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629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6290A
CN114296290A CN202111651422.1A CN202111651422A CN114296290A CN 114296290 A CN114296290 A CN 114296290A CN 202111651422 A CN202111651422 A CN 202111651422A CN 114296290 A CN114296290 A CN 114296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play
display layer
display de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14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佑
田堃正
林晋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96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6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各像素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且各像素包括由上而下依序叠置的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分别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显示区;第二电极,位于非显示区;电泳介质,位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带电粒子,悬浮于电泳介质中。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的带电粒子的颜色彼此不同。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泳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器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而受到市场关注,其利用环境光的反射或吸收而产生亮态或暗态,以达成显示的目的,因此完全不需额外设置光源。一般而言,电泳显示器的电泳显示薄膜(EPD film)主要是由电泳液以及悬浮于电泳液中的带电粒子所构成,其通过施加电压的方式驱动带电粒子移动,借以切换各子像素的暗态与亮态。
然而,当电泳显示器结合红色、绿色及蓝色彩色滤光结构而以“叠加型”的原色系统实现全彩化时,由于叠加的各色子像素的反射率至少会减少三分之二,导致对比度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反射率及对比度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各像素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且各像素包括由上而下依序叠置的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其中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分别包括:第一电极,位于显示区;第二电极,位于非显示区;电泳介质,位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带电粒子,悬浮于电泳介质中,其中,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的带电粒子的颜色彼此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显示层还分别包括底板,且各显示层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位于各显示层的底板与电泳介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反射式显示层的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反射结构,位于第一电极与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反射式显示层的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结构包括表面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显示层还分别包括底板,且下反射式显示层的第一电极位于下反射式显示层的电泳介质与中透射式显示层的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反射结构,位于显示区且位于底板与电泳介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结构包括表面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全反射结构,位于第一电极与中透射式显示层的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全反射结构的折射率大于下反射式显示层的电泳介质的折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透射式显示层还包括上透光盖板,且在上透射式显示层中,电泳介质位于上透光盖板与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中透射式显示层还包括第一透光盖板,且在中透射式显示层中,电泳介质位于第一透光盖板与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第二透光盖板,且在下反射式显示层中,电泳介质位于第二透光盖板与底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显示层还包括遮光图案,位于第二电极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或下反射式显示层的第二电极的总面积为显示装置的总面积的5%至4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介电层,位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与电泳介质之间。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包含不同颜色带电粒子的叠置显示层来依据减色法混合原理实现全彩化的显示,能够提高反射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至图1F是图1A的显示装置在各种操作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显示装置的下反射式显示层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带电粒子被吸附于电极。
图5C是图5A的显示装置的下反射式显示层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带电粒子被吸附于电极。
附图标记如下:
10、20、30、40、50:显示装置
AL、IR1、IR2、IR3、IR4、IR5:环境光
BB、MB、UB:遮光图案
BC、MC:透光盖板
BI、MI、UI:介电层
BI31、BI32、BI41、BI42、BI51、BI52:介电层
BL、BL2、BL3、BL4、BL5:下反射式显示层
BM、MM、UM:电泳介质
BP、MP、UP:带电粒子
BDE、BTE、MDE、MTE、UDE、UTE:电极
BS、MS、US:底板
BTE2、BTE3、BTE4、BTE5:电极
DA:非显示区
ML:中透射式显示层
OR1:全反射光
OR3:反射光
OR4:反射光
PX、PX2、PX3、PX4、PX5:像素
R2、R3、R4、R5:反射结构
RL1:红光
RL2:绿光
RL3:蓝光
RL4:白光
TA:显示区
TR:全反射结构
UC:上透光盖板
UL:上透射式显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图1B至图1F是图1A的显示装置10在各种操作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首先,请参照图1A,显示装置10包括多个像素PX,多个像素PX可以呈阵列排列,以显示图像或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像素PX可以具有显示区TA及非显示区DA,且显示区TA与非显示区DA可以并排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显示区DA可以围绕显示区TA设置。另外,显示区TA与非显示区DA的面积比例并无特殊限制。在每一像素PX中,显示区TA的面积较佳大于非显示区DA的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TA的面积比例可以介于50%至95%之间,例如55%、80%或90%,且非显示区DA的面积比例可以介于5%至50%之间,例如10%、20%或45%。
