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7639A -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7639A
CN114277639A CN202210092190.9A CN202210092190A CN114277639A CN 114277639 A CN114277639 A CN 114277639A CN 202210092190 A CN202210092190 A CN 202210092190A CN 114277639 A CN114277639 A CN 114277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yer
water storage
gri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21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7639B (zh
Inventor
刘学欣
宋神友
孔亚平
金文良
陶双成
宁进进
陈瑶
熊新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00921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7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7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7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7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包括水气连通模块和储水模块。所述水气连通模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网格透水砖、过渡找平层、过滤吸附层、生物降解层、骨架蓄水层和汇水沟;所述储水模块包括储水罐、抽水机、观察盘等。本申请提供的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能够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快速导排,对雨水径流中大量污染物进行拦截、吸附、过滤、降解,并将净化后的径流储存并利用于后期绿化浇灌,还能对汽车尾气、雾霾等大气污染进行净化,对修复水环境、净化空气、实现雨水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城市的“热岛效应”、遭遇强暴雨时引发的内涝、地下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集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系统性工程,其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采用透水铺装系统。透水铺装系统属于“海绵城市”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源控制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庭院、停车场、人行道、广场、轻载道路等领域。
透水铺装具有多层孔隙结构,可以缓慢地渗透、过滤、滞留和储存雨水径流,因此具有减少地表径流量、改善雨水径流水质、补给地下水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诸多功能。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和透水沥青铺装是较为常见的三种透水铺装方式。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铺装是由不含细颗粒的大颗粒骨料聚集而成,并通过颗粒之间的空隙渗透过滤雨水径流,而透水砖铺装主要依靠砖内孔隙和砖与砖之间的接缝渗透过滤雨水径流。目前的透水铺装结构普遍存在孔隙易堵塞、不具备水质净化及再利用功能等问题,而且在北方地区由于冻胀等原因,也不适用。
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下,提出具体的结构和技术措施,重建降雨——径流——下渗——回用的自然水循环,并考虑交通行业特点,对于汽车尾气实现一定的净化功能,对修复水环境、净化空气、实现雨水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快速导排,而且能对初雨径流中大量污染物进行拦截、吸附、过滤、降解,还能有效净化汽车尾气、雾霾等大气污染,并将净化后的径流储存并利用于后期绿化浇灌。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水气连通模块和储水模块;所述水气连通模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网格透水砖、过渡找平层、过滤吸附层、生物降解层、骨架蓄水层和汇水沟,所述储水模块包括储水罐、抽水机、观察盘;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透水砖为正方形结构,由废弃物加工压制而成,所述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尾矿渣、粉煤灰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网格透水砖设有若干通透网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水气连通模块设置一处水气导入管,所述水气导入管直径8-10mm,管口设置在网格透水砖结构中,向下透过过渡找平层,底部与过渡找平层底部平齐。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水气连通模块设置一处锥桶排气管,所述锥桶排气管为上窄下宽的锥桶形结构,窄口设置在网格透水砖结构中,向下依次穿过过渡找平层、过滤吸附层和生物降解层,底部宽口与生物降解层底部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找平层高2-5cm,材质选自透水性能好的材料,包括天然砂砾、干硬性水泥砂浆;
