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6367A -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6367A
CN114286367A CN202111598706.9A CN202111598706A CN114286367A CN 114286367 A CN114286367 A CN 114286367A CN 202111598706 A CN202111598706 A CN 202111598706A CN 114286367 A CN114286367 A CN 114286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ing
current network
basic unit
constructing
cal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7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银法
黎红雯
卢斌
陈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87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63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6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时间分布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等,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本公开提高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配置的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寻呼区的构建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蜂窝无线网络中,寻呼区是核心网络通过在寻呼区域广播寻呼消息来获得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的位置的区域。在不同的技术中,其名称不尽相同;例如,在2G/3G网络中,可以被称为位置区、路由区,在4G/5G网络中,则可以被称为跟踪区或者跟踪区列表。寻呼区的设置,是移动通信网络组网的难点也是重点。具体的,在对寻呼区的设置过程中,一方面,如果寻呼区设置过大,则可能导致寻呼消息排队时间过长,甚至引起寻呼信道拥塞、寻呼消息滞后,使得寻呼消息不能及时到达用户,从而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降低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如果寻呼区域设置过小,当用户处于移动状态时,会存在较大的概率造成用户无法接收到寻呼消息,从而严重影响业务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并且,设置过小还可能由于位置更新频繁导致网络负荷加重并增加终端能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规划以及预测业务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分布,对寻呼区进行规划,然后再通过网络优化来改善寻呼区配置。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网络出现告警、业务负荷过大或者用户投诉时,网络优化才会关注到寻呼区设置的问题,无法自动的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和业务情况,自动的进行寻呼区的构建。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寻呼区的构建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无法自动的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和业务情况,自动的进行寻呼区的构建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包括:
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包括:
S101,从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确定任一坐标点作为目标坐标点,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除开所述目标坐标点以外的坐标点作为其他坐标点;
S102,计算所述目标坐标点与所述其他坐标点之间的第一当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当前距离计算与所述目标坐标点对应的第一平均距离;
S103,循环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得到与其他坐标点对应的其他平均距离,并从所述第一平均距离以及其他平均距离中提取距离最小值,得到目标平均距离;
S104,将与所述目标平均距离对应的目标坐标点或者其他坐标点,作为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中心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二当前距离;
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当前距离以及第一相对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包括:
S201,从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确定具有邻接关系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并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
S202,从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寻呼业务由第一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由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一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二业务切换量;
S203,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第二业务切换量,计算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S204,重复所述S201-S203,直至得到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所包括的所有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包括:
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向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发送的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所述用户将寻呼业务由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其他寻呼基本单元,或者由其他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三业务切换量以及第四业务切换量;
从第三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事件管理数据;其中,所述事件管理数据包括移动性管理数据、业务接入管理数据、连接管理数据以及会话管理数据中的多种;
根据所述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三业务切换量、第四业务切换量以及所述事件管理数据,计算所述用户在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用户活跃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包括:
从所述用户活跃度中提取活跃度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亲密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在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中,第二当前距离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之前,所述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三预设数据库中包括的事件管理数据以及网络运行数据,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第一亲密度阈值;
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活跃度,以及第一活跃度、第一亲密度阈值的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
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的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并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判断是否需要根据寻呼业务的时间分布对寻呼区进行设置;
若是,则根据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对所述寻呼区进行设置,并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若否,则直接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对所述当前寻呼区进行优化得到目标寻呼区,包括:
根据第一业务负荷阈值以及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中包括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进行过滤,得到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根据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寻呼区的构建装置,包括:
中心位置计算模块,用于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与用户关联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第一亲密度计算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第一活跃度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寻呼区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一方面,由于可以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再根据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然后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最后根据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实现了自动的根据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对当前寻呼区进行优化,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自动的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和业务情况,自动的进行寻呼区的构建的问题,提高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的构建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避免了由于需要通过业务预测对寻呼区优化进而导致的寻呼区配置存在错误的问题,提高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的精确度;再一方面,当得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以后,可以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进而降低了用户在发送寻呼消息过程中的排队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寻呼区的示例图。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寻呼基本单元的示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的方法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的示例图。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的方法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的示例图。
图9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另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通过上述寻呼区的构建方法所构建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区的示例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寻呼区的构建装置的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寻呼区的构建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一些寻呼区的构建方法中,可以通过规划以及预测业务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分布进行寻呼规划,再根据通过网络优化来改善寻呼区配置,当网络出现告警,业务负荷过大或者用户投诉,网络优化才会关注到寻呼区设置的问题,偏向于问题处理而不是主动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和业务情况,智能地进行寻呼区优化,很难满足具有统计特性的数据业务的需要。另外,移动通信业务的分布还存在时间性,不同的时段,业务的分布不尽相同,比如早忙时和晚忙时,早忙时可能是办公室为主,大多处于商务区,晚忙时则可能是住宅区为主,还有比如节假日,一些景区更为繁忙。因此,设置过大或者过小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合理精确地设置寻呼区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
基于此,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可以运行于网络侧所在的服务器、服务器集群或云服务器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求在其他平台运行本公开的方法,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参考图1所示,该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S120.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S130.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S140.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上述寻呼区的构建方法中,一方面,由于可以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再根据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然后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最后根据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实现了自动的根据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对当前寻呼区进行优化,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自动的根据网络运行情况和业务情况,自动的进行寻呼区的构建的问题,提高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的构建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避免了由于需要通过业务预测对寻呼区优化进而导致的寻呼区配置存在错误的问题,提高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的精确度;再一方面,当得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以后,可以将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进而降低了用户在发送寻呼消息过程中的排队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说明。
首先,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及说明。
寻呼区(PA:Paging Area):网络通过向该区域的用户发送寻呼消息而获知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的位置;寻呼区(PA)由一个或者几个寻呼基本单元(PU)组成,具体可以参考图2所示。
寻呼基本单元(PU:Paging Unit):寻呼基本单元(PU)是组成PA的基本单元,由1个或多个小区(Cell)组成,具体可以参考图3所示。在不同移动通信系统中,其名称可能不尽相同;例如,2G/3G的寻呼基本单元为小区(Cell),4G/5G的寻呼基本单元为跟踪区(TA),跟踪区(TA)由1个或者多个小区(Cell)组成。
寻呼区优化系统(PAsys):通过采集用户连接管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业务接入等信息以及基站和小区的工程信息,分析用户在寻呼基本单元(PU)中的活跃度以及寻呼基本单元(PU)之间的紧密度,通过模型预测用户行为趋势,根据用户在PU中的活跃度、PU之间的亲密度、业务负荷以及寻呼负荷持续优化用户寻呼区,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寻呼区而大幅度减少位置更新和寻呼消息,提高网络运行效率,降低能耗,使网络持续运行在最佳状态。PAsys可以作为网络功能部署,也可以独立部署,具体取决于运营商的选择;以5G网络为例,其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参考图4中所示的400。
其次,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参考图4所示,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401通过基站402接入网络侧的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其配置有Namf接口)403以及UPF(The 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404,并基于网络侧包括的其他网元,实现用户设备与AF(应用层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其配置有Naf接口)405之间的交互,最终通过DN(Data Network,数据网络)406,实现业务访问过程,并将生成的数据存储至O&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和维护)系统407。
其中,其他网元可以包括: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408,其配置有Nsmf接口,可以用于负责隧道维护、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功能选择、策略实施和QoS中的控制、计费数据采集、漫游等。SMF可以基于UE或者会话的粒度选择UPF,可以分配IP地址,收集计费数据,连接计费中心。
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409,其配置有Npcf接口,可用于统一的政策框架,提供控制平面功能的策略规则。
UDM:The 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功能410,其配置有Nudm接口,可以用于3GPP AKA认证、用户识别、访问授权、注册、移动、订阅、短信管理等。
NWDAF(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网络数据分析功能)411;NWDAF是一个数据感知分析网元,以网络数据为基础对网络进行自动感知和分析,并参与到网络规划、建设、运维、网优、运营全生命周期中,使得网络易于维护和控制,提高网络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鉴权服务功能412,其配置有Nausf接口;NRF:NF Repository Function,网元数据仓库功能413,其配置有Nnrf接口;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414,其配置有Nnef接口,可以用于开放各NF的能力,转换内外部信息,可以用于边缘计算场景。
进一步的,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发明目的进行解释以及说明。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寻呼区的智能优化方法,可以利用蜂窝无线网络运行数据(如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性管理、业务接入、连接管理、会话管理等以及网络性能数据如业务负荷、寻呼信道负荷等)、工程数据(如包括但不限于基站和小区配置等)以及规划数据(如包括但不限于寻呼区配置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和邻接算法建立寻呼区(PA)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并通过用户在寻呼基本单元(PU)的活跃度、PU之间的亲密度以及业务的累计分布概率和网络资源的控制参数(如包括但不限于业务负荷阈值、寻呼信道负荷阈值)自动地实现寻呼区的构建,可以准确地跟踪网络部署的变化以及业务的变化,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网络资源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终端耗电。
以下,结合图2-图4对图1中所示出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进行解释以及说明。