各个像素PX包括由上而下依序叠置的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透射式显示层ML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BL,其中上透射式显示层UL以及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透光率不小于50%,且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光反射率不小于50%。
上透射式显示层UL可以包括:电极UTE,位于显示区TA;电极UDE,位于非显示区DA;电泳介质UM,位于电极UTE及电极UDE的一侧;以及带电粒子UP,悬浮于电泳介质UM中。电极UTE与电极UDE彼此电性分离,通过调整施加于电极UTE及/或电极UDE的电压,可以调整带电粒子UP的位置,例如使带电粒子UP的位置在电极UTE与电极UDE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UDE的总面积可以是显示装置10的总面积的5%至45%,例如10%、20%或30%。
在本实施例中,上透射式显示层UL还可以包括底板US,且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极UTE及电极UDE位于底板US与电泳介质U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电极UTE与电极U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UM的同一侧,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UTE与电极U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UM的不同侧。底板US的材质可以包括透光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或压克力(Acrylic)。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US还可以包括有源元件阵列以及信号线,且上述有源元件阵列以及信号线可分别电性连接至电极UTE及电极UDE。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透射式显示层UL还可以包括介电层UI,介电层UI位于电极UTE及电极UDE与电泳介质UM之间,且介电层UI可覆盖电极UTE及电极UDE,以保护电极UTE及电极UDE免于受电泳介质UM或电泳介质UM中的杂质侵蚀或附着。
在本实施例中,上透射式显示层UL还可以包括上透光盖板UC,且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泳介质UM可以位于上透光盖板UC与底板US之间。在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电极UTE、电泳介质UM、底板US、介电层UI以及上透光盖板UC较佳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透射式显示层UL还可以包括遮光图案UB,遮光图案UB位于非显示区DA且位于电极UDE上方,以免电极UDE反射的光线影响显示装置10的显示效果,进而提升图像对比度。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图案UB及电极UDE位于电泳介质UM的不同侧,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图案UB及电极U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UM的相同侧,举例而言,遮光图案UB及电极UDE可以位于上透光盖板UC与电泳介质UM之间,且电极UDE可以位于遮光图案UB与电泳介质UM之间。
中透射式显示层ML可以包括:电极MTE,位于显示区TA;电极MDE,位于非显示区DA;电泳介质MM,位于电极MTE及电极MDE的一侧;以及带电粒子MP,悬浮于电泳介质MM中。电极MTE与电极MDE彼此电性分离,通过调整施加于电极MTE及/或电极MDE的电压,可以调整带电粒子MP的位置,例如使带电粒子MP的位置在电极MTE与电极MDE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MDE的总面积可以是显示装置10的总面积的5%至45%,例如10%、20%或30%。
在本实施例中,中透射式显示层ML还可以包括底板MS,且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极MTE及电极MDE位于底板MS与电泳介质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电极MTE与电极M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MM的同一侧,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MTE与电极M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MM的不同侧。底板MS的材质可以包括透光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或压克力(Acrylic)。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MS还可以包括有源元件阵列以及信号线,且上述有源元件阵列以及信号线可分别电性连接至电极MTE及电极MDE。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透射式显示层ML还可以包括介电层MI,介电层MI位于电极MTE及电极MDE与电泳介质MM之间,且介电层MI可覆盖电极MTE及电极MDE,以保护电极MTE及电极MDE免于受电泳介质MM或电泳介质MM中的杂质侵蚀或附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透射式显示层ML还可以包括透光盖板MC,且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泳介质MM可以位于透光盖板MC与底板MS之间。在中透射式显示层ML中,电极MTE、电泳介质MM、底板MS、介电层MI以及透光盖板MC较佳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在本实施例中,中透射式显示层ML还可以包括遮光图案MB,遮光图案MB位于非显示区DA且位于电极MDE上方,以免电极MDE反射的光线影响显示装置10的显示效果,进而提升图像对比度。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图案MB及电极MDE位于电泳介质MM的不同侧,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图案MB及电极M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MM的相同侧,举例而言,遮光图案MB及电极MDE可以位于透光盖板MC与电泳介质MM之间,且电极MDE可以位于遮光图案MB与电泳介质MM之间。
