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555B -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555B
CN114301555B CN202210002572.8A CN202210002572A CN114301555B CN 114301555 B CN114301555 B CN 114301555B CN 202210002572 A CN202210002572 A CN 202210002572A CN 114301555 B CN114301555 B CN 114301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witching
optimal
curren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25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1555A (zh
Inventor
张亚海
钟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25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5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1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本发明,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时,将收益值与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进行对比,只有收益值大于收益阈值时,才切换至最优信道,避免了不必要的信道切换,从而保证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信道切换机制一般是AP(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进行信道扫描,从而评估出当前环境下性能最好的最优信道,然后由当前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
信道切换会导致下挂设备上的业务中断,若信道切换并不能让用户感受到网络质量提升且当前下挂设备在进行重要业务,进行信道切换会导致下挂设备上的重要业务中断,即信道切换带来的收益会远远低于付出的代价。因此,亟需一种更为合理的信道切换机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切换方法,所述信道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
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
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可选的,所述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
若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不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从下挂设备中剔除切换低感知设备;
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
若不存在大流量设备,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存在大流量设备,则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不大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大于流量阈值,则检测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丢包率以及信道干扰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
若丢包率不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可选的,所述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的步骤包括:
当不存在大流量设备时,确定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为零;
当存在大流量设备时,将信道干扰强度、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代入代价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所述代价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5390270000021
其中,P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h为信道干扰强度,m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n为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λ为m的加权系数,e为自然常数。
可选的,所述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的步骤包括:
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确定最优信道;
将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以及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代入收益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所述收益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5390270000022
其中,F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S为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t为调节因子。
可选的,所述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低谷时段,以全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高峰时段,以分布式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切换装置,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计算模块,用于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还用于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道切换设备,所述信道切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信道切换程序,其中所述信道切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道切换程序,其中所述信道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中,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本发明,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时,将收益值与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进行对比,只有收益值大于收益阈值时,才切换至最优信道,避免了不必要的信道切换,从而保证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信道切换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道切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道切换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切换设备。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信道切换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信道切换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继续参照图1,图1中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信道切换程序。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信道切换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切换方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法。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信道切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信道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进行信道切换会导致下挂设备上的业务中断,若是重要类型的业务,则进行切换所付出的代价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下挂设备上的业务是否为重要类型的业务,若不是,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检测当前进行切换所付出的代价是否是可接受的,若是可接受的,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3为图2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步骤S10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若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若不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从下挂设备中剔除切换低感知设备;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若不存在大流量设备,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首先检测是否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其中预设类型的报文指重要业务对应的报文。因为信道切换会导致下挂设备上的业务中断,所以当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认为切换代价很大,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具体的,预设类型的报文包括游戏报文、ping报文等等,可通过对报文进行解析识别报文的类型。
在不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时,从下挂设备中剔除切换低感知设备。其中,切换低感知设备是指信道切换事件对其影响不大的设备,例如处于休眠模式的设备、处于省电模式的设备等。各个下挂设备可在本身状态发生变化时,将最新的状态信息发送至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从而确定各个下挂设备的状态,从而从下挂设备中剔除切换低感知设备。
