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6105A -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6105A
CN114276105A CN202111494748.8A CN202111494748A CN114276105A CN 114276105 A CN114276105 A CN 114276105A CN 202111494748 A CN202111494748 A CN 202111494748A CN 114276105 A CN114276105 A CN 114276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ycled
fan blade
strength
materials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947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振涛
袁炜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linhaote Chenfei Wind Power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Cqgi Chengfe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linhaote Chenfei Wind Power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Cqgi Chengfe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linhaote Chenfei Wind Power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Cqgi Chengfe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linhaote Chenfei Wind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947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76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76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6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该混凝土的组分包括: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铁、粉煤灰和风叶回收料。该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当硅质材料选用的是粉煤灰时,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在下降,随着干料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有所增加,替代的比例增加,料浆流动度降低,蓄水量增大,强度下降比例逐渐提高,所制备出的加气块强度呈下降趋势;当硅质材料选用砂时,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和抗压强度在上升;随着干料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逐渐增大,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浆体的需水量增大,增加了静停时间,不利于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一种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还有一些其他材料组成的混凝土。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12851227A所公开的一种混凝土配方及制备工艺,解决了混凝土粘度不够和炉渣轻骨料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但该技术方案中的工艺方法,并没有对内部组成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没有进一步研究怎么的搭配和比例能够更好的利用混凝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解决了该技术方案中的工艺方法,并没有对内部组成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没有进一步研究怎么的搭配和比例能够更好的利用混凝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该混凝土的组分包括: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铁、粉煤灰和风叶回收料。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配方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对粉煤灰、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料、风叶回收料进行称量;
S2:对试验方案设计的水温进行调配、称量;
S3:将称量好的水倒入搅拌桶中,再将粉煤灰、废料、风叶回收料同时加入到水中,并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各种材料均可以在搅拌桶中均匀搅拌,更好的分散;
S4:加入石膏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和石灰,进行搅拌至均匀,在此期间调整好用水量,通过扩散度确定最佳用水量;
S5:加入铝粉膏(事先将铝粉膏称量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后放在磁力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开始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为40s。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配方工艺搅拌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S6:将搅拌好的浆体倒进事先涂好脱模油的模具中,记录浇筑时间及浇筑温度;
S7:清理实验室及所用到的实验仪器;
S8:待坯体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脱模时小心用脱模工具将坯体与模具进行脱离,并做上标记。
优选的,所述凝土配方工艺脱模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S9:将坯体放进蒸压釜中进行蒸养,蒸养制度为升温3小时,恒压6个小时(温度为187.9℃、压力为1.2MPa),采用自然冷却降温的方式降温;
S10:将蒸压釜排气阀打开将剩余蒸汽排尽,将安全阀打开,打开蒸压釜门,将冷却降温的试块从蒸压釜中取出;
S11:对试块按国标进行切割,吹净表面浮灰,先65℃恒温干燥24h、然后85℃恒温干燥24h、最后105℃烘箱干燥24h,冷却后对试块称量并根据GB/T11969-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抗压强度检测。
