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257B -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257B
CN114301257B CN202210213638.8A CN202210213638A CN114301257B CN 114301257 B CN114301257 B CN 114301257B CN 202210213638 A CN202210213638 A CN 202210213638A CN 114301257 B CN114301257 B CN 114301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hydrogen
ring
disc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36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1257A (zh
Inventor
马铁华
张昆
姚博仁
武耀艳
陈昌鑫
王明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02136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1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电解圆盘旋转,发电第二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电子e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二环外围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的磁场;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的磁场与发电第二环相反,形成自励磁;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电子e在导电覆板中的向心运动,产生传导电流;发电第五环内在氢焰导电作用下,正电荷向正电极板移动,在正电极板上形成电流。本发明简化装置所需外加磁场的结构,自身形成的自励磁构成了磁场,不再需要外界提供磁场,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制造加工的难度。

Description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磁流体发电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氢燃料电池是实现氢能转化为电能问题的主要技术,对实现碳中和的意义重大。氢燃料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生产成本高、功率密度低、结构复杂、耐久性与寿命有待提高等。
在涡旋式氢焰磁流体发电/喷气发动一体机及发电方法(CN 112983674A)这一专利已经提供了一种将氢电化学反应置于磁场中高速旋转的装置,在外加强磁场下氢气催化电离生成的氢离子与电子受洛伦兹力分离,代替了传统氢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带电粒子随装置高速旋转的同时受磁场作用对向运动,为提高氢燃料电池效率,简化电池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带电粒子在不导电的空间内有规则的运动会形成运流电流,类比自然界中带电云朵飘移动形成运流电流,巨大的运流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强磁场,以及在强磁场条件下击穿放电产生雷电效应。如何将带电粒子高速旋转运动产生的运流电流与其生成的磁场合理利用,进一步简化氢燃料电池结构、提高氢燃料电池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氢燃料电池、涡旋式氢焰磁流体发电/喷气发动一体机且使氢电化学反应高效发生的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简化氢燃料电池结构、提高氢燃料电池效率,提供了一种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包括:
中心轴,转动安装于中心轴上的电解圆盘,环设于电解圆盘外围的正电极板,
所述电解圆盘包括多层叠加设置的导电覆板,相邻导电覆板之间具有允许氢气和水气通过的空间,每层导电覆板上设置有氢气催化分解的催化材料,所有导电覆板被以中心轴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至少三个绝缘隔板分隔成独立区域,所有绝缘隔板内端部与中心轴之间均具有间距,所有绝缘隔板内端部与中心轴之间的每层导电覆板均对应的设置有绝缘缝,位于绝缘隔板外端部处的电解圆盘密闭设置,沿着旋转方向的每个独立区域的尾部具有允许氢气和水气通过的梢端出口,每个独立区域还具有与空气源相连通的空气进气通道,空气进气通道与独立区域内的导电覆板之间的空间相互独立,空气进气通道出气端延伸至电解圆盘外缘并与梢端出口接近,位于电解圆盘外环区域的每层导电覆板能够贯穿绝缘隔板;
所述中心轴的轴身形成发电第一环;所述绝缘隔板内端部至中心轴的轴身形成发电第二环;所有绝缘隔板内端部至电解圆盘外环区域内缘形成发电第三环;所述电解圆盘外环区域内缘至梢端出口内缘形成发电第四环;所述梢端出口内缘至正电极板形成发电第五环;
所述发电方法包括:
电解圆盘旋转,在外部驱动作用力下,氢气和水气由位于发电第一环的中心轴中心孔进入位于发电第二环的电解圆盘的导电覆板之间,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在相应绝缘缝之间的导电覆板中沿着向心方向运动,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运动,氢正离子H+的数量低于电子e的数量,且旋转速度电子e要高于氢正离子H+,发电第二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电子e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二环外围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的磁场;
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三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在相应绝缘隔板之间的导电覆板沿着向心方向移动,且氢正离子H+的数量高于电子e的数量,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的磁场与发电第二环相反,形成自励磁;
