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80468B -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0468B
CN114280468B CN202111451192.4A CN202111451192A CN114280468B CN 114280468 B CN114280468 B CN 114280468B CN 202111451192 A CN202111451192 A CN 202111451192A CN 114280468 B CN114280468 B CN 1142804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wer supply
coupling
oscill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1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80468A (zh
Inventor
熊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11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0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0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0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80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0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振荡模块,用于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耦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振荡模块根据所述电源信号输出一种可控的所述振荡信号,并由所述耦合模块将所述振荡信号耦合至均流信号上,得到所述耦合信号,根据所述检测模块对所述耦合信号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检测信号,在负载变动时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时,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达到方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服务器电源的精度要求与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服务器电源的功能也越来越加强大,对于服务器也需要更加专业精准的装置治具对其各项参数与功能进行检测。在当前的服务器电源方案中,往往需要引入多模块并联为系统供电,由此需要在电源输出做必要的I share(Current Share,均流)设计。
现有技术通常需要去调整负载大小,检测各模块的输出值能否跟随均流值作调整从而实现均流功能,操作比较麻烦,并且当均流信号受到杂讯干扰时,也不方便检测电源模块能否及时做出调整及保证均流功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当负载变动时或均流信号被杂讯干扰时,以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
一方面,提供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振荡模块,用于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
耦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模块包括:
第一电源,用于为所述振荡模块提供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接地;
时基集成电路,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八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一引脚接地,第三引脚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振荡信号;
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基集成电路包括:
分压子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进行分压,得到分压信号;
电压比较子电路,用于对比所述分压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得到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
翻转子电路,用于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并输出翻转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
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器远离第三引脚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性连接点,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包括:
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电性连接;
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负极与负极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均流信号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还包括处理子模块,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耦合得到处理信号,所述处理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信号,通过处理所述处理信号,得到并输出所述耦合信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
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
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的步骤包括:
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对所述电源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分压信号;
对比所述分压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得到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
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并输出一个翻转信号;
依次获取多个所述翻转信号,通过多个所述翻转信号得到所述振荡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振荡信号,并对所述振荡信号进行放大;
对放大后的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进行耦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放大后的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耦合得到处理信号,通过对所述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和/或滤波,得到并输出所述耦合信号。
上述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连通电源后,所述振荡模块根据所述电源信号输出一种可人为控制的所述振荡信号,并由所述耦合模块将所述振荡信号耦合至均流信号上,得到所述耦合信号,根据所述检测模块对所述耦合信号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检测信号,在负载变动时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时,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达到方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均流检测的整体电路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时基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振荡模块简化后的电路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振荡信号和第二电容器C2的波形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耦合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现有的服务器中采用多模块并联的方式为系统供电,在电源输出时做均流设置,为了不断提高服务器的精度和性能,需要对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进行检测,现有的通过调整负载大小或当出现杂讯干扰时进行检测,导致出现不方便检测均流功能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包括:
振荡模块,用于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
耦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
当服务器的负载变化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信号干扰时,需要检测各模块的输出电压能否随均流信号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均流功能。本实施例中,连通电源后,所述振荡模块根据所述电源信号输出一种可人为控制的所述振荡信号,并由所述耦合模块将所述振荡信号耦合至所述均流信号上,得到所述耦合信号,根据所述检测模块对所述耦合信号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检测信号,从而在负载变动时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时,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达到方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模块包括:
第一电源Vcc1,用于为所述振荡模块提供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源Vcc1的负极接地;
时基集成电路,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八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Vcc1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一引脚接地,第三引脚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Vout1,输出所述振荡信号;
