发送给连接的视联网终端;
6、视联网终端接收视联网报文后,发送响应回复视联网核心服务器报文;示例性地,视联网终端收到视联网核心服务器发送的入网协议0x0001报文后,发送响应入网协议0x0002报文给视联网核心服务器;
7、vhub客户端接收视联网终端发送的响应视联网原始报文,根据源mac地址即视联网mac地址,第二终端地址信息,根据上述的动态关系表,即标签和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找到与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vlan标签ID即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并将该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增加到视联网原始报文中;
8、vhub客户端将(带vlan标签)视联网数据报文封装成IP互联网报文,通过lan1口发送给vhub服务端;
9、vhub服务端接收vhub客户端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解析该互联网数据报文,将带vlan标签视联网数据转换成互联网协议的待vlan标签的数据报文,再发送至视联网交换机,视联网交换机将该vlan标签删除,将删除标签后的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给视联网核心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vhub客户端收到vhub客户端发送的带标签的互联网数据后,解析并删除vlan标签;以及收到原始视联网数据后,将标签增加到视联网数据中,再封装成互联网报文,并发送至视联网服务器,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与vhub服务端和vhub客户端间隧道的绑定后,实现一个视联网终端一个vlan的逻辑隔离的安全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视联网中,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接收模块401、判断模块402和发送模块403,其中: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判断模块402用于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发送模块403用于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可选地,发送模块用于:
将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用于:
接收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隧道标签;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加载至所述响应报文,将得到的响应报文封装为互联网响应报文;
发送所述互联网响应报文。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不处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请求模块,所述连接请求模块用于:
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与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相连的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使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所述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接收视联网服务器返回的连接成功报文,其中所述连接成功报文中包括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并生成与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标签加载至所述数据包中,得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可实施的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任意组合方式结合实施本申请不做限定。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对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省去了客户端侧的交换机,并建立视联网服务器和各个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隧道,通过标签和终端设备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视联网服务器和视联网终端之间的传输。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子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电子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电子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电子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电子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电子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对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包括:
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中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第二传输隧道标签;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隧道标签加载至所述响应报文,将得到的响应报文封装为互联网响应报文;
发送所述互联网响应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未查找到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不处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包括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与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相连的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以使所述视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转换设备客户端的传输地址信息和所述视联网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接收视联网服务器返回的连接成功报文,其中所述连接成功报文中包括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的互联网数据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并生成与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标签加载至所述数据包中,得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的对应关系,对所述加载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互联网数据报文,其中,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携带有第一传输隧道标签;
判断模块,用于从预先获取的标签与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对应的第一视联网终端设备地址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得到视联网数据报文,并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将所述互联网数据报文中的第一传输隧道标签删除,并将删除后的互联网数据报文封装为视联网数据报文;
将所述视联网数据报文发送至与所述第一终端地址信息对应的视联网终端。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111507691.0A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301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7691.0A CN114301993A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7691.0A CN114301993A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993A true CN114301993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8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7691.0A Pending CN114301993A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9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6760A (zh) * 2022-08-31 2023-03-07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e/e架构、信号传输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7128A1 (zh) * 2008-04-16 200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以太无源光网络中下行数据洪泛的方法
CN109787873A (zh) * 2019-01-31 2019-05-2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多入网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89420A (zh) * 2019-01-29 2019-06-1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380946A (zh) * 2019-06-17 2019-10-25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654390A (zh) * 2020-04-15 2020-09-1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33210A (zh) * 2021-01-04 2021-02-05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数据通信功能实现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7128A1 (zh) * 2008-04-16 2009-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以太无源光网络中下行数据洪泛的方法
CN109889420A (zh) * 2019-01-29 2019-06-1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787873A (zh) * 2019-01-31 2019-05-2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多入网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0946A (zh) * 2019-06-17 2019-10-25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654390A (zh) * 2020-04-15 2020-09-1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33210A (zh) * 2021-01-04 2021-02-05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联网数据通信功能实现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殿坤;: "基于视联网的高清视频互动科普平台监控协转服务器设计与研究", 有线电视技术, no. 07, 15 July 2016 (2016-07-1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6760A (zh) * 2022-08-31 2023-03-07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e/e架构、信号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8841B2 (en) Method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of ARP record in RSMLT cluster
US202200781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for Traffic Flow
CN110380970B (zh) 一种适用于异构网络的自适应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RU2661768C2 (ru) Способ воплощения arp,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ммутатора и моду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EP3787243A1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547340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791315A (zh) 一种udp协议加速方法和系统
CN106559302A (zh) 单播隧道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8103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32526A (zh)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3364660A (zh) Lvs负载均衡中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733765B (zh) 映射方法、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12087381B (zh) 一种实现业务功能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46016B (zh) 跨vxlan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453204B (zh) 一种处理数据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1430199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24504466A (ja)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7483369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虚拟交换机
WO2019041332A1 (zh) 一种加速网络传输优化方法以及系统
CN116566897A (zh) 一种寻址路由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464879A (zh)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42943B (zh) IPSec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分支设备、中心端设备
CN102238084B (zh) 一种跨域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和客户端
WO2014117474A1 (zh) 路由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US20180159798A1 (en) Packet relay apparatus and packet relay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