所述吸附过滤层高10-30cm,内部填充粒径20-30mm沸石、钢渣和粒径5-10mm聚氨酯,体积配比为60-70:10-15:20:25;
所述生物降解层高20-40cm,内部填充支撑球、缓释降解球、木屑,体积配比为60-70:10-15:20:25;所述支撑球直径5-15mm,采用页岩、石灰石、黏土、锯末和铁粉等混合均匀造粒烧结而成;
所述骨架蓄水层高30-50cm,内部铺设直径8-10cm的鹅卵石,所述骨架蓄水层底部设置有汇水沟,所述汇水沟为黏土结构,通过排水管与储水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内设置有浮球、浮标、沉水马达,所述浮标连接有指针,通过观察指针在观察盘上移动的刻度位置确定储水罐内的储水量;所述沉水马达与地面上的抽水机相连,所述抽水机由太阳能发电机和/或风能发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透水砖的水灰比0.3-0.5,骨料粒径为5-10mm,强度为30-40Mpa。
进一步的,所述通透网孔为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规则形状,内部填充有配置营养土,所述配置营养土由腐殖土、硅藻土、火山灰渣组合配置而成,所述配置营养土中可种植紫羊茅、黑麦草、白三叶、草木犀、紫苜蓿、狗牙根等草本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缓释降解球的直径为4-6mm,外部设有多孔球壳,所述球壳内设有包裹着芽孢菌类微生物的球形水溶性膜。所述球形水溶性膜的的材质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膜还可以为改性聚偏氟乙烯;优选的,所述改性聚偏氟乙烯为改性聚偏氟乙烯为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该水溶性膜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10g聚偏氟乙烯和83g N-甲基吡咯烷酮,在60℃下搅拌三天,待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7g N-乙烯基吡咯烷酮,搅拌3h,然后在无氧密封条件下辐射诱导聚合,得到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产物。利用相转换法得到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网格透水砖、过渡找平层、吸附过滤层、生物降解层、骨架蓄水层五层结构协同促进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的排水、净水、净气、美观及雨洪利用等功能,其中网格透水砖起到承受荷载、透水和绿化的功能,过渡找平层用于防止地下水因毛细现象上升、缓解冻胀对铺装结构造成影响等力学缓冲作用,吸附过滤层能够实现对雨水径流和污染空气进行吸附净化,生物降解层通过微生物降解对径流进行深度净化,骨架蓄水层用于储存净化后的雨水,供蓄积、抽提用。
2.网格透水砖采用建筑垃圾、尾矿渣、粉煤灰等废弃物加工压制形成多孔轻质混凝土。网格透水砖的通透网孔中填充的配置营养土由腐殖土、硅藻土、火山灰渣组合配置而成,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配置营养土中种植紫羊茅、黑麦草、白三叶、草木犀、紫苜蓿、狗牙根等草本植物,增强植物根系的固着作用,并提升景观效果。
3.吸附过滤层填充了三种功能滤料沸石、钢渣和聚氨酯,其中沸石具有骨架状结构,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稳定性,钢渣有独特的化学除磷效果,聚氨酯具有空间网状多孔结构,有很好的吸附过滤性能,三种材料从硬度、孔径及吸附功能之间彼此协作,从而获得更加优质的吸附过滤效果。
4.生物降解层内部按照一定比例填充了缓释降解球、支撑球、木屑,其中缓释降解球采用特殊水溶性膜包裹芽杆菌类微生物,在雨水浸润的情况下微生物会缓释发挥定向生物降解作用;支撑球采用多种材料加工而成,具有丰富的空隙,能够起到物理吸附和生物附着作用,并对本层起到骨架支撑作用;由于雨水径流有机污染物浓度不高,木屑为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提供碳源,并且由于木屑的多孔结构,也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
5.缓释降解球是强化污染净化的创新手段,采用硬质的多孔球壳保护内部的水溶性膜;为了获得更持久的生物降解作用,研发了适合场区铺装下部环境的、能够在低氧雨水环境下缓慢溶解释放内容物的水溶性膜,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了该水溶性膜的主要成分为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水溶性膜内包裹的是芽孢菌类微生物,能够对雨水径流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专属定向去除,遇到干旱及寒冷等极端条件下,芽孢菌类微生物能以孢子形式休眠,待条件符合自身增殖条件后再恢复生物活性。