在步骤S110中,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首先,从网元(如4G的MME或者5G的AMF等)中提取当前寻呼区(PA),以及当前寻呼区的第一配置信息,建立与当前寻呼区(PA)关联的第一预设数据库;其中,该第一预设数据库例如可以是主索引文件数据库(PXDB,Primary Index DataBase)。该第一预设数据库中所包括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该当前寻呼区的标识、编码及其所包含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PU、PU的标识、编码,还可以包括该当前寻呼区包括的基站和小区等;
然后,根据基站的第二配置信息以及小区的第三配置信息构建第二预设数据库,该第二预设数据库例如可以是BSCDB数据库;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基站名称、基站编号、基站类型、发射机型号、标称发射功率、实际发射功率、基站经纬度、站址高度、收发天线数以及所配置的小区等,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小区名称、小区编号、上下行频点、小区标识以及各种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参数等;其中,对于已经投入商业运营的基站,各种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接口自动持续地从网络中获取,以保证数据库中的基站/小区的信息处于最新状态。
最后,从O&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和维护)系统、网元或者数据采集平台(如NWDAF)采集事件管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性管理、业务接入管理、连接管理和会话管理等)以及网络运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各小区的业务负荷、寻呼负荷等),对数据进行清洗并建立网络运行数据库(NWDB),也即第三预设数据库。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数据库、第二预设数据库以及第三预设数据库均需要根据网络部署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以保持与网络的最新情况相匹配。
进一步的,当得到第一预设数据库以后,即可从该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其中,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具体确定过程可以如下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包括:S101,从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确定任一坐标点作为目标坐标点,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除开所述目标坐标点以外的坐标点作为其他坐标点;S102,计算所述目标坐标点与所述其他坐标点之间的第一当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当前距离计算与所述目标坐标点对应的第一平均距离;S103,循环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得到与其他坐标点对应的其他平均距离,并从所述第一平均距离以及其他平均距离中提取距离最小值,得到目标平均距离;S104,将与所述目标平均距离对应的目标坐标点或者其他坐标点,作为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通过聚类算法确定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的过程中,可以将K设置为1,进而可以将输出的坐标位置作为该中心位置。通过该方法,可以在提高中心位置的计算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中心位置的精确度。
在步骤S120中,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首先,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建立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具体的,参考图5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根据所述中心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二当前距离;
步骤S520,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
步骤S530,根据所述第二当前距离以及第一相对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
以下,将对步骤S510-步骤S5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例如,该中心位置例如可以是该PU1所在的区域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坐标(例如经纬度坐标),,计算PU1与其他寻呼基本单元(例如PU2、PU3、……、PU18等等)的中心位置之间第二当前距离,以及该中心位置以及其他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中心位置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例如东西南北等方位),进而根据第一相对位置以及第二当前距离,对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进行依次排序,进而得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其中,所得到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具体可以参考图6所示。
进一步的,当得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以后,即可基于该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具体的,亲密度的计算过程可以包括:S201,从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确定具有邻接关系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并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S202,从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寻呼业务由第一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由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一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二业务切换量;S203,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第二业务切换量,计算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S204,重复所述S201-S203,直至得到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所包括的所有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详细而言,该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ρ),可以用于对相邻PU的测量数(MR)和切换数(HO)在所有PU中的占比进行表示;其中,亲密度越大,两个PU就有更大的可能在同一个寻呼区(PA)中;而两个寻呼区(PA)之间边界PU,其亲密度应该越小越好。
例如,PUi对PUj的亲密度可以如下公式(1)所示:
Figure BDA0003432313220000141
其中,ρi→j表示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i(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与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j(第二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i、j的取值为1……N;HOi→j表示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第二业务切换量的和,MRi→j表示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的和;
Figure BDA0003432313220000142
表示所有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业务切换量以及测量报告数据量的总和。
在步骤S130中,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首先,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具体的,参考图7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0,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向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发送的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所述用户将寻呼业务由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其他寻呼基本单元,或者由其他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三业务切换量以及第四业务切换量;
步骤S720,从第三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事件管理数据;其中,所述事件管理数据包括移动性管理数据、业务接入管理数据、连接管理数据以及会话管理数据中的多种;
步骤S730,根据所述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三业务切换量、第四业务切换量以及所述事件管理数据,计算所述用户在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用户活跃度。
以下,将对步骤S710-步骤S7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某一个用户在某个PU中的用户活跃度(Φsub),可以通过移动性管理事件和业务管理事件来衡量,包括但不限于小区测量报告数据(MR)、业务请求、位置更新(即寻呼区更新PAU,比如在5G中包括TAU和RNAU)、寻呼消息(PAGING)、连接管理(CONN)和会话管理(SESSION)等之和与在所有PU中的占比,活跃度体现了用户在该PU中使用网络的活跃程度,活跃度较大的相邻PU,应该加入同一个寻呼区,以避免频繁的位置更新。其中,用户活跃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如下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432313220000151
Figure BDA0003432313220000152