下反射式显示层BL可以包括:电极BTE,位于显示区TA;电极BDE,位于非显示区DA;电泳介质BM,位于电极BTE及电极BDE的一侧;以及带电粒子BP,悬浮于电泳介质BM中。电极BTE与电极BDE彼此电性分离,通过调整施加于电极BTE及/或电极BDE的电压,可以调整带电粒子BP的位置,例如使带电粒子BP的位置在电极BTE与电极BDE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BDE的总面积可以是显示装置10的总面积的5%至45%,例如10%、20%或30%。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BTE为反射电极,因此,进入显示装置10的环境光可以先穿透上透射式显示层UL,接着穿透中透射式显示层ML,接着穿透下反射式显示层BL,之后再被反射电极BTE反射而从显示装置10出光。电极BTE的材质可以包括银、铝、其合金、或上述材料与其他导电材料的堆叠,但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下反射式显示层BL还可以包括底板BS,且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极BTE及电极BDE位于底板BS与电泳介质BM之间。底板BS的材质可以包括不透光/反射材料(例如:晶片、陶瓷等)、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电极BTE与电极B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BM的同一侧,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BTE与电极B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BM的不同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BS还可以包括有源元件阵列以及信号线,且上述有源元件阵列以及信号线可分别电性连接至电极BTE及电极BDE。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反射式显示层BL还可以包括介电层BI,介电层BI位于电极BTE及电极BDE与电泳介质BM之间,且介电层BI可覆盖电极BTE及电极BDE,以保护电极BTE及电极BDE免于受电泳介质BM或电泳介质BM中的杂质侵蚀或附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反射式显示层BL还可以包括透光盖板BC,且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泳介质BM可以位于透光盖板BC与底板BS之间。在下反射式显示层BL中,电泳介质BM、介电层BI以及透光盖板BC较佳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反射式显示层BL还可以包括遮光图案BB,遮光图案BB位于非显示区DA且位于电极BDE上方,以免电极BDE反射的光线影响显示装置10的显示效果,进而提升图像对比度。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图案BB及电极BDE位于电泳介质BM的不同侧,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图案BB及电极BDE可以位于电泳介质BM的相同侧,举例而言,遮光图案BB及电极BDE可以位于透光盖板BC与电泳介质BM之间,且电极BDE可以位于遮光图案BB与电泳介质BM之间。
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透射式显示层ML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带电粒子UP、MP、BP的颜色彼此不同,举例而言,带电粒子UP的颜色可以是黄色(Yellow)、品红色(Magenta)以及青色(Cyan)中的一者,带电粒子MP的颜色可以是黄色(Yellow)、品红色(Magenta)以及青色(Cyan)中的另一者,且带电粒子BP的颜色可以是黄色(Yellow)、品红色(Magenta)以及青色(Cyan)中的又另一者。如此一来,显示装置10能够依据减色法混合原理实现全彩化的显示,因此可具有提高的反射率及提高的对比度。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带电粒子UP的颜色是黄色,带电粒子MP的颜色是品红色,且带电粒子BP的颜色是青色。请参照图1B,当对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极U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UP吸附于电极UTE、对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极M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MP吸附于电极MTE、以及对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极BD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BP吸附于电极BDE时,进入显示装置10的环境光AL先穿透黄色带电粒子UP,接着穿透品红色带电粒子MP,之后被反射电极BTE反射,使得像素PX射出红光RL1。
请参照图1C,当对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极U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UP吸附于电极UTE、对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极MD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MP吸附于电极MDE、以及对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极B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BP吸附于电极BTE时,进入显示装置10的环境光AL先穿透黄色带电粒子UP,接着穿透青色带电粒子BP,之后被反射电极BTE反射,使得像素PX射出绿光RL2。
请参照图1D,当对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极UD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UP吸附于电极UDE、对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极M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MP吸附于电极MTE、以及对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极B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BP吸附于电极BTE时,进入显示装置10的环境光AL先穿透品红色带电粒子MP,接着穿透青色带电粒子BP,之后被反射电极BTE反射,使得像素PX射出蓝光RL3。
请参照图1E,当对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极UD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UP吸附于电极UDE、对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极MD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MP吸附于电极MDE、以及对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极BD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BP吸附于电极BDE时,进入显示装置10的环境光AL不会穿过黄色带电粒子UP、品红色带电粒子MP以及青色带电粒子BP,因此环境光AL被反射电极BTE反射,而使像素PX射出白光RL4。
请参照图1F,当对上透射式显示层UL的电极U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UP吸附于电极UTE、对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电极M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MP吸附于电极MTE、以及对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电极BTE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BP吸附于电极BTE时,进入显示装置10的环境光AL先穿透黄色带电粒子UP而被吸收蓝光,接着穿透品红色带电粒子MP而被吸收绿光,之后穿透青色带电粒子BP而被吸收红光,使得像素PX呈现黑色或灰色。