第一电阻器R1,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电性连接;
第二电阻器R2,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Vout1;
第三电阻器R3,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Vcc1的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
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和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容器C3,所述第三电容器C3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五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在电路中主要起稳压、抗干扰的作用,减小电路的误差,提高检测均流功能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电阻器R2和所述第一电容器C1组成电阻电容低通滤波器,对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输出的所述振荡信号进行滤波,对电路的干扰信号进行滤除,减小电路的误差,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均流功能的准确性。
如图3所示,为了对所述振荡模块的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而所述振荡模块的核心元器件为时基集成电路,因此需要对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进行解释说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包括:
分压子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Vcc1进行分压,得到分压信号,所述分压子电路包括:
第四电阻器R4,所述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
第五电阻器R5,所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器R4远离第一引脚的一端电性连接;
第六电阻器R6,所述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器R5远离所述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八引脚电性连接。
电压比较子电路,用于对比所述分压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得到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所述电压比较子电路包括:
第一比较器D1,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性连接、正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五引脚、所述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电性连接;
第二比较器D2,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器R4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翻转子电路,用于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并输出翻转信号,所述翻转子电路包括:
复位置位触发器D3,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置位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复位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输出端Q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时基集成电路还包括:
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类型为NPN型,其基极与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输出端Q非电性连接,集电极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发射极接地;
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类型为PNP型,其基极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置位复位触发器D3的置位输入端电性连接,发射极与基准电压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为方便描述,对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进行调整、简化,经调整、简化后的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的电性连接关系包括:
在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一引脚至第八引脚的方向上,所述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和第六电阻器R6依次串联在第一引脚和第八引脚之间,为方便描述,所述第五电阻器R5和第六电阻器R6之间的连接点用A表示,第四电阻器R4和第五电阻器R5之间的连接点用B表示;
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正极输入端分别与A点和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五引脚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B点电性连接;
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复位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当输出端为低电平时有效;置位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当输出端为低电平时有效;置位输入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输出端Q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输出端Q非与第十一电阻器R11的一端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置位端和复位端上各有一个空心圆圈和一个反向符号,代表置位端和复位端是输入低电平有效;置位输入端上有一个空心圆圈,代表输入低电平有效,也就是第四引脚低电平时,置位输入端输入高电平,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无效,输出端Q输出低电平,本实施例中将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性连接。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为:
当复位端R非为0,置位端S非为1时,输出端Q为0,Q非为1,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状态为“复位”;
当复位端R非为1,置位端S非为0时,输出端Q为1,Q非为0,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状态为“置位”;
当复位端R非为1,置位端S非为1时,有两种输出情况,分别为:输出端Q为1,Q非为0;输出端Q为0,Q非为1,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状态为“保持”;
当复位端R非为0,置位端S非为0时,输出端Q和Q非都为1,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状态为“禁止”。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器R11远离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一端电性连接,发射极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集电极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将调整、简化后的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代入至所述振荡模块的电路中,从而得到调整、简化后的所述振荡模块的电路,经调整、简化后的所述振荡模块的电路的电性连接关系包括:
第一电源Vcc1分别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四引脚和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一引脚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
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Vcc1的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器R1靠近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的一端电性连接;
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Vout1,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与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Vout1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振荡模块的输出所述振荡信号的原理如下:
当刚接通所述第一电源Vcc1时,电路处于初始状态,第二电容器C2刚开始充电,其电位几乎为0,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和第二引脚与第二电容器C2直接电性连接,所以第六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电位也近似等于0;根据电阻串联分压原理,A点的电位是所述第一电源电压Vcc1的三分之二倍,即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正极输入端,也就是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五引脚电压是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二倍;第六引脚的电压近似等于0,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大于反向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压近似等于0,根据电阻串联分压原理,B点的电位是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即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负极输入端电压是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小于负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0;对照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复位端等于1,置位端等于0,则输出端Q输出1,Q非输出0,所述第一三极管Q1基极无电流通过,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处于截止状态,因此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也对地截止;