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四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能够在相应导电覆板中沿着向心方向和环向运动,电子e的运载电流消失,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的磁场与发电第三环相同,加强自励磁;
电子e在导电覆板中的向心运动,产生传导电流;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通过梢端出口进入发电第五环,氢正离子H+以及氢气通过梢端出口与空气进气通道的空气汇聚,外部点火,在梢端出口处形成氢焰,在氢焰导电作用下,正电荷向正电极板移动,在正电极板上形成电流。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位于电解圆盘的发电第三环上方区域相对设置有与发电第三环相适配的上铁轭板,位于电解圆盘的发电第三、四、五环下方区域相对设置有与发电第三、四、五环相适配的下铁轭板。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正电极板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若干排气通道。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电解圆盘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各个导电覆板的导电过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电解圆盘外缘处是通过导电隔板密闭设置的,且导电隔板内环与各个导电覆板外缘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充分利用电荷在空间中运动形成的运载电流所产的磁场,该磁场同时促使带电离子运动形成电流;
2. 带电粒子自身形成的自励磁间接提高了整个发电过程的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电荷的运动;
3. 通过上下两块铁轭板对磁场的组织与加强,能够形成更有利于带电离子运动的磁场;
4. 简化装置所需外加磁场的结构,自身形成的自励磁构成了磁场,不再需要外界提供磁场,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制造加工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电解圆盘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方法中各个发电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方法中电子e与氢正离子H+的运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正电极板中排气通道的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正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梢端出口与空气进气通道的布局示意图。
图中:101-中心轴;
2-电解圆盘,201-导电覆板,202-绝缘隔板,203-梢端出口,204-空气进气通道,205-绝缘缝,206-导电过孔,207-导电隔板;
3-正电极板,301-排气通道;
401-上铁轭板,402-下铁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电解圆盘2相对于中心轴101、正电极板3旋转。
其中,结合图1至图6可知,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包括:
中心轴101,转动安装于中心轴101上的电解圆盘2,环设于电解圆盘2外围的正电极板3,
所述电解圆盘2包括多层叠加设置的导电覆板201,相邻导电覆板201之间具有允许氢气和水气通过的空间,每层导电覆板201上设置有氢气催化分解的催化材料,所有导电覆板201被以中心轴101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六个绝缘隔板202分隔成独立区域,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与中心轴101之间均具有间距,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与中心轴101之间的每层导电覆板201均对应的设置有绝缘缝205,位于绝缘隔板202外端部处的电解圆盘2密闭设置,沿着旋转方向的每个独立区域的尾部具有允许氢气和水气通过的梢端出口203,每个独立区域还具有与空气源相连通的空气进气通道204,空气进气通道204与独立区域内的导电覆板201之间的空间相互独立,空气进气通道204出气端延伸至电解圆盘2外缘并与梢端出口203接近,位于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的每层导电覆板201能够贯穿绝缘隔板202。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解圆盘2相对于中心轴101、正电极板3旋转的驱动力,来源可以是风力或水力,通过风机或水轮机将动力传递至电解圆盘2,使得电解圆盘2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101和正电极板3可以是静止不动的。
另外,多层叠加设置的导电覆板201采用的是多层覆铜板堆叠而成的,相邻导电覆板201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相等的。其中氢气催化分解的催化材料可以附着于导电覆板201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当电解圆盘2如图3所示,水平横向布置时,若导电覆板201的温度不高的话,水气在进入导电覆板201之间的空间时会遇冷凝结成水,由于重力作用,水滴会低落在导电覆板201的上表面。优选的,为了提升催化材料的催化效果,所述催化材料仅附着于导电覆板201的下表面。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催化材料为铂催化剂。