6.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具有更好的透水和消减洪峰作用,其中网格透水砖设有通透网孔,骨架材料也采用粗颗粒材质,具有更好的透水效果;过渡找平层主要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天然砂砾、干硬性水泥砂浆;吸附过滤层的各种填料孔隙率都很高,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生物降解层的缓释降解球、支撑球、木屑之间也有很多空隙,能够实现雨水快速下渗;更加重要的是降雨量大的时候,雨水可以通过大孔径的水气导入管和锥桶排气管快速入渗至骨架蓄水层,实现消减洪峰的效果。
7.每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还构建了一个单向的气体联通、净化、排出的路径,场区汽车尾气、雾霾等气体垂直向下从水气导入管进入,之后经吸附过滤层填料吸附,生物降解层进一步过滤并发生部分生物降解反应后,排入骨架蓄水层中水洗并横向流动至锥桶排气管底部宽口,通过烟囱效应将三重净化过的气体抽提至锥桶排气管窄口排入外界空气中,实现了对雾霾和汽车尾气等的净化效果。而且夏季高温度气体经过如此单向流动后,实现了降低温度的效果,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冬季由于铺装下部结构储存了热能,能够加速降雪融化,综合起到自调温作用。
8.骨架蓄水层可以蓄积经过净化后雨水,并通过骨架蓄水层底部的汇水坡汇集至储水罐。通过储水罐中的浮标带动地表的指针在观察盘上移动的刻度位置,观测储水罐水位,水量充足时启动连接有沉水马达的抽水机,将洁净的雨水提升供场区绿化灌溉使用。而且由于抽提对于电能的保障性没有那么高,所以可以根据场区自然环境情况,优选利用太阳能或风能或风光互补作为能源供给,也符合当前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的立面结构图。
图2为缓释降解球剖面结构图。
图3为网格透水砖的结构图,包括左侧的正视图和右侧的俯视图。
图4为汇水沟的结构图。
图5为浸水处理后的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显微照片。
附图标记说明:1、网格透水砖;2、过渡找平层;3、吸附过滤层;4、生物降解层;5、缓释降解球;6、骨架蓄水层;7、汇水沟;8、水气导入管;9、锥桶排气管;9-1、窄口;9-2、宽口10、黏土;11、储水罐;12、浮球;13、浮标;14、沉水马达;15、抽水机;16、太阳能发电机;17、风能发电机;18、观察盘;19、指针;20、多孔球壳;21、水溶性膜;22、芽孢菌类微生物;23、草本植物;24、配置营养土;25、通透网孔;2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包含若干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每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由网格透水砖、过渡找平层、吸附过滤层、生物降解层、骨架蓄水层五层水平结构及水气导入管和锥桶排气管组成。
锥桶排气管采用上窄下宽的锥桶形结构,锥桶排气管窄口设置在网格透水砖结构中,并向下透过过渡找平层,锥桶排气管管底宽口与生物降解层底部平齐。降雨时锥桶排气管也起到降雨快速导排作用。雨停后,只有空气流通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上窄下宽的锥桶排气管内空气流速由下到上呈现增大的趋势,根据伯努利方程,压力也就越来越低,使得锥桶排气管将内部的空气顺畅排出,不会倒灌。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的雨水循环途径如下:降雨时雨水径流首先经草本植物的植被缓冲作用后,从网格透水砖的配置营养土下渗,同时网格透水砖的粗骨料间隙也可渗透部分雨水。当雨量较大,通过上述两种方式来不及下渗的雨水还可通过大孔径的水气导入管和锥桶排气管直接排入铺装结构内部。从网格透水砖下渗的雨水,通过填充天然砂砾、干硬性水泥砂浆等的过渡找平层继续下渗,进入吸附过滤层。吸附过滤层填充沸石、钢渣、聚氨酯等多孔滤料,渗透效果很好,并且对径流污染通过吸附、过滤、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作用净化,净化后的径流下渗至生物降解层。生物降解层内填充的缓释降解球、支撑球、木屑之间也有大量透水孔隙,方便径流继续下渗至骨架蓄水层,而且由于缓释降解球可以缓慢释放微生物,能够对径流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进行生物降解,极大地降低径流污染物浓度。排至骨架蓄水层的径流已经足够洁净,水质满足城市杂用水标准中的绿化标准。骨架蓄水层内清洁水沿骨架蓄水层底部坡度汇流至储水罐,储存备用。当场区需要绿化浇灌时,可抽提储水罐中储存的雨水绿化使用。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的气体循环途径如下:场区内含汽车尾气、雾霾等污染空气从水气导入管上口进入,向下从水气导入管底部流出,进入经过吸附过滤层对污染气体进行吸附净化,之后向下进入生物降解层经过微生物对气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硫污染进行生物降解后,向下进入骨架蓄水层经过储存雨水的水洗作用进一步净化。由于骨架蓄水层底部设有黏土结构,一次气体不再向下流动,而是水平流动,当流动至锥桶排气管底部宽口时,由于烟囱效应,净化过的气体被向上抽吸至锥桶排气管上部窄口,之后排出水气连通结构单元,排入场区自然环境。夏季经过上述一轮循环流动,气体温度降低;冬季经过上述一轮循环流动,气体温度升高,因此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对于周边微环境的气温有自我调节功能。
实施例2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设置在华东地区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停车场,每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包括网格透水砖、过渡找平层、吸附过滤层、生物降解层、骨架蓄水层以及水气导入管和锥桶排气管。