在将切换低感知设备剔除后,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具体的,可通过统计剩余的下挂设备在单位时长内的流量,若一下挂设备在单位时长内的流量大于预设值,则确定该下挂设备为大流量设备。若不存在大流量设备,则认为切换代价很小,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在所述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存在大流量设备,则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不大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若存在大流量设备,则计算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例如,存在大流量设备1和大流量设备2,则将大流量设备1的上行流量、下行流量以及大流量设备2的上行流量、下行流量相加,得到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并将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与流量阈值进行比较。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不大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其中,流量阈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在所述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大于流量阈值,则检测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丢包率以及信道干扰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若丢包率不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若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大于流量阈值,则检测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丢包率以及信道干扰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其中,信道干扰强度与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呈负相关关系,即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越大,信道干扰强度越小;反之,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越小,信道干扰强度越大。例如,信道干扰强度可以根据信道评分机制中的最大值以及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确定。例如,信道干扰强度h=(100-C)*0.2,其中,100为信道评分机制中的最大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0.2为比例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比例系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仅为示意性说明。确定丢包率大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若丢包率不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则说明当前信道质量较好,且由于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大于流量阈值,说明正在进行大流量业务,若进行信道切换会导致业务中断,因此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说明当前信道质量较差,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步骤S20,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满足切换条件时,对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进行量化,即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的步骤包括:
当不存在大流量设备时,确定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为零;
当存在大流量设备时,将信道干扰强度、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代入代价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所述代价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5390270000071
其中,P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h为信道干扰强度,m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n为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λ为m的加权系数,e为自然常数。
本实施例中,当不存在大流量设备时,可直接确定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为零。
当存在大流量设备时,首先需要确定大流量设备中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
具体的,可以以大流量设备的RSSI值确定大流量设备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还是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其中,由于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RSSI比较稳定,若一大流量设备的RSSI值变化区间很小,则确定该大流量设备为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相反,则确定该大流量设备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当然,还可以根据大流量设备的OUI(Organizationally uniqueidentifier,组织唯一标识符)以及大流量设备传送的数据内容来区分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和可移动大流量设备。
在对大流量设备的类型进行区分后,即可得到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m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n,然后将m、n以及信道干扰强度h代入代价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其中,λ的取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取值为2或6。信道干扰强度与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呈负相关关系,即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越大,信道干扰强度越小;反之,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越小,信道干扰强度越大。例如,信道干扰强度可以根据信道评分机制中的最大值以及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确定。例如,信道干扰强度h=(100-C)*0.2,其中,100为信道评分机制中的最大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0.2为比例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比例系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仅为示意性说明。
步骤S30,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
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最优信道,然后基于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以及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计算切换收益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
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确定最优信道;
将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以及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代入收益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所述收益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5390270000081
其中,F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S为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t为调节因子。
本实施例中,信道扫描过程中,需要离开当前信道,且不同的信道扫描方式下离开当前信道的时长不一样。容易理解的是,在流量比较小时,可接受的离开时长T1会明显大于流量比较大时的可接受的离开时长T2。因此,需要根据各时段对应的流量大小设置各个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从而在进行信道扫描时,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从而确定最优信道。其中,确定最优信道即对扫描到的各个信道进行评分,以评分最高的信道作为最优信道。
容易理解的是,若仅仅是以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与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的差值作为收益值,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例如,在场景1下,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为30,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为60;在场景2下,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为70,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为100;两场景下,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与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的差值一样,但是很显然,在场景1下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是要明显大于场景2的。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收益值计算公式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其中,t为调节因子,具体取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t取值为100。则场景1下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切换收益值F=37.5;场景2下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切换收益值F=30。可见,这种计算方式更贴合实际情况。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低谷时段,以全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高峰时段,以分布式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统计每小时的平均流量,并将平均流量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对比,例如,若01:00~02:00的平均流量均低于第一阈值、02:00~03:00的平均流量均低于第一阈值以及03:00~04:00的平均流量均低于第一阈值,则将01:00~04:00作为流量低谷时段;若19:00~20:00的平均流量均高于第二阈值、20:00~21:00的平均流量均高于第二阈值以及21:00~22:00的平均流量均高于第二阈值,则将19:00~22:00作为流量高峰时段。其中,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低谷时段,以全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其中,全信道扫描方式下从当前所处信道离开,对其他信道扫描完成后,再返回当前所处信道。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高峰时段,以分布式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其中,分布式信道扫描方式从当前所处信道离开,对一其他信道扫描完成后,返回当前所处信道;然后再从当前所处信道离开,对另一其他信道扫描完成后,返回当前所处信道;以此类推,直至对所有其他信道扫描完成。
步骤S40,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本实施例中,首先根据代价值确定收益阈值,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即代价值越大收益阈值越大,例如,F'=aP,其中,F'为收益阈值,a为正数,P为代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意说明,并不构成对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的限定。即在实施例中是根据切换代价动态调整收益阈值。
确定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后,将收益值与收益阈值进行对比,若收益值大于收益阈值,则说明当前切换至最优信道带来的收益大于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切换至最优信道;若收益值不大于收益阈值,则说明当前切换至最优信道需要付出的代价大于带来的收益,则不进行信道切换。