优选的,所述风叶回收料呈白色粉末状,加水后出现团聚及明显分层现象,其不易分散。
优选的,所述风叶回收料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D1:将加水后分离的风叶回收料上下层分成多个样本;
D2:取样品称重后,放置于4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试各个样品烘干后质量,计算得出各个样品的吸水率;
D3:进行风叶回收料的密度测试,并计算样品密度ρ。
优选的,所述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粉煤灰,进行实验,探究其可行性。
优选的,所述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三级砂,进行实验,探究其可行性。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当硅质材料选用的是粉煤灰时,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在下降,随着干料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有所增加;当硅质材料选用砂时,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和抗压强度在上升;随着干料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逐渐增大,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浆体的需水量增大,增加了静停时间,不利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分分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叶回收料的吸水率和密度计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粉煤灰替代比例及试验结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硅质材料替代比例试验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该混凝土的组分包括: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铁、粉煤灰和风叶回收料。
实施例1
混凝土配方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对粉煤灰、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料、风叶回收料进行称量,使用精确到0.01的电子天平称量材料,在制备前做好准备工作;
S2:对试验方案设计的水温进行调配、称量,精确调节制备条件;
S3:将称量好的水倒入搅拌桶中,再将粉煤灰、废料、风叶回收料同时加入到水中,并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各种材料均可以在搅拌桶中均匀搅拌,更好的分散,开始搅拌物料;
S4:加入石膏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和石灰,进行搅拌至均匀,在此期间调整好用水量,通过扩散度确定最佳用水量,实时注意调节混凝土制备条件,达到最佳比例;
S5:加入铝粉膏(事先将铝粉膏称量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后放在磁力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开始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为40s,进行最后的物料填入,并继续搅拌;
混凝土配方工艺搅拌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S6:将搅拌好的浆体倒进事先涂好脱模油的模具中,记录浇筑时间及浇筑温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筑呈胚体,为后续检测提供帮助;
S7:清理实验室及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保持试验用具的卫生干净,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S8:待坯体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脱模时小心用脱模工具将坯体与模具进行脱离,并做上标记,将胚体脱模;
凝土配方工艺脱模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S9:将坯体放进蒸压釜中进行蒸养,蒸养制度为升温3小时,恒压6个小时(温度为187.9℃、压力为1.2MPa),采用自然冷却降温的方式降温,将胚体冷却;
S10:将蒸压釜排气阀打开将剩余蒸汽排尽,将安全阀打开,打开蒸压釜门,将冷却降温的试块从蒸压釜中取出,将混凝土制备中用于蒸压加气的多余蒸气排出;
S11:对试块按国标进行切割,吹净表面浮灰,先65℃恒温干燥24h、然后85℃恒温干燥24h、最后105℃烘箱干燥24h,冷却后对试块称量并根据GB/T11969-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最后对胚体进行抗压检测;
风叶回收料呈白色粉末状,加水后出现团聚及明显分层现象,其不易分散,用于替代的风叶回收料原样呈白色,与加水后的颜色和状态不同,易区分,其中各组成材料如图1所示;
风叶回收料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D1:将加水后分离的风叶回收料上下层分成多个样本,分为六个样本,编号为1#、2#、3#、4#、5#、6#;
D2:取样品称重后,放置于4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试各个样品烘干后质量,计算得出各个样品的吸水率,取六个本品各10g,烘干后计算吸水率;
D3:进行风叶回收料的密度测试,并计算样品密度ρ,称取烘干后的各个样品质量m0,放于5ml量筒内,放于在精确度为0.01g的电子天平上,天平清零后,使用滴管逐滴加入至量筒5ml的刻度线,读取天平示数,通过密度公式ρ=m0/5-m1计算出风叶回收料的密度,如图2所示;
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粉煤灰,进行实验,探究其可行性,分别取代配比中粉煤灰比例的0%,10%,20%,30%,40%,50%来进行试验,重复两次进行,取平均数减少误差,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风叶回收料替代粉煤灰比例的增加,水料比逐渐增大,保持其他原材料相同制备混凝土;
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三级砂,进行实验,探究其可行性,进行对比试验,观察结果;
实施例1中,随着风叶回收料替代粉煤灰比例的增加,料浆流动度降低,蓄水量增大,强度下降比例逐渐提高,所制备出的加气块强度呈下降趋势,在干料比例20%,用风叶回收料代替20%粉煤灰时,强度下降约13.66%,此时制品仍满足B06 A3.5 AAC标准。
实施例2
混凝土配方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对粉煤灰、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料、风叶回收料进行称量,使用精确到0.01的电子天平称量材料,在制备前做好准备工作;
