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95378A -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95378A
CN114295378A CN202111362809.5A CN202111362809A CN114295378A CN 114295378 A CN114295378 A CN 114295378A CN 202111362809 A CN202111362809 A CN 202111362809A CN 114295378 A CN114295378 A CN 114295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sleeve
actuating bar
mandrel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628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传鹏
赵文燕
胡骏
王英锋
王志强
阮立群
朱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21113628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953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95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953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包含两个合页、四个套筒、芯轴、四个作动条、以及推拉杆;四个套筒依次套在芯轴上,能够自由转动,第一、第三个套筒和其中一个合页的一边固连,第二、第四个套筒和另一个合页的一边固连;两个合页远离套筒的一边均设有锯齿结构。工作时,通过推拉杆和四个作动条控制两个合页开合,两个合页边缘的锯齿结构不仅能够改变大尺度涡结构,实现下游流场湍流度的调节,而且还能够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噪声,改善实验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发展初期,各国一味追求高性能,忽视了进气畸变对发动机带来的影响。随着现代飞机高机动性的要求和S弯进气道的提出,飞机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进气道内流场畸变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会降低发动机的稳定工作裕度,甚至造成发动机失速,喘振和空中停车,给飞机的安全飞行带来了严重威胁。国内外对进气畸变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手段,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在地面试车台产生与实际飞行中相同的畸变图谱,成为发动机畸变实验的关键。
现有的进气畸变模拟技术中,总压畸变模拟技术最为重要和丰富,包括模拟网、插板模拟器、空气喷流畸变发生器等。模拟网通过调整网栅的疏密分布来得到所需的畸变图谱,一般根据飞机实际的畸变图谱研制,研制周期长,加工调整困难,且通过畸变网的气流脉动较小,无法模拟动态畸变;插板模拟器在管道内布置特定形状的挡板,通过移动挡板来模拟动态畸变,但无法产生准确的畸变图谱;空气喷流发生器使用一组空气喷气系统形成不均匀流场,可以较好地模拟动态畸变,但结构复杂,实验操作难度大,工程适用性不强。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畸变元件,使其不仅与目标畸变图谱有良好的吻合度,还能同时满足稳态畸变与动态畸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通过在合页侧边切割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锯齿结构,并单独控制多个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的开合角度,能够快速改变流场中的压力畸变状态,实现瞬态畸变,准确模拟出实际飞行情况下产生的畸变图谱。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包含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第一至第四套筒、芯轴、第一至第四作动条、推拉杆;
所述第一至第四套筒结构相同,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依次套在所述芯轴上,能够在芯轴上自由转动;
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结构相同,均为矩形板,包含依次首位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合页的第一侧边分别和所述第一套筒、第三套筒的侧壁固连;所述第二合页的第一侧壁分别和所述第二套筒、第四套筒的侧壁固连;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通过芯轴以及第一至第四套筒能够相对打开或闭合;
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都设有锯齿结构,第二侧边、第四侧边上都对称设有铰接点;
所述推拉杆平行于所述芯轴设置;
所述第一作动条、第二作动条的一端分别和第一合页第二侧边、第二合页第二侧边上的铰接点铰接,第一作动条、第二作动条的另一端均和所述推拉杆铰接;所述第三作动条、第四作动条的一端分别和第一合页第四侧边、第二合页第四侧边上的铰接点铰接,第三作动条、第四作动条的另一端均和所述推拉杆铰接;
所述推拉杆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至第四作动条带动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相对打开或闭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三角形锯齿。
作为本发明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方形锯齿。
作为本发明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半圆形锯齿。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仅通过移动推拉杆便可实现合页开合角度的调节,通过对多个带锯齿尾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控制,不仅能准确模拟出飞机实际飞行中的畸变图谱,还可以在发动机实验中实时改变流场状态,实现动态畸变;
2、通过在第一、第二合页侧边切割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锯齿,可以改变第一、第二合页边缘的大尺度涡结构,实现下游流场湍流度的调节;
3、第一、第二合页侧边的锯齿结构还可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噪声,改善实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张开状态结构图;