本实施例中,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本实施例,在检测到满足切换条件时,将收益值与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进行对比,只有收益值大于收益阈值时,才切换至最优信道,避免了不必要的信道切换,从而保证了用户体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切换装置。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信道切换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信道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计算模块20,用于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还用于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
切换模块30,用于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用于:
检测是否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
若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不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从下挂设备中剔除切换低感知设备;
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
若不存在大流量设备,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用于:
若存在大流量设备,则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不大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0,用于: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大于流量阈值,则检测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丢包率以及信道干扰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
若丢包率不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20,用于:
当不存在大流量设备时,确定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为零;
当存在大流量设备时,将信道干扰强度、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代入代价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所述代价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5390270000111
其中,P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h为信道干扰强度,m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n为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λ为m的加权系数,e为自然常数。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20,用于:
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确定最优信道;
将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以及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代入收益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所述收益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55390270000112
其中,F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S为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t为调节因子。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20,用于: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低谷时段,以全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高峰时段,以分布式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其中,上述信道切换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与上述信道切换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相对应,其功能和实现过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道切换程序,其中所述信道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道切换方法的步骤。
其中,信道切换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信道切换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
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
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所述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的步骤包括:
当不存在大流量设备时,确定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为零;
当存在大流量设备时,将信道干扰强度、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代入代价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所述代价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1
其中,P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h为信道干扰强度,m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n为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λ为m的加权系数,e为自然常数;
所述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的步骤包括:
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确定最优信道;
将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以及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代入收益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所述收益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2
其中,F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S为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t为调节因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步骤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
若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不存在预设类型的报文,从下挂设备中剔除切换低感知设备;
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
若不存在大流量设备,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剩余的下挂设备中是否存在大流量设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存在大流量设备,则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不大于流量阈值,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是否大于流量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大流量设备的流量之和大于流量阈值,则检测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丢包率以及信道干扰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
若丢包率不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不满足切换条件;
若丢包率大于预设丢包率且信道干扰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满足切换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的步骤包括: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低谷时段,以全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若当前时刻处于流量高峰时段,以分布式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
6.一种信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计算模块,用于若满足切换条件,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还用于计算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收益值大于所述代价值对应的收益阈值,则切换至最优信道,其中,收益阈值与代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当不存在大流量设备时,确定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为零;
当存在大流量设备时,将信道干扰强度、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以及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代入代价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所述代价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3
其中,P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代价值,h为信道干扰强度,m为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n为不可移动大流量设备的数量,λ为m的加权系数,e为自然常数,
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当前时刻所处时段对应的信道扫描方式进行信道扫描,确定最优信道;
将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以及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代入收益值计算公式,得到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所述收益值计算公式为:
Figure QLYQS_4
其中,F为从当前所处信道切换至最优信道的收益值,C为当前所处信道的信道分值,S为最优信道的信道分值,t为调节因子。
7.一种信道切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切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信道切换程序,其中所述信道切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的步骤。
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信道切换程序,其中所述信道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02572.8A 2022-01-04 2022-01-04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015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2572.8A CN114301555B (zh) 2022-01-04 2022-01-04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2572.8A CN114301555B (zh) 2022-01-04 2022-01-04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555A CN114301555A (zh) 2022-04-08
CN114301555B true CN114301555B (zh) 2023-06-16