S2:对试验方案设计的水温进行调配、称量,精确调节制备条件;
S3:将称量好的水倒入搅拌桶中,再将粉煤灰、废料、风叶回收料同时加入到水中,并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各种材料均可以在搅拌桶中均匀搅拌,更好的分散,开始搅拌物料;
S4:加入石膏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和石灰,进行搅拌至均匀,在此期间调整好用水量,通过扩散度确定最佳用水量,实时注意调节混凝土制备条件,达到最佳比例;
S5:加入铝粉膏(事先将铝粉膏称量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后放在磁力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开始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为40s,进行最后的物料填入,并继续搅拌;
混凝土配方工艺搅拌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S6:将搅拌好的浆体倒进事先涂好脱模油的模具中,记录浇筑时间及浇筑温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筑呈胚体,为后续检测提供帮助;
S7:清理实验室及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保持试验用具的卫生干净,避免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S8:待坯体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脱模时小心用脱模工具将坯体与模具进行脱离,并做上标记,将胚体脱模;
凝土配方工艺脱模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S9:将坯体放进蒸压釜中进行蒸养,蒸养制度为升温3小时,恒压6个小时(温度为187.9℃、压力为1.2MPa),采用自然冷却降温的方式降温,将胚体冷却;
S10:将蒸压釜排气阀打开将剩余蒸汽排尽,将安全阀打开,打开蒸压釜门,将冷却降温的试块从蒸压釜中取出,将混凝土制备中用于蒸压加气的多余蒸气排出;
S11:对试块按国标进行切割,吹净表面浮灰,先65℃恒温干燥24h、然后85℃恒温干燥24h、最后105℃烘箱干燥24h,冷却后对试块称量并根据GB/T11969-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最后对胚体进行抗压检测;
风叶回收料呈白色粉末状,加水后出现团聚及明显分层现象,其不易分散,用于替代的风叶回收料原样呈白色,与加水后的颜色和状态不同,易区分,其中各组成材料如图1所示;
风叶回收料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D1:将加水后分离的风叶回收料上下层分成多个样本,分为六个样本,编号为1#、2#、3#、4#、5#、6#;
D2:取样品称重后,放置于4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试各个样品烘干后质量,计算得出各个样品的吸水率,取六个本品各10g,烘干后计算吸水率;
D3:进行风叶回收料的密度测试,并计算样品密度ρ,称取烘干后的各个样品质量m0,放于5ml量筒内,放于在精确度为0.01g的电子天平上,天平清零后,使用滴管逐滴加入至量筒5ml的刻度线,读取天平示数,通过密度公式ρ=m0/5-m1计算出风叶回收料的密度,如图2所示;
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粉煤灰,进行实验,探究其可行性,进行对比试验,观察结果;
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三级砂,进行实验,探究其可行性,拟采用风电叶片回收粉料部分取代粉煤灰和砂,制备普通B06AAC,保持其他原材料相同制备混凝土,如图4所示,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替代砂比例增加,抗压强度逐渐增大;最终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替代砂40%时,强度仍可以满足标准要求,超过40%,但实验过程中静养时间延长明显,不利于工艺周期把握;
本实施例2中,根据根据灰砂对比,当硅质材料选用的是粉煤灰时,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在下降,随着干料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有所增加;当硅质材料选用砂时,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和抗压强度在上升;随着干料量的增加,AAC制品的强度逐渐增大,而根据实验数据,灰加气应选用风电叶片回收粉料20%掺量,干料量为16%;砂加气应选用风电叶片回收粉料40%掺量,干料量为18%,可满足基本性能要求,在实验过程中,随着风电叶片回收粉料掺量的增加,浆体的需水量增大,增加了静停时间,不利于生产,还要结合具体效益来调整配比。

Claims (5)

1.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用粉末为混凝土,组分包括: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铁、粉煤灰和风叶回收料;所述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试验设计方案分别对粉煤灰、水泥、石灰、石膏、铝粉膏、废料、风叶回收料进行称量;
S2:对试验方案设计的水温进行调配、称量;
S3:将称量好的水倒入搅拌桶中,再将粉煤灰、废料、风叶回收料同时加入到水中,并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使各种材料均可以在搅拌桶中均匀搅拌,更好的分散;
S4:加入石膏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和石灰,进行搅拌至均匀,在此期间调整好用水量,通过扩散度确定最佳用水量;
S5:加入铝粉膏(事先将铝粉膏称量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后放在磁力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开始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为40s;
S6:将搅拌好的浆体倒进事先涂好脱模油的模具中,记录浇筑时间及浇筑温度;
S7:清理实验室及所用到的实验仪器;
S8:待坯体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脱模,脱模时小心用脱模工具将坯体与模具进行脱离,并做上标记;
S9:将坯体放进蒸压釜中进行蒸养,蒸养制度为升温3小时,恒压6个小时(温度为187.9℃、压力为1.2MPa),采用自然冷却降温的方式降温;
S10:将蒸压釜排气阀打开将剩余蒸汽排尽,将安全阀打开,打开蒸压釜门,将冷却降温的试块从蒸压釜中取出;
S11:对试块进行切割,吹净表面浮灰,先65℃恒温干燥24h、然后85℃恒温干燥24h、最后105℃烘箱干燥24h,冷却后对试块称量并进行抗压强度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回收料呈白色粉末状,加水后出现团聚及明显分层现象,其不易分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回收料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D1:将加水后分离的风叶回收料上下层分成多个样本;