正方形的网格透水砖尺寸30cm×30cm,以建筑垃圾、煤矸石、粉煤灰等为骨料,水灰比0.3-0.5,骨料粒径5-10mm,强度为30-40Mpa。每块网格透水砖设有多个圆形通透网孔,网孔中填充由腐殖土、火山灰渣混合的配置营养土,内部种植黑麦草。
过渡找平层厚5cm,填充天然砂砾、硬化水泥砂浆及当地土壤。
吸附过滤层厚20cm,内部填充体积比为70:10:20的粒径20mm沸石、钢渣、粒径10mm聚氨酯。
生物降解层高度30cm,内部按体积比65:15:20填充支撑球(φ=8mm)、缓释降解球(φ=5mm)和木屑。支撑球采用斜发沸石、碳酸钙、黏土、锯末等原料制成。缓释降解球为球体结构,由外而内依次为硬质多孔球壳、缓释水溶性膜及芽孢菌类微生物。所述球形水溶性膜的的材质为改性聚偏氟乙烯为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该水溶性膜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10g聚偏氟乙烯和83g N-甲基吡咯烷酮,在60℃下搅拌三天,待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7g N-乙烯基吡咯烷酮,搅拌3h,然后在无氧密封条件下辐射诱导聚合,得到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产物。利用相转换法得到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薄膜。
骨架蓄水层高度45cm,内部铺设φ=10cm鹅卵石,底部为黏土结构,设有汇水沟。多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共用一个储水罐,容积为30m3。储水罐内设有太阳能驱动的抽水装置,所述储水罐内设置有浮球、浮标、沉水马达,所述浮标连接有指针,通过观察指针在观察盘上移动的刻度位置确定储水罐内的储水量;所述沉水马达与地面上的抽水机相连,所述抽水机由太阳能发电机和/或风能发电机驱动。
每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设有一个水气导入管(φ=10mm),管口设置在网格透水砖结构中,管底与过渡找平层底部平齐。
每个水气连通结构单元设有一个上窄下宽的锥桶排气管,窄口(φ=10mm)设置在网格透水砖结构中,管底宽口(φ=30mm)与生物降解层底部平齐。
实施例3
如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其中生物降解层内填充缓释降解球,缓释降解球外部采用HDPE压塑而成多孔球壳,设有多个圆形空洞。每个多孔球壳内部装有一个或多个由水溶性膜包裹的微生物菌包。微生物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杆菌的复配菌剂。水溶性膜由聚偏氟乙烯、N-甲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复配加工而成,遇雨水可逐渐溶解,逐渐释放芽孢类微生物,并均匀分散到生物降解层,并附着在多孔结构的支撑球和木屑中,对雨水主要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去除。
本实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采用华东某地20年重现期的2h降雨强度作为试验降雨强度,通入的模拟雨水初始污染物浓度为SS300.0mg/L、COD150.0mg/L、TN10.0mg/L、TP0.50mg/L。模拟降雨结束后,于吸附过滤层底部、生物降解层底部、储水罐分别采集水样,检测水样中的污染物含量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3489506370000091
如表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对雨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效果超过90%。
实施例4
一种高亲水性及高渗透性水溶性膜,用于本申请提供的缓释降解球中,所述缓释降解球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
取10g聚偏氟乙烯和83g N-甲基吡咯烷酮,在60℃下搅拌三天,待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7g N-乙烯基吡咯烷酮,搅拌3h,然后在无氧密封条件下辐射诱导聚合,得到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产物。然后利用相转换法得到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薄膜。分别检测共聚物薄膜和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吸水率、水通量和水通量恢复率,发现共聚物薄膜的吸水率为350%,显著高于聚偏氟乙烯薄膜260%的吸水率,共聚物薄膜的水通量是聚偏氟乙烯薄膜的1.3倍,并且水通量恢复率达到89%,大大改善了聚偏氟乙烯薄膜的亲水性和渗透性。将上述聚偏氟乙烯薄膜浸入清水中约1h取出,使用100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膜表面出现明显孔洞结构(如图5),说明聚偏氟乙烯薄膜可以缓慢地溶解于水。将相同重量的共聚物薄膜分别浸于清水中1h、2h、3h、4h、5h、6h取出分别测量其干重,得到失重率与浸没时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浸没时间/h 1 2 3 4 5 6