Family

ID=80975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2572.8A Active CN114301555B (zh) 2022-01-04 2022-01-04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55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666A (zh) * 1999-10-29 2003-04-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公共信道负荷的、从专用信道到公共信道的信道类型切换
CN102946263A (zh) * 2012-11-27 2013-02-2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Lte系统下行传输模式的不同mimo方式间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618971A (zh) * 2013-11-01 2015-05-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业务切换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735799A (zh) * 2013-12-24 2015-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535227A (zh) * 2016-10-28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信道切换方法与切换装置
CN106851713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语音业务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切换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1050364A (zh) * 2019-01-29 2020-04-21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5g超密集网络的切换管理方法
WO2020233157A1 (zh) * 2019-05-23 2020-11-2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切换方法、系统、接入点及工作站
CN112218278A (zh) * 2020-09-29 2021-01-12 星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zigbee信道选择方法及切换系统
CN113038387A (zh) * 2021-03-12 2021-06-25 重庆邮电大学 低轨卫星网络中基于q学习的切换判决方法
WO2021233331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优化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727385A (zh) * 2021-08-03 2021-11-30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0022A (ko) * 2009-11-06 2011-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 채널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간섭 회피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2724727B (zh) * 2012-06-18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切换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016487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Anritsu Company Test system to estimate the uplink or downlink quality of multiple user devices using a mean opinion score (mos)
US20190174383A1 (en) * 2016-08-10 2019-06-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Automatic Selection and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US10172014B2 (en) * 2016-12-18 2019-01-01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selection of radio channel frequency and adaptive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threshold for WLAN access points
US10772097B2 (en) * 2018-01-15 2020-09-08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Configuring an HVA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599811B (zh) * 2018-04-13 2019-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切换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666A (zh) * 1999-10-29 2003-04-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公共信道负荷的、从专用信道到公共信道的信道类型切换
CN102946263A (zh) * 2012-11-27 2013-02-2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Lte系统下行传输模式的不同mimo方式间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618971A (zh) * 2013-11-01 2015-05-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业务切换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735799A (zh) * 2013-12-24 2015-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851713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语音业务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切换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535227A (zh) * 2016-10-28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信道切换方法与切换装置
CN111050364A (zh) * 2019-01-29 2020-04-21 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5g超密集网络的切换管理方法
WO2020233157A1 (zh) * 2019-05-23 2020-11-2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道切换方法、系统、接入点及工作站
WO2021233331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信道优化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218278A (zh) * 2020-09-29 2021-01-12 星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zigbee信道选择方法及切换系统
CN113038387A (zh) * 2021-03-12 2021-06-25 重庆邮电大学 低轨卫星网络中基于q学习的切换判决方法
CN113727385A (zh) * 2021-08-03 2021-11-30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终端准入控制解决方案在检验检疫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季佳华;李月;吴穗玲;张伟;;中国新通信(第18期);正文第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555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8163B (zh) 一种漫游链路切换方法、移动终端、网络模组及存储介质
CN102907137B (zh) 无线通信设备的自适应服务质量
US9204355B2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EP2381646B1 (en) Metho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control message and system thereof
WO2013075330A1 (zh) Wi-Fi热点部署规划阶段的精确选点方法及模型
CN108834164A (zh) WiFi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EP2182760A1 (en) A call control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sub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CN109996277B (zh) 一种判断质差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91410A (zh) 一种ims网络注册方法及装置、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14521B (zh) 一种链路质量的判断方法、网络摄像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08379A (zh) 用户终端的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283271A (zh) 切换性能估计系统、切换参数优化系统、方法和程序
CN113133069A (zh) 一种目标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14971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030997B2 (en) Load-adjustment factor notification method, data rate control (DRC)-pointing determination method, handov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thereof
CN110958606B (zh) 无线网格网中移动终端的漫游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301555B (zh) 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55963B (zh) 一种通信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及服务设备
EP2894897B1 (en) Measurement initiation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for inter-frequency/inter-system cell reselection
JP6822570B2 (ja) 通信品質評価装置、通信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通信品質評価プログラム
CN113630833B (zh) 基站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KR20120094229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셀 재선택 과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87223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024945A (zh) 一种手机自动切换数据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JP5901445B2 (ja)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Yahai

Inventor after: Zhong Hu

Inventor before: Zhong Hu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ha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