D2:取样品称重后,放置于4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试各个样品烘干后质量,计算得出各个样品的吸水率;
D3:进行风叶回收料的密度测试,并计算样品密度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粉煤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1述风叶回收料按照化学成分分析1:1取代三级砂。
CN202111494748.8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Pending CN114276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748.8A CN114276105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94748.8A CN114276105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6105A true CN114276105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94748.8A Pending CN114276105A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761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2078A (zh) * 2021-12-15 2022-04-08 重庆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均匀的回用粉末蒸压加气混凝土配方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2904A (zh) * 2016-06-17 2016-11-09 广州发展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高精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5655A (zh) * 2020-03-24 2020-06-16 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加气混凝土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2904A (zh) * 2016-06-17 2016-11-09 广州发展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高精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5655A (zh) * 2020-03-24 2020-06-16 安徽省高迪循环经济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加气混凝土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腾银见: "《玻璃钢再生纤维及粉末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2078A (zh) * 2021-12-15 2022-04-08 重庆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搅拌均匀的回用粉末蒸压加气混凝土配方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6234B2 (e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s having a low cement content
Siddique et al. Effect of metakaolin and foundry sand on the near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CN106007539B (zh) 一种水泥基材料内养护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836808A (zh) 自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7117882B (zh) 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2926B (zh) 一种无机聚合物淤泥固化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0364A (zh) 一种砂岩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105A (zh) 一种玻璃钢回用粉末替代硅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CN108274583A (zh) 基于3d打印技术制混凝土断裂性能测试试件的方法
CN106227976A (zh) 一种透水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721298A (zh) 一种赤泥3d打印碱激发胶凝材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83165A (zh)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交结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590206A (zh) 一种通过掺超吸水树脂对磷酸镁水泥进行内养护的方法
CN110204261A (zh) 一种低粘度低收缩地质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6954A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备方法
CN106187003A (zh) 耐水氟石膏模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01739A (zh) 一种人工物理岩心制作方法
CN109648695A (zh) 一种硅橡胶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该模板制备超疏水混凝土的方法
Yao et al. Performance and microanalysis of cement asphalt mortar with admixture of coal fly ash
CN108455964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快速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4856B (zh) 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
CN114195436A (zh) 一种砖混再生细骨料替代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63A (zh) 含纤维复合填充体材料、混凝土构件
CN114195437A (zh) 一种砖混再生粗骨料替代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03438A (zh) 一种利用尾矿制备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5