失重率/% 5.06 6.73 8.44 11.17 14.21 17.32
在使用过程中,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薄膜逐渐溶解于水,表面逐渐形成孔洞结构缓慢释放微生物,芽孢菌类微生物可以透过聚合物薄膜均匀地分散到生物降解层中,附着在多孔结构的支撑球和木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芽孢菌类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雨水主要污染物进行净化去除。通过长期监测得出,该膜的缓释性能优良,与本申请的水气连通结构相辅相成,达到协通增效净化地表径流污染物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水气连通模块和储水模块;所述水气连通模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网格透水砖(1)、过渡找平层(2)、过滤吸附层(3)、生物降解层(4)、骨架蓄水层(6)和汇水沟(7),所述储水模块包括储水罐(11)、抽水机(15)、观察盘(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透水砖(1)为正方形结构,由废弃物加工压制而成,所述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尾矿渣、粉煤灰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网格透水砖(1)设有若干通透网孔(25);
所述过渡找平层(2)高2-5cm,材质选自透水性能好的材料,包括天然砂砾、干硬性水泥砂浆;
所述吸附过滤层(3)高10-30cm,内部填充粒径20-30mm沸石、钢渣和粒径5-10mm聚氨酯,体积配比为60-70:10-15:20:25;
所述生物降解层(4)高20-40cm,内部填充支撑球、缓释降解球(5)、木屑,体积配比为60-70:10-15:20:25;所述支撑球直径5-15mm,采用页岩、石灰石、黏土、锯末和铁粉等混合均匀造粒烧结而成;
所述骨架蓄水层(6)高30-50cm,内部铺设直径8-10cm的鹅卵石,所述骨架蓄水层底部设置有汇水沟(7),所述汇水沟(7)为黏土结构,通过排水管(26)与储水罐(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气连通模块设置一处水气导入管(8),所述水气导入管(8)直径8-10mm,管口设置在网格透水砖(1)结构中,向下透过过渡找平层(2),底部与过渡找平层(2)底部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气连通模块设置一处锥桶排气管(9),所述锥桶排气管(9)为上窄下宽的锥桶形结构,窄口(9-1)设置在网格透水砖(1)结构中,向下依次穿过过渡找平层(2)、过滤吸附层(3)和生物降解层(4),底部宽口(9-2)与生物降解层底部平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降解球(5)的直径为4-6mm,外部设有多孔球壳(20),所述多孔球壳(20)内设有包裹着芽孢菌类微生物(22)的球形水溶性膜(21),所述球形水溶性膜(21)的的材质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水溶性膜(21)优选为改性聚偏氟乙烯为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10g聚偏氟乙烯和83g N-甲基吡咯烷酮,在60℃下搅拌三天,待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加入7g N-乙烯基吡咯烷酮,搅拌3h,然后在无氧密封条件下辐射诱导聚合,得到聚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产物,利用相转换法得到偏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薄膜。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11)内设置有浮球(12)、浮标(13)、沉水马达(14),所述浮标连接有指针(19),通过观察指针(19)在观察盘(18)上移动的刻度位置确定储水罐(11)内的储水量;所述沉水马达(14)与地面上的抽水机(15)相连,所述抽水机(15)由太阳能发电机(16)和/或风能发电机(17)驱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透水砖(1)的水灰比0.3-0.5,骨料粒径为5-10mm,强度为30-40Mpa。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透网孔(25)为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规则形状,内部填充有配置营养土(24),所述配置营养土(24)由腐殖土、硅藻土、火山灰渣组合配置而成,所述配置营养土(24)中可种植紫羊茅、黑麦草、白三叶、草木犀、紫苜蓿、狗牙根等草本植物(23)。
CN202210092190.9A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Active CN114277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2190.9A CN114277639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2190.9A CN114277639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639A true CN114277639A (zh) 2022-04-05
CN114277639B CN114277639B (zh) 2023-05-02