表示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用户活跃度;PAUi表示该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移动性管理数据;PAGINGi表示该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业务接入管理数据;CONNi表示该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连接管理数据;SESSIONi表示该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会话管理数据;MRi表示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HOi表示用户k在第i个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第三业务切换量、第四业务切换量的总和;
Figure BDA0003432313220000153
表示用户k在所有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移动性管理数据、业务接入管理数据、连接管理数据、会话管理数据、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三业务切换量以及第四业务切换量的总和。
进一步的,当得到用户活跃度以后,即可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具体的,可以包括:从所述用户活跃度中提取活跃度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亲密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在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中,第二当前距离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其中,所得到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具体可以如图8所示。
更进一步的,参考图9所示,该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10,根据第三预设数据库中包括的事件管理数据以及网络运行数据,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第一亲密度阈值;
步骤S920,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活跃度,以及第一活跃度、第一亲密度阈值的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
步骤S930,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的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并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判断是否需要根据寻呼业务的时间分布对寻呼区进行设置;
步骤S940,若是,则根据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对所述寻呼区进行设置,并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若否,则直接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
以下,将对步骤S910-步骤S95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首先,根据全网的运行数据(事件管理数据以及网络运行数据),确定PU设定各参数阈值,比如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第一亲密度阈值;然后,通过网络运行数据库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活跃度;其中,第一活跃度以及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所具有的业务量进行计算;进一步的,再计算活跃度、亲密度阈值的累计概率分布,以及业务负荷阈值、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的时间分布;更进一步的,可以根据网络业务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要对寻呼区(PA)根据业务的时间分布来设置,如果不需要按照时间段来设置和优化,直接构建;如果需要按照业务的时间分布来设置寻呼区(PA),则根据业务的时间分布特点来设置和优化寻呼区(PA);最后,对所有在网的用户的寻呼区(PA)重复上述过程以获得所有用户寻呼区(PA)的精确划分。所有用户并非指系统中所有用户,而是根据优化策略确定的用户,其可能是系统所有用户,也可能是系统中部分用户,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图9所示出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分布还存在时间性,不同的时段,业务的分布不尽相同,比如早忙时和晚忙时,早忙时可能是办公室为主,大多处于商务区,晚忙时则可能是住宅区为主,还有比如节假日,一些景区更为繁忙的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段,进行对应的优化,可以在提高用户的寻呼效率的基础上,降低系统的资源浪费并减少系统的负担。
在步骤S140中,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首先,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具体的,可以包括:首先,根据第一业务负荷阈值以及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对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中包括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进行过滤,得到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其次,根据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也即,可以根据各阈值(包括但不限于业务负荷阈值、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等)以及全网情况综合考虑,剔除候选集中不符合要求的PU,建立当前寻呼区(PA)的第二PU集,在基于该第二PU集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其中,所得到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具体可以参考图10所示。当构建完成后,可以生成网络操作命令并将构建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区(PA)配置通过网管系统下发寻呼区管理网元执行;然后,寻呼区管理网元(如4G的MME,5G的AMF)通过空中接口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将根据网络提供的寻呼区(PA)来进行移动性管理。
至此,可以得知,本公开所提供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获得各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并利用邻接算法获得各PU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利用移动性管理事件、连接管理、会话管理等来确定用户在PU的活跃度、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紧密度并结合网络运行要求(各种阈值),综合反映了用户的业务活动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持续更新相关数据,从而可以持续优化寻呼区配置,甚至可以根据数据业务的时间分布特点来进行寻呼区的设置和优化,这也非常匹配具备统计特性的数据业务,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效率和业务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降低了终端耗电。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寻呼区的构建装置。参考图11所示,该寻呼区的构建装置可以包括中心位置计算模块1110、第一亲密度计算模1120、第一活跃度计算模1130以及寻呼区构建模块1140。其中:
中心位置计算模块1110,可以用于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第一亲密度计算模块1120,可以用于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第一活跃度计算模块1130,可以用于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寻呼区构建模块114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包括:
S101,从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确定任一坐标点作为目标坐标点,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除开所述目标坐标点以外的坐标点作为其他坐标点;
S102,计算所述目标坐标点与所述其他坐标点之间的第一当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当前距离计算与所述目标坐标点对应的第一平均距离;
S103,循环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得到与其他坐标点对应的其他平均距离,并从所述第一平均距离以及其他平均距离中提取距离最小值,得到目标平均距离;
S104,将与所述目标平均距离对应的目标坐标点或者其他坐标点,作为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中心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二当前距离;
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当前距离以及第一相对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包括:
S201,从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确定具有邻接关系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并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
S202,从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寻呼业务由第一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由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一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二业务切换量;
S203,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第二业务切换量,计算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S204,重复所述S201-S203,直至得到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所包括的所有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包括:
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向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发送的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所述用户将寻呼业务由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其他寻呼基本单元,或者由其他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三业务切换量以及第四业务切换量;
从第三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事件管理数据;其中,所述事件管理数据包括移动性管理数据、业务接入管理数据、连接管理数据以及会话管理数据中的多种;
根据所述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三业务切换量、第四业务切换量以及所述事件管理数据,计算所述用户在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用户活跃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包括:
从所述用户活跃度中提取活跃度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亲密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在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中,第二当前距离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寻呼区的构建装置还包括:
第一阈值计算模块,可以用于根据第三预设数据库中包括的事件管理数据以及网络运行数据,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第一亲密度阈值;
第二活跃度计算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活跃度,以及第一活跃度、第一亲密度阈值的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计算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的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并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判断是否需要根据寻呼业务的时间分布对寻呼区进行设置;
寻呼区设置模块,可以用于若是,则根据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对所述寻呼区进行设置,并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若否,则直接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对所述当前寻呼区进行优化得到目标寻呼区,包括:
根据第一业务负荷阈值以及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中包括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进行过滤,得到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根据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对所述当前寻呼区进行优化得到目标寻呼区。
上述寻呼区的构建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2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200。图12显示的电子设备12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12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2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2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220和处理单元1210)的总线1230以及显示单元12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2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2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2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S110: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步骤S120: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步骤S130: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步骤S140: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存储单元12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2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2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2203。
存储单元12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2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2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2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2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2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3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2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2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260通过总线1230与电子设备12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1)

1.一种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包括:
S101,从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确定任一坐标点作为目标坐标点,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除开所述目标坐标点以外的坐标点作为其他坐标点;
S102,计算所述目标坐标点与所述其他坐标点之间的第一当前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当前距离计算与所述目标坐标点对应的第一平均距离;
S103,循环步骤S101以及步骤S102,得到与其他坐标点对应的其他平均距离,并从所述第一平均距离以及其他平均距离中提取距离最小值,得到目标平均距离;
S104,将与所述目标平均距离对应的目标坐标点或者其他坐标点,作为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中心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二当前距离;
根据所述中心点位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当前距离以及第一相对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包括:
S201,从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确定具有邻接关系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并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
S202,从所述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寻呼业务由第一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二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由第二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第一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二业务切换量;
S203,根据所述第一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二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一业务切换量以及第二业务切换量,计算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以及第二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S204,重复所述S201-S203,直至得到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中所包括的所有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包括:
从第二预设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向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发送的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以及所述用户将寻呼业务由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其他寻呼基本单元,或者由其他寻呼基本单元切换至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三业务切换量以及第四业务切换量;
从第三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事件管理数据;其中,所述事件管理数据包括移动性管理数据、业务接入管理数据、连接管理数据以及会话管理数据中的多种;
根据所述第三测量报告数据量、第三业务切换量、第四业务切换量以及所述事件管理数据,计算所述用户在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中的用户活跃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包括:
从所述用户活跃度中提取活跃度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和/或亲密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和/或在所述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中,第二当前距离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之前,所述寻呼区的构建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三预设数据库中包括的事件管理数据以及网络运行数据,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第一亲密度阈值;
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第一活跃度,以及第一活跃度、第一亲密度阈值的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