图2(a)、图2(b)、图2(c)分别为第一合页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三角形锯齿、方形锯齿、圆形锯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合页,2-第二合页,3-第一套筒,4-第四套筒,5-芯轴,6-第一作动条,7-第二作动条,8-第四作动条,9-推拉杆,5-螺栓,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应当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个元件、组件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和/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元件、组件和/或部分相互区分开来。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和/或部分在不背离本发明教学的前提下可以成为第二元件、组件或部分。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包含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第一至第四套筒、芯轴、第一至第四作动条、推拉杆;
所述第一至第四套筒结构相同,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依次套在所述芯轴上,能够在芯轴上自由转动;
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结构相同,均为矩形板,包含依次首位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合页的第一侧边分别和所述第一套筒、第三套筒的侧壁固连;所述第二合页的第一侧壁分别和所述第二套筒、第四套筒的侧壁固连;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通过芯轴以及第一至第四套筒能够相对打开或闭合;
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都设有锯齿结构,第二侧边、第四侧边上都对称设有铰接点;
所述推拉杆平行于所述芯轴设置;
所述第一作动条、第二作动条的一端分别和第一合页第二侧边、第二合页第二侧边上的铰接点铰接,第一作动条、第二作动条的另一端均和所述推拉杆铰接;所述第三作动条、第四作动条的一端分别和第一合页第四侧边、第二合页第四侧边上的铰接点铰接,第三作动条、第四作动条的另一端均和所述推拉杆铰接;
所述推拉杆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至第四作动条带动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相对打开或闭合。
当畸变发生器完全闭合时,在畸变发生器下游一定距离的流动损失可忽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畸变发生器的开合角度可以实时改变流场中的畸变状态,实现瞬态畸变。
如图2(a)、图2(b)、图2(c)所示,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可以切割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锯齿,譬如三角形锯齿、方形锯齿,甚至还可以是半圆形锯齿。通过锯齿结构能够调整合页尾缘的大尺度涡结构,改变下游流场的湍流度。气流流过畸变发生器后在合页内外两侧产生压差,在锯齿附近产生小尺度涡,小尺度涡与合页尾迹剪切层发生作用,不断将主流卷吸进来,加强尾迹气流的掺混,降低流动损失,增加湍流强度,同时缩短剪切层长度,实现降噪功能。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第一至第四套筒、芯轴、第一至第四作动条、推拉杆;
所述第一至第四套筒结构相同,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依次套在所述芯轴上,能够在芯轴上自由转动;
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结构相同,均为矩形板,包含依次首位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边,其中,所述第一合页的第一侧边分别和所述第一套筒、第三套筒的侧壁固连;所述第二合页的第一侧壁分别和所述第二套筒、第四套筒的侧壁固连;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通过芯轴以及第一至第四套筒能够相对打开或闭合;
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都设有锯齿结构,第二侧边、第四侧边上都对称设有铰接点;
所述推拉杆平行于所述芯轴设置;
所述第一作动条、第二作动条的一端分别和第一合页第二侧边、第二合页第二侧边上的铰接点铰接,第一作动条、第二作动条的另一端均和所述推拉杆铰接;所述第三作动条、第四作动条的一端分别和第一合页第四侧边、第二合页第四侧边上的铰接点铰接,第三作动条、第四作动条的另一端均和所述推拉杆铰接;
所述推拉杆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至第四作动条带动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相对打开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三角形锯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方形锯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第二合页的第三侧边上的锯齿结构均采用半圆形锯齿。
CN202111362809.5A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Pending CN1142953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2809.5A CN114295378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2809.5A CN114295378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95378A true CN114295378A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6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62809.5A Pending CN114295378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9537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94177A (ja) * 2006-10-10 2008-04-24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ボルテックス・ジェネレーター
CN109455029A (zh) * 2018-12-10 2019-03-12 马建衡 双腿平行展放区别差高圆规
CN209443346U (zh) * 2019-01-26 2019-09-27 韩晶晶 道路工程用路石振捣装置
CN210889451U (zh) * 2019-10-10 2020-06-30 浙江盾安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叶片以及具有其的离心风机