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显示装置20的各个像素PX2包括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透射式显示层ML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BL2。与如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10相比,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20的下反射式显示层BL2还包括反射结构R2,且反射结构R2位于电极BTE2与底板BS之间,例如电极BTE2可以覆盖反射结构R2。由于存在反射结构R2,电极BTE2可以不是反射电极,例如,电极BTE2可以是透明电极。如此一来,进入显示装置20的环境光可穿过电极BTE2后再被反射结构R2反射而出光。电极BTE2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材料的氮化物、金属材料的氧化物、金属材料的氮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是上述导电材料的堆叠层,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或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结构R2可以包括具有半圆形表面的表面微结构,反射结构R2的半圆形表面可使反射光产生散射,使得显示装置20能够提供非镜面的显示效果。此外,下反射式显示层BL2的介电层BI可以延伸于电极BTE2及电极BDE上,而同时覆盖电极BTE2及电极BDE。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显示装置30的各个像素PX3包括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透射式显示层ML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BL3。与如图1A所示的显示装置10相比,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30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30的下反射式显示层BL3的电极BTE3位于下反射式显示层BL3的电泳介质BM与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底板MS之间,且电极BTE3是透明电极。更具体言之,电极BTE3可以位于透光盖板BC与电泳介质BM之间,且介电层BI31覆盖电极BTE3的表面而位于电泳介质BM与电极BTE3之间。
电极BTE3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材料的氮化物、金属材料的氧化物、金属材料的氮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是上述导电材料的堆叠层,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或其他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叠层,但不以此为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下反射式显示层BL3还包括反射结构R3及介电层BI32,反射结构R3位于显示区TA及底板BS与电泳介质BM之间,且介电层BI32覆盖电极BDE及反射结构R3。如此一来,当对下反射式显示层BL3的电极BTE3施加电压以使带电粒子BP吸附于电极BTE3时,进入下反射式显示层BL3的光可先穿透电极BTE3及青色带电粒子BP,之后再被反射结构R3反射而出光。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显示装置40的各个像素PX4包括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透射式显示层ML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BL4。下反射式显示层BL4的电极BTE4位于下反射式显示层BL4的电泳介质BM与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底板MS之间,电极BTE4是透明电极,且介电层BI41覆盖电极BTE4的表面而位于电泳介质BM与电极BTE4之间。下反射式显示层BL4还包括反射结构R4及介电层BI42,且反射结构R4位于显示区TA且位于底板BS与电泳介质BM之间。
与如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30相比,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40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40的介电层BI42仅覆盖电极BDE而未覆盖反射结构R4,且反射结构R4可以包括具有半圆形表面的表面微结构,反射结构R4的半圆形表面可使反射光产生散射,使得显示装置40能够提供非镜面的显示效果。
图5A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显示装置50的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带电粒子BP被吸附于电极BTE5。图5C是图5A的显示装置50的下反射式显示层BL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带电粒子BP被吸附于电极BDE。请参照图5A,显示装置50的各个像素PX5包括上透射式显示层UL、中透射式显示层ML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BL5。
与如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40相比,图5A所示的显示装置50的不同之处在于:显示装置50的下反射式显示层BL5包括全反射结构TR,全反射结构TR位于电极BTE5与中透射式显示层ML的底板MS之间,电极BTE5位于全反射结构TR的表面而具有与全反射结构TR相似的表面轮廓,且介电层BI51覆盖电极BTE5的表面而位于电泳介质BM与电极BTE5之间。此外,电极BDE及反射结构R5位于电泳介质BM与底板BS之间,且介电层BI52可以覆盖电极BDE及反射结构R5。
在本实施例中,全反射结构TR的折射率大于下反射式显示层BL5的电泳介质BM的折射率。举例而言,请参照图5B,当带电粒子BP被吸附于电极BDE而远离电极BTE5时,进入下反射式显示层BL5的环境光IR1可在全反射结构TR的表面发生界面全反射,而产生全反射光OR1,且全反射结构TR与电泳介质BM的折射率差愈大,全反射光OR1占环境光IR1的比例愈多。同时,进入下反射式显示层BL5的环境光IR2可在遮光图案BB被吸收,且未被全反射结构TR全反射的环境光IR3则可进一步穿过电泳介质BM,然后被反射结构R5反射而产生反射光OR3。如此一来,通过设置全反射结构TR,能够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50的反射率。
另一方面,请参照图5C,当带电粒子BP被吸附于电极BTE5或电极BTE5表面的BI51时,带电粒子BP可破坏全反射结构TR的界面全反射,使得进入下反射式显示层BL5的环境光IR4可穿过带电粒子BP而被吸收相应频谱的色光,随后再穿过电泳介质BM,然后被反射结构R5反射而产生反射光OR4。同样地,进入下反射式显示层BL5的环境光IR5可在遮光图案BB被吸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带电粒子在电极间移动切换,能够调整显示层的透射光频谱,且通过包含不同颜色带电粒子的叠置显示层来依据减色法混合原理实现全彩化的显示,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像素,各像素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且各所述像素包括由上而下依序叠置的上透射式显示层、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下反射式显示层,其中所述上透射式显示层、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分别包括:
第一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
第二电极,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电泳介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
带电粒子,悬浮于所述电泳介质中,