根据所述网络运行数据计算第一业务负荷阈值、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的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并根据所述第一累计概率分布、第二累计概率分布,判断是否需要根据寻呼业务的时间分布对寻呼区进行设置;
若是,则根据第一时间分布、第二时间分布,对所述寻呼区进行设置,并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若否,则直接执行寻呼区构建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包括:
根据第一业务负荷阈值以及第一寻呼信道负荷阈值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中包括的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进行过滤,得到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根据第二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
9.一种寻呼区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位置计算模块,用于从第一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并基于预设的聚类算法计算当前寻呼基本单元的中心位置;
第一亲密度计算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邻接算法以及中心位置,建立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之间的亲密度;
第一活跃度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当前网络的寻呼基本单元的用户活跃度,并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亲密度以及邻接几何拓扑关系图,构建与所述用户所在的当前寻呼区对应的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
寻呼区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寻呼基本单元集合构建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并将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的寻呼区进行移动性管理。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寻呼区的构建方法。
CN202111598706.9A 2021-12-24 2021-12-24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2863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706.9A CN114286367A (zh) 2021-12-24 2021-12-24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706.9A CN114286367A (zh) 2021-12-24 2021-12-24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6367A true CN114286367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4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706.9A Pending CN114286367A (zh) 2021-12-24 2021-12-24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636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8308A (en) * 1997-02-18 2000-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daptively selecting a paging area in which to page a mobile terminal
WO2003021996A1 (en) * 2001-08-29 2003-03-13 Motorola Inc Paging area optimis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535745B1 (en) * 1999-12-15 2003-03-18 Ericsson Inc. Pag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utilizing handoff statistics
US20030143999A1 (en) * 2001-10-03 2003-07-31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Usa, Inc.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dynamic paging area clustering under heterogeneous access networks
WO2018036455A1 (zh) * 2016-08-23 2018-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寻呼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48915A (zh) * 2016-10-13 2018-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寻呼区域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8308A (en) * 1997-02-18 2000-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daptively selecting a paging area in which to page a mobile terminal
US6535745B1 (en) * 1999-12-15 2003-03-18 Ericsson Inc. Pag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utilizing handoff statistics
WO2003021996A1 (en) * 2001-08-29 2003-03-13 Motorola Inc Paging area optimis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30143999A1 (en) * 2001-10-03 2003-07-31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Usa, Inc.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dynamic paging area clustering under heterogeneous access networks
WO2018036455A1 (zh) * 2016-08-23 2018-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寻呼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48915A (zh) * 2016-10-13 2018-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寻呼区域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80495A1 (en) Model updat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3959850A (zh) 用于无线宽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互通的测量
CN112804739A (zh)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EP4057691A1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message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015195A1 (en) Pag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911691B (zh) 一种小区节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46691B (zh) 一种lte无线网络快速选址方法
CN103596650A (zh) 无线网络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JP2016506638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構成
Xiao et al. AdaptiveFog: A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fog computing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N115175347A (zh) 一种无线携能通信网络资源分配优化方法
CN113453252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555A1 (zh)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209046B (zh) 一种实时节能的移动通信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介质
CN103597881A (zh) 用于将用户终端附接到网络的基站的方法
JPWO2012001772A1 (ja) 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ノード装置
CN114286367A (zh) 寻呼区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laya-Feki et al. Interference cartography for hierarchical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KR102301732B1 (ko) 네트워크 기능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AU2022208075A1 (e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ata analysi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6669027B2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10351716B (zh) 无线接入网区域码的处理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网节点
KR101726753B1 (ko) 기지국 및 상기 기지국의 네이버 셀 리스트 관리 방법, 셀 id 중복 방지 장치 및 방법
JPWO2009081772A1 (ja) 接続ネットワーク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185711A1 (zh) 一种用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