CN111380691A (zh) * 2020-04-10 2020-07-07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 总压畸变发生器
CN212414163U (zh) * 2020-06-12 2021-01-29 文泽 一种滴管带打结装置
CN112523809A (zh) * 2020-11-30 2021-03-19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抑制涡轮转子叶片非定常气流激振力的方法
CN113029581A (zh) * 2021-02-08 2021-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合页式可调畸变发生器模型实验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94177A (ja) * 2006-10-10 2008-04-24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ボルテックス・ジェネレーター
CN109455029A (zh) * 2018-12-10 2019-03-12 马建衡 双腿平行展放区别差高圆规
CN209443346U (zh) * 2019-01-26 2019-09-27 韩晶晶 道路工程用路石振捣装置
CN210889451U (zh) * 2019-10-10 2020-06-30 浙江盾安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叶片以及具有其的离心风机
CN111380691A (zh) * 2020-04-10 2020-07-07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 总压畸变发生器
CN212414163U (zh) * 2020-06-12 2021-01-29 文泽 一种滴管带打结装置
CN112523809A (zh) * 2020-11-30 2021-03-19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抑制涡轮转子叶片非定常气流激振力的方法
CN113029581A (zh) * 2021-02-08 2021-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合页式可调畸变发生器模型实验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勇等: "基于激光投影技术的物理模拟实验动态地形数据获取", 《山西建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hé et al.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simulations of wind turbine aerodynamics focusing on hybrid RANS-LES methods
Plas et al. Performance of a boundary layer ingesting (BLI) propulsion system
Belloni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ducted and open-centre tidal turbines employing CFD-embedded BEM
CN107725477B (zh) 一种优化吸力面波系抑制风扇激波噪声的前缘设计方法
CN105840551A (zh) 多工况点高负荷压气机叶片的气动实现方法
Bak Khoshnevis et al. Effects of CFJ flow control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symmetric NACA airfoils
Wu et al. Role of synthetic jet control in energy harvesting capability of a semi-active flapping airfoil
Kumar et al.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estimation of shrouded-twin-rotor wind turbines using the actuator disk theory
CN114295378A (zh) 一种锯齿状边缘的合页式畸变发生器
Xiao et al. Effects of nozzle geometry and active blowing on lift enhancement for upper surface blowing configuration
Greschner et al. Wall modeled LES simulation of rotor-stator-cascade broadband noise
Kleusberg Wind-turbine wakes-Effects of yaw, shear and turbine interaction
Schito et al. Actuator forces in CFD: RANS and LES modeling in OpenFOAM
Su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ception of rotating stall and casing treatment
Guidati et al. Prediction and reduction of wind turbine noise-An overview of research activities in Europe
Mengle et al. Lobed Mixer Design for Noise Suppression Acoustic and Aerodynamic Test Data Analysis
Das et al. Cowl Deflection Angle in a Supersonic Air Intake.
Letizia et al. Hybrid CFD-source terms modelling of a diffuser-augment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Arce et al. Flow field around a serrated trailing edge at incidence
Liu et al. Simulating effects of high angle of attack on turbofan engine performance
Pachidis et al. A de-coupled approach to component high-fidelity analysi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tephens et al. Swirl Distortion Using Stream Vanes for Boundary Layer Ingestion Research
Mårtensson et al. Design of a sub-scale fan for a boundary layer ingestion test with by-pass flow
Falissard et al. Computation of airfoil-vortex interaction using a vorticity-preserving scheme
Yang et al. Blockage effect and ground effect on oscillating hydrof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