在接通所述第一电源Vcc1后,电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器R3和第一电阻器R1对所述第二电容器C2进行充电,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随着充电时间逐渐升高,当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一比较器D1的负极输入端电压小于正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小于负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0;对照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复位端等于1,置位端等于0,则输出端Q输出1,Q非输出0,所述第一三极管Q1基极无电流通过,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处于截止状态,因此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也对地截止;
当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且小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二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一比较器D1的负极输入端电压小于正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大于负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对照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复位端等于1,置位端等于1,则输出端Q和Q非输出保持原状态,即输出端Q输出1,Q非输出0,所述第一三极管Q1基极无电流通过,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处于截止状态,因此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也对地截止;
当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二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一比较器D1的负极输入端电压大于正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0;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大于负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D2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对照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复位端等于0,置位端等于1,则输出端Q输出0,Q非输出1,所述第一三极管Q1基极有电流通过,其集电极和发射极处于导通状态,因此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也对地导通;
由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对地导通,此时,所述第二电容器C2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七引脚开始放电,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随着放电时间逐渐降低,当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且小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二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一比较器D1的负极输入端电压小于正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大于负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对照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复位端等于1,置位端等于1,则输出端Q和Q非输出保持原状态,即输出端Q输出0,Q非输出1,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仍然对地导通,所述第二电容器C2继续放电;
当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六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一比较器D1的负极输入端电压小于正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一比较器D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1;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二引脚电压,也就是第二比较器D2的正极输入端电压小于负极输入端电压,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0;对照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工作原理,复位端等于1,置位端等于0,则输出端Q输出1,Q非输出0,所述第一三极管Q1截止,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也对地截止;
第七引脚对地截止,所述第二电容器C2又开始充电过程,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在三分之一倍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和三分之二倍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之间,不断循环充电和放电,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输出端Q,也就是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Vout1,也随之输出高低电平不断交替的方波信号,通过总结可得出:
所述第二电容器C2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输出端Q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电容器C2在进行放电的过程中,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输出端Q输出低电平;
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稍超过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二倍时,在所述时基集成电路内部的所述第一比较器D1、第二比较器D2和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协同作用下,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输出端Q输出低电平,导致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对地导通,所述第二电容器C2开始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七引脚对地进行放电;
当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下降到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以下时,在所述时基集成电路内部的所述第一比较器D1、第二比较器D2和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协同作用下,所述复位置位触发器D3的输出端Q输出高电平,导致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对地截止,所述第二电容器C2又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三电阻器R3对所述第二电容器C2进行充电;
当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稍超过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二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又对地导通,所述第二电容器C2又开始通过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七引脚对地进行放电;当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略低于所述第一电源Vcc1电压的三分之一倍时,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又对地截止,所述第二电容器C2又开始充电,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振荡,振荡的频率是由一个充电周期和一个放电周期的总时长决定的,充放电越快,频率越高;充放电越慢,频率越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器R1为可变电阻器,用户可调整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阻值,即可对应控制所述振荡模块输出的所述振荡信号的频率,将不同频率的所述振荡信号耦合到所述均流信号上,从而近似模拟负载变动时所述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包括:
第四电容器C4,所述第四电容器C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阻器R7,所述第七电阻器R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电性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器U1,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七电阻器R7远离所述第一输出端Vout1的一端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电性连接;