为了实现自励磁的均匀性,同时也为了实现电解圆盘2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六个绝缘隔板202呈放射状均匀布置,且每个绝缘隔板202呈相同的扭曲方式弯折。
为了促进电子e沿着导电覆板201向心运动,本实施例在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与中心轴101之间的每层导电覆板201均对应的设置有绝缘缝205。所述绝缘缝205可以是一条连通导电覆板201上下表面的缝隙,也可以在缝隙的基础上填充绝缘胶物质,提升绝缘效果。其中,绝缘缝205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直线缝隙,也可以是与绝缘隔板202相适配的弯曲状缝隙。
为了促进氢气与来自空气进气通道204的空气汇合,每个独立区域的梢端出口203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空气进气通道204。由于氢气燃烧产生氢焰会对电解圆盘2产生反喷效果,所以梢端出口203位于每个独立区域的尾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进气通道204的进气口可设置于电解圆盘2上表面或下表面(图中未画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电解圆盘2外缘处的密闭,所述电解圆盘2外缘处是通过导电隔板207密闭设置的,且导电隔板207内环与各个导电覆板201外缘密封连接。
为了避免电子e在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的导电覆板201上产生运载电流,本实施例中,电解圆盘2的径向中间区域被绝缘隔板202完全分隔开,外环区域的导电覆板201能够贯穿绝缘隔板202,相互连通。
具体的,所述中心轴101的轴身形成发电第一环;所述绝缘隔板202内端部至中心轴101的轴身形成发电第二环;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至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内缘形成发电第三环;所述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内缘至梢端出口203内缘形成发电第四环;所述梢端出口203内缘至正电极板3形成发电第五环。
步骤S2、在外部驱动作用力下,氢气和水气由位于发电第一环的中心轴101中心孔进入位于发电第二环的电解圆盘2的导电覆板201之间,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在相应绝缘缝205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中沿着向心方向运动,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运动,氢正离子H+的数量低于电子e的数量,发电第二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电子e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二环外围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磁场。
驱动氢气和水气进入发电第二环的电解圆盘2的导电覆板201之间空间的驱动力可源自泵体、超声振动装置或气体的储存压力。本实施例中,氢气和水气可由中心轴101内部向电解圆盘2内部扩散,相应的中心轴101上设置有氢气通气口和水气通气口。为了提升发电方法的发电效果,电解圆盘2与中心轴101之间呈转动密封配合。
在发电第二环区域,水气连通,电子不连通。即,水气可以在相邻绝缘缝205之间的空间内运动,而电子e存在于导电覆板201中,无法跨越绝缘缝205,也无法在相邻绝缘缝205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之间运动。当电解圆盘2转动后,携带氢正离子H+的水气的转速低于电解圆盘2的转速,也比电子e的转速低。由于发电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发电开始瞬间,电子e沿着导电覆板201做向心运动,其他区域做向心运动的电子e均会逐渐汇集至发电第二环内,因此发电第二环区域内的电子e的数量远大于氢正离子H+的数量,由于水气联通,电子不连通,电子e的旋转速度要大于氢正离子H+的旋转速度,所以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远低于电子e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在发电第二环区域整体上,等效运载电流为电子e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
以图2所示为例,电解圆盘2转动方向为顺时针,电子e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为逆时针,由右手定则可知,在发电第二环区域,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由下向上的磁场。在图2中,·即磁场垂直电解圆盘2由下向上,×为磁场垂直电解圆盘2由上到下。
步骤S3、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三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在相应绝缘隔板202之间的导电覆板201沿着向心方向移动,且氢正离子H+的数量高于电子e的数量,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磁场与发电第二环相反,形成自励磁。
在发电第三环区域,水气、电子不连通。即,水气、电子均无法跨越绝缘隔板202,水气只能在相邻绝缘隔板202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之间空间运动,电子e只能在相邻绝缘隔板202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中运动。
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三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外部驱动力驱动水气和氢气在导电覆板201之间空间运动,电子e只能在相邻绝缘隔板202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中运动,使得正负电荷的空间分布沿着径向错位。同时在催化电离作用下,正电荷即氢正离子H+的数量在发电第三环区域沿着半径方向逐渐增多,电子e的数量在发电第三环区域沿着半径方向逐渐减少(由于向心运动),因此沿着发电第三环半径方向向外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逐渐增大,即发电第三环区域整体上,等效运载电流为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