Family

ID=8088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2190.9A Active CN114277639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763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48351A1 (en) * 2013-11-06 2016-12-01 Asle Johnsen Sewer system
CN106638221A (zh) * 2017-01-06 2017-05-10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径流雨水中油污的透水铺装系统及其铺装方法
CN106868976A (zh) * 2017-01-16 2017-06-20 北京麦克哈格国际生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
CN109137675A (zh) * 2018-10-25 2019-01-0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去除城市面源污染的铺装系统
CN109174961A (zh) * 2018-08-31 2019-01-1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缓释球
CN112942493A (zh) * 2021-04-12 2021-06-11 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雨水花园循环系统
CN214301064U (zh) * 2020-12-24 2021-09-28 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态停车场的雨水渗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48351A1 (en) * 2013-11-06 2016-12-01 Asle Johnsen Sewer system
CN106638221A (zh) * 2017-01-06 2017-05-10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径流雨水中油污的透水铺装系统及其铺装方法
CN106868976A (zh) * 2017-01-16 2017-06-20 北京麦克哈格国际生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自然除霾生态循环系统
CN109174961A (zh) * 2018-08-31 2019-01-1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土壤修复用微生物缓释球
CN109137675A (zh) * 2018-10-25 2019-01-04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去除城市面源污染的铺装系统
CN214301064U (zh) * 2020-12-24 2021-09-28 江苏华蕊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态停车场的雨水渗透系统
CN112942493A (zh) * 2021-04-12 2021-06-11 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雨水花园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7639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6830506B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强化脱氮除磷生物滞留池
CN102001743B (zh) 污水好氧土地处理系统
CN105993569A (zh) 双基质层拓展型绿色屋顶结构
CN104060777B (zh) 雨水利用与空气净化生态屋顶
CN105461072B (zh) 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CN113248077B (zh) 一种公路海绵型复合边沟碳中和系统与方法
CN110818196A (zh) 地表径流水资源净化再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210491800U (zh) 一种利用建筑废弃物构建的雨水花园
CN112897677A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生物滞留池
CN205848071U (zh) 一种双基质层拓展型绿色屋顶结构
CN107628731A (zh) 一种屋顶花园强化径流污染生态化去除方法及屋顶花园
CN104310589A (zh) 一种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回用装置及方法
CN214457158U (zh) 一种滨河绿地地面源雨水净化系统
CN107364973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13136920A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11198968U (zh) 农村污水处理的土壤渗滤系统
CN208618521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系统
CN208747812U (zh) 雨水花园净化系统
CN114277639B (zh) 一种水气连通型低影响开发铺装结构
CN107935357B (zh) 一种疏浚底泥就地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4477355B (zh) 一种可提升河岸净污能力的增氧与吸附耦合的渗透反应墙及应用
CN212476451U (zh) 一种强化的生态型初期雨水处理系统
CN114590908A (zh) 一种治理农村面源磷污染的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
CN211644767U (zh) 一种多级曝气氧化池-砾石床-人工湿地尾水高效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Kong Yaping

Inventor after: Liu Xuexin

Inventor after: Song Shenyou

Inventor after: Jin Wenliang

Inventor after: Tao Shuangcheng

Inventor after: Ning Jinjin

Inventor after: Chen Yao

Inventor after: Xiong Xinzhu

Inventor before: Liu Xuexin

Inventor before: Song Shenyou

Inventor before: Kong Yaping

Inventor before: Jin Wenliang

Inventor before: Tao Shuangcheng

Inventor before: Ning Jinjin

Inventor before: Chen Yao

Inventor before: Xiong Xinzh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