第二电源Vcc2,所述第二电源Vcc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负极与负极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第五电容器C5,所述第五电容器C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Vcc2的正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六电容器C6,所述第六电容器C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Vcc2的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均流信号电性连接;
所述耦合模块还包括:
第八电阻器R8,所述第八电阻器R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第九电阻器R9,所述第九电阻器R9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器R8远离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均流信号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电性连接,形成负反馈,可提高电路运行的稳定性,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是一种带有特殊耦合电路的放大器,所述振荡信号经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放大并耦合至所述均流信号上,既实现了耦合又实现了放大,减少检测成本,且使用简单。
所述振荡信号经所述第四电容器C4和所述第七电阻器R7低通滤波后,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极输入端输入,从输出端输出,经反馈后从负极输入端输入;通过比较正极输入端输入的所述振荡信号和负极输入端输入的所述振荡信号,输出净输入的振荡信号;所述振荡信号经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放大输出,经所述第八电阻器R8和第九电阻器R9与所述均流信号进行耦合。
为了降低电路的误差,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还包括处理子模块,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耦合得到处理信号,所述处理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信号,通过处理所述处理信号,得到并输出所述耦合信号。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子模块包括:
第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八电阻器R8靠近所述第九电阻器R9的一端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电性连接;
第十电阻器R10,所述第十电阻器R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作为所述耦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Vout2;
第七电容器C7,所述第七电容器C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电性连接,形成负反馈,可提高电路运行的稳定性。所述处理信号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极输入端输入,从输出端输出,经负反馈从负极输入端输入,通过比较正极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处理信号和负极输入的所述处理信号,输出净输入的处理信号;所述处理信号经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放大输出,并经过所述第十电阻器R10和所述第七电容器C7组成的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后,从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输出至所述检测模块中。
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示波器,可以采用数字示波器或模拟示波器。其中,模拟示波器采用的是模拟电路,模拟电路中包括示波管,其基础是电子枪,其工作原理为:电子枪向屏幕发射电子,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形成电子束,并打到屏幕上,屏幕的内表面涂有荧光物质,这样电子束打中的点就会发出光来,显示在屏幕上。而数字示波器则是包括数据采集、A/D转换和软件编程等一系列的技术制造出来的示波器,实现对波形的保存和处理。
示波器接收所述第二输出端Vout2输出的所述耦合信号,将其波形显示在屏幕上,在负载发生变动或有干扰信号干扰所述均流信号时,根据波形从而模拟出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
上述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中,接通电源,所述振荡模块通过采集电源信号,输出所述振荡信号,所述耦合模块接收所述振荡信号,并将其耦合至所述均流信号上,再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输出所述耦合信号,所述检测模块接收所述耦合信号,并将其波形显示在屏幕上,用户还可以调整所述第一电阻器R1大小,从而显示出对应的波形,从而实现当负载变动或所述均流信号上存在干扰信号时,模拟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达到方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目的。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
S2: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
S3: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
当服务器的负载变化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信号干扰时,需要检测各模块的输出电压能否随均流信号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均流功能。本实施例中,连通电源后,根据所述电源信号输出一种可人为控制的所述振荡信号,并将所述振荡信号耦合至均流信号上,得到所述耦合信号,对所述耦合信号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检测信号,从而在负载变动时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时,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达到方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目的。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的步骤包括:
S11: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对所述电源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分压信号;
S12:对比所述分压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得到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
S13: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并输出一个翻转信号;
S14:依次获取多个所述翻转信号,通过多个所述翻转信号得到所述振荡信号;
S15:调整第一电阻器R1的阻值大小,生成对应的所述振荡信号。
通过对所述电源信号进行分压,得到所述分压信号;将所述电源信号和所述分压信号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通过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对应的一个翻转信号;依次获取多个所述翻转信号,通过结合多个所述翻转信号得到所述振荡信号,从而耦合至所述均流信号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阻值大小,从而输出不同频率的所述振荡信号,以模拟负载变动时,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的步骤包括:
S21:接收所述振荡信号,并对所述振荡信号进行放大;
S22:对放大后的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进行耦合;
S23:放大后的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耦合得到处理信号,通过对所述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和/或滤波,得到并输出所述耦合信号。
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和所述均流信号,得到所述处理信号,并对所述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和/或滤波,从减少电路干扰信号,提高检测均流功能精准度的角度考虑,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得到所述耦合信号,从而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所述检测信号,根据所述检测信号,模拟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通过放大和滤波后的所述耦合信号,当有干扰信号干扰均流信号时,降低了所述耦合信号的误差,从而提高了所述检测信号的精确度。
上述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中,连通电源后,根据所述电源信号输出一种可人为控制的所述振荡信号,并将所述振荡信号耦合至均流信号上,得到所述耦合信号,对所述耦合信号进行检测,得到所述检测信号,从而在负载变动时或均流信号受到干扰时,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具体表现,达到方便检测电源模块的均流功能的目的。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7-9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7-9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关于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图4以及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振荡模块,用于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