以图2所示为例,电解圆盘2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方向也为顺时针,由右手定则可知,在发电第三环区域,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由上向下的磁场(如图3所示方向)。发电第三环内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以及发电第二环外环部分电子e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均会在发电第三环区域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由上向下的磁场,即为自励磁。自励磁的产生也同样会增强正负电荷的分离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缝205与绝缘隔板202的交汇位置即为氢正离子H+的数量等于电子e的数量位置处。具体的,可采用粒子浓度测定方式获得该处的布局位置。
步骤S4、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四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能够在相应导电覆板201中沿着向心方向和环向运动,电子e的运载电流消失,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磁场与发电第三环相同,加强自励磁。
在发电第四环区域,水气不连通、电子连通。水气只能在相邻绝缘隔板202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之间空间运动,电子e能够跨越绝缘隔板202在导电覆板201中沿环向运动。
当水气进入发电第四环区域时,该区域接近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转速高。水气只能在相邻绝缘隔板202的导电覆板201之间空间运动,电子e能够随着导电覆板201环向运动,同时电子e能够在导电覆板201中沿着向心方向运动。这样,电子e在导电覆板201中沿着向心方向运动形成传导电流。且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运载电流。所以,发电第四环区域内的等效运载电流即为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
以图2所示为例,电解圆盘2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氢正离子H+旋转产生的运载电流方向也为顺时针,由右手定则可知,在发电第四环区域,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由上向下的磁场,即自励磁。增强了发电第三环外环区域的磁场效果,是自励磁产生的最大区域。
本实施例中,自励磁的作用是:充分利用电荷在空间中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所形成的磁场,磁场在上铁轭和下铁轭的约束增强作用下,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闭环磁场,经催化电离后的氢正离子H+和电子在自励磁场的作用下,经左手定则可知,氢正离子H+受到向正电极板方向的力,电子e受到向心力。同时在水和气体的压力推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正负电荷分离,代替了传统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作用。
步骤S5、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通过梢端出口203进入发电第五环,氢正离子H+以及氢气通过梢端出口203与空气进气通道204的空气汇聚,外部点火,在梢端出口203处形成氢焰,在氢焰导电作用下,正电荷向正电极板3移动,在正电极板3上形成电流。
在发电第五环区域内,氢焰导电,激励发电阴极反应。第四环在第五环产生的磁场为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由下向上的磁场,同时氢焰反喷,促进电解圆盘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左手定则可知,正电荷会受到离心方向的力,同时在氢焰导电的作用下,促使正电荷向正电极板3运动,正电荷反应结合生成水,在正电极板3上形成电流,电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促使反喷效果的力。
由于本实施例中,氢焰反喷会促进电解圆盘2旋转,因此电解圆盘2的外部驱动转动只需要在发电开始驱动即可。
优选的,正电极板3与电解圆盘2最外围之间呈间隙配合的关系。为了提升反喷效果,所述正电极板3上下方分别具有与电解圆盘2转动密封配合的盖板。
为了提升自励磁效果,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位于电解圆盘2的发电第三环上方区域相对设置有与发电第三环相适配的上铁轭板401,位于电解圆盘2的发电第三、四、五环下方区域相对设置有与发电第三、四、五环相适配的下铁轭板402。电荷能够相对于静止的铁轭运动,铁轭能够增强形成的运载电流所产生的磁场。
为了便于氢焰尾气的排放,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正电极板3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若干排气通道301。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通道的内表面开孔大,外表面开孔小,当电解圆盘2水平放置时,内表面的开孔位置高于外表面的开孔位置。为了提升氢焰反喷效果,所述排气通道301呈弯曲设置,且弯曲方向呈阻止尾气向外顺利排出方向(以电解圆盘2顺时针转动为例,排气通道301从内向外的通道先向后弯曲再向前弯曲)。具体的,排气通道301的数量设置与排气量相适配。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负极导电,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电解圆盘2中心位置周边(中心轴101外围)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各个导电覆板201的导电过孔206。