其中,所述上透射式显示层、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以及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带电粒子的颜色彼此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显示层还分别包括底板,且各所述显示层的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位于各所述显示层的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泳介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第一电极为反射电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反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底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结构包括表面微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显示层还分别包括底板,且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电泳介质与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的所述底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反射结构,位于所述显示区且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泳介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结构包括表面微结构。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全反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的所述底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全反射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电泳介质的折射率。
13.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透射式显示层还包括上透光盖板,且在所述上透射式显示层中,所述电泳介质位于所述上透光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还包括第一透光盖板,且在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中,所述电泳介质位于所述第一透光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还包括第二透光盖板,且在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中,所述电泳介质位于所述第二透光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各所述显示层还包括遮光图案,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透射式显示层、所述中透射式显示层或所述下反射式显示层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总面积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总面积的5%至45%。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介电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泳介质之间。
CN202111651422.1A 2021-07-20 2021-12-30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2962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6658 2021-07-20
TW110126658A TWI782631B (zh) 2021-07-20 2021-07-20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6290A true CN114296290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7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1422.1A Pending CN114296290A (zh) 2021-07-20 2021-12-3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6290A (zh)
TW (1) TWI78263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29068D0 (en) * 2001-12-05 2002-01-23 Konin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lay device
CN101542376A (zh) * 2006-11-30 2009-09-2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面内切换电泳彩色显示器
KR101677669B1 (ko) * 2009-11-02 2016-11-29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전계 구동 표시 장치
US8917438B2 (en) * 2010-08-12 2014-12-23 Creator Technology B.V. Electronic color display using an electrowetting principle wherein the display comprises black matrix patterns that are aligned with a control means
KR20120108565A (ko) * 2011-03-24 2012-10-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5467A (zh) 2023-02-01
TWI782631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7996B2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037852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改善显示品质的方法
US7713596B2 (en) Light shading structur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920125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188299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70164953A1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9061932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1372538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50109068A (ko) 전기 영동 다중 칼라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2024002783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72799B (zh) 顯示面板
CN112928148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632801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170091196A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4006271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5717702A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US7742134B2 (en) Transflective color-balanc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228467B2 (en) Reflective color filt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80071250A (ko) 전기 습윤 디스플레이
CN1113840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终端器件
KR20080071254A (ko) 총 천연색 전기 습윤 디스플레이
CN114296290A (zh) 显示装置
KR101981001B1 (ko) 표시장치
JP2000193966A5 (zh)
KR20050007318A (ko) 전기-광학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