耦合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
所述振荡模块包括:
第一电源,用于为所述振荡模块提供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接地;
时基集成电路,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八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一引脚接地,第三引脚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输出所述振荡信号;
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包括:
分压子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源进行分压,得到分压信号;
电压比较子电路,用于对比所述分压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得到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
翻转子电路,用于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并输出翻转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时基集成电路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
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器远离第三引脚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性连接点,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包括:
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振荡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电性连接;
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负极与负极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均流信号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还包括处理子模块,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耦合得到处理信号,所述处理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处理信号,通过处理所述处理信号,得到并输出所述耦合信号。
6.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装置实现,包括:
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
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
接收所述耦合信号,通过检测所述耦合信号,得到并输出检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根据所述电源信号采集并输出振荡信号的步骤包括:
连通电源并采集电源信号,对所述电源信号进行分压,得到分压信号;
对比所述分压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得到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第二电压比较信号;
翻转所述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得到并输出一个翻转信号;
依次获取多个所述翻转信号,通过多个所述翻转信号得到所述振荡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振荡信号,并对所述振荡信号进行放大;
对放大后的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进行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振荡信号,通过耦合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得到并输出耦合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放大后的所述振荡信号与所述均流信号耦合得到处理信号,通过对所述处理信号进行放大和/或滤波,得到并输出所述耦合信号。
CN202111451192.4A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280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1192.4A CN114280468B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1192.4A CN114280468B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0468A CN114280468A (zh) 2022-04-05
CN114280468B true CN114280468B (zh) 2024-01-23

Family

ID=80870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1192.4A Active CN114280468B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046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24245D0 (en) * 1986-10-09 1986-11-12 Lucas Ind Plc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03760459A (zh) * 2014-02-18 2014-04-30 常州江南电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电缆断裂处探测器
CN105056365A (zh) * 2015-08-08 2015-11-18 潘秀兰 电子催眠器
CN112821741A (zh) * 2021-02-05 2021-05-18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均流电路、电源模块、电源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DE102019219689A1 (de) * 2019-12-16 2021-06-17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rüfverfahren zur Analyse eines elektrischen Prüfobjekts durch Analyse des eingehenden Stroms sowie entsprechende Prüf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1470B2 (ja) * 2001-04-04 2006-03-29 北斗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圧計測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検出プローブ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24245D0 (en) * 1986-10-09 1986-11-12 Lucas Ind Plc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03760459A (zh) * 2014-02-18 2014-04-30 常州江南电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电缆断裂处探测器
CN105056365A (zh) * 2015-08-08 2015-11-18 潘秀兰 电子催眠器
DE102019219689A1 (de) * 2019-12-16 2021-06-17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rüfverfahren zur Analyse eines elektrischen Prüfobjekts durch Analyse des eingehenden Stroms sowie entsprechende Prüfvorrichtung
CN112821741A (zh) * 2021-02-05 2021-05-18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均流电路、电源模块、电源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0468A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7261B2 (en) Class-D amplifier circuits
CN101425784B (zh) 一种基于混沌扩频调制技术的免滤波器d类音频放大器
US20040232978A1 (en) Filterless class D amplifiers using spread spectrum PWM modulation
CN114280468B (zh) 一种均流检测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706737B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精密可调式脉冲发生电路
CN116366063A (zh) 信号采集电路、芯片及信号采集方法
CN111934672B (zh) 一种计数电路及芯片
CN109905339B (zh) 信息化图书馆用信号补偿电路
US7514977B2 (en) Clock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CN211652975U (zh) 一种电压采样电路及电子装置
CN210166432U (zh) 低压低频小信号电流检测电路
CN103762984A (zh) 一种非通讯式远距离模拟量采集装置
US8598965B2 (en) Attenuator
US9825600B2 (en) Class D amplifier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US4115831A (en) Velocity detecting apparatus insensitive to noise
CN209979791U (zh) 一种复位电路测试装置及系统
US884744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urrent pulse
CN210609092U (zh) 函数信号发生器
CN100416993C (zh) 新型脉冲分配器
CN109687698A (zh) 一种使电压调节电路快速放电的方法与装置
CN1780144A (zh) 占空因数校正电路
TWI839008B (zh) 馬達控制系統之雜訊去除方法與電路
CN218648794U (zh) 一种可调节的矩形波发生电路
CN110007128B (zh) 一种低压低频小信号电流检测电路
CN213934849U (zh) 一种红外信号处理电路及红外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