为了实现对外部负载的供电,通过导线将导电过孔206连接于一起后与外部负载的负极连接,正电极板3通过导线与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包括:
中心轴(101),转动安装于中心轴(101)上的电解圆盘(2),环设于电解圆盘(2)外围的正电极板(3),
所述电解圆盘(2)包括多层叠加设置的导电覆板(201),相邻导电覆板(201)之间具有允许氢气和水气通过的空间,每层导电覆板(201)上设置有氢气催化分解的催化材料,所有导电覆板(201)被以中心轴(101)为中心呈放射状设置的至少三个绝缘隔板(202)分隔成独立区域,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与中心轴(101)之间均具有间距,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与中心轴(101)之间的每层导电覆板(201)均对应的设置有绝缘缝(205),位于绝缘隔板(202)外端部处的电解圆盘(2)密闭设置,沿着旋转方向的每个独立区域的尾部具有允许氢气和水气通过的梢端出口(203),每个独立区域还具有与空气源相连通的空气进气通道(204),空气进气通道(204)与独立区域内的导电覆板(201)之间的空间相互独立,空气进气通道(204)出气端延伸至电解圆盘(2)外缘并与梢端出口(203)接近,位于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的每层导电覆板(201)能够贯穿绝缘隔板(202);
所述中心轴(101)的轴身形成发电第一环;所述绝缘隔板(202)内端部至中心轴(101)的轴身形成发电第二环;所有绝缘隔板(202)内端部至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内缘形成发电第三环;所述电解圆盘(2)外环区域内缘至梢端出口(203)内缘形成发电第四环;所述梢端出口(203)内缘至正电极板(3)形成发电第五环;
所述发电方法包括:
电解圆盘(2)旋转,在外部驱动作用力下,氢气和水气由位于发电第一环的中心轴(101)中心孔进入位于发电第二环的电解圆盘(2)的导电覆板(201)之间,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在相应绝缘缝(205)之间的导电覆板(201)中沿着向心方向运动,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运动,氢正离子H+的数量低于电子e的数量,发电第二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电子e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二环外围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磁场;在发电第二环区域,水气连通,电子不连通;
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三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在相应绝缘隔板(202)之间的导电覆板(201)沿着向心方向移动,且氢正离子H+的数量高于电子e的数量,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三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磁场与发电第二环相反,形成自励磁;在发电第三环区域,水气、电子不连通;
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扩散进入发电第四环,氢气在催化材料的作用下继续催化电离产生电子e和氢正离子H+,电子e能够在相应导电覆板(201)中沿着向心方向和环向运动,电子e的运载电流消失,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即氢正离子H+的旋转运动产生的运载电流,发电第四环的等效运载电流产生垂直于电解圆盘(2)的磁场与发电第三环相同,加强自励磁;在发电第四环区域,水气不连通、电子连通;
电子e在导电覆板(201)中的向心运动,产生传导电流;氢正离子H+随着水气通过梢端出口(203)进入发电第五环,氢正离子H+以及氢气通过梢端出口(203)与空气进气通道(204)的空气汇聚,外部点火,在梢端出口(203)处形成氢焰,在氢焰导电作用下,正电荷向正电极板(3)移动,在正电极板(3)上形成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位于电解圆盘(2)的发电第三环上方区域相对设置有与发电第三环相适配的上铁轭板(401),位于电解圆盘(2)的发电第三、四、五环下方区域相对设置有与发电第三、四、五环相适配的下铁轭板(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正电极板(3)上沿着周向开设有若干排气通道(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电解圆盘(2)中心位置周边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各个导电覆板(201)的导电过孔(20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装置中,所述电解圆盘(2)外缘处是通过导电隔板(207)密闭设置的,且导电隔板(207)内环与各个导电覆板(201)外缘密封连接。
CN202210213638.8A 2022-03-07 2022-03-07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Active CN114301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3638.8A CN114301257B (zh) 2022-03-07 2022-03-07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3638.8A CN114301257B (zh) 2022-03-07 2022-03-07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257A CN114301257A (zh) 2022-04-08
CN114301257B true CN114301257B (zh) 2022-05-24

Family

ID=80978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3638.8A Active CN114301257B (zh) 2022-03-07 2022-03-07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125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0804A (en) * 1966-07-25 1969-11-25 Gen Motor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quid mhd generator systems
CA1104022A (en) * 1979-11-28 1981-06-30 Cereal Enterprises, Inc. Grain milling and degerminating process
CN86101731A (zh) * 1986-03-17 1987-09-30 能源转换信托公司 能量转换设备
RU2028709C1 (ru) * 1993-07-02 1995-02-09 Писакин Алекс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амовозбуждающийся мгд-генератора
CN101123389A (zh) * 2007-09-14 2008-02-13 合肥华清大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流体发电装置
CN103117640A (zh) * 2013-03-14 2013-05-22 周华 磁流体交直流发电机
CN105763022A (zh) * 2016-03-30 2016-07-13 山东大学 鳐鱼式液态金属磁流体发电装置及发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6552A (ja) * 2003-12-12 2005-06-30 Jfe Engineering Kk 発電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76197A (zh) * 2011-03-10 2012-09-19 刘心灵 石头水煤化合燃油和磁流体蒸汽联合发电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10318878B (zh) * 2019-06-13 2022-08-09 内蒙动力机械研究所 基于磁流体能量旁路的空天飞机主动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0804A (en) * 1966-07-25 1969-11-25 Gen Motors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quid mhd generator systems
CA1104022A (en) * 1979-11-28 1981-06-30 Cereal Enterprises, Inc. Grain milling and degerminating process
CN86101731A (zh) * 1986-03-17 1987-09-30 能源转换信托公司 能量转换设备
RU2028709C1 (ru) * 1993-07-02 1995-02-09 Писакин Алекс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амовозбуждающийся мгд-генератора
CN101123389A (zh) * 2007-09-14 2008-02-13 合肥华清大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流体发电装置
CN103117640A (zh) * 2013-03-14 2013-05-22 周华 磁流体交直流发电机
CN105763022A (zh) * 2016-03-30 2016-07-13 山东大学 鳐鱼式液态金属磁流体发电装置及发电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脉冲磁流体发电机研究的发展状况;孙玉武等;《高技术通讯》;20000628(第06期);第104-10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257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0077B (zh) 一种组合式流道燃料电池双极板
KR20060128957A (ko) 연료 전지 및 연료 전지 스택
US20040106028A1 (en) Fuel cell
AU2003259559B2 (en) Bipolar plates assembly for a fuel cell
EP1625635B1 (en) Fuel cell
CN110380090A (zh) 一种组合式燃料电池双极板
CN114301257B (zh) 自励磁式高速旋转氢燃料磁流体发电方法
EP2330668B1 (en)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and fuel cell stack provided with same
CN112983674B (zh) 涡旋式氢焰磁流体发电/喷气发动一体机及发电方法
EP1441405B1 (en) Fuel Cell With Gas Diffusion Layers
WO2023070891A1 (zh) 一种氢燃料高速旋转磁流体发电装置
EP1535360B1 (en) Separator for sofc with internal reactant gas flow passages
JP412711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9017838B2 (en) Spinning electrode fuel cell
KR100602561B1 (ko) 연료전지
KR101228763B1 (ko) 반응 면적이 증가된 평판형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20510070U (zh) 单电池的膜电极、燃料电池堆单电池、燃料电池堆及车辆
JP3505513B2 (ja) 燃料電池用プレート及び燃料電池
JPH07135007A (ja) 燃料電池
CN102832403A (zh) 一种短时封闭式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